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成本分析方式精选(九篇)

成本分析方式

第1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 大批量定制; 生产方式; 战略成本管理; 环境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技术和思想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由客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一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方式。企业产品多样化、个性化,交货期短,企业效益与批量基本无关。企业生产以人为中心,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信息和网络技术,利用产品和工艺的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快速响应市场,尽快获取订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作速度。敏捷制造生产方式下运用使得企业成本管理环境了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企业swot、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外部和内部价值链和生产战略选择等进行了分析。

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swot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外部环境机会的分析,主要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日趋增长、同质产品供应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追求个性的产品需求市场急剧扩大、个性化生产所需的新技术设备日趋成熟、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日趋降低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外部环境威胁的分析,主要从低成本的外国竞争者进入、竞争对手利用新的制造工艺和新的管理方式缩短产品交付时间并大幅度降低成本、经济增长缓慢导致产品的市场需求放缓、贸易政策及汇率政策的不利变动、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安全及信用问题等方面不利于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

(二)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对来自于内部环境优势的分析,主要从产品系列关键模块的核心竞争力、卓越而迅速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低成本的订货和交付系统、严格的成本控制、员工高效的运作技能、持续的产品结构和模块功能改进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来自于内部环境劣势的分析,主要从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导致产品成本偏高、成本降低过度引起利润率降低和产品交付时间的延迟、全新产品的研发迟缓等市场前景不看好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所处行业的“五种力量”分析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现有竞争者间的争夺以及买方与卖方的侃价能力等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具有新的特征。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第一,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加强调个性化,企业如何利用产品设计的模块化与个性化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成为获利的关键,这使一些传统的大批量的单一产品生产正逐渐失去市场。定制服务是满足顾客个性化需要的有效途径,然而定制服务对于厂家的要求很高,从接收订单到开始设计、生产和物流配送都要准确、迅速地完成,这无疑会加大新进入者的成本,从而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第二,虽然信息技术使用的成本日渐下降,但是,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还必须提供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的机会。因此,新进入的企业要设计和建立的不是普通的电子订货和交付系统,而是在传统的订货和交付功能的基础上,还必须开设专门的空间和平台为客户参与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便利。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一旦某个企业或某个产业已经实行了成熟而完整的电子商务定制体系,竞争者就难以进入同一目标市场与当前企业进行竞争。第三,随着产品歧异性的日趋明显,网络上的企业网站众多,而且信誉良莠不齐,消费者或商家在选择购买或合作对象时往往更钟情于那些已经在行业内部具有一定品牌,信誉良好的企业,而那些新进入者的网站因为无法获得买家的信任而难以吸引顾客。

(二)现有竞争对手争夺的激烈程度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首先,地域限制被突破。在传统竞争中,一些产品由于受到和订货、交付以及地域等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选择,企业只面对本区域内的竞争。而大批量定制生产中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突破了地域和订货与交付成本的限制,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自己中意的定制企业并参与完成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这使商家面对的竞争范围急剧扩大,现代物流的快捷和低廉也使这种竞争进一步加剧。

其次,在internet这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需求者和竞争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某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交付方面包含个性化的信息,并与其他企业的类似产品进行比较,那些产品功能落后,模块设计不够灵活,产品个性化程度低以及客户参与设计程度低和便利性差的企业将难以吸引顾客,其最终结果是大批量定制企业在产品设计的顾客参与性和交付响应时间等方面相互模仿的程度加剧,致使厂家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三)替代产品压力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替代产品压力较小。因为顾客个性需求的离散性使得很难在市场上寻觅到雷同的产品,这就避免了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的产品竞争。另外,大批量定制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与顾客的交互性,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供应商都可以在企业的网站上相互沟通,企业可以从交流中吸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体现于产品的设计与交付过程中,形成完全不同于替代品的产品构思。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中总结和分析,从而形成全新的产品功能模块构思,这种构思不是产品部分模块的个性化设计,而是大部分或者所有模块的全新设计和开发。

(四)对买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在市场交易中,买方总是想方设法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买方侃价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商家利润的减少。在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给客户提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商品,而是体现了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并把客户吸收到产品的设计中,这就使得产品的设计过程在最终商品的价值形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客户中意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再辅以完善的质量控制水平和快速交货优势,企业对买方的议价能力也能明显增强。

(五)对供方的议价能力分析

企业不仅与顾客之间存在着讨价还价行为,与其供应商也存在着这种行为。当供应商提高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时,就会使企业成本升高而减少利润。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模块化思想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大部分部件是同质的零配件采购,虽然是定制生产,但需求量仍然很大,这无疑使企业作为买方的侃价实力大为增加,同时,企业还在长期的定制生产中掌握了零配件更充分的信息。因此,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地位显著提高,对于标准的零配件买方的选择范围更大,而个性化的零配件,企业可以自己加以变形生产,仍然掌握着采购过程的主动权。

三、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内部价值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供应、生产、销售、一般管理、后勤服务等八个方面。大批量定制方式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等五个方面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员工按照工作的中心可以分为再设计(在原有模块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设计)小组、制造装配组、营销组和售后服务组。但是,员工的工作没有绝对的界线,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以及售后服务都需要员工间的高度配合,以保证企业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占据质量、成本和时间上的优势。因此,企业必须系统地、有计划地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并强调员工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在企业中消除等级界限,充分尊重员工。保证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上级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顺畅非常重要。

(二)产品开发设计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做好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功能模块设计是降低产品总成本的重要切入点,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尽可能减少产品的内部多样化,增加产品的外部多样化而降低成本和争取减少再设计以保证快速交付,所以整个开发设计工作必须具有全局性的观点,面向整个产品族而不仅仅是单个产品,面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开发设计本身。此外,开发设计工作十分强调基于相似性的“简化”和“重用”,为后续生产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供应分析

首先,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充分了解供应商的历史信息,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进度和生产技术手段,在产品中大量采用质优价廉的零部件,以此来降低存货成本和质量成本。其次,大批量定制生产企业还可以与供应商达成战略联盟,促使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尽量符合大批量定制的要求,将通用零部件制造和装配成企业需要的功能模块,节约企业在通用功能模块方面花费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个性化设计和个性化制造上以加快企业的交付速度。因此,企业必须对供应商信息进行细化和有效管理,而且要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四)生产分析

大批量定制对生产的要求是:第一,生产过程要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以根据定制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模块的重组,保证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生产出定制产品;第二,工艺装备和数控程序具有很好的重用性,易于转换,适合于不同定制产品的加工;第三,原材料和半成品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满足不同零部件加工的需要。在产品交付过程中要注意协调个性化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因为企业在接收客户订单后,必须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再设计,后续的生产过程才能启动,特别是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再设计过程中,既要着眼于客户的需求,又要着眼于后续生产过程的便利,而且要尽量迅速完成以便加快整体的交付速度;在生产流程中,企业还要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优势,按照设计的方案同步进行产品不同模块的制造和装配,最后整合成合格产品进行交付。

(五)销售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要求销售人员对每一位客户负责,保证客户满意是大批量定制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销售过程绝对不能轻视,因此,销售人员应与客户建立学习关系,不断地从客户那里得到反馈信息,从中发掘客户的需求和愿望,不断为改进现有产品的功能模块提供帮助,从而向客户提供其真正需要的定制产品。与传统的销售人员为企业的产品寻找客户不同,大批量定制的销售人员的任务是帮助客户寻找满意的产品,并且进行及时的交付。从某种程度来说,销售人员更像客户管理员,也是大批量定制企业不断进行生产循环的重要纽带。

四、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外部价值链分析

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主要包括行业价值链分析、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和客户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

(一)行业价值链分析

在外部价值链中,企业与供应单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价值链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单位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到买方价值链的行业价值链。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应把自己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考虑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交付响应时间。

(二)供应商价值链分析

供应商价值链活动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企业应加强与上游价值链供应商的联系。企业同供应商之间能否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别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并注重培养提高供应商的技术开发能力,使商品物资供应系统能灵活迅速地适应产品的设计变更以及产品功能模块变异的需要。通过使用网络等电子商务系统把供应商纳入传统管理流程,使供应商随时共享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从而保证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交货。同时,大批量定制企业还能为供应商分析其价值活动,帮助供应商挖掘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其结果是企业的物料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订单管理成本都将大幅降低。

(三)客户价值链分析

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也应对销售渠道的价值链系统进行协调和优化,努力开拓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控制销售费用、控制产品占用资金、减少货运损失、及时收回应收账款、降低销售成本,从而减少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此外,销售价值链活动也是企业外部价值链的接口,下游销售渠道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结构。加强与下游价值链的顾客关系,不仅可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顾客的价值,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重视客户的价值链分析还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客户的不满意,探索客户对类似产品需求的新动向,以利于企业有目的地进行全新理念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另外,企业应努力为客户分析其价值链活动,帮助其降低成本,以此来稳定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五、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战略定位分析

根据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特征的分析,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战略定位分析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业务战略等三个方面。

(一)企业的总体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总体竞争战略上,一般选择发展型竞争战略。具体而言,是以发展型竞争战略中的集中化发展战略为主,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辅。表现为:充分利用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努力挖掘和运用企业的内部资源,扩大产品组合,扩张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求企业不仅仅停留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层次上,而且更强调要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动出击,主动进攻,发现新的需求,甚至创造出新的需求,引导市场,引导消费。

(二)企业一般竞争战略分析

采用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企业在一般竞争战略上,大多选择差异化战略为主,目标集聚和成本领先战略为辅的综合性竞争战略。具体而言,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产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来获得产品市场,按照顾客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特点选择恰当的模块进行最经济的成本“筑入”,以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选择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先战略的结合,涉及到先进的消费和生产理念、规模经济、模块化与专利技术、原材料优惠待遇和其他因素等众多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实施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战略的双重优势,就必须采取扩大生产或服务的模块化范围与深度,恰当设定模块化设计的明细程度,开发专利技术,进行低成本设计,采用自动装配线以及降低管理费用等举措,形成差异化和成本领先的双优势。

(三)企业业务战略分析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战略一般选择以“金牛”业务为主、“明星”业务为辅的战略。具体而言,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下企业的业务一般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发展速度相对较低,市场占有率较高,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提供者,更是企业的业务基础。因此,企业内部主要业务单元的产品开发、采购、生产流程、销售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大都倾向于差异化服务的低成本战略。也就是说,企业在产品计划和研发、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销售、售后服务和废弃、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本着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模块化设计与模块化生产的多品种、快速灵活生产的柔性优势,把大批量定制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从设计、采购、生产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消除业务价值链上所发生的一切浪费,以达到业务价值链成本最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荣烈润.大批量定制——2l世纪的主流生产方式[j].机电一体化,2005(1).

第2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仲裁;成本优势;民间性;自治性;中立性

中图分类号:DF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3-0086-03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以及利益的分配不均,自然出现对资源与利益的争夺现象,于是在两个或多个商事主体之间发生冲突和纠纷也就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纠纷解决机制来控制和消减这些冲突与纠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很多,一是“协商”或者“和解”这种依靠商事主体自行解决纠纷的自力解决机制,二是依靠诉讼这种国家公权力来解决纠纷的公力解决机制,三是依靠非诉讼解决机制――仲裁方式来解决纠纷。仲裁又称公断,是解决商事纠纷的一种民间方式,它排斥国家司法权力过度介入,而由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之外的仲裁机构对纠纷居中评判并作出裁决。这种解决方式之所以能够获得商事主体的普遍欢迎和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仲裁具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所没有的优势。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说,当事人对于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往往是通过成本优势来作出比较分析,而仲裁方式恰好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当事人既解决纠纷又节约成本的交易要求。

一、用仲裁方式解决商事纠纷的成本优势――与诉讼之比较

仲裁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更多商事交易者的亲睐,是因为它具有诉讼所没有的成本优势。能影响仲裁与诉讼纠纷解决成本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一)从性质上看,仲裁机构的“民间性”是其解决商事纠纷的成本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商事仲裁从诞生之时起,“民间性”就是商事仲裁的根本属性。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事交易随之增多,同时,商事纠纷也大量产生,商事交易者们为了追求效率、公正,自觉地选择出受尊敬、有威望的人士居间裁判,并相约遵守此裁断,于是有了最初的仲裁。当时的仲裁还都属于临时仲裁。这样的仲裁模式充分体现出公正、高效、成本低廉,与政府无关等优势与特点。随着仲裁的进一步发展,与政府无关这一特点成为了仲裁所有特点中最根本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仲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社会组织,同其他社会组织如律师协会、快递协会一样,具有”民间性”,处于中介和桥梁的地位。仲裁机构从设立到运作解决纠纷,都是民间的意愿,与政府的强制性和公权力无关,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家一方面不用花费精力去考虑如何运作,另一方面也不用考虑拨给资金予以扶持。

当然,”民间性”也是商事仲裁能被各国当事人所接受的重要因素,并且还是仲裁裁决能被《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各缔约国法院承认与执行的前提条件。仲裁在解决商事纠纷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作为国际司法机关的法院所无法取代的,因为具有“民间性”,仲裁机构本身和仲裁纠纷的过程都不受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公法因素的影响,纯粹看重的是效率、公正以及更专业化等私法因素。甚至因为其“民间性”,仲裁这一行为会变得不再有地域之限制(仲裁依然有国籍,是各国法律加以规定的,这是司法机关对仲裁监督的一个方面)。基于上述,仲裁机构的“民间性’是其解决商事纠纷的成本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二)从自治性看,当事人充分的意思自治是其解决商事纠纷的成本优势的内在基础

仲裁市场具有开放性,不是封闭和垄断的。各国仲裁法都赋予商事主体独立自治。意思自治是16世纪法国国际私法学者杜摩兰提出来的,被誉为是资产阶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仲裁就恰好引入了这颗明珠,这使得仲裁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先天地有一种优势,那就是当事人的信任。因为当事人甚至有权约定审理的方式,有权决定仲裁程序是否继续进行等。作出仲裁裁断的人或团体不具有国家公权力,仲裁裁决的执行完全依靠当事人的事先约定及其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故,仲裁者的权威、较强的自治意识以及当事人的诚信和自觉共同构建起了仲裁的又一特点。

反之,采用诉讼这一途径解决纠纷,从管辖、、开庭、审理、判决到最后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都与当事人意愿无关。在这一解决争议途径中,当事人失去了意思自治选择权,也就失去了降低成本的最优配置。

(三)从审级看,一裁终局提高了商事仲裁的效率

众所周知,效率是商业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商事争议的解决方式中引入效率概念,是因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要消耗大量的经济资源,而现代社会争议日益增多,但资源却是固定有限的。如何投入有限的资源去最大限度地解决尽量多的社会纠纷,如何在保持公正的基础上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是现实生活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不注重提高效率,导致超期限的拖延,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的救济和维护,对当事人任何一方而言,都是不公正的。所以,仲裁的高效率成为判断其优势的重要标准。

第3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 环境成本 计算方式

火力发电企业在我国的电力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但是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煤炭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环境成本,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在一定的计算方式下确认火力发电企业的环境成本,只有确认了环境成本,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火力发电企业的环境成本,从而促进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

三、污染治理成本的计算

(一)排污费损失

我国有具体的排污收费标准,不同的污染物、不同数量的污染物都有不同的标准,要将延期污染进行计算,从而收取相应的费用,每单位的污染当量的收取费用为0.6元。

排出的烟气污染物所收取的费用,是污染当量数之和与其收费标准、环境功能区收费调整系数的乘积。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烟气污染收费调整系数,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其系数为1.2,在我国一般的地区的调整系数则是1.0,在我国比较落后的地区的调整系数为0.8,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它主要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功能以及环境、自然环境的净化能力来进行划分的,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类别也有不同的调整系数,主要分为一二三类,三种不同类别的收费调整系数为1.1、1.0、0.9。从一般情况下来说,火力发电企业都处于一般区域,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将两个系数都调整为1.0,然后在我国的计算办法基础上,得出其污染物的污染当量表。

(二)烟气污染物总排量的确定

首先确定的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发电的时候,煤炭中的硫会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产生的总量的计算公式为:

[GSO2=2b?Sar?t(1-ηs)?W]

其中b是所燃烧的煤炭的量,t表示的是氧化为二氧化硫的Sar的比例,W代表的是每年的总发电量,[ηs]变式的脱硫的效率。

除了会排放二氧化硫还会有氮氧化物,主要就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主要是在煤炭燃烧的时候,氮氧化物中的氮从中分离出来与氧结合,从而形成了NOx,或者是在燃烧的过程中氮与氧之间发生了相应的反应,从而产生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

[GNox=30.814b?Nηnm(1-ηn)?W]

首先[30.814]是指氮氧化物与氮分子量的比,N指的是平均含氮量,[ηn]则是脱硫效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电力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在新时代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且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保护环境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火力电力发电企业却严重的污染者着环境,它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对自己环境成本的控制,只有控制住了环境成本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袁舒漫.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及计量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4

第4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目的:评价不同方式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的经济效果。方法:收集某精神病院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费用资料312份,运用临床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住院方式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式住院方式的成本-效果比较低。结论:封闭式住院方式是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住院方式。

【关键词】 成本-效果分析 首诊精神分裂症 开放式、封闭式病房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in open and close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ia. Methods:Collect 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312 init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s.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cliniceconomic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different kinds of hospitalization modes.Cost-effectiveness of close sickroom is lower. Conclusion:Hospitalization in close sickroom is better than that in open sickroom for 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

Key words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Initially diagnosed schizophrene;Open and close sickroom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而精神疾病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占医疗负担的14.1%[1],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在临床水平,医生总数约占总人口数的0.05%,在他们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却在消费国民生产总值的4%~14%的卫生费用,因此,他们理应成为卫生费用的“守门人”[2]。通过运用临床经济学的原理[2]比较两种不同住院方式治疗首诊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住院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旨在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有效、经济的住院方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标准:2004年内首次来某精神病院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

共入组312例,其中开放式病房74例,封闭式病房238例。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性别有统计学差异,故需分层讨论。

1.2 患者住院费用

患者费用分为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放射费、化验费、西药费六种。床位费在开放式病房包括陪护人员的床位费。检查费包括心电图、全套神经系统检查、高级神经功能检查、肢体功能评定等。治疗费包括诊疗费、护理费、心理治疗、工娱治疗、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等费用。化验费包括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西药费包括针药费和材料费。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由资深精神科医生依据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记录、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以及病人入、出院时病情变化,结合自身经验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微机,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1.5 评价指标

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法或者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价值[3],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4]。

根据临床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度分析的方法,评价两种住院方式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费用。成本-效果比(C/E)=成本/显效率;增量成本-效果比=(成本2-成本1)/(显效率2-显效率1),即(C2-C1)/(E2-E1)=ΔC/ΔE 。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价

男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治疗后开放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30.4%,女性为52.9%;封闭式病房的显效率男性为52.6%,女性为59.2%。表1 病人疗效比较

2.2 成本比较

本研究中以收费代替成本计算,包括治疗的药品费用、用于检测和处理副作用的费用、住院期间治疗的各种费用。药物和检查费用按照2004年昆明市卫生局的核价标准计算。两种不同方式住院治疗各种费用均数见表2。表2 各种费用比较

2.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系列分析和数学的方法,帮助决策人员从众多的治疗方案中作出选择,寻找到达某一治疗效果是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增量成本效果闭式表示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这一比值越低,表明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所需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际意义越大,两种方式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观察时间在1年以内,故未作时间上的贴现率校正。表3 成本-效果分析

2.4 敏感性分析

临床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应该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数据发生多大变化时影响决策。敏感性分析能够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

2.4.1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药物费用必然会有所下降,治疗费必然会有所增加,假设两种方案的西药费均下降10%,治疗费上升15%,并由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4。表4 敏感性分析

2.4.2 考虑到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以及本研究中疗效评定的主观因素较大,故以分别以显效率、有效率为观察终点,作敏感性分析。见表5。表5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中,开放式病房与封闭式病房之间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减少精神障碍的未治率[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1):66.

[2] 陈 洁,王吉耀,毛正中,等.临床经济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64.

第5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编译原理;词法分析;实际应用

1.词法分析概述

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流进行扫描和分解,把它识别为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即单词,从而产生一个个的单词序列,用于语法分析。执行词法分析的程序称为词法分析程序或扫描程序,它按构词规则识别单词,将作为字符串的源程序改造成为单词符号串。单词一般采用形如的二元组形式表示,其中单词类别是语法分析需要的信息,而单词自身值则是其他编译阶段需要的信息。编译程序是在单词的级别上来分析和翻译源程序的,因此词法分析是整个编译的基础。词法分析程序除了识别单词这个基本任务外,还可完成以下任务:对源程序进行处理,如组织源程序的输入、删除注释、空格及无用符号;行、列计数;列表打印源程序;发现并定位词法错误;建立、查填符号表。

词法分析程序与语法分析程序的接口方式有两种,如图1所示。(1)词法分析作为独立的一遍,将字符流的源程序变为单词序列输出到中间文件上,此中间文件作为语法分析的输入继续编译;(2)词法和语法分析在同一遍,即将词法分析作为语法分析的一部分,把词法分析程序设计为一个子程序,每当语法分析程序需要单词时,就调用该子程序。为了使整个编译程序的结构更简洁、清晰和条理化,便于使用自动构造工具,提高编译效率,以及增强编译程序的可移植性,通常采用第1种接口方式,即把词法分析从语法分析中独立出来。

程序设计语言的词法描述机制是正规表达式,识别机制是有穷自动机。词法分析程序可以通过手工编写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来构造:手工编写需要借助状态图来实现;而自动生成的原理是将正规式转换为有穷自动机,即首先将单词描述成正规式,然后把正规式转换为一个NFA(不确定有穷自动机),进而转换为相应的DFA(确定有穷自动机)。Lex(Lexical Analyzer)是美国Bell实验室研制的一个词法分析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此后,GNU工程推出的Flex(Fast Lex)对Lex进行了扩充,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构建词法分析程序。

2.词法分析的典型应用

词法分析技术在软件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测评、网络管理与协议解析、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见表1。

2.1软件工程

词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流进行扫描,然后根据构词规则识别单词符号,这正是源代码逆向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因此,词法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软件逆向工程中的源代码逆向分析,以获得逆向分析后续工作所需的单词符号的各类信息。

利用词法分析可以实现B/S构架应用系统和三层构架应用系统中超文本链接的自动测试。超文本词法分析主要根据超文本的词法和关键词,分析查找超文本文件的链接类和应用类链接关键词,确定超文本的调用关系,完成各类链接分析(href、src、cite和background),并将分析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测试时对设定的目录进行分析处理,列出根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结构,并对目录下的HTML文件进行词法分析,接着对分析后的链接标记进行分类、字符解析与转换等处理,然后进行链接的分析预验证,最后统计页面文件大小和生成不同的分析报告。基于超文本词法分析的超文本链接自动测试不仅可提高链接测试的覆盖率,而且可有效提高测试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超文本链接的测试验证工作量。

2.2信息安全

C/C++语言中许多库函数存在安全漏洞,攻击者常常利用这些函数产生的漏洞来进行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溢出和竞争条件等攻击。源代码审核技术通过对软件代码进行分析,从特征数据库里抽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上下文分析,并对可能存在危险的代码位置进行报警,从而能在编码阶段及时发现和修正软件源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词法分析能够完成自动化的快速漏洞检测,是源代码审核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对自定义的漏洞模型与根据待分析源程序确定的程序模型进行分析比较,验证程序模型是否满足漏洞模型的条件。其实质是访问包含在危险函数数据库中的函数(如gets、strcpy、scanf、printf、sprintf、snprinff等)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当有潜在危险符合数据库特征时,就会发出警告。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词法检测工具包括ITS4、Rats和FlawFinder等。

某些嵌入网页的病毒通过插入无效的字符即可得到病毒变种,利用Lex和Yacc等工具可以得到查杀此类病毒的有限自动机软件,即虚拟机。这种方式的查病毒虚拟机在进行词法规则分析时对“空格、注释”等信息置之不理,因此不会影响对病毒代码的定位。

在业务监控系统中可通过报警规则来描述用户所提出的报警条件,并结合词法分析技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报警规则进行匹配。如基于银行业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采用报警规则设计和词法分析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是否为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

2.3计算机测评

利用自动化的手段将已有试题文档导入在线考试系统时,为保证录入试题的准确性和保密性,提高试题录入的效率,可通过词法分析将试题文本打断为孤立的单词,进而将各个单词进行归类和封装(包括单词种类、行号、起始位置、内容等信息)。之后,利用封装后的单词对象,使用预定义的语法树进行匹配和验证。同时,单词表对整个过程涉及的临时数据进行存储和必要支持。

在程序设计自动评分系统中,当考生的程序不能成功运行时说明程序存在语法错误,可先对考生的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即扫描源程序,生成单词文件;然后根据此文件进行语法分析,在保证不对考生程序正确部分产生破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将考生程序修改正确,并对新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和测试,从而避免考生因编程中的很小失误而导致大量丢分的问题。如果仍不能编译运行,则可依据正规表达式描述的知识要点进行匹配,使得即使错误严重或结果不正确的程序也能得到应得的分数,从而使评分结果更接近于人工阅卷。

此外,对某类文本范畴的试题,在一定复杂度范围内通过对文本的词法扫描、文法定义、语义分析、等价替换等技术将标准答案与错误答案按特定文法规则进行语义转换后产生唯一等价表达式,通过对转换后的规范表达式进行比较,检查考生答案是否与标准答案等价。

2.4网络管理与协议解析

在网络管理系统中,不同运营商通常对网络设备有不同的实际需求,如对于网管设备告警信息的内容和格式有不同的要求。如果针对这些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网管版本,会成倍增加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的成本。为灵活适应各种需求,网管软件通常给出一套脚本语言,用户把特定的需求用脚本语言写入—个脚本文件中,然后网管软件在运行时动态分析脚本文件,获取用户的特定需求并把结果显示在界面上。实现这一方案的关键是脚本文件中关键字的识别,这可以利用Flex等工具生成的词法分析器来完成。网管软件只需要定义脚本文件中用到的所有关键字,并在程序中实现对于关键字的处理即可,从而可以减少网管软件设计和编码的工作量,提高网管编程的效率。

在通信协议解析与处理中,可以借鉴自动生成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思想,先将通信协议采用正规式集的方式进行形式化描述,然后由一个状态图生成程序产生对应这些正规式的状态图,最后由一个主控程序根据状态转换图对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分析识别,输出用户希望的数据格式。采用形式化描述的方法对协议进行描述,可以实现与协议无关的协议解析和处理,避免针对不同通信协议均要编写相应的解析和处理程序,从而使协议的解析和处理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普适性。如利用PCCTS工具中的DLG根据词法描述文件生成词法分析程序,从输入的字符流中识别词法描述文件中定义的记号;再利用其中的ANTLR根据语法描述文件定义的语法规则生成语法分析程序,在此过程中调用DLG生成的词法分析程序来识别具体的记号,从而实现SIP、MGCP和H.248/GEGACO等通信协议的解析和处理。

2.5自然语言处理

词法分析是各种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首要的源语言分析模块,是进行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基础。

词法分析是自然语言检索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同时应用于用户提问分析和源文本处理。词法分析首先对文本、网页等进行词语切分,然后通过词频统计和词出现位置的判断,在文本和网页中提取主题词和概念词。之后利用多个关键词的布尔逻辑运算构成检索式,在索引库中逐个进行匹配。由于它能够根据词的位置关系发掘出词的修饰限定关系,因此与传统基于关键词的检索方法相比,其检索内容的相关度更高。

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按照中华古典诗词一些声韵格式要求对提交的诗词作品进行可有限追溯的词法分析,可以实现自动智能审查辨别,并反馈订正建议,从而帮助诗词创作者更好地运用计算机工具创作出符合格律的好作品,进一步弘扬中华诗词文化传统。

通过词法分析可以从语素中获得许多语言学信息,比如在维吾尔文词根与附加成分切分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维吾尔文词的词法结构和音节结构,可以实现对维吾尔语元音弱化现象的算法处理。

自动词法学习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从语料中自动获取计算机算法能使用的构词和构形的规律。词法分析利用自然语言中形态学的规律对给出的句子进行词汇级处理,随后自动词法学习方法能从未经加工的文本中学习词法分析处理的数据,从而很容易地获得目标语言中的各种形态变化规律,并把这些规律用形式化的语言表示成各种正则表达式的形式。

词法分析是机器翻译的第一阶段,当源语言文本送人计算机后,首先要进行词法分析,即对送人的文本进行断句、切分,识别出单词、标点、数字等句子的基本成分,并确定它们的形态和词性。这也是完成计算机翻译过程的基础和关键阶段,它为后续句法分析和目标语生成创造了条件,其准确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句法分析的准确率和译文的准确性。

2.6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的主要工作是获取设备上传的文件,根据预先定义的格式进行解码,然后把解码成功得到的数据存人数据库。在此过程中会遇到数据格式跨平台、需求变更等问题。针对数据格式的通用和跨平台问题,可采用XDR(ExternalData Representation Standard,外部数据描述标准)等跨平台的数据格式来解决;针对需求变更问题,可以使用针对XDR等数据描述语言的词法分析器把对数据描述的解析变成动态的。这样,对于经常变化的数据格式描述,通过动态解析的方式避免了编译和静态链接,同时把业务逻辑的概念变得更通用,将原先的给定数据描述解析数据变为现在的解析数据描述和数据,从而使数据采集的功能更通用。

利用词法分析的良好识别性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结构化文本库到结构化关系数据库的关键词库的建立问题。例如,中草药资源信息的原始著录数据形式非常复杂,文本数据不仅是变长的,而且其对象的词描述不是简单的关键词而是长句或短文,这种数据的非结构化不利于数据的查询和统计。为此,可利用词法分析对原始著录数据项进行拆分,提取有关关键词,采用建立关键词库的方法来建立中草药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关键词库的建立,并提高中草药著录数据的规范化存储效率和数据查询效率。

为解决RTI(RunTime Infrastructure,运行时间基础设施)中FED(Federation Execution Data,联邦执行数据)文件的解析效率和可重用性问题,可以将解析程序的数据提取模块与解析处理模块分离,同时在数据提取模块中应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技术对FED文件进行解析优化。首先,用正则表达式将FED文件中所涉及的单词符号进行形式化描述,定义出FED文件的词法规则;同时,用LALR(1)文法表示符合相关标准的FED语法的所有状态转换,完成FED文件的语法规则;然后,借助Flex和Bison生成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程序,再结合定义的解析处理规则最终生成解析程序。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将繁杂的解析处理程序的编写简化为可读性较强的词法分析文档和语法分析文档的编写,提高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对于不同的解析要求,可以重用现有的大部分代码;同时,对各种要求的FED解析处理程序只需扫描一次FED文件即可完成整个解析过程。此外,只需根据Flex和Bison的版本要求简单修改词法分析文档和语法分析文档,即可实现异构平台的移植。因此,其效率、稳定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以及可移植性都明显优于通常的FED文件解析方案。

Lex/Flex词法分析工具除了构造编译器的词法分析程序外,还可以针对具有结构化输入的程序构建输入识别程序。例如,生物信息基本数据库数量极多,数据存储格式各异,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常规的处理方法工作量极大。为此,利用词法分析技术,针对不同格式的生物数据文件,只要构造相对应的正则表达式就可以使用Lex/Flex构建相应的识别程序,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检索和分析。

为保证航班计划编排的正确性,可以航班计划编排规则为依据,采用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技术对航班计划编排结果进行自动检查。将航班计划等视为按民航特定规则编写出来的“语言”,其中航班号、起止时间、起止地点、机型、机组等基本信息是该“语言”中的关键字,则可以首先采用词法分析扫描航班计划字符流,按照词法规则识别出航班计划中的各类单词符号,检查这些关键字是否符合其组成规则,并产生用于语法分析的符号序列,告诉语法分析这些单词的组织顺序。随后按照语法规则,采用语法分析对词法分析的结果进行处理,识别词法分析给出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为给定文法的正确句子,进而检查其是否按照规定的词序及格式编排,是否表达了正确的涵义,从而实现航班计划编排规则的句法检查。

第6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 语类研究 文本分析 批评方法

一、语类分析概述

自Aristotle时期以来,语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原指事物种类,相当于中文的“体裁”。20世纪80年代引起语言学家重视,尤其是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对genre的翻译不尽相同,有“体裁”、“语类”、“语篇类型”等,本文采用“语类”一说,并同意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genre的定义:“有步骤、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语类研究有许多学派,Hyon认为主要分为三个学派:以Swale和Bhatia为主要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研究(ESP),以Miller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以及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澳大利亚学派。张德禄总结了民间故事研究、语言人类学、交际人种学、文学理论、社会学、应用语言学等学派对语类的研究。但不管是哪个学科或学派,对语类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文本分析和文本外分析,即语言形式结构和社会交际目的。

二、文本分析

语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文本层面的语言形式结构,包括两方面:语篇宏观结构以及语言形式特点,即语言风格。

第一步,从语步来分析语篇宏观结构,即语篇组成部分,最易识别的典型语类特征,通常也也被作为区分语类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反映了文本所描述的事件的步骤和过程。在ESP研究中,语类用语步结构为分析框架,对话语结构类型进行描述,即交际/言语行为的顺序。该语步结构包括语步、语段或说用以实现每一语步的策略,以及它们的排序。交际目的和语言功能要通过语步来实现,换句话说,语步由其所完成的交际功能来确定。而每个语步又是作者/说话人通过选择语言策略,形成各个语段而组成的。

在SFL学派中,Hasan在1985年提出语类结构潜势GSP,在这个分析框架中语类被认为包括语篇的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其结构遵循一定的顺序。有着类似观点的Martin和Eggins则提出纲要式结构,语类由一定序列的步骤构成,每一步表达了特定语义,实现语言功能,所有步骤一起共同完成了该语类的语义表达,Martin还提出这些步骤在评价系统中形成了音韵般的起伏态度,即语类要表达的整体态度意义。

第二步,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语言本身包括话语语义、词汇语法和语音/书写形式三个层次,语义系统和词汇语法是语言的内容,语音/书写形式是语言的表达形式。语类结构中语步的语义表达要通过其他两个层次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总之,自上而下,每种语类的语篇都有其特定的语篇结构,这种宏观结构由特定的结构成分构成,而这些结构成分又以某种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在文本层分析语类时,要注意先把握整体结构,再深入分析结构内部具体的语言特点。

三、批评性分析

以上文本层面的分析,实际上和秦秀白的文体分析有异曲同工之义:从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篇内在结构等角度分析特定语篇的内部组织机制,并对特定语篇所选择的语言成分的得体性进行分析。但是这种语言描写式的分析不管多么的详尽而深入,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语类表现在语言上是某种特定形式,而非其他,为什么“一种体裁(语类)具有它所持有的观察和理解现实的方法和手法”。巴赫金在研究体裁(语类)诗学时倡导一种社会诗学研究,如他对小说研究一方面深入到其内部结构和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则面向历史,注重社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而批评方法就是试图超越文本,选用适当的分析工具,建立更加全面的语类分析框架。批评话语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Fairclough认为语篇分析方法分为两类:非批评的(或描述的)和批评性的方法。文本分析实质上是非批评的,如果要深入挖掘语类深层社会历史因素,广泛寻找解释性,则要从各个角度,结合多学科知识对语类这种表现在语言上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作批评性分析,进行合理解释。

1.社会语境

要理清语类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可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思想切入。他们着重研究社会语境,包括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即语类,语类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记录、创造和建设文化,是处于某种文化中人们阶段性,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用来描述人们怎么使用语言达到与某一特定文化相适应的目的。情景语境即语域,包括语场、语旨、语式三个变项。语类比语域高一层次,Martin还提出比语类更高级更抽象的语境,即意识形态。四者之间是实现关系:意识形态影响并决定语类,语类则决定语域,而语言的选择则受到语境的共同制约,形成语言风格。所以,在分析语篇时,要将其置于大的社会语境之下,抓住它们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一一分析,才更加可行。

2.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互动

在CDA提出的分析框架中,话语分析有三个维度:文本语篇分析,话语实践分析和社会实践分析,它强调话语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的辩证关系。在语类资源使用时,为在社会接受的语类标准中达到个人目的,经验丰富的语言使用者会用相应的语言策略让某语类达到特定语用效果。在建构某语类的话语实践时,如果与该语类相对应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互动,则会让产生的语类更加符合语言使用者的最初目的。这种语用策略思想是十分符合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的。

3.互为话语性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发现实际语类比理想的模式更加灵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一个语篇不只出现一种语类,而是包括多个语类成分,且它们的关系类型不同,可以十分复杂。Bhatia提出语类的重要发展之一就是互为话语性在语类的建立、运用以及解释中所起的作用,并将其视为语类分析朝批评方向发展的标志之一。很多语言学家均提过互为话语性。互为话语性,指借用被传统认可的语类建立相对创新的语类合成体,而非仅仅按传统的作法将其它文本转变为现有文本的形式,它对于语类的混用、嵌入、借用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四、结语

语类研究有不同学派,各种学派基本上对形式结构和社会功能进行阐述。本文试图整合多学派、多角度的分析理论,朝批评的方向建立语类分析框架,既能从文本语篇上加以更为详细的描述,给以标准,又能结合多学科、多维度的社会文化知识、交际目的、认识结构等,这将很大程度的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类敏感度,培养对语类知识的使用,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理论应用于实际。

参考文献:

[1]方琰.语篇语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2,(17).

[2]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1997,(6).

第7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在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统计处理,需要用到医学统计软件包。目前常用的优秀的医学统计软件包有SAS,SPSS等。这些软件大都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的统计方法、高精度的计算以及独特的多平台自适应技术,功能强大。但是这些软件的使用相对比较复杂,没有经过培训很难应用自如,充分发挥这些软件的作用。Excel是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功能很强的电子表格处理系统,它除了具备一般表格软件的功能以外,还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和图表处理功能,同时还提供了统计与工程分析、决策支持分析的工具[1]。在我们的医学数据处理中,最常用的大都是要做一些简单的统计描述,或者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回归分析等等[2],作这些统计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来完成。

1 Excel中加载“数据分析”工具

首先,启动Excel,点击工具菜单中的“加载宏”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分析工具库”,确定安装后,在菜单栏的“工具”下会出现“数据分析”选项。

2 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描述

用Excel可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包括:(1)集中趋势(集中指标),它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众数等。Excel提供有现成的公式及内置函数可进行这几个指标的计算。如首先输入一组数字,然后建入公式=AVERAGE(常数),=MEDIAN(常数),和=MODE(常数),按回车健可得到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离散趋势(变异指标),它包括全距,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标准误,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等。而其中以方差,标准差,百分位数和标准误较为常用。同样在电子表格中建入公式=VARP(常数)和=VAR(常数)两函数可计算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建入公式=STDEVP(常数)和=STDEV(常数)便可得到总体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

3 t检验

t检验是医学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用来检验标准试样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之间是否有统计学意义。Excel“数据分析”中提供了多种不同条件的t检验工具,如“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及其他统计分析工具,当样本中的观察值存在配对关系时,可以使用“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t检验。例如对一个样本组在实验前后进行了两次检测,为确定实验前后样本均值是否相等,应使用成对t检验,此t检验并不假设两个总体的方差是相等的。例如,用某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10名,治疗前后舒张压变化如下:

在工作表中输入上面的数据,比如数据区为A1至J2。分析时,在“工具”菜单中,单击“数据分析”命令。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择t检验: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拉出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对话框,其中有如下输入项:变量1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1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该区域必须由单列或单行数据组成。可单击输入框右面的按钮,回到电子表格上自数据开始的单元格向结尾的单元格拖动。此时变量1的区域(A1~J1)自动进入输入域中。然后单击输入域右面的按钮,回到原对话框。变量2的区域:输入需要分析的第2个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该区域必须由单列或单行的数据组成。输入方法同前。变量2的区域为(A2~J2)。假设平均差:在此输入期望中的样本均值的差值。缺省为0值,即假设样本均值相同。标志:如果输入区域的第1行或第1列中包含有标志项,应选中此项:如果输入区域没有标志项,Excel将在输出表中生成适宜的数据标志。这里选中此项。α在此输入检验的统计意义水平。该值范围为0~1之间。缺省为0.05。

输出区域信息可选择如下单选项:输出区域和新工作簿。我们选择新工作表,结果为平均95.88889,方差80.86111,观测值9,泊松相关系数0.881366,假设平均差0,df 8,tstat 5.230769,P(T≤t)单尾0.000396,t单尾临界1.859548,P(T≤t)双尾0.000792,t双尾临界2.306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和卡方检验

在数据分析工具库中提供了3种基本类型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和无重复双因素分析,现简单介绍方差分析的应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将试验所得的数据按一定的格式输入到工作表中,其中每种水平的试验数据可以放在一行或一列内,具体的格式如表,表中每个水平的试验数据结果放在同一行内。数据输入完成以后,操作“工具-数据分析”,选择数据分析工具对话框内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对话框的内容如下:(1)输入区域:选择分析数据所在区域,可以选择水平标志,针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时选取;(2)分组方式:提供列与行的选择,当同一水平的数据位于同一行时选择行,位于同一列时选择列,本例选择行;(3)如果在选取数据时包含了水平标志,则选择标志位于第一行,本例选取;(4)α:显著性水平,一般输入0.05,即95%的置信度;(5)输出选项:按需求选择适当的分析结果存储位置。 双因素无重复试验方差分析 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类似,在分析前需将试验数据按一定的格式输入工作表中。 数据输入完成以后,操作“工具-数据分析”,选择数据分析工具库中的“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对话框的内容如下:(1)输入区域:选择数据所在区域,可以包含因素水平标志;(2)如果数据输入时选择了因素水平标志,请选择标志按钮;(3)显著性水平α:根据实际情况输入,一般选择0.05;(4)输出选项:按需要选择分析结果存储的位置。

可重复双因素分析:双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与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数据输入的区别在于对重复试验数据的处理,就是将重复试验的数据叠加起来。 数据输入完成以后,操作“工具-数据分析”,选择数据分析工具库中的“双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出现一个对话框,对话框的内容基本与双因素无重复方差分析相同,区别在于每一样本的行数选项,在此输入重复试验的次数即可。若须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时,在输入区域选择数据所在区域及因素水平标志,在每一样本的行数处输入3,即每种组合重复3次试验,显著性水平选择0.05。在输出选项中可以按照需求选择分析结果储存的位置。选择确定以后分析结果。在工具菜单中均有现成的这3种分析工具。

5 非参数检验

Excel也没有提供非参数检验的分析工具,但可利用其提供的函数和公式可进行分析。如利用IF(指定要执行的逻辑检验函数)和COUNTIF( 条件函数 )进行编秩。利用=SUMIF(条件单元格求和函数 )计算正负秩和。=COUNT(个数函数)利用=ABS和=SQRT计算绝对值和z值。

6 相关回归

为了反映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相关关系的方向与密切程度,需采用相关分析;为了反映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回归方程,采用回归分析。先将数据输入工作表中,然后用Excel提供的函数可进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又称简单回归的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用菜单中的“工具数据分析相关糸数可进行相关分析。用“工具数据分析协方差工具可进行协方差分析。用Excel的XY散点图工具可以进行散点图的绘制。

Excel是一种使用极方便的电子表格软件,它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不仅能够根据需要分类管理数据信息,能进行数据统计、筛选、排序、汇总、汇制图表等,还能利用其强大的函数功能以及分析工具库为建立复杂的统计或计量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第8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缺陷 改进措施 分析模式

一、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结构与缺陷

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主要是由财务部门通过收集、加工、整理、计算、汇总等一系列的财务会计程序产生的有关财务分析。这种财务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财务会计分析的“窄”型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分析者是财务部门,分析者的单一化结构决定了财务会计分析仅是从财务角度来进行分析,分析内容较单一。会计信息的供给结构是“窄”型的,在会计信息提供方式上存在单一性。

2.财务会计分析使用者的“宽”型

财务会计分析的使用者对分析的需求则呈现出广泛性、差异性等特征。广泛性的信息需求要能够透过财务分析数据全面的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既要包括报告单位的内部信息,又要包括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中既要有财务信息,又要有非财务信息;外部信息中既要有微观的主体信息,又要有宏观经济信息。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只能提供财务会计的最终结果,无法使信息使用者接触原始财务会计信息数据或参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从而难以满足使用者多目标的需要和适应使用者决策“宽”型信息结构的需求。

3.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缺陷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是主要以财务部门为分析者,依据较专业化的财务术语来反映生产经营状态,存在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生产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结合

生产部门从自身生产出发,缺少财务成本效益意识,而财务部门则就财务论财务,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离,使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不能真正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具体财务问题和财务数据,双方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开展生产经营。

(2) 不能全面有效的评价单位的状况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下的信息供给缺陷,从而造成信息使用者难以正确评价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者履行经营责任的状况。

二、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改进措施

财务会计分析工作如此重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只有把财务数据背后的故事或实质挖掘出来,才能把财务分析报告写得更鲜活,把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做深、做精,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支持,针对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存在的缺陷,需要在几方面上进行改进。

1.财务会计分析横向上要“广”

财务会计分析的分析者不应仅仅局限由财务部门来分析,应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财务分析中,拓宽分析者的范围。生产经营业务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只有经常接触业务的人员,在实践中才最了解业务的情况,这样的人员分析的信息才能与业务紧密结合,建议增加分析者的广度,由业务部门结合日常生产和财务数据开展财务分析,采用交互式分析模式,由财务部门做好协调和整理,从财务的角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分析才能更加鲜活有力。

2.财务会计分析纵向上要“深”

财务分析要在内容上增加深度,提高其价值性。

(1)分析要向其实用性方面加深

要充分与分析报告需求者进行沟通,真正领会分析的真正用途,不是拿到财务数据就急于进行分析,仅仅为分析而分析,与分析的需求基本脱节。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分析的实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 分析要向归纳和提炼方面加深

财务分析要对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或者把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串联起来分析,或者把观点归纳和提炼出来,不能就数据论数据,从而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形成恰当的分析结论。

(3)分析要向业务板块、单项和专项分析方面加深

综合性财务分析,不仅要围绕综合数据展开,更要按照不同的业务板块或企业级次层层展开分析,既关注整体、也关注结构。

四、分析要采用多种组合的方法进行加深

在分析方法上要采用多种组合,能够从不同角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1)应用对标分析,提升分析深度。将对标的管理模式引入成本分析中,如采油四厂分别按杏北水驱、聚驱、三元驱区块对在1-4矿和试验大队的同类型井、队、站的可比性成本进行对标分析,通过“对标、对表、对照”的分析方法,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提高财务分析深度。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采油四厂开展的成本分析,既有按区块进行成本费用归集,又有按单位进行的成本费用归集,以“单井生产成本、单井耗电”等单项分析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情况,分别对费用增长和比率增长幅度较大的区块即成本的交集区块确定为重点分析对象。两种原则联合并用,使财务分析能够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做到有力度,有深度。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部门可控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财务分析人员善于从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就达到了分析最重要的目的。

5、分析要在对末来的展望上加深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积累的历史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通过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态势,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三、ERP下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发展

以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及要求不断提高。大庆油田正在逐步推行ERP工作,新的管理方式的应用使“联合按需分析模式”应运而生,即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双方按需求对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形成交互式沟通;或由同类型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按需求进行联合分析,便于进行对标管理,树立标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1、 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实施条件

数据库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按需分析提供了可能。大庆油田开展的ERP工作,它使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能够解决不同信息数据库系统与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有助于实现在不同的业务之间数据的交换和运用,推进不同业务间信息传递的畅通,并实现联合按需分析。

2、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特征

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特征体现了在现有财务分析条件下交互式按需分析的特征。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优势,由业务部门结合业务对其所负责的费用进行分析评价,财务部门根据其分析从财务的角度上再对其进行评价,双方通过一个系统平台,共享分析信息。

3、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管理效益

在ERP系统下,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建立,主要具备如下管理效益:首先,在这种交互式的沟通中,一方面业务部门能够在交互式中理解财务观念,以成本效益意识来指导生产经营,做好生产各环节的衔接,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能够从生产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联合按需分析会进一步提升分析质量,既有鲜活的生产经营情况,又有严谨的财务数据分析,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形成总体评价和最终做出充分合理的价值判断。

四、结束语

在ERP工作环境下,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将会逐步克服缺陷,联合按需分析模式得以实现,会更好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出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分析,就能真正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朱莲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李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2009;10

第9篇:成本分析方式范文

关键词:系统节能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石化特色

作者简介:马利敏(1978-),女,辽宁西丰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讲师;姬忠礼(1963-),男,山东汶上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224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及“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教师专项培养基金”(项目编号:KYJJ201204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06-02

一、系统节能原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强调节能、注重环保的今天,使从事与能源开发、利用与转化紧密相关工作的学生掌握系统节能原理的精髓并能够学以致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系统节能原理是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32学时。其基础理论部分,以工程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工程热力学重点讲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分析法,引入分析法。在本课程中,上述内容仍是重点,需重复介绍。基础理论是晦涩与枯燥的,如只是重复介绍,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研究如何组织教学工作,使本课程与工程热力学做好衔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本课程还缺乏适合的教材,需要编写课程讲义。目前,缺乏能够同时将经典及新兴能量分析法进行全面介绍的教材,而在能量分析法的应用部分,也需要结合我校行业特点、毕业生就业去向,针对石油石化领域工程应用背景设置教学案例。我校于2010年批准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教改计划已经初步完成。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最核心、最基本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分析法和分析、新的能量系统分析评价方法介绍组成。其中,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有效组织教学内容,要与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知识点的学习有机结合,既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又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并使学生能够利用两个热力学基本定律熟练进行能量系统分析与评价、以及高效学习和应用新的分析、评价与优化方法。

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工程热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主要讲授闭口系统与稳流开口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应用。在本课程中,进一步强调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达式即:“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总储存能的变化”的正确灵活应用,重点介绍如何分析、列出非稳态充、放气热力过程的能量方程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利用第一定律进行能量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节流、自由膨胀、混合、换热、可逆定温放热压缩等热力过程分析来帮助同学们对第一定律的局限性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分析法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工程热力学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主要讲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具体包括: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闭口系及开口系统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在本课程中,考虑到判断一个热力循环是否可行、可逆的数学判据容易理解而且是热力过程的特例,故重点讲述闭口系及开口系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在该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对于状态参数熵的辨析:辨析熵是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强调判断一个热力过程能否进行、可逆的参量不是过程熵变而是过程熵产,引出后面由熵方程及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计算过程熵产的知识点;重点讲授熵方程的一般表达式,即:“进入系统的熵-离开系统的熵+过程熵产=系统熵变化”,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同学能够利用熵方程列出闭口及开口系熵方程,并求取过程熵产;重点解析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实质及解题特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学生认识到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与熵方程的一致性:孤立系统熵增即熵方程中的熵产;作功能力损失方面除了介绍计算公式、通过计算热力过程熵产及作功能力损失,还着重结合对节流、自由膨胀、混合、换热、可逆定温放热压缩等具体热力过程分析让学生体会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之间的联系及第二定律的独有贡献。

3.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法

由于学时有限并且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分析法在工程热力学中属于选讲内容,即便讲授,也多是简要介绍。本课程中,分析法是授课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授:第一,概念及计算公式,包括机械、热量(冷量)、内能、焓和化学。第二,重点讲授方程的一般表达式“进入系统的-离开系统的-过程损=系统变化”,通过典型例题帮助同学能够利用方程列出闭口及开口系方程,并求取过程损。同时,在分析典型例题时,引导学生同时用熵分析法来计算过程的作功能力损失,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分析法中所得到的损失即熵分析法中计算的作功能力损失、体会两种分析法的一致性及分析法的优势。第三,效率、损系数的概念及公式,以及在典型热力设备、过程及热力循环中的计算。第四,针对本学科领域典型的火力发电装置、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和低温制冷装置、LNG液化装置、天然气净化装置、油田联合站等,设置工程背景很强的案例,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循环装置及各组成设备的效率、损失及损系数等,让同学们认识到分析法在进行系统能量分析时的重要性及提高利用该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新发展起来的能量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

介绍能级分析法、经济学、夹点技术、全生命周期分析法、能值理论等新发展起来的能量系统分析与优化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更多知识。这部分内容与留给学生的学习报告紧密相关,将在下文介绍。

目前还没有适合于本专业本科教学的系统节能方面的教材,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参考自沈维道等[1]主编《工程热力学》、朱明善等[2]编著《工程热力学》、傅秦生[3]编著《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和冯霄[4]编著《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何雅玲[5]主编《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典型题解》等教材及专著,结合教学团队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工程案例编写成讲义供教师及学生使用。

三、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学生们对于国际上最新的、与未来工作紧密相关及实用性强的知识以及确实能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教学环节更感兴趣。

1.采用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图像、视频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结合传统板书讲解复杂推导更容易被学生掌握的优点以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授课方式既可以增大授课信息量、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又能使学生通过与老师一起板书推导对所学重点、难点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2.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

通过针对每一个重要概念及知识点设计的系列典型例题、思考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收集并提炼出与石化工程紧密关联的工程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布置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以读书笔记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涉及众多抽象概念和公式,追溯热量、温度、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等重要基本概念的由来、发展历程,可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在本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组成2~3人的学习小组,除常规课下作业外,课上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上作业为教师针对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的多为填空、选择和问答形式的练习题,课前打印好分发给每个学习小组。在讲课过程中,留出适合时间让学生及时完成。教学实践表明课上作业非常利于学生把握住和消化吸收重难点知识,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学习报告的形式。在闭卷考试中,只有一种类型题,即计算题。本课程一个重要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应用第一、第二定律尤其是分析法分析实际装置的用能情况,所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型计算题是较为合适的。

学习报告要求每个学习小组(2~3人组成)围绕与本学科紧密相关的实际装置进行国内外能量分析与优化方面的调研,提交1份不少于4000字、有5篇以上参考文献的学习报告,并根据报告内容制作ppt,每小组选派1名学生进行报告,汇报10分钟,讨论5分钟。报告题目凭学生兴趣自选。学习报告这种考核形式不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加深认知,而且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们自选的题目有:超临界及超超临界蒸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装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冷热电三联供装置;地源热泵装置;低温磁制冷装置;煤制油装置;燃料电池;低温地热发电装置;天然气压气站燃气轮机余热利用;天然气净化装置;油田联合站;LNG接收站冷能利用等等。

近4年的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们非常接受和欢迎这种考核形式,并且每一年都会有让教师感到惊喜的学习报告,这也说明要想学生切实提高学习能力、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确实也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创造机会及科学引导。

五、教学效果

经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团队通过对历年学生评教、学生考试成绩分析以及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及成为本校研究生后所选与系统节能原理相关方向课题的表现等进行了调研,证明该课程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对工程热力学及系统节能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灵活适宜的授课方式、作业形式以及考试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总之,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维道,童钧耕. 工程热力学[M].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朱明善,刘颖,林兆庄,等.工程热力学[M]. 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傅秦生. 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方法[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