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初中优化设计精选(九篇)

初中优化设计

第1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 优化设计

一、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化学实验就相当于一扇指引学生通向化学世界的门,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教师都认同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化学实验甚至不做化学实验,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将课本中的实验与化学公式背入记忆中达到应试目的的教学模式无疑被摒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转换成为重点。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照本宣科,教师和学生们的实验完全依样画葫芦照着教材上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来完成实践操作,无论教师或学生都纯属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也并不能达到任何效果。那么优化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就变得非常必要,初中是大多数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科学的伊始,他们必定对这门学科充满好奇,让学生们一直保持着好奇心,渴望上每一节化学课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基于实验前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与悬念,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或者进行趣味性实验便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每一步的思考分析在实验中取得成就感,自然而然对化学产生强烈兴趣,从而引发其求知欲。

二、对初中化学实验课进行优化设计的研究

1.基于教材资源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教材中需要进行实验的化学课程都具备实验设计案例,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早已知悉,只要在课上看一下实验现象便已知道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非常不利,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应打破这样的传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分析、整理、设计,然后老师指导在可行性、安全性的原则下进行实验,在实验器材、药品和设计上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例如:对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进行实验分析,探究其反应原理以及反应装置时,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点思考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组合,将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一列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性质,需要怎么样的收集方式;根据小组的自主探讨,选择需要什么样对应的实验仪器。通过让学生体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对实验进行对比、自主分析选择以及设计探究、整理归纳与总结的一系列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合作精神,形成科学探究的基础思路。从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传播的同时,更能克服他们的思维障碍。

2.基于生成性问题灵活设计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了许多教学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要使实验教学达到最优状态,还需要抓准问题的中心点,把握住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猜想、实验、分析,紧紧围绕这条线索来开展化学实验探究。例如:碳酸钙经过高温煅烧后会残留白色物质,在初中化学教学的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对此提出任何的问题,因为课本上不涉及,也通常会使学生忽视这样的细节,但有的学生也会产生好奇,提出疑问,残留下的白色物质的成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是没有实验设计探究的,也就是超出预设,是一个生成性问题,既然学生提出,那么教师就顺藤摸瓜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白色物质中可能存在的成分,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继而组织学生针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由教师对其分析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点评和指导,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整理和总结。

3.基于实验异常灵活设计

初中化学很多时候在实验中会发生异常,往往在教师们的意料之外。这种意外现象的发生有时是因为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不够,倘若能够就实验的异常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也能够提升学生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实验时,由于学生的失误,在燃烧匙中放入了碳或硫,使实验产生异常,导致集气瓶中没有水灌入。这时候不必立刻对学生进行批评,可以借此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实验产生这样异常的原因,有没有方法可以补救,或者实验前是否有办法可以让此实验也能够顺利进行的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课优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加强实验本身的悬念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进入悬念,开启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发提出疑问,及时解答疑问,让学生开拓思维、分析思考,分组讨论开展可行性实验设计,对设计的错误与正确进行必要指导,最后综合化学实验可行安全的原则,实践操作进行实验,通过每一步让学生产生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从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达到有效素质教育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祝法祥. 浅谈初中科学探究性实验的误区及优化策略[J]. 文理导航(中旬),2014(03).

[2] 余菁. 浅谈化学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

第2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的深度改革与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方法及其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进,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然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业布置却时常为一些英语教师所忽视。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家长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作业布置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很多老师在作业的形式、层次、完成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层次单调、方式呆板的问题,从而制约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后作业的布置只是沿袭传统的练习和试卷,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作业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这使得作业只体现教师的意志,而缺乏学生个性的体现。那么学生对英语课后作业的评价及其期望是什么呢?

笔者针对英语课后作业情况以问卷形式对本校初一、初二的3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不到快乐,有些还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作业的实效性很难得到落实。那么,这就跟我们时下提倡的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的新目标相违背。学生们都表示更喜欢形式多样、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作业,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作业形式,认真探索新的作业形式。为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以提高英语作业的实效性。

三、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而作业的优化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笔者通过近期的尝试和探究,摸索出了以下几种英语作业设计的新途径:

(一)作业设计应讲究趣味性、新颖性和多样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饶有兴趣的作业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它。笔者通过设计多种形式多变、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快乐,在作业中学习。如译林牛津版英语7a unit 5 shopping的 reading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在商店用简单的英语进行购物。这节课我采用了区别于其他课的教法,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小学所学的英语基础先去预习本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练。布置的预习作业如下:

1.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并结合以前所学的一些知识,查找并熟记一些与购物相关的日常用语。比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 here you are.等。

2.让学生准备好课堂上购买所需的“货币”。对货币的要求是:不能使用真的人民币,可以准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如贝壳等。如果实在找不到的话,也可以自己用纸来制作。

正如我所料,这次的作业非常受欢迎,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随后的那节课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作业布置得有趣、新颖和有效合理,不仅会吸引学生努力去完成,还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深入学生的心里。

(二)作业设计应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合作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可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生划分成各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地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译林牛津版7a unit 3 halloween 的reading部分之前,笔者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下在万圣节,人们往往会有哪些活动;而在学完halloween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

1.向你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西方的万圣节。(用英语口头陈述)

2.学生自己组队制作万圣节所用的道具:例如,南瓜灯、糖果、奇装异服等。

3.学生组队课后演练万圣节的各项活动,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一下西方的万圣节,玩一下“不招待就使坏”的游戏等。

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锻炼其真实运用英语的能力。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可见,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作业最受学生欢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作业设计应强调层次性和自主性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作业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能力等做到分层设计。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另外,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课堂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选用各层次练习,教师进行组间巡视,指导c级学生落实双基,启发b级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点拨a级学生进一步发挥创造潜能。课后分层布置家庭作业,鼓励c级学生有余力可做一些b级作业,鼓励b级学生,有余力做a级作业。分层作业针对个别差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在不同基础上都有各自的提高和发展。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复现性

第3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郭淑妮

(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办初级中学 陕西长安 710116)

摘要:鉴于初中生英语教学的认知特点,教师通过优化设计课外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英语课堂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在设置课外作业时要注意研究初中生学习英语学科的特点,从内容和形式方面优化课外作业设计,做到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有效性原则相结合,真正体现英语新教改指导精神。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从当前教学现状看,与我国整体教学思想相一致,外语教学在我国教学体制中的各个阶段都深受重视,尤其是初中阶段,长期以来更是将外语教学作为“教学主科”来对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成为占课时量最多、学校往往最为重视的教学学科之一。受社会和学校对英语学科教学高度重视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压力也最重,用时也最多,不仅在课堂上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课外也用时良多。但是,从学生学习的效果看,初中生英语学习的整体现状却令人不敢恭维!在教师教学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惹人深思。“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英语学科失去兴趣,英语成绩偏低,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单词很难记,不能较熟练的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尤其是听不懂,讲不出,难以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1]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新教改精神的指导下改革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面貌。

二、处理好课内外关系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效率

要改变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多途径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路径,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英语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从一般的学习原则来讲,学生对某一具体学科的学习行为可以大致分为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两种基本的类型,其中课堂学习主要发挥新课导引、辅导答疑与内容点拨的功能,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课外学习主要起到内容强化与提升,知识梳理与总结的功能。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中。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那种既能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又能够合理、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拓展学习能力的人。针对学科学习的这种特点,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掌握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又要懂得如何科、合理的利用好学生的课外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中,优化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是充分利用好学生课外时间的重要内容。

三、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教师布置作业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初中英语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初中生是初中英语学习的主人,初中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兴趣是高效率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内容上不要要求有过多的任务量,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改变那种形式呆板的、作业内容枯燥的、一成不变的脱离教学实际的无趣的作业模式。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站在他们的个体角度,设计出内容联系实际并要对学生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英语本不脱离生活,只要教师能够找到英语学习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就一定能够激发出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不妨结合不同地区学生生活的特点,随机设计作业内容,当然这种设计应该紧扣教学重难点进行,不应脱离教材知识。

2教师需要遵循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主体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归宿点在于如何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在课堂学习中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外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在向技能转化和智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对英语知识的内化向思想观点的转化过程,都是一个逐步确立学生学习学习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首先要关注如何通过做题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巧妙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作业类型。比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同时在作业量上一定要保持适度原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不断实现学生不断向高水平发展的教学目的。

3、教师要遵循初中英语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性原则。英语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可以说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借助于英语工具收集外文信息、占有国外先进知识,以及运用英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此,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学生积极探究知识,获取初中英语知识信息,初步培养初中生分析,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的能力。”[2]而对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巧妙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多途径努力,营造出“随分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氛围,在渗透性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以利于初中学生养成时时处处、对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以致用和培养初中英语学习能力的好习惯为根本目的。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像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那样,学生在此之前基本上没有任何知识基础,而且缺少相关的学习氛围,因此如何营造出适宜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成为十足重要的事情。实践性作业设计能成为初中生学习英语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初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语境,使学生以作业为媒介,形成在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里学习英语知识的认识水平。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善于浅化难点,学用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课堂所学知识。

总得来说,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首先应当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实践运用能力,以真正实现学生将英语用于交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陆瑶.小议初中英语教学效率问题.英语广场.2013年3月.

第4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 优化;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觉得要从优化初中教学问题设计下手. 因为“问题是初中数学的灵魂,思维的动力是问题”,思维的开始是问题. 如果将学生的头脑比作平静的池水,那么数学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课堂问题,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池水中,能够激发起学生数学思维的浪花,启迪了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设计好的教学课堂问题是提升课堂初中教学效率的保证. 以下谈谈笔者在这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 也就是说,在老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合理、巧妙,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从三角形的定义开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然后提出问题:是不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提出后,教师拿出三条长度不一的棍子,让学生看能不能用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进行试验,发现这三条棍子不能构成三角形. 也就是说,三条长度不同的线段,不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之一是“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它的基本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如:教学“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可以以三角形内角和作为基点,引发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解决,又可以发现不同的分割法. 围绕某个总“问题”的解决而设计一些子“问题”做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初中教学材料,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 就要求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有梯度的数学问题. 对学习数学有障碍的学生,尽量要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回答较浅或基本的问题,积极激励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能力较强,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适合安排他们回答较深、较难的问题. 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过程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动手操作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这是很多教育家的共同认识. 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能够直接刺激学生大脑进行比较积极的思维,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够真实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学生的思维就能够经过一个由模糊到清楚,由具体到想象,由直觉到思考的过程,再由粗糙、直观,向精确、严格的升级过程. 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和论证总结中,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时间,在“做数学”的进程中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几个问题:(1)先让学生任意画一个ABC,画出过点A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并比较同桌所画的上述三条线段的位置情况;(2)再画当AC = BC时,观察上述三条线段会产生怎样的现象;(3)在AC = BC时,又让学生画腰上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继续观察上述三条线段的情况;(4)能说出你的猜想吗?通过类比,很多学生都能提出较为完善的猜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了观察试验、归纳、类比以及概括经验事实并使之一般化和抽象化,形成猜想或假设一系列过程. 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等腰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会重合在一起?”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说理的方法,从而验证猜想.

四、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有了思考就能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机会,因此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能有效开发数学创新学习的潜能.

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材所提供的素材是: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写出三组成比例线段. 有一位教师把以上问题设计成问题串:D,E分别是ABC边AB,AC上的点,DE∥BC. 由此题给出的条件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可见,数学教师的问题设计和教学思维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重要. 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通过“问题”设计把科学数学发现的过程简单地重现于课堂,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给予学生充裕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探索发现和猜想,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的优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初中教学课堂变革中需要重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它引发的效应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种良性的循环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都能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连贯性;多元化;表达性

英语课外作业有效运用是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和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的有效途径,结合课程知识要点和学生学习需求优化课外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传统的课外作业忽视了语言表达实践性和练习形式多样性,缺少一定的连贯性、多样化和发展性,未能真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英语课外作业设计应该以学生英语学习认知需要为主线,突出英语表达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尝试运用情趣化和多样化模式来优化作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运用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一、作业设计应突出连贯性,紧扣课程知识要点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课程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能够在深入浅出的运用过程中不断掌握语言知识和表达运用技能。同时,从课程教学内在逻辑思维设计相应的延伸性课外作业,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外作业的连贯性设计,应在注意凸显课程重点的前提下,可结合教学难点来优化练习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过程中丰富知识思维和视野。首先,应该紧扣课程的知识目标,让学生的思维和方法更为开阔。其次,多从学生较为熟悉的题材中挖掘其感兴趣的语言表达内容,激活他们学习主动性。第三,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来互相学习,掌握课程知识。

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能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开阔知识视野。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7B Unit 3《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作业设计中,可根据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的特点,建议学生运用robber、chief、lost way、policeman、car等与文本表达相似的核心词汇,要求学生以“An interesting thing”为题目编排一个小品节目,并邀请好朋友能够分角色扮演。在这样的课外作业设计中,学生能够模仿阅读表达情节,深入思考,围绕“What do I do at the moment?”来综合表达交流,不断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激情和运用能力。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多元化,满足差异发展需求

作业的形式是内容外在表现,也是激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推动力。设计多元化的英语课外作业,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新鲜感,消除学习枯燥之感;另一方面能够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作业练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运用技能。

实践证明,创设多元化的课外作业,能够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需要和课程知识相融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1)突出基础性,即要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2)体现发展性,即课外作业要能够体现A、B、C等三个等第 ,即分别围绕基础、技能、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予以运用。(3)突出情趣性,即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允许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激情投入,始终保持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多元化作业设计,更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课外作业设计中,不妨建议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资料等资源,完成“What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 ?”的调查研究作业,并要求全体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学习理解,综合表达。同时,建议学生对大熊猫的发展、科研价值、生物保护等方面来思考交流,并能够尝试运用讲故事、英语演讲、情境表演等形式来丰富课外练习作业,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练习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作业设计应注重表达性,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课外作业是学生英语学习表达的有效载体,能够让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课程语言表达知识来表达运用,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语言学习问题。同时,学生在运用英语表达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丰富语言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不妨根据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创设多样化的表达作业,以此来鼓励学生就语言学习感悟、知识积累、表达运用等环节进行思考表达。在设计作业过程中,首先,应该活化作业内容,建议学生能够从书面或者口语等形式来表达优化。其次,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引导学生能够结合英语作业特点和要求尝试运用多样化的形式予以表达。第三,注意实践性作业的互动,多运用小组合作、表达交流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多种语言学习认知感官,提高表达运用技能。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中,教师应在注意体现延伸性和实践性前提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能够有效运用课程知识技能,提高其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依据课程知识要求创设灵活多样的语言表达作业,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满足他们不同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一、合作讨论式作业

语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作业设计的对象多为学生单独完成的形式。然而事实上初中生对于多人共同完成的作业更加感兴趣,更能带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合作讨论式的作业设计。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抵不过众人的智慧能让人进步得快,且语文的内容如此广泛和深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可以各抒己见,同时也能吸取他人的宝贵意见和方法。比如在学习《黄河化险》一文时,题目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其作用是什么?可以将这两个问题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分组讨论,参与讨论的每位成员都要发表意见,并将各自的想法记录在同一个本子上,再呈交给教师,集体的智慧结晶体现在同一个本子上,如此一来也能减少教师对作业的批阅量。而且在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二、开放性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的课堂应是开放且有活力的,只有在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下,才能给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最大的发挥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自然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免费的教学内容,将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入到初中语文的作业设计中,让学生懂得欣赏和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之美,还能让他们更热爱自己的家乡。比如在学习徐志摩的《泰山日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留意平日的日出,将自己所看到最美或者最独特的日出描述出来。在描述日出的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的观察力弱,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再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温情”的冬天,这与我们想象中冬天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在学习完作者的写作要素后,再让学生进行仿写,描写自己家乡的冬天,注意要突出家乡冬天的特点。

再比如,写日记也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作业形式,但是我们要设计不一样的日记作业设计,就是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共用同一本笔记本,轮流写日记,这样的方式不但不会让学生对写日记感到厌烦,而且组员之间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团队意识。

三、辩论型的作业设计

要激活初中语文课堂的活力和气氛,需要添加一点“火药味”,辩论型的作业设计“火药味”十足,必然能让初中语文课堂燃烧起来。辩论型的作业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纸质作业,也是学生所向往的作业形式。现代的青少年都相当地有自己的主见,辩论型的作业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有话可说,改变过往教师提问学生起来回答时支支吾吾,想说又不敢说的情形。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相信学生对于文中所塑造的不少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孩子不应该当面说出皇帝不穿衣服的真相,因为这样容易让皇帝恼羞成怒,而降罪于小孩。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小孩应该要说出皇帝不穿衣服的事实,不能让皇帝一错再错。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骗局能成功都是童话故事的需要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这么愚蠢的人会上当受骗了。因此,《皇帝的新装》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设立辩论的题目,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确定论题后,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和论据的准备工作,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再展开辩论赛,如此一来,比赛才够精彩。然而部分教师却认为辩论型的作业耗时多,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少用为好,其实不然,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假如把辩论的时间节省下来,换成其他形式的作业,是否能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呢?

第7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概念教学,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等。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务实,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

关键词:

优化设计;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关键。对于我们初中化学教师来讲,一本书一教就是几十年,教材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只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寻找突破,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务实,才能找到自己渐渐地失去的激情。

一、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无论上什么形式的课,都要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和343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借鉴。所谓“三转”,是指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所谓“五让”,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最可怕的课堂便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最乏味的课堂便是方法单一的课堂。343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精讲少讲、主动学习、当堂检测”。努力实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将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花在重点、难点、关键点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感悟、实践、交流、活动。上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有三多:概念多、符号多、需要记忆的知识多,课本中有许多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再加上学生的个性,包括智力、兴趣取向、能力水平、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上课时,任凭老师怎样把概念陈述得多么准确无误,表达得多么清晰,课堂上却总显得死气沉沉,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到云山雾罩。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将概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即可将呆板的知识变得活起来,留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主观印象。通过图片的展映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基本涵义,能够用它们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印象就会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还会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化学计算重在激发兴趣

化学计算类型多,计算量大,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学生甚至放弃计算。计算课也是学生最感乏味的课。所以要上好计算课关键在于如何“激趣”,学生只有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化学式的计算”时先设置一个情景,判断化肥广告的真假;在讲授“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老师先让学生观看神舟九号火箭升空的视频,在学生心情激动、热血沸腾时,教师趁机提出:假如神舟九号所使用的燃料是液态氢的话,有50千克的液态氢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千克的液态氧助燃才不至于燃料浪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后,老师即可帮助指导学生解决疑惑,讲明注意事项并进行训练。最后还要反复检测,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内容以后,经常还会出现许多问题,要么是方程式没配平,要么是书写格式不对,要么是粗心大意计算出现错误等。只有经过反复测试,反复练习,这些问题才能纠正。所以只有经过反复检测,才能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目标的目的。

四、“常识课”先学后教、作业当堂完成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许多“常识型”课程,如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第三章第三节“燃烧与灭火”、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第八章第五节“化学肥料”、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等,这些内容尽管在大纲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及与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采用自学、检测、当堂完成作业的“一学一教”的方法。

第一步出示目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出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指导自学的方法,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当堂识记。第二步自学。学生在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书上自己寻找答案,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教师要检查学生在课本重要知识点下面有没有画上记号,适时表扬自学得既认真又速度快的学生。第三步检测。采取口答或讨论的方法,教师予以点拨、归纳、补充、更正,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深化。

第8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一、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这是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础.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很多实验本来就很有趣,很多实验无论是现象上还是操作过程中都有很多趣味化的元素.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并且要善于透过对于实验的有效组织与设计吸引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有效参与.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才能对于很多问题有仔细的思考与探究.因此,在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为知识教学提供良好铺垫.例如,在“鉴别二氧化碳”实验中,实验前,教师可以拿出一瓶透明的液体对学生说,我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往里面吹口气,里面的液体会立即变成牛奶.这时候,学生会被教师将要表演的魔术所吸引,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操作中.接下来教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液体的颜色变成“牛奶”.学生都非常惊讶与好奇,对于这个实验现象都很感兴趣,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化学原理.透过趣味化实验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学参与热情,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 

很多实验在原理、操作方法与分析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尤其是随着学生接触的实验的不断增多,自身积累的化学知识不断丰富后,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共同点也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对于那些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实验课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学过的实验课程对于新的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实质.例如,在做“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必要的仪器,如何制取少量氨气.学生讨论之后,提出两种方案:将浓氨水放在烧瓶中加热;将生石灰放在烧瓶中,再用分液漏斗滴加浓氨水.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利用一只圆底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橡胶管、一粒NaOH固体、少量浓氨水、大烧杯、水,如何做喷泉实验?学生学习过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具有一定的模仿基础,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获知实验的实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第9篇:初中优化设计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8-02

数学教学大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始终围绕着问题来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课堂提问的经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设计,使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课堂问题设计不好,在教学中往往就会出现提问时课堂鸦雀无声、学生不会回答,或者答非所问的情况。当前教师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问题过于简单,明知故问,如对于一些已经非常明了的事情,还要提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提出的问题缺乏“技术含量”;二是问题过于“超前”,超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学生自然容易答错,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三是问题难度过大,不是循序渐进地逐步加深,让学生难以回答;四是问题不着边际,脱离课堂教学内容,或者与其关联性不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课前不注意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提问随心所欲,使提问不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二、对优化教学问题设计的一些思考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对于学生感到比较难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创新意识的树立。所以,在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要讲究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1.问题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部分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学问题设计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要通盘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为全体学生设计中等难度的问题外,还要为学优生与学困生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能兼顾部分学生,不因问题难度过高造成课堂冷场,也不因问题难度过低而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问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问题3: 已知 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5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了解本章的重点知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这三个问题依次由浅入深,既面向全体又兼顾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各部分学生。对问题1、2,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就很容易求出答案。问题3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析具体情况和进行必要的讨论,这是本题提问的重点意向,也是答题的关键。它是针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而设计的一个问题,其他学生在教师点拨或同学帮助下经过努力也可以解答。

2.问题设计要合理、巧妙,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所以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在老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循序渐进地认识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必须合理、巧妙,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让学生能从中学会思考。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从三角形的定义开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然后先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1:是不是长短不一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问题提出后,教师拿出三条长度不一的棍子,让学生看能不能用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进行试验,发现这三条棍子不能构成三角形。也就是说,三条长度不同的线段,不一定能构成三角形。

问题2:在什么条件下,三条线段才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这时,教师让学生先在纸上任意画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A、B、C,然后将三个点连线,分别构成AB、AC、BC三条线段,并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测量这三条线段的长度,比较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关系。最后让学生根据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归纳出结论。这样,通过教师的设疑、启发与引导,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自主构建知识。

3.问题设计要联系生活,有趣味性

在教学问题设计中,要将问题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或将新知识巧妙地纳入问题中,使设计的问题深入浅出,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问题有太大的难度,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有趣味性。生活中无处没有数学,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极大的作用。如在百分比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百分比,某一产品的销售业绩、国民经济的增长、家庭各项消费的构成等常用什么来表示。又如教学方程的应用时,可以提出有关销售打折、银行利率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具体的计算。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