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高血压优化治疗精选(九篇)

高血压优化治疗

第1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社区管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其危害在于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并发症与血压程度有关,血压越高器官损害越严重[1]。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达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目标。我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血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门诊就诊及慢病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7~73岁,病程2~14年;其中1级高血压9例,2级高血压31例,3级高血压1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9~74岁,病程1~15年;其中1级高血压11例,2级高血压30例,3级高血压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康复锻炼、合理用药等综合治疗,具体措施为: ① 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②指导合理膳食。限制钠盐和脂肪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钙和钾的食物。③纠正危险因素。劝导戒烟,控制体重,降低血脂等。④坚持有氧运动。根据患者体质及兴趣选择步行、慢跑、爬坡、踏车、健身操等多种运动形式,采用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60 min,1~2次/d,每周不少于5 d。⑤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对轻、中度高血压先予非药物治疗10~12周,血压不能控制达标的给予药物治疗。从单药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到适宜剂量,单药疗效不满意者给予两种小剂量联合用药。

1.3疗效评价标准①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统计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的患者比例,观察血压控制达标率;依据《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按血压控制情况分为 达标:一年随访每次血压均达标;优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在3/4以上;尚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达到1/2以上;不良:一年血压达标时间不到1/2。②血压下降幅度。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血压下降程度。

2结果

2.1两组血压达标情况:治疗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多元性决定防治高血压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康复治疗为基础、合理用药为原则、控制血压为重点的综合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和个体指导能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习惯,纠正危险因素,坚持规范治疗。非药物康复治疗能有效地辅助降压,增加降压药疗效,减少药物使用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轻度患者单用康复治疗即可使血压得到控制[2]。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已明确过多摄入食盐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外在条件[3],必须严格限制食盐食入;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超重者必须减轻体重;戒烟、稳定情绪、合理睡眠也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规律持久的有氧运动在辅助降压的同时,还能调节血脂代谢,有助减轻体重,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宜选择简便易行、中低强度、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合理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长效制剂能24 h平稳降压,可优先选用;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使降压机制及效应时间相互补充,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频繁变换药物,更不能随意停药。

参考文献

[1]赵连友.保护心脑肾是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68-969.

[2]励建安.社区康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90-300.

[3]顾勇,牛建英.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诊疗对策.中华内科杂志,2009,48﹙6﹚:441-442.

第2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糖脉康颗粒;氯沙坦钾;2型糖尿病;高血压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既要控制血糖水平,也要严格控制血压。氯沙坦钾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糖脉康颗粒是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中成药。本文通过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4.3±5.4)岁;病程2.2-15.3年,平均病程(5.9±3.8)年,平均BMI(24.3±4.6)kg/m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1]制定相关标准。中医诊断符合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中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继续饮食、运动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糖脉康颗粒5g,每日3次,同时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 50 mg,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2周。

1.3 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比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渴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②实验室指标比较:血糖(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值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饮食、运动及药物对干预血糖和控制血压,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体机能的调节上仍存在不足。而我国传统中医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为指导,可有效弥补西医方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随着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脂水平升高,引起血管壁细胞摄取的脂质物质增多,致使糖尿病患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几率增加。相关临床资料同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更加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脉康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生地黄,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的作用。很多文献报道糖脉康颗粒可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3]- [6]等。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沙坦钾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1.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233~237.

[3] 张玉梅,康力.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72~73.

[4] 楼天红.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45.

第3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根据2009-2010年相关调查显示,高血压知晓率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治疗控制率为27.4%。

我国90%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_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管理高血压的技能,规范治疗和管理高血压人群,才能真正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差别较大,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指南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一种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的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将从基层高血压的特点、基层高血压的管理、药物治疗策略出发,来探索宁波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旨在为基层高血压人群防治与分级诊疗寻找一个“捷径”。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

以2、3级高血压患者为主刘力生教授等2004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调查显示,我国2、3级高血压患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近75%。胡大一教授组织的China STATUS调查中的患者大部分为2、3级高血压,2、3级高血压患者合计占66.1%,高血压达标率仅为31.1%。

合并危险因素者较多CONSIDER研究显示,中国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近90%,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器官合并症的病情加重。2013-2014年中国高血压心血管危险管理工程浙江省调查人群结果显示,91.69%的高血压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16.43%的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4.13%的患者伴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1.59%的患者伴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5.77%的患者合并高达4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缺乏运动,高达56.10%,其余依次是脂代谢异常(36.10%)、吸烟(34.77%)、肥胖(31.28%)、糖代谢异常(36.10%)。调查还显示,该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为85.51%,但治疗达标率仅为34.47%。

总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众多,90%的患者分布在基层(乡村/城镇社区)。但广大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群防治疾病意识淡薄,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若不能很好掌握和灵活应用指南,高血压的防治就达不到“广覆盖”的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很大关系。比如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分层评估困难,以及患者依从性差、对社区医师的信任度低等。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

血压测量的有效方法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

血压测量方法①诊室血压;②动态血压;③家庭自测血压。

美国指南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患者监测降压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势①可靠性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相比可靠性强,如用无线传输血压数据,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医生或血压管理工作平台,有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和控制率;②真实性好:初诊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7d,取后6d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的血压值,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清醒状态的血压水平;③简便易行:在家自测血压,不需到医院或诊室,方便测量,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和工作忙的职业人群;④高效管理:家庭血压自测数据直接进入居民健康卡档案,有利于社区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自测血压是实现基层高血压远程管理与分级诊疗的主要手段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悉高血压患者的真实血压管理情况,有利于全科医师高效率管理高血压人群,有利于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管理的积极性,使高血压人群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血压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血压的监测和情况的反馈,使高血压患者和全科医师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共同管理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保证了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长期管理效果评价意义重大。

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进行血压远程监测,有利于高血压人群大数据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人群血压管理的效率。目前宁波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自测血压,即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将血压监测数据远程传输,进行血压远程管理和云管理,通过宁波市云医院高血压云门诊的专家和医生指导患者进行血压的自我管理。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药物治疗策略

提高高血压群体血压达标是关键2009年ESH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当人群血压控制达标率>50%时,整个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才会有显著下降,群体血压达标越高心脑血管获益越大。我国高血压患者>90%是中高危患者,因此群体血压控制达标率越高,给我国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心脑血管方面获益越多。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治疗和管理的主战场,基层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控制才能大幅度提升。

高血压患者个体血压控制的方法不胜枚举,美国最新指南指出: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单药控制不达标时:①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后,再加用第2种药物;②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前,即加用第2种药物;③起始就使用2种药物联合,可以自南联合或者单片复方制剂。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治疗,何种方法或者路径更佳?这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起始联合应是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流策略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在多个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造成了血压升高。虽然内在调控血压机制没有完全清楚,但已有3个方面的机制得到公认: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③体钠过多。3个方面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血压,因此在治疗上也是通过多种途径使患者血压更好地控制。不同的降压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压调节系统,采用联合降压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和达标率。

荟萃分析显示,起始联合较起始单药,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更多获益。美国从2002年开始,起始联合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1级还是2级高血压,采用联合治疗已经成为美国高血压治疗的主流。HYVET研究表明,以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方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逐渐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ACCOMPLISH研究结果表明,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起始联合可明显提高降压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达7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能显著提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疗效。两者联合可干预RA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亦可协同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挥显著的降压作用起始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可>60%,远高于目前

简化和优化是提高基层高血压群体达标率的必由之路单药联合治疗虽然短期降压反应性尚可,但患者长期依从性受到了挑战。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而且一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也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达标率的根本,随着降压治疗时间的推移,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顺应性和持续性显著降低。有调查研究显示,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在2年内停止用药,向患者推荐一种简单的降压治疗方法和药品可能会减少自行停药和治疗中断。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

常见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

包括:ACEI/ARB+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CCB+利尿剂等。例如:ACEI/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抑制RAAS系统,起到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等作用。噻嗪类利尿剂具有排钠、排钾作用,而ACEI/ARB类药物会导致血钾升高,两者对血钾的作用相互抵消,从而有利于减少电解质紊乱的作用。针对我国高盐饮食的特点,利尿剂作为唯一能够减少容量的降压药物,其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比较近年来,比较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依从性、疗效、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有Mela分析显示,与自由联合相比,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减少不良事件和增强降压疗效的趋势。DARTNet研究显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较自由组合和单药治疗的降压效果更强,且降压达标率更高(分别为57.2%、42.5%和44.9%),提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总之,相对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降压达标率,并且具有依从性方面的优势。

2013年ESH/SC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倾向于在联合治疗过程中使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减少药片数量的患者的依从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美国指南JNC8在降压治疗方案推荐中提出,若基线血压≥160/100mmHg或患者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可直接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自由处方联合或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2014年AHS/ISH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当需要联合治疗时,因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能够简化治疗方案,应优先选择。

2014年JSH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简化治疗方案对于提升降压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是非常有利的,指南建议初始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剂量确定后,应该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继续治疗。相对于单药自由联合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更能体现简化和优化降压的理念。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高、达标率高的优势我国应用同定单片复方制剂历史悠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发明了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的特点:①疗效充分;②价廉;③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好等。目前这些药物仍然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力军。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降压0号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达90%,其安全性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评价中。

2012年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已使用1种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未达标的老年患者,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已使用2种降压药物且血压达标的老年患者,从提高患者依从性、简化治疗的角度出发,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需要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证其药物治疗方案一般应包含1种利尿剂;依据现行指南建议,RAAS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可作为其药物方案的组成部分。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应该成为提高群体高血压达标率的首选从目前各国更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来看,当前的高血压控制策略是早期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药物,其性价比高,疗效显著,同时患者依从性佳,理应作为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案。

小结

第4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在每年以300万人的数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我国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很低,2004年10月的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平均仅6.1%。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青年高血压患者因疾病在其自身表现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压的达标和控制。故应尽早积极干预影响因素,改善血压控制率。

1 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因素

1.1 疾病本身在个体患者表现的特殊性:①大多数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无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并确诊。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或误诊。②血压波动大,这类人群由于工作竞争和生活压力大,血压变化无明显规律,早期常表现为隐蔽性,诊室血压和偶测不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

1.2患者自身行为因素的影响:①病人的健康理念缺乏,自认为平素身体健康,极少进行全面体检,有的连续多年未测量过血压,对于血压的正常值也未知晓。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现血压高也不引起重视,不积极坚持治疗。或是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态度,拒绝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②确诊后用药的依从性差,认为自己除血压监测升高以外,没有任何不适,有症状才是服药的标准,没症状就不需要药物治疗。③青年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复诊率低,因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复诊,得不到医生的治疗指导。④心理因素影响,因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愿让同事和家人知道而隐瞒病情。⑤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矫正,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如限盐、减肥、缓解精神压力等。

1.3 医源性因素。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大量的高血压患者治疗随访中发现:①很多医务人员并没有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在许多发达国家,仅有不超过25%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了满意的控制[1],而在其他的国家控制率更低。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不应完全归于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生的治疗方法的不适当。②医务人员防治高血压观念淡漠,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对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分层、控制标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高危患者的识别,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行为与国际国内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③与患者的沟通及对病人的管理不够,医务人员存在某种惰性,缺乏耐心、细心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包括治疗、随访、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④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没有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联合药物治疗等。

1.4 其他因素。血压达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的支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2 干预措施

2.1 年轻人高血压达标应更为严格。高血压是一个有复杂和相互关联的病因引起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是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病、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一旦检出高血压即应给予治疗(药物和非药物),迅速降低血压,尤其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及早平稳地控制血压,对病人非常有益,可以减少病人的高危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病人,常合并有高血脂、体重超重、吸烟等,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血压达标越早、控制越平稳、预后越好,获益越大。

2.2 高血压治疗要个体化。个体化方案的核心是医生必须紧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血压升高程度、体重、工作性质环境和经济收入、有无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等,正确评估后,制定科学合理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每位高血压患者个体状况差异很大,尤其是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各不相同。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可以体现医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合并用药上,将个体化药物的“套餐”提供给患者,为患者提供药物性能、剂量、副作用最佳用药时间及相互作用等内容的教育材料和口头指导。

2.3 重视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指导和培训。青年高血压同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确定治疗方案后来医疗机构复诊的频率较低,故加强诊室外治疗指导评估极为重要。自动血压检测仪目前在我国已相当普及,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是诊室外评估指导降压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和缺陷,对于工作繁忙的青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医生和一些高血压防治机构的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与沟通,直接获得有关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本人对疾病处理的参与意识。由于自测血压受仪器性能的准确性、检测过程及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培训,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医生要教会患者自动血压检测仪的选择、测量的方法、数据的采集和评估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能力。

2.4 注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医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尤其是要及时更新降压治疗理念,努力提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专业水平。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药物的降压能力,尤其是血压控制达标率,是降压药优化选择的重要内容。长期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并达标对于高危病人可能获益更大,核心是合理用药和尽早联合药物治疗,利用不同药物的互补性,优化组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另外医务人员要增强信心和责任心,多和患者的家庭成员沟通,协助患者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5 非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对青年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安全有效、花费少。但同老年人相比,非药物方法很难落实,故应强化指导各种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①减肥。减肥可降低高血压病人静息与运动血压,长期减肥,长期有效,减肥应当做为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第一线疗法。②戒烟限酒。③减轻精神压力。④适当的体育运动。⑤健康教育。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⑥对非药物措施难以落实的,应尽早给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62-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1]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2.5)岁,病程从1-15年不等,平均为(7.7±1.8)年;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2.2)岁,病程从2-17年不等,平均为(7.9±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2)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3)排除肝肾功能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哺乳期妇女和孕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每天3次;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药方为:丹参20g,鸡血藤30g,水蛭5g,川芎、、茯苓各15g,半夏、天麻、钩藤、地龙各10g,水煎2次,取汁300ml,每天服用1剂,早晚各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2)治疗效果: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 Hg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收缩压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血压自身调节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因素、中枢神经因素等综合作用造成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头风”“眩晕”的范畴,主要是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机紊乱、气血不和导致,表现为肝肾亏虚、阴虚阳亢、痰浊血瘀。[3]

原发性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损害着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由于常规西医治疗,降压较为快速,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鸡血藤、丹参能够活血化瘀[4],、天麻能够平肝熄火,钩藤能够清热解毒、改善血液,川芎能够改善患者气息、减少疼痛[5],地龙能够保持血液畅通、消除疲倦,水蛭能够通络搜风,茯苓可以消除肿胀。中西医结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梅莉.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l8(2):45-46.

[2] 王勉,秦扬,李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33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48(19):131-132.

[3] 龚一萍,倪美文,宋宵红.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1(2):127-128.

[4] 丁有钦.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诊治[J].新中医,2010,32(10):40-41.

[5] 孙磊,户雯.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15(4):243-245.

第6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轻中度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剂;临床疗效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一旦发病便需要持续性治疗或控制。硝苯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研究发现[1],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硝苯地平缓释剂可以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一次服药后保证较长时间的高血药浓度[2],药效更为显著。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2010年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38.5±4.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9.6±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统计比较。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剂量为20~100mg,每天用药1次,持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硝苯地平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血压指标给予硝苯地平75~125mg/d,每天用药3次,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定时检查患者血压,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研究发现[4],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更加显著,用药后可以大大提升血药浓度,有助于减少用药频率,对于血压指标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可以明确缓解患者高血压病症,调节优化血压指标,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用硝苯地平常规药物,提示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机制更为科学,疗效更为显著,推广价值极高。

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正常供血区及缺血区冠状动脉[5],缓解动脉血管痉挛,增加心肌供氧,降低血管耗氧量。另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舒张患者外周血管,减少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舒张压与收缩压,药效针对性强。此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通过肠胃系统吸收,吸收率极高,进入血液系统后,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曲线平稳、长效。临床研究发现[6],硝苯地平缓释剂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近90%的药物可通过水溶代谢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药效持续时间长,且不会产生体内积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可见,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科学性强,疗效针对性强,应用价值极高,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药效作用科学,疗效确切度明显高于常规硝苯地平药物,一次用药可以长时间保证较高的血药浓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 王素华.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5):87.

[2] 张俊峰.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84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05-106.

[3] 杨景堂.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113.

[4] 王永柏.拉西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北方药学,2011,8(2):22-23.

第7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近2年来共筛选30例住院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30例曾住院治疗或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经X2检验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血压、血糖、血肌酐治疗前的分布,经X2检验,两组间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诊断标准:所选60例患者,治疗前,凡高血压病人血压均>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1.1mmol/L,大部分病人血肌酐>l33μmol/L。

控制方法:住院治疗的30例病人均给予合理降压及降糖药物。降压药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单独或联合选用各类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患者出院后也长期坚持口服维持降压药物,同时定期复查血压,控制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血脂增高等。糖尿病患者已无胰岛素分泌及口服降糠药无效者给予正规足量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药患者给予新型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耐”(无肾功能不全为使用禁忌)和第三代磺尿类降糖药如“糖适平”(主要在肝胆代谢)、“美吡达”。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胰岛素优于瑞格列耐,瑞格列耐优于糖适平,糖适平又优于美吡达。同时给予具体的糖尿病饮食指导并定期复查血糖和肾功能。治疗组30例患者由于坚持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经随访2年,慢性肾衰者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对照组30例虽经医生具体指导,但因未坚持合理用药及控制危险因素,致慢性和急性肾衰者较治疗组增多。

临床疗效分析:计量资料用组间比较t检验及前后对照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分析。

结 果

治疗组,血压、血糖基本平衡25例,肾衰倾向(血肌酐升高)2例,其他原因死亡(脑出血及心衰等)3例,肾衰0例;对照组,血压、血糖基本平衡13例,肾衰倾向(血肌酐升高)10例,其他原因死亡(脑出血及心衰等)5例,肾衰2例。

讨 论

第8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方法;优势

高血压属于常见多发性疾病,有着“三高”与“三低”等特点,其中三高指的是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三低指的是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甚至有学者指出还有不爱用药、不规律服药及不难受不吃药“三不”特点[1]。为此高血压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疗,才能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优势,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对象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时间2013年4月~2016年4月。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7.8±3.4岁(39~77岁);病程4.8±1.2年(1~13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7.5±3.7岁(41~75岁);病程4.7±1.5年(1~12年)。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 mg/次,2次/d,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2.5 mg/次,1次/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①肝阳上亢:方药为龙胆草、泽泻、天麻、茵陈各12 g,山栀、柴胡各10 g,黄芩、木通各9 g,、生地、决明子、钩藤各30 g,以及车前子20 g。②痰湿壅盛:方药为半夏、南星、陈皮、菖蒲各9 g,天麻、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 g,丹参、生山楂、车前子各30 g,以及川芎15 g。③肝肾阴虚:方药为生地、山药、何首乌、珍珠母各30 g,天麻、丹皮、茱萸肉、泽泻各12 g,桑寄生、杜仲、枸杞、川牛膝、白芍各15 g。④阴阳两虚:方药为巴戟天、茯苓、茱萸肉、泽泻各12 g,五味子、石菖蒲、远志各9 g,熟地、麦冬、杜仲各15 g,肉桂3 g、制附子6 g。将上述方药采取水煎煮服用,1剂/d,分为早晚两次服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3] 研究疗效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幅不低于10 mmHg,且降压至正常或者降幅不低于20 mmHg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降幅不足10 mmHg但降到正常范围或者降幅10~19 mmHg为有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x±s)表示,予以t检验,以P

2结果

2.1组间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但中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理解及体系均不同,治疗理念也就有一定差异[4]。中医学并无血压概念,对血压变化引发的疾病主要根据其症候表现归为“中风”、“眩晕”、“头痛”等范畴,但因为这些诊断无特定血压制含义,为此高血压或低血压都可能发生上述类型。中医治疗重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强调脏腑、气血及阴阳平衡,在治疗高血压上善于从机体状态失调着手,对患者体质差异进行分析,掌握血压升高与其他脏器间的病变关系,根据致病因素如居住条件、情志、饮食等进行辩证治疗。

我院针对接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加用中医辩证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压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h ,张京春,史大卓,等.波动性高血压与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医结合干预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7):869-872.

[2]倪宇艇.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及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601-602.

[3]张春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5(6):860-861.

第9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71-03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ZHAO Yo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an,Liaoning Province,116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Methods 100 case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4. All the cases are in line with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related diagnostic standard setting the fourth national academic meeting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servative drug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and follow-up of quality of life of 6 month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Invasive intracranial hematoma;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Quality of life

高血压脑出血为神经系统常见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其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血肿本身对脑组织的物理性压迫以及继发的脑缺血和脑水肿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2]。单使用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佳,采用开颅手术创伤大且费用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3]。该研究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保守治疗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出血量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内容包括常规应用降压药、脱水剂、营养脑神经、清除自由基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方法如下:通过CT片定位法确定血肿位置;选择长度适宜的穿刺针缓慢穿刺至血肿边缘抽吸,液态血肿抽吸完成后将穿刺针刺入血肿中心,插入血肿粉碎针,使用冲洗液快速冲洗,注入凝血块液化剂,夹闭夹管2~4 h定时开管引流,根据引流情况间隔4~6 h反复注入液化剂。术后定期复查CT,血肿清除达75%以上即可拔管。该组病例中69例5 d内拔管,31例7 d内拔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评定 参考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依据治疗后原积分减少的百分比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病残程度为1~3级,评分减少46%~90%;(3)进步: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的比例

1.3.2 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对每组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情况调查表(36-items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采用方积乾编制的汉化版,共包括36个条目和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机体疼痛(BP)、健康总体自评(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前4个为生理健康内容,后4个为心理健康内容。

1.3.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脏改变、中枢性高热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率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6例,心脏改变3例,中枢性高热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7例,肺部感染12例,心脏改变5例,中枢性高热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0%,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生理功能(PF)、健康总体自评(GH)四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临床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颅内血肿,有效地减轻血肿及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症状,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4]。近年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它可以在最大程度减少创伤的情况下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同时正常脑组织的破坏较小[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在局麻的情况下于30 min内完成手术[6],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高血压脑出血之类的危重患者尤其适用[7]。患者在手术过程仅需接受1次直径约为3 mm的穿刺针刺入,对脑组织创伤较小,减轻了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定位准确,不易损伤对周围血管和脑组织造成损伤;(2)清除血肿彻底,不会发生因抽吸或引流过度造成颅内负压而造成再次出血;(3)操作简便,只要有CT机的医院即可开展;(4)对患者全身干扰较小,不受患者年龄及其他情况的限制;(5)在穿刺冲洗液中使用血块液化剂,使血块快速溶解,降低了患者的死残率[8-10]。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陈锐锋,黄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123-124.

[2] 魏海亮,李翠君,李建华,等.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12-113.

[3] 陆业平,赵文旭.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治疗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9-50.

[4] 孙永,孙辉,姚凯华.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21):2534-2536.

[5] 牛庆东,王雪梅,叶平平,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48-1049.

[6] 余宇星,罗飚,陈唯实.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41-43.

[7] 文奎. 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0):725-728.

[8] 冯文萍,张波. 采用管状物标记定位定向法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57.

[9] 魏文化.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7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