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高血压优化治疗精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04:23:38

高血压优化治疗

第1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社区管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其危害在于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并发症与血压程度有关,血压越高器官损害越严重[1]。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达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目标。我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血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门诊就诊及慢病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7~73岁,病程2~14年;其中1级高血压9例,2级高血压31例,3级高血压1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9~74岁,病程1~15年;其中1级高血压11例,2级高血压30例,3级高血压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康复锻炼、合理用药等综合治疗,具体措施为: ① 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②指导合理膳食。限制钠盐和脂肪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钙和钾的食物。③纠正危险因素。劝导戒烟,控制体重,降低血脂等。④坚持有氧运动。根据患者体质及兴趣选择步行、慢跑、爬坡、踏车、健身操等多种运动形式,采用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60 min,1~2次/d,每周不少于5 d。⑤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对轻、中度高血压先予非药物治疗10~12周,血压不能控制达标的给予药物治疗。从单药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到适宜剂量,单药疗效不满意者给予两种小剂量联合用药。

1.3疗效评价标准①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统计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的患者比例,观察血压控制达标率;依据《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按血压控制情况分为 达标:一年随访每次血压均达标;优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在3/4以上;尚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达到1/2以上;不良:一年血压达标时间不到1/2。②血压下降幅度。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血压下降程度。

2结果

2.1两组血压达标情况:治疗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多元性决定防治高血压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康复治疗为基础、合理用药为原则、控制血压为重点的综合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和个体指导能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习惯,纠正危险因素,坚持规范治疗。非药物康复治疗能有效地辅助降压,增加降压药疗效,减少药物使用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轻度患者单用康复治疗即可使血压得到控制[2]。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已明确过多摄入食盐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外在条件[3],必须严格限制食盐食入;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超重者必须减轻体重;戒烟、稳定情绪、合理睡眠也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规律持久的有氧运动在辅助降压的同时,还能调节血脂代谢,有助减轻体重,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宜选择简便易行、中低强度、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合理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长效制剂能24 h平稳降压,可优先选用;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使降压机制及效应时间相互补充,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频繁变换药物,更不能随意停药。

参考文献

[1]赵连友.保护心脑肾是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68-969.

[2]励建安.社区康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90-300.

[3]顾勇,牛建英.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诊疗对策.中华内科杂志,2009,48﹙6﹚:441-442.

第2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糖脉康颗粒;氯沙坦钾;2型糖尿病;高血压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既要控制血糖水平,也要严格控制血压。氯沙坦钾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糖脉康颗粒是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中成药。本文通过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4.3±5.4)岁;病程2.2-15.3年,平均病程(5.9±3.8)年,平均BMI(24.3±4.6)kg/m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1]制定相关标准。中医诊断符合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中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继续饮食、运动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糖脉康颗粒5g,每日3次,同时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 50 mg,每日1次。治疗时间为12周。

1.3 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比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消渴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②实验室指标比较:血糖(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值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优于对照组60.6%,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饮食、运动及药物对干预血糖和控制血压,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体机能的调节上仍存在不足。而我国传统中医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为指导,可有效弥补西医方面的不足。因此,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糖尿病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证明,随着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脂水平升高,引起血管壁细胞摄取的脂质物质增多,致使糖尿病患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几率增加。相关临床资料同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要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更加严重。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脉康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生地黄,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等,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的作用。很多文献报道糖脉康颗粒可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周围神经病变[3]- [6]等。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糖脉康颗粒联合氯沙坦钾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氯沙坦钾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及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1.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233~237.

[3] 张玉梅,康力.糖脉康颗粒联合卡托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72~73.

[4] 楼天红.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45.

第3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根据2009-2010年相关调查显示,高血压知晓率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治疗控制率为27.4%。

我国90%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_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管理高血压的技能,规范治疗和管理高血压人群,才能真正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差别较大,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指南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一种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的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将从基层高血压的特点、基层高血压的管理、药物治疗策略出发,来探索宁波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旨在为基层高血压人群防治与分级诊疗寻找一个“捷径”。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

以2、3级高血压患者为主刘力生教授等2004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调查显示,我国2、3级高血压患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近75%。胡大一教授组织的China STATUS调查中的患者大部分为2、3级高血压,2、3级高血压患者合计占66.1%,高血压达标率仅为31.1%。

合并危险因素者较多CONSIDER研究显示,中国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近90%,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器官合并症的病情加重。2013-2014年中国高血压心血管危险管理工程浙江省调查人群结果显示,91.69%的高血压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16.43%的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4.13%的患者伴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1.59%的患者伴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5.77%的患者合并高达4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缺乏运动,高达56.10%,其余依次是脂代谢异常(36.10%)、吸烟(34.77%)、肥胖(31.28%)、糖代谢异常(36.10%)。调查还显示,该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为85.51%,但治疗达标率仅为34.47%。

总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众多,90%的患者分布在基层(乡村/城镇社区)。但广大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群防治疾病意识淡薄,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若不能很好掌握和灵活应用指南,高血压的防治就达不到“广覆盖”的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很大关系。比如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分层评估困难,以及患者依从性差、对社区医师的信任度低等。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

血压测量的有效方法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

血压测量方法①诊室血压;②动态血压;③家庭自测血压。

美国指南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患者监测降压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势①可靠性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相比可靠性强,如用无线传输血压数据,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医生或血压管理工作平台,有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和控制率;②真实性好:初诊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7d,取后6d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的血压值,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清醒状态的血压水平;③简便易行:在家自测血压,不需到医院或诊室,方便测量,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和工作忙的职业人群;④高效管理:家庭血压自测数据直接进入居民健康卡档案,有利于社区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自测血压是实现基层高血压远程管理与分级诊疗的主要手段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悉高血压患者的真实血压管理情况,有利于全科医师高效率管理高血压人群,有利于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管理的积极性,使高血压人群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血压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血压的监测和情况的反馈,使高血压患者和全科医师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共同管理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保证了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长期管理效果评价意义重大。

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进行血压远程监测,有利于高血压人群大数据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人群血压管理的效率。目前宁波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自测血压,即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将血压监测数据远程传输,进行血压远程管理和云管理,通过宁波市云医院高血压云门诊的专家和医生指导患者进行血压的自我管理。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药物治疗策略

提高高血压群体血压达标是关键2009年ESH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当人群血压控制达标率>50%时,整个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才会有显著下降,群体血压达标越高心脑血管获益越大。我国高血压患者>90%是中高危患者,因此群体血压控制达标率越高,给我国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心脑血管方面获益越多。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治疗和管理的主战场,基层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控制才能大幅度提升。

高血压患者个体血压控制的方法不胜枚举,美国最新指南指出: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单药控制不达标时:①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后,再加用第2种药物;②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前,即加用第2种药物;③起始就使用2种药物联合,可以自南联合或者单片复方制剂。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治疗,何种方法或者路径更佳?这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起始联合应是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流策略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在多个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造成了血压升高。虽然内在调控血压机制没有完全清楚,但已有3个方面的机制得到公认: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③体钠过多。3个方面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血压,因此在治疗上也是通过多种途径使患者血压更好地控制。不同的降压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压调节系统,采用联合降压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和达标率。

荟萃分析显示,起始联合较起始单药,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更多获益。美国从2002年开始,起始联合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1级还是2级高血压,采用联合治疗已经成为美国高血压治疗的主流。HYVET研究表明,以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方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逐渐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ACCOMPLISH研究结果表明,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起始联合可明显提高降压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达7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能显著提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疗效。两者联合可干预RA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亦可协同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挥显著的降压作用起始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可>60%,远高于目前

简化和优化是提高基层高血压群体达标率的必由之路单药联合治疗虽然短期降压反应性尚可,但患者长期依从性受到了挑战。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而且一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也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达标率的根本,随着降压治疗时间的推移,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顺应性和持续性显著降低。有调查研究显示,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在2年内停止用药,向患者推荐一种简单的降压治疗方法和药品可能会减少自行停药和治疗中断。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

常见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

包括:ACEI/ARB+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CCB+利尿剂等。例如:ACEI/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抑制RAAS系统,起到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等作用。噻嗪类利尿剂具有排钠、排钾作用,而ACEI/ARB类药物会导致血钾升高,两者对血钾的作用相互抵消,从而有利于减少电解质紊乱的作用。针对我国高盐饮食的特点,利尿剂作为唯一能够减少容量的降压药物,其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比较近年来,比较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依从性、疗效、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有Mela分析显示,与自由联合相比,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减少不良事件和增强降压疗效的趋势。DARTNet研究显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较自由组合和单药治疗的降压效果更强,且降压达标率更高(分别为57.2%、42.5%和44.9%),提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总之,相对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降压达标率,并且具有依从性方面的优势。

2013年ESH/SC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倾向于在联合治疗过程中使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减少药片数量的患者的依从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美国指南JNC8在降压治疗方案推荐中提出,若基线血压≥160/100mmHg或患者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可直接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自由处方联合或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2014年AHS/ISH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当需要联合治疗时,因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能够简化治疗方案,应优先选择。

2014年JSH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简化治疗方案对于提升降压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是非常有利的,指南建议初始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剂量确定后,应该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继续治疗。相对于单药自由联合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更能体现简化和优化降压的理念。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高、达标率高的优势我国应用同定单片复方制剂历史悠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发明了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的特点:①疗效充分;②价廉;③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好等。目前这些药物仍然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力军。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降压0号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达90%,其安全性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评价中。

2012年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已使用1种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未达标的老年患者,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已使用2种降压药物且血压达标的老年患者,从提高患者依从性、简化治疗的角度出发,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需要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证其药物治疗方案一般应包含1种利尿剂;依据现行指南建议,RAAS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可作为其药物方案的组成部分。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应该成为提高群体高血压达标率的首选从目前各国更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来看,当前的高血压控制策略是早期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药物,其性价比高,疗效显著,同时患者依从性佳,理应作为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案。

小结

第4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6亿,在每年以300万人的数量增加的高血压患者中,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我国的高血压控制达标率很低,2004年10月的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平均仅6.1%。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青年高血压患者因疾病在其自身表现以及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自身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压的达标和控制。故应尽早积极干预影响因素,改善血压控制率。

1 影响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因素

1.1 疾病本身在个体患者表现的特殊性:①大多数青年高血压患者常常无症状,多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并确诊。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故容易漏诊或误诊。②血压波动大,这类人群由于工作竞争和生活压力大,血压变化无明显规律,早期常表现为隐蔽性,诊室血压和偶测不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

1.2患者自身行为因素的影响:①病人的健康理念缺乏,自认为平素身体健康,极少进行全面体检,有的连续多年未测量过血压,对于血压的正常值也未知晓。对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发现血压高也不引起重视,不积极坚持治疗。或是对医生的诊断持怀疑态度,拒绝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②确诊后用药的依从性差,认为自己除血压监测升高以外,没有任何不适,有症状才是服药的标准,没症状就不需要药物治疗。③青年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复诊率低,因工作忙,没时间去医院复诊,得不到医生的治疗指导。④心理因素影响,因承受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愿让同事和家人知道而隐瞒病情。⑤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矫正,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如限盐、减肥、缓解精神压力等。

1.3 医源性因素。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大量的高血压患者治疗随访中发现:①很多医务人员并没有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病人身上。在许多发达国家,仅有不超过25%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得到了满意的控制[1],而在其他的国家控制率更低。这种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不应完全归于药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生的治疗方法的不适当。②医务人员防治高血压观念淡漠,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对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分层、控制标准了解不够,特别是对一些高危患者的识别,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行为与国际国内颁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③与患者的沟通及对病人的管理不够,医务人员存在某种惰性,缺乏耐心、细心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包括治疗、随访、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生活行为的矫正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④对一些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没有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如联合药物治疗等。

1.4 其他因素。血压达标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家庭成员的支持,工作环境、经济收入限制某些药物的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2 干预措施

2.1 年轻人高血压达标应更为严格。高血压是一个有复杂和相互关联的病因引起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是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病、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一旦检出高血压即应给予治疗(药物和非药物),迅速降低血压,尤其对青年高血压患者及早平稳地控制血压,对病人非常有益,可以减少病人的高危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青年高血压患者正处于事业和生活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的病人,常合并有高血脂、体重超重、吸烟等,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和减轻靶器官的损害。血压达标越早、控制越平稳、预后越好,获益越大。

2.2 高血压治疗要个体化。个体化方案的核心是医生必须紧密结合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血压升高程度、体重、工作性质环境和经济收入、有无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及并发症和合并症等,正确评估后,制定科学合理优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每位高血压患者个体状况差异很大,尤其是合并的危险因素、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各不相同。一个科学合理的个体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可以体现医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合并用药上,将个体化药物的“套餐”提供给患者,为患者提供药物性能、剂量、副作用最佳用药时间及相互作用等内容的教育材料和口头指导。

2.3 重视青年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指导和培训。青年高血压同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确定治疗方案后来医疗机构复诊的频率较低,故加强诊室外治疗指导评估极为重要。自动血压检测仪目前在我国已相当普及,用自动血压检测仪检测是诊室外评估指导降压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弥补诊室血压的不足和缺陷,对于工作繁忙的青年高血压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医生和一些高血压防治机构的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流与沟通,直接获得有关的数据,有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及患者本人对疾病处理的参与意识。由于自测血压受仪器性能的准确性、检测过程及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培训,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相反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医生要教会患者自动血压检测仪的选择、测量的方法、数据的采集和评估等,提高患者的自我检测和自我管理能力。

2.4 注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由于医务人员造成的,医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尤其是要及时更新降压治疗理念,努力提高对高血压治疗的专业水平。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药物的降压能力,尤其是血压控制达标率,是降压药优化选择的重要内容。长期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并达标对于高危病人可能获益更大,核心是合理用药和尽早联合药物治疗,利用不同药物的互补性,优化组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另外医务人员要增强信心和责任心,多和患者的家庭成员沟通,协助患者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2.5 非药物治疗早期干预,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对青年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安全有效、花费少。但同老年人相比,非药物方法很难落实,故应强化指导各种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①减肥。减肥可降低高血压病人静息与运动血压,长期减肥,长期有效,减肥应当做为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第一线疗法。②戒烟限酒。③减轻精神压力。④适当的体育运动。⑤健康教育。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⑥对非药物措施难以落实的,应尽早给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第5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62-0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脑血栓的重要危险因素。[1]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30-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2.5)岁,病程从1-15年不等,平均为(7.7±1.8)年;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2.2)岁,病程从2-17年不等,平均为(7.9±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2)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心悸、耳鸣等;(3)排除肝肾功能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哺乳期妇女和孕妇。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每天3次;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药方为:丹参20g,鸡血藤30g,水蛭5g,川芎、、茯苓各15g,半夏、天麻、钩藤、地龙各10g,水煎2次,取汁300ml,每天服用1剂,早晚各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2)治疗效果: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 Hg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10mm Hg,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有效:收缩压下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原发性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的9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血压自身调节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因素、中枢神经因素等综合作用造成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头风”“眩晕”的范畴,主要是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机紊乱、气血不和导致,表现为肝肾亏虚、阴虚阳亢、痰浊血瘀。[3]

原发性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损害着患者的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必须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由于常规西医治疗,降压较为快速,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鸡血藤、丹参能够活血化瘀[4],、天麻能够平肝熄火,钩藤能够清热解毒、改善血液,川芎能够改善患者气息、减少疼痛[5],地龙能够保持血液畅通、消除疲倦,水蛭能够通络搜风,茯苓可以消除肿胀。中西医结合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梅莉.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l8(2):45-46.

[2] 王勉,秦扬,李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133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48(19):131-132.

[3] 龚一萍,倪美文,宋宵红.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一氧化氮、内皮素干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1(2):127-128.

[4] 丁有钦.高血压病的中西医诊治[J].新中医,2010,32(10):40-41.

[5] 孙磊,户雯.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80例临床疗效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15(4):243-245.

第6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肾损害;升清降浊;天女木兰方;免煎颗粒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以头痛、头晕、目眩、耳鸣等为常见症状。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逐渐增多,国内外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与肥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974年,有学者首次报道肥胖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之后,国内外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肥胖可以导致肾损伤。在治疗上,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不佳。有试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天女木兰方免煎颗粒剂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44~70岁,平均54.6岁;病程5~25年,平均12.3年;经常头痛为轻、中度16例;头晕为主要症状8例;头痛伴头晕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3岁,平均53.8岁;病程6~26年,平均9.8年;经常头痛为轻、中度13例;头晕为主要症状6例;头痛伴头晕为主要症状9例;头痛发作期间,颅脑CT平扫排除颅内器质性疾病。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的诊断分级标准,高血压病组纳入时血压必须≥140/90 mmHg。排除高血压而无临床症状、妊娠和哺乳者、继发性高血压、精神疾病患者等。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自拟(天女木兰方),组成:天麻25 g,夏枯草25 g,钩藤25 g,草决明25 g,罗布麻25 g,泽泻15 g,炒白术15 g,生杭芍15 g,姜黄15 g,桑寄生15 g,仙茅10 g,生大黄10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制首乌15 g,15 g,每日1剂,分2次冲服。③对照组:针灸治疗,取穴:中脘、下脘、关元、天枢、外陵、水道、大横、腹结、丰隆、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每次针灸30min,1次/d,3周为1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均观察2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血清瘦素、脂联素等指标,并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痊愈: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血压达到正常范围;②显效:头痛、头晕基本消失,血压下降10~20 mmHg;③有效:头痛、头晕症状减轻,血压下降5~10 mmHg;④无效:头痛、头晕发作,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血压无下降甚至升高。

疗效判定方法:两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P

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主症改善、平稳降压、肾功能改善、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讨论

中医学将肥胖病患者称为“脂人”“膏人”“肉人”。《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因此,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且水谷精微输布、转化井然有序。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无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全身,留而为痰,积聚体内,膏脂内蓄而发为肥胖。正如《脾胃论》所言:“脾胃具旺,则能食而肥。脾胃具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脾气虚损,则精微失于统摄,下渗于膀胱导致精微外泄,然脾气亏虚,则肾精得不到滋养,则肾的封藏功能失于正常,则导致精微物质外泄,损伤肾络,久之则导致关格等病症的发生。

高血压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控制血压,更重要的是防止因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在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之病名,其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气甚则头目眩晕,故眩晕之病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应从肝治,治疗中有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诸法可用。

第7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近2年来共筛选30例住院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30例曾住院治疗或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经X2检验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血压、血糖、血肌酐治疗前的分布,经X2检验,两组间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诊断标准:所选60例患者,治疗前,凡高血压病人血压均>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1.1mmol/L,大部分病人血肌酐>l33μmol/L。

控制方法:住院治疗的30例病人均给予合理降压及降糖药物。降压药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单独或联合选用各类降压药物,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患者出院后也长期坚持口服维持降压药物,同时定期复查血压,控制动脉硬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血脂增高等。糖尿病患者已无胰岛素分泌及口服降糠药无效者给予正规足量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药患者给予新型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耐”(无肾功能不全为使用禁忌)和第三代磺尿类降糖药如“糖适平”(主要在肝胆代谢)、“美吡达”。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胰岛素优于瑞格列耐,瑞格列耐优于糖适平,糖适平又优于美吡达。同时给予具体的糖尿病饮食指导并定期复查血糖和肾功能。治疗组30例患者由于坚持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经随访2年,慢性肾衰者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对照组30例虽经医生具体指导,但因未坚持合理用药及控制危险因素,致慢性和急性肾衰者较治疗组增多。

临床疗效分析:计量资料用组间比较t检验及前后对照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分析。

结 果

治疗组,血压、血糖基本平衡25例,肾衰倾向(血肌酐升高)2例,其他原因死亡(脑出血及心衰等)3例,肾衰0例;对照组,血压、血糖基本平衡13例,肾衰倾向(血肌酐升高)10例,其他原因死亡(脑出血及心衰等)5例,肾衰2例。

讨 论

第8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海捷亚;拜新同

作者单位:841000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2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72例,其中I级高血压12例,II级50例,III级10例,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颁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即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未经药物治疗者和已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其他降压药疗效不满意者均可入选,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3个月内有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患者。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29~86岁,平均(68.2±7.5)岁。随机分成如下2组:拜新同单用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28~88(67.8±7.5)岁。拜新同与海捷亚合用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9~84(68.1±8.2)岁。2组在血压、性别、年龄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未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2周以上。对照组使用拜新同2.5 mg,1次/d,疗效欠佳改用5 mg,1次/d,最多不超过7.5 m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海捷亚治疗,初始剂量为62.5mg,每晨1次顿服,以后分别于服药后第1,2,4周末各随访1次,如第2周末血压未降至正常,则增加剂量至每日2片,疗程为4周。用药前后记录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偶测血压,监测心电图、心率(HR)、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卫生部制订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显效:DBP下降≥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 mm Hg;有效:DBP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效果 依据本文疗效判断标准,治疗结束后,对照组36例中,总有效率63.9%;治疗组36例中,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控制高血压的疗效具有明显优势(P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361581363.9%

治疗组36258391.7%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头晕1例,心悸1例。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轻度恶心。两组服药后HR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酸、电解质、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理复杂,单药治疗达标率不理想。目前临床显示,抗高血压固定剂量联合用药具有多种优势,包括提高疗效、减少药片数量、副作用更少和医疗费用降低。海捷亚(氯沙坦钾50 mg+氢氯噻嗪片12.5 mg)为新一代拮抗剂和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利尿剂能够诱发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效应,这种效应会对抗降压作用,并降低血钾水平。应用海捷亚时,氯沙坦钾能够抵消使用利尿剂所引起的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效应,更好地加强协同降压疗效。氯沙坦钾和氢氯噻嗪的固定剂量制剂同时还能通过选择性阻断AT1亚型受体以发挥降压作用。此外,氯沙坦钾能够减弱由氢氯噻嗪诱发的血清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已有循证医学证明,其降压疗效肯定,在减少脑卒中、心血管事件方面显著优于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并能逆转左室肥厚,显著减少初发糖尿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加入小剂量的利尿剂能明显增强降压效果,而对血糖、血脂及电解质代谢无明显的不利影响。本组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海捷亚与拜新同联合应用降压效果明显好于单用拜新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海捷亚与拜新同联合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方。

参 考 文 献

[1] 邢茂富,刘加忠,张翠红,等.海捷亚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5-186.

第9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通信作者:罗应超

联合药物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罗应超张金强陈友良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LUO Yingchao, ZHANG Jinqiang, CHEN Youliang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药物治疗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靶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符合标准的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分别予安博诺以及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期间血压的变化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水平。结果

安博诺组与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相比,4周和8周时的降压幅度较少,但两组患者的降压有效性均高达81.0%及83.9%,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然而安博诺组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下调(28.9±7.3),降压幅度明显优于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此外两组患者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变化不大,两组间差异亦未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安博诺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不逊于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而且对心脏靶器官的功能损害保护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盐敏感性降血压药物联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nfluence combination of drugs on the functions of target organs in the patients with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Methods

125 patients with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their clinical data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ed with coaprovel and felodipin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triglyceride (TC), total cholesterol (TC) and blood 2-microglobulin (2-MG) during the treatment were then observed. Results

The amplitude of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oaprovel group after 4 weeks and 8 weeks of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f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coaprovel group (81.0%) and the felodipin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group (83?9%). The decrease range of LVMI show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s in the coaprovel group (28.9±7.3). Moreo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other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Coaprovel has a similar curative effect with felodipine combined with irbe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alt-sensitive hypertension. It has more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for heart damage.

【Key words】 Primay hypertension; Salt sensitive; Antihypertensive drug; Drug combination

【Author′s address】Long Men Depole´s Hospital,Guangdong,516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27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摄入盐作为人类主要的饮食结构之一,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大量的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显示我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通较高[1],北方地区平均每人12~16 g/d,南方地区平均为8~12 g/d,高钠摄入和盐敏感性高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盐敏感性高血压是我国高血压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鉴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本身有其特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对人体多个靶器官的损害出现早,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盐敏感性高血压最有效的降压方案为利尿剂或钙拮抗剂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但不同的治疗方案疗效和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此,分析比较安博诺及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对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惠州市的瑶族及汉族年龄16~70 岁高血压居民,通过慢性盐负荷试验,具体方法参照前期研究[2],并根据Wright[3]标准定义盐敏感性(salt sensitivity,SS)高血压,即高盐饮食末平均动脉压(MAP)较低盐饮食期MAP 升高幅度≥10% 者为盐敏感(SS)者。入组标准为:①年龄16~70 岁;②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本)[4],血压测量时间均在上午6:30~9:30,平静状态下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30s,求其平均值;③盐敏感性;④诊断前未经治疗或停药达4周以上;⑤排除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史(如急慢性心衰、心瓣膜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影响血压监测的疾病(如房颤);⑥自愿参加本研究。最终共纳入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125例。

1.2研究分组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安博诺组(安博诺组)及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组(CCB联合组),分别纳入63例和62例患者。安博诺组和CCB联合组开始时均予初始剂量,每2周复查1次,若患者血压仍高于140/90 mmHg,则逐步分别交替加大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选择:安博诺内含150 mg厄贝沙坦以及12.5 mg氢氯噻嗪;非洛地平,商品名波依定;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

1.3监测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血压测量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测量时间均在上午6:30~9:30,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30s,求其平均值。将降压效果分为3级:显效:舒张压降低20 mmHg以上,或下降10%以上且降至正常;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 mmHg或下降不足10%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血压下降不足显效、有效标准。

同时了解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了解并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脏器的损害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利用spss 17. 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数量(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原始资料比较

分别比较安博诺组和CCB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表1所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民族构成、BMI的分布情况方面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安博诺组的基础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62.5±11.3) mmHg和(106.2±6.7) mmHg,尽管均低于CCB联合组的(164.2±13.7) mmHg和(108.1±7.5) mmHg,差异亦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予安博诺治疗后8周复查血压,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比例分别为47.6%、33.3%和19.0%,有效性高达81.0%,而予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CCB联合组治疗效果显效、有效及无效的比例分别为43.5%、40.3%及16.1%,有效性为83.9%,研究分析比较并未发现安博诺的疗效劣于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CCB联合组。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时的血压情况,研究发现安博诺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平均分别为146.2±2.5 mmHg和94.7±1.8 mmHg,同期CCB联合组治疗后4周收缩压和舒张压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分别为147.0±3.2 mmHg和95.5±2.2 mmHg。研究结果发现安博诺组在治疗4周后对舒张压的降压效果较好,明显优于CCB联合组,而收缩压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CCB联合治疗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幅度效果明显优于安博诺组,差异具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具体资料比较见表2。

进一步比较安博诺及CCB联合治疗8周后血压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安博诺组治疗后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可进一步下降至135.6±2.1 mmHg和85.6±1.3 mmHg,CCB联合组的患者血压亦有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6.7±3.8 mmHg和86.3±1.1 mmHg。安博诺组的患者在治疗后8周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低,明显优于CCB联合组的患者。然而CCB联合组治疗后8周时的血压与基础血压比较,对舒张压改善的幅度则明显优于安博诺组,而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则无明显差异。最后分析治疗后8周和4周时的血压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程度相近,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具体资料比较见表2。

2.3两组患者靶器官生化指标比较

研究比较安博诺组和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CCB联合组治疗8周后对心脏功能、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予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评估心脏功能、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代表血脂情况、血β2微球蛋白(β2-MG)代表肾功能情况,研究分析比较发现予安博诺和

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8周后均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和TC,LVMI分别下降28.9±7.3和16.5±5.7,TC分别下降0.2±0.1 mmol/L和0.2±0.1 mmol/L,而且安博诺组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CCB联合组;但两种降压方案对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方面并无显著的差异,具体资料比较见表3。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盐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个构成部分,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均有重要的影响,而盐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亦是高血压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人群内不同个体间对盐负荷呈现不同的血压反应,即盐敏感性的差异,因此盐敏感性高血压有其自身特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造成盐敏感性高血压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5]。目前学者们对盐敏感性高血压应改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限盐补钾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对如何选用合理降压治疗方案,目前仍有较多争议之处,立足于此,本研究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及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了解加深,认为钠离子转运缺陷、交感神经激活、肾脏排钠损伤及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异常激活、内皮功能损伤等均参与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6]。因此从造成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机制出发,目前认为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是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首选。钙离子拮抗剂对抗盐介导的细胞内离子改变和升压反应,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血管阻力降低、肾小管钠重吸收减少,通过利钠、利尿作用达到降压的目的。利尿剂则通过利尿、减轻全身容量负荷过度的机制对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疗效良好,但由于其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从而造成猝死等不良后果,并不适合单独使用,而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联用。尽管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肾素的含量偏低,ACEI或ARB单独使用并不能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带来显著的降压疗效,但ACEI或ARB可有效抑制心脏血管重塑,改善血管性疾病的内皮功能,逆转心肌肥大,降低尿蛋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有效保护心血管,达到对靶器官保护的目的[7]。本研究的结果均显示两组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8周后,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因此立足于此,目前国内外多个高血压防治指南都将利尿剂或钙离子拮抗剂联合ACEI或ARB作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推荐方案。然而目前国内外并无比较利尿剂和ARB联合与钙离子拮抗剂和ARB联合的治疗方案疗效对比研究。

国内有学者就利尿剂联合ACEI类药物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9],研究发现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更显著,并可减少循环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的分泌水平,因此肯定了利尿剂联合ACEI类药物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而有学者[10]则通过分析比较利尿剂和ACEI联用与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联用对靶器官保护的效果,结果显示利尿剂和ACEI联用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疗效更佳,而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联用则更适合非盐敏感性患者。本研究有类似结果,研究结果提示安博诺组(利尿剂联合ARB类药物)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CCB联合组(钙离子拮抗剂联合ARB类药物),但CCB联合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安博诺组,尽管无明显的实际差异。

综上所述,利尿剂联合ARB类药物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尽管略逊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ARB类药物,但差异小,无明显的实际意义,尚待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验证;但利尿剂联合ARB类药物对心脏靶器官的保护明显优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ARB类药物。故利尿剂联合ARB类药物应作为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路甲鹏,张玲,王玮. 盐敏感性高血压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10): 943-948.

[2]张金强,罗应超,陈友良. 惠州蓝田瑶族人群盐敏感性与血压关系的研究[J]. 医药前沿, 2014, 17: 161-163.

[3]WRIGHT JT, JR, RAHMAN M, SCARPA A, et al. Determinants of salt sensitivity in black and white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women[J]. Hypertension, 2003,42(6):1087-109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8): 701-743.

[5]王若琦. 从新版高血压指南看高血压的盐敏感性[J]. 2014, 22(7): 1-2.

[6]罗怡, 陈明. 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 2013,34(5): 644-647.

[7]牟建军,刘治全. 盐敏感性高血压药物治疗选择[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3): 216-218.

[8]牟建军, 任珂宇.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6): 543-54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