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诗歌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空生动,是因为有了飞鸟
那是一种移动的音符
而我只是一粒石子,不祈求完美
也请大地至少给我一点花纹
这首诗表达出什么样的主旨?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值得品味的内容却很多。题目中看似有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即找出这首诗歌的主旨。很明显,诗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天空中的飞鸟比作移动的音符。但凸显主旨的句子在后两句,“一粒石子”想要“花纹”,这“花纹”又比喻什么呢?石子本来就是平凡的,但它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花纹,这体现了人追求美的天性。
答案:哪怕自己平凡得像一颗石子,也总希望有一点花纹,这是人追求美的天性;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技法指津】
现代诗歌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想要把握现代诗歌的主旨,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知人论世知根源
读现代诗歌,首先必须了解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知道作者的经历和性格,这对理解诗歌的主旨很有帮助。如要把握《再别康桥》的主旨,就要知道诗人徐志摩的生活经历,了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主旨。
二、品味意象知情感
意象是指包含了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择取、改造、提炼以后,凝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意,被艺术地反映到歌中去。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比如,席慕蓉的《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的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笛声与雾里的挥手都是只能体味却无法触摸的印象,淡然朦胧;月夜与离别则带给人一种伤感;“没有年轮的树”即没有出生的时间,也没有死亡的日子,看不见来处,也不知去处。这些意象叠加起来就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伤――乡愁。只有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明辨手法知内涵
诗歌中表现手法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当诗人描绘某一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这些手法之中,特别要注意象征。象征能最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现代诗不受旧体诗的外在形式制约,完全把新诗的表达方式从旧体诗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诗人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情感,采用各种变化到繁复离奇的表达形式,可以用各种语言,包括古体诗词的语言,俚语,口语,西方文字本文由收集整理,也融和了很多西方的思潮,融合自由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诸多的艺术手法。现代诗呈现了自己灵动、自由、色彩斑斓、富有生命力的一面。衍生了很多的流派,新月派,现代派,朦胧派,学院派,下半身学派,先锋派……
关于现代诗歌是否应该保持音乐美,这个问题其实在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辩论过。当时最突出的应该以新月派(掌门人徐志摩)和现代派(掌门人戴望舒)为代表。新月派可以说,对中国现代诗的演化,发展,对于现代诗的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和,对于诗歌内在的音乐美和建筑美的艺术表现,都有非常重要发意义。特别是它把充满自由的白话诗和感伤风潮的新诗,变成具有艺术美、音乐美、建筑美的现代诗歌,对诗歌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对诗的音乐美,提出音尺、音组的概念,以取代最初的缺乏诗的格律的自由诗和白话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湘的《葬我》都体现了音乐在现代诗的艺术美的重要性。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整首诗语言简洁,共7节,每节4行,每行6至8字,双行首字都低一格,诗句均齐中又有变化。节奏每句多为三拍。全诗的韵,是双线交织或勾连的。节内双行各自押韵,基本上每节换一韵。单行则比较灵活,有的在节内押韵,有的节与节之间前后勾连。双行与单行之间有时也前后承接相联。这些都构成了音乐的美感。这样的诗行给人的视觉形象是流动的,甚至不用读,看上两遍就会有音乐的体味了:“轻轻地”这支主旋律在字里行间忽前忽后忽高忽低地反复出现,尽情地咏叹着,把一片惜别留恋而又飘逸潇洒的神态微乎入微地吟唱出来,勾起读者神秘而丰富的想象,简直可以用它来和德彪西那句由长笛反复吹出的缱倦柔绵的牧神主题曲相媲美。
现代派,继承了法国象征主义、意向派的影
响,又独辟蹊径,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诗体。他们重视的诗情而非字句上的变异,诗的韵律他们强调,不是字的抑扬顿挫,而是情绪的抑扬顿挫。他们主张去掉诗的音乐成分,代之以散文体的自由表达。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但是实际上,他们取剔的音乐部分,实际是以诗歌内在的音乐旋律取代外在的韵,音节,表现出的“音乐的精神”。最能体现这种音乐精神的是戴望舒的《雨巷》: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现代诗形式自由,蕴涵丰富。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即看看学生有没有理解全诗表达的情感,或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概念阐释】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
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现代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约,风骨刚健以及操守、格调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亮才能,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
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现代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在诗歌中直接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一种是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指导】
一、查背景,找意象,悟情感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
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了解背景主要可以从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有人说,一般的西方的诗歌以宗教为背景,东方的诗歌以政治为背景;以
宗教为背景的诗歌具有神话色彩,以政治为背景的诗歌具有革命意义,这未免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道理。因此,欣赏任何一首诗歌,都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鉴赏诗歌,找准了情感突破口,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就会更快捷,对情感美的领会就会更深刻。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交流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具体来说,意象就是诗歌所描绘的人、事、物、景等。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抓词句,品修辞,悟情感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诗歌的语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隽永的、凝练深沉的、生动流畅的、形象传神的、充满情感的;诗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都给诗歌的审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诗歌的学习中应当注意对语言的品味。如著名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话,虽短小却警醒世人,表明诗人及整个时代人们的心声:渴望光明、自由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语言含蓄隽永,给人深刻启迪。
现代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
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现代诗的抒情常借助修辞手法来实现,常用
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对偶、对比等,要能准确地辨别这
些修辞,并能分析其表达作用。如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首哲理小诗,
告诉我们要把眼界放宽、切莫孤芳自赏。孤芳自赏的含义是:比喻自命清高,自
我欣赏。很显然,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墙角花朵的形态,可以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使用准确恰当、贴切生动。
三、明意境,赏技法,悟情感
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在诗作中所创造的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从意境入手感悟诗歌的情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诗
人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这里诗人也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以及几位朋友比做自由翱翔的飞鸽,从而表达了投身于的自豪感。
诗歌中常常使用的表现技法有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等,而这些表现手法也往往和修辞手法连用,在分析时要注意体会连用的好处。
【即学即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
题目。
春芽
李 岭
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抓住天边/那一弯/飘动的彩虹/穿进/用美梦磨成的针/将大地/织成锦绣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2月2日)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和蕴涵的情感。
2.诗人发挥新奇美妙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
题目。
献给老师的花束
徐 鲁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路上远去的列车……
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
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我们:
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
1.这首诗应用怎样的语调朗读,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正在经历着一些我们无法知晓的最激烈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变动。学校面临着多样化的环境,被迫应付许多未曾界定的问题。新形势使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技巧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不仅要确定新的学校使命,也要不断引入各种管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为学校的长效发展随时注入新鲜理念。
洪家中学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成效
洪家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农村学校,自1956年创办至今,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几经坎坷,几经繁荣。在近50年的办学史上,一代代洪中人心存忧患意识,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不断地应时应势而变,积极实行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引入ISO9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一组质量管理保证标准的总称。其本质就是通过对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使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大量应用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但其基本理念和本质特征契合学校本身的管理规律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首先,ISO9000是从观念上突破,建立一种与国际接轨的管理理念,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它将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新的运作模式通过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从软件上完善和规范学校管理,保持其责任的可追溯性,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其次,ISO9000重视人的管理。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机会较多,而提升管理能力的机会较少。ISO9000强调所有的人都参与管理,并且使各级人员具有充分的实现各自目标的自,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管理的绩效。引入ISO9000标准,将为学校建立了一个高效、规范的教育管理平台,以培养和加强师生的规范意识,在规范管理中提升能力,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
再次,ISO9000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通过引入ISO9000管理体系,可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对教育过程、教育目的的有效、科学、细化管理,从而能够按标准严格衡量教育质量,使教育程序有章可循,更制度化。通过管理的规范,来实现行为的规范,使之上升为一种学校文化。
洪家中学自2000年引入ISO9000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点,相应进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
(1)确立教育是服务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尽一切可能关注学生的需求是学校的核心功能。学校功能由被动保障转换为主动服务,学校工作的重点、各方面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均紧紧围绕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点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全面强调。
(2)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学校教育的过程将分为德育过程、教学过程、后勤保障、督导与评估等环节。借鉴ISO9000对各项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监控,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负责。以此为前提,将质量管理的重点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的质量管理倾斜。
(3)注重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把学校中各级各类人员都作为“质量链”中的一环,强调全员参与和团队配合。同时强化全员的教育和培训,人人都持有“服务于别人,让被服务者满意”的先进教学理念,使学校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质量管理的全程性:紧紧抓住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工作的质量管理,以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保证高质量结果的实现,注意对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接口”进行设计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紧紧围绕着教育质量目标和谐高效地开展。
(5)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主要通过日常管理、内部质量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系统活动,评审学校的质量方针、质量保证目标达成度,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正预防措施,使学校的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持续改进与提升的状态。
ISO9000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教育就是服务,学校是服务者,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管理,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2.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效能建设
巴纳德提出,组织设计的“效力”与“效率”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提出组织平衡理论。洪家中学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权衡了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弊端,仔细设计了职权范围,进行了管理模式上的改革。
很明显,在改革前,洪家中学采用的是传统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组织中权力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机构体系,每个成员既要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对上级负责,又要为自己下级的决定和行为负责。虽然科层式管理模式强调权责分明,规章制度严明,强调以行政命令为主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与权威,但教师往往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精神、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再者,科层制注重的是上下级领导,很少有科室之间的平行沟通。由于科室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沟通障碍,便会造成学校管理的不协调性。
改革后,取消了中层干部这一级别,代之以咨询机构,既可以承接原来的各种决策的商议,又不至于降低效率。这种扁平式管理模式有着它不可忽视的优势,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1)权力下移,与普通教师联系紧密。据调查:新任教师普遍感觉到缺乏来自学校和其他老师的团队支持,他们的专业成长仍主要靠自我摸索、自然成熟。而急剧变化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显然容不得教师慢慢成长的,要使学校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校效能的提高,本着“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学校构建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它从上面的决策层到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转移,让基层单位(如教研组)或成员(如普通教师)拥有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上下层能及时、有效地沟通,强调教师的集体合作、对话与分享,减少教师职业的孤独感,增进教师对组织的投入效能,教师彼此成为专业发展的伙伴。这样易于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校园文化。
(2)以人为本,柔性管理。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强调用命令和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是有效的,但是过分强调制度管理而忽视人的情绪、情感、道德的因素,反过来又会制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科层制的这一弊端,扁平式管理更强调柔性的人本管理。学校决策层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会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在发出指令时,会设身处地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会成为教师的负担,从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钻研课堂教学,与学生彼此心灵沟通上来,这样才是切实提高学校效能的最佳措施。
洪家中学实行扁平式管理模式以后,学校教师的工作激情重新被唤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来,且根据学生特点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开创了各种各样的班级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大为提高。
3.积极实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核心要素――教师的管理尤为重要。即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学校实际出发,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本,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一直以来,传统的学校教师管理停留在简单的人事安排上,即根据学校的岗位设置及本人的专业特长来分配教育教学任务,并仅以考试成绩高低来单一地评价教师,使教师的成长处于停滞状态,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手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很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尽管对教师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模式与实际相脱节,难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
基于上述的教师管理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在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变传统的单一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培训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
校本培训即校本化教师继续教育,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实践为内容的教师培养方式。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对教师现状和潜力进行系统评估与分析,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自行规划设计并与专业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积极开展旨在满足学校发展教师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
我校明确“校本位”思想,在我校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执行责任人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充实完善了原有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以促使教学处、教科室与校长办公室分工合作,将管理落到实处。
(1)校本培训的内容设置
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自培课程是校本培训的关键一环。因而在实施校本培训转化模式中,为了促使培训与知识迁移,管理者在培训前要分析培训者的需求,将工作任务布置给受训者,培训者则要系统设计好教学内容。我们将校本培训内容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师德师风培训;②教育教学理论培训;③教育教学技能培训;④教育科研能力培训;⑤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2)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
①自我反思。无论哪种培训,自学是基础。而校本培训更应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因为教师的提高,在于教师的自身,在于教师个体的内在驱动。落实反思教学制度,要激发价值取向,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要提出自修要求和规划,引领教师努力钻研。
②结对帮带。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还要针对培养青年教师的各个实践环节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如举行座谈会、培训会,请老教师介绍怎样备课,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通过观摩、研讨、考核、评比等活动,给每位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长。
③参与互动。所谓“参与互动”就是教师不是以“受训者”的身份去被动接受培训,而是一个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学校是研究中心,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在互助中,即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同一课题的教学不要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
④案例引领。在培训前先给教师一个案例,开拓教师的思路,让教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⑤读书沙龙。根据教师所从事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组织若干读书学习小组,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读书、研讨交流等活动。
⑥行动研究。这是专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的一种现场管理策略,体现了专家与被培训者、理论与工作的最佳结合。
⑦请进走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专家或名师来校讲座、指导;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
⑧课题牵动。“科研兴师”,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大胆改革与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准合格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的师资梯队,师资力量大大增强,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六年来,学校通过引进ISO9000,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实行校本培训等一系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尝试,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学校的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办学品位显著提升,具体表现在: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从1998年的7个班,29名教师,253名学生,迅速发展到2005年的62个班,252名教师,3229名学生,成为地方为数不多的大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尽管学校生源处于椒江区中下水平,但近几年来的普通高校上升幅度均居全区前列;特别是2005年普通高校高考获得了上升幅度全区第一,文科重点人数全区第二的优异成绩。
学校的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骄人的成绩也显著提高了学校的社会信誉度,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可见,学校管理体制的正确与坚定,果然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与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实行新一轮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力资源是学校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体。在实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必然会打破原有的陈旧的利益分配。这时,人力资源的开发,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转变观念”就可以解决的。那么,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发展和充分利用教师的士气和创造力;如何遵循教师人才的发展规律,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将是摆在学校决策者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如何建立共同愿景,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还任重而道远。
2.如何处理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人文性”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相对于传统学校管理制度最大的区别便是它具有人文性。较之冰冷的、刚性有余的制度规范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则是温情的、柔性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管理者如何用民主的方法制订学校管理制度,如何用学校的具体制度来保障民主,形成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从而使民主和制度相辅相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效能。
3.如何处理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教育政策方针的统一
关键词:组织设计 内容 影响因素
组织设计是从新企业角度来讲的。而对大量的老企业来讲称为组织的再设计(或组织变革),就是根据变化了的条件(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变化等),对企业进行一次重新设计。
组织设计理论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来应对组织成长和持续提高组织绩效,对于管理学家和实践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现代组织设计出现了的一些革命性变革,学习型组织、虚拟组织和组织职能外包等,使现代组织持久地保持着蓬勃的活力。在现实中,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一个适应变化、高效运行、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
现代组织设计的内容
组织设计可分为传统的组织设计及现代组织设计。一般认为正式的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泰罗在组织理论上提出设计计划部门、实行职能制、实行例外原则等重要主张;法约尔提出组织结构方面采取金字塔形的等级系列、设置参谋机构等;19世纪后期,韦伯系统地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结构的概念,为工业社会企业组织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西方企业的组织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组织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异化和分解,使组织的边界与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理念、新制度、新方法,形成了现代组织设计。
现代组织设计的内容可分为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本身的设计,称之为静态设计)和组织运行制度的设计(称之为动态设计)两个方面。
组织结构设计
职能设计: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正确规定组织应具备的经营职能,以及保证经营顺利进行的管理职能。
框架设计:这是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框架设计可分为纵向的设计(企业管理层次的设计)和横向的设计(部门的设计),以形成组织管理的框架。
协调方式设计:框架设计的实质是研究分工,即整个管理系统如何分工,而有分工必然有协作,这就是协调方式的设计。管理系统是个整体,要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的功能,需要横向联系、横向协调,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组织运行制度设计
通过有关的制度和条件来保证设计出来的组织结构能够正常运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管理规范设计(规章制度的设计):管理工作的进行,要有规章、制度来规范。人员设计(人员配备和人员培训):确定组织结构正常运行所必需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激励制度设计(奖惩制度设计):用以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如工资制度、奖惩制度、考评制度等。
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
组织设计是多个权变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战略、环境、组织工作流程、规模和生命周期以及组织文化等。
战略。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是指组织在与竞争性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预定目标的计划。战略的选择会影响组织的内部特征,组织设计必须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如采用总成本领先战略的组织往往从提高效率的角度设计组织,体现为高度集权、严密控制、标准化程序等;而实施差异化战略要求更多地考虑学习能力,因而采取一种灵活而有弹性的结构。
环境。处于稳定环境中的组织可以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即注重纵向控制、效率、专业化、标准化程序和集中决策;但处于迅速变化环境中的组织,则更需要一种弹性的结构,通过团队及其他机制取得强有力的横向协调。
组织工作流程。组织设计必须与组织工作流程技术保持一致。采用大批量生产技术的企业,如传统的汽车装配生产线,则正规化、专业化、高度集权、严密控制的组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像电子商务企业,就需要具有非正规化和富有弹性的结构。
规模和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小规模的组织通常是非正规的,很少有员工分工和规章条例,预算和绩效评价系统也常是随机性的;而像IBM、通用电器公司等大型组织,就具有高强度的员工分工和很多的规章条例,设立了预算、控制、奖惩等方面的标准程序和系统。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助于强化组织在竞争环境中有效运营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和结构设计。在注重团队工作、合作、创造性以及所有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开放式沟通的组织文化氛围下,采取刻板、纵向的结构和严厉的规章条例的组织,一般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在组织文化、战略、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保持正确的关系,就会有助于组织提高适应力、竞争力和绩效。
现代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
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经营者在管理上进行持续的创新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反映在组织设计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努力扩大管理幅度,拓宽到10~12个下属,同时对下属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受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下属管理者,主管可以在更宽的管理幅度下开展工作。在1992年,当沃尔玛特超过西尔斯公司成为美国的第一号零售商时,美国的一位管理大师早在几年前就预见到这一结果,他说:“西尔斯是不会有机会的,因为一个12层次的公司无法与一个只有3个层次的公司竞争”。虽然他的话有点夸大其辞,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采用扁平结构已成为一种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的许多大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信息在组织内部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就开始对传统的组织模式进行大胆的扁平化改革。现在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正在大范围缩小组织规模,推行扁平化。到20世纪90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企业再造”运动,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成为主流趋势。企业再造使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一步合理化,大大加快了信息流转的速度,缩短了生产周期,精简了管理机构和人员,使高耸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逐步趋向扁平化。
组织结构柔性化、虚拟化趋势
柔性化组织是指企业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结构来取代以前一部分固定正式的组织结构。团队结构可作为典型的官僚结构的补充,既可以获得官僚结构标准化的好处,提高运行效率,又能因团队的存在而增强灵活性。在柔性化组织中,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灵活性和多样性相协调,保证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为企业提供了应变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组织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许多大公司在组织内部广泛建立项目式的团队结构很好地说明了这种趋势。
组织的虚拟化是伴随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通常企业只保留规模较小,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分,而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分销、市场营销等业务经营活动。具体形式可采取诸如业务外包、企业共生、战略联盟、网络营销等。这种组织结构以其合作方式的灵活性、合作内容的技术性和合作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被许多跨国公司所采用。
组织边界模糊化趋势
组织边界的变化最早出现在跨国公司的管理过程中。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无疆界世界”的概念,认为跨国公司在全球战略方面不应受国界的约束,总部不一定要设立在母国,生产、营销、科研等也可以战略性地分布在全球各地,管理人员应以“全世界”作为经营范围,而非特定国家或地区。“无疆界世界”的概念延伸了跨国公司组织的边界。同时还有学者提出了“联邦制”跨国公司的概念,他们指出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少数持股、技术协议和外包合同正构成跨国公司的组成形式。这种“联邦制”的跨国公司导致了组织的越界管理,跨国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责任在于对整个组织的方向、战略、价值观和基本原则,自身的结构及其同成员公司之间的关系,研发、设计和创新等进行安排,整合资源。在外部世界中,它代表整个组织,与政府、公众、媒体等组织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使组织内部适应外部环境的多变性,迅速地从外部获得信息,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使组织的边界被重新界定。学习型组织是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超越了传统的职能或部门划分的法定边界,使组织从等级权力控制型转变为激发员工内心创造力型,它的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保持了组织纵向和横向信息沟通的有效化,它的弹性组织结构使组织具有柔性且具有很好的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实践较好的验证了以上的理论,如在通用电器公司,前CEO韦尔奇较早的提出了“无边界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无边界组织“可以使人们专注于发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思想,而无论其源头是某个同事、通用电器的一个部门、街道那边的另一家公司,或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公司,他们都会与我们分享其最好的思想和实践。” 韦尔奇在通用进行了企业无边界化的改革:从纵向上减少层次,以减轻和等级制度对管理造成的危害;他创立了听证会制度,使信息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他主张流动性,希望通过学习和思想的自由传播来消除人们意识中的边界。
组织管理知识化趋势
知识管理热潮的兴起主要有三个推动力量:一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趋势在不断加强。二是随着组织的经济基础从自然资源转变为智力资本,组织必须对知识资源拥有状况进行评价,并设法最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三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者要设法创造一种文化与制度,以便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以及知识的收集、传递和转化。
当今发达国家中的不少公司出现了一批新式的高级经理,他们被冠以“知识主管”、“智力资本主管”等头衔,其职责是获取、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知识。这些大公司,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通用电器、芬兰的诺基亚等,在实行了知识管理后获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一项对1999年世界经济论坛上与会的首席执行官的调查表明,97%的资深经理认为,知识管理是他们组织中的一项关键议题。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全面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组织运行电子化趋势
当今成功的组织正在有效地利用电子化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管理者现在越来越认识到,电子技术在为组织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中直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沃尔玛率先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解决了供应链中时间和成本难以控制的问题,公司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信息快速转化为商业行动,从而使其在竞争对手面前总能领先一步,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一些组织运用电子技术将各个独立的企业联结到网络型组织中,或将遥远的全球事业部联结起来,实现更广泛范围的、更快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倪瑛,马中.论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特区经济, 2005
花蕾浴着月光,
尽情舒展开放,
发散着青春的光芒
水面上薄雾如纱,
牵一袭作霓裳,
轻披身上;
舞影摇曳在梦的池塘,
清风轻轻吟唱,
荷叶瑟瑟鼓掌;
银河在水中荡漾,
群星凝神幻想,
眼睛闪着彩色的光;
晨光轻抚着大地
轻柔的划破了夜的静谧
万物便由此苏醒
青春便由此绚丽
远处朝阳缓缓升起
赤红色的光辉
充斥着内心
是对梦的企及
还是对梦的遗弃
睁开了朦胧的睡眼
微风沁进了心脾
露水湿润了花的艳丽
蝴蝶迷失在了花香里
泥土散发着清新
缓解着昨夜的压抑
湖中荡起的涟漪
扩散出了对梦的追忆
不想再次睡去
毕竟梦中浮华
梦醒悲戚
只得留下这美好的回忆
幽静的池塘
涟漪漾漾
春水荡起了梦的殇
鱼儿跃起
散尽了水中的影像
镜花水月
不论繁华寂寥
迷醉凡尘
不羡天上宫阙
青春如梦
把握在手中最美
蓝天碧水
似心灵的港湾
青春之花便由此播种
经历过风雨的磨练
经历过是是非非
这就是成长
青春如梦
繁华尽了满地的伤
惆怅了世间的迷茫
但依旧痴恋梦中的美
青春
照亮了人生的迷茫
青春是风
带来奋斗的力量
青春是旗帜
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青春如梦
关键词:语文教育;诗歌学习;情境教学法
中国是诗歌大国,诗歌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后,现代诗歌成为诗歌界的主流。然而现代诗的形式比古诗词自由,诗歌内涵更开放,意象的经营重于修辞,这就造成学生读起来晦涩难懂,可能一下子很难进入诗境,也给教师教学现代诗带来了难度。所以创设诗歌情境,通过朗读体悟、深抓意象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读懂诗歌,感悟诗歌情感十分有
必要。
一、现状初探
1.偏离文学
当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中容易出现遮掩的问题:教师缺乏对文学自身的认识,过于重视对诗歌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解析,而不是对其自身文学性、语文性的探究认识。这样很容易导致诗歌鉴赏的课程变成思想教育课程,使诗歌教学脱离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比如以往在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时候,我比较侧重于让学生去体会这首诗中流露出的作者对祖国的拳拳深情。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去体悟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对现代诗歌自身的文学性展开研究。
2.体验缺失
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最热衷的手段就是记忆全文、背诵释义。这样做违背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不利于学生欣赏品位与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诗歌文化的真正普及,渐渐学生会失去读诗的兴趣。如在品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以往我经常要求学生揣摩情感变化,把握感情基调,然后根据情感线索将诗歌背下来,但是却不注重详细体悟真情实景。
3.难以入境
由于历史时代的久远和对诗人创作手法风格不熟悉,导致诗歌阅读困难等现象。戴望舒是现代文学史上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写于1942年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很难理解当时国破家亡背景之下诗人内心的悲恸之情。
二、披文入情
1.抓住意象
情境设置主要是要求教师抓住诗歌的意象营造意境进行深入的研讨。例如,在教学郑愁予的《雨说》的时候,我将这一堂课的主题定位为体会“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一特点。为了帮助学生对其内在意境有一个整体把握,真正体会到诗歌的内在诗韵,教师抓住诗节中“油伞”“斗笠”“帘子”“蓑衣”等有意蕴的意象,配乐朗读这一小节,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并加以描述。教师用自己的朗读带学生进入了富有江南气息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还原诗歌营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语言表述出来。例如:有个学生就说:我仿佛看到了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一个穿着素衣的小孩,拿着油纸伞在青石白瓦的小巷里与春雨嬉戏。这是多么有意境的氛围啊,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过了一回小诗人的瘾,将课堂诗意的氛围推向了。
这种情境还原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学中体悟诗歌的美好,爱上读现代诗,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2.深化朗读
现代诗虽不像古诗那样极重视音律、节奏整齐、声调和谐,但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进入意境体味情趣也是最直接的好方法。比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要想还原诗歌所展现的意境,体会到作者浓郁的爱国思乡之情,学生读时就要多停顿,不宜读长句。深深浅浅,控制好节奏,突出重音。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老师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读的时候将那种浓浓的愁情寓于心中:一张船票虽然窄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然矮矮,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的一腔家国情怀。
3.知人论世
诗人写诗,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所处环境进行创作,教师在课上可以结合诗人自身的特点进行讲解,也有利于具体情境的创设。例如,我在教学郑愁予的《雨说》的时候,课外研读了很多郑愁予的诗歌,了解到诗人郑愁予是台湾现代诗人中最早在现代和传统的合奏中做出成绩的人。其诗歌创作因保有其独特而鲜明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他虽然也有对西方现代诗的移植,但更多的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悠悠的古典意蕴是他诗歌不变的底色。于是在确定了体会“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特点这一主题之后,我再精心研读诗歌,最后结合诗歌的具体意象和诗人的成名作《错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境。
总之,情境设置不仅是一种授课方法,更是一种体会现代诗歌的重要艺术。恰当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受,可以为学生和现代诗歌之间建立一座桥梁,真正地激活现代诗歌鉴赏与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器控制技术 实训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28-02
根据课程特点,打破常规将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技术三门课合为一门课,统称为《现代控制电器技术》,使整个课程构成相对独立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同时以慕课辅助,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对课程知识掌握更加牢靠,还可提高专业素养。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材的选取。根据课程需要选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和《变频器实用技术》两本教材,这两本教材都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具有“入口浅、寓意深”的特色。
(2)课程内容的定位。课程内容删繁就简,以实用、够用为准则,面向就业,由浅入深地讲解,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主,老师讲解为辅,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工程实际问题。对于这门课程学科前沿的内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教师同时开设一门慕课,慕课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知识,极大地补充了上课内容的不足之处。
2 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有重复的课程,教师只能重复讲解,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现在笔者将需要讲解的内容录制成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有看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向教师提问,能够使教师更加明确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有更多的精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讲课。对于学生,教师把视频的内容发给学生,大家都知道记忆是一个过程,学生也许课上明白,课后就记不清楚了,这样学生就能课下看视频。
翻转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来讲解课程内容。这个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找出课程中适合学生讲解的内容。在课上分配内容,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有上讲台的机会。翻转课堂不等于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把学生讲解的时间设定在15 min以内,学生要做出完整的PPT讲稿,对于同学的提问能做出回答。这样既不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纷纷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方法,以工程项目为教学主线。在课堂上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两者互相渗透、无缝连接。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收获很大。
(2)建立“边教、边学、边做”实践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进行,使学生能够做到“边教、边学、边做”,让学生在学完就练、练完总结、再学再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不与实际应用脱轨,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为主要方式,理论知识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通过实践教学带动理论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让学生看到实际的现象,而不是纸上谈兵,这样,理解更加深刻。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所谓难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困难多数来自学生对客观现象缺乏实际感受,由于感性知识太少,很难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概念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做了许多动画课件,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设备教学,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直观、印象深刻,方便、节省时间。
(5)以慕课作为辅助。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最苦恼的就是学生的遗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以前的内容,学生那茫然的眼神,叫老师很是无奈,老师还要花一部分时间讲解以前的内容。为此笔者就增加慕课,让学生自己回去观看。慕课的内容要精心挑选,既有课程前期必须掌握的内容,又有课程的应用内容,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所学内容进行了解。
3 课程组成部分的具体实施
这门课程成由以前的3门课共同组成,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下面讲一下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1)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以及应用场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授,首先制作操作面板,完全按照工程布线的要求;其次在控制面板上安装走线槽、接线端子排和滑槽等。根据项目内容,让学生实际接线,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学生更直观地观测到实际现象,比纸上谈兵要强得多。第二是完全按照工程实际进行接线,使理论和实际不脱节。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理论明白,可不会应用到实际中去,经过这样教学模式,使学生工作时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
(2)可编程序控制器是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学习这一部分必须在学习完上部分的基础上。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也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因为PLC主要是从对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的掌握,再到整个编程理念的形成,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在课程设计时,根据每条指令的不同,设计一个小项目有利于学生对指令的理解。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设计一个综合应用的大项目,加强学生对指令的综合运用。
(3)变频器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一般都作为选修课,导致学生的重视度不足。将变频器这门课与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PLC结合在一起,变成一门考试课,这样使其成为系统相对完整的一门专业课。
①变频器的基础知识。变频器的结构和原理通过项目1:变频器的认识。
②变频器的基本应用。通过项目2:点动、连续控制;项目3:外接两地控制;项目4:PID控制运行操作(待验证)。
③以上目为基础项目,前期可用按键等来实现变频器的控制,后期可结合PLC,通过PLC达到对变频器的控制要求。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成绩考核方面,学校降低了课程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将体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慕课成绩和动手能力的平时成绩提高了。具体比重为:慕课成绩占总成绩50%,课程考试成绩占总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
5 实施方案
5.1 人员配备
将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其中涉及到很多知识之间的衔接,同时课程内容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强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老师现场检验指导,因此该系安排3位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实验教师共同上课。
5.2 教学分工
根据课程的独特性,根据教师特长,每位教师负责一部分,其中一位为主负责教师,同时另两位教师辅助,这样主、辅相结合,使教师教学前对内容相互了解,重点突出,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解。
5.3 学生安排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分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采取分组教学。根据学生自愿组合,教师控制数量(3~4人一组),必要时与学生协商增、减或调动组员,不能强制命令等原则进行分组。实践证明,自愿与协调相结合原则上建立的小组,组员主动性强,配合默契,共同提高较快。
5.4 慕课
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对学生慕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每周最后一节课,预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慕课答疑和总结。对慕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
参考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选自《烙印》)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解析:现代诗的语言特点,除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外,还具有倒置语序、省略成分、转变词性、凝缩语句、搭配反常等特点。要把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我们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诗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语言风格。因为他在农村生活过,体验过农村艰苦的生活,所以,他的诗歌语言就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二、把握诗人追求练字的特点。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程度。
三、注意诗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如《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平易朴实,口语化;高度精炼,形象化;注重节奏,韵律化。
【技法指津】
我们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一、倒置语序突重点
诗人为了强化某种情感,或为了突出某种事物,或由于押韵、节奏和换行的需要,往往要调整语序。如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里的“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是“如何让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的倒置,诗句倒置结构突出了“如何让你遇见我”的迫切心情。
二、省略成分更简约
诗人往往省略一些成分,使表达更凝练,更简约,使情感更丰富,更坚实。如舒婷的《神女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这里,诗人将“神女峰”这一陈述对象省略。诗人对神女留给自己“美丽的忧伤”这一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诗人揭掉了“神”的面纱,将“神”还原为大写的“人”,凸显了呼唤人性复归的主题。
三、转变词性为表意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词性有时会临时改变。如《七里香》中“那饱满的稻穗/幸福了这个季节”,“幸福”一词本来是名词或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赋予了季节以灵性,使季节充满了活力,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四、浓缩语句显凝练
诗句不同于其他的句子,它是高度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的语言,它往往言义丰、含蓄蕴藉。如舒婷的《路遇》第一二节:
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
诗人调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心理感觉,将复杂的情感交织转换,浓缩了十年,跨越了时空。
五、反常搭配建平台
现代诗歌具有反常搭配的特点,这种搭配方式是不多见的。它不同于日常用语的逻辑思维,而更强调从诗的角度,尽可能地使语言有新意,从而抓住读者的阅读感受,为品味诗歌搭建语言平台。如:“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这种搭配方法看似反常,却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
总之,要更好地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绝不能用理解日常用语的方法去解读诗歌语言,而要在阅读鉴赏的实践中,去感受、去品评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以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回 答
北 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4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你认为哪些诗句是充满哲理的警句?并说明其含义。
答:
2.你如何理解“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