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

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大学自古以来作为最高的学术团体,又是承载文化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大学灵魂的教师,其对于知识与信息的吸收、传递与创造有着直接的责任和使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和知识的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累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这都使得教师要引领学术前沿变得更加困难。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的使命又使他们不得不紧跟知识的发展速度,并担负起促进知识更新的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承担起高速信息时代的学术研究,并在知识前沿与历史积淀之间寻找到学术发展的创新点。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只成为一个普通的终身学习者,都决非一日之功可得,因此若要成为一个引领学术前沿的高校体育教师,就更应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不断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终身学习与高等体育教育的使命

高等院校是社会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此它必须承担起教育社会化的职责,应为更多的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并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性才能的终身学习者。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使更多的人感到对新知识的渴望。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出现,知识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认可。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的过渡时期,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1.新的社会职能――服务于学习社会的建设。那么何谓“学习社会"?学习社会理论的创始者哈钦斯罗伯特・M・哈钦斯,定义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以外,还应以学习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以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并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和成功的社会。”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为工作和生活服务。体育教师学习本身就是学习社会的一部分,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习社会的责任。

2.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要求体育教育系统培养出既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又能不断自我完善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才是符合终身学习时代精神的人。高等体育教育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就应该为此进行改革,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兼具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精神的人才。简言之,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就是以终身体育为基础的,而终身体育的培养又构成了创新的发展基础。由于任何体育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体育教师的辛勤培育,这就又为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决定了大学体育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任务与挑战。打好身体基础; 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 培养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 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

学习能力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具体说,你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所有的知识,但你可以知道去哪里找你需要的知识,并且能够迅捷地找到;你不可能也不需要了解所有的信息,但你可以知道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并且明确自己该怎么行动。

1、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目前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去向体育渗透,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就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随着科技的进步,象幻灯、摄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正在慢慢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和体育科研中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终身学习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者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必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则又是学历。高学历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教育部对各个高校的师资都有一定的比例要求,这对于的体育教师,应及时采取各种有利措施,广开渠道,不断学习,努力探索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同时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重要方面。

3、终身学习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在自己终身锻炼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进行终身体育,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对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最好褒奖。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第三版)[M].徐辉,陈晓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2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然而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和武术规格的培养上,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在出现问题时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作出科学、全面的判断,只是片面强调外在动作的准确性、能力和规格,而没有考虑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科学教学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耽误正常的学习,甚至对武术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专业武术教学中,充分结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武术在高校体育专业中的特殊性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较一般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有其特殊性,因此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武术项目本身对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性要求极高,而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一方面,学生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年龄相对偏大,身体的柔韧性差,缺乏武术应有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但又不十分成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掌握的动作时,容易出现反感、急躁的现象,甚至有打退堂鼓的现象发生;其次,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训练有别于一般人群的身体锻炼。一般人群的武术锻炼是自主的,不用付出巨大精力,长期坚持可使锻炼者体魄强健,培养锻炼者美好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增强他们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行为却是一种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在时间、内容、活动方式上都无法由自己决定,在负荷的量及强度上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的身体活动,学生面对长时间的练习,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容易造成身心的疲惫,从而引起心理和躯体的不适;最后,在实际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及时认识到以上两点,缺少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必要的教育与沟通,使得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武术和做好学好武术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便很难有必胜的信心。

2.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武术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同自己的过去成绩进行比较,注重个人的努力程度,只要全力以赴并有所进步就是自己一段时间的成功。实践表明,这个方法淡化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更相信努力是进步的原因,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在兴趣,并同时激励了学生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2.2及时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将提供心理帮助和治疗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师要认识到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及时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对心理异常的学生早期发现,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治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条件不太好的、有自卑感的学生,要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让他们立志定向,把目标和憧憬作为他们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这些学生常常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受到各种批评,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症结所在,要热情帮助,防止过激的批评,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准学习方法,突破失败心理的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克服自卑感。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老师是关心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使之心理上得到一种平衡。

2.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格。

意志力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与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逐渐锻炼而形成的。高校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正是由于缺乏坚韧的意志力,才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时时刻刻灌输“能吃苦”的精神思想,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坚韧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武术训练时的各种困难,使之能够进行正确的心理克服。意志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共同作用。

2.4适时引导学生排除困难,使之在战胜困难中获得信心与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渴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是人们面对并战胜困难的动力,但屡战屡败将会使人们的信念产生动摇,所以,对于成长期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多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觉,从而激发其战胜困难的兴趣。对于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调整办法。

3.心理素质培养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形式。武术教学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训练,更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和自我意象的训练的一个综合体。身体训练只是一个技术和技巧问题,属于外在因素,而武术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运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改善学生的内心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其在表演和比赛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高的心理能量储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属于内在因素。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武术教师要正确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使其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入学时对武术的理解只是处于一个浅层的理解层面上,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练习软开度时的疼痛、练习力量时的疲劳和技术动作学习时的反复性等,如果学生因心理素质差而坚持不了,就只会半途而废。比如一个学生遇到某一个动作时,如果他觉得很难,有畏惧感,那么,这个动作肯定学不好。如果教师能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使学生对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充满勇气和信心,并坚持不断地练习,这个动作即使再难、再复杂,学生只要有信心完成,就一定会把这个动作学好,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实践表明,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自信和求知欲,不会因惧怕学不会动作而表现出不自信和退缩,能够做到从容、大方、富有表现力地完成动作,也更具规范性;当真正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烦躁情绪的出现,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心理素质教育还拉近了师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教师,这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与学上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4.结语

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必要的教育内容,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要针对学生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武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成功武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一些技术技能的同时,从内心喜欢武术、理解武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认知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并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过程,无论在任何困难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并积极调动心理积极因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学习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第3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视预习环节,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不容易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数学又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要求学生学好,但是实践证明: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难学,主要在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生疏,只要稍微不集中精力投入课堂,就将导致教师费尽精力组织课堂并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但仍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预读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摆脱学习的困境,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

数学活动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汲取知识的渐进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学生主体的不断认同并转化为内心自觉行动来完成。教师若能提前向学生预告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容及所学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其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则学生对预习中出现的困惑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只要在听课的过程中仔细留意和多加思考,便可以迎刃而解。由此可见,重视预习环节,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帮助他们摆脱学习的困境,开拓其积极向上和努力学习的平台,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编拟预习提纲,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知识体系严谨,语言精炼,内容抽象;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技巧性强,其内容前后衔接成螺旋式上升。学生预习觉得比较困难且枯燥乏味,难以从知识的联系、发展和差异中找出本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往往对预习失去兴趣,最终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由此,为了提高预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针对数学知识体系的安排、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其内在的联系,精心编拟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预习提纲,使之明确学习目标并了解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大胆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预习、教师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并能将教材中的概念、性质及推理过程基本完成,努力创设一种健康有序、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化为现实。

三、指导预习方法,凸现学习效果

编拟预习提纲,为学生的预习指明目标和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还是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个别学生往往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未能在预习中触发灵感,抓住知识要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逐步介绍预习的各种方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全店批划预习法,质疑预习法,讨论预习法等,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适时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预习经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预习过程中得以强化,得以发展。

四、培养预习习惯,奠定自主性学习基础

探索成功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失为一条最佳途径。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萌芽就处于勃发态势。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质疑与分辨,相互激励,相互启迪的预习途径,,从而导致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奠定自主性学习基础,将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之火越烧越旺。

五、注重双边活动,收获预习效果

为了避免预习流于形式,提高预习质量,需要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及时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具体细节,搜集问题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第4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入学教育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 新生

部分大学生入学后,出现对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出现对新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等一些系列的“不适应”问题,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个别新生甚至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质量和心理健康。新生入学教育是他们的第一堂课,除了了解学校、专业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知大学的学习方式,掌握人际交往、生活方式,使他们尽快地熟悉、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就要求,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需要将新生的心理健康纳入到入学教育中。面对入学教育时间短、面广、“不适应”心理问题突出的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成为入学教育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大学新生入校后出现 “不适应” 的心理情况

通过对新生入学的了解和观察,新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不适应:

1、生活不适应。由于环境陌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开始,由于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在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下,新生容易产生孤独感,挫折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

2、心理不适应。由于高中生角色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不及时,高考的落差和同学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大学新生出现失落感、失宠感、自卑感,出现焦虑、责任等心理不适的情况。

3、学习的不适应。由于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差异性较大,教学方法和模式与高中不同,对专业的认识偏差和喜好不同,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等,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惧学等学习不适应的心理障碍。

二、团体心理健康辅导的内涵

新生 “不适应” 的心理问题对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在入学后较短时间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入学教育的一项新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如何发挥好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帮助学生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学活动。

三、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在入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知、情、意”,注重让学生情感共鸣,积极体验,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重点,能有效地解决新生出现的“不适应”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达到预防的目的,使其快乐的成长,是入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1、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

由于新生入学后出现的不适应具有相同性,诱因也具有相似性,团体性是这一群体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团体心理健康辅导通过针对新生的群体性特征,以班级、专业或者相同问题的新生通过设立特定的活动场景,让新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实现引导,使其积极主动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所以,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是入学教育的新要求,是解决新生“不适应”心理问题的主要形式。

2、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寓教于乐,易于学生喜欢和接受

团体心理健康辅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通过分享、典型案例讲解、教师的引导等,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对大学生活学习正确的认知,从而快速的适应大学,健康成才。

3、团体心理辅导节约了入学教育时间,效果良好

针对新生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具有普片性,如何短时内做好引导,是一个关键问题。在短时间内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教育实现入学教育是不太现实的。针对新生在学校里扮演“求助者”和“助人者”双重身份,相互影响。通过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团体辅导,发挥学生的双重身份作用,让学生在团体辅导中有理论,有实践,有体验,有分享,获得多重的反馈,从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心理与行为的改变,达到解决大学生活“不适应”的心理问题。

4、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体验性增强

团体心理辅导是针对某一问题,设计情景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知问题和解决的辅导,让新生认识和了解在学校期间可能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和不适应。将传统的入学教育课堂讲授转变为不场地受约束的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达到情感共鸣,实现对入校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适应有所认识和了解,掌握其自我调节的办法,从而达到快速的适应大学生生活。

5、团体心理辅导使入学教育的预防性突显

新生入学后,对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饮食起居等一些列新的生活学习开始了认识和适应。在认识和适应过程中,由于新生自我经历和性格等因素,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导致大学生活学习不适应。通过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活动,通过团体活动设计,针对可能会出现的认知偏差和行为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认识和形成正确的认知,并重点在于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从而让新生的“不适应”自我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团体心理健康辅导,可以对已经出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同学及时发现和矫治,并对后期的心理咨询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它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较为普遍的“不适应”现象,有效地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进行矫治、预防和发展,并重点在于预防和发展,有利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帮助新生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等带来的心理困扰,防止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们健康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炜炜.大学入学教育浅谈[J].科技信息,2010年29期.

[2]刘鑫.提高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的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4期.

第5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体育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终身体育就是指一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并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几点实施方法,希望对终身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1.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终身体育教育重要性

学校体育教学非常重要,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终身体育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那么发展终身体育就很重要。

(1)发展终身体育能增强身体素质。个人身体素质的提高仅仅靠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必须深入到生活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青少年时期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身体锻炼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人一生的身体状况。所以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

(2) 终身体育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方法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比以前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更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身体意识,满足学生运动健身的需求,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有利于去完成学习任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靠长久的体育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从点滴做起。高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进行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是其基础,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能实现学生健身的目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身体机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学习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习惯与运动意识,这是促进学生终身锻炼的前提,如何实施终身体育教学呢?如何让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呢?这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形式创新。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就要立足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合理进行体育课的设置,做到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要结合学生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强化基础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训,让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自觉主动锻炼的习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给他们展现自己特长和特色的机会,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一定要重视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在思想上自己去重视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使学生从体育锻炼中终生受益。

(3)课内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上,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大体育教学的广泛程度,多开展课外运动,比如课外进行比赛,组织体育活动,成立体育爱好俱乐部、组建篮球爱好者协会、足球俱乐部等。这些课外教学形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此外,还可以举行短期培训的方式对体育项目爱好者进行培训,实施强化教育,比如可以针对健美操爱好者进行健美操培训,让学生利用起课余时间,能有效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意识,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营造一个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往往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着很大帮助,能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前,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身体状况不佳,这些学生往往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激起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把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定期进行体育宣传,在宣传板上设置体育文化板块,展示体育的魅力,熏陶学生体育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举办体育文化讲座,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结论

体育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高校体育更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高低,要注重终身体育的教育,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好学生终身体育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当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既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也难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而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包含了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方式等内容,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当前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柔性管理意识的缺失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虽然具有较强的刚性,但是柔性思想严重缺乏,使得管理模式变得僵化,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自由进行了极大的限制,当前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把教育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关系简单的看成主客体关系,而并没有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具有较强的单向性,处于这一体育教育管理模式下的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最起码的尊重。例如在某些体育选项中,很多普通高校由于人数与学校规定不符而不得不取消这一体育项目,使得这些学生不得的选择其它的体育项目,从而将学生的兴趣打压下去。这不仅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现状,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二)教学计划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目标通常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不仅包含了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范围和内容,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而就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现状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和时展的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计划往往难以道道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而缺乏对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尤其是体育管理效果的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具体表现就是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严重缺乏。而高校体育课时量较大,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得不选取重点目标来教学,使得教学目标不仅难以实现,学生成绩评价也缺乏相应的检验标准,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的真实成绩,加上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构建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的缺乏,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

(四)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低下

当前,虽然很多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加大的投资力度,但在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各项制定运行保障体系、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等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例如缺乏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各项制定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可操作性低下等等。

二、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和体育教育管理者必须结合当前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关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应改变思想观念,摈弃传统思想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束缚,从内心上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同时还应健全学生的体质,认识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都离不开体育,并高度重视;二是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加强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大对其的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团队,为开展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

一是将学生作为管理主体,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目标,在管理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二是体育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结合学校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趋于人性化和柔性化;三是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的角色,从而搞活管理模式,将僵化的管理模式变得人性化和动态化,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管理水平。

(三)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一是充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性,在注重教学过程管理的同时加强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分析与评价,建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二是在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同时对加强体育教育质量监控;三是为学生成绩评价针对性的设定检验标准,并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兴趣;四是制定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提高各种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保障专业的体育教育管理资源,应用现代管理技术与理念,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

三、结语

总之,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仍存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育管理者应实施柔性化管理搞活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体育教育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育管理软实力,不断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水平,助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体育人才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波,王利森.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9(24).

第7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阳光体育 终身体育 有效对接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5-02

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体维持身心健康的基础性保证,也是使一个人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必要支撑,推动有效的阳关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针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大幅度降低所提出的一项关键的教育任务。而阳关体育运动的号召作为国家推动终身体育理念落实的主要表现,其目前在高校中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而且,这种体育运动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也不能与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衔接,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接受的不足。本文便是从两种问题入手,首先详细地对两种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着重针对推动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进行有效对接的方面出发探讨了相关的策略,希望对高校的相关教育人员发挥一定的助益。

一、高校阳光体育当前实施的状况及影响其与终身体育对接的因素

阳光体育是我国为了全面地提升各级学生身心素质水平,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体育运动号召,自从2007年国家了新的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标准之后,这项运动便在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起来。阳光体育运动致力于将全体学生引入到自然环境中以及阳光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适合的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本文下面主要是针对阳光体育当前在高校实施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影响其与终身体育顺利对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阳光体育运动当前在高校实施中存在的缺陷来讲,一方面,此体育运动的开展缺乏必要的持久性,国家的各大高校一般都针对每一年的教育部或者共青团等的宣传为期限开展火热的阳光体育运动,而一旦宣传过后,这种运动也就逐渐销声匿迹。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存在着过分的单一性的问题,即高校在开展此项运动时,主要是以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为目的,简单地举行一些跑步之类的体育运动,而能切实地根据学生的运动要求组织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再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实施还存在着过度理想化的问题,在此项体育运动号召及宣传的初期,引起了高校的广泛重视及全力参与,高校的教师针对它的开展制定了详备的计划方案,但这些方案的制定忽视了对于经费、可执行性、学生承受能力等的考虑,以至于这项运动无法达到真正的落实。

其次,就当前阻碍阳关体育在高校中与终身体育进行对接的因素来讲,学生的主观因素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即当前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长久影响及高压的高考工作之后,普遍倾向于将为应对考试而参与的体育课程弃置一旁,而再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当前的大学生还未能真正地从心理上达到对于终身体育以及阳光体育的理论及其重要性的认知,体育锻炼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是一种消遣娱乐的无所谓的事物。而高校的客观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二者的对接,当前高校还不能达到专门为体育运动提供充足的经费或者是购置完善的体育设施,而且缺乏对于体育运动开展的有效监督,这就降低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可持续性及执行力。

二、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与终身体育进行有效对接的相关策略

1.全力规范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

首先,我国各高校必须积极地开展对于学生体育教育的理论教育,通过分批组织,使学生以小团队的形式接受终身体育以及阳关体育二者的相关理论以及其重要性的教育,进而逐步地使全体同学的体育运动理念皆得到全方位的扭转。而高校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开展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的教育理论知识,从最清楚明了的层面使学生认识到参与阳关体育运动,维持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高校还要针对阳光体育在校园中与终身体育的对接来营造浓厚恰当的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借助于体育部学生代表定期在操场上或其他适合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以吸引其他学生的参与,同时还要在学校广播站或者校内网等途径上积极宣传进行阳光体育及维持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

2.加大对于二者对接的投入及监督力度

首先,高校必须组织专门的体育教育人员来制定简明可行的全面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并就这些方案来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再将方案全面优化之后,从财务预算中设立一个专门的款项,来维持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性,从而推动其实现对于终身体育的接引。而且,高校还可以就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向社会征求一部分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经费赞助,为体育运动的长期系统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坚实支撑。其次,高校应该致力于将阳关体育运动的理念贯穿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潜在地引导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的阵营,并在学生参与阳关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认识参与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且,学校还要组织一些专门或者业余的学生运动社团、各体育项目管理部门等,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可以借用的团队组织力量,并且引导学生在加入这些社团或部门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其自身参与阳光体育及终身体育的有效监督。

三、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大力推行也切实地符合了国家关于终身体育运动的理念在大学校园中的实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地探索影响二者之间顺利衔接的因素,进而在体育教育中积极地推动这两种体育理念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陈彦卿,马天龙. 探究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终身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1)

第8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体育生活方式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我国现有的高校对体育的教育地位的定位认识还不够充足,虽说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将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普遍的教学内容来纳入整个大学的教学体系中,但是高校的相关领导层与教师们仍然没有充分地重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的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聘请了许多专业的体育老师来进行整个大学体育的教学,但是有的老师们仍认为体育教学是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并在体育的教学上面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从而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的在体育课程上学到相应的体育知识。

(二)实践意识不足

现在许多高校教师们仅仅将体育教学局限于学会这一层次,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这实践的意识与动力。这就导致大学体育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一个良好的体育思想融入到整个体育教学的工作中,而其进行大学体育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执行力不足,往往也会直接导致整个大学的体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使得学生们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观念。因此,要想充分的进行好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去进一步的规范与提升相关体育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执行力。

(三)教师资源结构不合理

师资力量不够,教师资源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也是我国在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专业体育教师招聘难度过大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使得现在在许多高校中,仅仅只有着几名专业的体育教师,并且需要负责着全校学生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体育教师们的教学负担,并使得体育教师们因为自身精力的不足而无法很好地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从而导致整个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标准,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二、促进大学生们良好体育生活的形成以及进行有效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一)创建合理完善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

现代高校在进行体育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将面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基准,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体育教学体制,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体育观念。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促进整个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发展,并且来确定出一个正确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途径。高校们还可以借助学校中的相关体育设施来进行广泛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来有效的满足当今广大学生们的体育需求,并借此进一步的培养大学生们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二)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课外体育生活辅导制度

大学生们的体育活动应当存在于大学生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不应当仅仅局限在日常的体育课堂学习中。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不断地去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与延伸,并持续的深化现阶段高校课外体育的教学改革。而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扩展,能够健全整个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机制,并且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中体育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同时学校门还需要借助相关政策来不断的支持相关的体育活动与体育组织,从而在整个高校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这样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们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需要在教师们的不断引导中进行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们必须有着充足的体育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践能力,并能够根据时代的要求要进行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于体育教师们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提高工作,并通过对体育教师们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来增强教师们的体育教学能力,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快地形成一个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

三、结语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制度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并对大学生们良好的体育生活当时形成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并对整个高校的持续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各大高校们就必须加大对自身体育的改革力度,来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本文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的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云杉.体育教育教学在普通高校中的改革以及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

第9篇: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尤为重要。本文对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一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希望对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各大高校的重视,但在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仍存在应用性较低的情况,教学方法上也有待创新,并以此来推动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升级。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现状

1.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和方法工具等基础课程为主,体育教育课程术科的设置主要是竞技运动,另外,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色设置自己的课程。

2.在专业选修课程上,各高校特色明显,但都是基于自身的教学资源设立的。

3.术科和学科课程设计比例不太合理。在大多数高校,在学时方面,g科的学时高于学科。在学分方面,术科的学分比重也高于学科,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1.教学内容落后,应用型不足。在绝大多数高校中,基础理论和一些经济项目是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体育教育课程偏少,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学生毕业后的从业趋势决定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育方面要有很强的应用性,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在体育教学上过于敷衍,教学内容都比较落后。

2.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不统一。高校根据自己的地方特点和实际教学资源来决定自己学院的专业选修课,大多学院的专业选修课比较片面单一,对体育产业经营等方面的专业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和综合性培养。

3.术科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在术科方面,课程内容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真个体育教育的进步。

(三)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路

1.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教育课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不光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更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培养。高校要不断的巩固基础专业课,同时提升选修课的质量;要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以便学生在从事教育行业时能得心应手;根据社会发展特点来增加相关课程,以促进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发展。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用型大学体育教育课程的设置要加强学科和术科的紧密联系,将两者的比例合理搭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美结合,由此及彼,深入学习。

3.理论结合实践,优选课程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较为死板,实用型较低。在选择课程时,要深刻剖析当前课程内容是否革新发展的要求,同时要结合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去旧迎新,使课程内容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教育中,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大多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完成学业而上课。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体育人才,但人才的培养却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单一的讲解说明教学对培养实用型人才无益。

2.没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应用型大学在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运动本身,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

3.缺乏沟通交流。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都缺乏沟通交流,不能扬长避短,合理的共享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方法。

4.学生缺乏实践。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后的实践,但如何将实践引入到在校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的应用型是高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改进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建议

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不仅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才施教,以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实践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突破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束缚 ,着重创新方法与技术。

2.科学进行教学管理。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促进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高校学生之间以及同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同创新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踢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学生创造自我发展的空间。

3.注重综合性的实验教学。高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能力想结合,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应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将体育教育充分融入其中,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并引导学生自主开发,自主学习,真正融入体育教学的事业中来。

三、结语

总之,应用型大学体育教育需要不断革新,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都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