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

第1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 治疗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73

糖尿病、高血压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诱因,两病并发会导致病患心血管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增高,因此,及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诊治,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病变。相关研究显示当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得以下降[1]。为了解降压治疗药物使用状况,对13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5月~2010年8月体检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30例,所有病患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糖尿病以及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了Ⅰ型糖尿病和继发性高血压以及用药治疗史不详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降血糖以及降压治疗。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008年5月~2010年8月来体检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用药史(包括药物名称、类别、用法、剂型)、降压治疗后达标情况、联合或单独用药等进行调查。调查时应征得患者的同意,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解释,使患者清除明白每项的意思,以保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输入调查资料,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结 果

一般资料:130例患者中,男98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67.98岁;高血压病史0.5~29年,平均7.21年。

减压药的使用状况:降压治疗中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患者79例(60.77%),使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59例(45.39%),使用β受体阻滞剂27例(20.77%),使用利尿剂21例(16.15%),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18例(13.85%),使用α受体阻滞剂2例(1.54%)。

降压药使用方式:130例患者中使用单一药物降压患者71例(54.62%),采用两及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59例(45.36%)。二联用药44例、三联用药15例。经过治疗血压达标患者47例(36.15%)。

讨 论

为减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选择药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进行降压治疗时,要充分兼顾糖代谢及血压作用,在对血压进行控制的同时防止对患者的代谢方面产生不良反应,以达到较佳的综合疗效。我国2008年高血压的防治指南中推荐了六类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可以使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状况得以改善,并拥有抗蛋白尿、保护心脏的作用,对于未出现肾功能异常,蛋白尿无或有微量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容易导致肾血流量已发生减少的患者血压降低,对组织灌注产生不良影响,部分患者服用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干咳且会引发畸形胎儿,属于孕妇禁忌。钙离子拮抗剂的降压疗效也获得肯定,且不会引发性低血压,对糖和脂代谢不存在影响。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压,并具有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减少心绞痛的疗效,但可使胰岛素抵抗加重、脂代谢紊乱,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被掩盖,因此,其应用得以限制,一般在合并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时才会选用,必要时可使用小剂量的β1受体阻滞剂代替,其可以降低患者冠心病发生率其对糖脂代谢不存在明显影响[2]。利尿剂是最常用的降压药,长期服用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容量较多,因此使用利尿剂可达到较好的降压效果,但是大剂量的使用会导致患者血镁、血钾水平及糖耐量降低,使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加重,因此,利尿剂的使用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拥有与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相似的疗效,不良反应相比较小,尤其是干咳现象明显减少。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防治糖尿病的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可以使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44%。通过控制血压可以提高或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美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第7次报告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药物治疗的强制性适应症,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

本组调查显示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60.77%,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使用率45.39%,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20.77%;利尿剂使用率16.1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率13.85%,α受体阻滞剂使用率1.54%。130例患者降压达标仅47例(36.15%),联合用药59例(45.36%)。其中二联用药44例(33.85%),三联用药15例(11.54%)。联合用药比例低,血压达标率低,提示部分患者用药不合理,可以经由药物种类调整或增加来达到血压达标的治疗目的。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既要兼顾血压控制的平稳与达标,又要兼顾不会对血糖的控制产生不利影响。这需要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以使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减少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并及时调整用药,的血压控制达标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意义重大。因此,首先降压是硬道理,力争使血压达标;其次,仅仅控制血压水平还不足以保护靶器官,还应该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临床医生应以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专家共识和专科学会指南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采取规范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治疗,降压并使血压长期达标,同时注重生活方式的干预,使患者真正受益才是最优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血脂异常、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降压药的选择应能够兼顾到这些因素,至少不应使这些危险因素加重,单一药物不能达到理想降压效果时,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实施二联、三联药物治疗,必要时也可考虑四联治疗,务必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达到对疾病损害靶器官的预防、延缓甚至逆转,减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UKPDS Group.H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type 2 diabetes[J].UKPDS38.BMJ,1998,317:703.

第2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社区医疗;高血压;预防;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一种自觉症状比较轻微,甚至无法自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仅在查体时发现[1]。该病的病理特点是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临床症候群,该病的病程长,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果发生了心、脑血管的意外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家庭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2]。为了对社区医疗部门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和体会进行总结,使今后社区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预防社区人员出现高血压症状,使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更加全面周到,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8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对高血压病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体会进行总结。现将总结的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三年时间里,抽取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8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3岁,年龄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51.7岁;患者中包括5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病程在1至21年之间,平均病程5.9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

1.2方法

对抽样中8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主要体会进行总结。

2 结果

研究后发现,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的主要因素包括体重、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社区医疗部门对该类患者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防止肥胖,合理膳食,心理教育,儿童时期教育更几个方面[3]。

2.1体重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一项最危险的因素是体重指数明显增加。肥胖患者同时易患高胰岛素血症,可导致患者出现钠潴留现象。在饮食过程中过多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现象进而使得患者血压升高[4]。

2.2生活习惯

饮食结构的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对日常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对高血压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患者机体内钾、钙、蛋白质的含量不足,会导致患者血压明显升高。目前我国人口在膳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钠盐、低钾、低钙以及蛋白质质量差。患者机体内的钠盐含量过高会导致出现水钠潴留现象,患者的血管平滑肌会发生肿胀,管腔会随之变细,血管的阻力及血液容量会显著增加,使得患者的血压进一步升高。

2.3精神因素

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状态下或是受到恶性环境的刺激,会导致患者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发生紊乱,对血管的运动中枢产生相应的刺激,使小动脉的张力进一步提高,最终造成其血压上升。对于一些暴躁多怒、情绪急躁的患者来说,其血压通常情况下偏高;相反一些性情温和,处事不惊的患者,其血压通常比较稳定。

3 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措施

3.1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不是单纯的营养问题,除遗传因素外,它还取决于机体摄入热量和消耗能量的能力,因此防止超重和肥胖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防止从膳食中摄入过多的热量,适当控制主要谷类的进食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有助于改善心血管机能,有益于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3.2注意饮食

对于患有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应主要以清淡为宜,患者每天的钠盐摄入量应严格控制在5克以下。酒精已被医学界公认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习惯的患者要对自己的饮酒量进行限制,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危险倾向的人群,应坚决进行戒酒。该类患者宜多食用钾、钙、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食物,脂肪类食物和甜食要尽量少食。钾在患者的体内可以使钠的有害作用得到缓解,对钠的排出有促进作用。美国医学专家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每天要坚持摄入高钙食物,这样可以其血压明显降低[5]。

3.3心理健康教育

患者在紧张生活和工作之余应学会如何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有效防松,临床主要应用的使该类患者的精神放松的方法主要包括:练气功、打太极拳、散步、做广播操等活动,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使该类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所造成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减轻。

4 体会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吟绵,何熹延.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进展[J].医学信息,2001,14(11):773-776.

[2]严迪英.社区干预[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1):44-45.

[3]曹晓毛.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血压控制行为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09).

第3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它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卫生部的相关部门统计发现,2004年我国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18.8%,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为30.7%、24.7%、6.1%[1]。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能导致有害的血管重塑,还能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及肾衰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的研究显示,心理、生理、社会因素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很大,单纯使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还需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2]。较多高血压患者,深刻的体会到由于知识缺乏,观念不同给健康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让该类患者掌握更多的防治知识。2012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对258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难点进行了分析,还进行了积极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25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类标准,并结合临床诊断得以确诊。其中93例为男性患者,65例为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92岁,平均63.4岁。112例患者文化程度在中专以上,52例高中,41例初中,小学及以下53例。所有患者中有65例没有正当职业。笔者对所有患者的健康教育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2健康教育难点分析

2.1患者因素

2.1.1经济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由于医疗费用较贵,患者即使在住院期间也不能安于治疗,血压稍微得到控制就急于出院,出院之后也没有耐心去坚持用药,造成血压多有反弹,也不能理想地得到控制,且合并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2.1.2思想认识患者不能准确地去掌握高血压的概念,对其发病原因、临床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会出现的各种合并症不能全面地认识,血压临时得到控制,患者就认为自己的疾病痊愈了,以后就不再坚持治疗,或坚持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自己往往会私自停用药物,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2.1.3不良的饮食习惯高血压患者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自身还认识不到吸烟及喝酒所带来的危害,及对血压的影响,不良的习惯也不能改掉。

2.1.4健康观念错误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在年轻时受了不少的苦,多年来身体也一直很消瘦,年龄大了,经济富裕了,身体发福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福气,象征着有福,甚至有的老年患者还在坚持饮食,保持这种身体的状态,有的患者也认识到肥胖带来的危害,但是节食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们做不到对饮食的控制,也不能控制自身的体重,血压也得不到较好地控制。

2.2亲属的影响大部分年轻人认为,父母辛苦了很多年,应该吃一些好的,也不去劝阻其生活及饮食习惯,子女的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纵然了老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到血压的升高。对于住院的高血压患者,会有很多的亲友来看望或陪同,患者得不到充分地休息,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高血压的治疗。

2.3不信任护士角色患者一般都会听信于医生,而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或护理干预往往心存不信任,或置之不理。

3护理干预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建立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上护士要重视对患者的第一印象,因此,护士在刚接触患者时就要表现出热心、爱心,护士可以主动地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及患者的负责医师,还可以向患者介绍病区周围的环境,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和治疗及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对工作还要积极认真,多和患者交流,多关心照顾患者,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3.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本院专科的要求,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要完成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理状况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并为患者建立健康评价表,还要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并落实到临床护理中。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要告诉其适当地减肥,多做运动[3]。护士还要及时总结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对有进步的患者要给予鼓励,教育效果不佳或教育失败者,要帮助患者分析原因,改善教育方法,鼓励患者接受再教育。

3.3讲究护理技巧患者对护士的教育多抱有怀疑的态度,而是更信任于医生的教育。因此,作为护士要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用亲近的态度去贴近患者,多为患者着想,体谅患者对疾病的感受,还要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做到顺其性而施护。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时要用亲切、通俗的语言,以让患者能更好地接受健康教育。

3.4取得患者支持系统的配合患者住院是一件大事,往往会牵动家人或亲戚朋友,有时还会引动社会力量。因此,作为护士也要尽自己的力量来安慰患者,同时还要取得患者的支持系统的协同配合。

3.5护士要提高自身素质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何和护士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作为护士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新的护理观念,及时更新或抛弃一些旧的知识。我们实行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一位护士对患者要有一天的相对固定的管理,便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

4体会

4.1高血压患者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家庭及社会关系因素的影响,一些患者不愿意接受正规的治疗,也不愿意改变不良的饮食或生活习惯。而在实际上高血压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控制,还要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其中健康教育就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成功的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改变过去不良的习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4.2在教育患者的过程中教育方式要形象具体、简单易懂,要更多地为患者着想,还要选取经济可行的有效的教育方案。

4.3健康教育的目标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来制定,在教育的过程中让患者确实愿意接受并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4.4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十分重要,素质高的护士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因此,通过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也达到健康教育目标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吴迎秋,林石珠,张雪芳,等.护理干预对低收入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17-18.

第4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社区;健康促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20-03

大量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且重要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共存可增加治疗的难度,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焦虑症状,并以恶性循环的方式促使疾病恶化[1]。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已有专家提出将其归入心身疾病的范畴。本研究以伦教社区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定期的心理辅导,进行综合的干预,通过干预后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知识、信息、行为进行调查,了解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情况,为顺德地区实现高血压患者“诊治在医院,管理在社区”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6个居民区中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均在服药治疗中,其中,男110例,女90例,性别比为1∶0.82;平均年龄为(66.3±13.6)岁,60岁以上者占93.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人,占13.5%,初中106人,占53.0%,高中43人,占21.5%,大学及以上24人,占12.0%。

1.2 研究方法

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并观察2年(2011~2012年);在综合干预前后采取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相关生活方式等,综合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焦虑情况评价。

1.3 干预方法

1.3.1 加强社区卫生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辖区内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均通过专业培训。医院有稳定的培训制度,定期加强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素质水平,同时医院还为他们定期提供一个继续教育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1.3.2 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分6个居民区成立管理团队参与课程实施,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调整服药量、设定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每月进行健康教育的大课宣教等综合干预。

1.3.3 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导 每季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过程,最终使患者了解自我,减轻焦虑。

1.4 评价指标

①血压、血脂;②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③高血压相关行为情况;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值比较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后,患者血压平均值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

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认识到了血脂、胆固醇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在主动要求服用降脂类药物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知识综合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平均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调查中发现,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水平的患者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提高最为明显,由干预前(69.8±3.4)分上升至干预后(96.7±5.7)分;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格率达100%;在小学及以下学历的27人中,全部在干预后能对“高血压对身体有害”、“食盐过多会得高血压”、“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病不好”、“定期锻炼对降压有好处”、“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5个方面知晓;但在“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心理与高血压的关系”、“血脂与胆固醇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的危害”方面虽进行了积极地干预但收效甚微,干预后仍有4人(为文盲)考试不合格。

2.4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改变情况

综合干预后吸烟率为16.0%,较干预前17.0%无显著性降低(P > 0.05);干预后仍有6.0%的居民喝酒,但饮酒率较干预前16.0%有显著性下降;干预后参加体育锻炼者占56.5%,比干预前的20.5%有显著提高;95.5%的患者干预后坚持服药,与干预前(49.0%)比较,差异显著;干预后定期监测血压者占96.5%,比干预前的34.0%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2.5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

综合干预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5),其中,对高血压病的恐惧和无奈感由干预前的68.1%下降至12.5%,保持乐观情绪者由23.9%上升到76.8%。见表5。

3 讨论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地处珠三角中心,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顺德开展社区服务较早的示范片区。在伦教镇辖区内共有6个居民区,常住人口约18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按此计算伦教镇高血压病患应约3.4万人,而在开展本研究前,通过伦教医院慢病报告的高血压病患不足2万例,高血压病检出率低的现象非常明显。早几年在顺德区伦教地区已非常注重对高血压病的宣传和教育,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广泛开展,政府投入日趋增加,尽管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但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仍属于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患者的参与,这跟早期的执行力度不够、基本医疗和保障服务的不到位、上门服务流于形式等有关。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高“三率”水平,而提高“三率”关键在基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伦教政府及医院重视社区卫生的服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各种慢病防治工作,包括: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动作;②对社区医生制定了更加严谨的绩效考核制度;③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变了以往的医疗模式,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④改变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主动。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社区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调动患者广泛参与,让患者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是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好方法[4-5]。

高血压病是受多方面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同时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会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产生重要影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的总体危险[6]。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积极干预所有其他的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并合理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7]。综合考虑到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因此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而不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降压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方法很多,包括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体育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疗法以及中医疗法等。以上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全面关注,这样才能有利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转变,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目前这种服务模式有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形成互动关系,并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这将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依从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积极的心理辅导既可减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也可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环过程。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各学科的医师逐渐认识到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中得出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为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肾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1]。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随着心理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同时在定期的心理辅导中患者学会向朋友倾诉,释放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有助血压的降低[12]。本研究2年来(2011~2012年)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规范化治疗、定期进行随防、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传统的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辅导大大降低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进了患者治疗中的合作,调动了整个家庭的防治意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运用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初步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天申,孙丽娟,马会斌.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98-89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103-112.

[4] 刘露,刘宁,李美月,等.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实践与效果[J].内科,2012,7(6):616-619.

[5]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3):186-188.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3.

[8] 李秀兰,杨珺,韩铮铮,等.北京市德胜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1110.

[9] 赵英艺,姜喜,何文真,等.高血压社区管理现状及策略[J].内科,2012,7(5):557-559.

[10] 张文风,张培信.抗焦虑治疗对降压药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3):153.

[11] 洪名花.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00-101.

第5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对策;预防措施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低血压会使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不充分,从而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疾病[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症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81例,其中男65例,女16例,年龄为57~78岁,平均为(66.5±10.3)岁;其中有12例患者因急性肾衰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23例患者因慢性肾衰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26例患者因肾小球肾炎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14例患者因糖尿病肾病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有6例患者因高血压肾病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81例患者透析2~3次/w,共透析1250次,期间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共为88例次,其发生率为7.04%。

1.2方法 ①对低血压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测,给予心电监护,并对患者的血压测量1次/30min;②对患者的脱水量和干体重进行评估,在透析期间患者的体重增加应不超过其干体重的5%,并对患者的水钠摄入量进行严格控制;③对于心功不全或基础血压较低的患者,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刻给予其预冲液补充体液,以保证透析的循环血量充足;④调整透析模式,对于心功不全及基础血压较低的患者可以采用序贯透析模式,在透析开始时将钠浓度调整到140~145mmol/L,以使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得到提高,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在采用序贯透析之后应该立即将透析液的浓度调整到140mmol/l,以免患者因高钠而引起口渴,增加体内水潴留量;⑤对于伴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应在其接收透析前停用降压药物,或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预防低血压的发生;⑥可将透析液的温度调整下降0.5℃~1.0℃;⑦对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该立即停止超滤,将血流量调整至80~100ml/min,并给予吸氧护理和生理盐水补充,直至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为止。若患者低血压症状严重,可适当应用阿拉明或多巴胺等升压药物进行治疗。

2 结果

在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低血压发生次数由88例次减少到19例次,其发生率为1.52%,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临床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经过一系列护理之后,本组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针对性地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症状,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是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其血液容量会因透析而急剧减少,导致患者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血压下降。又或是在接受透析期间,患者的体重增加过多,但干体重未发生明显改变,医护人员对干体重的评估不准,导致超滤量加大,使得血容量下降而引起低血压[2];②是伴有高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一直采取控制钠盐摄入量的治疗方法来控制高血压,使得患者血液中的钠浓度降低,导致患者在接受透析过程中发生低钠血症而引发低血压;③是存在心功不全的患者,其心脏的舒张能力不足,导致患者的心脏血液排出量较少,使得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时,其血液排出量不足以满足全身循环代谢需要而引发低血压[3]。医护人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针对以上这几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适当调整透析模式,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一系列预防护理后,患者的低血压发生情况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说明医护人员应该针对低血压发生原因进行护理,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自身血压情况来调整透析方法,以维持患者在透析期间的血压水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戴欢欢,王宝花,赵秀芳.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8):2541-2542.

第6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5(b)-0120-02

[Abstracts]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200 cas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other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olistic nursing care, and then the th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improvemen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nursing model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efficiency were 80% and 79% in the general nursing model, while those in the holistic care group reached 97% and 96%,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care;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老年患者常见的基础慢性疾病[1]。而常常伴随着他们的不是单一的病痛,尤其是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综合疾病最为常见[2]。合并病症的发生不但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为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伴随有糖尿病后将会使患者得血压难以控制,而血压得升高又会引发脑出血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3]。同样的,当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后,血压的升高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血管以及微血管的病变,患者容易发生猝死、心力衰竭以及其它的一些综合病症[4]。综合以上分析发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病情是目前医疗研究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挑战。因此,该文以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患者探究整体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该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女性患者82例,年龄在48~80?q之间。在研究过程中将2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组男59例,女41例),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进行整体护理。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生命体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药物治疗

接受研究的患者均服用同样的药物进行疾病的治疗。在药物治疗上该院选择蒙诺作为长效且强效的降血压药来让患者服用,口服2次/d,5~10 mg/次。而剂量可以随时根据患者的血压程度进行调整,通常剂量为10~20 mg/d,而当患者血压升高到这些剂量不足以稳定患者时可适量增加剂量,但患者服用的剂量不得超过40 mg/d。

1.3 整体护理

1.3.1 身体质量护理 患者的身体质量是影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都伴有肥胖的发生,这就会为患者带来高血脂以及耐糖量下降的风险。因此,在必须注意控制合并患者的身体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也利于达到护理效果。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可以通过合理的调节饮食来达到控制患者体质量的目的,如减少患者对胆固醇、高油、高糖以及盐分的摄入量,多食用纤维素类事物等。

1.3.2 心理健康 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多多关注患者的状态,可以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对于接受治疗以及治疗方法的看法以及建议。这样就可以在满足患者需求的情况下对护理方式做出及时的调整。同时还可以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调整患者心态,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理解自身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1.3.3 合理运动 虽然高血压患者不宜剧烈运动,但是适当的、合理的运动不但有利于加强患者体质,更有利于缓解糖尿病病情。患者在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多多散步,预防脂肪堆积,控制血糖平衡,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1.3.4 禁烟禁酒 患者一定要严格戒烟戒酒。吸烟以及饮酒都是导致患者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对于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就内含有一定的糖分,不利患者控制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

1.3.5 出院指导 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要详细为患者说明出院后的各个注意事项,包括坚持治疗,嘱咐患者注意日常护理,并定期体检以及回院复查等。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心理因素,为患者讲解有关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具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的面对治疗,消除焦虑等不安的情绪。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6个月后的血压以及血糖的疗效,并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1.5 疗效标准

血压:有效:收缩压下降大于等于30 mmHg,舒张压下降不小于10 mmHg或二者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效: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迹象。血糖:有效:空腹血糖小于7 mmol/L,餐后2 h小于7 mmol/L;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达到有效标准的均认为治疗无效。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表1显示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血糖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普通护理以及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条件下,血压以及血糖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引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糖尿病作为另一个常见疾病也严重的威胁这人们的健康[5]。目前临床上对上述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何况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更加难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6]。因此,需要护理模式的辅助来进一步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普通的护理模式对患者没有过多的注意除给药意外的其它细节,而整体护理模式则是从患者日常身体以及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护理。

第7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假性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人的血压升高只是因其肱动脉硬化从而使测得的收缩压偏高,这种现象可称为假性高血压。此时,患者可通过直接测量动脉内压的方式来确定自己是否是假性高血压。当患者动脉内压值明显小于血压计测得的读数并处于正常范围内时,该患者即可被诊断为假性高血压。由于此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常有脏器动脉硬化且伴有舒张压偏低等病症,所以,患者不能贸然进行降压治疗,而应针对患者的动脉硬化及脏器供血不足进行治疗,以达到降低其收缩压的目的。

肥胖性高血压:有些高血压患者,其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2)〕大于27或肥胖度〔超重体重(千克)/标准体重(千克)×100%〕大于25%。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及降低体重,患者的血压就可以明显下降或接近正常。此种高血压可称为肥胖性高血压。肥胖性高血压多为轻型或中型的高血压,一般通过减肥即可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但如果患者血压过高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时,除了要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外,还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舒张压≤90毫米汞柱),立位时血压升高(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150毫米汞柱),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此种高血压可称为性高血压。性高血压多见于轻型高血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正常或持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会随的变动而有所改变,但不会超过10毫米汞柱。而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动则可超过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性心动过速等症状。研究证实,性高血压的形成多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因此在治疗时,患者可不必急于使用降压药物,而应通过体育锻炼和心理疗法等来促进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睡眠呼吸障碍性高血压:睡眠呼吸障碍者在睡眠时可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一般每次呼吸暂停可持续10秒左右,每夜可发作30次以上,且伴有周期性血压升高的症状。此种高血压可称为睡眠呼吸障碍性高血压。其形成原因是患者在睡眠期间由于呼吸反复暂停,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使外周小动脉发生代偿性改变,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及对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反应性增高等。在治疗时,患者应主要以纠正气道阻塞为主,可采取侧卧或半卧的睡眠姿势,也可采取手术的方法,如切除增生的扁桃体等,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高原性高血压:有些患者在高原地区生活时血压升高,离开高原地区后不经降压处理血压很快便恢复正常。此种高血压可称为高原性高血压。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体内缺氧导致的。在治疗时,患者一般不需服用降压药物,可通过迁移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以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第8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情绪;心理压力

【Keywords】Highbloodpressure;MentalNursing;emotion;MentalPressure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99-02

高血压又称为“身心疾病”,它有着病程长、见效慢、多反复发作的特点,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血压高时,心理负担重,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在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下,都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1]。实践证明,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各种情况给予心理上的护理,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2]。

1做好心理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通过与高血压患者交谈,适时采用倾听、疏泄、安慰、鼓励、保证等支持性心理支持技术。使其发泄出内心压抑的感受,设身处地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态度平和、诚恳,并通过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显示对患者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到亲切,增加信任和安全感,逐步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使其以最好的心理状态来配合、接受治疗,以取得最佳的疗效。

2引导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和重视病情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正确认识。有的患者认为高血压是小病,心脏病才要紧,常常忽视对血压的控制,以致引发心、脑、肾疾病等并发症。有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父母都患高血压病,自己患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不清楚高血压的遗传只是一种可能性,自己患上高血压与父母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更有的患者,常以症状来决定病情,每当出现有头昏、头痛、胸闷、气短、腰酸腿软、失眠、四肢乏力等周身症状,认为自己的血压高了而随意加大药剂量,还有的患者随意停药、凭经验服药、不定期复查等行为。这些都体现出了高血压病人对待自己的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正确认识。作为医护人员,应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心理安抚和健康知识宣教,引导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和重视病情,让他们明白高血压诊断治疗的依据是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的有无或轻重。在对待病情上不麻痹大意,不延误治疗,不抱侥幸心理。从思想上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科学治疗的重要性,改变对待病情不严肃的心态,坚持服药、低盐、低脂饮食、自我监测和合理适量运动等自护行为的重要性,重视病情,相信科学,珍爱生命。

3指导高血压患者学会自我控制调节情绪

良好的心态对于身体和精神疾病常起到治疗或有助于健康的作用。美国著名教授弗里德曼曾因自己的血压太高而无法正常工作,为了研究自己的病因,做了著名的“捡豆子”和“下国际象棋”两个实验。他在做这两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火爆的脾气和急躁的性格是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实验的继续开展,自己的耐心和承受失败能力在逐步地增强,他的血压不仅不再升高,反而下降了。实践证明,高血压病人若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尽量减少情绪波动,这对保持血压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情绪会受到很多生理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要认真细致的了解病人的情绪变化,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帮助病人克服心理上的因扰。鼓励病人参加有益的业余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人际关系的幅度,扩大生活领域和丰富生活内容,结识良师益友,改善人的心理活动。同时,正确引导病人能够做到合理评价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尊重社会的需要和集体的意志,自觉调整个人行为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闲言碎语,对情绪容易激动的高血压病人,当怒火上升、欲发雷霆时,告诉他们用语言暗示自己:“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和自己过不去,发怒是无能的表现。”以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情绪稳定和心境平和的状态。

4让高血压患者懂得如何减轻心理负担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后,心理负担变得很重,情绪很不稳定,整天忧心忡忡的,长期交感神经兴奋过度,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精神高度紧张,致使血压居高不下。又因长期受到疾病折磨而产生消极沮丧、缺乏治疗信心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觉得自己给家人带来了负担,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从而不愿意按时服药,不肯在食疗、体疗等治疗方面进行配合;也有的患者因降压治疗一时不理想,而对治疗失掉了信心,变得心情更加烦躁,焦躁不安,怨天尤人[3]。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让高血压患者懂得如何自我减轻心理负担,对治疗高血压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患者要有长期与病魔作战的思想准备。目前,高血压病的治疗尚缺乏治本的方法,病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主动配合药物治疗。其次,高血压患者要重视性格修养,避免出现心理障碍。高血压病发作时多伴有烦躁、易怒、沮丧、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这成为血压升高的诱因[4],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而患者平时要重视自身的性格修养,养成冷静,处事不惊的良好习惯。再次,患者要学会一些放松心态的小“招数”。如利用做深呼吸的方式来使全身放松,将精力集中于慢呼慢吸气上,呼吸柔和平缓,连续几次就能马上使心情恢复平静。常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消除紧张因素保持血压稳定的活动。如种花草、养鸟养鱼、听音乐、学书法、绘画、钓鱼等,均可陶冶情操,宁心怡神。还不妨练练气功,打打太极拳,做做健身操等。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听听委婉动人的轻音乐,均能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起到有益的调整作用,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最后,协调好患者和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获得家庭理解和支持,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5]。

总之,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往往因终身患病,长期用药,经济负担重,担心并发症等心理因素影响治疗。因此,采取及时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协助患者正确化解各种不良情绪,掌握自我疗养规律,使患者面对应激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提高治疗依从性,保持血压平稳,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德福心理.高血压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调节[EB/OL].省略/zrbq.aspbid=63&sid=201&id=1786,2009/6/24

[2]马玉琴,张秀芳.浅谈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262(6):36

第9篇: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

1 健康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

1.1 知信行理论(KABPModel) 知信行理论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模式之一。这一理论认为:卫生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高血压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增加患者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1.2 健康信念模式(HBM) 在HBM模式中,健康行为的采纳与患者对疾病威胁的认知、对健康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识以及社会人口学因素和社会支持有关。分析以上因素,对患者护理措施要个体化,护士有责任和患者一起促进其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控制自理活动。

1.3 健康促进模式(HPM) 健康促进模式通过分析健康促进行为的决定因素来解释人们采用或不采用健康行为的原因。在此模式中,健康促进行为的决定因素被分为认知感受因素(个人想法)、影响因素、行为意向。Wu等[4]运用此模式对台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2 健康行为干预措施

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措施主要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积极性、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饮食指导、控制体质量和肥胖、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心态、家庭社会支持等。

2.1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社区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续,对患者更有针对性。定期由专科护士在社区中心活动室进行健康教育,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并向患者发放高血压知识小手册,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并进行实施,内容包括: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诱因和危害性,血压的正常范围与异常,饮食要求及目的,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坚持用药及注意事项,血压与体质量的监测目的和方法,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的影响等保健知识。1个月后随访、记录、同时解答患者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饮食、药物、运动等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执行不力的患者应及时纠正,并说明其危害,强化教育患者按标准执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服药干预 高血压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血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5]。有调查显示,高血压人群中,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5.8%[6]。忘记服药是服药率低的重要原因,制作提醒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7]。在Skaer等[8]的研究中,给其中1个干预组定期邮寄服药提醒单,1年后评价其药物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针对年轻人、中年人工作忙忘记服药的现象,要求他们设计手机铃声来提醒按时服药。而对老年人,将用药与日常事件联系起来,提醒患者用药 [9]。也可让家属(最好是配偶及子女)或亲戚提醒患者用药。另外,减少用药次数和减少用药种类,此种干预法对经常忘记服药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意义[10]。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提出的提倡联合用药的原则,又应注意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因此目前急需开发一些新配伍的长效复方制剂抗高血压药物,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达到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的目的。

2.3 饮食指导 过多的摄入脂肪、钠盐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许多研究已证明高血压病与高钠、高脂饮食密切相关。膳食中钠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病发生呈正相关。有资料表明,Na+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潴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交感神经活动也增加,使小血管痉挛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低盐饮食可以提高降压药的效果,从而减少降压药的用量,降低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因此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每天摄入8 368 KJ(2 000 Kcal)以下的热量,每日摄入脂肪的热量应低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占10%以下),患者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骨髓、动物内脏等,选择鱼类、兔肉、牛奶;蔬菜宜选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萝卜、胡萝卜、荠菜等;水果选用含钾含维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品,如豆类、杏仁、花生、茄子、竹笋、海带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蛤贝类、皮蛋及含钠高的饮食,食盐量控制在3~5 g/d,严重高血压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1~2 g/d[11]。注意饮食要定量,不暴饮暴食。饮酒少则活血,过量则破血,并损及心、脑、肝、胃和神经系统,因为酒直接刺激血管壁,使其失去弹性,并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合成,促进动脉硬化。饮酒超过30 ml/d,其收缩压可增高0.53 KPa,舒张压可增高0.266 KPa[11]。因此每天饮酒应少于20 g,即红酒50~100 ml/d,白酒25 ml/d,啤酒300 ml/d,禁饮烈性酒。“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常识,高血压患者吸烟危害更大,据测,吸2支烟10 min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而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而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吸烟加速动脉硬化,又可增加血液的粘稠度,易使血栓形成,造成心肌梗死,因此要指导患者以坚强的意志戒烟,还可采用尼古丁替代疗法和戒烟糖帮助戒烟 。

2.4 控制体质量和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控制了年龄、性别、基线血压、心率、烟酒、地区等因素后,BMI每增加一个单位(kg/m2)。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约10%[12]。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正常的2~6倍,有关文献报道[2],体质量增加12.5 kg,收缩压可上升1.33 KPa,舒张压升高0.93 KPa,体质量是监测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导致机体脂肪过度蓄积,因此要限制摄入热量,减少含脂肪较多的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减少主食。另外,要加强有氧体育锻炼,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等,肥胖者每周减体质量不宜超过0.5 kg,每天减少1751.55 KJ热量的饮食或通过运动额外消耗1751.55 KJ热量,就能控制肥胖的发展,达到逐渐减肥的目的[13]。

2.5 运动干预 运动是高血压病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14]。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使静息心率减慢,心排血量下降;另一方面可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水平提高,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 [15]。 运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器官灌注,使血压下降。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改善糖、脂肪代谢,清除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肥胖及内脏脂肪蓄积等因素而达到降压的目的。轻度高血压患者仅靠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就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运动的方式有太极拳、散步、体操、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减年龄的70%~80%以下作为运动指标,这个范围内安全有效。每次运动时间20~30 min,每周运动3次或5次。应指导患者选择最佳的运动时间。对有明显心血管病者,不宜清晨运动,应在16:00~18:00运动,因清晨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粘度高,是心血管意外的好发时间。应强调注意防止在两个最容易诱发猝死的“危险三联征”,即“饱餐、酗酒、激动”,“寒冬、凌晨、扫雪”时间运动。还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自觉症状来制定锻炼计划。锻炼应循序渐进,开始运动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锻炼应持之以恒,达到增强体质,减轻体质量、控制血压的目的。

2.6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 自我监测血压为患者提供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反应的信息,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还可评估“白大衣性高血压”[16-17]。由于多数高血压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自认为血压不高就自行减少用药次数或用药量,甚至停药,而测量血压所得的客观结果,则可使患者清楚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督促患者遵从医药方案。此外通过监测血压,将结果定期与医生交流,医生可以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及降压药物的特性,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降压治疗的疗效及抗高血压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家中有血压计、每天定期测量血压者用药依从性好;患者监测血压的次数越多,越会减少忘记服药的次数,用药依从性提高[5]。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家庭应常规配备血压计,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和其家属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鼓励使用高准确性的自动电子血压计 [18],提高血压的准确性,还可协助患者制定1张家庭测量血压记录,用于标明测量时间及血压值,有助于测压前后的比较。测量血压的方案,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一般建议每周测血压3 d,每天测2次(7:00~8:00和19:00~20:00),每次测三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较平稳者,可以每月测1~3 d;治疗方案变更或者血压极不稳定者需要每天测量,连续监测2~4周[19]。

2.7 心理干预 高血压为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紧张、焦虑、烦躁、易怒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及社会情况,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寻找支持和帮助,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对易激动、情绪暴躁的患者,要加强修养指导,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教导患者如何处理人际、婚姻、家庭、工作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及日常生活应激的应付技术,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注意使患者保持乐观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20]。

2.8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患者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那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 [21]。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社区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环境,社区及其成员所能给患者提供的社会支持在社区防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2]。护理人员应确立社会支持理念,构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这种社会支持网络主要以社区为依托,社区中的个体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或接触而建立各种关系及联系,是个体获得感情和物质支持,从而掌握各种信息资讯和知识技能,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压力 [23]。社区护理人员应当成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一员,有意识的创造一种在服务对象寻找帮助时,愿意为其提供帮助的氛围,在资源的提供和利用之间起桥梁作用。其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支持性的行为之前,还应先进行家庭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社会支持以及需要哪一类的社会支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支持行为,因而有必要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等相关的资料库[24],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评估与修正。家庭成员是患者主要的支持来源,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护理的支持干预,充分发挥家庭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25]。

3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多数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症状,,很难长期坚持治疗,社区护理干预应充分发挥监督和帮助的作用,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建立社区-家庭双重监督机制,家庭监督员可随时与社区医护人员联系,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应的指导和帮助。由于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但无论什么干预措施都应该基于患者个人的需要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在整个护理活动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知识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需求,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加强以高血压为核心的心血管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期更好地促进人民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轻我国不断增加的慢性疾病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19-922.

[2] 孙艳红.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护理学杂志,2001,16(8):451.

[3] Zimmerman E.WylieRosettNutritiontherapyforhypertension.CurrDiabRep, 2003,3(5):404-411.

[4] WuTsu-Yin,PenderNola.Apanelstudyofphysicalactivityintaiwaneseyouth:Testingtherevisedhealth-promotionmodel.FamilyandCommunityHealth,2005,28(2):113-124.

[5] 卢云娟,梁春丽,苏晓莹,等.监测血压有利于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4):227-228.

[6] 肖惠敏,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9-970.

[7] OgedegbeG,HarrisonM,RobbinsL,etal.BarriersandfacilitatorsofmedicationadherenceinhypertensiveAfricanAmericans:A qualitativestudy.Ethnicityanddisease,2004,14(1):3-12.

[8] Skaer TL,Sclar DA,Markowski DJ,etal.Effectofvalue-added utilities onprescriptionrefillcomplianceandhealthcare expenditures forhypertension.JournalofHumanHypertension,1993,7(5):

515-518.

[9] ThrallG,LipGY, Lane D.Compliancewithpharmacologicaltherapy inhypertension:Can we do better , and how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4,18(9):595-597.

[10]Krousel-Wood M,Hyre A,Muntner P,et al.Methodsto improve medicationadherence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Currentstatusandfuturedirections.CurrOpinCardiol,2005,20(4):296-300.

[11] Ceriatrics.降低体重并减少食盐量能增强对血压的控制.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9,20(3):140.

[12] 周北凡,吴锡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

[13] 蔡中敏.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14] 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

[15] 叶曼,张静平,刘宇.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护理研究,2006,20(9B):2357-2359.

[16] JonesDW, HallJE.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n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dpressureandevidencefromnewhypertensiontrials.Hypertension,2004,43(1):1-3.

[17] Shimizu M, Shibasaki S, Kario K.The value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Current Hypertension Report, 2006,8(5):363-367.

[18] 周丽,吴庆昌.诊室血压与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及健康教育的意义.广东医学,2005,26(1):136-137.

[19] 蔡玉耘.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测血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33-135.

[20] 李玉翠,马淑丽,郎雪飞.对原发高血压病人身心护理探讨.山西护理杂志,1988,4:153-154.

[21] 李小云,张银萍,郭晓云.社会支持与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2):545-579.

[22] 辛梅,吴予箐,杨秋莉.社区干预高血压病的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3,19(8):609.

[23] Jane SN.Jeanne FD.Renee Ts.A randomized trial of an empirically-derived social suppor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low birthweight among African American woman. SocialScienceMedicine,1996,43(6):947-95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