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茶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茶业调查报告

第1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1.1种植面积的变化

茶叶是市传统农作物,1978年开始,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1982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1万亩,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350吨。百亩以上茶叶基地有136个,其中,500亩以上的有34个。有茶叶初制厂53家,精制茶厂4家。有地方传统名茶八个。即:南城麻姑茶、金溪云林茶、临川竹叶青、南丰军峰岩茶、宜黄米茶、黎川德胜毛峰、南城洪门岭茶和甜茶等。1982年后,由于茶叶市场不景气,加上1991年的特大冻害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市茶叶生产不断受挫,茶园面积逐年下降,到九十年代未,面积不足3万亩。进入本世纪,经过淘汰和调整,到2007年,全市茶叶总面积2.6万亩,茶叶总产量1525吨。百亩以上茶园不到50个,茶叶初制厂10余家,精制厂1个,八个地方传统名茶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产量,消声灭迹。2001年以来,白茶和青茶(乌龙茶)等茶类有一定发展,其中,白茶面积约3000亩,青茶面积约3500亩。

1.2种植品种

市茶树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安徽、福建等地引进的上梅州、福鼎大白和茶树群体品种,种植面积占现有面积的80%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乌牛早、福云595、龙井43、浙农117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左右。进入本世纪以来,引进了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

1.3茶叶产量

市茶叶绝大部分为绿茶,年产量1519吨,占总产量的99.56%,其中,名优茶产量254.7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6.7%,主要品种有:龙井茶、毛峰茶、麻菇茶等。近几年开发出白茶、青茶等新茶类型,其中,白茶产量2.2吨,占总产量的0.14%;乌龙茶产量3.5吨,占总产量的0.3%。

2茶叶基地生产情况

市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在传统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白茶、青茶生产,并且形成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种植品种集中,有一定影响茶叶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3800亩。

2.1绿茶生产基地

绿茶在市种植历史较长,是一项传统农业产业,是市茶产业的主打品种,在全市各县(区)都有生产。主要基地有:

2.1.1金溪县华侨农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婺源绿茶群体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时达1.2万亩,后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茶叶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种植面积4100余亩。全场有七个分场,现已全部改为个体承包经营,每年生产龙井等春茶25吨,珠茶90吨,亩平均产值1400万元。珠茶销售上海、浙江市场。该场生产的“秀谷银毫”多次被评为省名优茶和地方名茶。

2.1.2南城县麻菇山茶场

有3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茶树品种以地方麻菇茶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一个发展高峰,引进了上梅州、福鼎大白等茶叶良种,面积发展到3200多亩。后因旅游开发、茶农下山,茶园失管,面积逐年减少,现保留面积1750亩,年产春茶约16吨,产值128万元。1985年麻菇茶被评为“省地方优质名茶”。

2.2白茶生产基地

白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市种植,主要品种是福建的“福鼎大白”,由于是作绿茶品种引进的,因此,没有生产白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提高,将其识为“名贵茶“,江南茶区出现了“白茶热”,市从2001年开始引进种植生产白茶,现有面积约30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二个。

2.2.1市农业科技园示范茶场白茶基地

由浙江茶农丁岳进父子承包,2001年从浙江引进“安吉白茶”,在该场原有老茶树品种“鸠坑”近30亩的基础上,扩种50余亩白茶,总面积达到80余亩。2007年在临川区太阳乡新建白茶基地面积200亩。该茶场以制做手工名茶为主,现白茶产量1000公斤,产值60万元左右。近年来,该场引进、培育的茶树品种100多个。该场生产的“玉茗芙蓉”、“玉茗春”等产品,获得2007年全国茶叶学会“中茶杯”特等奖和一等奖,多次获得省优质名茶称号。

2.2.2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白茶基地

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是县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安吉引进客商姚根富创办的茶叶企业,几年来,在县马头山、高埠等乡镇种植安吉白茶面积2300多亩,计划在2010年将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2007年生产安吉白茶2100多斤,产值168万元。近年来,公司生产的“白茶”多次获省优质名茶称号。

2.3铁观音生产基地

青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等南方茶区,市过去没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来投资的福建客商的增加,市场对青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和低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投资发展青茶。铁观音是青茶(乌龙茶)中品质上乘、种植面积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2004年,福建人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在崇仁县河上乡试验种植200亩,现已投产,加工的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福建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到种植生产是可行的。目前,市铁观音种植面积约35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三个:

2.3.1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由福建客商严文周创办。2007年初,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建立30亩茶苗繁育基地,从福建安溪引进“红心铁观音”短穗进行扦插培育,当年,出圃红心铁观音茶苗900多万株,全部种植在公司的茶园。2008年春,公司分别在临川区秋溪乡、乐安县南村乡和山砀乡、南城县麻菇山、黎川县龙安镇建立铁观音茶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600多亩,全部按照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2008年,公司利用自产茶叶和联营基地茶叶,可生产铁观音茶12000公斤,产值720万元。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将铁观音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2.3.2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乐安人董崇芳创办。2007、2008二年,公司先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苗,在乐安县南村乡种植450亩和200亩。今年,预计可产茶450公斤,产值27万元,产品全部由县外贸包销。为了促进铁观音茶销售,在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2008年成立了中国供销合作社乐安县华盖山茶业专业合作社。

2.3.3崇仁县河上乡铁观音基地

河上乡是市最早引进种植铁观音的地方,2004年,福建安溪人在该乡岗山村种植铁观音80亩,获得成功。2005年和2006年,岗山村支部书记付国发接收福建人种植的铁观音茶园,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10亩,所加工制做的铁观音茶经安溪品茶技师鉴评,认为该乡生产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该乡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加铁观音种植面积400亩和500亩,总面积达到1100亩。2008年,预计全乡可生产铁观音茶800公斤,产值16万元。

3存在问题

3.1产业化水平不高

市50%以上茶场是作坊式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拳头产品不多,龙头企业少而散,各自为战,生产、加工和销售呈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没有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效益。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特别是绿毛茶均价仅为20元/公斤左右,加上间接成本偏高等,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品种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一方面是无性系品种少。市茶树无性系品种是近些年才引进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在老茶区主栽的茶叶品种仍是外地引进的“群体种”实生苗和20年前引进的“福鼎大白”实生苗,株间差异大,鲜叶质量不统一,且采叶期集中,近年来引进的白毫早、平阳特早等早熟无性系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早、中、晚品种的结构还尚需调整。另一方面是茶类结构比较单一。市茶叶99%以上为绿茶,绿茶又以价格低廉的珠茶等机制粗茶为主,价值高、市场走俏的白茶、青茶产量少,茶叶总体效益处于低位。

3.3对茶业投入少,茶园基础设施差

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极其有限,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手段落伍,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培训,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茶农科学种茶水平提高不快,一些老茶场,茶叶加工厂房陈旧,设备落后,加上缺少冷藏条件,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的质量。大部分茶园年久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上受制于天的现状未能改变。

3.4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

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尚未全面实施,目前金溪县华侨农场上报的无公害茶园,大多是低水平的管理模式。部分地区在新建茶园时,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建园过程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部分丘陵连片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过分依赖农药,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配套,质量检测尚未正常开展。

4市茶产业发展意见

茶叶因含有人体必需的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27种无机矿质元素和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自古以来被识为“万病之药”,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和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市是个农业大市,有5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种植加工基础较好,有发展茶产业的潜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近年来,市茶产业在沉静多年后,开始复苏,彰显新的生机,因此,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4.1发展思路与目标

4.1.1发展思路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无害化生产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模开发、做出特色;巩固提高绿茶、积极发展白茶、稳步开发青茶。

4.1.2发展目标到2013年,用五年时间,使全市茶叶总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3100吨,实现茶产业总产值10亿元。重点发展三大茶,其中:绿茶,由于总体效益不高,品种老化混杂,以巩固面积、改造提高为主,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产量1300吨;白茶,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应大力发展,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300吨;青茶是新引进茶品种,由于在市种植加工时间短,种植加工技术和销售两头在外,要积极开发、稳步推进,品种以铁观音为主,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500吨。

4.2主要措施

为了做优做大做强市茶叶产业,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2.1搞好产业布局和规划

要充分发挥现有茶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的原则搞好茶产业布局。绿茶:以金溪为主,重点抓好老茶园更新改造,增加名优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白茶:以、临川为主,选用白茶、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青茶:以乐安、南城、黎川、崇仁为主,品种以铁观音为主,加强与福建安溪的合作,引进加工销售人才,稳步发展,做出特色。茶园的选址要按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进行,避开污染源,单个茶园的规划面积控制在1000亩以下,以200-300亩为宜,以防规模过大,难以组织足够的采摘人力。

4.2.2加强茶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茶树无性系良种是发展名优茶的必要条件,是推行机械化和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主产县(区)要建立一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自繁自用,促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推进茶树品种改良。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产区要建立县(区)、乡(镇)的茶叶生产技术网络,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得到示范推广。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茶农技术和信息培训,为茶农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农民增收。

4.2.3抓好茶叶标准化实施和监控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卫生的要求更加规范,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产品标准化和卫生监控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而且要制订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第二,要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市级茶叶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和功能,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产地检测机构,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要逐步实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4.2.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方式是影响茶叶综合竞争力及整个行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小茶厂,规模小、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随意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难于同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因此,各主产茶区应选择一些资金、设备、技术雄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也可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大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增加茶农收入。要树立品牌意识,搞好产品的商标注册,改进茶叶包装,树立名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知名度。

第2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大家要理性看待茶叶农残问题,不要谈茶色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郑国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11日和24日,“绿色和平”先后在其官网了《2012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立顿”袋泡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经对北京、成都、海口等地的茶叶产品抽查检验发现,国内多个知名品牌和“立顿”的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

对此,郑国建从三个方面回应了该组织所谓的“茶叶农残超标”。

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

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报告”中没有将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造成社会各界对检测结果误读,把“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概念混淆,引发茶叶消费者恐慌,对此,郑国建回应,“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完全是两个概念,茶叶检测出来有农药残留,并不等于茶叶就是不安全的,关键要看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郑国建表示,茶叶在生长、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对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水质污染等影响因素很多,不一定是人为使用造成的。”

据了解,2002年6月5日,我国农业部颁布第199号令,就已禁止19种农药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可限量使用的农药标准。我国对茶叶农药使用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规范,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是有规可循的。

据统计,报告中一共涉及了29种农药残留检测项。郑国建认为,其中绝大部分的检测项只是查出含有农药残留,但这是标准允许范围内的,不属于“农残超标”问题。

欧盟不是茶叶生产国

欧盟标准缺少风险分析依据

当谈到报告里采用欧盟标准来评判中国茶叶时,郑国建表示,“欧盟本身不生产茶叶,他们制定的标准肯定是越严格越好,他们的‘棒子’是用来打别人的。”

郑国建认为,欧盟对茶叶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其制定的茶叶农药残留限量缺少风险分析依据。我国的标准不是“宽松”,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而制定出来的。

郑国建对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业分会秘书长蔡军提出的“技术壁垒”观点表示认同。他说,“欧盟的标准与我国国标差异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技术壁垒问题”。

据资深行业专家分析,此次茶叶农残风波,可能与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量、金额再创历史新高等因素有关。“农残问题一直像个紧箍咒一样,成为外界施压的砝码。”

人均茶叶消耗量有限

多数农药溶解度小于0.001克/升

郑国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据统计,我国年人均饮茶量是770克,除以365天,平均下来,人均每天饮茶量才有2克。只要符合国标的茶叶,2克茶所含农药残留量是微乎其微的。况且绝大多数农药都是不溶于水的,多数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小于0.001克/升的。据资料了解,溶解度小于0.01克/100克就属于难溶于水,几乎可以看成不溶。”

第3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份《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再次触痛了国人敏感脆弱的食品安全神经―包括吴裕泰、张一元等在内的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含有至少3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6个样本含有10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超过半数的产品被检出含有氰戊菊脂、硫丹、灭多威等国家禁用农药。

《报告》激起了被“曝光”茶企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应,其“专业性”、“合法性”以及“居心”均遭到质疑。作为中国国饮的茶叶,其农残检测究竟该执行国内标准还是欧盟标准的争议再次被提起。部分茶企及专业人士的解释并未能平息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消费者的质疑在于:已被禁用于茶树的农药缘何会出现在他们杯中的茶叶上?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赶到中国茶都、铁观音原产地福建安溪,希望在这个具有中国茶市样本意义的产茶大县,还原农药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印迹,并努力消解因此带来的可能的消费恐慌。

产业乱象

福建安溪,中国茶都。茶叶店家慵懒地靠在椅子上,乏善可陈的生意让人有些犯困。

再过十来天,自“五一”劳动节开始,连续半个月内,这里将呈现出另一派截然相反的火爆景象: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云集闽南小城,宾馆、酒店客房爆满,车辆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成叠的人民币像纸一样流通……每年春秋两季新茶上市之际,这座中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都将上演盛世狂欢。

届时,呈现在客商面前的,将是翠绿喜人的铁观音茶叶。它们来自安溪县各乡镇,福建省内的华安、漳平、永春、南安等县市,甚至江苏、浙江……虽然产区各异,但无一例外,商贩都会向来客隆重推荐:这是正宗的安溪铁观音;这是地道的安溪内山茶―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中国正宗的铁观音出自安溪,安溪最好的铁观音则来自内部山区的感德、剑斗、祥华等乡镇。

如果你是一个外行,单从茶叶外观上,很难明白其中的玄机。

异地铁观音正在不断蚕食安溪本地茶的市场。这,几乎可以视作中国茶市的一个缩影―每当一种茶类开始风靡时,市场立即群起效尤。

“最厉害的时候,我一天赚了7万多块!”茶叶经销商陈健知向时代周报记者分享他的成功。彼时,本世纪初,正是华安等地大举进军铁观音市场之际。陈所经手的茶叶,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些后起之秀,它们以诱人的价格和庞大的产量,赢得了普通消费者和大型茶企的青睐―除了自有茶园和协议茶场产品,几乎所有的茶企都要对外收购茶叶。而一旦被贴上了“安溪铁观音”的标签,那些原本质量平平的异地茶立即身价倍增。

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为了抢夺市场和赢得先机,在一些管理不严的外地产区,各种农药,包括高毒农药甚至禁用农药,以及生长激素―催芽素―被不断用于茶树,几乎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最夸张的时候,抓起一把茶叶,可以闻出农药味。”陈健知说,“打(农)药的情况很乱,根本没人管。”

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权威、科学的监测,普通人根本无法分辨出某种茶叶是否农残超标。

2011年安溪铁观音秋茶上市期间,曾有中国茶都商户前往华安县收购铁观音,返回途中在安溪县境内被有关部门截获。经过检测,该批茶叶被证明农残超标,货物全部被扣,商户血本无归,损失惨重。此事对陈健知触动很大,他发誓“再也不敢去华安收茶了,白送我都不要”。

但市场永远不乏逐利者。时代周报记者到访当日,陈健知正与一名茶贩商谈合作:后者刚从浙江运来一批“安溪铁观音”,希望能由他的茶叶店代销。陈被允诺“连茶叶都不用看,每斤直接加几块钱卖出去就行了。”陈的另一个朋友,此前则刚从贵州运回了一批“福建武夷岩茶”。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下称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国茶叶市场上每年销售的8万吨“安溪铁观音”中,仅有一半真正产自安溪。尽管安溪县在本世纪初就陆续向国家申请了“安溪铁观音”的“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多年来,在打击仿冒方面,包括蔡建明在内的一众安溪官员都承认“不好弄”,尤其是在现有“国情”下,跨区域打假对于这个地方县更是难上加难。

“我们能做的,就是洁身自好,管好自己。”蔡建明说。

农药困局

绿色和平在《报告》中呼吁涉药茶企“确保切实减少农药的使用,停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

时代周报记者在安溪采访时,正值2012年铁观音春茶的最后一次农药喷洒,茶园里几乎随处可见背着喷雾器灭虫的茶农。对于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安溪来说,出于维护自主品牌和保证茶叶质量,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使用农业部门规定的低毒农药,努力将茶叶中的农残降至国家标准范围内的最低值。

“如果完全不使用农药,一片茶叶也别想种出来!”安溪当地一家茶企负责人不客气地说。

在受访的安溪农业官员和茶农看来,当下茶树防虫灭虫形势正愈发严峻,尤其是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悄然变化的大背景下。较之过去,病虫害的发生次数更加频繁,杀灭难度不断变大。“以前茶虫大,现在小;以前是一年一代虫,现在是一年多代虫,密度大,交替发生。”农茶局局长蔡建明介绍说。

以目前每季茶叶总计喷洒3次农药计算,平均10天左右就要进行一次灭虫。“过去,一个月不喷药都没事,”老茶农王家平说,“现在,超过半个月不喷,(茶)芽子就会被全部吃光。”

新型农药不断被推出,以应对虫害越来越强的药物抵抗力。在安溪当地的农技站等售卖点,名目繁多的农药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茶农无需担忧选择的烦恼,农技人员会统一指导他们购买和使用。当然,所售农药全部在国家规定使用的目录之内,且均为低毒。

安溪是国内最早开始禁用高毒剧毒农药的茶产地之一,多年来,低农残和高茶质一直是这个农业大县成为国内茶产业基地领头羊,并引以为傲的资本。在这里,政府对农药实行专营,有一整套严格的招投标、准入和检测制度,茶农只有凭借农技站颁发的农户农资购买卡才能到售卖点购买农药;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相关督查人员还会经常下乡巡查,茶农私自使用违禁农药将会受到严惩。这些,都是为了从源头上对农残进行控制。

而针对愈发严苛的出口茶叶农残检测,当地政府也在尝试尽量减少农药使用,使用诱虫板等特殊方式进行虫害防治。

但新兴铁观音产区显然缺乏对农药的严格管理和专业的生产模式。在某些地区,农药甚至国家违禁农药的使用往往处于无人监管的混乱状态。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开始毁掉不再赚钱的果树等经济作物,转而种植铁观音茶树。原先被用于果树上的农药继续在茶树上使用,农残超标甚至违禁药残相应产生。“我们使用农药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是在不断变化的,”安溪当地一些曾受邀前往新兴茶产区指导铁观音种植的茶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们缺乏专业指导,后期就开始乱来了。”

另外,按照要求,每季茶叶在喷洒完最后一次农药后,需经过一周方可采摘。安溪本地茶则在此基础上再延迟4―5天,以最大限度降低农残并保证茶叶质量。但部分新兴茶区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往往无视农药稀释期限,结果就可能导致茶叶农残超标。

散户对农药的非正常使用,正成为导致茶叶农残超标甚至出现违禁农药的重大隐患之一。这一点,连受访的农业官员和茶叶企业都不得不承认。此次产品被检出含有违禁农药的日春茶叶高级客户经理韩峰维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公司正准备通过新增自有茶园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供应、追溯体系,逐步减少与散户的合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残超标风险。

标准之争

绿色和平的《报告》无疑激起了国内茶企尤其是被“曝光”的茶企以及一些业内人士的强烈反应,其“专业性”、“合法性”以及“居心”均遭到质疑。而最大的争议在于检测结果依据的参考准则―中国标准还是欧盟标准?

针对《报告》,中国茶产业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和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郑国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绿色和平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两个概念,以欧盟严苛的农残标准来要求中国茶叶,未免有失公允。毕竟,欧盟并非产茶国。

吴裕泰中国、御茶园等4家茶企,依据国家标准,给出“我们全部合格”的回应;日春茶业和天福茗茶则将超标产品下架。

日春茶叶高级客户经理韩峰维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公司在4月11日《报告》出炉当日即将超标产品从销售门店全部下架,采样送至国家茶叶检测中心进行检测。3天后,检测结果出来,各项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各门店随即将检测报告打印张贴,告知客户,并将下架产品重新上架销售。而为了防患于未然,公司还将其它20多份产品送检,结果亦全部合格。

上述茶企就自身产品农残超标依据国标作出的解释,显然未能让消费者信服,质疑再次出现:为何氰戊菊脂、硫丹及灭多威等三种已被国家禁用的农药会出现在被检茶叶中?―根据国家农业部2002年7月4日的199号公告,氰戊菊脂“不得用于茶树”;农业部、环保总局等国家五部委于2011年6月15日的1586号公告,则取消了灭多威和硫丹“在茶树上的登记”。并且,五部委要求“本公告前已经生产产品的标签可以不再更改,但不得继续在已撤销登记的作物上使用”。

对于上述质疑,福建省某大型茶企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国家管理规定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而非企业责任。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硫丹在国内一度是被推广使用的农药。但2010年,欧盟突然提高了硫丹在茶叶中的检测标准,中国政府被迫禁止硫丹在茶树上的使用,这就是上述1586号公告出台的背景。

“按理说,限用或禁用某种农药需要有一个缓冲期,要提前一年以上告知,”该负责人说,“但这次太仓促,根本没有缓冲期。”而在以前,像氰戊菊脂、三氯杀螨醇等农药禁用,均给出了缓冲时间。而鉴于氰戊菊脂的残留期较长,个别茶叶中含有此禁药并不为奇。

包括日春茶叶等在内的几家此次被查出含有违禁农药成分的茶企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存在问题的产品恰是2011年11月左右的批次。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茶企执行的是《国家茶叶卫生标准》,根据现行标准,硫丹、灭多威等违禁农药成分是被允许限量存在的。新规(1586号公告)虽然禁止使用硫丹、灭多威,但旧规(《国家茶叶卫生标准》)却没有配套修订,执行的还是禁用前的规定,这就给质量安全监管带来了漏洞:从检测结果看没有超标,但实际生产商却很可能使用,即行为可能不合法但结果合法。问题是企业在生产中是否使用了禁用农药很难查证。

多位受访的农业官员和茶企负责人表示,茶叶中查出含有违禁农药,并不能武断地认为是企业或个人故意为之,也可能是空气飘移、水流传播、根系吸收等原因所致。

时代周报记者从侧面了解到,此次《报告》对中国茶业触动很大,相关行业机构在与绿色和平接洽、沟通的同时,也在考虑呼吁茶农和茶企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并重新评估中国茶叶的农残标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采访对象使用化名)

[记者手记]频遭绿色壁垒 国茶艰难突围

这已不是中国茶叶第一次因为农残问题遭遇有关国际组织非难,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是被“偷袭”――受访茶企称,自始至终都未得到绿色和平的知会,亦不知承检机构的名称、资质以及检测方法。对于《报告》的合法性,他们表示怀疑。

在传媒发达的当下,在拥有8000万茶农、5000万涉茶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任何一次对茶产业的“不利”,中国都伤不起。

“这是我从业30年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很震惊,很无奈,很无助!”福建某大型茶企一林姓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他将日本、欧盟等进口国对包括中国茶叶在内的各种农产品严苛的农残要求称之为“绿色壁垒”。

以中国食品、农副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日本为例,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残在相关产品中的设限数量之广、检测数目之多、限量标准之严格,前所未有,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严峻考验。但令人纠结的是,各国对农副产品中农残的限量标准并不一致,个别在中国已被禁用的农药,在产品进口国比如日本反而允许一定含量的存在。

在这位林姓负责人看来,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一道难以协调的难题。由于各国农药目录不一,标准亦不尽相同。欧盟是引用药典作为农副产品农残的评估标准,出于自我保护,对本国生产的农药往往放宽检测标准,对他国产品的农残标准则不断提高。这样的标准每年都在变化,范围不断扩大,数量值近乎苛刻。

虽然中国一直将最严的欧盟标准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但要求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的产品立即达到其严苛的要求,在一些受访人士看来有些“无理”。

“按照欧盟的标准,只有有机茶才能进入,”上述林姓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宣泄自己的不满,“或者专门辟出一块茶园,按照其要求来做,才可能达标。”对于这种“打着‘绿色健康’旗号做文章”的做法,他直言“很讨厌”。

第4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然而,由于过去人们忽视档案管理与对品牌的珍爱,获奖金牌与证书都丢失了。政府、社团和民间人士都曾努力寻找,但都无功而返。人们只是从福安馆藏资料中找到有关福安商会选送的“坦洋工夫”红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记载。由于没有原始资料佐证,以至于一些人士或媒体甚至认为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获金奖是个虚传。近年来,福安市启动茶业发展品牌带动战略,“坦洋工夫”金奖问题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008年11月28日,一个久违的惊喜在福安茶界爆开了:“坦洋工夫”红茶获得的“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历史档案找到了!

这天,由福安市茶叶品牌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福安市茶业协会举办的“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档案汇报会”上,宁德市茶叶协会原会长、68岁的退休干部叶乃寿报告了自己与侄儿林桂斌寻找档案的经过。

2008年5月的一天,福安市一位领导遇见叶乃寿,对他说:“‘坦洋工夫’获金奖奖章、证书丢失了,有人还认为获奖是虚传,谁能找到原始材料证明,可算为福安人民立一大功啊!”

这句话引起了叶乃寿的不安。他在闽东从事茶叶工作40余年,1999年在主编《宁德茶业志》时,为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史料,跑遍闽东各县档案馆、文化馆和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等,也走访了福安坦洋村群众和省、地茶叶系统的领导、专家,但都查无结果。2001年,他查阅《中国茶叶》刊物资料时,发现题为《1915年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获奖茶叶》的文章,获金奖名单中有福安商会茶,把它编入《宁德茶业志》,但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的态度告诉自己,没见到最原始的资料,自己是于心有愧的!

于是,叶乃寿决定继续寻找“坦洋工夫”获奖档案。他想,南京曾是民国政府的首府。这里档案一定齐全。于是,2008年10月,他从福安启程,来到南京图书馆,查遍所有民国档案的索引目录,没有发现这方面的线索。他又来到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中心,在浩瀚的历史文库中。一架又一架,一本又一本地寻找、翻阅,也没能找到。他还查阅了1915至1916年的《新华日报》《南京晚报》《文汇报》等报刊。仍没有结果。

叶乃寿并不灰心,他又辗转来到上海档案馆、图书馆寻找。几经周折,在上海图书馆文献中心同志的帮助下,查到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农业调查报告》。带着一线希望,他认真翻阅,但这两本书只有巴拿马赛会概况,并没有福安商会茶获奖记录。他请教了馆内专家,得知《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记实》才会有获奖记录,但馆内没有收存这本书。但毕竟是有了些收获,叶乃寿随后请教了上海图书馆文献资料提供中心负责人夏女士,夏女士指点他去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

叶乃寿马上给在北京茶业协会福安分会任秘书长的侄儿林桂斌传去相关资料,并要求他在北京协助查找。林桂斌几次来到国家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缩微资料库中,查到了共有303页的《中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记实》一书。书中第191页详细记载着福安商会茶等中国21种茶品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史实。经图书馆老专家确认是原本书籍后,并请图书馆缩微中心帮助复制该书。现在,该书缩微复制书被移交至福安市档案馆收藏。至此,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红茶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有了原始证据。

然而,获金奖的考证还没有结束。福安人民期盼着获奖奖章与证书的下落。链接:

第5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人民日报:我国茶叶是安全的(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关注茶叶农药残留(上))。

近日,某环保组织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质疑国内9大品牌茶叶企业的产品含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是否过高?相关标准是否科学?茶叶质量安全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茶企及政府相关部门。

疑问一:农药残留符合标准吗?

【回应】农残不等于农药超标,大部分符合我国标准和日本标准

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的农药有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检测出农残不等于就有危害。“就像去医院体检,通过对照标准值,才能知道指标是否正常。”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刘新认为,从报告检测结果看,有三类情况:一是我国国家标准有专门针对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规定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一项超出行业标准)。二是我国无标准、其他产茶国有规定的,比如检出的29种农药中有21种在日本有茶叶限量标准,此次检测结果也都符合这21项标准。三是我国和其他产茶国均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参照该农药在其他食用农产品中的限量标准,结果也符合相关要求。

据介绍,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后,卫生部、农业部共同了315项限量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总数达到了2319项。针对普通茶叶的农药残留,我国共了四个国家标准(GB2763-2005、GB25193-2010、GB26130-2010、GB28260-2011)和三个行业标准(NY660-2003、NY661-2003、NY1500-2007),共制定了27项限量标准。

为了核实相关说法,记者同时查阅了中国、日本和欧盟关于农药在茶叶上残留限量的标准,发现此次报告中检出的29种农药残留,共有21种符合日本标准,13种符合欧盟标准;10种农药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种不符合中国行业标准,其余18项无相关标准。

疑问二:我国标准科学吗?

【回应】标准经过综合测算,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原则,与其他茶叶出口国类似。

据陈宗懋院士介绍,我国茶叶标准的制定,依据科学的实验数据。由于用在茶叶上的一些农药也会使用在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上,因此国家在制定相关标准时要综合测算。

首先将农药作用在不同的植物上,在南北方等至少3~4个地区进行动态跟踪观察2~3年(分析不同的阳光、雨水、土壤等情况),观察其分解的不同产物。对于实验取得的数据,一般取其极端最大值再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考虑中国人的食谱,根据不同食品摄入比重进行综合测算,保证农药残余物总体摄入量不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公布的安全标准上限。在评估时,对于茶叶的每日摄入量采用了世界范围的最大值,也就是每日13g(英国和科威特的平均使用量),而中国人的茶叶平均使用量为每日4g~5g。

陈宗懋表示,从世界范围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是买方市场。在标准问题上,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会有利益的博弈。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中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是主要茶叶出口国,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类似,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采用同样的原则。

据介绍,我国是全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农残标准较多的国家之一,如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中涉及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有15项,我国已制定27项标准,而印度只有5项标准。

专家表示,我国的一些农药残留标准严于其他国家,如:硫丹,我国标准是20mg/kg,日本和欧盟是30mg/kg。

为何各国农药残留标准存在差异?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研究员简秋说,一是农药的使用剂量与该国所处的气候带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有关;二是每个国家的膳食结构不一样,从膳食中获取的量不同。

疑问三:为何会有违禁农残?

【回应】残留量极低,符合标准规定;可能为土壤等环境中的残留所致

该检测报告提出,有12个样本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如灭多威、硫丹等。

记者查阅相关文件发现,2011年,我国1586号公告,撤销了硫丹、灭多威在茶树上的登记,但允许在其他作物上使用。之前,我国199号公告,规定在茶树上不得使用氰戊菊酯。

茶叶中为何出现违禁农药残留?陈宗懋表示,从报告显示的残留量来看,应该不是直接喷施所产生。“有的禁用农药过去允许在茶叶上使用,在土壤等环境中还可能存在,构成微量的残留。”

福建省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基地。该县茶业总公司工作人员陈加勇表示,对国家目前已明令禁用的高毒、高残农药,安溪县早已规定禁用。但实际上,“原来蓄积在土壤、茶树中的农药仍可保留4年~30年才能消失;而且,一些农药虽然在茶叶上是禁用的,但在周边农田、果园等使用,随茶园用水和空气飘移而附着在茶叶上,给茶树带来污染。”

疑问四:茶叶还敢喝吗?

【回应】农药大多不溶于水,合格茶叶泡水饮用安全;尽量不喝第一道茶汤

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植保专家吴光远告诉记者:“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检测所用的是有机化学方法,目的是为了检测出其农药残留量。但用水泡茶时,其农残分解出来的量只是有机化学检测量的10%~20%。所以在理论上,农残标准合格的茶叶泡出的茶水是安全的。”

刘新表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g,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通过饮茶摄人的农药也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健康风险。”

第6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一)种植栽培方面《协大农报》上刊载的作物栽培方面的文章包括了水稻、小麦、番茄、马铃薯、茶树、柑橘、荔枝等多种类型,涉及育种、杂交、嫁接、病虫害防治等诸多方面。如第1卷第2期林成耀的《水稻杂交技术新法》一文推介了当时最新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由美国水稻育种家约当(N.E.Jodon)氏发明的“温汤去势法”。文章详细介绍了温汤去势法的发明根据、使用方法(包括操作工具、控制温度、工作时间、操作步骤、授粉时间等)和使用效果。该文作者认为温汤去势法可以完全消除剪颖去势的各种弊病,而且用具及方法都十分简便,可在田间进行,不必盆栽及温室等烦费之处理及设备,很适合在我国水稻种植方面大力实行。[9]张先大在第3卷第1期的《番茄枝接初步试验》中详细介绍了番茄的形状及价值。通过将番茄与蕃椒、马铃薯、鸡冠花、茄子嫁接试验,发现了以番茄枝嫁接于茄子上,不但能抗青枯病,而且能增加耐寒性;还能有效地利用不能栽培番茄却适合茄子生长的土壤。番茄接枝于茄子之上,可得硕大鲜红的果实,还可扩大栽培面积。[10]第3卷第2期陈肖柏的《草菇栽培谈》认为,草菇栽培容易,风味鲜美,成本低廉,获利丰厚。而福建省气候也适宜栽培草菇,可在农村推广种植。作者在文中从草菇的形态、生育状况、栽培方法、调制加工、留种这7个方面详加描述,对生产者具有实际指导作用。[11]还有诸如第1卷第4期蔡惠智的《普通农家可行之育种法》、第11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李家慎《荔枝高压繁殖之新法》、第2卷第4期徐绍华的《甘蓝采种方法之研究》、第3卷第4期张东溪《肥料三要素试验及轮栽》、第4卷第1期陈时中译的《各种肥料对于热带及亚热带茶树成长之功用》、第2卷第2期罗清泽的《稻热病害防除之要领》、第9卷第1-2期合刊赵修复和陈庆诚的《福建两种小麦害虫及其天敌》、第3卷第2期林文训的《荔枝蛀虫生活史及其防除法之初步研究》、第11卷第3-4期合刊吴志强和李来荣的《粉剂防治米象之初步报告》等文章也对种植栽培做了多方向多角度的论述。

    (二)加工管理方面《协大农报》还注重农业生产中涉及的贮藏加工、土壤改良、生产管理等方面前后期工作的文章:第2卷第1期朱雄的《柑桔采收贮藏包装的几种方法》认为,柑橘的腐烂,大部分是由果皮表面的伤痕,逐渐衍进,所以要减少这种腐烂,应当在果实的采收贮藏包装盒运输上特别注意。文章对这些环节都详细的分步骤注明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配以示意图,使得读者更加直观。[12]而在第3卷第1期的《柑桔类之加工与利用》一文中,陈肖柏认为福建市国内是出产柑橘的重要地区,以往只重生产,不重加工利用,导致供求不能相应,盈亏未得调剂,暴敛天物。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对柑橘类的加工利用进行改进。文章从柑橘汁的制备、保鲜;金桔的罐藏;糖金桔的调制方法;柑橘类果皮的利用等方面对福建省所产各类柑橘的加工利用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推广。[13]第3卷第2期宋瞻骥的《米谷仓库之设计》则对战时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米谷仓库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从设计前的准备、基地的选择、设计的要求、仓库构造、建筑材料、附属建筑、建筑设备及经营的费用预算等方面按操作步骤一一写明,并举例详细演算,使读者一目了然各不同存量的米谷仓库设计的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14]第7卷第1期张天福的《九一八揉茶机之构造与用法》一文,作者认为,我国茶叶欲谋复兴,需要从产制运销各方面同时着手。就茶叶制造方面,尤其以揉捻的工艺不卫生与不合理,一直为国外人士所诟病。文章详细介绍了作者设计的简便手摇揉茶机———“九一八揉茶机”的构造和用法。该机经济耐用,简单便利,不但可以改变用脚揉捻的不卫生状况,又可以使茶叶卷紧,既美观又不至于流失茶汁,提高了茶叶品质,增加了销售价格,同时还能节省人力。[15]另外还有第4卷第1期宋瞻骥的《米谷仓库之构造及贮藏方法》、第8卷第1-2期合刊陈维和黄维垣的《酸度与稻谷贮藏品质之关系》、第4卷第4期林振骥的《施用石灰与土壤改良》、第5卷第2期林振骥和黄恬静的《肥料盐与水稻土壤之初步研究》、第11卷第1-2期合刊和第12卷第1-2期合刊河为廉的《改良福建土壤几种豆科作物的初步研究(I)(II)(III)》、第2卷第1期陈时中《李卤咸制造法》、第2卷第4期沈孝容《枇杷装罐试验》、第3卷第3期陈振铎的《福安社口茶园土壤之机械与化学分析(附:倾斜地茶园设计法与土壤管理法)》、第8卷第3-4期合刊翁绍耳的《代替法在农场管理上之应用》等等。

    (三)森林畜牧方面《协大农报》登稿还包括了森林畜牧等农副业方面:第2卷第2期杨赐福的《简易造林涉及须知》强调了植树并非造林。整个造林工作涉及林地风土、树种选择、造林方法、林苗定植、后期管理等方面。文章从福建省造林须注意的树种、植树时期、造林地点、保护抚育、获益时间这几个问题详加论述。[16]第6卷第3-4期合刊林世泽的《植物蛋白质比率对于菜鸭生长之影响》一文认为饲料对于鸭有维持身体各部需要、促进生长、供给蛋的生产、长肥四个功用。文章通过对邵武当地就地取材且价格低廉的饲料进行试验,得到了对饲养鸭子有效又经济的饲料组合和成分(从经济和生长速率考虑15%蛋白质比率最优,),以方便农户选择。并用试验数据说明剥壳的小鸭比自然脱壳的小鸭死亡率高得多的事实劝诫农户。[17]还有第11卷第3-4期合刊李来荣等的《福建几种重要林木之天然繁殖》、第2卷第1期詹英贤的《邵武木本植物初步调查》、第9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等的《山松天然繁殖之观察》、第3卷第1期詹英贤的《武夷山林木种类之观察》、第1卷第1期林青的《邵武畜牧概况及其改进建议》、第3卷第1期江福堂的《邵武牛会之调查》等文章也是对此方面的论述。

    (四)为所在地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协大原在福州办学,后因抗战迁往邵武,抗战胜利后复校福州。协大农学院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学校驻地附近农学的。相应地在《协大农报》上也体现了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特点。在邵武办学期间,就对邵武以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种植、养殖、土壤、加工、经济、管理等有深入地研究:第1卷第1期林成耀的《邵武稻产情形及改进意见》认为邵武市闽北产稻的重要地区,每年出自给外还供应福州一带。尤其是抗战以来,更显重要。因此协大迁移到邵武之后,对其水稻生产情况更加重视。文章通过对邵武的调查和考察,概述了其稻产情形并提出改进意见。先介绍了邵武气候、人口、田地、农产品等农业概况,然后水稻的面积和产量、栽培状况、肥料、品种、运销情况通过调查数据一一分析,最后提出改进闽北稻产的意见———派员宣传冬耕;提倡绿肥及堆肥的施用;设立闽北水稻试验场等。[18]在第1卷第4期《邵武租佃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陈秀夔认为租佃问题是解决邵武农村问题的核心之一。在考察了全县土地分配概况、作物面积分配概况、地权分配问题、田租缴纳问题、租佃契约等问题之后,作者提出解决邵武租佃问题的建议———扩张农贷与发展农村各型合作社组织,使农民渐次脱离高利贷剥削;由政府或农业金融机关贷与低利垦荒资本,使佃农直接脱离地主压迫,增加农村社会自耕农数目;由政府权力维持与提高自耕农在农田社会的地位;严厉取缔农村高利贷的而活动。[19]还有第2卷第1期徐绍华的《闽北之产梨》、第1卷第1期林青的《邵武畜牧概况及其改进建议》、第1卷第3期吴俊英的《邵武水稻害虫之调查》、第3卷第4期陈振铎的《邵武城区(第一区昭阳镇)土壤调查报告》、第3卷第1期冯国森的《邵武茶业现状及改进意见》、第4卷第2期余松烈的《邵武红茶制造初步试验》、第1卷第4期林成耀和陈时中的《邵武小麦播种期试验初步报告》、第2卷第4期翁绍耳的《邵武建阳崇安三县茶业调查》等文章。在协大回迁福州期间,《协大农报》对周边农业的相关研究也很详细,从土壤结构到作物栽培,从林木繁殖到果实收藏等都有涉及,如第10卷第3-4期合刊河为廉、李家慎和张利锬《福州蔬菜栽培之时间表》一文,根据多年种植国内外素材蔬菜品种的经验,结合福州当地的气温、雨量等气候信息,详细列表从扦插繁殖、播种最适当时期、可播种时期这几个方面说明了芋头、葱、洋葱、蒜头、竹笋、荸荠、甘蓝、油菜等数十种蔬菜在福州的栽培时间表。并根据生物气候法则,给出闽西、南、北各地的播种时间计算方法,具有相当的实践指导作用。[20]第12卷第1-2期合刊《福州养蜂植物之研究》一文的作者龚一飞和杨孙鎏为明了福州蜂业现状与发展希望,自1947-1950年间利用假期调查采集,发现福州养蜂植物共有141种,最主要的为芸苔、柑桔、荔枝、龙眼、橄榄、油茶、八叶五加等。福州南台岛主要养蜂植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各区间运转近便,为春夏蜂群繁殖采蜜之良所。夏末至冬,蜜粉源缺乏,宜行转地饲养。而南台岛养蜂场有集中凤岗乡的趋势,为避免过分集中,新蜂场宜另觅新址,如蜜源丰富且蜂群稀少的福州西南各地果区。文章还对福州五种主要蜂蜜进行分析,发现其还元糖含量在71.766-77.112%,色香味俱佳,提倡其外销。同时该文还详细绘图标注了南台岛蜜粉源的分布范围。[21]第10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周祖英的《平潭风力冲刷土壤之初步研究与应采取控制值方法》则是分析了平潭土壤冲刷严重的原因并提出控制之法。针对土粒或沙粒因风力移动,可采用粗化表面土壤;放置障碍物;增加地面上未腐烂的有机物质这三种方法,其中种植树木最有效。针对水力冲刷,最佳方法是种植植物,除保持原有沙丘上生长的植物外,尤其要广种胡枝子、车轴草、苦绿豆、鸡眼草、铁扫帚等易于实行又花费不多的植物。[22]第9卷第3-4期合刊李家慎和李来荣德《福州鼓山附近土壤最高容水量与凋萎系数之测定》、第10卷第1-2期合刊李来荣和李家慎的《福州鼓山附近四种土壤之物理性质》、第10卷第3-4期合刊河为廉和胡锡光的《福州魁岐马铃薯栽培报告》、第11卷第3-4期吴志强和李来荣德《福州鼓山油茶种子含油量之测定》、第3卷第3期陈时中译的《福州花茶》、第7卷第2期杨孙鎏的《福州柑橘贮藏试验报告》等文章也反映了这方面内容。协大农学院创办了自己的试验场,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实际的产品,直接为农户提供种子和农产品。《协大农报》在这方面积极宣传,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信息,比如:第3卷第3期《农学院消息数则》[23]中就公告大家,协大农学院与当年的七月一日成立农产品贩卖部。又如,在《协大农报》各期的广告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农学院为农户提供的各类果蔬的种子和成品罐头等信息。

第7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茶树;吲哚乙酸;早发增产

中图分类号 S4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158-02

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茶叶是松阳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该县近几年倾力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现代农业区域品牌,形成了3个1/3格局,农业产值、农民人口、农民收入1/3来自茶产业。茶树提早发芽对茶农的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是新一代生物制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自然界植物根部的附生菌代谢物中提炼,并经高科技手段研发成功的纯天然产品[1-2]。为验证吲哚乙酸对茶叶的催芽促生长、早发增产效果,2014年在浙江省松阳县进行了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安排在浙江省松阳县樟溪乡下马坑村茶园,茶园面积533.33 m2,茶蓬高度60 cm,覆盖度90%左右。试验地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茶园管理与当地常规生产茶园一致。试验茶树品种为乌牛早,树龄12年。试验药剂:吲哚乙酸(0.11%吲哚乙酸水剂)由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科教部联合科技中心生产,爱密挺(中国)农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中茶早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农肥〔2011〕临字5765号)是由浙江康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当地常规药剂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清水对照(CK)。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50 m2,3次重复。

1.3 试验方法

所有药剂均按用水量750 kg/hm2进行稀释,然后均匀喷至茶树叶片正面,对照按750 kg/hm2喷施清水,使用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3-4]。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第1次施药时间为2014年2月6日,第2次施药为2月13日;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施药于1月29日进行,施药时间均为8:00―9:00。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1次采摘在3月18日(1芽1叶),第2次采摘在4月2日(1芽2叶),调查各个小区的0.3 m2芽数、芽长、0.3 m2芽重,以芽重计算小区茶叶产量。芽数调查:在每小区随机取3个点,每点面积0.1 m2,然后将3点的芽头数相加,2次调查合计计算药后0.3 m2内的平均芽头数。芽长调查:对调查0.3 m2采得的新梢随机抽取20芽进行测量,计算2次调查其新梢的平均长度。芽重调查:在每个小区用0.1 m2的框随机取3个点,采下所取点内的茶芽,即得到0.3 m2茶叶总芽重,2次调查总芽重合计平均计算其鲜叶产量[5]。百芽重调查:以平均芽重/平均芽数×100计算,不重新调查。观察各处理对茶园蜘蛛等天敌生物的影响和对茶树生产的其他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芽数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处理均可较大幅度地增加茶树的发芽数,以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芽数最高,比清水对照增加60.62%,比对照药剂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增加8.07%。

2.2 对芽长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比清水对照增加4.48%,比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减少5.99%。

2.3 对鲜叶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3次调查总芽重平均与清水对照相比均增加明显,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处理增产效果最好,比清水对照增加83.77%,比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增加5.99%。

2.4 对百芽重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2种处理较清水对照均可增加百芽重,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比清水对照增加14.41%,比对照药剂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增加1.50%。

2.5 对茶园整体环境的影响

经实地观察,各处理对茶园蜘蛛等天敌生物无影响,对茶树生长没有药害现象。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0.11%吲哚乙酸12 500倍液对茶叶具提早发芽和明显增产作用,增产主要表现在增加发芽密度和芽数,对百芽重也有一定提高,增产作用优于对照药剂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有推广前景。中茶早250倍+尿素100倍液可提早发芽和增产作用,对芽长有一定增加效果。吲哚乙酸的施用时间和施用浓度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6]。

4 参考文献

[1] 俞海君.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在茶树短穗扦插上的应用效果[J].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18-20.

[2] 钱利生,潘根生,沈生荣.内源吲哚乙酸和吲哚乙醛含量与茶树新梢生育的关系及外源α-萘乙酸对新梢生育和内源激素的影响[J].茶叶科学,1997(S1):13-16.

[3] 张冬敏,李亮,钟凤林.吲哚乙酸在蔬菜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4):204-205.

[4] 张海燕,王铭伦.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花生生长发育[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9(1):30-33.

第8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2016年9月19日,第三方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6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经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检测,26款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65%,其中12个样品检出在中国禁止使用的农药,17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超出欧盟标准。

这是绿色和平组织续2012年中国茶叶农药调查报告之后,再一次此类报告。检测结果依然让人不容乐观。

检测过程

送检样品:包括张一元、吴裕泰、竹叶青、天福茗茶在内的6个生态茶和20个常规茶。

标准要求:国标,在茶叶类产品中共对28项农药进行了限量要求,其他农药没有设定限量要求;欧标,在茶叶类产品中共对474项农药进行了限量要求,其他农药不得超过0.01mg/kg;国家禁用农药,因其有剧毒、高毒性,被国家禁止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等农作物,包括氰戊菊酯、克百威、氟虫腈、硫丹和灭多威。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GC-MC)和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联用(LC-MS/MS)。

检测结果:26款茶叶样品的农药检出率为65%,其中12个样品检出在中国禁止使用的农药,17个样品的农药残留超出欧盟标准(如图)。

农残超标意味着什么?

硫丹、氟虫腈和灭多威都是国家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但是考虑到禁用缓冲期、环境中残留以及其他地块使用的农药漂移等因素,国标中还是针对这些禁用农业制定了标准。不过,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资深项目主任王婧认为,国标只是执法标准,并不等于与健康标准。

王婧解释说,虽然这类农药被禁止使用但是国标中仍有限量要求,这是因为有一些农药可能存在自然环境中,会随着环境而迁移。但如果超过最大限制量就可以推断生产者有违规使用禁用农药。

化学种植方式是茶叶农药残留的直接原因,而多种农药混合作用则更成为普遍的现象。在20款常规茶叶样品中有12款检出了禁用农药,这反映了部分茶叶企业对供应链缺乏有效的管理,原料采购未尽到妥善管理责任。

王婧认为,茶叶中农残较高既有地球生态恶化也有人为使用的原因,这两个因素相互存在,而且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茶叶成为商品之后,茶农更密集种植茶树,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病虫害增多,抗药性增强。这进而导致需要更多的农药化肥,生态系统进一步受损。

目前,茶叶行业包括整个食品行业在“量”是不愁的,更多应该追求“质”与生态转型。

很多农药属于“环境激素”,会慢性干扰人体激素。欧盟首席科学顾问Anne Glover指出:“像环境激素这种物质,现在的科学界无法确认部分安全剂量,甚至这个安全剂量可能就不存在。

农残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危害?

茶叶上的农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所谓的“水溶性”是指农药能否转移到茶水里。

王婧强调,现在大部分使用的农药都是脂溶性(油溶性)的,而水溶性的很少,这就意味着在泡茶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几种农药会转移到茶水中,如检出灭多威的御青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日春铁观音300、天福茗茶碧螺春、天福茗茶龙井、竹叶青绿茶等。灭多威的水溶性为55000mg/L,所以消费者要原理这些类型的茶叶,并养成多次洗茶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名牌茶叶样品含有的违禁农药和高毒农药都很微量,短期内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著损害。

但绿色和平认为,混合农残可能产生的农药“鸡尾酒”效应是被科学研究忽略的。目前对于农残毒性的研究与残留物风险评估都是单一农药进行,没有考虑到多种农药混合后产生的协同作用。

王婧强调,只计算某一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仍不够全面,农药协同效应的危害可能是出乎我们的想象。举例来说,马拉硫磷和对硫磷这两种农药本身是低毒的,但在水体混合使用时,会让毒性变成两者相加的50倍之强。

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指出,美国各种复配农药制品中有69%的都有农药协同效应的登记。但在全球农药管理体系所中,却只要求申请登记的企业自己去披露协同效应,但可以想见,企业只是选择性披露了其中一部分。

而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从各种食品渠道接触到农药残留,这正是协同效应最值得担忧的地方。

洗茶可以洗去农残吗?

多数茶友在泡茶时会有洗茶叶、用茶叶洗水杯的习惯,这能不能去除或减少农残的摄入?

一位茶行业专家表示,消费者在泡茶时有洗茶或洗茶杯的习惯,其实这种行为只能去除少部分的“水溶性”农药,对于“脂溶性”农药却无能为力。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茶叶在种植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脂溶性”农药。茶行业专家认为,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大概只有3%-6%会溶解到茶汤中,如果检出的残留量只是稍稍超过欧标,在茶汤中则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危害。

所以,消费者在喝茶时按照正常的喝茶步骤就可以了。另外,还是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茶叶产品时一定要有包装(不建议买散茶),一定要是正规厂家生产,最好购买无公害和有机茶。

欧标是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

王婧指出,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确实比中国更为严格。其规定,对于现有法律未规定的农药残留,一律按照统一的默认标准,不得超过0.01mg/Kg。关于这一点,欧盟专家表示,这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费者的安全,而这些农药在茶叶中是没有必要使用的。

需要明确的是,欧盟的标准对进口和自产的茶叶是实行同一个标准的,并没有区别对待。

选用哪种茶更安全?

“生态茶”和有机茶虽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但消费者不能过分追求品牌与营销噱头。但是它们的价格更高,有些口味却不如普通茶叶。

“生态茶”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有中国有机认证标识的茶叶,这是有明确的标签的;另外一种是茶叶公司公开承诺不适用任何化学物质的,它们会提供一些追溯或是检测报告给消费者。

第9篇:茶业调查报告范文

刚才,各乡(镇)就当前森林防火和茶叶工作作了简要汇报,通臣局长、成敏局长和忠恩三位同志就全县春季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和茶叶工作也作就安排,他们的意见我完全同意,请参会部门和乡(镇)一并抓好落实。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全县春季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和茶叶工作得到有序推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现已进入春季农忙耕作时期,农事活动频繁,野外用火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山火进入了高发期,而我县对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还比较低,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必须以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为基础,在“预防”上狠下功夫,紧紧抓住“管人、管火、管林”这三个关键环节,始终做到思想不麻痹、干劲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八个方面来抓:

一是要加强领导,确保“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认识森林火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性,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防火扑火思想,要广泛普及防火、扑火安全知识,严禁动员中小学生及老、弱、病、残人员扑火,绝对不允许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出现人员伤亡事故。二是领导人员要到位。特别是各乡(镇)主要领导要对森林防火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层层落实包片责任,坚决消灭责任“盲区”和工作“死角”。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调度,确保森林火灾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三是责任落实要到位。严格执行《____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各项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联系部门包片区、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单位领导包职工、学校教师包学生、家庭户主包成员”的七级包保工作机制,迅速建立和完善“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

二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森林防火工作意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_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和森林防火通告和明白书扎实有序开展工作,县电视台要继续在黄金时段对森林防火通告滚动播出,切实扩大宣传教育面;县教育部门要牵头,安排全县各中、小学校落实好安全用火主题教育课程;县公安、森防等部门要与乡(镇)密切配合,认真部署好重要区域、重要路段的防火安全防控工作,并加大违规用火的查处力度;县林业部门要切实落实好林区防火工作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县气象部门要适时发送森防气象短信,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森防工作压力。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结合部门单位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尽快形成森林防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悬挂宣传标语、刷写永久性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干部和群众动员会议、鸣锣喊寨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工作,将森林防火政策法规和防控知识宣传进乡(镇)、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村寨、进农户,在全县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森林防火工作氛围,提高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户户支持森林防火工作意识。

三是要及时开展巡山设卡守卡工作,坚决管住野外火源。各乡(镇)要立即组织足够人员开展野外巡查,对坟山、墓地和进入林区的路口要派人看死盯牢;野外巡查、守卡人员要划定责任区域,配带明显标志,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农事、扫墓不用火,林区、坟山不冒烟”;县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烟花炮竹等祭祀用品经营商贩、摊点的宣传教育和监管工作;县森林公安分局要加强流动巡查;县公安局要组织乡(镇)派出所加大巡查力度;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人员到当地香纸烛及烟花炮竹经销点开展防火宣传,并向前来购买祭祀用品的群众发放宣传单,提醒购买者不得上坟烧香纸烛和燃放鞭炮。

四是要加强值班守护,确保信息畅通。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_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抓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雷府办发明电〔____〕4号)精神,抓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至少明确两名同志具体办公,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加强火情调度,及时、准确上报各类森林防火信息数据,确保县乡两级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五是要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确保森防工作时时有人抓和事事有人管。各乡(镇)要不断调整和充实森林防火队伍,把身体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年轻力壮的青年选入

队伍中来,组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同时,加强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和扑救技能演练,并确保在岗在位,明确集结信号规定,一旦发生火情,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扑救人员赶赴火场,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争取“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六是要加强森林防火联防联保机制建设,增强森林防火的强大动力。各乡(镇)要切实吸取去前年我县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的教训,抓紧建立和健全行政区域边界森林火灾联防机制,签订联防协议,一旦行政边界发生森林火灾,要立即相互通报火情信息,接到林火信息的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力量参与扑救,严禁推诿塞责、消极等待,尽最大可能降低火灾损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根据《____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部门分工,立即组织人员配合乡(镇)进行扑救,确保森林火灾得到及时控制和扑灭。

七要加大对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和涉火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杜绝野外违规用火。对凡涉火违法犯罪案件,要继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先由乡(镇)派出所受理并开展调查取证、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再根据案件性质分别移送县森林公安或林政执法部门处理,以确保涉火案件的查处率。要继续加大对违规野外用火行为的法律强制教育力度,对违规野外用火、尚未造成损失的,一律先给予行政处罚,再进行法律强制教育。此外,还应积极支持基层村寨和群众组织,依照村规民约处罚违规野外用火人员及火灾肇事者,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在森林防火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惩戒的作用。

八是强化督查和协同配合,确保工作整体推进。我县将组成几个督查工作组不定期到对各乡(镇)落实防火工作领导责任制、野外火源管理、防火宣传及防火执法等方面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督促检查,请各乡(镇)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落实好部门与乡(镇)、乡(镇)与乡(镇)、村组与村组之间的联防联保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严禁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杜绝推诿和扯皮现象发生。只要有紧急情况,各成员单位要坚决服从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所需车辆、人员等要给予全力支持,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全县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推进,不出现工作死角和盲区。

一是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是关键。各乡(镇)长是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汛抗旱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确定工作部署,搞好思想发动,组建指挥机构,制定防汛防灾预案。各有关部门要提前落实好本辖区、本系统内重点度汛部位的包保责任领导,水库、城镇的度汛责任人名单要向社会公布。各乡(镇)要把本辖区内防汛重点部位的包保责任人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要切实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宣传工作。实践证明,落实慎密的防汛预案,提前主动做好灾害防范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病险山塘水库、山体滑坡、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四大防范重点,按照“方便、易懂、可操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严密的“防、抢、撤”应急预案。同时,要不断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做到防、抢、撤等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要做到预警责任人、预警方式、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明确,科学合理,群众知晓;三是要明确警示、撤离信号,采取专业监测与群众观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早预报、早预防,早转移;四是各类防灾抗灾预案和群众转移方案要突出重点部位的联防自救和抢险救护功能。同时,要加大对预案、方案的宣传力度,要把防灾责任包保措施落实到人,做好应急演练,确保遇险遇灾忙而不乱,有序应对。

三是切实做好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等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留足一定的防汛紧急调用资金。同时,及时补充更新防汛物料,做到品种、数量齐备。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有“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思想,保证险情一旦发生,做到拿得出、用得上。抗洪抢险队伍是抗洪救灾的主力军,各乡(镇)要及时组建一支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并加强培训,适时组织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能力。同时,县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天气预警平台及时预警信号,把天气、水情、雨情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各乡(镇)要按照小乡2人,大乡3人的要求落实固定防汛专业人员,确保防汛业务正常开展。新闻媒体和通信部门要及时准确重要天气预报、重大汛情预警提示等信息,为防汛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要切实做好山塘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水库度汛计划,正确处理兴利与防洪保安关系。在汛期,水库蓄水要满足防洪需要,水库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水位必须严控在汛限水位以下,病险水库要一律空库度汛,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关闸蓄水。二是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各有关部门要按分级负责的原则逐库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防汛责任。三是县水利部门要及时成立山塘水库调查组和工程抢险组,切实做好水库防汛调度,定期对全县水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对出现险情的水库实行定员驻库,现场指挥抢险排除,指导水库安全度汛。四是认真做好水库下游群众的安全防范工作。各乡(镇)要落实包保领导、监测责任人和报警责任人,对水库下游威胁区的群众要逐户下发避险明白卡,加强对水库日常监测,特别是重要天气期间要加大巡库监测的密度和频次,一旦有异常情况,迅速启动预案,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五是切实做好重点区域防灾工作和汛前大检查、大排查工作。我县是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做好地质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我们要紧紧围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开展汛前防汛安全检查的通知》(州汛旱指〔____2〕4号)精神,全面、深入细致的开展汛前大检查、大排查工作,对全县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县国土部门要督促各乡(镇)科学编制“防、抢、撤”应急预案,避险明白卡要逐户发放到位,并强化宣传,确保人人知晓。要切实提高群众群测群防能力,指导群众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密监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变化,加大监测信息

报告频率,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公告警示,努力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报预警水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滑坡点我们既要重视降雨期间的监测,更要注重雨停后的监测;既要重视已排查出的滑坡点的监测,更要注重施工等易发地段的监控预防。县国土部门要加强农户建房和重点项目建设选址的指导,尽量避开地址灾害威胁区,同时更要注重防止因新建工程中不当施工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点。县安监部门要及时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制订完善度汛预案,全面落实尾矿库度汛措施,确保不出问题。马上就要进入主汛期了,会后,各乡(镇)要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得力人员,对本辖区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特别要加强对学校、村寨、河流、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景点)、重点工程、病险水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排除隐患。一是对当前已经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责任,明确专人监测、检查,重点监控,防止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滑坡引发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二是对病险水库、水电站、江河堤岸、桥梁、涵洞、危险路段等进行重点监控,要落实人员、机械及抢险物资,一旦发生险情,及时进行抢修和恢复。三是高度重视学校防汛、防雷、防地质灾害工作,确保学校环境安全和学生安全。

六是要坚持部门协同配合。防汛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务必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县防汛办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充实力量,配置设备,确保对防汛抗洪实施有效的指挥调度。县民政部门要及时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开展救灾工作;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交通保畅,优先运送抢险人员和物资;通讯部门要全力保证防汛防灾通讯畅通;电力部门要保障抢险救灾的电力供应;卫生部门要搞好灾区卫生防疫、医疗救护和供水水源的卫生检测;公安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秩序,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灾后生产自救;教育、司法等部门要认真落实自防自保措施,避免灾害损失。

七是要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各乡(镇)、各部门要随时准确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灾情,并按照逐级报送的原则,及时报送信息,不得越级上报、多头上报。上级要求必须越级上报的事项,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请示。信息报告要准确及时,不得迟报、瞒报、漏报。特别是发生人员伤亡和较大损失的要迅速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防汛办汇报。同时,县宣传部门要加强新闻舆论及信息对外的管理工作。

八是要坚决实行责任事故追究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严禁脱岗行为发生,确保电话、传真机正常使用,信息联络畅通。在防汛防灾工作中,凡因安排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反应不及时、指挥不果断、措施不得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责任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和指令推诿扯皮或顶着不办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县防汛办要不定期抽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领导带班值班情况,对值班期间擅离职守,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给予严肃处理。确保政令畅通,安全度汛。

从这段时间我到大部分乡(镇)调研的情况来看,今年我县的茶叶工作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在____1年茶叶种植面积的完成上。____1年我县茶叶种植面积任务是新建茶叶基地6000亩、低产及幼龄茶园管护10000亩(已完成);第二方面就是在第一季度全县茶青产量任务数的完成上。第一季度我县茶青产量任务是434吨,同比增长40%。但目前为止,我县的茶青还没有开始采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冬今春降雨频繁,我县茶园被冷空气长期笼罩着,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我县茶青的采摘时间,加上平常茶农在茶园的管护上过于粗放等多方因素,给我县第一季度完成茶青产量带来很大困难,虽离3月底还有十多天,但从近段时间的天气预测来看,也还是处于劣势状态,要完成434吨茶青任务谈何容易。为此,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找准症结,全面把握茶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部分乡(镇)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认识还是不到位,在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上没有宣传到位,导致想种茶的农户仍保留着今年的任务等到明年2、3月份再种植的传统种植习惯,不想种茶的农户背景离乡外出从事脏、累、重活,造成在茶叶基地建设上劳动力缺乏,没有把基地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影响整体工作进度;二是已建茶园的管理抚育质量仍然不高,重建轻管或建而不管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茶农对种茶、管茶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三是部分乡(镇)所确定的茶叶专业村建设质量教差,部分带职带薪发展茶叶的干部没有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四是茶青收购上。长年来,各茶叶加工

企业存在着春茶争购抢购而夏秋茶无人问津的现象,造成茶叶下树率低,鲜叶利用率不高,农民收入低,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种茶管茶的积极性;五是茶青市场缺乏有效监管,茶叶企业在茶青收购上的价格波动性较大,有序、良性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许多还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思路不够清晰,措施不够具体,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造成的,值得我们今天参会的每位同志深入研究和思考,并在下步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予以解决。今年,县委、政府已经明确了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全力以赴,狠抓落实,确保全年茶叶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是要统一思想,强化措施,务必把茶叶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首要任务来抓。为做大做强我县茶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县委、县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雷党发〔2005〕1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雷党发〔2007〕16号)、《中茶____县委____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补充意见》(雷党发〔____0〕3号)等重要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茶产业发展扶助政策和管理考核机制,将茶叶发展绩效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及县直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方面积极兑现扶持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各乡(镇)、部门要高度重视茶叶工作,务必将茶叶产业发展作为本乡(镇)、本部门的一项核心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实。结合当前全县茶叶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将任务分解到领导、到干部、到村组、到丘块,还没有落实整地面积的,要充分发挥村组干、茶叶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作用,迅速组织农户上山整地,已落实好整地面积的,要尽快组织农户植苗,全面加快茶园基地建设进度。

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抓好茶产业的区域性开发。在区域规划布局上,要在我县已建成的五条茶叶产业带(丹江—望丰—排肖—乌的—五星、丹江—陶尧—黄里—大龙—脚尧、营上—连城—北建—龙塘、羊排—脚散—高岩—交腊、大塘—新联—掌批—也耶)周边村寨和丘块做好今年新建茶叶基地布局工作,力求相对集中连片,扩大规模效益。同时,继续实施良种茶叶苗圃工程,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性优良茶树品种,做到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满足我县基地建设茶苗需求。在茶叶专业村建设上,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代表性”原则来确定茶叶专业村,达到确定一村、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真正实现专业村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要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提高茶青下树率。优质茶叶原料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抓好茶园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茶青下树率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县茶青下树率开发空间比较大的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茶青采摘工作力度,着力提高茶青下树率。一是继续推进以银球茶、清明茶品种为品牌的高中档名优绿茶开发的同时,加大茶产品的研发力度。同时,充分利用我县茶叶资源,通过招商方式,积极引进茶企业生产线,延伸茶产品及产业链,提高我县夏秋茶下树率,推动茶产业综合经济效益。二是积极探索我县茶叶加工企业与省内外的茶商合作,切实做好贵州省雷公山国际绿茶出口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利用我县茶叶品质好的优势条件,茶商出技术、出资金、开拓市场的方式,推动我县夏秋茶的开发。三是加大茶青收购服务工作。从目前形势来看,今年我县第一季度茶青产量几乎为零,如何把第一季度的434吨的工作任务指标弥补上来、如何把茶农在第一季度的经济损失弥补上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一是近期要向县委、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汇报,争取能从茶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暂借给茶叶加工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收购茶青流动资金困难问题;二是针对到比较远的、没有初级加工厂村寨收购茶青的加工企业给予2000-5000元不等的油费补贴;三是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帮助茶叶专业村、茶场和中茶大户采茶工困难问题;四是县茶叶部门要切实加强引导,做好统筹和协调,帮助县茶叶协会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协调并制定好茶青收购指导价格和规范好各企业的收购秩序,稳定全县茶青收购价格,尽最大可能协调好、维护好、发展好茶叶加工企业和广大茶农的利益关系,力争做好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我县茶青收购市场向科学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经营的方向迈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