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资银行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资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12月23日,东亚银行武汉分行的第一家支行在光谷开业;渣打银行武汉分行目前正在筹建之中,预计将于明年春节前后正式开业。此前,包括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在内的四家外资银行都以已在汉开设分行,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已在汉设立代表处。至此,驻进武汉的外资银行达到6家。“中部中心城市”的大武汉,成为了众多外资眼里的“香饽饽”。

“厚爱”武汉

外资银行对武汉的“厚爱”,银行业人士解读为城市发展潜力和政策支持。

“改革开始三十年,广东、上海、福建等沿海省市都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银行就是跟着企业跑,最早东亚的分行都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现在发展重心都在内陆城市。”东亚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林洁霖认为,像富士康等一大批企业转投内地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上的各中小企业驻进,这些都是外资银行的绝佳客户。

“我省外资银行的密度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外资银行纷纷来鄂,体现了湖北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中部崛起战略对外资银行的强大吸引力。”湖北银行业人士分析。

“以大型汽车厂家为首的日资企业纷纷到武汉投资,这些都是分行重要的客户资源。”日资背景的瑞穗中国武汉分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处于中西部的门户位置,工业基础较好,齐聚了各大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以武汉为代表的中西部经济圈目前虽然和沿海经济圈还有一定差距,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除了区域优势吸引外资银行外,武汉市政府也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银行助推武汉经济发展。

早在2006年10月,武汉市政府就对外公布了《促进外资金融机构来汉发展的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设立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对在本市新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含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以下、5亿元人民币(含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奖励8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以下、1亿元人民币(含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奖励400万元人民币;

《意见》还特别提到:凡在武汉市新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外资金融机构新购买办公用房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平方米1000元人民币;新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在2010年之底前按房租市场指导价格每年给予30%的补贴。在2010年底之前,外资金融机构向本市中小企业、个人、农户发放贷款,年末余额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由武汉市财政奖励20万元人民币。

“外资银行进来,说白了是来赚钱的。别人不看好你,凭什么来?”湖北银监局有关人士介绍,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武汉的外资金融机构遥遥领先于其他中部省份。外资银行之所以选择湖北武汉,归结一点是看好这里的市场商机和发展前景,要不然抬轿子请人家来,人家也未必肯来。

站稳脚跟

武汉粤泰商贸公司经理刘海涛是外资银行的忠实客户,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两件小事,向记者讲述了外资银行的“好处”。

一次,刘海涛到某外资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由于时间较早,距离发售日期还有一个星期。这家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提醒他,可先把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办理成7天通知存款――比活期利率略高,等期满后再购买理财产品。“虽然利息多不了一点,但我觉得对方确实在为客户着想。这种感觉很好!”刘海涛说。

而另外一次,他到某中资银行的柜台办理业务,他拿出银行卡到柜台取1000元钱。结果柜员小姐脸色阴沉,不愿受理,要他到柜员机上去自行办理。“那样子好像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似的。我是银行的客户,凭什么给脸色我看呀?”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回忆起来时刘海涛仍然愤愤不平,“在就外资银行从没碰到这种情况”。

也许是因为“晕轮效应”的缘故,刘海涛对外资银行的印象可谓“一好百好”。即使外资银行网点普遍较少,刘海涛也不以为然。“现在都使用网上银行,刷卡还款、选购理财产品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再说,很多外资银行的网银都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功能丰富,使用起来也很便捷。网点少,没有觉得特别的不方便呀!”

采访中,记者遇到正在办理业务的张女士,在张女士的印象中,外资银行的服务更周到,更贴心,“注意风险提示”。理财产品丰富,特别是保本产品较多,符合张女士的需求,也是她最满意的地方之一。自从去年成为某外资银行的理财贵宾客户后,她就把一般存取款业务放在中资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全部放在外资银行办理。

此外,外资银行的灵活性也为其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

2010年初,在房贷优惠政策何时结束尚未明确时,不少期购房的市民发现,部分中资银行在房贷审批上已悄悄“收紧”了。而此时,外资银行房贷业务由于没有总规模的限制,加上业务办理灵活高效,让外资银行备受推崇,为了吸引客户,有些外资银行还推出了赠送保险或礼品、免除贷款手续费和房屋评估费等优惠,使得外资银行在一直被中资银行垄断的房贷业务中成功的“夺食”。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汉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这期间,外资银行在汉不断加速发展。尤其是汇丰和东亚,近来在对私业务方面表现抢眼,明显加快了市场拓展的力度。由于外资银行在品牌、服务、产品、网络等方面拥有较好的口碑,一些高端客户从中资银行悄然流向了外资银行。

鳗鱼效应

外资银行的入驻曾被业内戏称为“狼来”了。“事实上,外资银行由于网点少的短板,目前来讲对本土银行来讲还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上述银行业人士认为。

即使在汉时间最长,支行最多的汇丰,也才只有5家网点。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利用海外资源,提供海外理财或金融服务。虽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要被认同还需假以时日。“汇丰在汉开展面向下一代的家庭理财,也正是想借以扩展客户,深度合作。”汇丰银行武汉分行行长韩艺说。

“银行产品没有任何保密可言,极易模仿。银行核心竞争力是高素质的人才,是拼执行力而非产品有无。同样的理财产品,不同人的服务,结果并不相同。”某中资银行湖北分行负责人则认为,“未来银行的竞争不是拼网点、设备等硬件高下,而是凭人才、文化等软实力取胜。做不到这一步,银行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失利。”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外资银行纷纷来汉发展,多数人是持肯定欢迎态度。“外资银行会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此外会在很多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中资银行的服务提升了不少,我个人认为外资银行的示范作用功不可没。”湖北银监局外资处一位官员认为,招商银行的“金葵花”贵宾理财、交通银行的沃德贵宾理财之所以能成为大众熟悉品牌,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很好地吸纳了外资银行相关业务的优点。

无论怎样竞争,对消费者而言,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才是“王道”。

前景光明

截至2010年度上半年末,东亚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东亚银行(中国)的客户存款基础按年增加42%。

正是因为在汉经营得不错,加上看好武汉的发展前景,东亚银行一直谋求在汉扩张的计划终于迈出实质性的一步。12月23日,东亚银行武汉分行的第一家支行在光谷开业也证实了东亚银行融入武汉的坚定决心。

“我们一直都想在武汉开设分支机构,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步伐有所推迟。”林洁霖表示,预计3-5年内在武汉三镇开设9个网点。

对于武汉市场的前景,2005年进入内地到上海工作的林洁霖表示,“现在的武汉就是10年前的上海,这几年上海的各项经济指标都翻了好几倍,所以武汉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武汉的拓展,这得益于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当地政府实施的刺激措施为市场带来的信心。”汇丰方面有关人士说,今后将会在现有网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张,完善网点布局。

记者10月份在采访正大中国的相关负责人时获悉,正大集团旗下的正大银行也准备进军武汉。

第2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我国金融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一方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许多发展改革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国内银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由此,对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国银行业;影响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银监会的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16个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37个外商独资银行(其中下设223家分行)、2家合资银行(其中下设6家分行,1家附属机构)、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另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90家分行。(如表1所示)

同时,44家外国银行分行、35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56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业务。

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55%。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1、增强市场竞争,有利于我国银行的体制改革

外资银行在产品创新和经营管理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的进入给国内银行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国内银行自助创新,积极开拓新的业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有利于我国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创新是促进金融发展、提高金融业效率的重要手段。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这对于我国国内银行的发展来说,可以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主导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主流的金融衍生工具和相关产品。

3、有利于国内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银行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根据WTO的互惠原则,我国银行在海外开展业务会相对受到较为宽松的政策限制。国内银行在海外设立分行或网店有利于提升我国银行的品牌化建设,同时推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道路。

三、外资银行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业务方面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外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具有多样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能够做到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个性化服务,吸引众多的客户,例如,美国的花旗银行就有300多种金融产品供顾客选择。所以在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中间业务发展较为成熟,服务较为完善。

2、人才建设方面

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展业务,必然会选择优秀的国内人员为其开展业务,以便更快的熟悉我国市场,占领我国的金融市场。同时外资银行非常重视人才的培训,且拥有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提供出国培训、旅游等机遇,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银行的优秀人才。国内银行的人才流失也反映了这一点。

3、金融监管方面

自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银行业将呈现出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策略

1、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

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国内银行应该加快转变银行的经营理念,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此外,国内银行还应该牢固树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研究市场变化,了解市场动态,帮助企业和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健康发展之路。

2、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国内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优势逐渐丧失。因此,监管当局应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民营银行,培养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与此同时,国内银行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通过合作加强业务交流,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

为了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目的,中外资银行之间应该建立一种股权上相互配合、业务上相互渗透的新型合作关系。外资银行通过积极入股国内银行可以利用国内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经营网络,加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同样,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的外汇资金优势和国际网络资源,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此外,国内银行也可以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的优势,克服自己在国际结算等业务方面的不足。外资银行也可以利用国内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优势,获得票据贴现等方面的业务,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4、实施人才发展的战略

随着外资银行不断进入我国,国内银行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防止人才的流失。同时,国内银行还应该加快引进国外管理人才,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此外,国内也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维,严佳佳.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

学,2006年第8期

[2]黄宪,熊福平.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经营动机和经营策略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

第2期

[3]田素华,徐明东.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不同行业影响差异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11

第3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外资银行 优势 劣势 机遇 威胁

一、外资银行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纷纷涌入我国,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从2007年4月起,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北京分行正式向本地居民开办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机构逐渐增多,业务不断扩大。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金融服务需求面临广阔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正在多元化融入中国金融体系。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09年4月到5月对北京、上海、深圳和香港四地的外资银行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较早在境内设置法人机构的外资银行正在扩大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在人民币储蓄业务中获益,但是也有一些银行表达了对市场份额会下降的担忧。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劣势,有机遇也有挑战。本文主要用SWOT方法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优势分析

1.特色的业务经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

外资银行普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与一身,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业务种类丰富,包括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多项业务。外资银行的成本管理严谨,有完善的内控制度、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其成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服务设施、高质量的服务质量必定会吸引国内客户,抢占国内市场。

2.金融创新能力强

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外资银行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强。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金融产品的客户结构、客户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设计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取得差异化优势。外资银行在我国积极开展新金融业务,如金融租赁、投资组合、商业、保险中介以及消费信贷等,凭借与跨国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争夺风险小、利润高、成本低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

正是凭借强大的金融创新能力,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得以加速拓展。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了比中资银行更强的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提供灵活多变的产品和服务。

3.资本金充足,财务状况良好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一般都是世界著名的大型银行。这些银行跨国进行低成本筹资的能力很强,资本充足率比较高。其大部分资金实力雄厚,没有债务负担,能够按照市场规律灵活运作。外资银行凭借这些优势,充分利用其与母公司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关系,积极开展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另外,外资银行在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也有整套严密制度和实施程序,不良资产比率比较低。

三、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劣势分析

1.跨国经营的文化差异

尽管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可是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截然不同,中国客户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也与国外不同。对于外资银行,在员工和企业之间,不存在种种隐形的依附关系,人情因素不占主导地位,各类机构和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简单。这与国内的文化环境存在差异。

2.市场份额少

在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央行近日的《2009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截至2008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4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16%;截至2007年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1.25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38%。虽然外资银行资产规模与前几年相比有增长,但是这种增长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正常增长,市场份额还是比较少。

3.信贷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截至到2009年6月,在全国新增贷款7.37万亿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减少了327亿元。到2009年9月,外资银行依然是减少了65亿贷款,直到2009年年底,外资银行新增贷款才由负转正。法国巴黎银行分析师亨利表示,外资银行必须拓展分行网络以扩大存款基础,而这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目前外资银行主要依靠中国的银行间市场来满足流动性需求。另外在许多大项目的融资上,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无法跟国有大型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只能竞争规模较小且通常风险较大的贷款项目,而且还得不到现金匮乏的母公司支持。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对于老客户,中资银行有比较充分的个人信用历史资料,可以鉴别出质量好的贷款,从中获利。而外资银行由于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技术成本来鉴别贷款质量。另外一些外资银行的信贷业务集中于担保、备用信用证及贷款承诺等表外科目,也存在着风险。

四、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分析

1.金融管制逐渐放松

目前我国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正朝着市场化、宽松化方向变革。中国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于2006年12月11日起内地金融市场全部对外资开放。2006年我国取消各种非审慎的限制性措施,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上缴利税等方面都享受优惠待遇。

2.中国发展快金融资源多

中国经济发展快,社会平均资本收益、预期经济增占率和股票市场资本化程度高,但国内银行的平均效率较低。外资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竞争优势,利用丰富的国内金融资源获得高额利润。在母国经营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通过国际投资组合得到有效的降低。

3.跨国经营的市场潜力大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但银行体系较为薄弱,在一定时期内会衍生出一个巨大的金融利润商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政府履行金融开放的承诺,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性要求逐步取消。在监管上,跨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在中资银行,而对外资银行只强调开业审批,对开业后的经营行为监管较少。在费用方面,外资银行享有所得税、流转税方面的优惠,使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潜力加大。

五、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威胁分析

1.中国金融政策法规的限制

外资银行作为在中国经营发展的特殊金融企业,除了必须遵守一般外商投资企业应遵守的法规和条例外,还应该遵守相关金融外汇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等。

中国对外资银行采取了较为独立的政策,这些政策法规对其业务范围、本币业务和服务对象进行了限制。

2.来自中资银行竞争的加剧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资银行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点,信息成本和人力成本低于外资银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群,有稳定的客户群优势,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有固定的业务往来,客户更习惯于在中资银行办理业务。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还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在国民心目中建立起来的银行信用也不是外资银行在短期内能取得的。这就加剧了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外资银行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全面分析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同业竞争态势,结合长期发展战略,以特色服务为目标,在客户、行业、品种、服务等方面形成差异化,深化服务内涵,寻求适合的市场定位,以客户为中心,寻求市场突破口,开拓生存空间。

3.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

首先,国内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对外开放水平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占比低,国际影响较小。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之间相互分割,缺乏联动。目前,我国实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造成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市场之间相互分割,降低了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率,也对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次,外汇市场规模小,交易品种较少,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够,市场功能欠缺。银行间外汇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较少,造成市场主体多元化不足,影响了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交易不够活跃市场规避风险机制不完善,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难以发挥,加大外资银行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方智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分析[J].科技创业,2007,(7)

第4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 外资 参股 商业银行 绩效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不仅使国际银行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使银行业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银行并购风潮此起彼伏,这场并购浪潮开始从一国国内延伸到国际市场。进入21世纪,亚洲成为了银行业巨头的一大追逐目标。为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后抢夺中国金融领域的制高点,欧美银行业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演了激烈的银行资本大战。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外资并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是一种抗对激烈竞争的良方。

事实上,外资参股国内商业银行早已暗流涌动,在我国刚刚加入WTO的2001年底,IFC就以2700万美元收购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同期,汇丰银行拟参股上海银行、花旗银行拟参股交通银行等事项均体现出众外资银行明显的合作意向。

二、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现状

加入WTO之前, 外资参股我国银行机构的案例非常少。近年来,为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提高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03年12月8日出台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这对外资银行极具吸引力。为加快在中国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市场中的布局,外资银行加快了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不仅设立机构数和在华资产数快速增长,更有大量外资行通过参股国内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06年年底,外资参股的中资银行已经超过20家,参股规模也超过180亿美元。

三、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投资绩效研究

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企业投资资金需求旺盛,银行业的发展前景也相当乐观。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住房按揭、信用卡,以及理财产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零售业务作为银行业未来重要利润来源的潜力正在显现。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的竞争并不充分,银行业竞争处于粗放状态,可以挖掘的利润空间巨大。因此,外资金融机构迅速开始抢占中国市场,以便最大限度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本文选取中国入世以来已上市的中资银行为例,截至2008年6月30日,对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投资收益作出绩效评估,如下表。

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账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量的,每股市价是这些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不管从成本还是市场交易来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都是获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

注:每股净资产是2008年公司半年报中所披露的每股净资产,股价是2008年6月30日的收盘价.①和②分别指以每股净资产和股价为基础计算出的年平均收益增长率。(资料来源:银行年报,《财经》等资料整理)

以每股净资产为基础的投资收益年增长率中,恒生银行、新加坡政府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兴业银行取得了最高的投资收益年增长率32.18%,第二是荷兰国际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北京银行为30.52%。以每股市价为基础的投资收益年增长率中,高盛集团、美国运通公司和安联保险公司参股中国工商银行的投资收益年增长率高达95.63%。

可见,外资参股中资银行都获得了很好的绩效,虽然外资银行积极寻求国内的战略投资伙伴,其真正的目的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削弱中资银行市场份额,为最终实现低成本扩张战略铺平道路,但是从短期来看,获得较高的收益也是促使外资胃口越来越大的一个因素。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商业银行在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兴述左晓婷:我国银行业外资并购的经济学分析[J].预测,2008,(2)

[2]欧阳敏: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外资参股的治理效应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7,(11)

[3]董保芸倪宁:外资银行参股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及其正负效应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006,(03)

[4]赵鹏飞: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现状、问题和对策[N].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4)

第5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青岛辖区外资银行零售业务开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青岛辖区8家外资法人银行中,已有6家获准经营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企业银行青岛分行也正在积极进行筹备。上述7家银行均将零售业务特别是面向中国境内公民的零售业务作为近期业务发展重点,并在网点布局、渠道建设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网点布局看,辖区现有的11家支行中有4家专营零售业务,5家兼营零售业务。在渠道建设方面,通过开通网上银行服务、设置自助服务机具等方式弥补物理网点数量较少的不足,7家银行开通了个人网上银行服务,共设置了26台ATM。5家银行已开始发行借记卡,东亚银行已开始发行信用卡,截至2010年9月末,借记卡和信用卡发卡量分别达到17653张和1198张。在产品方面,在继续办理传统存款业务基础上,外资银行开始逐步进入个人贷款、理财产品销售等新的业务领域,4家银行开始办理境内公民个人贷款业务,贷款品种已涵盖按揭贷款、个人经营贷款、消费贷款等多个类别,并发售个人理财产品,同时销售保险产品。截至2010年9月末,辖区外资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34亿元,同比增幅30.03%,其中境内公民储蓄存款占比已超过60%;个人贷款余额2.89亿元,同比增幅38.72%;累计销售理财产品5.19亿元;销售保险产品152笔,零售业务已初具规模。但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零售业务仍存在明显差距。储蓄存款和个人贷款在辖区总额中占比分别只有0.71%和0.26%,外资银行在一手房按揭、汽车贷款、代销基金、托管业务等市场热门产品领域处于空白状态。

辖区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经营的主要特点

业务管理架构及营销模式各具特色。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青岛分行实行双线汇报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设立专营零售业务的支行,行长同时向分行行长和北方区零售业务总监汇报,在业务上主要接受条线主管的领导。同时,销售和服务的管理职能也实现了分离,支行行长主要负责销售管理,服务及营运控制则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并按条线进行汇报,贷款审批权限也集中于区域总部。东亚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青岛分行实行传统管理模式:在分行设立个人零售业务部,实行支行到分行再到总行的垂直报告路线,分行有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总行职能部门对分行进行业务指导。韩资银行则实行松散型管理模式。零售业务尚处起步阶段,未设置专业管理部门,只在分行市场部门设个人业务营销岗位。经营策略及市场定位存在差异,市场表现差别较大。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代表的国际性银行,主要借助母行品牌、国际性网络、成熟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业务,总行支持力度较强,产品比较齐全,经营策略较为稳健,管理相对比较完善,客户定位方面偏重于高端客户。以汇丰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9月末,其卓越理财账户数是普通账户数量的2.7倍,账户余额在储蓄存款余额中占比达90%以上。以东亚银行和南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港资银行,母行品牌优势不是很突出,但对中国市场比较了解,对发展中国业务也非常重视,业务发展策略相对较为激进,在客户定位方面,虽然也已经或准备推出高端服务品牌,但目前仍以中低端客户为主。以东亚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9月末,其显卓理财账户只占账户总量的6.6%。而韩资银行,主要服务于本国客户,转制后虽然开始拓展中国客户,但尚处起步阶段,品牌、产品等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业务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业务考核模式有所差异。以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代表实行记分式考核,依据客户经理级别、业务对应的权重以及完成业绩,加总计算总体的达标情况,总行会按季度或月度来计算零售支行得分和客户经理的业绩,并据此确定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以南洋商业银行和东亚银行为代表实行指标式考核,总行结合上一年度的经营情况设定本年度各项零售业务的目标,据此对分行进行考核,具体的考核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业绩指标,如各项业务增量、贷款利息收入以及手续费收入等。而韩资银行尚未制定明确的考核方式。

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市场发展战略不够清晰。随着各家外资银行陆续完成法人转制,抢占市场、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满足监管要求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但外资银行实际经营中却对自身战略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缺乏充分考量。一是总行过度集权,不利于分行业务发展。例如渣打银行规定新设支行的选址由总行统一确定,受信息充分性的影响,总行对各地市场状况经济布局并不非常熟悉,决策可能不尽合理。二是个别外资银行总行下达的任务指标不适应各地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分行面临较大压力。如东亚中国对青岛分行下达的住房贷款业务指标明显偏高,受房地产有关调控政策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该分行任务指标仅完成三分之一,而其总行没有根据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及当地市场变化情况对指标进行合理调整,为分行员工放松业务准入标准埋下风险隐患。通过非现场监测发现,该分行前期发放的部分个人贷款风险分类已调整为关注类,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的趋势值得关注。风险管控能力堪忧。一是操作风险。一方面,外资银行转制以前多是从事对公批发业务,分行管理层缺乏有关零售业务的风险管控经验,而一线操作人员对此类业务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也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功能不健全和长期以来的管理习惯,外资银行的业务操作较为依赖人员控制,潜在的操作风险隐患也值得关注。前期,辖区外资银行出现的几次风险事件均与一线员工违规操作直接相关。二是声誉风险。值得关注的首先是理财产品相关的声誉风险。在前期发售的理财产品发生亏损之后,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应对能力明显较弱。其次是业务创新过程中伴随的声誉风险。近期,辖区一家外资银行遭到不法分子利用其个贷产品的名义进行诈骗,引发客户投诉,还有一家外资银行支行为控制成本撤销现金业务也引发了客户投诉。三是信用风险。虽然目前外资银行个人业务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小,但信用风险开始逐步显现,截至2010年9月末东亚银行青岛分行已经先后出现了4笔关注类贷款,而渣打银行青岛分行开始经营的“现代派”个人无担保贷款余额已有32.35万元,其信用风险走势值得关注。四是合规风险。近年辖区外资银行也逐步涉及房地产、个人住房贷款等政策焦点行业,但其在国家政策调控的解读、所在市场的行业风险判断以及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上能力显得较为薄弱。人员流动性较高,人才缺失问题突出。近年来,辖区外资银行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大不如以前,多家外资银行员工流失率明显偏高,员工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随着中资银行薪酬福利的提高,近些年外资银行的薪酬水平已经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个别外资银行还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二是外资银行转制后不能真正做到本土化,其固守母国的企业文化理念与中方员工存在难以融合的差距。三是缺乏对中方员工职业发展的上升渠道,有的外资银行中的中方员工通过多年努力最多只能获得分行副行长职位,且多负责分行内部事务管理,关键岗位和业务条线则由外方副行长掌握。如辖区三家韩资银行和两家日资银行中,仅有山口银行配有一名分管合规等内部事宜的中方副行长。

第6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去年12 月11 日,5 年入世保护期告终, 中国金融业全面实行对外开放, 中外资银行从此开始短兵相接。

竞争过度还是竞争不足

在随处可见似是而非的论调中, 中国银行业被归于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 其一, 外资银行挟资本、品牌、技术之利, 中资银行很难与之形成对抗――“ 狼来了” 的说法就有这种意思在里面; 其二, 经过财政救助, 中资银行已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即使不引进外资, 中资银行依然可以取得成功――一度甚嚣灰尘上的“ 贱卖论” 基本可以算作代表。

上述判定不是孱头就是昏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 本土银行在网点、客户等层面均占有难以撼动的优势, 加之长期形成的国家信用“ 捆绑”, 即使是在全面开放后, 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仍将占据压倒性的市场份额。在混业经营逐渐施行后, 这种优势更有可能向保险、证券等行业蔓延。

当然, 中国银行业大而不强、效率低下的局面不会仅仅因为巨额资金的投入而发生质变。尤其是, 在国有银行这样一个长期为政策所庇佑、至今仍然享有市场垄断及价格管制所带来好处的半封闭部门, 改革的难点并不仅仅在于“ 怎么改”, 甚至还有“ 愿不愿意改” 的问题。就在本轮金融改革之前, 国家也曾两次给予国有银行大的救助,但很快, 修缮一新的报表再次为堆积如山的坏账所涂墨。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 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将是决策层长期面临的难题之一, 其两难处境则在于:政府是要追求国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还是追求国民利

益的最大化? 以及在银行这一特殊市场中, 充分竞争会否同样导致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很显然, 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出合理的答案, 政府主导下的银行市场仍将维持事实上的寡头垄断。

安全至上还是发展至上

如何看待全面开放后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 需要进行通盘考量。不同于其他行业, 银行部门之所以重要,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资金系现代经济最核心资源, 金融机构配置效率的高低, 直接决定总体经济健康与否; 二、由于存在显而易见

的负外部性( 经济学中将经济主体给他人造成的成本问题称为“ 负外部性”), 金融企业破产将会造成巨大的外部不经济。

在狭隘的民族主义驱使下, 有相当部分人士巴不得外资银行统统关门而本土银行一统天下, 而问题是, 如果微观基础中的金融机构不健康, 金融稳定就难以保持。因此,不能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制定合适的利率和汇率政策, 中国金融就能稳定, 中国经济就能稳定。而健全微观基础中的金融机构, 依靠画地为牢式的垄断、管制是做不到的。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垄断所导致的效率低下, 转型阶段国有银行寡头垄断而对委托- 关系的侵害还在于, 由于缺乏有效的参照系, 评估主管官员和企业经理的绩效将会陷于重重困难并最终使得外部监督无所依从。更有甚者,根据奥尔森和斯蒂格利茨的研究, 如果利益集团的数目足够少, 那么集团就有充分的激励去影响政策制定者, 以出台有利于自己的监管制度。

但是在“ 金融安全” 的大帽子下,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长期滞后于整体经济进程。很大程度上, 全球经济学界之所以对中国发展前景争论不休, 原因即在于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与脆弱的金融体系并存的奇异局面长期存在。

第7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关键词:银行贸易融资现状情况

一、我国贸易融资现状

国际贸易融资是外汇银行围绕着国际结算的各个环节为进出口商提供的资金便利的总和。与其它业务不同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集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于一身,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进出口企业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有的银行设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主要的业务就是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其业务收入可占到银行总收入的八成。此项业务的发达程度与否,已被视为银行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90%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前景,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资金扶持和贷款投向普遍向大企业倾斜,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困境。由于受到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条龙式专业化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华夏银行就推出了这样的一系列创新产品。比如针对台资企业推出的两岸汇划直通车、美元汇款全额到帐和去年推出的出口票证通等等。其中,出口票证通是以出口收汇权为担保,为客户提供银行承兑汇票和进日开证服务,组成??以应收帐款权益为保证手段、还款来源的业务,也就是说基于应收帐款基础上的贸易金融服务,这是在物权法基础上的一个业务创新,也体现了进出口贸易的自偿性特点。还有近几年推出的华夏贸易宝是为解决中小企业出口结算环节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而推出的出口押汇、出口贴现、福费廷和信保融资四种出口贸易融资产品的组合套餐,这是第一期,第二期还要推出进口产品的服务组合就是在进口环节对进口商进行金融产品组合,进口商可以从产品组合的篮子里选择能够适合他们需要的服务以及产品组合和打包。

众所周知,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内各商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列入重要发展内容。据统计,股份制商业银行近50%的中间收入是国际业务带来的。而贸易融资业务能促进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的开展,进而拉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贸易融资以其在风险资本占用和交叉销售等方薅的优势,正日渐成为各家银行竞相发展的业务重点之一,已成为各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外资银行首先是在中国开展跨国公司的国际结算,然后是做所有外币的贸易结算,接着是傲中国公司的本外币贸易结算,现在才开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有相当的市场实力和产品优势,比如在上海地区,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国际业务是被外资银行瓜分的。

中资银行在国际业务方面很早就和外资银行直接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中资银行逐渐提高了能力,外资银行也了解了中国。不过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整个盘子也越做越大,所以中外资银行更多的是处于发展状态。并没有太多的激烈竞争。

二、我国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反映的情况及对我国银行贸易融资的建议

第8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面对这样的冲击,中资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改善其不合理的行业布局和紊乱的金融生态链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外资进入挑战中国银行业金融生态链的缺陷

经历了十几年的摸索期,外资银行对中国市场已经有了较深刻地认识,也逐渐形成了清晰完整的经营战略:从机构地域布局转向追求利润;从强调竞争转向强调同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以弥补其劣势;充分发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巩固领先优势。同时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资银行根据其资金规模、业务优势、企业文化等的不同,其在化经营战略也有各自的特点。一般的批发和零售兼营的全能性银行选择了全面发展的战略,批发性银行继续拓展企业和银行业务市场,还有的则致力于转向业务,如纽约银行在华机构以贸易结算和清算业务为主,没有发放一笔贷款。

而与之相较,中国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的、有机的生态链。现存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之间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竞争关系。以银行业为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机构普遍存在着一种“做大做强”的非理性膨胀趋势,服务定位相同且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而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差异却非常小,导致在有些金融产品上供给过度,而有些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并出现有些金融服务的断层和缺失。这不仅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而且也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脆弱性。

二、国际金融生态链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经济发达国家,有机的金融生态链的形成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银行也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银行间并购与重组的大规模展开,如摩根大通银行。另一种发展方向是越来越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在这两种趋势的推动下,定位鲜明、差异化发展的银行不断出现,他们在不同业务、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群之间演化出了纷繁复杂的行业竞合关系,从而构成了完整的金融服务生态链。在全球的金融生态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类不同类型的银行,比如有产品银行、渠道银行和综合银行。(1)产品银行:在整个金融生态链中扮演着产品提供者的角色。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产品银行需要更多地考虑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成本收益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在美国,80%的信用卡业务集中在前五大信用卡银行,而很多区域银行则通过他们的信用卡产品,给自己的客户提供信用卡服务。(2)渠道银行:以某一地区或固定客户群为目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它们的服务网络可以局限在某个区域,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非常的全面和周到,而且它们往往很多有竞争力的银行产品。在美国中部这样的银行就有很多而且经营业绩很好。(3)综合银行(又称宇宙银行):主要特征不是以产品和地域为导向,而是完全以客户为导向,凭借清晰的客户定位,它们会出现在客户需要的任何地方,因此网点遍布全球各地。综合银行(宇宙银行)所服务的客户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往往都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这些不同类型的银行各有优势,且相互合作。产品银行为渠道银行提品,渠道银行为综合银行提供某些客户服务。综合银行可以内涵很多银行的n甚至业务系统,同时再将一些工厂运营外包。这种深度的链状绞合式的竞争和合作盘根错节,使得全球金融业越来越成为―个复杂的综合体。

三、中国银行业生态链的合理布局

合理而稳定的生态链是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基础。因此政府在政策倾向上应引导银行发展符合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业务。根据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说: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力相对雄厚,最有能力在国内市场与外资银行相抗衡,可以向综合银行的方向发展。应该主要面向优质大客户开展批发业务。第二,对于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的思路更广,它们可以立足零售业务,加强产品创新,向产品银行的方向发展。第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众多区域金融机构要利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圈的形成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区域银行的优势。

(一)四大国有银行:主攻批发业务,认真做好优质大客户的业务

虽然在今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应该逐步减少,让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在短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基本结构和市场份额并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暗含着政府担保,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进一步消化不良资产、裁减人员和网点,可以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同时进行业务和公司结构的重组,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外资银行进人,在批发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竞争会日趋激烈。所谓优质客户包括跨国集团在中国的分支企业、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国内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外向型企业、大型加工贸易企业集团和高新科技企业等。譬如(胡乃武,张海峰2004)认为:未来外资企业大约有25%会流向外资银行,而且规模越大的外资企业选择外资银行的概率更大。所以拥有充足的机构网点和丰富的人民币资金来源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发挥其规模、网络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主攻对公业务,尤其是针对优质大客户的业务。

在目前利率管制的条件下,对公业务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是银行产品的创新能力,银行必须能够深刻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做整体资金解决方案,从而既全面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要,也可以从票据、外币、中间业务等费率放开的业务上间接的向客户让利,降低客户的总资金成本。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零售业务为主,加强产品的创新能力

业界普遍认为,由于零售银行业务需要银行与客户存在紧密的实际距离和很小的文化差异,所以一般国际银行不会轻易介人零售银行业务,即使介入也往往通过兼并和收购的方式进入东道国的零售市场。不过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外汇交易等零售业务方面已经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并且外资行通过与中资银行联合发卡的方式已经介入了信用卡市场,这为其以后独立发卡做好了市场、晶牌及宣传上的先期准备。所以随着外资进人竞争的加强,股份制银行的合并、购并在所难免,股份制银行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必须利用这个短

暂的时间窗口,在品牌、规模和网络上打好基础,发展零售业务,尤其是按揭和信用卡业务,建设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健全各项风险控制体系,提高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完成经营模式的转型,成为批发和零售业务并重,甚至以零售业务为主的银行。

在银行零售业务中值得一提的是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首先,从1997年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年按揭贷款总额已达8000多亿元。但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贷款总额的5.9%。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中国台湾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38%和30%,在中国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与其他贷款种类相比,住房按揭贷款在世界各国都是风险较低的,即使是在住房按揭贷款比例很高的中国香港,坏账率也一直维持在1.5%左右。其次,信用卡业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其法律、个人资信信息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条件尚待完善,目前中资银行信用卡的发放对象定位不准,常用的不到旧。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无法获得一体化的客户资料,另一方面对现有数据的挖掘也不够,因为不具备数据挖掘所必需的建模技术。因此如果能在保证经营控制权的前提下,与外资银行合作,引进最新的技能和技术,则有助于国内这一市场的改善。

(三)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杜:立足当地,主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如何克服规模劣势,在竞争中求发展?中小企业信贷是突破口。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对应关系,中小银行难以成为大企业的资金提供者,而大银行也往往不会向小型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提供信贷。对中小企业而言,他们难以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不能发行债券,比大企业更依赖银行信贷,因此中小银行就成了它们的业务伙伴。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银行能够同可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小企业一直合作就能分享到企业成长带来的机遇,这也正是成功的中小企业受到追捧的原因。中小银行业务区域集中,对本地区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有更多的精力了解中小企业的情况,通过与中小企业的交往掌握大量的信贷要求之外的“软信息”,能够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甚至还能够提供业务经营建议,这就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大型银行虽有可能挖走中小银行的少数高端客户,但不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客户争夺。对客户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服务,这种中小银行的优势使得它们即使是在大银行扩张势力范围内,也能发现没有得到良好的服务,甚至被大型银行挤出的客户群。

第9篇:外资银行发展前景范文

一、市场定位的策略及步骤

1、市场定位的基本策略

(1)低成本策略。通过对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主要做法有四种:一是控制相当大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在技术、人员、信息、营销等方面节省成本。二是设计易于提供的业务和服务项目,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三是规模经营,通过扩大市场份额来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四是提高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细分策略。一是差异性策略,即把目标市场分散在多个细分市场,开展多种金融服务;二是集中性策略,即选择重点目标市场,然后集中优势占领某一领域的市场,以带动整个营销过程。

(3)产品多样化策略。具体做法:一是在产品设计上采用不同于其他银行的方法,如对某类有存款额度的特种支票存款户提供一定的优惠贷款;二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如发挥自身的计算机网络优势,推销多用途的信用卡、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服务,极大地拓展银行服务空间和时间,降低交易成本;三是使金融产品具有新的功能,如给客户提供机会,让其在使用该产品时能进入全国自动出纳机网络;四是提供新的服务,如对活期存款大户实行个人经理制、提供理财服务等。

2、市场定位的步骤

市场定位需要经过一个科学、系统的操作过程,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分析市场现状

具体内容有:金融市场状况,如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客户购买力及供求变化的趋势等;金融产品状况,如产品和服务价格、盈利水平、产品定位等;竞争状况,辨认主要竞争对手,并了解他们的实力、策略目标、产品质量、市场占有额等;销售状况,主要是各个分支机构的网点分布及金融产品分销情况;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分析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对金融机构营销的主要影响。

(2)选择目标市场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这是市场定位的核心问题,对其分析应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对影响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的外部因素——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找出市场中存在哪些机遇,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同时应分析与机会相关的不利之处;二是对金融机构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后才能有的放矢。

(3)寻求备选方案

即提出制定市场定位的多种可选方案。寻求备选方案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选择标准要有预见性和可行性;二是应同时准备几个备选方案,以供管理者选择和遇到特殊变化时进行调整;三是提出的备选方案必须和设想的策略目标相一致。

(4)评价和选定

对各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定一个较好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筛选法,将备选方案与策略目标的各项要求相衡量,筛选出一种与市场定位目标最接近的方案;二是排列选择法,即将所有备选方案的相关要点排列起来,比较它们的优劣。

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市场定位的弱势分析

1、与外资银行相比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在市场定位方面的弱势主要体现在:

(1)思想观念不适应。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普遍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市场定位体系,客户服务先进有效,总体上外资银行主要以优质服务取胜,靠安全、可靠、忠诚及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形象吸引客户。对比之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市场定位策略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工作中墨守成规,求稳怕乱,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善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融汇上级行的定位策略,不善于适用现代市场定位方法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

(2)市场定位手段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在运用科技手段规范操作、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与外资金融机构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汇丰银行建有HEXAGON(环球工商电子银行系统),以无线传输方式实现了全球范围的联网,客户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银行业务。今后外资金融机构只需将国内终端与国外的服务器相连接就可以处理业务,只要在系统中增加一个币种就可以解决人民币开放后的业务电算化问题。经营条件的限制,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市场定位手段滞后。

(3)定价技术上的限制。产品定价是外资银行市场定位的轴心,而在我国,金融产品的价格(利率和费率)基本上由国家控制,金融机构没有机会掌握贷款定价和利率管理的技术。

(4)市场定位研究上的差距。外资银行普遍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市场定位研究,分析客户需求、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行为,为银行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定位活动提供参考依据,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既懂金融业务又熟悉银行运作的人员少,并且难以留下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或是被其他银行挖走,或是被管辖行选拔),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市场预测活动的质量落后。

(5)产品创新能力的差距。外资银行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开发适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并且由于实行混业经营,使得它们可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银行更象是一家“金融超市”,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受其管辖行管理,管辖行通过多种手段来调控其基层行的经营行为,从而隔离了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与市场之间的有关联系,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产品创新能力。

(6)组织体系不同。外资银行的组织结构普遍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设置,给予银行市场定位活动充分的组织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多为“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银行与市场之间的距离拉长,同时也使上下级行资源不对等,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

(7)资产质量差。由于诸多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沉重,而外资银行基本没有历史包袱,在各方面享有充分的灵活性,在开展业务时完全以盈利为目标,业务质量明显优于中资银行。目前,外资银行抢占的都是盈利业务,如国际结算、外币信用卡等,加剧了盈利业务向外资银行的集中,而亏损的业务仍留在国有商业银行,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忙于招架,处于守势。

(8)激励约束机制不力。外资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体现为重心向前台调整,他们通常都拥有一支庞大的直接上门为客户服务的队伍,同时由于电子化手段的充分应用,后台业务可以进行集中化批量处理,也为外资金融机构充实一线营销队伍创造了条件,如英国巴克莱银行,后台与前台员工的比例为1:10左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由于受到法人授权体制、业务流程安排等的制约,部分管理岗位规定要定人定岗,中间层相对庞大,而直接从事市场定位的人员配备不足。

此外,外资银行部分领域还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其中包括:国内银行包括上交利润在内的综合税负高达70%左右,而外资银行只有30%;外资金融机构可以从事外币投资业务,而中资银行不能从事投资业务;外资银行可办理异地业务而中资银行不能跨行政区域选择客户;外资银行在制定存贷款利率和业务费率上享有一定的自由,而中资银行受到央行的严格限制;外资银行可为境外客户服务,而中资银行需经离岸业务审批;监管机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较国内银行松等等。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2、与非国有商业银行比较

与非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弱势主要有:

(1)体制因素:非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体制新,运行灵活,善于根据市场情况对症下药。如在各家银行努力抢占对公业务市场份额时,民生银行果断抢滩个贷业务,率先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招商银行在上海推出了“先贷款,后买房”的新型贷款模式——“易贷通”。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行,其主要负责人受到聘任期限和上级行考核指标的影响,经营目标多以短期目标为导向,较少着眼于长远规划和产品的市场份额。

(2)社会环境不同:非国有商业银行善于依托地方和各种政策优势,不断壮大实力,与国有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竞争。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业务开拓受到其上级行的定位影响,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客户对象大多定位于国家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政府相关部门等,基层行处于配角地位,难以发挥地域优势。

(3)激励机制差异:非国有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营自主性较高,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在人事制度、分配机制等方面也不能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一方面冗员充斥、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骨干流失、人才短缺。从以上分析可见,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市场定位面临的压力相当大,我们要在有限的金融开放过渡期内积极探寻良策,弥补不足,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市场定位策略

面对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金融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必须结合所在行及区域的实际情况,主动思考市场定位策略。

1、转变观念

必须自觉树立市场定位观念,全面导入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定位理念,树立以市场定位为核心的整体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实现健康稳定和有质量内涵的发展,使市场定位学科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的共同课程。

2、制定科学的市场定位策略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必须重视市场调研、业务规划、对策建议和业务信息沟通工作,同时对业务运营的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调整,解决现实问题,排除潜在困难,保证计划的实施并不断进行修整。

3、发挥比较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来讲至关重要。如建行嘉定支行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为当地汽车产业提供配套服务,成立驻“国际汽车城”客户经理小组,采取重点直接营销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每个基层行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如果能和市场环境结合起来,在比较优势中实行战略定位,那么这个基层行基本上就已经先胜一筹了。

4、抢占缝隙市场

如泉州市建行在汽车消费贷款竞争尤为激烈时大胆推出了“无缝服务”,即把与汽车消费贷款关联的各种服务整合起来,由专职的汽车贷款经理人向客户提供汽车品牌目录、列出汽车经销商、合理估算贷款方式、确定保险公司、办理贷款手续、协办汽车报牌、提醒正常维护等,“无缝服务”一推出就立即赢得了市场的良好回应,仅2002年7月份,就为374位客户办理了4369万元的汽车消费贷款,实现了日均办理贷款141万元的良好业绩。

另外,国

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完全可以在客户理财、基金管理、企业并购、项目融资、保险及各种行业性代收代付等业务上大做文章,为日后的业务发展开拓一片天地。

5、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服务

金融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对这种资源的拥有和利用是业务发展和竞争的基础。对于资金实力、业务能力较小的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来说,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特定的客户和市场,集中精力致力于目标市场的经营,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取得长足发展。差别化市场定位要按照行业性质、客户特点、区域特征和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等对客户进行分类,根据各类客户对业务发展的重要程度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划分层次,结合其对金融业的贡献度大小确定稳固的优质客户僻体并积极拓展。对优质客户建立分级市场定位和管理制度,在市场定位策划、业务流程、眼务机制、产品创新和服务定价等多方面为优质客户提供区别于大众化客户的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使服务产品差别化。

6、寻求同业合作

市场上总是客观存在着部分潜在的客户,其挖掘程度取决于金融服务体系和银行功能完善的程度。就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而言,首先要与本区域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如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