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实录范文

教学实录精选(九篇)

教学实录

第1篇:教学实录范文

关键词:探究算法运用知识

1.教学目标

1.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多种算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1.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且比较准确地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1.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感受生活、数学、学习的乐趣,着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树立团队精神。

2.教学实录

2.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2.1.1教师激情导入:今天,小猴乐乐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你们高兴吗?高兴。今天,还是小猴乐乐的生日呢,我们先一起去参加他的生日庆祝会好不好?好。

(以趣导入,切合学生心理特征。故事开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吸引到本课时的教学中来,生动自然)。

2.1.2出示课件:在小猴乐乐的生日庆祝会上,好朋友小狗旺旺和小兔白白分别送来了桃子(9个)和苹果(5个)。小猴看了非常高兴,想吃。这时,小狗旺旺提出了要小猴乐乐先答问再吃水果的要求。根据画外音,教师提问。

2.1.3师:“小朋友们猜一猜,小狗旺旺提出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桃子、苹果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并互相讨论。

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桃子有9个,苹果有5个,桃子和苹果一共有()个。

(2)桃子有9个,苹果有5个,桃子比苹果多()个。

(3)苹果有5个,桃子有9个,苹果比桃子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实施语言鼓励:“你真棒”“真聪明”……

(用“猜一猜”“想一想”,与小狗、小猴“比一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的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智力铺垫)

2.2探究算法,初步解决问题

2.2.1师:“那么小狗旺旺究竟提的是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小狗提出的问题:“桃子有9个,苹果有5个,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师:“谁能帮小猴乐乐算一算,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呢?”(14个)

师:“请你告诉小猴乐乐,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多。”

2.2.2教师巡视,学生互相交流。根据巡视信息,教师让用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2.3学生说算法:

(1)数数法:1、2、3、…13、14个

(2)接数法:9、10、11、…13、14个

(3)把1个苹果放入装桃的盒子中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剩下的4个,一共是14个(师操作课件演示“凑十”法一)。

(4)把5个桃子放进装苹果的盒子中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剩下的4个,一共是14个(师操作课件演示“凑十”法二)。

师:刚才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师:要算桃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9+5)

(5)验证算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得出9+5的计算方法。

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红色的小棒代表桃子,右边摆5根绿色的小棒代表苹果,一起用小棒摆一摆。

师:想一想,怎样移动小棒能很清楚地看出桃子和苹果一共有14个呢?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比较中寻求最佳的计算与问题解决方案。学生以最优的视角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动手操作让学生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印证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法)

根据学生a的回答,教师操作课件,小棒的移动演示“凑十”过程,并加以抽象,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课件出示:

师:小猴乐乐也想到了这种方法,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小猴是怎么说的。

教师模仿小猴乐乐的声音说出9+5=14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过程,使学生再次加深用“凑十法”计算的印象。

根据学生b的回答,教师操作课件,小棒移动演示另一种“凑十”过程,并加以抽象,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课件出示:

(在学生与“小猴”的比赛中对展示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展学生的积极思维,强化”凑十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6)比较上述的两种算法,课件出示。

师: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呢?理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拆小数和大数凑成十,这样简便一些。

(利用比较原则,让学生在几种算法中,提炼最优算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主人)。

2.3用知识,解决问题

2.3.1师:看到你们这么聪明,小猴乐乐也忍不住要考一考大家呢!

发题单:学生先独立做,后汇报并出示课件。

2.3.2师:小猴乐乐还想考考大家做题的速度呢。

以小组为单位发计题单,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合作完成,并选出第1名颁发小红旗。

(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充满童趣的“争先恐后”中锻炼思维能力,手、脑配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3.3课间活动:以小动物为角色,做“凑十”游戏。既调节身体,又巩固所学。

2.4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小猴乐乐的生日庆祝会上你们学会了什么?”(出示课题“9+几”)

小结:计算9+几,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究竟哪种方法好,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会慢慢地体验出来。

师:“非常感谢小朋友们陪小猴乐乐度过了一个这么快乐的生日庆祝会,让我们一起在生日歌中结束这堂课吧!”

(前后呼应,以“故事――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情境置于“动画”中,自然、有趣、富有感染力,贴合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余味袅袅)

反思:

这堂课,设计的重点放在计算与解决问题上,让学生在各种方法中择优使用,以“凑十法”贯穿全课,把计算和问题解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随着故事的发展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实验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算法,选择算法;再比较两种“凑十法”,了解更简便的方法,优化算法。在教学过程中,把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体验、创造体验、合作交流体验等体验中体会数学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实验成功的良好心态。利用“小猴过生日”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逐渐加以抽象,不断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整堂课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贯穿问题,这些问题是合理的、生活化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整堂课“寓教于乐”,是动态的。

第2篇:教学实录范文

生:会亮。

师:(合上开关,灯泡亮)有意思吧。好,我这里还有一个电路,咱们现在同样把开关合上,小灯泡会不会亮?

生:不会。

师:到底会不会亮?(合E开关,灯泡没亮)

生:(齐声)噢!

师:小灯泡不亮,说明这个电路出了问题。那么电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哪些原因可能会造成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呢?  (学生纷纷举手,急于发表)  师: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别急着发言,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科学探究记录表中,你认为有几条原因就写几条,当然写得越多越好,你也许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知道更多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记录得很详细,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灯泡闪了。

生:电池没电了,小灯泡坏了。

生:可能是电池安反了。

生:电线没接好。

生:开关有问题。

生:小灯泡没安好。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大家所说的其中一种或许几种原因确实都会使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查出电路中的故障呢?或者说你用什么办法能够查出我这个电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各小组讨论讨论,把你们设想的查找问题的方法写在科学探究记录表上。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约3分钟)

师:我想大家一定想出了很多的办法,哪一组先说一说?

生:我们认为灯泡坏了,可以买一个新的灯泡换上去。

师:那好,我这儿就有一个新灯泡,你上来试一试。

(学生E台取下电路中的灯袍换E好的,结果仍不亮)

师:灯泡还是不亮,这是怎么回事?

生:看看开关合上没有。(学生检查发现开关合上了)  生:再换―个电池。  师:为什么要换电池?  生:因为我怀疑电池是坏的。  师:如果我们怀疑灯泡坏了就换个灯泡,怀疑电池没电了就换个电池,那不是太浪费了吗?(学生笑了起来)而且,你们能肯定我们刚才换下来的一定是坏的吗?  生:不能肯定。  师:怎样才能准确地查出电路中各部分是不是好的?大家再想一想。

生:老师,你刚才开始用了一个好的电路,我认为应该把灯泡、电池安在好电路上检查。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大家认为他这个办法行不行?

生:行!

师:(出示“电路检测仪――个基本电路去掉开关,连接开关两端的导线上接有铜棒)我这里有一个电路(教师将两根铜棒接触,小灯泡发光),这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电路检测仪”,它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电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电路检测仪,请打开1号纸袋,想一想,你们打算怎么用它?

生:如果怀疑一个电路中的灯泡坏了,就把灯泡取下来,换到检测仪上检测,就知道灯泡是不是坏了。如果怀疑电池没电了,也可以这么做。

生:如果怀疑电线没接好,可以用两根小铜棒到处试一试,发现哪里小灯泡不亮了,就说明哪里就不通了。

师:刚才有位同学认为我这个有问题的电路中的灯泡坏了,可换一个新灯泡仍然不亮,那么,这个电路中的小灯泡是不是坏了呢?谁愿意用你们的检测仪检测一下?

(一位学生拿着检测仪上台检测,发现灯泡确实坏了)  师:刚才换了一个新灯泡仍然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生:说明这个电路中别处还有问题。  师:大家说得很好!要想知道电路出了什么问题,我们需要借助像电路检测仪那样的工具。好,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个有问题的电路,电路中可能不止一个问题。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查出你们电路中的问题并把它修好。把你们检修电路的程序写在科学探究记录表上。请大家拿出2号纸袋,开始。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生:修好了。  师:请同学们迅速收拾好材料,然后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检查问题的。   生:开始我们把开关合上,发现灯泡没亮,就怀疑灯泡坏了,就把灯泡取下来安到检测仪上,却发现灯泡是好的,所以我们想一定是电池没电了,就把电池取下来安到检测仪上,发现是电池坏了。

师:那你们电路中可能不止电池没电这―个毛病呀?

生:我们又把检测仪中的好电池取下来安到电路上,灯泡亮了,说明别的东西都是好的。  师:很不错,谁再说一说?  (同学争相发言)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像咱们今天这样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技术,当工厂的机器和设备出了故障时,工程师们通常就是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你们今天都是很棒的小工程师。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和想法?

生:通过学习,我想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就知道怎么办了。

第3篇:教学实录范文

在近几年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科学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做好研究记录,但是教师对于记录单的处置却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对记录单不进行展示也不进行交流;即使对记录单进行了展示,但也不作实质性评价;课后未对记录单做必要的批阅解读,等等。这些,不仅仅说明教师不重视实验记录,还隐含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尚未深入到教师潜意识中,未内化成一种自觉的、习惯的行为。

实验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清晰地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实验记录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实现,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加以落实。

分享交流实验记录。交流实验记录是指学生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发现,让记录成果在集体面前呈现,让同伴了解自己的探究过程及方法、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它要求学生交流时,语言有序、有据、有理,思维更富有逻辑性。它比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自发交流分享更具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分享交流可以是现象的交流、结果的交流、情感的交流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并对学生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给予正确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利用实验记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反应是否符合预期、教学手段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新的生成等,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对科学实验记录的理解与反思,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或改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保留或展示实验记录。实验记录的保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深层次的尊重。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实验记录整理成册,陈设在科学教室里的书柜,或者为学生建立档案袋等。保留这些实验记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成长轨迹的较好方式。

大多数科学教师在设计实验记录单时存在着记录过程缺失、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记录的目标不明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尚未达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实验记录要体现过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一理念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操作等教学行为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未抛弃原有的注重结果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设计实验记录单时,不能正确处理好“结论与过程”这一学习和认识的矛盾,仍然把记录目标只指向知识结论,只注重探究结果的记录。事实上,记录过程与记录结论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第4篇:教学实录范文

【关键词】口译;心理压力;真实录音/录像资料;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16-02

1 引言

作为曾经的口译学习者,现在的口译课教师,和在业余时间从事过的口译实践,笔者发现在存在于实际口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弊病。就是教师在口译课堂中过多地使用非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有时候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教师甚至采用远低于正常语速给学生朗读语言材料。致使学生在从事实际口译任务中无法适应现场的气氛,真实的语言和正常的语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要在口译课堂的尽量多的使用真实的录音/录像资料,使学生尽早适应以后的实际口译工作。

2 真实录音/录像资料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这样描述真实录音/录像资料-不是专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和使用的材料。(Field, 2000; Little, Devitt and Singleton, 1989, in Peacock, 1997),Field (2000)把这一定义作以扩充-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包含从采访到随意性谈话的一系列形式,例如BBC广播,演讲,辩论,火车站和机场播音,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等等。

当前的研究者认为这一定义比较合适-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是不专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的,是自然的,自发的(natural and simultaneous)口语材料,例如访谈,讲座,对话,讨论等等。相对来讲,非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是专门为外国人准备的用来阅读的资料,听力课堂的材料,用来练习和考试的各种材料。

笔者之所以主张在口译教学中使用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是因为他们具有传统英语学习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承载信息,传播思想,表达观点,情感,和娱乐等等。好的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包含了有趣的内容,激活我们的反应。因为他们能让学习者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中感知到真实的世界,获得模拟真实世界的机会,所以他们的真实性让听众/观众感受到参与真实世界活动时自身的重要,同时锻炼口译学员适应真实口译语言的能力。

利用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教学在继承传统教学法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情景的视觉感受部分,创造了独特的将情景视觉和录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是视觉感受刺激和听觉感受刺激同时反复作用于大脑,使口译学员建立起条件反射,增强亲临现场的感受。

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浩如烟海,目前可以为我们所接触和利用的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 VOA, BBC, CRI等英文广播资料

? CNN, CCTV-9, 英语原声电影电视等音像资料

? 此外,各大英语学习网站也有大量可供下载的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包括名人演讲,奥斯卡晚会实况录像,Discovery电视节目等等。

3 口译特点

梅德明教授在《高级口译教程》中提出,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的个体操作性强;交流的内容包罗万象;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读,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其中“视”是指译员要观察捕捉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体资,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有地方口音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现场气氛的压力是口译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正式场合的严肃气氛会给经验不足的译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译员的信心,怯场的心态会使译员口误频生。多层次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既给口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如说话人浓重的地方口音和过快的语速给译员带来耳听会意的困难),同时又给口译工作创造了颇为有利的条件:如说话者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直观的体语表现,现场各种与口译内容有关的景物,所有这些都是辅助口译的有利条件。如果口译学员平时有模拟真实场景的口译实践,就会更好地适应实际的口译工作。

4 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对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是对文化的一种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本身就是不同文化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员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译员之所以不同于翻译机器,在于他对于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更在于他能从文字意思之外领悟到的说话人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因此,具有跨文化意识对译员来说十分重要。

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译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翻译的前提。不同民族的语用习惯大不相同,如对于坦率,自信的美国人,译员应尽量避免用about,might,some等词语;对于办事讲计划,节奏不快的北欧人,翻译时应放慢语速,用清晰详细的字句效果最佳;对日本人,应注意各种不同级别的称谓;对重修养,讲礼仪的英国人,应主动采用polite form等。这些均为译员跨文化意识的表现。

在口译中,译员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而跨文化意识是判定译员水平的质的标准。译员可以用跨文化意识来辅助和提高自己的口译方面的竞争力,力争使口译符合语言社会功能的特征,即准确性(accurately),得体性(appropriately),文化性(culturally)。只有做到这些,才算是合格的译员。而口译学员通过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接触原汁原味的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最直接训练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意识。

5 结语

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在培养口译能力中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口译教学实践中却并不被广泛的使用。口译教师更倾向于用专门的口译教材以及配套的录音材料,这是因为教材的设计更加系统和规范,有利于组织教学。而真实录音/录像资料相对比较零散,少有编写完整,循序渐进的教材体系,因此不利于教师使用。学生刚接触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时,会感觉难度太大,无法顺利完成口译任务的挫败感会打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这要求口译教师要精心挑选和准备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录音/录像资料,因此也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笔者认为,真实录音/录像资料的使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给口译课堂增加真实感,使学生适应真实的口译压力和气氛。更直接的感受原语演讲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因此,在口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使用传统口译教材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真实录音/录像资料,更期待着以真实录音/录像资料为教学内容的口译教材的问世。

参考文献

[1] Allan, M. (1985). Teaching English with Videos. Harlow: Longman.

[2] Altman, R. (1989). The videos connection: Integrating videos into language teaching.

[3] Field, J. (2000). Finding one’s way to the fog. Listening strategy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Modern English Teachers, 9(1), 29-34.

[4] Little, Devitt and Singleton, 1989, in Peacock, 1997.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学习,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6] 李郁青,全球化语境下从事外事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广州大学学报,2005(4).

[7] 刘宓庆,口笔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8]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材(第三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第5篇:教学实录范文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生丁: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汇报阅读收获,老师的点拨恰当、适时,这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与表达,这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这段话,老师把大家提出来的问题再复述一遍。

(生逐句读,师逐句问。)

师:就带着这三个问题,看画面思考。

(击键,大屏幕显示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荣的景象。)

生:爸爸、妈妈当年克服各种困难,跟大自然作斗争,凭着坚强的意志,开发、建设新疆。

生:看了刚才的画面,读了老师推荐的资料,我知道当年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建设者为了抵抗干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挖渠,手都冻到了锄头把上。有的时候,为了不让水白白流失,他们就跳进水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洞穴。

师:能利用课外资料理解课文,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提出表扬。

生:爸爸、妈妈等一批边疆建设者克服了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困难,全力建设边疆。

师:既然这么艰苦,爸爸为什么还接孩子们来呢

生: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样,长大后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板书:扎根边疆)

生:爸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新疆,响应党的号召。

生:爸爸就像白杨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扎根,奉献一切,把新疆建设得那么美丽。

师:这些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默默地无私奉献精神。

(板书:奉献)

师:他们耕耘,奉献了一生,换取了今日边疆的繁荣,捍卫了各族人民的尊严,他们跟白杨一样,都是----

生:(齐答)卫士!

[看画面,利用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理解建设者与白杨之间的共同处: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根、成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坚强不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深化了对中心的认识。]

师:学到这儿,我又有心得: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而领悟中心。(板书:段--领悟中心)

师:这第16自然段我们得背下来。这个自然段里的几句话有什么规律吗

生:每句都用“他们只知道”开头。

生:每句话都跟新疆有关,而且都有“新疆”这个词。

师:第14自然段我们用熟读背诵的方法,这个自然段就用找规律背诵的方法。一分钟时间,看谁先背会。

(指名背诵)

师: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钟就基本背下来了。谁还能背这样吧!愿意背的同学站起来背,不会背的跟老师一起边听边记。

(生多数站起背诵)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把顾全文

师: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儿不明白。

生: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他在想什么

生: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

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为他已经沉思过,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么呢(板书:沉思微笑)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忆自己是怎样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们这些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的事迹。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儿女能不能像他一样扎根边疆。

生丙:他在想儿女们能不能不怕艰苦,为边疆奉献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大白杨身边的小白杨在风沙中成长,他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儿女肯定能像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他觉得祖国建设后继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师:同学们,你们是祖国西南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继承父辈的事业是大家光荣的使命。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感受到你们的真心、信心、决心!

[以两次“沉思”、“严肃”、“微笑”的理解,反顾了全文,体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训练的原则。]

(生齐读课文)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

生:赞美建设者!

师:下节课,我们将要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

总评:

《白杨》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设计了“变序”教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2.加强了两个意识。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语言文字训练意识,如,朗读指导贯穿于整篇课文中,强调“边读边思”与“读中理解”。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范读、齐读、自由读、听读、个别读、背诵,内容上则有读词、读句、该段、读全文。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作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2)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就能体会感情,从内容中领悟中心。这就提示了基本的读中理解词、句、段、篇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面训练。

3.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师生交流中看到老师是尊重学生的。如,老师在多处有这样的语言:“我有一个心得跟大家分享”、“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这充分表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处处让学生尝试有所收获的喜悦。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本节课中“白杨树象征着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建设者”,这一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而这部分内容不仅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者设计了引导学生探求“孩子们所不知道的”,并用电教媒体介绍边疆建设者当年垦荒的场面,使学生从形象的直观中领悟到“白杨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同时,展现了今日新疆的繁荣景象。鲜明的对比,更富现实教育意义。另外,电教媒体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执教教师简介

第6篇:教学实录范文

师: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生:孔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孔子?

师: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处于我国的春秋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他出生在u邑,也就是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名丘,字仲尼。

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第一个广收门徒的老师,他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弟子就有72人。孔子被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生:孔子写了一本书叫《论语》。

师:《论语》跟孔子有关,但不是孔子写的。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我们学校的老师撷取200条与小学生关系密切的《论语》,编成了这本校本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在这一节课,我们将要采用“闯三关”的形式。第一关:记诵经典。

二、 歌诀素读,记诵经典

师:(出示)第一条经典――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同学们是怎样读经典的?(生读)

师:你们这是朗读,听老师读。(老师歌诀体朗读经典,学生不由自主跟节奏,或晃动身体,或用手轻轻打着节拍。)

师:老师与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快,有节奏,像唱歌一样。

师:老师使用的是歌诀体的朗读形式,同学们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朗读方法?

生:愿意。

(领读之后,采用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直到熟读成诵。)

三、 结合注释,理解文字

师: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进入第二关:理解文字。看第一条,这么多“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教你们理解经典的小窍门,结合注释理解文字。(老师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第一条经典的意思。)孔子说,学习知识或做人的道理,不停地去复习或者践行,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不生气,不是一个君子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的方法,自学其余三条《论语》。(学生自学)

师:谁来说说这一条?(出示课件)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生: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和善,是缺少仁德的。”

师:在童话故事中总有一位主人公喜欢花言巧语,他是谁?

生:狐狸,狐狸骗乌鸦的肉,狐狸想吃公鸡就花言巧语骗它。真的是缺少仁德。

师:好,同学们再看这一则?(出示课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守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师:看来结合注释理解经典的方法都掌握了,看这一条讲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生: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友爱同学,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还有精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礼乐技艺。”

师: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大家把这四则《论语》连起来读一遍。(学生歌诀体朗读四则《论语》)

四、 反省自我,践行经典

师:大家顺利闯过两关,现在我们要闯第三关:践行经典。学习经典的目的不仅仅是诵读、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它成为指引你前行的一盏明灯,照亮你人生之路。比如,每当我读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谨而信”时,就想起去年暑假的一天,女儿和好朋友约好下午三点去图书馆看书。谁料到中午时,乌云密布,她见势不妙,马上给朋友打电话,可她家电话停机。女儿看着黑沉沉的天,就说:“佳琪肯定不去了,咱要不也算了吧。”我看看天,又看看她,说:“咱们做人要讲诚信,不守信用可不好。”虽然乌云密布,我还是把她送到图书馆。我们刚迈进图书馆,就听见佳琪在后边喊女儿。我想,那个下午,两个女孩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俩人遵守承诺,换来的相互信任和友谊。同学们,面对今天学的经典,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四则《论语》)

生: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到学习知识还是做人的道理,都要经常的复习或者践行。正如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你用经典解释经典,可见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

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却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真的就是一个君子了。这一点我做得不太好,当别人误会了我的好意或者委屈了我,怨恨之情油然而生,我好几天不愿意跟他说话。今后,我要力争做一个君子。

师:勇于自我批评,你是生活的勇士。

生: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想到那天去书店买书,在书店门口碰到一个年轻人,蓬头垢面,可怜兮兮地说,他的钱被人偷了,一天了没吃一点东西。我看他可怜,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掏给了他,谁知他拿起钱,说了一声“谢谢”,就匆匆走了,回头还露出对我鄙夷的笑。那时候自己委屈极了,现在想想,那个人就是典型的巧言令色的小人。”

师:老师同情你的遭遇,赞赏你的爱心。

生:“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我们既要防止巧言令色的人,更不要去做巧言令色的人。

生:我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到了为别人做事,应该尽心尽力。记得有一次,朋友的汽车遥控器坏了,我帮他打开盖后,发现线路连接的焊点开了。我的遥控器上周也出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借了好多次工具,费了一天时间才修好。我害怕给爸爸添麻烦,就对朋友说:“只有这里坏了,遥控器就没办法修了,再去玩具店换一个吧。”现在想想,自己真做错了事,自己不但没尽力帮朋友,还撒谎欺骗他。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此处也应该有掌声。请你说说为什么送他掌声。

生:他勇于批评自我,是个勇士。

生:他的真诚打动了我,人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不知悔改,还嘴硬说自己没错。

师:谢谢你们俩的精彩点评。同学们,人的优秀品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在身体里生根发芽的,只会在你做好事的过程中慢慢孕育。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一天天培养起来的。

生:老师,我看到“泛爱众”我就想起了我的弟弟。他不到七岁,但心地特别善良,只要在电视上看到谁得病了,或者哪里受灾了,总要收拾自己的衣服或玩具,要给小朋友送去。在路上见到乞丐,他总会向大人要钱去献爱心。一个大雪天,我们小朋友都在雪地上打雪仗,有一个老奶奶路过,不知怎么脚一滑摔倒了,我们看见笑了起来,弟弟却跑过去,吃力地扶起她,拍去她身上的雪,仰起脸不停地问摔得疼不疼。那急切的话语和心疼的目光叫我们这些姐姐哥哥好惭愧。

五、 总结全文,引领提升

第7篇:教学实录范文

北师大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64页、65页。

【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时分秒”这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时刻的含义,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它是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认知基础。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

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就能初步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数、半时数、整时刚过、快到整时的时间,并对作息时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时间又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的概念,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学生建构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争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鲜活的感性支撑。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认识时、分的知识,初步理解时、分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时与分的关系,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钟面模型等。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自从输了之后,心里很不服气,有一天,它又碰到了小乌龟,它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圆圈再进行一次比赛。(播放视频)

师:比赛结束了,你发现了什么?

生1:兔子跑了一圈,乌龟只跑了一点点。

生2:但是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他们所用的时间一样呢?(因为他们同时开始同时停)

这龟兔赛跑的画面很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东西呢?

(钟表)

师:今天我们就要继续和钟面交朋友,揭示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交流钟面知识

1.师:关于钟面你还知道些什么?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1)生1:钟面上有12个数字。

师:这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12份。

(2)生2:钟面上有3根针。

师:哪根是时针、分针、秒针?

(3)生3:钟面上有大格。

师:数字12与1之间为一个大格,那数字几到几之间还是一个大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大格?(学生指一指,数一数,课件演示)

(4)生4:钟面上有小格。

师:每个大格之间还有什么?每个大格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5个5个地数的。

生2:我是用5的乘法口诀算出来的。

3.小结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二)探索时、分关系

1.分针的走动规律

师:同学们,钟面上这60个小格的作用可大了!大家看,分针从12起走了1小格走了几分?

(课件演示分针走1小格)

生:分针走1小格是1分。

……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

几分。

2.时针的走动规律

师:那时针又是怎么走的?请大家注意观察。

(课件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那么针从2走到3,从8走到9呢?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就

是1时。

3.时、分的关系

师:我们平时见到的钟表,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现在请你再次看一看钟面,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生2: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一遍吧。(课件演示)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1时),分针走一圈是几分?(60分)

师:这个画面像不像我们刚才看到的龟兔赛跑的画面?时针就像(乌龟)分针就像(兔子)它们也是同时开始同时停下,所以说它们用的时间也是(一样)。

师:也就可以说1时=?分(60分)

(三)读写钟面时刻

师:关于时间的故事有很多,也有许多经典的时间,让人难以忘怀,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时刻:

1.申奥成功(播放视频,出示10时08分钟面)

师:看,我们赢了!全中国人民尽情欢呼,谁懂得读出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生1:10时8分。

生2:10时08分。

师:我们在读钟面的时刻要先看什么针?(时针)时针走过几(10)就读几时(10时),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8小格)就是几分(8分)。

师:还有一种用电子表表示的时间你们知道吗?谁愿意上台写一写?

生:10:08(师讲评:因为8不满十,我们通常在它前面加个0)。

2.神舟九号升天时刻

师:去年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

吗?(播放视频,出示6时37分钟面)

师:神九腾飞是中国的骄傲,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辉煌。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令人骄傲的时刻?

生:6:37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在读钟面时要先看什么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三、走进生活,理解应用――《小明的一天》

师: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学会了看钟表,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地安排时间,你们看小明是这样安排他自己的时间的。

师:你知道小明在做什么?会说出具体时间吗?在小组内一起说说吧!

四、交流收获,拓展提升

师:不知不觉中时间走过了40分,谁来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生2:我学会了看钟面上的时刻。

生3:我知道1时=60分。

第8篇:教学实录范文

摘要:本文根据现代语言学及教育理论,介绍简要记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研究表明:在听力过程中同时并用耳、眼、手、脑等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创设语境,进行联想、归纳、演绎和口头表达,从而实现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变过程,达到听与说相结合的预期教学效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外部信息;简要记录;听力理解;口语能力

Practice of Taking Brief Note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Xu 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based on modern linguistics and teaching theories,introduces to readers some skills of taking brief notes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have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ears,eyes,hands,brains,etc. should work together in listening to the sound recording, which helps to create the scene of English learning, connect more things in their mind, sum up their main ideas, deduce and express them correctly to achieve the process of change from short-term memory to long-term memory and accomplish the desired teaching results of combining listening with speaking.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y.

Key words:Outside Information;Brief Notes;Listening Comprehension;Speaking Ability

一、了解听力材料的外部信息,为重构听力材料含义打基础

在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外部信息,如:应用多媒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现出文章题目The Crime of the Century,让学生凝视一下听力材料的外部信息,促进他们大脑里产生许多与盗窃有关的情景;同时还会想出如下问题:盗窃发生在何时何地?谁偷走了什么东西?有何动机和目的?然后,教师可以定向指导学生浏览听力材料的试题,注意观察四个选项中句型结构有多大相似之处及语义上有何共性,以便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弄清文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全篇的文脉。以上了解听力材料的外部信息的方法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平稳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听音过程中的记忆负荷,增强监控意识,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上,使语义联想不至于漫无边际,或陷入联想误区。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大脑里的背景知识及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来预测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组篇模式及语料的线索、脉络,从而产生符合作者意图的预期,为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进行有效听力及重构听力材料含义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记录数字及时间,以便口头表达

在训练学生听第二段时,教师可以分两步进行教学。首先,把听力材料放一遍,要求他们在听音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故事内容的大意上,不要在已听过的字或词上滞留。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把所听到的关键词语在大脑里自动转变成相应的油画失踪的情景。然而,听力材料中涉及到数字和时间,会使学生的记忆难度加大,因此,在听第二遍或第三遍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做简要记录的同时也要把具体的数字及时间记下来,力求简短明了,尽可能做到与放音速度保持同步。简要记录如下:

gone 24h noticed

closed Mon.

closing Sun.3m

hidden in

theft

morning removed

kept watch

went out

以上记录简单扼要、准确,充分发挥了外部储存信息的最大作用,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这些记录是叙述故事内容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学生回忆故事细节内容,以便进行口头表达。有位同学这样叙述:

In fact the painting,the Mona Lisa,had been disappeared for over 24 hours before anyone noticed it was lost. Just before the museum was closed on Sunday, three men had entered it. They had quickly hidden in a storeroom.Early the next morning one criminal took the painting away from the wall.The others stood outside,looking around all the time.Then they 1eft there.

以上所表达的内容意思与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意思是相同的,但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及单词或词组有所不同。虽然句型结构不太复杂,但是,语法关系明确,通俗易懂,适合口头表达。这种边听边记录的训练特点能促使学生的耳、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听力活动中达到和谐立体的统一,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来听语篇内容、加快反应速度,便于简要记录,避免短时记忆容量小,持续时间短的缺陷。随后,利用简要记录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回忆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景的不同细节在空间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其相互间的平面联系和文体联系,在大脑里构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加深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进而内化输入语言知识及文化信息,实现了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变过程,达到了听与说相结合的预期教学目标。

三、记录段落中的关键句型,口述语句的确切含义

在听完第三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试探一下学生是否完全理解了这一段落的大意,有意识地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多数学生认为这一段的意思是:Two years later, when Perrugia tried to sell the painting,he was arrested.He was in prison for 7 months.So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was solved.

上面划线部分的句子说明学生把意思理解反了,造成这种错误理解的原因是录音语速较快。学生只听见了主语从句的那一部分――“that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had been solved,”而没有听清楚关键句型――“It seemed that-clause”,所以,导致把原句的意思理解错了。这时,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重放一遍,让学生再细致地听这一段落,并要求学生记录本段落中的最后一个句子:It seemed that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had been solved.采用边听边记录关键句型的方式,能使学生口述出这句话的准确意思是:In fact,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was not really solved.

通过反复试听这一段落,并记录关键句型,使学生懂得了掌握关键句型对正确理解语句的意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他们体会到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运用了“It seemed that-clause”这一句型的目的是为了提示听者注意倾听下文的重要信息。这种巧妙的写作手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充分表达作者意图的心理意向,也是作者意义的规约手段。

总之,在听力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住关键句型,才能真正领会话语的确切含义。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理解话语的意思,不利于对下文的预测。

四、记录动词及短语,口头回答问题

对于训练信息量大的段落(第四段),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在电脑屏幕上展现出几个与本段落内容有关的问答题来限定将要听到的听力材料的具体范围,避免预测出现偏差。问答题如下:

1. When did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come out?

2. How many master criminals had Perrugia been working for?

3. Where had they done?

4. What had a dealer been persuaded?

以上所设计的问答题之间具有连贯性、衔接恰当、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在边听的过程中把能够代表本段落中心意思的关键动词及短语记录下来,并作用于大脑进行经验性反映与连结来创设合理的动态语境,从而拓宽思维的范围,加深理解的深度,达到理解听力材料内容的目的。记录如下:

claim

20y came out

working 2c

steal

make a copy

tape back

taken to

make a mark

marking copy

produce

see

be persuaded

possessed

以上所记录的动词及短语都是对动作的形象描写的词类。由于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对动词的实质概念具有感性的或理性的认识,因此,当学生从录音机里听到以上这些动词及短语时,自然会将它们与现实的具体动作联系起来,立即在大脑里反映相应的动态情景,进而会联想起与这些动词有关的人或事,于是就能创设出如下的语境:

Perrugia was eager to confess that he was wholly responsible for the stealing of the painting,and it was not until 20 years later that the real case of the theft became publicly known.In fact,Permgia had been working for 2 master criminals. They had stolen a famous painting from a gallery for a dealer side by side.Then they had made a copy of the painting,taped the copy to the back of the original painting.After that they had taken the dealer to the gallery and asked him to make a mark on the back of the painting.Later, one of them had produced forged newspaper cuttings and the copy.However they had already used a copy as a substitute for the original painting.If the dealer found that the painting was on display in the gallery, he would have to believe that it was a copy, while he possessed the genuine one.

以上所创设的语境属于常识性的、经验性的联想归宿,完全符合人的思维定势和认识规律。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在听说训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由此可知,在听音的过程中记录与问答题内容有关的动词及短语能创设动态语境,使学生确立鲜明、完整的表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左右大脑积极思维,从而使记忆内容形象生动、条理清晰,便于理解和回忆,有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

五、记录意群中的关键词,口述大意

听力材料中的第五段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此段较长,段落中有新词语、新概念、新内容出现,估计学生在听力过程中难以预测接下去要叙述的新信息,思考速度会明显下降,产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段落中所讲述的几件事情的意思,按意群把本段落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播放给学生听,并要求他们在边听的过程中做好简要记录。请看下列意群,其中划线部分是学生记录的关键词:

Chaudron then painted not one,but six copies of the Mona Lisa, using 400-year-old wood panels from antique Italian furniture.The forgeries were carefully aged,so that the varnish was cracked and dirty.

以上关键词正是假画及画框的突出特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刚刚储存在短时记忆的信息来进行经验联想、重组、编码等一系列认知活动,然后,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而长时记忆的信息也能得到激活。请看下列一位学生的口述大意:

At that time Chaudron painted six copies of the Mona Lisa on the antique Italian wood panels. The forgeries having been aged looked cracked and dirty.

以上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学生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识别多种命题,判断它们是否在同一个语义场,句与句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呼应关系,有没有照应手段把它们联在一起。从中还要区分主要、次要信息和冗余现象,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灵活运用组构规则,有创新地对意群进行信息处理,概括出恰当得体的语句,促进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不断巩固和提高。采用边听意群边记录关键词的方法来口述大意,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灵活驾驭语言的能力,促使他们牢固掌握同一意义的多种表达方式,是培养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这种训练方法还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缓解由高度紧张所引起的大脑疲劳,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及主动表达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六、重听听力材料,口述提纲

听听力材料不仅要理解透彻,会说大意,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这是进一步升华英语听说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坏节。因此,教师可以把听力材料从头到尾重放一遍录音,让他们从整体上来回忆一下细节内容,训练他们对文体的认知技能,促使他们学习文体结构的组编方式,从而口述下列提纲: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1.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Painting,the Mona Lisa(Para.1)

2. The Painting Being Stolen and Perrugia Being Caught(Paras.2-3)

3. Having Made Copies and Sent Them to New York for Sale before the

Original Painting Being Stolen (Paras.4-5)

4. Conclusion(Para.6)

Much Disagreement about the World’s Most Famous Painting

以上提纲体现了作者论述的内容要点,其写作方法采用了倒叙法,它的写作特点是把听力材料中最重要的事实――世界名画被盗提到前边叙述,随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写作手法能使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追根溯源的兴趣,使听力材料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先听听力材料、后口述提纲的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从中领悟作者是如何使“倒”和“顺”有明显的界限,以及过渡衔接是多么巧妙而自然的独特风格。

七、简要记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结果

经过一年的英语听说教学实践,学生的听与说技能掌握得娴熟,思维敏捷,能根据特定语境的要求和需要即兴发挥,表达恰当、得体。最近,对19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考试,其结果表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听力测试合格率为94.8%,口试合格率为91.6%,简要记录合格率为93.2%,对听说课感兴趣的人为95.8%。

八、结语

实践表明,英语听说教学法是完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它的实用性强。英语听说的特点决定了这种教学手段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听与说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是以听懂听力材料为基础,紧紧围绕听力材料所提供的语境进行实战模拟训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去,强化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不过,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尚有许多值得进一步认识、探索的问题。笔者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语言的学习规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英语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录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1.On Tuesday August 11th,1911,a young artist,Louis Beraud,arrived at the Louvre in Paris to complete a painting of the Salon Carre.This was the room where the world"s most famous painting,the Mona Lisa by Leonardo da Vinci,was on display.To his surprise there was an empty space where the painting should have been.At 11 o"clock the museum authorities realized that the painting had been stolen.The next day headlines all over the world announced the theft.

2.Actually the Leonardo had been gone for more than twenty-four hours before anyone noticed it was missing.The museum was always closed On Mondays for maintenance. Just before closing time on Sunday three men had entered the museum,where they had hidden themselves in a storeroom.The actual theft was quick and simple.Early the next morning Perrugia removed the painting from the wall while the others kept watch.Then they went out a back exit.

3.Nothing was seen or heard of the painting for two years when Perrugia tried to sell it to a dealer for half a million lire.Perrugia was arrested on December 13th.Perrugia claimed he had stolen it as an act of patriotism,because,he said,the painting had been looted from the Italian nation by Napoleon. Perrugia was imprisoned for 7 months.It seemed that the crime of the century had been solved.

参考文献:

[1] Peter 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 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 Penny Ur.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4] 陈吉棠.再论记忆与听力理解[J].外语界,2002,3

[5] 王蓉.“以可视材料为基础的听力活动”在听说教学中的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2,1.

[6] 唐玲莉.提高听说能力,踏上四级新台阶[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1).

[7] 李萌涛 吴敏 邵敏勇.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外语界,2002,5.

第9篇:教学实录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专业; 课堂教学;安全隐患;案例教学法

安全管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社会生产实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如《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会有很大的难度,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这种“做中学”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准备

一个好的案例是将部分真实生活、事件所处的情境及工作环境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事件有深切了解,会判断,会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去处理事件,案例可成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成为教师和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

案例的选取案例必须是真实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就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真实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对安全的政策方针有深切的认识,对作业场所的危险有感知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付诸实践热情。例如,选取胡锦涛总书记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作为案例,在课程第一章节进行案例教学分析,胡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等内容,使学生不仅对“h”、“s”、“e”的基本概念以及三者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我国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势充分了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学生们都能认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在经济发展中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实的案例还会使安全专业的学生深深体会到安全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危险预知预测,不仅仅是消灭死亡事故和伤害事故,还要发现、掌握并解决潜藏在工厂和作业中的危险乃至潜藏在每一个劳动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危险(问题)。大舜号沉船事故、江西萍乡烟花爆竹特大爆炸事故、重庆天然气井喷事故以及松花江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等案例都能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世界著名公司的成功案例如杜邦公司、壳牌石油集团公司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描述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客观真实的,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能对它进行分析和评论,不能人为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由案例的真实性直接导入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案例描述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案例应该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这样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多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评论,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能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会议“三个不能”讲话精神作为案例描述的重点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概念有认识,同时对本专业职业特性也有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职业素养,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中,案例教学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案例引入案例是真实的,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包含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的引入要讲究技巧,要在课本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之间找到切入口,使学生一边阅读案例、教材,一边思考,从案例中引出一般规律。如在安全隐患排查方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为学生宿舍实施安全管理,以隐患作为切入口,使学生很快掌握排查方法。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心环节,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学生针对某一情境作出具体的决定,并能将其应用到有关的实际情境之中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怎样用概括的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怎样组织充分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不同的观点时要以理服人。同时案例讨论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

概括总结案例讨论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讨论做出总结。教师的总结一般包括案例本身和对案例讨论的总结等。如宿舍安全隐患排查的案例教学,学生对宿舍安全隐患、危险因素进行仔细辨识,对宿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环境状况、宿舍楼状况、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相关规定、天气情况进行五方面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学生把课堂上教师教的理论知识、排查安全隐患的方法恰当与完整地应用在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教”了就会,“会”了就能应用,同时这种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正是一名合格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在案例讨论后,可以对自己阅读案例、发言准备、案例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如在《hse管理》、《安全评价方法》等课程结束后,整理撰写课程教学成果集,不仅是对案例的一种总结,而且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融合结果,浓缩了教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感,对专业的思考,对未来的安全工作的展望。

案例教学课堂实施实录

(一)大舜号沉船事故

知识目标:会分析事故原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的事故原因有一定认识。

能力目标:安全评价概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1999年11月24日13时,山东烟大汽车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大舜号客货混装船,载客304人,汽车61辆,由烟台地方港出发赴大连,途中遇风浪于15时30分返航。调整航向时,船舶横风横浪行驶,船体大角度横摇。由于船载车辆系固不良,产生移位、碰撞,致使甲板起火,船机失灵,经多方施救无效,于23时38分翻沉,造成2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万元人民币。这就是“11·24”特大海难事故。

环境因素:天气恶劣,有8、9级大风,暴雨、大浪。

管理失误:公司和地方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者为了经济利益,出船时明知天气恶劣还让人上船;船上车辆没有捆绑好,管理不到位,没有制定应急预案;船长未能指挥乘客逃生(利用救生圈之类的逃生工具)。

人的不安全行为:乘客明知天气恶劣还要乘船;大舜号的管理人员不顾天气恶劣,还载客出船,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乘客还在客厅内,船上指挥人员还有船长都没有及时通知他们跑到甲板上,更没有指挥他们逃生,也未能及时报警。

物的不安全状态:船在掉头,而船上的车辆没有捆绑好,发生了碰撞产生火花,车上的油又泄露了,发生了巨大的火灾。

这次大舜号事故足以说明大舜号所在这个公司缺乏安全意识,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他们竟然还安排船只出海,完全没有对危险源进行判别,缺乏对运营的安全评价。

(二)宿舍安全隐患排查

知识目标:学会安全隐患排查方法。

能力目标:能针对真实的工作情境完成安全检查工作。

1.学生宿舍基本情况。(1)社会环境状况:学生宿舍楼位于黄埔区石化路中段,楼下是广石化的员工饭堂,楼对面是明珠宾馆;宿舍楼在一个常有车辆来往的小斜坡上,有个保卫室在斜坡口,周围是民居和商店(以饮食居多)还有地铁、房产、化工等生产项目正日夜忙碌。(2)宿舍楼状况:宿舍楼只有一栋,呈“e”字型,分为东、西、北、中四部分,分别称作东栋、西栋、北栋、中栋。其中位于东栋和北栋的交接处、中栋、位于西栋和北栋交接处各有一条楼梯。前两者在上楼梯时右手旁有墙,后者在上楼梯时右手边只有矮围墙,对于一个1.7米的人来说还不及腰。宿舍楼共六层,在每层的三个楼梯口处设有消防栓和灭火筒。每层有宿舍17个,每个宿舍有学生4~12人不等,以平均8人记,住学生800人以上,而现在也已基本住满。(3)宿舍居住一般情况:宿舍门是一个向里开的铁门,窗户和门是通风的,厕所还算宽敞,有窗户通风,每个人都安排有一个床位和一张写字桌一把椅子一个插座,留有至少一张床供摆东西,安装有两支灯管和至少一个风扇。在这里居住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普高、成教、深宝蓝三种不同学历的人居住在一起,关系十分复杂。(4)宿舍相关规定:22∶30大门关闭,学生出入需批准。男女生不得串宿舍。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热毯、电吹风等大功率电器。(5)天气情况:由于学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分雨季和旱季,主要是潮湿和炎热。

2.从以上各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住宿生活存在以下安全隐患(并相应提出整改建议):(1)由于宿舍楼和教学楼、生活区有一定距离,学校又无相应的配套设施,学生每天都要来回走动,经过斜坡和石化路,同学间喜欢打闹,而宿舍在一个交通相对繁忙的地段,红绿灯有时不开,开时也会因为布满灰尘看不清亮没亮,来往的车流对学生的安全出行造成威胁。整改建议: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最好是集体行动,有条件需建一座天桥。(2)北栋和西栋交界处的楼梯右手边的围墙过于矮小,这是一条学生经常走动的通道,且在这里可以看到很漂亮的风景,同学喜欢在这里看风景聊天嬉戏,容易造成坠楼事件。整改建议:加装护栏。(3)宿舍楼的两个大门一个终年常锁,主要是为了避免外人进入,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安全隐患,少了一个逃生通道;另一个大门晚上10∶30也会关门且是反锁,钥匙在保安手上。整改建议:加强门卫管理,有门就有人,有锁就有钥匙。(4)宿舍楼周围人流复杂,虽然有保安24小时看守,但不会24小时守在门口,宿舍楼里面也很复杂,即使出现什么新面孔也不会大惊小怪,盗窃行为是很可能发生的。整改建议:学生进宿舍楼要出示学生证,不能凭保安感觉,如有外来人员要进入宿舍楼需有住宿生陪同并做好出入登记;保安有事离岗时需要交待宿管或者其他人暂替其位。(5)车流穿梭、蒸汽管发动和工作、地铁施工、化工厂生产使得宿舍楼时刻发生轻微震动,相伴的声响无时无刻刺激着同学的神经,空气中更是飘散着有毒有害气体。整改建议:需请专业人士检测宿舍楼的抗震能力和架构、声响和气体排放的有害程度。建议在布告栏上列举一些有助于排毒的食物以减轻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3.宿舍的安全问题及解决要点分析。(1)相对于自家的居住环境,宿舍是比较拥挤的,而宿舍门是向里开,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人会紧张,一心想向外冲,很可能会因此而把门堵住,耽误时间。要点分析:控制宿舍人数是根本。(2)虽然明文规定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但热水在楼下,图方便买个热水壶是很普遍的,电饭锅也不在话下。冬天在自己宿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更普遍。宿舍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超负荷,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加上宿舍楼本身没有接地,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规定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要点分析:首先应该解决地线问题,减少触电伤害。再者是学生观念问题,让学生明白贪一时方便所换来的可能是灾难后果。坚持查宿舍,见到一件没收一件。普及用电常识。(3)宿舍里存有许多棉被、衣服等易燃品,易着火并使火灾蔓延;用火不当,如抽烟、点蚊香等会出现明火,有火灾隐患;对于一般电器(如电脑)的灭火方法一无所知。要点分析: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强调注意生活细节,并开展用火安全教育。(4)很多学生能与他人相处得很融洽,却很难与舍友相处,这就存在宿舍关系紧张带来的安全隐患,日久彼此会产生仇视、敌对情绪,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要点分析:独生子女一般都比有兄弟姐妹的人在处理寝室关系上差一些。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学会了与人交往,但是,一旦离开了社会环境,到一个相对安逸,相对放松的地方(寝室,家)之后,平常一些没有加以控制的习惯就显现出来了。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其次要有容纳意识,而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真诚、独立、包容或许是对待舍友的不二法宝。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如舍歌征集比赛,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

通过对宿舍很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分析,总体上可以看出宿舍存在最大的隐患是用火用电,周边环境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也存在威胁。之所以会有这些隐患,多与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在教师对宿舍楼安全隐患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时,最重要的是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先有安全意识,对用火用电慎之又慎,让学生时时刻刻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做事时既要维护自己权利,也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利益。

通过安全管理专业学生的案例教学课堂实录,证明案例教学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为课堂注入活力,能使学生在“教”、“学”、“做”中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