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预防接种服务精选(九篇)

预防接种服务

第1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关键词】预防接种;服务;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99-02

为了解我省麻疹疫情重点地区预防接种服务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预防接种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我部门于2012年4月对黄石大冶市和阳新县两地预防接种服务体系运转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包括预防接种单位管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麻疹等重点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疫苗接种率等方面,采取听汇报、现场查看资料、与基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座谈、入户开展接种率调查等方式进行。下面综合报告我们的调研情况。

1 基本情况

大冶市下辖13个乡镇场办,39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97933人,2011年出生儿童10902人,年出生率12.2‰,≤6岁儿童74501人,15岁儿童130265人。预防接种门诊18个,产科接种点16个。

阳新县下辖22个乡镇场办,37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48669人,2011年出生儿童16803人,年出生率17.6‰,≤6岁儿童107850人,15岁儿童173137人。预防接种门诊26个,产科接种点26个。

2 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预防接种覆盖人群达到100%,各乡(镇)接种单位均为乡/街道集中接种,实行按日接种,接种单位、接种人员资格均进行了年审,预防接种单位工作制度健全,除个别单位外,公示资料均较完整,内容有一、二类疫苗品名、免疫程序、接种方式等内容。通过询问调查,接种单位每月未对辖区0-6岁儿童开展主动搜索;接种单位对辖区儿童疫苗接种预约采取接种证手工填写预约和电话告知等方式;各接种单位均能按要求及时上报一、二类疫苗接种报表,但还未采用客户端自动生成报表,客户端接种日志的数据小于报表报告的数据。

3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3.1 2011年报告接种率:除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外,大冶市和阳新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

3.2 2011年估算接种率:用当年实际报告接种数除以当年出生人口数,计算估算接种率。

基础免疫卡介苗(BCG)、乙肝疫苗基础三针(HepB1-3)、脊灰疫苗基础三剂次(OPV1-3)和白百破疫苗基础三针(DPT1-3)两县市估算接种率基本上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一针(MV1)、乙脑疫苗第一针(JE-L1)、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MenA1)估算接种率在70.71%-87.4%之间,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估算接种率大冶和阳新分别为73.61%和51.76%,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MenA2)估算接种率大冶和阳新分别为70.9%和49.66%。

加强免疫脊灰疫苗第四针(OPV4)、白百破疫苗第四针(DPT4)、含麻疹成分疫苗第二针(MV2)、乙脑疫苗第二针(JE-L2)、A+C群流脑疫苗第一针(MenAC1)、A+C群流脑疫苗第二针(MenAC2)和白破二联疫苗(DT)两县市估算接种率在8.54%-74.05%之间,其中DT估算接种率最低,大冶和阳新分别为8.54%和12.13%;其次为MenAC2,大冶和阳新分别为23.76%和57.05%;DPT4估算接种率两县市分别为54.33%和56.31%,OPV4估算接种率两县市分别为51.34%和74.05%。

3.3 调查接种率:

现场入户调查1-6岁适龄儿童共计309名。

基础免疫BCG、HepB1-3、OPV1-3、DPT1-3和MV1两县市调查接种率基本上在90%以上;但MV1及时接种率偏低,仅为55.52%。JE-L1、MenA1、MenA2调查接种率两县市平均为81.82%、70.13%、53.02%。HepA调查接种率两县市平均为51.03%。

加强免疫OPV4、DPT4、MV2、JE-L2、MenAC1、MenAC2和DT两县市调查接种率在6.06%-77.59%之间,其中DT调查接种率最低,大冶和阳新分别为4.76%和8.33%,其次MenAC2,大冶和阳新均为33.33%,MenAC1调查接种率大冶和阳性分别为58.14%和23.61%,DPT4调查接种率仅为56.25%;OPV4调查接种率大冶和阳新分别仅为64.56%和46.30%。

3.4 未接种原因分析。此次入户调查共收集各类疫苗未接种原因224条。其中,以“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为最主要原因,有61条,占总数的27.23%。其余原因依次为:“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25.89%)、“接种服务不方便(接种点太远)”(13.39%)、“因接种禁忌未接种”(13.84%)、“其它(主要是家长不知道要接种该疫苗和家长认为不需要接种疫苗)”(10.71%)、“监护人不信任预防接种或害怕异常反应”(7.14%)。

3.5 预防接种证填写完整率。大冶市仅为61.44%,主要表现为接种疫苗批号和生产企业、接种人员签名、儿童编码等信息未填写或填写不全。

3.6 接种证与平台录入符合情况。在大冶市从平台查验核对入户调查的18名小孩,共核对接种证上280针次,229针次相符,相符率81.78%;51针次不相符,其中接种证有记录平台无接种记录的5针次,占9.80%,接种证和平台均有接种记录但接种时间不相符的有46针次,占90.20%,此外,36针次平台有接种记录而接种证无记录。

在阳新县核对25名儿童,共核对接种证上363条接种记录,与信息化平台记录相符289条,相符率为79.61%,74条记录不相符,其中接种证有记录平台无记录38条,占51.35%;接种证与平台时间不符36条,占48.65%。此外,29条记录平台上有而接种证上无记录。

4 1-6岁健康儿童麻疹

IgG抗体水平:现场接种率调查同时采集儿童静脉血样297份,由省疾控提供麻疹检测试剂和技术支持,黄石市疾控中心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大冶市总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4.8%(145/153),阳新县总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78.5%(113/144)

5 存在的问题

5.1 从估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看,常规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免疫空白。新增疫苗接种率低于老五苗接种率,如甲肝疫苗只有50%-60%;加强免疫低于基础免疫,随着年龄的增大,疫苗接种率下降,如白破疫苗调查接种率只有6.06%。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不高,仅为55.52%。总体看,大冶市调查接种率比阳新县高,以含麻疹成分疫苗为例,第一针大冶市为96.08%,阳新县为89.68%;第二针大冶市为87.39%,阳新县为68.03%。

5.2 1-6岁健康儿童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显示,阳新县为78.5%,与其调查接种率结果不相匹配,说明当地在实施疫苗接种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儿童接种后未能产生有效免疫。大冶市为94.8%,与其调查结果相符,说明大冶市疫苗接种基本有效。

5.3 预防接种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接种点设置不合理、服务系统不健全、村医基本未履行其职责,个别接种单位疫苗和冷链管理不规范。从调查情况看,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存在坐堂行医的现象,接种单位每月基本未对辖区0-6岁儿童开展主动搜索。在收集的各类疫苗未接种原因中,“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两项原因占53.12%。在收集各类疫苗未接种原因中,13.39%的家长或监护人认为接种不方便(接种点太远)。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谈到免疫规划工作下滑的主要原因,认为服务系统不健全(主要指城区结合部)、接种不方便、接种点设置不合理、辖区交叉部分管理分工不明确占15%;谈到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接种点少,公共卫生人员紧张,村级服务不力占12.99%。

5.4 接种数据信息录入不准确,更新不及时。通过现场将接种证接种信息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二者相符率大冶市为81.78%,阳新县为79.61%,存在20%的信息不相符。信息系统中1月龄以上儿童的基本信息更新率,大冶市为75.49%,阳新县为56.11%,相当部分儿童信息未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客户端接种数据上传不及时,如阳新县接种门诊客户端数据5日内上传率仅为87.50%,1日内上传率更低。

6 建议

6.1 调整预防接种单位布局,加强巡回接种和上门接种,强化村医责任。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整预防接种门诊的布局,必要时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偏远乡村等增加预防接种点,提高预防接种的可及性,扩大预防接种覆盖面。各预防接种门诊定期组织接种人员对交通不便的山区或路程较远的村开展巡回接种和上门接种服务,切实提高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接种率和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应进一步明确村医在基本公共卫生预防接种服务中的职责和义务,特别是要掌握辖区内目标儿童的实有人数和疫苗接种情况,主动做好本地实有服务对象的发现、登记和管理工作,通知疫苗漏种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6.2 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做好疫苗接种的主动通知和预约。市县疾控中心和各预防接种单位要充分利用全省已建立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分析各类疫苗接种情况,主动通知、预约辖区内的适龄儿童,提示儿童家长主动为孩子接种疫苗。各接种单位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6.3 加强计划外生育儿童和流动儿童的管理。各预防接种单位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6.4 加大宣传力度。各接种单位要将宣传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范畴,实行常态化管理,在每年提供的12种健康教育印刷资料中,在6期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中,在12期健康知识讲座中,必须包括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同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孕产妇、学校老师等重点人群,让这些人群充分理解和认识到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主动参与意识。要强调家庭负有主动为孩子获得免疫的接种责任,号召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6.5 针对阳新县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成功率不高的现状,建议当地要加大监测样本量,再次抽样进行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同时,从疫苗运输与储存、接种操作等方面深入分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疫苗有效接种。

参考文献

第2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二、出生要打预防针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要及时打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满1月龄时打乙肝疫苗第二针;满2月龄时吃小儿麻痹糖丸第一剂;满3月龄时吃小儿麻痹糖丸第二剂,同时打百白破第一针;满4月龄时吃小儿麻痹糖丸第三剂,同时打百白破第二针;满5月龄时打百白破第三针;满6月龄时打乙肝疫苗第三针;满8月龄时打麻疹疫苗第一针;满1岁半至2岁时打麻疹疫苗第二针,同时打百白破第四针;满4岁时吃小儿麻痹糖丸第四剂;满6岁时打麻疹疫苗第三针,同时打白破二联疫苗。请记住这些疫苗费是由政府买单的。免费接种,必须要享受的哟!

三、这些疫苗都预防些什么病以上五种疫苗可预防7种疾病,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这些疫苗必须要按规定的程序使用,千万记住不可漏打。

四、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履行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儿童必须接种以上5种疫苗,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保证儿童及时接种疫苗。一定要依法履行义务!

五、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市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及适龄儿童的疾病预防工作,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她们都居住武汉,享受市民和儿童同等的待遇,同样享受市免疫预防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和5种免费疫苗的接种服务。公安、教育、社区等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部门请给她们提个醒;亲戚、朋友、同事、邻居关心自已的同时别忘了关心身边这些外来的朋友;尊敬的家长,您的艰辛我们理解。可再忙也不能耽误孩子!一定要履行职责哟!

六、到哪里打预防针市免疫预防服务系统可为您提供及时、安全、有效、温馨的预防接种服务,一方面您可以到您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接种(郊区到您所在的乡镇卫生院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另一方面您可以拨打以下18部咨询服务电话咨询;为您提供服务。免疫机会请不要错过!

七、这些疫苗孩子们要打、也要打为了减轻疾病负担,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市根据疾病流行趋势以及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常年或定期开展其它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这些信息辖区内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会主动为您提供,您也可通过市内媒体的相关报导或登陆我们的网站获取。这些疫苗分别是:甲型肝炎疫苗、流脑疫苗、乙型脑炎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预防疾病,享受健康!

八、入学要带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记录和查验儿童接种疫苗情况的凭证,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居住地发生变化时一定要到居住地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办理迁入和迁出手续。一定要妥善保存哟!

九、打预防针该注意些什么

1、接受免疫预防服务的对象或者其监护人应按医生预约时间带预防接种证到居住地免疫预防服务定点门诊接种疫苗。

2、接受免疫预防服务的对象或者其监护人应主动向医生了解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并如实向医生告知受种者健康状况后在接种证上签字。

第3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今天召开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场工作会议,任务是推广潜江、鄂州试点地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试点经验,对全省9月1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下面,我就全省免疫预防工作的形势以及即将在全省实施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对我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估计

(一)全省免疫规划工作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将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发展迅速,为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行突击预防接种时期(*-*年)。主要是利用每年冬春季节,采用突击性预防接种的方式,开展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全省免疫预防工作进入了发展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是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时期(*-*年)。全省从*年开始按全国统一的儿童免疫程序开展计划免疫工作。这一时期,相继将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纳入全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通过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计划免疫服务体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基本的疫苗冷藏冷运系统,基本满足了每年为目标人群提供6次以上的预防接种服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是全省计划免疫工作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省不断加强计划免疫专业队伍建设,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中心,狠抓预防接种副反应防范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管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了预防接种质量,相继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规定的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第三阶段是实施免疫规划时期(*年至今)。主要是在巩固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努力控制与消除疫苗针对传染病。通过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和乡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工作,全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免疫规划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全省城乡形成了以预防接种门诊定点接种为主,预防接种点上门查漏补种为辅的预防接种服务模式,预防接种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呈现新的发展面貌。

(二)全省免疫规划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从*年算起,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历经三十多年,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1、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接种服务体系,完善了疫苗冷链系统和疾病监测网络。

多年来,全省各地始终将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机构,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省、市、县、乡四级预防接种服务体系、疫苗冷链系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体系、afp病例及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系统及实验室网络系统。

目前,全省预防接种机构共约有7399个,其中乡镇接种门诊1649个、产科接种点541个、村级接种点5209个,全省预防接种人员约有13488人,预防接种机构的广泛覆盖、接种队伍的壮大,方便了广大群众,提高了接种的可及性,极大地促进全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全省的冷链系统从*年的冷链匮乏、只能满足部分地区实施冬春季节的免疫接种状态,发展到*年全省4条冷链线,*年3月开始,全省各地实现冷链运转,每两月运转一次。目前,全省冷链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2、实施免疫接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了一系列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各地按照《*省免疫接种工作管理规定》,依据“区域规划、定点接种、资格认证、规范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免疫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人员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设置,实行资格认证。为保证免疫规划得到科学、规范、有序的实施,各地还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和规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为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提供了管理和技术保障。全省各地还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前告知制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规报告制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加强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免疫规划管理模式。

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覆盖全省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工作体系,既重免疫覆盖,又注重服务质量,预防接种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目标人群的需要。

3、实现区域无脊髓灰质炎证实目标。

*曾经是脊髓灰质炎严重流行省份之一,*年始有疫情记载,历史上于*年、*-*年、*-*年、*-*年、*年出现了5次流行高峰,历史最高流行年份为*年,报告发病2135例。为了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在保持口服脊灰糖丸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基础上,一方面建立了由省、市、县三级网络组成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坚持有计划地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年20年间,全省组织开展了38轮全省或局部地区的强化免疫活动,共计强化接种脊灰疫苗约9千万人次。全省自*年9月发现最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以来,连续14年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的证据,*年实现了区域无脊灰证实目标。

4、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努力提高新生儿及时接种率。

20*年4月25日,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启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至20*年,在25个贫困地区实施“*省提高非住院分娩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gavi项目)。通过实施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和gavi项目工作,设立产科接种点并加强管理,全省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有了较大的提高。20*年8月gavi项目终期评估结果显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6.75%,全程接种率97%。

5、实施加速控制麻疹策略,努力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

在常规免疫提供两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全省各地实施加速控制麻疹策略,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和流行。*年建立了全省麻疹监测系统,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网络快速报告接种率、发病率、疑似暴发疫情等监测数据,对所有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2002年建立了全省市级麻疹实验室网络,指导麻疹疫情控制工作。根据麻疹发病特点,*年修订和完善了全省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在国家免疫程序的基础上,增加1.5岁儿童麻疹疫苗复种一剂,有计划地开展全省4-7岁儿童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取得了较好效果。

6、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免疫预防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60年代初期,全国通过接种牛痘疫苗消灭了天花,通过坚持和推广预防接种工作,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都得到有效控制。全省麻疹发病最高年份为*年,发病693142例,病死4850例,发病率达2002.57/10万;百日咳发病最高年份均为*年,发病为158229例,病死466例,发病率达1499.41/10万;白喉发病最高年份也为*年,发病5910例,发病率18.3/10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多年未发生实验室证实白喉病例,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0.1/10万左右,麻疹发病率控制在5/10万左右。其它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如流脑、乙脑、新生儿破伤风、风疹、甲肝、腮腺炎发病率均显著下降。

7、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卫生部建立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统一安排,20*年初,作为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地区,黄石、鄂州开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同时,黄冈和荆门作为省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试点,也开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20*年5月,全省启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系统建设任务。截至20*年5月15日,全省1420个计划开通信息系统的接种机构已有1162个接种机构通过了国家终审,937个单位已经实现向国家平台上报接种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不仅可以为适龄儿童提供更为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而且可以为公众提供实时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增强了预防接种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三)全省免疫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财政保障政策在有些地方落实不够好。

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地方财政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部分市、县疾病预防工作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到位,乡、村免疫预防工作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有关调查数据,不少地方未将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有的地方财政对免疫规划工作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市、县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包括乡、村级预防接种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二类疫苗创收。这种过分依靠创收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的弊端是,区域性的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不好、发展不平衡,免疫预防服务的公平性和免疫预防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致使一些地区免疫规划工作出现滑坡现象。

2、免疫预防专业人员亟待补充,队伍需要稳定。

部分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免疫预防专业人员数量本来就不足,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工作量将将成倍增加,对免疫预防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免疫规划队伍急需得到调整、充实。

3、人口的流动等因素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人口的流动性为免疫规划管理增加了难度。目前全省局部地区麻疹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还时有发生,暴露出我省局部地区的疫苗接种、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接种管理存在问题;省内还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和发生疫苗变异株病例的可能,afp监测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全省乙肝感染率仍然很高,相关疾病的负担依然很重;全省甲肝发病率虽然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每年都不乏甲肝疫情的暴发,尤其在农村中、小学;在部分农村和城市,流脑、乙脑、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尚需引起高度重视。

4、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对全省免疫预防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随着疫苗种类增加、针次增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频率增加,疫苗的管理和监测工作难度增大,现有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能否充分满足城乡群众享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服务的需求,都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待。

二、关于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准备情况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全省今年重点卫生工作之一,为保证我省顺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全省围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一)在20*年1月15日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厅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列入我省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各地提出了总体要求;在20*年3月10-12日全省免疫预防工作会议上,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进一步对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行具体部署;20*年7月4日上午,省卫生厅召开了专题会议,听取了全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的准备情况的汇报,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阶段全省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部署,确定9月1日,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二)对20*年中央专项经费的分配、省级经费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省财政厅正在审批之中;协调5个厅局联合转发了国务院五部委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文件。组织了对全省各地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使用和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需求以及冷链设备情况等方面基础资料的摸底调查,制定了全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技术规程,制订了全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培训技术方案和全省免疫预防县级骨干培训班教材等相关技术方案,6月15日至7月27日,完成了对全省425名免疫预防技术骨干和13513名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完成了全省现行常规疫苗疫苗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的招标、采购,全省新增疫苗也即将按照重新核定的分配计划分发到位,根据各地冷链装备情况和更新需求,有步骤地对全省的冷链进行了更新、扩容。

(四)在潜江、鄂州开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试点工作。

为了顺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从7月中旬开始,省卫生厅在潜江、鄂州两地开展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试点工作。虽然试点工作时间不长,但两市在试点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已为全省各地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潜江市以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为契机,对预防接种机构进行了重新规划,对免疫服务人员重新进行了核定,对接种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使预防接种服务能够满足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要求。鄂州市年初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纳入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范畴,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将预防接种人员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落实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补助,有利于稳定全市预防接种队伍。两地的试点工作各具特色,慨括起来基本有3点: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落实免疫规划的财政保障,二是要建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的儿童免疫规划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是要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和管理,制定严格、详细的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保证各项管理和技术规范落到实处。

三、深入扎实地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全省要学习和借鉴潜江和鄂州市的经验,针对免疫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保证全省各地今年9月1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是各级政府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将国家免疫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目标,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在全省各地按期顺利实施。对于不能按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地区,省卫生厅将视情况作出处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在本地区按期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作为今年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各专业机构的免疫规划工作职能,量化任务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辖区范围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及时得到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二)履行职责,完善保障,协调配合。

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省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发〔20*〕82号)和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转发国家5部委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要求的通知》(鄂卫发〔20*〕45号)有关各级财政经费保障的规定,落实本地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相关政策和专项经费保障,把基层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补助经费和各级免疫规划工作的专项经费,纳入当地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到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免疫规划经费的管理,及时将免疫预防项目经费下达到项目执行单位,按时支付基层预防接种的补助经费,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同时,要建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加强与当地财政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物价局、教育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协调和配合,建立有效的政府部门之间免疫规划的协调管理机制,促进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三)科学规划,规范服务,提高质量。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免疫规划的各项基础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定点接种、资格认证、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设置预防接种服务机构,调整和完善预防接种服务,增加预防接种服务的频次,保证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和可及性。要合理调整和充实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建立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对预防接种服务机构(门诊、接种点)和预防接种人员资格的认证,巩固和提高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建设和乡镇卫生院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成果,按期完成儿童预防接种报告信息管理和疫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接种、有效接种意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严格管理,加强督导,促进发展。

第4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 通过加强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在做好基础疫苗接种的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供特色服务,为辖区儿童健康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1 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

每周一下午准妈妈们进行预防接种相关事宜的培训。在培训班上我院的计免工作人员采用相关国家免疫政策、接种知识讲解,互动问答等授课形式,向各位准妈妈们宣传免疫预防知识。通过培训,让准妈妈们了解了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的重要性,疫苗的种类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区别等以及预防接种流程及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掌握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接种反应如何护理,使家长对儿童接种后的接种部位红肿热痛及发热、皮疹不再惊慌失措,避免滥用药物减低疫苗效果,,并发放《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听完讲课后,准妈妈都纷纷表示,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按时带孩子来打预防针。

2 保持预防室安全接种

预防接种门诊的候诊室、宣教室、接种室干净明亮、地面保持干燥无水,保洁人员定时巡视,出现尿渍、水渍随时清理以防小儿和家长滑倒。部分接种儿童为小年龄组儿童护理人员主动为他们提供温开水、纸杯、体温计等物品;接种后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会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发生,计免门诊采取口头告知、张贴温馨提示。定时巡视等方式密切关注接种儿童接种后反应。保障安全接种。

3 预防接种门诊护理人员态度和蔼

进行业务操作时按规范要求进行,根据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护理措施。 儿童疼痛刺激表现为哭闹,挣扎。护理人员就采取微笑,利用面部表情和温馨的话去逗乐并转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接种后指导家长拥抱抚摸孩子面部、四肢。减少哭闹。

4 实施计算机管理

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0~7岁儿童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省时方便、接种记录详细、准确,及时提醒家长接种时间。

5 电话跟踪随访

开通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对接种儿童进行电话跟踪随访,对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和对症处理,对逾期未种儿童提醒督促尽快完成。把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整个预防接种过程中。在走廊过道设置宣传栏,结合疾病流行季节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强化家长的保健意识并做好新疫苗的宣传活动。

6 计划免疫护理人员实行责任制

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管理儿童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计免门诊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学校等为大家宣传免疫规划及扩大免疫的相关知识,设立免费咨询台,并对过往人员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有关问题,将国家免疫规划宣传给大家。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良好氛围。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坚持预约定期接种和随时补种相结合,与教育部门合作主动联系幼儿园、学校,积极做好查验预防证工作。对未免疫的儿童进行补种,并办理接种证。

7 加强与公安、街道等部门的联系

定期了解流动人口数量、特点、分布等情况,掌握本地区流动人口分布; 加强计划免疫中流动儿童管理进行主动搜索、查漏补种等,每月主动到辖区搜索适龄儿童,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为适龄儿童及时建卡建证。

8 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第5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围绕为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的总体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施免疫规划能力建设、健康宣传、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接种服务网络建设等5个免疫规划专项工程,争取在机构人员经费、宣传、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至年底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率以乡镇(街道办)为单位达到90%以上;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预防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实施率达到100%,为95%以上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100%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的要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四、工作步骤

城市免疫规划管理攻坚工程分5个阶段实施。

五、工作任务和责任

(一)加强免疫规划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机构建设

(1)工作内容

在城区疾控中心建立免疫规划科,按照1/10万的标准配备专业人员,基数不少于4人;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1/万标准配置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编委办。负责组织协调和落实城区免疫规划机构和人员编制。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79号)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配置方案报市编委办,市编委办负责审核报批,各有关配合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机构人员编制。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要建立免疫规划科,业务人员按标准配置;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标准配置。从事免疫规划业务工作的自治区级地段医院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建议由自治区卫生厅协调落实。相关人员要于年12月底前到位。从事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获得相关执业资格。

2.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1)工作内容。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总体协调。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南宁市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经费预算商财政局,市政府采购办配合做好相关硬件、软件设备购置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好配套资金。

(3)工作要求

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相关硬件、软件在于年6月完成采购,年9月底前完成调试,年12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3.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

(1)工作内容

落实冷链经费;加强免疫规划冷链系统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市卫生局、市政府采购办。

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区财政厅、卫生厅《关于落实计划免疫冷链经费的报告的通知》(桂政发〔1989〕119号)精神,相关经费按辖区人口每年人均0.1-0.15元,纳入年度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到位。

市财政局负责组织开展免疫规划冷链设备情况调研,落实免疫规划业务单位购置冷链设备所需资金;由市政府采购办负责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购置冷链设备的资金。

(3)工作要求

冷链经费按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年12月底前完成冷链设备调研工作,年3月底完成冷链设备的招投标工作,所有设备必须在年6月底投入使用。

4.免疫规划培训

(1)工作内容

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免疫规划人员业务培训。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组织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相关专家逐级对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免疫规划业务技术培训。

(3)工作要求

按照逐级分期培训原则,结合岗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等方式对疾控机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从事免疫规划及相关工作的人员实行全员培训,每年至少进行2次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二)免疫规划宣传

1.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免疫规划大众宣传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负责牵头制定我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具体落实。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

3.工作要求

(1)报纸、电台、电视台每2个月刊播1次免疫规划公益广告或新闻报道。

(2)印制免疫规划相关宣传材料、宣传挂图。

(3)辖区内100%的村卫生所设立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栏,并有1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标语要在年6月底前制作完毕。

(4)在小学、托幼机构设立专人负责单位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卫生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落实。

(5)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所涉及的免疫规划宣传材料由市卫生局负责提供。

(三)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1)工作内容

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

(2)部门职责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负责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组织编制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各室上墙资料(制度、图表、公示等)、规范门诊及示范门诊牌匾统一标识等。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业务用房设置、布局,设备配备、工作流程,保障预防接种工作安全。

(3)工作要求

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落实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用房,配备足够人员。要求接种门诊设置、布局合理,工作流程清楚,建立有接种门诊各项管理制度、告知制度,并上墙公示。上述工作要求在年10月底完成,市卫生局在12月份组织评审验收。

2.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1)工作内容

规范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相关部门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相关工作。

(3)工作要求

各城区疾控中心、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做好免疫规划工作资料收集整理。要求免疫规划办公室至少有2个以上资料柜用于存放相关资料。相关资料柜、文件柜要在年12月底购置完毕。

需收集资料内容及保存期限参照自治区卫生厅要求,由基础资料、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3个部分组成,各自成册。基础资料包括预防接种程序、辖区内免疫规划相关本底资料、文件和例会登记、查验预防接种证以及预防接种统计表;冷链设备和生物制品包括冷链温度记录、生物制品及注射器领发记录;新生儿及接种情况登记簿包括新生儿出生登记表和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等。

(四)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

1.工作内容。

通过多部门协作,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居住在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能够及时建卡、建证、按照免疫程序接受预防接种;建立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定期查漏补种和追踪流动儿童接种状况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动儿童全程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公安局、工商局、教育局、人口计生委、房产局、建委、人力和社会保障、市流动人口办,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3.工作要求

市卫生局要将流动儿童纳入本地免疫规划常规管理,负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做好牵头联络工作,根据市政府要求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免疫规划协调会议;疾控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定期到当地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村(居)委会收集流动人口儿童资料,督促未接种人员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公安机关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落户、登记、流动人口居住证等手续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向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同时,应和市场开办者一起协助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动员入场经营者的适龄流动人口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将查验接种证制度纳入学校传染病防治重要内容。在办理流动人口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手续时,学校、托幼机构应查验其预防接种证,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或儿童居住地的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在对流动人口实施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时,应查验其家庭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和补种疫苗。

房产管理部门在流动人口租用房屋申请登记备案时,应督促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各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积极配合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

建设管理部门应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加强对单位内流动人口的管理,督促单位内未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补办预防接种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为流动人口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时,应进行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市流动人口办要及时向辖区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报对流动人口儿童的迁入、迁出情况,并做好记录,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的街道办(乡镇政府)通过社区、居委会(村)及时收集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所需的流动人口儿童有关资料、信息。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协管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作用,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督促其监护人前往地段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办证或补种疫苗,使流动儿童享受常住儿童同样的免疫服务。

(五)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

1.工作内容

建立健全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将免疫规划工作从城市地段医院转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部门职责

牵头部门:市卫生局。配合部门: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市卫生局负责完善预防保健区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整合医疗资源,重新调整城区预防保健区域,将城市地段医院免疫规划工作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工作要求

在市区开展预防接种的地段医院中选择1-2个作为试点,试点工作在年8月底前正式启动,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后逐步实施。

六、保障措施

第6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关键词】 免疫模式;儿童;接种率

作者单位:450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许多国家,疫苗覆盖率已成为衡量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公共卫生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直接反映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落实与否[1]。随着免疫规划的深入及一些新的疫苗的推广使用,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迫切需要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转变免疫模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实施充分告知,提高儿童接种率。我院自2009年1月免疫规划实施以来,全科人员积极努力,探索新的免疫模式。

1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增强儿童家长的疾病预防意识,提高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主动性和依从性[2]

1.1 开展家长课堂 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疫苗相关知识,取得家长信任配合。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开展家长课堂59期,培训家长 2537人。每期家长课堂,我们积极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预防接种证制度对家长的要求及家长应履行的义务,阐述预防接种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的使用选择。让家长初步了解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以及接种疫苗的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处置方法,取得家长信任,让家长放心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1.2 社区宣传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工作。2009年1月至211年12月共进行32次社区宣传,根据宣传主题,悬挂宣传条幅107条,张贴宣传画167张,制作宣传展板26块,发放预防接种宣传页约2632份。

1.3 电教产品宣教室 每个儿童接种疫苗后在观察室留观30 min,电视滚动播放通俗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更多了解预防接种知识,增强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意识。

2 信息化管理和下社区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2.1 实施信息化管理。将2004年以来出生 所有建卡儿童接种信息准确输入“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资料完整。及时与儿童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合作,留取家长手机号码,完整录入、上传至省市级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现省内资源共享,在每次大规模强化免疫前再次核对儿童信息及电话,利用医院短信平台和幼儿园、学校校信通快速及时通知家长,履行有效告知义务。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高效科学合理地完成应急任务。

2.2 以往的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地区呈现儿童免疫覆盖率低、儿童常见传染病高发的趋势,应作为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地区[3,4]。

下社区多渠道针主要针对都市村庄、农贸市场查找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跟踪,查漏补漏,争取措施到位,减少免疫空白,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3 所有疫苗信息公示,实施安全接种

3.1 公示疫苗及相关信息 从2009年1月起在显著位置苗公示预防接种工位流程,第一和第二类疫的名称、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费用承担情况及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3.2 实施安全接种 按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等要求严格预检登记,严守无菌操作,加强疫苗储存、使用管理力度,规范接种程序,保证实施安全接种。

3.3 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从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着手,按照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坚持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家长满意为服务理念,全科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 结果

4.1 家长满意度高。针对我院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开展背对背问卷调查,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4份 家长满意2149份,满意率达98.9%。

5 结论

加强免疫规划是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2006~2015年“全球免疫预防远景和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确保常规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提高疫苗全程接种和合格接种水平、科学地增加疫苗种类是其基本内容。2008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既往计划免疫基础上,将甲肝、乙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加强免疫预防接种[5]。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防接种服务过程中以儿童健康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免疫工作模式。三年来主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运用信息化管理和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多次将接种信息及时发送至家长手机,开展与家长快速有效合理沟通。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规范,狠抓服务质量。多种措施并举,取得满意效果,高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率,七苗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服务儿童建立了有效免疫屏障,辖区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极低,家长满意。经验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骆晓艳,高志刚,陈伟,等.天津市2010年儿童疫苗接种率现状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21.

[2] 林宝妮,方琼,曹丽,等.20092011年福田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86.

[3] 李标雄.邵武市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基础免疫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3840.

第7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工作目标

1.为全旗所有城乡0-6岁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的传染病。

2.一是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六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旗疾控中心要定期对防保人员进行考核指导。

二、主要任务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

(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农村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设立临时接种点,适度增加门诊开放的频率和服务时间等,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并填写知情同意书。

(5)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6)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7)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8)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诊治,按照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三、工作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接种单位必须为旗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2)接种人员要求。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

(3)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

(4)接种服务。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有条件的机构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种服务。

(5)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栏目。接种完成后要填写《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门诊每日疫苗接种与乡镇疫苗管理情况汇总表》。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

(6)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及时录入和上传疫苗、注射器使用和接种等数据。

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接种单位要按月上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7)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

(8)所有参与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接受国家免疫规划技术的继续教育。

【2017年预防接种工作计划范文二】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参照上级20XX年考核目标责任书的分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以预防为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动员全社会参与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措施,为认真做好我区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对20XX年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如下:

1.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搜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

2.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XX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乡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麻腮、白破、乙脑、流脑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

3.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种疫苗接种率的要求,即: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及时建证(卡)确保儿童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卡介苗、乙肝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0%以上;糖丸达、麻风腮、百白破建卡率及建证率达95%以上,各类疫苗达90%以上。

4.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运转。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运转情况,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温度,损坏了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的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的有效手段,我区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安排好未种儿童的补证、补种工作。

7.加大力度,按质按量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录入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开展了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做好3月10日前统计20XX年儿童出生数上报及建台账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8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在市区、城郊和远郊分别随机抽取卢湾、浦东新区、南汇区,再依据上年度考核成绩,将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成3层,每层随机抽取1家,3个区县共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作为本次综合审评单位。

1.2方法

采用统一制作的调查表,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综合性业务工作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成3个小组各调查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五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情况及综合性业务工作情况。

2结果

2.1综合情况

2.1.1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卢湾区辖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免疫预防专业人员58人,免疫预防工作主要集中在区、社区两级,社区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由1名专职人员负责,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所有人员均有正规医学学历。浦东新区辖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实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村三级管理,全区免疫预防专业人员85人。南汇区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实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村三级管理,免疫预防专业人员为39人。3个区的免疫预防专业人员大多从事免疫预防工作多年(表1)。

2.1.2经费保障3个区的财政状况良好,卢湾区财政加强投入,提高社区预防保健经费,2005年已达到每人每年22元;浦东新区财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预防保健的经费2004年为每人每年25元,2005年增加到30元;南汇区财政拨款预防保健经费2005年达到每人每年20元。2005年6月1日第一类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的政府拨款不平衡,其中浦东新区六团镇预防保健经费未落实到位。

2.1.3免疫接种实施与管理卢湾区、浦东新区、南汇区在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冷链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经费,保障了免疫预防接种门诊顺利开展。预防接种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由医院统一采购供应、回收和处理。接种率报告按月逐级上报,由于采用计算机管理,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均得到保证;区级每年开展接种率调查和监测,有原始记录和分析。计算机已经用于免疫预防工作整理基础资料、数据统计、报表制作等,但尚未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联网的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3区均加强外来儿童管理,探索管理办法,每年开展接种率调查,基层每月开展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随着南汇区开发力度加大,外来流动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加,政府在村一级组建了“公共卫生服务员队伍”,用以掌握外来儿童信息,制定了“外来儿童管理方案”,指导基层免疫预防工作。各镇每月召开乡村医生、村卫生干部、公共卫生服务员会议,把当月外来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表反馈到接种点,由计免专业人员填写接种通知单,通过乡村医生、村卫生干部发放到外来儿童家长。有些镇由镇政府贴款,根据摸底后儿童接种数量奖励乡村医生、卫生干部和公共卫生服务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1.4生物制品和冷链管理各被抽查单位生物制品领发登记、疫苗使用情况登记完整,疫苗存放符合要求。冷链设备充足,设备管理、维护记录完整,有测温记录并填写完整。仅浦东新区六团卫生院部分疫苗帐面余额与实际库存不符,南汇区疾控中心冷链设备存在冰箱共用插座。

2.1.5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报告及疾病监测情况在市疾控中心培训后,区疾控中心均对基层进行了培训及督导,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疾病报告、调查、处理均按规范进行。

2.1.6培训区级单位均按要求每年集中举办2~3次免疫预防培训班,同时结合平时的工作布置,以会代训方式进行培训。

2.1.7知识、技能操作考试3个区疾控中心3名免疫预防专业人员,免疫预防知识考试成绩浦东新区为优、卢湾区和南汇区均为优良;对基层61 名免疫预防专业人员进行技能测试,成绩为优16名,优良27名,良18名。其中卢湾区基层免疫预防专业人员技能测试全部为优。

2.1.8规范化门诊检查对综合审评的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检查,内容包括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接种流程、技术操作、生物制品冷链等,卢湾区的3家门诊均符合要求;浦东新区除六团镇卫生院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接种流程尚需规范外,其余2家门诊均符合要求;南汇区3家预防接种门诊均存在预防接种证上医生没有签名的情况,接种流程方面尚需规范。

2.1.9狂犬病、卡介苗接种门诊规范化情况卢湾、南汇区的狂犬病、卡介苗接种门诊已放到区中心医院;浦东新区的狂犬病、卡介苗接种门诊放在区疾控中心。浦东新区、卢湾区的狂犬病门诊处理均较规范,而南汇区的狂犬病门诊处理流程不顺,病人需要到几个科室进行伤口处理、血清、疫苗接种。

2.2接种率

抽取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辖区内的外来人口集聚地,进行接种率调查。本市和外来儿童共调查151名,建卡率为98.7%,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3.2%,其中本市儿童共调查49名,建卡率为100.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加强免疫脊灰疫苗和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为100.0%和94.4%;居住本市3个月以上的外来儿童共调查102名,建卡率为98.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0.9%,加强免疫脊灰疫苗和白百破疫苗接种率为95.3%和93.0%。外来儿童建卡率卢湾区为100.0%,浦东新区为97.3%,南汇区为96.9%,接种率情况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3.2%,其中本市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居住本市3个月以上的外来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0.9%,均高于2004年全国审评五苗全程接种率(85.8%)。不同地区免疫规划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市区外来儿童数量减少,免疫规划管理水平较高;但近郊区由于外来儿童流动性大,预防接种管理负荷较大[1],免疫覆盖率难以保持,工作难度大。

本次调查发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经费和人员编制基本按照户籍人口数配备,对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并无增加经费和人员的配备,影响免疫预防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因此,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免疫预防工作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人员和经费的配置应按照居住人口比例配置(包括流动人口),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另外,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改进免疫预防服务方式,杜绝免疫空白点的存在。

狂犬病、卡介苗接种门诊应按市卫生局下发的文件精神,放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市疾控中心应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督促各区县狂犬病、卡介苗接种门诊按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基层业务人员应按规范要求经常对卡、证、簿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接种现场对预防接种证和卡认真核对,儿童接种后医生签字必须规范。对预防接种做好现场记录登记工作,第一类和第二类疫苗不要分开登记,而应按接种顺序进行现场登记。

市、区(县)的检查、督导应合理安排和设计检查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检查形式,以保证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培训更应注重效果,对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培训后应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参考文献

第9篇:预防接种服务范文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践和效果,建立并改善接种医生、儿童、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和谐关系。方法 改善工作环境,开展优质服务,增加服务项目,提高专业接种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并将人文关怀体现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细节。结果 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接种率显著上升,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结论 人文关怀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能有效帮助儿童家长解决对疫苗接种后的担忧,有利于提高儿童及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接种率,降低疫苗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减少医患摩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增强预防接种门诊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词】 人文关怀;预防接种;疫苗;疾病;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57-02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在医疗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提高公众信任度,是当前医务工作者所共同面临的全新课题。如何在预防接种门诊开展优质人文服务,让人文关怀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是所有预防接种门诊近年来从思考――尝试――实践,一点点渗透,一步步总结所要探索、落实的主题。我中心在2008年与河南省中医院联合做了一项人文关怀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实践和效果观察,首先安排监护人最感方便的接种周期、时间,实行日门诊工作制。这种做法为传统疫苗和新型昂贵疫苗提供了足够的接种频次以减少脱漏率。将培训、咨询、预检、接种、观察等,进行统筹安排,实现一体化管理,一条龙服务,并为孩子父母或监护人提供必要的信息交流,包括疫苗名称、简要益处、免疫程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为儿童营造明朗、安静、舒适的候诊、接种、观察场地,满足儿童的需求。效果如下:这一切深得儿童家长的好评,各种疫苗的接种率提高了,处理异常反应的难度减低了,接种门诊的服务满意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减轻了。

1、更新观念 ,以人为本

在文明程度日趋增长的今天,用人工预防接种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的有效手段[1]。但是,仅有良好的疫苗和高超的预防接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我们必须将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人性化的照护[2],让疫苗受种者在使用高质量疫苗,接受高水平技术服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消除对立情绪,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应有之举,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众所公知,疫苗接种虽服务于个体,但对受种者实施接种前的预检、知情告知、交费、签字、观察,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等均需要监护人及亲属的积极参与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因此,对其监护人和亲属的心理需求也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强调儿童家长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尊重其选择,肯定其价值,满足其需要和利益,尽可能在心理、社会、精神上使其处于被认可、被重视的状态。譬如在对儿童接种前的告知中,及时提供疫苗技术信息,以便使儿童家长做出决定虽然可行,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过多的技术信息是不必要的,甚至使人产生困惑不解,让儿童家长感到迷茫而自卑。因此,需要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服务。

2、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化服务

良好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医疗就诊氛围是所有病人的共同愿望。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舒适度,预防接种的职责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性化理念正逐渐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被应用[3]。我们从接种工作人员的仪表、仪容、礼貌用语、语调语气各方面着手,要求医护人员以端庄、稳重的形象,谦和、亲切的姿态与儿童和儿童家长零距离接触,在预防接种的具体操作中充满爱心,充满温情,不断增强服务技能、语言技能和沟通技能,把接种对象的需要做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在观察休息室提供适合儿童玩耍的木马、翘翘板和益智玩具;宣传大厅一角设置阅读天地,提供各种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书报;大厅里定时播放科教片,让儿童家长在观察等候的过程中能获得有效的儿童预防保健及喂养常识;派专人在观察大厅进行巡视,以提供及时的倾听、询问、指导和咨询。使各位儿童及儿童家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后续接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以诚感人,换位思考

预防接种工作中使用二类疫苗产生的费用对所有儿童家长来说一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很多儿童家长认为二类疫苗无关紧要,不接种也不影响孩子今后的入托和入学。针对这种片面的认识,要求一方接种门诊的工作人员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真诚来说服打动他们。首先,利用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时机,预约7岁内所有疫苗每次接种的时间(包括二类疫苗),并举办告知培训讲座,让每一位儿童家长都有机会了解各种疫苗所预防的相关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给孩子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比如“水痘疫苗”单针疫苗不菲的价格让部分儿童家长望而却步,要求接种门诊在预约接种中,站在儿童家长的立场上分析接种与不接种所产生的不同结果,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特点以及在托幼机构、学校中容易出现暴发的情况,讲解拒绝或推迟接种就是拒绝和推迟对孩子的免疫保护,增加了孩子发病的危险性;分析预防和治疗在投入、产出比值的关系;分析使用疫苗预防的安全性和使用药物的毒副作用比较;从根本上让监护人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无国界,任何一名儿童的完全保护取决于所有儿童都获得保护[4],让家长知情选择,懂得“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

4、细致入微,全程投入

人文关怀不但体现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还建立在细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之上。对待不同年龄段的接种对象和不同层次的儿童家长要求采取不同的人际沟通技巧,在实施预检接种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流程不辞辛苦地为每一位儿童及儿童家长进行精心安排和耐心沟通。当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刚刚满月的婴儿到接种门诊咨询时,工作人员会安排儿童家长坐下,亲自走过去查看婴儿黄疸消退情况,自己动手打开襁褓检查孩子发育、健康状况,接种后主动告诉其注意事项,并帮助年轻的妈妈包裹好孩子。无论工作再忙,类似这种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事情不得懈怠,每天虽然无数次地重复着这些工作,但是,却赢得了在场的不同群体和儿童家长的赞叹和信任。这充分体现出预防接种工作中急需这种关爱。“医者父母心”,工作人员用自己日常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因此,在预防接种中医护人员对各种疫苗的使用安排儿童家长基本上都能愉快接受,并给予很好的配合。

5、 医患融洽 创造和谐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医患矛盾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同时,人们的法律观念越来越强,维权意识越来越浓。社会对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和期望。免疫接种在医院的医疗模式下针对的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即健康的个体。因此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约束,预检告知,做到知情同意,是被接种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提高免疫接种率是每一位从事免疫规划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怎样使两者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尊重儿童家长对儿童疫苗接种的选择,满足儿童及儿童家长的需求,又能减少疫苗接种脱漏次数,提高疫苗有效覆盖率是免疫预防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与儿童家长的第一次接触,这是医患沟通的开端,如何把握好这个开端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挖掘,常做换位思考,从细微之处考虑儿童和儿童家长的感受和需求,以逐步渗透为主要方式,提高素质,树立形象,增强亲和力,实现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儿童为中心的转变,从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向重视儿童家长需要得到满足的转变,从重视对疫苗的使用向重视对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转变。把创造社会效益作为目的,从根本上赢得儿童及儿童家长的信赖。因为我们相信,人文精神是医患沟通的永恒主题,无论时生怎样的变化,凝结于人心中最朴实、最动人的情感不会改变。纵上所述,人文关怀不但可以改善医生、儿童及儿童家长三者间的关系,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中起着显著的作用,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竞争力,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对人文精神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在实践中坚守这个原则,人文主题才会永恒,重在冶炼和熏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珍惜这份为生命欢乐而奉献的崇高职业。在免疫接种中,人文精神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它可以是不厌其烦、重复烦琐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是爱岗敬业、克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也可以是一丝不苟、深入探求的学术品质;还可以是体贴入微、平等待患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谢广中,刁连东。预防接种的反应和处理 第2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2] 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 阮海萍,刘丽华。患际关系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64-6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