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精选(九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第1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我们经过对大量的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调研和访谈后总结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的,主要包括这几点: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哪里,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在哪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对于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如何改革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到底应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对于语文学科的改革要求不断变化,课程标准也不断的变化,今天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到底什么才是必须的,什么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问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和推进,对于语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到底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育教学的困惑,不少的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拿捏不准,只好完全依据高考的考试大纲来选择教学内容。

(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到底是为什么要给学生讲授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目标在哪里,从传统的学生学习语文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基本的汉字进行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的书写和沟通交流能力等,到今天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基本的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训练,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于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而应用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现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看重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但是教师难以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三)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认为高中语文对于学生而言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科,学生的学习到底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积极性都比较低,学生对于基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到底为什么缺失,这是传统的原因还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原因。

(四)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语文学科的考核方式一直是考试和日常的作业,但是从现阶段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仅仅依靠考试和作业是完全不能够将学生的实际能力测试出来的,对于学生的能力训练和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考核方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高中语文教师存在这些困惑的原因

从我们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而言高中语文教师存在上述几种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教师自身没有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从上述教师的困惑我们不难看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目前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依然存在较大的困惑,快速变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急剧变化,让部分语文教师难以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第二就是语文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一线教师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依然十分少,这当然是不利于教师依据现实的情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解决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困惑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的分析以及存在这些困惑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些困惑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教师自身和教育决策机制的改革,教育话语权的转移,教育改革的持续性和自下而上的改革变化。

(一)从教育决策角度看,增加一线教师的话语权

从教育决策的角度上来看,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决策的主要的方向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因为决策者对于教学一线的情况的了解始终不如一线教师,而一线教师对于教育决策的话语权非常少,这种不对称性导致教育决策的不适用,教师难以真正贯彻落实。

(二)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增强改革的自下而上特点

我们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改革的主体应该是在下方,由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家长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政府担负着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帮助推进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从教师自身来看,加强学习是根本

第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数学学习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运用阶段。在预习中同样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这三个阶段,输入阶段即阅读,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即质疑,操作运用阶段即练习。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要在这三个阶段加强方法指导,即“三导”——导读、导疑、导练。

一、分层导读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数学预习中的阅读,不仅仅是显性的书面材料,更重要的是隐性的数量、空间关系及暗示、留白的方法策略。数学教材中文本材料有丰富的图、文、表格,它们功能各异,有情境、数据、概念、法则、问题、操作方法、解题步骤、多种解法展示、学习方法提示等。阅读之前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明确各种标注、图文本框的功能和阅读顺序,为学生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第一阶段(输入阶段)扫清障碍。

1.串读题目。现行教材中例题多数不是直接用纯文字表达,而是用情境图、人物对话来呈现,而且有的信息是蕴含在情境图中的,需要学生从图中获取。因此学生看完图文之后还要把条件和问题串起来,整体输入题目的结构信息,形成完整的题目。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还要从图上找到“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的信息,最后把问题和条件串起来,即“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后读提示。教材中有不少提示语,多数以小动物、卡通人物等提问题的形式暴露思考的路径,提示重点、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步骤地阅读,读完题目不直接读提示语,先独立思考操作,理清数量关系,真正碰到困难再根据提示语思考。这样才能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急需方法提示时输入方法信息,才能更大限度发挥提示的功能。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中的提示语“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这是重要的方法提示,如果学生在思考前直接获取这一方法,就失去探究机会缩小探究空间,就会对预习产生负面影响。

3.比读解法。现行教材为了给教师和学生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例题的解决一般没有完整呈现,有的都没有呈现。教师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先尝试解决,再把例题解题过程补充完整,并进行对照,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找出差异领悟方法。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例2下面三个小朋友列出三个不同的算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看这三种解法,先尝试列式计算,做完后反思再将自己的解法和教材中的解法对比,然后思考教材中这三种解法的异同,最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

二、深度导疑

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这里的“问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自己的困难,也可以是自己的一些发现,等等。但是当前预习中存在组装疑惑(用“为什么”加课题或知识点组装成疑惑)、假性困难(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认定为困难)、浅层提问(第二学段学生提的问题和第一学段水平一样停留于表面)。因此需要在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从浅层质疑走向深度质疑。

1.追击疑惑。发现问题要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学生在预习时只有不断追问自己,对过程、方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刨根问底,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尝试从旧知识中找到联系,找到新的知识点后再从文本提示中探索答案,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疑惑。如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预习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家里标有重量的物体掂一掂。一个学生发现黑人牙膏盒上写着“净重:140克+50克”,他就问:“是不是其他牙膏盒也这样写?”“为什么不直接写190克?”“写‘140克+50克’和写‘190克’有什么不同?”他反复观察盒子、自问自答,最后才有触及数学本质的疑惑——式子表达与得数有什么区别。

2.试出困难。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原因在于解决问题中“已知”和“未知”是清楚的,而发现问题时“已知”和“未知”是不清楚的。因此要发现自己预习中的困难,就应盘点自己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才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初步发现的问题还要积极探索、反复尝试,到最后解决不了才能确诊为“困难”,而这些真正的困难将成为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例1中,很多学生对“两端都栽”“每隔5米”不理解,他们没有就此记为困难,而是通过请教家长,上网学习理解了。接着对小精灵的提问——“你能找出什么规律?”,乍一看学生不知如何找规律,但经过反复研读文本,发现可以画图找规律。但对文本中的线段图心存疑惑,求的是100米长的小路为何线段图才表示20米长的小路,而这个疑惑正是本课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化繁为简。

3.掘深问题。史宁中主编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评价提问题能力的三个维度是提出问题的意识、新颖性、深刻性。”深度提问就是指提出的问题新颖深刻,思维含量高。学生在预习中会发现不少问题,多数是表面的问题,教师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深层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提出问题,如解决问题时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能这样解决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学生在预习画高时,多数学生直接提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给三角形画高?”“三角形有几条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的高是用虚线画的,而三条边是实线,进而提问:“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画虚线?一定要画虚线吗?”

三、学案导练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前提,也是教师或学生自己了解预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预习时的练习要有别于教材中的习题,因为预习的效果毕竟不同于课堂学习。在第三阶段(操作运用)时采用学案导练,是预习训练的有效形式。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不仅仅提供习题,还可提示操作方法,引导归纳概括。而且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可用纸笔练习、口头练习、实践操作。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学案中的练习部分如下:

1.纸笔练习。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请在图上画“√”。

2.口头练习。仔细观察上面的图形,说说哪些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3.实践操作。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平行四边形?

(2)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这些练习,能引导学生梳理学习的收获,反馈预习的效果,也便于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第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新目标英语教材;分析 三贴近;三位编排;三到位;困惑

作为一名初中的英语教师,使用过两种英语教材即仁爱版的英语教材和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教学后发现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更加地适宜教学。下面就个人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认识和体会,谈谈目前正在使用的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教材。

教材分析

目前我校九年级使用的英语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会了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地深化的学习程序,本书共有18个单元,其中包括3个复习单元,供九年级全年使用。此教材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言结构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展开目标句型,提供部分示例和指导性练习,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语言的综合运用,每个单元还附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用来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对学过的目标句型进行巩固练习。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单元的后面设置了具有夸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的突出特点

1.“三贴近”话题设计

该教材充分考虑了12-15岁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涉及的话题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其大多数内容都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他们所熟悉和共同关心的人和事。如:第一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第二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变化(How we have changed);第三单元谈论规章制度(Rules)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表现得较积极。还记得在上第二单元时,我要求学生们带上自己小时候的相片,用所学语言结构“used to be +adj和used to do sth, but now ...”来描述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即自己的变化,不曾想学生们表现得是那么的积极,所学语言知识运用的非常正确。至今都不能忘记他们表现出的津津乐道。同时,教材也注重让学生了解一些外国文化,增进他们的国际意识,如:第12单元话题是Customs(风俗),教学时学生们会了解学习到一些国家的礼仪,如:日本、法国、哥伦比亚、瑞士等这些国家的问候礼仪、餐桌礼仪等。本册教材也介绍了一些关于愚人节的故事(April Fool's Day)、电子邮件英语(E-mail English)等这些话题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所获取的声音和文字英语信息的理解;有助于调动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兴趣和热情;有助于促进他们语言功能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他们为应用而主动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词汇和语法结构等)的兴趣。

2.“话题・功能・结构”三位编排

教材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三维的编排形式,凸现了语义、语言结构和语用三者有机结构的“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Learning)”的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途径。这种十分突出的编排特点,使得英语教和学的过程始终以“话题”为主线,交际功能的实践围绕着话题展开,语言结构的学习和掌握融入综合的语言运用活动之中。例如: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以话题Rules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编排了一系列凸现“交际功能(Talk about what you are allowed to do及讨论agree and disagree)”运用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活动。在这些语言活动中,融入大量含语言结构(should+be allowed to do)的目标语言。这种三维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自然的学习程序。

3.“听力、口语、阅读”三到位

跟以往的教材相比,新目标英语教材不仅增加了听力内容而且科学地设计了听力任务。首先,内容丰富――每个单元的听力项目均在6个左右,支持单元相关话题。其次,形式多样──有标序、圈词、填词、连线、填表等。第三,由浅入深――要求完成的任务一般由简单着手逐级递进,符合语言学习要求。同时,教材加大了语言训练密度,语言材料特别丰富,每个单元都有Pairwork、Groupwork、Interview或Discuss活动等口语练习,同时听力训练本身也是一种口语练习,如此多的口语训练促进了学生英语语音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及其表达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九年级已经处于初、高中衔接的重要转折时期。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本册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部分是阅读练习,在每个单元的后面还设置了具有跨文化内容的语篇及相关的练习。语篇内容均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加强口语联系,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景,让孩子们从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有提高,并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的困惑

第4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一、课堂监控及如何评价

将备、听、上课的质量纳入到硬性的考核中,备课组推行一周一公开课。即同组内的教师上课,空堂教师必须进入课堂听课,听课后必须交流模式及学案中的问题,上课教师必须有模式及学案的反思,集体备课中必须有课改方面的问题研究。大教研组必须协调备课组长听、评完同学科老师的课。学校公开课按老师平常课堂的节次安排。这样,加强了老师平常课堂的监控,但评价成了难点。虽然制定了课堂评价量表,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班级有不同的侧重点。

二、小组在课堂学习中如何有效使用

本模式中,明确了学习小组的重要作用。开学初,提出了课改班级必须抓好小组建设,<莲~山课件>并让学校在这方面有成功经验的教师作了专题培训,但效果不理想。学校采用了在班级中搞“创先争优”活动。每班有一公示牌,包括了优秀小组展示、表现优秀的个人展示,每月照片上墙,强迫老师进行小组培养。这一作法下隐藏着班级学习小组、个人的评价体系,这是老师们比较困惑的。同时,我觉得我校的小组建设始终处于“初级阶段”,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才是根本,这一点非常迷茫。

三、自学效果较差

语数学科均存在这一现象,如三年级语文,自学达到预期效果的还不足40人,高年级的自学效果略好。家长中的问题在家长会上着手解决,但教师落实学生自学的方法上似乎除了“鞭子”外,就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四、核心探讨交流问题浅层次

在与教科所张小华主任的交流中,“核心探讨交流问题”这方面的困惑得到了指点,当时似乎懂了,即核心探讨交流问题应该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与生活对接。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达不到“生活对接”这一层次。如在上三下语文《寓言两则》中,我将“养羊人”与“坐车人”作了对比后,谈到同学们都是坐车人——不听劝告。如某某某,老师常让他把字写好,可依然乱画。某某某说话声音小,现在还是这样……我不知道是我“说”的问题还是切入点的问题,学生反映木讷。“生活对接”应该是教学中的一境界——难以驾驭。望有这一方面的专题指点。在查看教师的学案中,并不涉及“生活对接”,我不敢谈也谈不出,不知如何是好!

五、测学过关的问题

第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一、冲破以‘教’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法,实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据此,我们在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下,大胆冲破“以‘教’为中心的旧教法,实施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勇于进行“三改”:

一改,以“教”为中心的灌注式教学,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我认识到: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导学”,应强调在导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去求新知、练能力。如教学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的第一单元。我在引导学生掌握“遵路、入境、悟神”的阅读方法后,便极力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学法去略读、精读,边读边思,在略读时初思,在精读时深思,并在读、思结合中生疑,在生疑基础上质疑,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探究,然后在质疑的基础上析疑、解疑。由此使学生的学习别开生面,发挥了主体学习精神。在自己动口、动脑中感悟到:我们要学习课文作者在生活的感受中,去展示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改,“指令型”教学为“创生型”教学,卸除不顾学情、不看生活语文,以己定的主观臆测进行教学的陋习,大胆拆除妨碍学生灵性思维与创造激情的教学樊篱,尽力使课堂能洋溢“希望的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的魅力”,从而吸引了学生自主地发展,变“认知的困苦”为“求索的乐趣”;变学习的负累为“生命的享受”。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在教学前我先引领学生到田野感受大自然的美,到村上敬老院去感受充满关爱之情。然后,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由于学生先有观察和有感悟,因此,在课中阅读课文时,很快进入课文境界:旎的春光,多姿的冬天,美好的画面一一顺畅跃入脑际,读完课文后都像课中描写的人们那样,对大自然和人际和谐交往产生一种眷恋和热爱,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改,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由“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变为“全面关怀学生的发展”。在课程实验初期,我们老是停留在传统的应试型困惑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只考虑分数高低,卷面好坏。实验一段时间后,笔者在进一步学习课程改革纲要中认识到“只看分数”,“只管书面答案”有悖于课改精神,于是主动创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于是一改应试教育的做法,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方面,建立自评、他评相结合以鼓励发展为主的评价体系。

二、甩掉呆板、落后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打造“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语文学科有语文教学的特点,除了和其他学科一样要注重工具性、基础性、科学性之外,还有它的人文性、语文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科的教学特点,通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教学去实现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对人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的素养。基于上述认识,我在实验新课程教学前期,便意识到学科特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下意识甩掉教育全盘苏化时期所留下的落后、呆板的凯洛天“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每节课都呆板地进行“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样呆板的教学五环节),注重着力打造充满“语文味”的语文教学,把它上成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课堂。

我的做法:一是,首抓教师与文本的早期对话。认真研读文本,提前走进文本,成为文本的知音,为课中能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好基础,接下来,我再用心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最后再科学地预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本手段和流程我还特别着重考虑如何突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位置,促使学生学会读书的达成。以利在具体操作时能“以读为‘经’”,以字、词、句、段、篇及其写作手法的理解为“纬”,做到读中有感,感中有悟;二是,在课中着力抓住基础,注重积累,努力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例如教学《勇气》一课,我课前不惜时间与文本做好先期对话,走进文本,并且细挖文本中的教学资源,然后结合学情、预设教学流程,在课中则在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引领他们进行“主学、主问、主探、主评”,从中创设“生成”,这样便形成了课堂生成的亮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测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我在课中引导学生“主读、主问、主探、主评”中,还注意不拘泥于课前预测,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动,由此便实现了动态生成,既有预约的精彩,又能呈现出动态变化,实现“动态生成”。

三、从只局限于课本教学资源中解脱出来,大力拓展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语文教学中也处处离不开生活”。有专家说:“我国幅员广阔,风俗习惯各异,语文教材本身即使编得再好,也不免有先天不足的缺陷,由此决定着了课本资源的局限性”。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而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生学语文放在大社会大环境中。我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实验的是认真开发校本教材,把学校所在地和校园里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校园文化,民俗风情都列入语文学习范围,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并根据各自熟悉的情况选择自由作文。当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学习有了兴趣后,再拓展到在看电视、看报纸时留心国内外的主要事件和家庭生活、社会进步等现象与课文教学结合起来,带进课堂的范文学习之中,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中提高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这样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分析更为透彻,练习作文内涵也更为丰富。

诚然,我们的语文课程教学还正在实验中,应该说我们的课改欲要达到理想境界,路程还很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6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对策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笔者在本院2007级高职学生中进行了英语学习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有三块:学习兴趣与基础;学习动机与方法;教学条件与教学方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经整理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令人甚忧,存在问题异常突出。

二、制约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因素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以及多年的教学经历,笔者深深体会到,制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老师的、又有学生的,既有学校的,又有社会的。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归纳,笔者认为制约高职学生英语的困惑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英语基础薄弱,学生自身素质低下

高职高专学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以下简称统招生),一类是参加各省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学生(以下简称单招生)。单招生又称三校生(即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与录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录入高职院校的统招生的成绩明显低得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从调查中了解到,自认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只占21%,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很差。而认为英语基础差而影响了自身英语学习的占到了近70%。这是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多是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受外语教学资源匮乏的影响,学生在中学期间,接受科班外语老师教学的学生不足10%。原因之三,随着一年紧似一年的扩招,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这其中就有许多英语本来就不合格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些因特殊原因被录取的学生。

2.英语兴趣不浓,学生自身缺乏内驱力

在问及是否喜欢英语学习时,喜欢英语学习的学生不到50%,课堂上积极互动的学生只占22%,而在问及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什么时,43%的学生认为是无兴趣,76%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工具(英语词典)都没有。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内驱力。

3.英语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策略滞后

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的学习状态中,对于高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不能立即适应。基础差的学生,只满足于或只应付课堂英语学习,课外时间基本不再过目。即使那些在英语学习上有兴趣的学生,也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成绩平平。能够坚持做早读,听英语磁带、英语广播、用英语交流、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寥寥无几。

4.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条件有限

职业教育无论从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条件等方面来看,仍处于摸索阶段。教学硬件设施、电化教学手段应用很不充分。英语教学依然采取班级授课制,教师教具还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台录音机。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方法落后。

5.师源性英语学习障碍凸现

教师的职业倦怠势必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而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受挫,学习成绩下滑。这在调查中,我们也得到了证实。对代课老师持满意态度的只占20%,跟得上教学进度的学生不到一半。三、解决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困惑因素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何克服制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困惑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实用技能,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四个转变”:(1)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转变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2)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3)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4)学生应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

2.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作进一步了解、分类、并及时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他们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就业现状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极积主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上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还应把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活动、竞赛等形式,在校园内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

3.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法指导

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教师只注重英语教学内容的讲授,忽略了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法指导,致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严重脱节。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把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

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目前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记不住单词、翻译不了句子、完成不了作文、进行不了对话、而所有这一切,在学生看来都是记不住单词的缘故。因此,教师应在学习策略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单词记忆为例,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各种单词记忆法。如音标记忆法、构词法记忆法、对比法、联系法,等等。另外,英语学习不像某些学科那样,靠突击出成效。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训练,早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可通过布置、检查早读内容来督促学生早读,加强早读习惯的培养。

4.重视教师培训、优化教学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占有主导地位,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学手段的优劣,采用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学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更要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学习,彻底改变一只粉笔、一本书、教师一人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现用英语教材,教师可根据学生英语基础与掌握程度,适当进行取舍,尽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5.分层次教学

学生进入高职后,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对教师来说,在同一个班、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使用同一内容、进度、方法授课,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行式,做到既不抑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第7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困惑 策略 合作探究 与时俱进

步入教师行业不到三个年头的我,在接受了多年的传统教育之后,却要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别人。起初的我是茫然的,然而当认真研读了新课改理念时,从茫然变成了认可并按部就班的实施。21世纪,是充满活力、充满发展、充满机遇的世纪,能推动这个新世纪前进的人,必定是知识、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的熏陶,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还有学生通过学而得到的收获。目前,当全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新课改理念。然而,通过我近两年的新课改实施体验,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伴随新课改的一度推进,却产生了诸多困惑,致使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时时有种凌驾于新课标课堂而无法适从的感觉。这些困惑,一天得不到解决,新课改理念也就一天得不到突破,语文教学的意义更将随之付诸东流了。因此要想合理推进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策略,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采取的策略,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1.新课改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不够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通过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可是,在一个班级中,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设计精简习题检测,这样,学生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2.怎样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

然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而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能参与,其余学生仍是被动,似乎"无事可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于是,就成了我们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而我认为这种合作不能落实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要想在课堂中做到这些就应该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得对象,有目的的划分小组,能够让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难易结合,这样按一定层次

3.语文教师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小学语文课该侧重教什么

第8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27-01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三、四年级要求是不但要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还要能够提出问题;五、六年级要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多个角度,可以是主题的角度、题材的角度、表达的角度、个人观点等。

目前小学语文的预习现状是:教师放任,指导无序,六个年级预习一个样.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怎样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凭借“预习案”加强预习指导,用“预习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时能发现重点和难点。用“预习案”还能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笔者把预习案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阅读探究、搜索分享三大版块。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学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三大版块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预习方法的确定、预习目标的提示。 下面就苏教版教材第十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阐述“预习案”在教学中的实施:

基础知识

1.打开书,我们先来读课文,借助拼音认真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自学生字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并把难写的字多书写几遍。

3.你能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吗?

纵横闪烁观察责骂鸟栖虫居

中毒光泽可恶痴迷鼓鼓囊囊

4.根据拼音写词语。

( )( )( )

5.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阅读探究 1.读了课题,你想一想课文会写什么?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怎么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 3.读了课文,你认为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搜集分享

1.搜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

2.搜集有关观察的名言。 针对这一“预习案”,课中教师做了这样的第一课时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用一两句话介绍法布尔。

(三)听写生词(“预习案”中的生词)。

(四)课文读的怎么样呢?分节读课文。

(五)读了课文后,有什么问题想问?

三、新授课文

探究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四、检查学习情况

做补充习题(做完当堂批改)。

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可以看出,在“预习案”的指导下,学生预习效率提高了。学生通过预习能轻轻松松完成“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提出问题,并且问题的提出也是多角度”的目标。

教师除了在课中对学生的“预习案”进行检测,课后还应认真检阅学生的“预习案”。当发现“预习案”上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引导、点拨。当发现个别学生“预习案”上的留白时,可千万别忽视这些留白,这是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后仍存在的困惑。教师应抓住这些困惑给学生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

第9篇: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关键词:农村 初中 综合性学习 困惑 解决措施

一、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的困惑

1.1“综合性学习”的定位到底应该在哪里

由于农村信息传播速度之后,进而使得农村教师对于新课标教材的认识上存在知识结构和传播思想等方面的不足,进而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性学习的本质没有进行充分的认识,进而使得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设置上出现了综合性学习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教学秩序与教学思想的高与低与教育主管思想观念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由于上级教育专管部门对于新课标中新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概念没有进行准确的认识,使得下级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给予重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进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使得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困难重重。

1.2“四不像课”充斥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虽然在表面上主张进行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仍然没有办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这就使得综合性学习成为了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改革,使得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为阅读课教学的附庸。还有一部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综合性学习当作是一门课来进行,对于教学的主要内容则是作为课文来进行讲解,进而使得其中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教学收到了非常大的限制,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过强导致综合性学习课的目的和形式“变形”,进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受到了限制,并且使得综合性学习课程成为了一种教学形式“四不像”的状态,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意见和建议

2.1学生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前提,进而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了各个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进而实现教学大方向的把握。而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理论水平,进而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作用与主要目的,通过正确的教学活动的构思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上级教育部门因为认识到自身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鼓励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通过管理机制来为综合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进而实现综合性教学日臻完善。例如,上级教育部门可以学校相关领导和先进教师参与到全国性的教育研讨观摩会中,进而更新教师的观念,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形式的整合创新。

2.2重视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言方面的训练和文字表达上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更加重视书本上的“死”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将综合性学习课程当作阅读教学课来进行,进而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具有阻碍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将文本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载体,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但是综合性学习则是根据教学主题的内容来为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一定的实践建议,进而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资源的借用和整合来实现学生综合性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运用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学生对于不同内容与不同方法之间的配合与渗透,进而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合能力。例如,在综合性学习主题“漫游语文世界”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发起一个活动,让学生热心的观察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运用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语文运用,让学生留心生活中使用的错别字,进而举行一个汇报大会,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了解,更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的挑战,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性素质的不断提高。

2.3在综合性学习中重视情感的渗透和审美的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来进行科学的整合,这个过程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实现分段式的差异性教学,首先就可以通过班会等班级活动来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渗透,进而降低学生的排斥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体悟与见解,进而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来实现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例如,在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作为引子,来开展一个“俱乐部”的情境活动,让学生组成一个分享小组,吐槽自己生活中的困惑,进而通过不断的分享,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将学生从课本和传统的教学中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学习的兴趣,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课堂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悟与审美体验。

三、结语

综合性学习的优势就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束缚,通过教学资源的灵活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鼓励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而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实现学生创新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华.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浅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07).

[2]王信杰.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浅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