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年奋斗范文

少年奋斗精选(九篇)

少年奋斗

第1篇:少年奋斗范文

1、《奋斗吧少年》第二季开播时间暂未确定。

2、《奋斗吧少年》是由团中央未来网与光影麦田传媒共同主办的大型青少年户外真人秀。这是一档针对青少年、以寓教于乐为主、深具感恩意义的电视节目。

3、“青春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奋斗吧少年》将通过在活动中设置各种任务环节,帮助他们提前进入社会生活,通过丰富、具体的体验来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形成道德习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少年奋斗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之前时代的学生所享有的好得多,这是值得欣慰的。但是,他们当中正悄然兴起的金钱至上、爱慕虚荣、盲目攀比、铺张浪费、追求享乐的不良风气,其自我价值选择日益物质化、利益化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担忧。

一、

探讨现象背后隐藏的根源

青少年学生中拜金、攀比、虚荣、享乐、浪费现象并不少见,虽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这样,但其中许多现象却有较大的普遍性。孩子们的这些不良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如何形成和养成的呢?

(一)

社会上攀比斗富、奢华享乐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学生有强烈的“示范”和诱导作用。

现在,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群中渐成时尚。新富阶层争相凭借豪宅、豪车、豪宴、珠宝名表、名牌服饰等的消费和拥有来炫耀显示其与众不同的富贵品位以及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有些人并不是富豪却也不甘示弱,盲目攀比,大手大脚进行高消费。甚至还有不少的人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举债买房买车,“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进行超前消费。商品潮、广告潮、消费潮、享乐潮搅得整个社会被日益浮躁不安,人们的自我价值取向更加物化、功利化了。青少年学生包括人生价值观在内的各种思想观念正在形成中,再加上他们的好奇和爱模仿,因此极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二)

一些家长不良或不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养成贪婪、虚荣、挥霍、浪费等坏习性。

1、有的家长“金钱至上”、虚荣心态严重。比如有这么一位母亲,看到路上谁开着一辆好车,就教育女儿说:“看,有钱人才可以开好车,以后你嫁个有钱人就有好车开了。”家长暴露无遗的“金钱至上”、“傍大款”、不劳而获、追求享乐的丑陋心态,严重污染了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

2、许多有钱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纵容。这类家长由于平时忙着事业、忙着赚钱,没有时间陪孩子,心里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为了弥补这种“亏欠”,他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孩子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花钱买个心理平衡。生活在父母家人百般呵护、溺爱、纵容环境中的富家孩子,从来不曾为钱发愁过,总觉得钱来得容易,要什么拿钱去买就是了,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花钱如流水。

3、有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宁可苦自己,也绝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这类家长往往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期望,盼子成龙望女成凤,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托负给孩子,把家庭振兴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把书读好,将来有出息,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另外,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的“亏欠”心理也普遍较强烈,认为自己没本事,赚不了很多钱,自己孩子吃穿用什么都跟别人的孩子没得比。但是“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对孩子的要求一味迁就,宁可自己累、自己苦,也绝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无原则地一味纵容迁就,只能使孩子的虚荣心不断膨胀,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缺乏,成为纨绔子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养好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物质消费观和人生价值观,父母是有过错的。

(三) 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不够。

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育而轻德育,将道德教育置于边缘地位。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在一部分人看来吃喝玩乐纯粹是个人私事,有钱了生活好了,享点乐、浪费点,有些虚荣心也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大惊小怪。甚至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现在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不合时宜。总之,诸如此类看法看似新潮,实质上是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模糊了,甚至颠倒了。作为教育者,若也对拜金、虚荣、享乐、攀比、浪费等现象司空见惯、视若无睹、那怎么能做到旗帜鲜明地坚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理直气壮地反对和抵制骄奢淫逸和铺张浪费呢?

二、

思考对策

第3篇:少年奋斗范文

〔中图分类号〕 G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07―01

2002年,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曾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父亲长年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但儿子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刻苦攻读,而是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家里写的十几封信中,“要钱”是唯一的内容。最后儿子只拿着结业证书离开校园,在父亲的视野中“蒸发”了,更不用说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了!可见,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什么是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是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也是一个人应有的思想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要接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班,就必须学习、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要求全国人民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艰苦奋斗意识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极差。他们的虚荣心极易膨胀,容易产生偏激和逆反心理。针对上述现象,对青年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显得十分紧迫。

青少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首先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复兴而献身的人生目标。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不但会动摇理想和目标,丧失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关键是付诸行动。另外,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跟上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怎样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呢?

1.“算账”主题班会。教师通过召开这类主题班会,让学生计算自己成长过程中衣、食、住、行的经济账,教育青少年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花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金钱,对子女寄托了多大的希望,从而更能体谅父母的辛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2.开展杜绝浪费水、电、粮现象的活动,培养青少年艰苦朴素的美德。不在吃、穿、娱乐等享受上攀比,使青少年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

3.通过报告会,看革命传统影视片,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4.家庭、社会、学校紧密配合,形成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作风的合力,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农业生产,使他们体会“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参观工厂、企业生产流程,使他们切身体会物质财富创造之艰辛,从而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养成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第4篇:少年奋斗范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是艰苦奋斗?顾名思义,就是既要艰苦,又要奋斗;既要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又要在事业上奋发开拓、不断进取。艰苦奋斗是一种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一种刻苦钻研、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一种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早在建国前夕,就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确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号召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也提出了“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伟大号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谓艰苦奋斗的典范。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他早在青年时代时就说过“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穿越艰苦的战争岁月,走进和平建设时期,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简朴的生活。50年代时,他就提出了: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

其实,艰苦奋斗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在学习方面,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勇于向困难挑战上。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没有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是不可能有真才实学的。

在生活方面,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在不贪图享受,敢于吃苦上。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同学已经缺乏了这种精神。曾说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因此,希望你们能向自己的懒惰挑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还要帮着别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能经常这样,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5篇:少年奋斗范文

   【关键词】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江泽民也反复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发扬光大。党的十六大召开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号召全党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时特别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和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艰苦奋斗及其新内涵

艰苦奋斗就其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而坚持不懈地奋争。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今天讲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更不是要人们再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我们所要反对的是那种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和奢侈浪费,反对的是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从精神层面上看,艰苦奋斗要求我们保持不畏限险、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的一贯作风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劳动人民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亲身体验了创业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领悟到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形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传家宝,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无论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一个人要自立,一个民族要振兴,一个国家要富强,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三、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形势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1.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重要产品的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也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居民的生活依然存在困难,实际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对象接近1亿人。要使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仍相当艰巨。对于困难群众,既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进行扶持,也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国每年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大约有150多亿元,不足gdp的0.1%,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占到gdp的8%~9%。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力戒骄奢淫逸。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讲排场、比阔气。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好传统、好作风,才能励精图治,求真务实,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决定的。目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而努力奋斗。在这个重要时刻,用什么样的精神来凝聚党心、民心,用什么样的精神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关系到跨世纪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甚至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6页)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物质基础的薄弱,宏伟任务的艰巨,都需要我们的党员子部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永远把艰苦创业精神作为民族的精神力量,使之代代相传。

3.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决定的。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艰苦创业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备了这种精神,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搏击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一种不怕牺牲、忘我奉献的不懈追求: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一种常怀忧患、居安思危的清醒态度;一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节操。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政党,才是一个能够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的先进政党;一个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才是一个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万劫不灭,不断发展的优秀民族。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对外开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有用的东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当神奇,痈疽当宝贝。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在学习别人好的东西的同时,必须坚持发扬自己的优势。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

四、新时代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首先,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深入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并不是要大家以苦为荣,以苦为本,而是教育和引导大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继承革命前辈那种敢于藐视困难、克服困难,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所做的重要讲话,其中的“四个牢记”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其次,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只有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任务教育,才能激发大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观念,以顽强的精神刻苦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再次,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继续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能否保持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就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

第四,要加强典型宣传,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正确引导,积极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仅有一般号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要充分调动各种宣传媒体,坚持典型宣传,正面引导。对不求进取、懒惰成风、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不良倾向要严加批评与惩处。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第五,完善政策措施。抵制骄奢淫逸,反对铺张浪费,不能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要制定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畸形消费要通过采取征收更高税费等措施加以制止。在新的形势下,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要在法制建设上形成遏制铺张浪费的约束机制,强化对各项支出的预算约束和管理监督,并在有关法规中明确对铺张浪费行为的处罚规定,同时要严格执法,对造成铺张浪费的单位和个人,除给予处罚外,还要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止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用什么样的精神来进一步凝聚、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勇于奉献,努力进取,去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呢?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伟大的创业,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3]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睨建设的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6.

[4]詹玉英,等主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第6篇:少年奋斗范文

一是思想研讨系列。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为主题,举办专题研讨会、分享会,邀请专家学者、青年奋斗典型和普通青年代表进行研讨交流,构建观念转变平台;围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这一主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 “十一”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契机,结合“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等举办主题团日、交流讨论、征文、演讲、撰写网络日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凝聚思想共识;运用《青年与社会》杂志、云南青年手机报、团属官方微博群等团属舆论阵地及载体,共同分享好经验、好做法及“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大力营造“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舆论导向。

二是奋斗故事分享系列。要求团的各战线要结合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云南青年五四奖章、青年岗位能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优秀团员、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员等评选表彰活动,选树一批可信、可敬、可学的青少年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少年胸怀理想、矢志奋斗、报效祖国;邀请本地青年典型开展青春奋斗故事分享活动,各行业、系统团委要邀请在本领域中有广泛影响的优秀青年典型与本领域的普通青年进行互动交流,深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谐社区、争当最美学生、立足岗位建功、建设幸福城市等活动。

三是新媒体活动系列。通过云南青年信息网等开展网络联动展示活动,邀请嘉宾与青年进行线上交流,增强活动互动性和感染力;以“云南共青团微博大合影”为载体,开展系列“微访谈”、“微语录”、“微电影”等活动,形成集群规模效应,强化对青少年的舆论导向;依托各战线、各系统团组织开通的微信公共、团干部个人账号,传播活动信息,展播典型事迹,着力在互联网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邀请青年典型、青春偶像、网络名人和关心青少年工作的老同志等开展微寄语征集活动,在互联网上广泛开展正面宣传教育。

第7篇:少年奋斗范文

奋斗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是世界万物生存的条件。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会经历不少的挫折,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人生的路就如小河一样弯弯曲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逃避?或投降?还是视而不见?这样都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奋斗。

古今中外成功者必备的武器——奋斗。

华罗庚说过:“为中华掘起而读书。”这就是奋斗。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完全是他奋斗的成果。他怀着‘为中华的决心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在读书的人生中开创一片数学天地。相信大家都希望如伟人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那么,就需要我们支确立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还等什么呢?心动不如行动。快点奋斗人生吧!

古代诗人李白,曾经有一句话把奋斗形容得淋漓尽致——“只要有恒心,铁杵?成针。”小时候是每个人受启发和影响最深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奋斗的意识。日后必定成为名扬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

为什么我们只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呢?在我们遇到困难是,不是依靠同学吗?甚至依赖父母,这样有用吗?我可以坚决地说:这样是没有用的。很快,五年、四年、三年、不!也许今年就要踏出社会了。

大家都说:“读书是最好的出路。”而我认为奋斗是唯一的出路。不管你的工作是什麽,都需要你去奋斗,不然你就是沉睡中的大虫。即将面临死亡也不知道。在社会上,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要奋斗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去奋斗就像没有眼睛的苍蝇一样,没有了方向,没哟了目标,东西南北都分不清,这样怎麽奋斗呀!所以一定要确定目标再去奋斗。

新中国的成功,多少英雄为它而奋斗?包括现在,中国之所以能兴盛起来,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努力的奋斗。

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奋斗,在自然界中,你若是无言的小草不坚强活下去就会被寒霜冻死,你若是……

第8篇:少年奋斗范文

【关键词】艰苦奋斗培养劳动

什么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指在恶劣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工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而且是世界人民的传统美德。

从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到中国万里长城的修建;从人类改造自然到适应自然,都体现出人类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富强的历史,更是一部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太平天国运动”、“五次反围剿”、抗日战争都是极好的佐证。

新中国历代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倡这种精神。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全军“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再如,主席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说: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今天具有了新的涵义――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不畏困难,不贪图享受,勇敢拼搏,开拓进取。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

可是,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振兴中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青少年学生却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中有许多人怕苦怕累,面对困难有严重的畏难情绪,缺乏锐意进取,勇担重任,乐于奉献的精神。可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很多,让学生劳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它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那如何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 经常给学生安排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

俗话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绒绔少伟男。”是的,一个人只有碰到困难,才能激发斗志,促使其发挥聪明才智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个人的素质,包括有效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可见,只有给学生安排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才能有效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当然,所安排的劳动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不可太大,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

如,在帮厨活动中,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午四小时,下午三小时)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洗米、洗菜、切菜、分菜、打饭、打扫卫生等工作。而且,老师对以上工作均作出相应的要求。例如,洗米要先除去杂质,再把它洗干净,最后往里放入适当的水。对于平时很少干家务活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完成以上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在解决它们的过程中,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在劳动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不少困难,若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的话,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成功。那怎么办呢?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因此,老师给学生安排好劳动任务后,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老师要给学生提供劳动场地、对象、工具,教会学生劳动所需的必要的知识、方法、技能,以及给与学生适当的精神激励(如: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参加劳动,按要求完成劳动任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在帮厨活动中,老师应给学生提供蔬菜、米、肉类、刀具、砧板、水等东西和加工间,教授有关洗米、洗菜、切菜、分菜、打饭等知识和方法、技能。并且,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应指点迷津,并给予精神鼓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及行为予以必要表扬,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如此,学生定能顺利地参与帮厨活动,完成帮厨任务,有效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 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收获,体验成功

意大利文学家、思想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劳动的结果,使其体验到成功。这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满足感、成功感,从而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其解决困难的自信,激发其斗志,最终有效地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如,在农耕活动中,老师应适时地肯定学生的劳动成绩,包括翻地、整地的面积、质量,掌握的翻地、整地、播种的知识、技能等。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自豪感、成功感,有利于激发其斗志,从而有效的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让学生撰写、交流自己在艰苦奋斗方面的心得体会

在劳动活动结束后,有些学生还不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那怎么办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见贤思齐”。是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让优秀学生影响和促进一般学生的方法,让一般学生也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具体做法为:一、让每位学生在劳动后,撰写自己在此方面艰苦奋斗的心得体会。二、让部分优秀学生作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主题的事迹报告会。三、在听完这个事迹报告会后,让所有学生畅谈这方面的收获、感想。

五、经常向学生介绍劳动模范艰苦奋斗的事迹,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反复洗礼

如:向学生宣传党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光荣事迹。为了改变兰考多灾多难的局面,一方面,他夜以继日地重视调查研究,寻找对策。另一方面,他领着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发动群众,共同改变兰考的状况。这样,兰考人民振奋了抗灾自救的精神,明确了努力方向,坚定不移的地改变贫困落后的旧兰考。

很多学生听完以上事迹后,会产生敬佩、羡慕之情,有的还会向他学习!如能经常地向学生宣传这类先进人物的事迹,则学生们的这种感情会得到不断强化,心灵会得到不断净化,从而逐步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

总之,作为老师,只要精心上好劳动课,让学生感知劳动的成果,体会到劳动的成功,并且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和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则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弥补他们原来的缺陷,提高他们的素质,则青少年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参考文献

第9篇:少年奋斗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作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重温“两个务必”,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胡锦涛同志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他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1]两年过去了,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并用讲话精神指导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这对于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仅就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问题作一探索,以就教于理论和实践界的同仁。

中华民族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四代领导人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既为我们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又为我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既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又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规范。加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时代需要,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关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的具体措施之一。

二、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国情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2]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时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学、科学、文化都落后”。[3]江泽民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条件下仍然强调:“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4]胡锦涛同志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强调:“我国是一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1]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这就是国情。这个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这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我国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必须加强中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的确,我国通过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必须注意,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更何况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不断地削弱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1]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的结果必然使中小学生离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远。

再从中小学生本身来看,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发愁,这是事实。要看到我国城市95%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平时怕孩子饿了、冷了,怕同学瞧不起。结果在孩子中形成了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背离的现象。据调查,城市里的中小学生穿名牌、用名牌,食不厌精,不怕花钱的现象超过了成人;他们平均每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给的钱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安排。特别是一些全封闭的贵族学校,平均一个孩子花销在伙食费以外的竟高达300元以上。同时,孩子之间攀比之风盛行,不管有没有条件,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在一些贵族学校特别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60%以上中小学生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家庭、学校、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教育现状,都要求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行为与习惯”栏目中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遵守社会规范”栏目中提出了“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只是在分目标中提出了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与家庭”的栏目中提出了“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在走进世界栏目中提出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案例3“买与卖”的活动中提出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这就是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中提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栏目中,提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仅在“经济生活”的内容目标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提示与建议”中提出了“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转贴于 应该说,目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中都涉及了艰苦奋斗的内容,但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而在现行的部分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某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第十一册第九课《勤劳节俭》中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整个讲述不足1 000字。总的说来,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方面,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内容要求,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虽然,我们教师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但在近年的中考中涉及相关内容的并不多,而高考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应当在课程目标上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应当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科学地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首先在课程标准中强化,仅仅靠在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栏目中的一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部分现行教材的内容不是分量太重,而是分量太轻。笔者建议,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都应该增设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个阶段应当把艰苦奋斗教育相对集中,至少每一学期有一课的内容。高中阶段,则要从国情、现实、传统各个方面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

再从教育方式来看,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进行感性教育。比如讲故事、看实物,从父母身上着手,使儿童从小就明白勤俭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艰苦奋斗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思想;初中阶段则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从传统人物、先进人物以及身边的艰苦奋斗的事迹来进行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道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高中阶段,则是通过系统的理性教育,使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使高中生自觉用这种传统要求自己,把这种传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律令,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使这种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还应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强化。一是每一学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应有的相关内容;二是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评价要有相关内容;三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考试评价应有相关内容。不能把这个内容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通过考试评价强化学生的意识,增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实效。

除此以外,在中小学相关的课程与教学中,任课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学校系统工程。当然,整个社会也应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来努力,才能使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01).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