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者:张国磊 杨龙滨 李晓明
[论文关键词]教育心理 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心理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文章根据心理研究理论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了进行教育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探讨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多种教学方式。
一、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客观上对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教育心理研究,探求并把握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需求,克服不同年代群体交流的障碍,研究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
教育心理研究的是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具体而言,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教学的条件,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探讨教学设计,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而广义的心理教育,除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帮助等形式外,更多的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教学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学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应该做好的几个方面
1.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讲课的激情,用真诚去感染学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融洽的情感共鸣中去接受知识,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精心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开场白、新知识的导入、生动的事例、课堂总结。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会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还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折服心理,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所引起的,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方法、衣着和行为、板书和直观教具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环境和周围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课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对重点知识在音调、音量上给予突出和强调,并适当重复;善于应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教学演示等方式,等。
2.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中,参与者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相对特别的角色,因而得到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个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学生人数众多,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难以有效地一对一进行。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有所作为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检查批改学生作业,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与学生沟通并实施激励的环节。笔者在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作业批改,并做过如下尝试:在学期初批改学生作业时,只在学生作业上简单注明“阅”及批改日期,不做其他注明,学生作业质量一般且与教师课堂沟通较少;一段时间后,笔者批改作业时写上几句评语,点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作业上标明成绩,如A-,同时在课堂上将教师的批改作业记录展示给学生看,在此之后学生上交的作业,大部分作业质量从态度、书写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很多学生将这种认真的态度一直维持到课程教学结束。在教学过程还可以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并进行以肯定为主导的重点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人为地隔离教与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为实施有效激励提供最直接的机会。
3.按照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复习、练习。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lls研究得出了“遗忘曲线”:即记忆初期遗忘较快,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趋势。关于记忆的研究还表明,克服遗忘最有效的途径是复习。因而,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知规律,在课程教学后短时间内组织进行有效的复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举出与实际相关的生动的事例或者演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与学生课代表及时沟通,通过课代表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一定做到及时批改、反馈,形成有效的复习监督环节。这种方式可以同激励的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又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每个环节的良好掌握,最终会积累成课程教学总体的良好效果。
4.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拥有非常鲜明的共性特点:他们渴求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却非常敏感、排外;他们冲劲十足,思想解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敢想敢做,但心理状态不成熟,情绪变化强烈;他们要求独立,却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缺少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能力。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要给予充分关注,做好心理层面的研究,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这种“肯定”要及时、准确,真正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其次,实际教学要重视“南风效应”,以情感人,尊重和欣赏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避免“超限效应”,根据学生实际状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防止知识过多或过难,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而使学生放弃学习。
5.执行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首先,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严明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完成每节课的授课任务。其次,教师是课程知识传授的引导者、辅助者,是课程教学的规划者。教师需要对课程按照知识体系、学时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者删减,保证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掌控课程学习进度并按阶段及时明确课程学习的要求。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如何评定教学效果及总结教学方法。目前评价教育效果更多的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这样的评定依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教学方法的总结很难做到准确、全面。素质教育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不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分析,很难总结出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其二,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专业研究领域,而不是师范专业,专业、术业有所区别,在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时很难达到专业水平,同时鉴于我国高等教育生师比过高的现状,教育资源缺乏,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研究的工作量过大,因而推行教育心理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心理研究,需要耗费任课教师的很多时间、精力,尽管如此,将教育心理研究应用于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仍然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游永恒.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一、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是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其它管理办法,以完成高等学校培训人才目标的过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就是教学管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品质,同时也影响学校的整体建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打造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正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在事实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科学合理地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总体来说,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相对新时期的发展情况,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管理机制和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在专业设置方面,屡屡出现教育部公布的“红牌专业”,师资和硬件模式与专业设置完全不匹配,计划经济色彩浓厚。课程体系方面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教学内容陈旧,甚至远落后于时展。体系中的实操部分太少,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在管理机制方面是比较机械的,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缺少人性化的管理。在培养模式方面与市场脱节,很多的学生无法就业,或者所学专业与市场无法对口,缺乏市场导向,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压力逐渐增大。
二、新媒体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启示——“以人为本”
21世纪是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电视的空前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的表达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视听文化在教育事业上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信息接受方式和思维方式。英美等发达国家实行数字教材、电子书包与数字课堂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战略性的借鉴意义。我国也应像英国、德国那样重视对新媒体的教育,从学生开始,逐步培育公民的新媒体素养。重视教育对象,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善用新媒体,进行观念创新改革的根本是观念的创新,创新是一切改革的强大动力。从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其新媒体使用频率都非常高,而管理者也必须要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创新理念,注重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注重高校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相关特点,集思广益,创新观念。构建开放、公平、透明的新媒体平台,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尊重人权,深刻理解和重视人的需要。充分激励广大师生,使教学管理过程和谐而有效。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吸纳新媒体的优势元素,注重学生的媒介素养。“微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建设2012年时,新浪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走进全国高校,启动了校园微博大全评选活动,并推动各高校建立微博协会,加强校园微博建设。由此可见,高校教学教育管投影、音响等设备,打造真正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氛围。配备电子书包、电子教材,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开展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第三,学校网站和BBS论坛建设。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移动图书馆、网络课程、信息公共平台等,对内我们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对外校园网则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对外界尤其是将要报考的学子来讲,官网是他们接触的第一印象。校园网应当具备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对外塑造学校的形象品牌,展示校园风采。以人为本,做好新媒体与面授的两个课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带来了电教化手段,而如今新媒体却带来了更新的思路,即建立课上课下两个课堂,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以人为本,建立新媒体课堂,以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以MOOC为例,著名大学的教授,将精品课程置于网络之中完成资源共享,不论是哪个地方哪个学校的学生,只要登陆MOOC网站,就能随时观看教授们主讲的课程。我国高等学校也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挖掘和开发新媒体课堂,可以通过编制微课程、微视频、手机MOOC视频等,整合知识点,配合官微等公共平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有机会去了解别的高校,甚至国外其它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借鉴,合理运用,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抓住新媒体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切合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策略
建立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时下发展最快的新媒体形式。它以无可替代的便捷性与及时性,远胜于线下活动。同时,微博微信以图文并茂,甚至带有音频和视频的方式,使得传播效果更加丰富和生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为各高校建立官方传播渠道,定期相关教学管理信息和公众活动信息,甚至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完成了官微、官博的建设工作。通过微博微信,制定明确的教学管理制度,并实时,随时监督,实现全面覆盖,信息畅通。同时,高校还应打造微信公共平台,因为它更加简约、直接,能够精准地推送信息,达到较强的传播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团队,让他们管理微博的原创部分,并做好信息过滤和舆论引导工作,这样官微和官博又呈现出一种青春活泼的语言风格,更加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开展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新媒体,实现与教师、学生的日常互动目前很多的学生和教师也多习惯于使用多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管理者通过现代媒体平台,可以保持与教师、学生的无缝连接,传递信息和实现信息的反馈机制也更加容易。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一线信息,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而对于老师之间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平台开展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实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数据储存、查询、信息处理等功能,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做:
第一,建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无论是教务系统还是教师OA等,高等学校需要和企业一样,建立一个便于内部人员交流和沟通,便于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查询和进行信息反馈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系统内,管理人员可以相关信息、公告,各部门列出各自的事务安排,对各班级、系、院的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可以管课、备课、提交教案、作业、答疑解惑、查询课表。学生登陆这个平台可以随时查询课表,提交作业,发表留言等。
第二,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必要的硬件设施投放也非常重要。学校应建立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电视、投影、音响等设备,打造真正的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氛围。配备电子书包、电子教材,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撑,开展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
第三,学校网站和BBS论坛建设。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已逐步成为学校的基础建设项目,更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移动图书馆、网络课程、信息公共平台等,对内我们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对外校园网则是一个学校的窗口。对外界尤其是将要报考的学子来讲,官网是他们接触的第一印象。校园网应当具备先进性、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征。为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对外塑造学校的形象品牌,展示校园风采。以人为本,做好新媒体与面授的两个课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要素是“教学”,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带来了电教化手段,而如今新媒体却带来了更新的思路,即建立课上课下两个课堂,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以人为本,建立新媒体课堂,以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以MOOC为例,著名大学的教授,将精品课程置于网络之中完成资源共享,不论是哪个地方哪个学校的学生,只要登陆MOOC网站,就能随时观看教授们主讲的课程。我国高等学校也需要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挖掘和开发新媒体课堂,可以通过编制微课程、微视频、手机MOOC视频等,整合知识点,配合官微等公共平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新形势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有机会去了解别的高校,甚至国外其它高校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借鉴,合理运用,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抓住新媒体与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切合点,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打造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①雷树祥:《柔性管理:大学教学管理的新视角》,《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
②赵忠旋:《非理性主义文化管理——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之路》,《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③余立:《大学管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④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 医学高等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状
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在提高卫生人力质量上的延伸,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更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主渠道[1]。
一、该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情况概述
1、该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以专科层次为主,专升本层次为辅(见表1)。
(二)学生中女多男少,专科层次尤其明显。
(三)入学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
(四)专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为主,在专科及专升本层次中两者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五)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校本部周边及校外联合办学点所在地区,目前校本部生源逐年减少,各地州生源有所增加(见表2)。
表1 2002-2012年招生层次构成情况
录取年份 专科 专升本 合计
n % n %
2002 1251 65.7 653 34.3 1904
2003 1461 56.0 1147 44.0 2608
2004 1376 54.1 1168 45.9 2544
2005 1619 53.5 1406 46.5 3025
2006 887 53.2 779 46.8 1666
2007 787 44.9 967 55.1 1754
2008 1707 54.6 1422 45.4 3129
2009 1190 53.1 1049 46.9 2239
2010 1444 61.6 899 38.4 2343
2011 1247 55.5 1000 44.5 2247
2012 1797 61.9 1106 38.1 2903
总计 14766 56.0 11596 44.0 26362
表2 2002-2012年生源地分布情况
录取
年份 校本部 伊犁地区 昌吉州 巴州 和田地区 喀什地区 其他 合计
n % n % n % n % n % n % n %
2002 829 43.5 151 7.9 111 5.8 165 8.7 75 3.9 154 8.1 419 22.0 1904
2003 1627 62.4 78 3.0 274 10.5 149 5.7 133 5.1 132 5.1 215 8.2 2608
2004 1502 59.0 129 5.1 184 7.2 80 3.1 207 8.1 117 4.6 325 12.8 2544
2005 1358 44.9 326 10.8 230 7.6 184 6.1 266 8.8 287 9.5 374 12.4 3025
2006 727 43.6 134 8.0 102 6.1 200 12.0 164 9.8 135 8.1 204 12.2 1666
2007 677 38.6 184 10.5 214 12.2 226 12.9 59 3.4 188 10.7 206 11.7 1754
2008 1136 36.3 302 9.7 322 10.3 547 17.5 245 7.8 355 11.3 222 7.1 3129
2009 855 38.2 427 19.1 253 11.3 228 10.2 92 4.1 237 10.6 147 6.6 2239
2010 1007 43.0 468 20.0 159 6.8 168 7.2 69 2.9 198 8.5 274 11.7 2343
2011 844 37.6 382 17.0 197 8.8 201 8.9 147 6.5 283 12.6 193 8.6 2247
2012 682 23.5 922 31.8 163 5.6 234 8.1 159 5.5 589 20.3 154 5.3 2903
总计 11244 42.7 3503 13.3 2209 8.4 2382 9.0 1616 6.1 2675 10.1 2733 10.4 26362
1.2 产生以上特点的原因
(一)我区医学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保证了专科层次的生源。自2009年秋季学期国家对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免学费政策有效推动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这一政策的实施也使我区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受益,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我区各地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中护理学专业占很大比例。因此,又导致该校近年来专科层次中以护理学专业为主。
【关键词】高等教育;就业心理;就业指导
前言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近几年真不断的增加,这使得社会就业竞争趋势不断加强,从而为学生带来了诸多的就业问题。所以只有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才能够帮助其发挥自我价值。
一、现代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1大学生存在自卑畏怯的心理
由于部分大学生在普通高校就读,并且学习的专业相对较冷、缺乏社会人脉关系,所以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此类学生面对问题缺乏信心解决,没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在选择面前左右摇摆,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丧失斗志,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将自己的价值与能力看低。其中弱化自己的能力、情绪失常低落、警惕并习惯性的远离人群已经成为了其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道路上的障碍。
1.2面对就业问题存在抑郁困惑的心理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渴望社会的认可与接受,一旦被拒绝,就会受到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的打击,使自己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从而变得杞人忧天、悲观等消极表现。部分大学生还会长期的受困于此,使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受到影响。由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对问题无法合理解决,加之封闭意识严重、喜欢独行、不善交流等因素的存在,都导致学生的才能得不到求职企业的发现。
1.3面临就业问题所产生的焦虑心理
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多数学生往往都没有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面对就业总是患得患失,最终导致自己变得焦虑不安。由于渴望在社会上找到良好的工作,但是现实往往并不是十分理想。部分专业冷门的学生、综合素质低的学生在毕业前夕更是表现的焦虑不安。由于就业问题属于无法预测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反复思考下就会变得忧虑、焦躁不安,甚至是害怕就业,最终使得学生无法正视就业问题,反让自己萎靡不振。
1.4大学生自身的攀比与从中心理由于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能力和性格、所碰到的机遇不尽相同,因而在择业目标、职业选择上不具有可比性。大学生年轻气盛,爱慕虚荣,极易与同龄人进行攀比,这就使得其对自己的期望较高,制定的择业标准超出自身综合能力,在盲目攀比心理的影响下,就业过程变得十分不顺,让自己变得高不成低不就,白白丢失了适合自己的机遇,最终变成啃老族。
二、基于高等教育大众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措施的轮式
2.1让学生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去对自己的就业定位标准进行确定
大学生就业关乎其未来成长发展,所以必须基于学生客观实际状况,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长远标准。第一点,应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当代大学生自负自大,首先应让其明白“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所以,在教育中就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常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发现学生的就业潜质以及适合的岗位,帮助其找到合理的就业定位标准。让大学城产生就业意识,学会关注社会动向,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其次,应将社会就业信息引入课堂让学生关注,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又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三,高校应设立就业指导部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与建议。第四,应开展高校模拟招聘、专业实习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经历其过程,为自己就业定位提供参考标准。
2.2强化指导,构建“三全”心理指导模式
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引导、全方位渗透的就业指导模式需要基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应拓宽就业指导者眼界,通过适当的培训强化其就业职能能力,建立一支综合素质级能力强的心理指导队伍,从而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其次,应全程进行引导、做到全方位渗透。由于大学各个学年段特点不同,所以应采用分级引导方式。对一年级大学生应重视其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基于其职业需求帮助其奠定专业基础;二年级学生应重视能力与知识结构的培养,做好学生气质及品格的冲减。三年级学生应从起自身特点出发,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强化,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沟通教学的开展;四年级学生应开设社交礼仪及面试培训课程,传授其面试方法及谈判技巧等。与此同时,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积极对学生产生的心理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正确引导学生发展,使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3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可以坦然面对挫折
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条件、家境、所学专业、就读院校等的不同,往往会产生就业心理问题。所以,面对学生的问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解答。对于就业受挫的学生,应给予个性化指导。当学生求职失败时应帮助其调整心态,引导其建立心态平衡,一般可以使用音乐、运动等方法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自我适度发泄或者静心思考,并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调整心态。第三,学校可建立就业心理咨询站点,聘请专业教师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遇到挫折等问题的发生体现做好准备,帮助学生走出阴霾。第四,应强化学生的受挫能力,积极引导其建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第五,应完善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积极鼓励学生相互扶持学习,还可以在校内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的意志,从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第六,应开展专业实践课程,采取实践理论双向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及运用水平,消除学生对自己就业能力的质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指导的时候应循序渐进,采用针对性措施,并重视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帮助新生解决心理问题,从而为学生就业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宿钦静.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2]岳建军,仝宇光,张丽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及指导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9.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学 现代教育 适应社会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径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
目前,多数的高职院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必修课,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式的课程,对教材的选用也没有针对性,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较多,实用性较差,极大地影响到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让高职院校在意识上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明确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次是要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以此来保证对学生进行因需施教,使心理教育课真正发挥其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中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要有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双重身份。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多需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其教学水平。
三、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网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防治。第一级预防网络是由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与其下设的心理教育指导中心组成。学校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下设的指导中心,由有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对统筹规划好的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实。第二级是在学校的各系建立心理辅导站,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开展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级是在学生当中成立心理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然后由学生会设立的心理部进行统一管理。学校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起到桥梁作用,及时的发现并反映本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四、抓好入学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职生虽然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许多高职生在入学之初会产生一种自卑失落的心理。因此,做好入学心理教育也是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加强入学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学校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自己的努力拼搏是主导、是内因。学校与成才不是因果关系,自己的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是一种教育活动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拥有特定的地位与使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更要营造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好的校园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张扬自我个性、释放内心的激情、满足自我精神需求提供一个平台,以此来减轻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心理紧张,营造一个轻松、积极地校园氛围,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高职院校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磨炼自我、完善自我、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顽强意志、坚强毅力、竞争意识、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高职生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状态。
六、发展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要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的方面去。要加强高职学生意志的锻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力,培养良好的性格。某些高职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地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积极改善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证高职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为输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郑海涛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辽宁高职学报,2005(6)
张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张艳 建立有效的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高职论丛,2007(9)
[论文摘要]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的原则、研究阶段、创新研究、研究注意事项四方面,分析了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案例教学法创新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反映职业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整体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管理型”高等法律职业人才。结合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创新研究。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授法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讨论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联系实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是高等法律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能并重原则。知能并重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使他们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以启发为指导,并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智力活动,从质疑问题、答疑解惑中理解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积极主动精神通过反复的比较、分析、概括和抽象,理解有关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良好载体。
二、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阶段
(一)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其次是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第三,确定教学思路。第四,设计教学工具。
(二)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四)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案例的背景、案例的展开和案例的总结。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须突出三个要点: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突出主要学习步骤;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案例教学法的创新研究
(一)列举案例法。列举案例法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说明法学理论、法律制度或某项法律条款的内容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目的在于揭示现象、说明问题。列举案例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为教学需要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后的案例,也可以只讲案例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十分严肃的案例,也可以有轻松自由的气氛。这要根据讲课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自主灵活地掌握和使用。
(二)讲评案例法。讲评案例法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教学内容而对某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挖掘出比较深刻的东西,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当然,也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播放庭审录像,边看边讲评,这样的效果更好。
(三)讨论案例法。对某一法学课程的主要章节进行讲授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水平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准备好有一定针对性和难度、有不同意见和结论的案例。这类案例必须具各主要情节和细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有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学理论和有关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可分小组讨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评析,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讨论案例法的关键和目的。
(四)旁听案例法。教师为配合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民事、行政等案件,组织学生进行旁听。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使学生对于各类诉讼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旁听案例法作为一种现场教学方法,还能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实习案例法。实习案例法就是模拟法庭。在学习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模拟法庭。由学生亲自当法官审理案件或参加庭审,全面掌握和理解程序法和实体法的法律规定解决实践问题,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实习案例法是一种具备综合内容的学习方法。它不但可以掌握知识,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 案列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观念。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就不能进步,案例教学法以传授已有的知识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运用系列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当首先给学生讲清楚利用系列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预期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自觉地向这一目标迈进。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大学高等数学教学自身内在不断完善和提出更高要求的体现,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与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要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在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和大胆教学改革,为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不断促进现代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结合现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前辈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互动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虽然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但它并不是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的全盘否定,它是在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思想,是对传统教学弊端批判基础上的思想超越。另外,在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备丰富的相关素材,检索相关的最新信息,并做好整理归纳。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多种教学方法的转化。下面将在明确进行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现代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想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高等数学教学环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法得到交流,从而激发师生双方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要执行者。如果我们不能清楚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将其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我们将无法顺应现代高等数学的教育目标。而这种学生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我国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的理念上看,我们强调传授学生高等数学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观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几乎掌控一切,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到课内外作业布置,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自然缺失,没有真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从现在高校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上数学课没有激情,上课看手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正常交流,从而背离了我们大学高等数学的教育宗旨。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通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目标。
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对高等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老师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中既有对老师这个崇高职业的赞美,又把老师比喻为产品的设计者并兼做生产者,学生则是一种产品,得按照预定设计的“图纸”进行标准化的“定制生产”,这种带有强烈的“集中统一”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教学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对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文、理科的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一直沿用以前的版本,虽然根据现状有所调整,但是变化不大。高等数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而目前,高等数学多数情况下基本分成文、理科两个分类进行编写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突出各科对高等数学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观念不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很少。评价体系单一,期末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虽然目前引入了平时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客观评价。不能从学生学了什么、能干什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的能力的角度出发,为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合理考核制度和评价体制。更重要的是随着大班教学的进行和教学课时的压缩,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使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丰富的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科学的探索,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2.教学方法改革形式大于内容。在高等学校,关于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到国家的教研项目,小到学校的教学改革课题,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然而受到现在的高校现状和教学环境的影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现在大部分高校采取大班教学,高等数学教师资源不足,设备条件不够,虽然有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高校虽然认识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资源限制和制度的约束,进行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只是从形式上给予支撑,真正落到实处的极为有限,从整体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对于现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不断实验的漫长过程。
3.师生关系不容乐观,缺乏师生互动。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一直被赋予对与错、命令与服从的对立关系,天生处于对立状态,致使学生和教师不能平等对话和交流,关系僵化。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严师”的面孔出现,加上平时师生交流少,使得和谐愉快的氛围被打破,正常的交流通道被隔绝,以至于师生关系不和谐。高等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外系老师,没有同院系的亲切感,除了正常教学时间以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加上高等数学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作业量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另外,高等数学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大班上课,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详细了解,缺乏交流,缺少沟通,也会促使师生关系对立。所以高等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合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培养感情,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发掘学生潜能,从而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开展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数学教学理念的建立是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高等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一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根本确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高等数学的学习是敲门砖,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自身专业学习有深远的影响。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学时的设置等方面都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将学生置于教和学的中心位置,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才能得到根本改变。虽然现在高校都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但在学校实际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下,很少能真正落实和实践。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要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学软件和设备得到了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学习和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软件,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教师除了粉笔就是教材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应该适应现代教学手段变革的趋势,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科学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改革。
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图形和动画等形式传达知识和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感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对于相对于其他课程相对枯燥和难懂的高等数学来说,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高效利用是高等数学教学的福音。高等数学对于刚进入高等学府的学子来说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苦恼,因为复杂的三维图像而沮丧,因为逻辑性强的理论证明而不知所措,因为高等数学的难学而望而却步,有的同学甚至会因此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可以解决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让高等数学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有趣。通过多媒体和现代教学软件,教师可以使用有趣的故事或者过程展示引入和解释难懂的数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展示更复杂的三维图形,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有直观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分步实现的方法解释复杂理论的推导过程,使得推导过程直观易懂。并且由于是电子信息,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重复学习,便于在发现问题时给教师反馈,与教师进行交流。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展示内容,改变了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书写的过程,为教师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加课程相关知识的信息量,通过屏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互动式教学。
3.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现代网络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座无形的沟通的桥梁。现在高校都在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这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为学生和教师交互式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软件和学生建立交流渠道,可以在线聊天,答疑和讨论问题,为教师和学生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至于这种交流方式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应该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高校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在线答疑制度或者其他方法,同时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工作量的认定,这样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高校要加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增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谊,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搞好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开展数学实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学生在不断思考、实验、实践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等数学除了丰富的课本知识以外,还有丰富无限的和各个学科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特点让学生开展数学实验,从数学问题的提出到数学模型的建立,从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到实验结果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和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进行互动式的教与学。通过数学实验的训练和学习,学生会对于高等数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学生会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提出创新想法,并赋予数学软件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和教师、同学一起分析和探讨问题,在成功中分享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完成学生从被动式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教学的转变。
5.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效的考核评价方法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现代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数学的考核方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机制,转变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观念,针对传统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要加强学生数学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动性的前提。传统考核方式单一,试卷题型固定,考试内容缺乏新意,主要根据考试卷面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数学教学要求。高等数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在的教学特点,适当调整期末卷面成绩和学生平时分的比例,建立动态的成绩考核方法。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已经施行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案,但是在平时分的考核上还是有不少问题。高等数学要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平时考核制度,使得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可以使用加分题等方法。在考试内容上要改变现有的统一试卷的方法,引入新的题型和内容,强调各个学科的高等数学试卷与各个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在试卷上出现简单的人口模型的求解,细菌传染的模型分析等,体现学以致用。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了什么,能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高等数学的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只有教,没有学是不科学的。如何在现在复杂多样的高等数学教育环境下,开展互动式教学,进行科学、高效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互动,是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教育改革课题。只有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现有教育模式,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有思想、有才华、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冷劲松,傅英定,黄延祝.合理使用电子教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J].大学数学,2008,24(5):4-7.
[2]江捷.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6):21-30.
[3]刘炎.大学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北京教育,2011,总第564期:49-50.
[4]于凌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3):221-223.
[5]颉慧芳,张新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实验[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16(5):63-65.
[6]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学报,2004,13(2):74-76.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民办高等学校简称民办高校,是指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恢复,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生源逐渐多样化,与同类高校的竞争更是非常激烈,同时又面临着来自公立大学的办学压力,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与其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在民办高校中的境况亦是如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倍受重视,它在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而民办高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机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民办高校中的问题更加突出,亟待解决。
一、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 部分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相对公立大学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内心比较自卑,又因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因此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经常不能妥善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日积月累必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有调查表明,少部分民办高校的管理机构中并没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常常由管理部门的老师身兼多职;还有部分民办高校虽然校内已经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却名副其实,如同虚设,目的是为了应付检查勉强设立。另外,一些民办高校为了精减教育经费,常常降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费用或减少对专业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因此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学不严谨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无疑给民办高校学生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逐渐突显,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经调查显示,某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如:没有设置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忽略了新生入学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非常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学校没有做好新生适应性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疏导工作,那么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很难进行自我排解,很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另外,一些民办高校并没有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的每个时期,因为青年在这一时期的心理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民办高校并没有针对学生心理困扰的变化来开设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的课程。
(三) 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健全
部分民办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并不完善。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正确疏导,在心里堆积久了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经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没有形成阶梯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干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与反馈模式,当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时,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干部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第二,部分民办高校不能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的目的是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第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轻易向周围的同学吐露自己的心事,当他需要心理帮助时在学校却找不到一个安全保密的地方解决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不全面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反映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不论是公立大学还是民办大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却有一些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足。经过调查发现,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对学校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了解,对于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的掌握也模糊不清,溯其根源便是学校对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不到位,一些常识性知识不能及时普及,使校园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氛围不浓烈。
二、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他能否成为人才的重要指标。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当下社会,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面临着来自竞争、学习、就业、感情和责任的多方面压力,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因此,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需要。
(二)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培养专业教师业务素养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该着重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达到实效。如:经常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同时,每学期开设一定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课程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在轻松地氛围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另外应在每学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此渲染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三) 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切实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
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改革是提高办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要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就要大局出发,唾弃陈旧的教育方法。比如:完善学生干部制度。在学生干部中增加心理委员一职,不仅设立这个职位,而且还要给予心理委员一定特权,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执行校领导、辅导员、心理委员三级预警方案。由学生干部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危机学生情况,辅导员将情况汇报给校领导备案并采取干预,避免情况恶化;建立心理问题学生月报制度。定期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有问题学生应及时备案以便教育和管理;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服务。
(四)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全面展现精神面貌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度高低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是否全面。任何活动是否举办成功的前提是活动宣传阶段工作成功与否,活动前期的大力宣传能够提高人们对活动的关注程度、增加人们的活动兴趣和使其积极参与。民办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宣传亦是如此,只有重视活动的前期宣传,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在活动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2]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
[3]何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普利茅斯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1-0080-02
作者简介:耿建(1978-),男,内蒙古赤峰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英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每年都吸引大量海外学生前往英国学习。2013年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1-2012学年间,来自欧盟及其他地区的学生占全英注册学生总数的17%。英国高校根据其创办年代可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以牛津、剑桥、格拉斯哥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等大学为代表,多数创建于12世纪后半叶到13世纪中期,这些大学多享誉全球,在英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创立的大学,如利物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等;第三类,二战后到上世纪60年代创立的大学,如巴斯大学;第四类,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大学,如本文重点介绍的普利茅斯大学。普利茅斯大学是一所较为年轻的学校。在2013年的TimeHigherEducation100under50(建校时间小于50年)中排名第42位,在英国排名第5位。普利茅斯大学以本科生教学为主,因优秀的教学质量,出众的学生就业前景,其在2014年英国一项权威学生满意度票选中,排名前三甲。笔者所在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普利茅斯大学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以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为主,且在同类院校排名中比较靠前等。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笔者在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借此机会对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希望以此为国内同类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学制和课程设置
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为3-4年,具体学制安排如图1所示。每一学年包括3个学期,其中前两个学期为主要学习阶段,最后一学期为集中考试阶段。在学年安排上,第1和第2学年为在校学习阶段。在第3年,学生可选择到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为期48周的带薪实习,此后返回学校完成最后1年的学习任务。从2014年起,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学年第2学期结束后,增设2周短学期,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时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在3年学习时间内完成360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每学期固定为60学分(除第3学期外)。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在4年学习期间完成至少164学分的学习任务。但是,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普利茅斯大学360学分均为专业基础课或主修课,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164学分涉及内容较多,包括通识类课程71.5学分,学科大类与专业基础课32.5学分,专业主修18学分,专业选修8学分,实习实训12学分,毕业设计10学分,学科交叉8学分以及第二课堂4学分。除此之外,两所学校在毕业论文环节设置方面差别较大。普利茅斯大学不单独设置毕业论文环节,而是将其设置成一门课程在最后一学年与其他课程同时进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单独设置毕业论文环节。
二、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一)课内环节
与英国其他高校相似,普利茅斯大学的各门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可自行借阅相关参考书目。由于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讲解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还会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普利茅斯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内实践,在此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度非常高。此外,普利茅斯大学比较重视教学人员来源的多样化,其全职教学人员约占总教学人员的80%,其余为兼职教学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生产企业。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兼职教学人员与全职教学人员一样,需要承担完整的日常教学任务,由于其来自于生产一线,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更关注于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兼职教学人员也利用此机会为企业物色优秀的毕业生。相对而言,尽管笔者所在学校也从社会生产企业聘请兼职人员,但是其授课方式多以学术讲座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外实训环节
英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末颁布“能力宣言”以来,各高校不断进行能力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和雇主的要求,英国高校普遍采用“三明治”式的学制设置(如图1所示)。普利茅斯大学每年为企业提供两次开放日,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参观,并以招聘会的形式,向二年级在校生提供为期48周的带薪专业实习机会。在实习结束后,学生可获得工业培训证书。这项专业实习并不是强制性要求,所获实习成绩也与最终毕业成绩无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参加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加深对所学专业的了解,获得宝贵经验;另一方面,在后续一年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实际应用的理解。此外,某些企业在实习结束后会给予优秀实习生一定的资助,助其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习。因此,该专业实习很受学生欢迎,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选择参加此项实习。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国家级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以此拓宽学生专业实践机会。与普利茅斯大学相比,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更为多样化。除了常规的课内实践和课外专业实习外,学院还组织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笔者曾先后指导10余名本科生参与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经过项目培训,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了。但是,由于需要通过选拔才能参与竞赛,所以这种培训模式的受益面较小。
三、导师制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导师制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其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利茅斯大学土木工程系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就为每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要求学生每学期都主动与导师联系。每个教学工作人员每学年都会分配到4-5名学生。导师往往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和个人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导师还与学生交流学术问题,并就专业课程学习或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班导师制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一个办学特色。从新生入学开始,每个班级都会分配一名班导师,直至该班级学生毕业。两所学校的导师制有一定相似之处,如都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后者参与度略低。
四、总结与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做法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所借鉴。首先,弱化教材,鼓励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相关行业动态引入教学内容中,并在课堂上营造学术讨论气氛。增加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环节,提高学生查阅文献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其次,强化社会生产企业在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同时可借鉴英国高校的ProfessionalTraining计划,允许和鼓励高年级学生利用现有的休学制度,进行带薪实习。最后,不断完善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选拔与考核方式,提高其效率。改革班导师制度,打破班级界限,学生分配以年级为单位,每个教师每年级6-8人。导师负责指导所管理学生的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兰天.英国高等教育学生个人发展规划及其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5):151-153.
[2]徐洁,阚阅.英国大学本科教育呈现的新趋势[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92-95.
[3]王淑坤.英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