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感动的作文结尾精选(九篇)

感动的作文结尾

第1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才能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呢?下面笔者从最近高考佳作中归纳出八种结尾方法,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一是照应开头,形成首尾照应;一是紧扣文章的题目,形成文题照应。这样的文章结构完整圆合,具有整体美感,让人觉得考生的构思是严谨的。

如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市》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结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需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文章开头引用古语“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结尾引用坡的名句和俗语,最后说“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需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市’”, 照应文题和开头,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

二、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的结尾:

故宫、白塔、世纪坛、长安街,这或许是北京的符号,隐藏在其后的,正是北京人承载责任与历史的心!家在北京,心在北京,留住历史的符号,创造未来的符号,正是每一位北京人的心愿。

寥寥数语,就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收尾自然而圆满。

三、自然收束,朴实无华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的结尾毛病,显得干净利落,不枝不蔓,朴实无华,在高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如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溯源》的结尾:

生命、哲理、爱,他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 “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

这个结尾,在前文关于生命、哲理和爱三个方面的叙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加以小结,点明了题意,升华了主旨。

四、含蓄蕴藉,留下空间

这种结尾,即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不直言其事,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

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结尾:

不知何时,爸已插好了康乃馨,一个人憨憨地排列每朵花的顺序。左边、右边、向上、向下。我静静地凝望他,感受满屋里清晨的祝福。花瓣上,一滴露珠滑落下来。微妙的情感里,康乃馨也懂得为我流泪。

……我渐渐地睡着了,迷迷糊糊有一双手将我的手轻握,我没有睁开眼,然而我的眼泪却终于不争气地流了一脸。

这里表面上看是一种平淡的叙述,但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的感动与醒悟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五、抒情议论,升华中心

这种结尾即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文章主旨。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如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我生活的世界》的结尾:

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这个结尾,通过饱含深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一个盲人对色彩和爱的真实体验,感悟深,情感浓。

六、言为心声,呼唤号召

考场作文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丑恶的鞭挞。这种情感不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在文章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号召大家一起去追寻真善美,一起去鞭挞假丑恶。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的结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是的,只要我们不丢失心中的“爱”,时时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善最真最美的“天使”。

让我们都成为“天使”吧!

结语简洁有力,一语中的,令人振奋,让人鼓舞。

七、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这种结尾即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又有丰富思想情感的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达到高考作文“意境高远”之要求。结尾处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可暗示主题,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如高考重庆考生写的《那山,那月,那人》的结尾:

黎明来临,太阳从山外探过头来,唤醒了山里的小村庄。在日光阴影处,露珠也在闪着光,远处传来几声清晰的鸟鸣。他正迎着阳光,循着一条开遍山花的小路,向半山腰的学校走去。

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要改变这个山村。前面的路很长,可路边总有灿烂的山花相伴——

结尾作者所写的画面中,太阳张开笑脸,露珠闪着亮光,鸟儿唱着山歌,山花铺着山路——这明丽欢畅的画面中,饱含着作者对献身教育事业的山村教师的热情的礼赞。同时,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衬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人民教师说形象。

八、巧用修辞,摇曳多姿

巧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排比、比喻、顶真、对偶、引用等,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令阅卷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尾:

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

排比、比喻、顶真手法的综合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和哲理,能不让阅卷者拍案叫绝吗?

第2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有人曾说:“写文章难在两头:一是开头,一是尾头。”这话是有道理的。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文学家,都是在这“两头”上下工夫的。其中,鲁迅要算是最有造诣的了。别的不说,单从他的杂文的结尾看,其手法之多变,其技艺之超群,都称得上是“古今一人”。

鲁迅杂文的结尾,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每篇杂文的结尾有每篇杂文的特色,而这些特色都是由杂文本身的内在联系所形成的。但是,如果就其性质上划分,却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以警句结尾。如《捣鬼心传》的结尾: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这是鲁迅在对反动派的所谓“治国妙法”进行无情揭露之后所作的科学结论。

《战士和苍蝇》的结尾: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去吧,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作者在这里通过精深的哲理,给予革命先烈极高的赞扬,给予企图诋毁先烈功绩的无耻文人无情的嘲笑。以警句结尾,大有“画龙点睛”之妙。

(二)以抒情结尾。如《记念刘和珍君》的结尾:

鸣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无声的咽哽,要比放声嚎啕更显凄悲,而人痛苦到极点的时候,就会变得沉默起来。

这里的“说不出话”,正是这样的沉默。文前讲了“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结尾则讲“说不出话”,熔铸着多么沉重而又复杂的感情呵!这个结尾不仅加重了作品的感情气氛,而且“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在这里人们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获得了斗争的勇气与力量。

再看《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结尾:

不是年青的为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这个结尾与上述文章的结尾一样,也是用“不说”照应文前的“想写”的。字里行间浸透着不可抑制的悲愤。有所差别的是,这个结尾,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长夜”的憎恶和踏着烈士血迹前进的决心。

所谓以抒情结尾的杂文,一般都富有浓烈的感情彩色。文章随着作者感情的起伏而推进,当到结尾时,又掀起感情的潮水,这就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更加增强,同时还往往因为作者感情的高度凝聚,而迸发出一股势不可遏的力量,动人心魄,促人进发。

(三)以问句结尾。如《华德焚书异同论》的结尾:

这真是一个大讽刺。刺的是谁,不问也罢,但可见讽刺也还不是“梦呓”,质之黄脸干儿们,不知以为何如?

这篇杂文,是以论述秦始皇与德国法西斯焚书的异同展开的,对于反动派的特务统治,并没有直接的评论。用了问句作结束,就将反动派与法西斯联系起来了。以问句结尾的杂文,一般都是在写作过程中铺陈较阔,议旨较欠鲜明,待到尾部提一问句,就有着提挈全文、集中议旨和加重对所述道理的分量的作用,使读者不得不去认真思索,进而受到更大的教益。

(四)在结尾处破题明义。这样结尾的杂文,在行文过程中,多用含蕴深隐之笔,或者多用借题发挥的手法。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结尾:

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会激起新旧,或什么两派之争,使恶感更深,或相持更烈罢。但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些态度和方法的。

这样的结尾,并非简单的归结,而是主题的升华。

(五)以幽默风趣的笔调结尾。如《公理之所在》用了这样一句俏皮话:

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文学和出汗》的结尾:

在中国,从道士听说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孪,汗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

第3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一、巧用地点成呼应

这种呼应的要点就是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都有表示地点的词语或句子,这里又分出两种情况。

1.同地呼应

在文章的首尾处出现同一个地点,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是这样开头和结尾的,开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嘎洛山的伤心崖上。”结尾:“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头羊.......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中的“伤心崖”成了首尾呼应的重要的标志性词语,读者的心灵也在“伤心崖”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撞击,那群斑羚长久地定格在我们心灵的银屏上。

2.异地呼应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奇名作《伟大的悲剧》,开头交代的地点是“白色雪原上”,探险英雄斯科特一行在这特定的地点进行一次人类挑战自然的探险,感天动地,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人类颂歌,文章的结尾写英国国王跪在国家主教堂里悼念这几位探险英雄。看了两个地点发生的事情,读者更加敬仰那些探险英雄。

二、借交代时间推移构成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结尾又点明事件结束的时间,前后呼应,非常完整。现代作家冯骥才的《夕照透入书房》的开头和结尾便是这样形成呼应的,开头:“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结尾:“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晴,书架一边无限明媚。”

三、众多华章借助事理巧设呼应

许多名作都是运用某种事理的联系,巧妙设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取得了“凤头”点题,“豹尾”收拢的艺术效果。

1.用符合事理的动作,实现首呼尾应。朱自清的《春》开头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结尾说:“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文中的“来”“去”一对动词的运用让人们体会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是由愿望到行动的升华。首尾于情于理都十分严谨。

2.用名句佳语开头,结尾妙语点评,或照应开头的名句佳语,此法前呼后应也很有力。

4.开头写一种感受认识,结尾又说另一种新的认识感受,这样也能取得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4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四 法

一、叙述

就是以生动的叙述之笔来结尾。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1:下课了,同学们还沉浸在兴奋之中。顶数赵磊同学最有心,他用手机拍下了黑板上的图画,说是要传到电脑上,以便“永久留存”。

例2:刘明2587先生致谢后转身就走,他要尽快地把儿子的名字告诉妻子,连怎么对妻子说都想好了:“亲爱的,咱儿子叫刘洋哆来咪发唆……”

例1是优秀习作《难忘的一课》一文的结尾。通过对赵磊同学“有心”之举的生动叙述来表现“难忘”之情,不仅内容很切题,形式也非常巧妙,有引人入胜之效。例2是优秀习作《儿子的名字叫刘洋12345》一文的结尾。通过对刘明2587先生言谈举止的生动叙述,既自然地收束了全文,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描写

就是以传神的描写之笔来结尾。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3:这时候,太阳从云层里钻了出来,大江在一瞬间变成了一条多彩的绸带,那艘货船还在向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进……

例4:安放好爷爷的骨灰盒后,风停了,雪住了,夕阳从云层底下钻了出来。阳光是那样的柔和,给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淡淡的金色。恍惚中,我觉得那像极了爷爷的眼睛,微笑着,暖暖的,有着那样一种亲和的魅力!

例3是优秀习作《成绩之后》一文的结尾。例4是考场佳作《夕阳最美》一文的结尾。两段结尾都是传神的描写之笔,都是在以景写人,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例3为例,“太阳……钻了出来”,说明“我”的心底已经透亮;把大江比作多彩的绸带,说明“我”已经从烦闷中走出来;“货船……奋力前进”,则暗示着“我”不屈不挠的决心。

三、抒情

就是以真挚的抒情之笔来结尾。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5:试问,正在远方守候佳音的爸爸妈妈,你们难道真的不知身为人子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吗?

例6:一棵树就是一本书,一棵树更像一个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棵生命树!

例5是考场佳作《心灵的财富>手上的财富》一文的结尾,字面上用的是“试问”,实际上是在喝问,质问,因为考生已经把自己对爸爸妈妈不尽孝道的行为的愤懑、恼怒之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所以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例6是考场佳作《与大树并肩而行》一文的结尾,考生以真挚的抒情之笔继续对大树的精神予以赞美,对与大树并肩而行的意义予以揭示,并向读者发出了强有力的号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棵生命树”,其导向作用非常明显。

四、议论

就是以果断的议论之笔来结尾。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7:世间万物,美者甚多,在我看来童年最美。

例8:这是多么诚恳的忠告啊!当你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就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成功会出现在“改变”之后。

例7是考场佳作《童年最美》一文的结尾。考生以果断的议论之笔既言简意赅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尽管世间万物“美者甚多”,但在“我”看来还是“童年最美”,如此结尾,既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又达到了与文章标题相照应之目的。例8是优秀习作《成功,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一文的结尾。“这是”句承上而来,是对上文的总结归纳;“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成功会出现在‘改变’之后”等语句,则用果断的议论之笔直接向人们发出倡议,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文章说服力大增。

四 要

一、要紧扣题旨。

好的作文结尾,不仅要做到呼应前文,总结全文,还要做到紧扣题旨,点明题旨。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1:“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例2:朋友,虽说朋友之间不言谢,但我仍要真诚地向你说一声:“谢谢!”

例1是中考佳作《这是我的承诺》一文的结尾。该结尾是紧扣题旨的,其中引用部分意在照应开头,重申题旨,“这就是”句则明确点题。例2是中考佳作《朋友,我要说声谢谢你》一文的结尾。该结尾也是紧扣题旨的,“虽说”句宕开一笔,但没有离开“朋友”这一话题,“但”字句既点明了主旨,又照应了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

二、要简短有力。

好的作文结尾,不仅要做到言简意赅,短小精悍,还要做到干净利落,刚劲有力。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3:其实,做一个好人并不是有多难,关键在于你怎样去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就是一个好人。

例4:诸位看官:人,才是活宝贝呀!

例3是中考佳作《怎样做一个好人》一文的结尾,该结尾是简短有力的,“其实”一句承上而来,自然收束前文议论,态度明确、不容置疑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例4是中考佳作《比富》一文的结尾,该结尾更加简洁有力,“诸位看官”有总结全文、提请注意的意思,后面的一句话则是对“比富”结果的高度概括,具有豹尾般的声响和力量。

三、要耐人寻味。

好的作文结尾,不仅要做到耐人咀嚼,启人心智,还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5:试问,正在远方守侯佳音的爸爸妈妈,你们难道真的不知身为人子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吗?

例6:老者蹒跚地走了。看着沉下去的夕阳,年轻人幡然醒悟:对呀!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那必将又是一个艳阳天……

仍以上文提到的《心灵的财富>手上的财富》一文的结尾为例,该结尾情真意切、耐人咀嚼,既表达了“孝心无价”的主题,又表达了对爸爸妈妈的质问、嘲讽。例6是中考佳作《人生的财富》一文的结尾,该结尾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太阳依旧会升起”“又是一个艳阳天”等表述,既是写实,更有所比喻,有所象征;既是写景,更是写人,把年轻人的“幡然醒悟”形象化了。

四、要富有文采。

好的作文结尾,不仅要做到形式新颖,语言优美,还要做到彰显个性,彰显文采。请看下面的结尾――

例7:让我们一起为你的理想火箭“倒计时”:十!九!八!……三!二!一!

起飞!!

第5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问式一:(2009年北京卷《司马祠》20题)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解题方略]这明显是理解尾段(句)中的某个词语型题目。①答案组成:“词性特征”(视题目要求情况取舍)+“思想内容”+“情感倾向”。②思考路径:先看词性,再看词义,三看其语境义,四看其表现的作者主观情思和作品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美学化与启示性。③应调知识:词性及其活用知识――名词概括形象内涵,动词显行为表征,形容词显形象特征,副词显程度特征等:抽象化具体的知识――化理为形、化情为物、化虚为实;结构上的知识――收结全篇,点睛显志;思想情感倾向知识――赞颂、同情、贬斥、讥嘲、拥护、肯定、反对、否定、喜爱、憎厌等情绪倾向或观点色彩。④具体方法:内涵外延,双管齐下。从词性入手悟词义:分析该词在结构上的作用;筛选该词在文本中对应的形象,烘托出的意境,映射出的思想感情。如本题文本尾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其中的“读”属动词,表明其后是它动作涉及的对象,故“读”结构上具有概括文本内容的效果,所以此题可答:“(思想内容)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和深入思考:(情感倾向)表达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的崇敬之情。”

问式二:(2009年全国¨卷《岳桦》17题)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方略]这是赏析尾段(句)类题型。①答案组成:“情感特征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描法及作用”+“尾段(句)结构作用”。但需根据具体题目要求不同而取舍。②思考路径:赏析文本尾段(句),一般从其结构位置作用、句式特点、描法、抒情方式及情感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方面入手探究。③应调知识:尾段结构作用――A、首尾呼应,深化主题,产生圆合浑然的美感_B、自然收束,避免画蛇添足无病吟,单纯明快朴素无华;C、抒情议论结尾,表达作者情愫,激发读者情波,引起共鸣,感染力强烈;D、卒章显志,语言简洁,意旨清楚:E、名言警句或诗文,内容警策,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行文摇曳多姿;F、反问结尾,特具强调,引人深思。句式知识――整句、散句、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反问句式、倒装句式、感叹句式、递进句式、转折句式、因果句式、假设句式等的具体特点及作用:描法知识――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环境描写、虚实(侧面、正面)描写、以小见大描写具体特点及作用:抒情方式知识――即景生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乐景写哀情、卒章显志等的具体特点与作用;表现手法知识――想象和联想、对比和反衬、渲染铺排、象征、抑扬等的具体特点与作用;思想内容――形象、意境、情感、主旨、意趣等;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④具体方法:对题干中没有明确指令的尾段(句)赏析,要抓住其中最具特色的方面,依托上述思路和知识,从形式(具体手法和作用)和内容(语句或语段的内在蕴藉)进行拟答。本题明确要求就“修辞方法”来鉴赏,故“尾段结构作用”便不在答案内容之内,如此可答:(描写与表现手法)拟人、比喻;(情感特征与思想内容)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问式三:(2009年江苏卷《怀鲁迅》26题)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方略]题目对应的文段是文章的末段,故此题属于理解尾段(句)的深刻含意类题型。①答案组成:“内容上表达的意思或揭示的主旨”+“结构上的作用”+“艺术手法上的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本和题目要求取舍。好处(效果、作用)类题目答案组成:“具体手法”+“内容”+“效果(或作用)”。②思考路径:语段或句子一般在文中有表层含义――字面意义(多指现象)和深层含义――真正的写作意图(多指本质),因此拟答时要力求全面完整写出其文中字面意思和所藏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被考查段(句)大都内涵丰富或具有表达特色:描写性段(句)要说出其浅层意和深层意:含蓄委婉段(句)(指含有某种修辞手段)要直接明确转述出来,恢复其本真:概括简练段(句)要将其包蕴内容分点解说出来:深化段(句)要将其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具体内容说出来:警示段(句)要讲出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之处;矛盾段(句)要揭示出作者寄托的深刻寓意;情感段(句)要讲出它凝聚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引用段(句)要说出它表现的思想内涵。③应调知识:抽象化具体上,包括化理为形(将事理、理趣“融”“寓”于具体形象的描述之中)、化情为物(通过描写典型景物、事件、人物来表现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化虚为实(将概念化、公式化、抽象化的“虚”东西,“物化”为可视、可感、可触摸的形象)三方面,它们能使语句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表现手法上,包括该语句蕴含的比喻、拟人、夸张、叠字、反复等修辞手段。情感特征上,即考查语句在作品中蕴藏的赞颂、同情、贬斥、讥嘲、拥护、肯定、反对、否定、喜爱、憎厌等情绪倾向或观点色彩。文章结构上,篇尾段(句)意义上多是总结全文,有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启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④具体方法:从段(句)类型入手,调动相关知识,依“法”紧扣文本,由字面解读到骨里,解释该句在文本中的含义、形象、烘托的意境氛围、表达的感情。如此依题目要求,组织本题第二问(所给文段:“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答案时就应该舍弃“结构上的作用”和“艺术手法上的作用”两块,然后依“法”运用抽象化具体和情感特征知识可有答案:(内容上表达的意思或揭示的主旨)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问式四:(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14题)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c说出两点即可)

[解题方略]题目所给语句是文末句,且要求“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故是借尾段(句)考查文本整体内涵类题型。①答案组成:阐释观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②思考路径:

文学作品也讲求“起、承、转、合”,“起”即今之“切入文题”,“承、转”即“分析或叙述文题”,“合”即文章的“结尾”,据此分析作品结构及文本内涵可很快入境。要培养这种阅读习惯。③应调知识:“合”起总结全文、点明意旨,表达作者情愫之作用。文本的内涵往往表现在那些蕴含作者观点和情感倾向的句子上。④具体方法:这类题型所给尾段(句)往往都是“观点段(句)”,本题便是文本的“合”即“观点段(句)”。理清这一文脉结构,便知它上面是形象叙写或分层记述,结合董师傅在小说中的具体动作、言语、心理等形象特点,经过筛选整合相应信息后,可有答案: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问式五:(2009年浙江卷《魔盒》14题)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解题方略]这是续写尾段(句)类型题目。①答案规范:内容与语气上衔接,语言风格上一致。②思考路径:上下文气贯通、文脉统一、主旨和写作角度一致的整体性;思路发展合理的层次性:段落间或语句间内容、情感衔接得体的连贯性。③应调知识:抒情式结尾、推理式结尾、展望式结尾、感悟式结尾、引用式结尾、议论式结尾、总结式结尾等段、句的基本写法和风格特征。④具体方法:从全文整体理解入手,寻找与要续写处对应的意思,概括作答。如此本题依文章内容便可给文段“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中的空白处拟出参考答案:永远都会随时冒出家乡的味道。

第6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巧设误会法

巧设误会法是指在作文时,有意设计误会,先蓄势,让“误会”随事态的发展而发展,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走,随着作者情绪的波动而波动,等蓄势已满,当读者替主人公或惋惜、或担心、或遗憾、或气愤时,作者笔锋一转,在结尾处点明这不过是一场误会。如此设计,会让读者产生意外感,让读者在吃惊之余,情绪随主人公的结局或悲或喜。如小小说《排队》一文,写的是一位男青年排在等待上厕所的女队后面,引起女同胞的谴责,可快到厕所跟前时,这位男青年却离开队伍,到厕所墙角扶起席地而坐的老妇人,让老妇人站在队伍前面,他的这一行为让人心中纳闷。文章结尾作了交代,原来,这位老妇人是男青年的母亲,因身体不好到镇上看病,途中要上厕所,儿子为母亲排队。等误会解除,读者会长吁一口气,并钦佩这位“孝子”的孝心。这种事先设计好的“误会”,在文章结尾处才道出真相的结构方式,能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

二、呼应开头法

呼应开头法,顾名思义就是结尾时,与文章的开头作照应,写出既与开头相照应,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写法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可使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如张金刚的《母亲的转变,全是爱》一文,这样开头:“突然发现,母亲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转变了,变得让我很吃惊,也很欣慰。”中间列举了许多母亲生活理念和习惯转变的具体事例。结尾写到:“听后,不由一阵心酸:我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呀,原来您的转变,不是为了自己,全是为了儿子,满满的全是爱啊!”这样的结尾,呼应开头,点出了母亲生活理念和习惯转变的原因“全是为了儿子,满满的全是爱啊”,从而使全文浑然一体,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含蓄收束法

含蓄收束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而运用一些特殊的文字,让读者去揣摩诸如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蕴涵的哲理、人物的情感等。含蓄收束法常采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和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浮想联翩,同时,文章感情的抒发自然也会更有韵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如张新华的《父亲在路上》一文的结尾:“有一次,父亲骑车到城东,去寻找一条他走过无数次的路。到了那儿后,父亲发现那条柏油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大的工业园,新修的一条水泥路已经不在原来的线上了。父亲回来后,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口里不住地念叨:‘那条路没有了,那条路没有了……’仿佛在念叨一位逝去的老友。”这是作者在借父亲之口,表达对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原有的土地、马路、自然风光都遭到破坏的悲凉之情,这样的结尾能留给读者很多揣摩的空间,含蓄地点出了主题。

四、抒情激励法

有些文章的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的情感。这种结尾方法为抒情激励法。这类结尾方法,或者发出号召,倡导人们向着作者所指的方向前进;或者发出感叹,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海如的《生如烟花》一文,写的是作者经过一次大病折磨之后,对人生的看法。在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写道:“生命很脆弱也很短暂,但是,生命同样可以精彩,我们来过、爱过、努力过、奉献过、幸福过,即使有一天真的离去,我也可以微笑着说,这是一场圆满的谢幕,我的人生,曾经如烟花般璀璨绽放!”这样的结尾,是对人生发出的感叹,能激励人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五、卒章显志法

第7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关键词:尾数定价;购买行为;购买动机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65-01

日常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货架上的价格标签,不难发现,商品的价格极少取整,且多以8或9结尾。比如,一瓶海飞丝怡神舒爽去屑洗发水标价22.1元、一袋绿色鲜豆浆标价0.8元、一台HP笔记本电脑标价8999元……不禁令人不解,如果采取像22元、1元、9000元这样的整数价格容易让人记住并便于比较,收银台汇总几件商品价格的时候更加便捷也不用找零。那么,这么定价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定价是否会对消费者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商家这样的定价有什么反应?本文将通过讨论以上的这些问题,并给予结论。

一、尾数定价概述:(一)尾数定价的含义。尾数定价又称“零头定价”或“奇数定价”“非整数定价”,是指利用消费者感觉整数与比它相差很小的带尾数的数字相差很大的心理,将价格故意定成带尾数的数字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策略。制定非整数价格,而且常常以奇数作尾数,尽可能在价格上不进位。因为消费者对奇数有好感,容易产生一种价格低廉,价格向下的概念。企业针对的是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在商品定价时有意定一个与整数有一定差额的价格。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心理定价策略。(二)尾数定价的效应。使用尾数定价,可以使价格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三种特殊的效应:1、便宜。标价99.97元的商品和100.07元的商品,虽仅相差0.1元,但前者给购买者的感觉是还不到“100元”,后者却使人认为“100多元”,因为前者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价格偏低、商品便宜的感觉,使之易于接受。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在整数以下时,会给人产生价格下降的印象,反之当价格于整数之上时就给人带来商品可能提价的印象,从而抑制购买。2、精确。带有尾数的定价可以使消费者认为商品定价是非常认真、精确的,连几角几分都算得十分清楚,进而会产生一种信任感感觉商品价格真实可信,并非虚高。3、合意。由于民族习惯、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某些数字常常会被赋予一些独特的涵义,企业在定价时如能加以巧用,则其产品将因之而得到消费者的偏爱。例如,我国南方某市一个号码为“9050168”的电话号码,拍卖价竟达到十几万元,就是因为其谐音为“90年代我一定一路发”。当然,某些为消费者所忌讳的数字,如西方国家的“13”、日本国的“4”,企业在定价时则应有意识地避开,以免引起消费者的厌恶和反感。

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实际生活中消费者购买心理比较复杂,有些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而有些则偏向高档商品,对商品的价格反而求高。主要有以下几种购买动机:求实动机、求廉动机、求安全动机、求新动机、求美动机、求名动机、模仿动机、好癖动机、求速动机。针对不同的动机要有不同的价格策略,尾数定价策略应该建立在对综合的消费动机分析基础之上的。(二)价格尾数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的两种理论研究:适应水平理论和交换效用理论。适应水平理论认为,对于新刺激的知觉其实是建立在与其有关的一个标准水平上的。而适应水平是由个体所接触到的以往或当前有的刺激所决定的。价格对人的心理发生影响与消费者如何知觉心理价格有关,也就是说与其所认为是公平的价格(fair price)有密切联系的。由于消费者一般都是以整数的货币单位来估价,因此他们会把尾数价格知觉为比整数价格要低许多,尽管真实的差异可能很小。Brenner&Brenner认为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消费者存储直接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有限。在价格信息面前,他们只存储其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信息,也就是第一位数字。例如一件商品标介3.99元,数字“3”比后面的两个“9”所表达的信息更加重要。

三、尾数定价效应的证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经济活动中的人都是理性人,任何行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但是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非完全理性,而且很多情况下显得非常不理性,仅仅是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就能明显影响其购买行为。当人们的行为变得不再理性,这种条件下,将关系到另一门经济学科――行为经济学。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价格尾数的微小差别,能够明显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西方国家,许多零售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来为商品定价。在美国市场上,食品零售价格尾数为9的最普遍,尾数为5的价格也很多,其普遍程度仅次于尾数为9的价格。据调查,尾数为9和5的价格共占8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也逐渐运用这一特点为商品订价。

四、建议:建议采用尾数定价策略时注意以下几点:(一)“4”应慎用。“4”是大多数人都讨厌的数字,并且在价格中作为尾数时,消费者不予接受,理由均是感觉不吉利,所以应慎用。(二)“9”是消费者最不喜欢的价格尾数。数定价中以“9”结尾的价格占绝大多数。不过,根据调查,“9”却是中国消费者最不喜欢的价格尾数。由是:“9”作为结尾太过于普遍;找零麻烦。但虽然消费者心里不喜欢,可在选择商品时,仍会购买以9结尾的商品,心里有种便宜的感觉。因此,“9”以结尾仍然适用。(三)男性喜欢双数,女性喜欢单数。大多数男性比较喜欢双数结尾的价格,女性则更喜欢单数结尾的价格。因此,专门男性或女性用的商品可据此单双数定价。同时,由于日常消费中,女性消费者占的比率较大,可偏向于单数定价。作为佐证的是,我们调查中收集的超市购物小票里显示,但书作为尾数的商品被购买的较多。(四)人们对于不同价格段的价格尾数的态度。

调查显示,10元以下的商品价格以小数形式的居多,并能被消费者接受;10元以上百元以下的商品人们更愿意选择整数类的价格,但不排斥小数类的。千元以上的商品人们更能接受整数类的价格。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中图分类号] R5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11-01

阑尾化脓性感染加重,或因阑尾管腔严重梗阻,阑尾血运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而致阑尾坏疽,达到阑尾急性炎症中最严重的程度[1-2]。此类阑尾炎既可发生于特定的发病条件,也可发生于临床上误诊和延误治疗后,一旦出现,不但有严重的局部体征,同时有剧烈的全身反应,如中毒性休克,会出现致死性的后果[3-4]。笔者在临床中对1例阑尾感染进展为穿孔突发休克的患者进行诊治,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30岁,因“右侧腹痛1 d”入院。

患者2010年1月7日晚餐后2 h开始感右侧腹部隐痛,无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后部分缓解,无腹胀、腹泻、里急后重,无意识不清,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无腰痛、背痛,无尿急、尿频,经期中,不确定是否血尿,纳差、睡眠不佳,未到医院就诊。2010年1月8日腹痛加重,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

查体:体温38.7℃,脉搏110/min,呼吸20/min,血压90/60 mmHg。意识清楚,表情安静,自动。皮肤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腹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右侧腹肌稍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腹、右下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以麦氏点偏上明显,莫菲氏征(±)。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及左肾区无叩痛,右肾区叩痛(+)。肠鸣音5次/min,结肠充气试验阴性,腰大肌试验阴性,闭孔内肌试验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3.6×109/L,中性粒细胞为82.2%。入院诊断:①急性阑尾炎;②急性腹膜炎。

入院后全面检查,B超提示:肝胆未见异常,右肾盏小结石4 mm×5 mm,右下腹管状结构38 mm×8 mm,考虑阑尾炎。胸腹透及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安排患者行阑尾切除术,进入手术室后,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查体面部细微出汗、手足冰凉、发绀,心率110/min,血压75/32 mmHg。迅速给予面罩吸氧、加快补液,增加静脉通道双管补液,静滴5%碳酸氢钠250 ml,地塞米松10 mg,血压回升至85/55 mmHg。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腹腔内见淡黄色渗出液,稍浑浊,大网膜覆盖右下腹,未见阑尾,切开盲肠后之腹膜,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后,因远端显露不清,先结扎、切断阑尾根部,阑尾沿升结肠后上行,逐渐分离阑尾周围粘连,见阑尾远端至肝下,完整切除阑尾,见阑尾长10 cm,粗1.2 cm,灰黑色,未穿孔,其内可触及1枚黄豆大粪石,甲硝唑冲洗腹腔后依次关腹。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后拆线出院。出院诊断:①急性腹膜炎;②急性坏疽性阑尾炎;③感染性休克;④右肾结石。

2 讨论

一般来说,严重腹腔感染,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甚至休克,但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老年体弱患者[5]。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合并休克非常罕见[6]。此例患者发生休克考虑有以下因素:①阑尾位于腹膜后,引起腹腔疼痛刺激的症状比较延迟而轻微,以致患者可以忍受腹部疼痛,当天未来医院就诊;②阑尾粪石造成阑尾管腔压力增大,引起阑尾缺血、坏死,细菌毒素经门静脉系统和腹膜后血行播散,导致全身感染;③内毒素促使组胺、激肽、溶酶体酶等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全身炎性反应、循环障碍,内毒素抑制心肌功能,减少有效血容量,兴奋交感神经,分泌儿茶酚胺,阻滞微循环,抑制网状内皮系统和抗体功能,使血小板凝聚,微血栓形成,引起血管内凝血,最后导致休克[7-8]。

此例患者是否合并有疼痛性休克?患者右侧腹部有疼痛,查体右上腹亦有压痛,右肾区叩痛(+),B超提示右肾盏小结石4 mm×5 mm。笔者考虑,右肾结石虽小,但右肾区叩痛可能是由结石引起,也可能是因为阑尾位于肝下引起,右肾结石对休克也可能造成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治疗上,因为感染性休克常伴发酸中毒,对心肌、血管平滑肌和肾功能有抑制作用,经过补液、扩容、抗休克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为进一步手术创造了条件,在联合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激素,减轻机体感染中毒症状,改善微循环,为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安宁,胡 彬,马丽娜,等.高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重度感染性休克抢救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58.

[2]秦荣,蒲永东,吕刚,等.化脓性阑尾炎致感染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93.

[3]唐新,陈志新,张波,等.急性阑尾炎致感染性休克1例[J].华西医学,2008,23(1):164.

[4]张坤,钟桂华,林华,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3):2334-2337.

[5]刘秀峰,陈林涛.非穿孔性阑尾炎导致感染性休克2例[J].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2):950.

[6]季先方,殷更新.老年阑尾炎穿孔伴中毒性休克2例报告[J].中国医学杂志,2005,3(3):128-129.

[7]王步荣.急性阑尾炎伴毒性休克的探讨[J].河北医学,1999,5(3):65-66.

第9篇:感动的作文结尾范文

赵多寿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位奇中心小学,甘肃 张掖 734100)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眼。头难起,尾难落。”“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开始和最后一步,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率收场,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课堂结尾细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它是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一个成功的结尾具有总揽知识、承上启下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同时,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还是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上好课堂结尾这最后的几分钟呢?下面本人就针对课堂结尾的效果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删繁就简,结出余味

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中国)清代艺术家郑板桥

因为过分追求课堂教学的包容万象、滴水不漏和完美无瑕,使得如今的结果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大道至简”, 追求简约化的课堂教学,实施务实性的课堂结果,才是扎实、厚实的真实课堂,才是尽显“生气、灵气”的大气课堂。

一堂课的结尾,就像名剧落幕、名著的结尾一样,是一种艺术和创造。好的结尾细节,可通过多种形式,把所学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交给学生,并给他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好的结尾细节,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好的结尾细节,是巩固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的纽带,是将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能力转化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

二、引而不发,强而弗抑

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意为教他人射箭,拉满弓,搭上箭,摆出跃跃欲射的姿势,像要射出去的样子,但并不能射击出去,以便让学箭的人体会要领。一个“引而不发,强而弗抑”的结尾,应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师生共同参与,双边活动积极,亦即教学同步。教师越俎代庖,学生洗耳恭听,必然难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冲突,自然也难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其次是温故知新,曲径通幽。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感受,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生更上层楼、再进一步之念。再次是波澜迭出,引人入胜。学生上课思维之波澜方平,而深入思维的欲求又起,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其磨羽砺翅,振翮欲飞。最后是耐人寻味,隽永蕴藉。言已明而意未尽,如橄榄在口,尾已收而思未止,进而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首尾照应,水到渠成

就一堂课而言,课的开始与结尾,素有“黄金环节”的美称。所谓“龙头”(开始)、“豹尾”(结尾),就是说“头”与“尾”要在新奇别致、引人入胜上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尾的设计,必须在统观全文,照顾整体的前提下进行,做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将首尾照应细节运用于结尾,对学生学习课文或掌握某一知识点起到定向作用。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提出问题,设下悬念,以引出下文。在授课过程中,随着教师的讲解,问题逐渐明了。迷雾层层揭开。那么,在授课的结尾,顺理成章地照应开头,点破“迷津”,解除悬念,这样,首尾呼应,水到渠成,使整个授课过程和谐自然,完美无缺。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能较好完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意义建构”。

四、结尾延伸,激发思考

有些课讲完后,不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应把课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从而达到拓展、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这样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传授知识,只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钥匙,并不是解决问题本身。一堂课如果只能完成课本的内容,还不算是出色。可贵的是名师能够在下课前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登高望远,适当点拨、拓展,挖掘出教材内部更深一层的意思,使学生觉得豁然开朗,发现新意,把学生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就会尝到甜头,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生活即课堂,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课内与课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课尾画个“省略号”。

五、煽情结尾,回味无穷

从教学内涵来说,课堂教学的结尾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中止和教学活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它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学习活动的延伸。因此,讲述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情节的课文,当讲述结束时,可以运用煽情的语言对主题、人物、情节加以引申性的总结,创设一种具有诗情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增强求知欲望,陶醉于“压轴戏”的艺术氛围之中,余音缭绕,催人奋进。

注意煽情结尾的细节。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从而获得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并从中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