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朝阳湖范文

朝阳湖精选(九篇)

朝阳湖

第1篇:朝阳湖范文

举办智障人士艺术展

日前,西安市第四届智障人士艺术展在西安市莲湖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幕。本届艺术展得到了西安市22家智力残疾人机构、部分艺术家以及助残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共展出书画作品280幅、各类手工制品210件,作品涵盖绘画、剪纸、编织以及其他各类手工艺品等。本届艺术展是专为西安市智力残疾人搭建的展示特殊艺术才能的良好平台,也是西安市历届智力残疾人艺术展规模和规格最高的一届。

开幕式上,来自西安市各个智力残疾人服务机构的智障人士还为来宾表演了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

(姚伟)

河北张家口

启动高新区残疾人扶贫基地

日前,张家口市高新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在高新区四杰屯村举办了启动仪式。据了解,该基地经过三个月积极筹建组织,占地2000平方米,建有生产和生活保障用房1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是集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扶贫基地,基地将帮扶100余名残疾人就业,同时能为广大残疾人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残疾人扶贫基地作为安置、培训、辐射和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载体,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将具有重要作用。高新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将为高新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为张家口市残疾人扶贫基地规范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马月明席和祥)

浙江台州

坦诚互信 和谐同乐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为迎接第十九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到来,日前,路桥区残联在黄琅精神康复托养院开展了以“理解关爱 坦诚互信 和谐同乐”为主题的同乐活动。

同乐活动在康复人员编排的保健操中拉开帷幕,同乐活动节目丰富,包括保健操、敲鼓、技能比赛、趣味游戏等内容。精残康复人员踊跃参与各类节目,用热情点燃沟通,用行动创造和谐。市、区残联的领导也参与了个别游戏,和康复人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现场高潮迭起,热情欢快。活动后,还举行了颁奖仪式,市、区残联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

(徐程鹏)

福建南平

精神健康进社区

10月10日,福建省南平邵武市通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医护人员在市东南商业城居民社区开展“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的宣传义诊活动。现场通过设立精神卫生知识展板、播放知识讲座录像片等形式。为过往群众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咨询和心理咨询。宣传内容涉及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疏导和心理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中老年人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培养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怎样积极关心、帮助精神病患者,使他们重返社会、家庭等等。市卫生防疫站、通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精神卫生医护人员还为现场患者进行了义诊。

(黄自棋李光同)

辽宁抚顺

倾听心声 欢聚一堂

10月15日是第27届“国际盲人节”,望花区残联组织区内50余名盲人及其家属齐聚一堂欢度盲人节。

在庆祝活动中,与外界沟通甚少的盲人朋友感受到了温馨、喜悦。通过热烈的交流座谈,盲人更深入地了解到彼此的心声,也借此机会使许多积累实践按摩经验的盲人们相互切磋、交流经验。区残联理事长李翠平在讲话中提出了残联将及时对盲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做详尽记录、分析,争取为盲人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得到了大家的强烈支持。在接下来的联欢会中,盲人朋友们则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才艺。

(望联)

北京延庆

重阳关护 助残敬老

10月16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为使贫困孤残老人能够提前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愉快的节日,北京市张山营镇残联与延庆镇残联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残疾老人真正体会到了“老有所乐”的真实内涵。

在“重阳节”期间,张山营镇残联为105名70周岁以上的低保残疾老人发放了105套棉被,为38位90周岁以上的高龄残疾老人发放了3.8万元的“尊老敬老金”,并邀请延庆县中医院大夫入户为9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延庆镇残联共为全镇49名60周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发放了米、面、油及过冬的棉大衣与棉被,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重阳敬老”活动,不但让这些残疾老人备受感动,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基层残联对残疾人的尊重关心,营造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进而促进了残疾老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李长坤张志杰马献敏)

山东济南

趣味比赛“拼手功”

为庆祝第27个“国际盲人节”,济南市历下区残联于10月14日上午在宏伟盲人推拿足疗中心举办了盲人按摩技能趣味竞赛。历下区残联举办了由12名盲人按摩师参加的趣味比赛,并设置了足部升温、按摩技能和揉哈密瓜三个项目。区残联领导为参赛选手颁发了奖品和纪念品。 通过举办这次比赛,既展示了盲人按摩师的高超技术和自强风采,又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让社会了解了更多关于盲人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利于加强社会各界对盲人的帮助和关心。

(李敏)

湖南岳阳

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掌握我县残疾人基本状况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情况,近日,湖南岳阳县残联派出1名副职带队的5人调查组,深入全县各乡镇对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全县共选择调查样本71个,调查采取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现场察看等方式相结合进行。重点围绕残疾人家庭状况,康复需求,以及就业、就医、就学等情况展开。

县残联以此次抽样调查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三问三帮”民心恳谈活动,深入残疾人家庭宣讲政策,沟通思想,仔细了解残疾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科学制订岳阳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岳联)

北京朝阳

残疾人书画作品展开幕

近日,“新朝阳・新希望《十年风雨铸辉煌》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书画家精品集首发式暨书画展开幕式”,在朝阳区慈善协会拉开帷幕。北京市残联理事长齐静、朝阳区委宣传部部长谢莹、朝阳区残联理事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据悉,北京市朝阳区残疾人书画家联谊会自成立之日起至今已满十周年,10年来各位残疾人书画家积极参加各种笔会、书画展、义卖活动,为残奥会、灾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在2010年这个“十年磨一剑”的特殊时刻,朝阳区残联特将残疾人书画家们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并以《十年风雨铸辉煌》为名以表达对残疾人书画家们十年来成就的肯定和认可。

活动中首都图书馆和朝阳区图书馆的代表现场致辞并郑重声明收藏《十年风雨铸辉煌》画册,以表示对朝阳区残疾人书画家联谊会成就的肯定和对朝阳区残联工作的支持。这本画册将被收入首图及朝阳区图书馆,并作为以后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的历史佐证。

随后朝阳区残联向朝阳慈善分会捐款一万元,以此向关注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韩景旭)

内蒙古通辽

举办盲人歌唱比赛

为更好地展示和发展盲人业余文化生活,积极为盲人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日前,内蒙古通辽市残联在科尔沁区举办全市盲人卡拉OK大赛,来自全市8个旗县市区的20名盲人歌手参加了比赛,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动听的歌声,歌颂祖国,赞美家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还以东北二人转形式自编自唱《都说残联好》,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关怀之情的感谢。

此次盲人卡拉OK比赛,充分展示了盲人朋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对于唤起社会上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联)

四川广元

上门服务解难题

第2篇:朝阳湖范文

1、它们既聚集,又分散;既整齐,又凌乱,凸显出一种别有的韵律,一种大自然召唤的力量!他们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的喜好,有着自己的性格。形状各异,千变万化,让我目不暇接,全然沉浸在这绚丽的景色中了……

2、霎那间,万簇金箭似的霞光,从云层中迸射出来。那些吸饱了霞光的云朵,鲜红鲜红的,在晨风轻轻吹送下,渐渐飘散了。

3、天空真是千姿百态。太阳快出来了,这时的天空几乎都是红的,仿佛天空拉上了一块红幕布。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天空。这时,一个亮闪闪的红点“跳”了出来,我连忙叫道:“太阳终于出来了!”一瞬间,太阳像火球一样涌出来,慢慢地升上蓝天。它是那么圆,那么大,那么亮。照得天和地都红了。太阳徐徐上升,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朝霞,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无限的幸福!

4、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微微洒向大地时,多少黑暗中的青年因为它的出现,而放射出了人生的耀眼之光。

5、金色的霞光,犹如一只神奇的巨手,徐徐拉开了柔软的雾帷,整个大地豁然开朗了。

6、霞光把天空映得五光十色,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景,像条条彩带,像层层梯田,像绵绵群山。

7、昨日,绚烂在天边的赤霞,那一抹殷红,过目不忘。那份绚彩的激情,就不容许忘怀。大自然的雕琢,让人憧憬的幻境。

8、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颜色也渐渐加深,由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还有些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红领巾在空中飞舞。

9、绚丽的朝霞映在辽阔的海面上,像仙女剪下的红绸,把大海装点得格外艳丽。

10、那就是朝霞,火红,火一般的红,火一样的燃烧,燃烧了半边天。不像夕阳,落幕残辉,是霞!火一样的霞,照出耀眼的今天,是朝霞拉开了帷幕。

11、朝霞总有一种抹不去的,梦幻的味道。它那变化无穷的色彩,总是令我着迷。它总是消逝的很快,所以我加倍珍惜。

12、当人们被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水飞上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花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浪花潜到了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似乎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扫山庄的胜景都摄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又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3、看那朵霞像是一朵盛开的大红花,它旁边的那一朵像是“大公鸡”的红冠子;瞧!这两朵则组成了一个红心,还有一朵像红杜鹃,最漂亮的就是太阳旁边的那几朵火红火红的霞了,一朵像燃烧的火焰,一朵像精致的五角星,一朵像飘舞的彩带……

14、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一会儿像一只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忽然,来了一条长龙,它十分凶猛,有两对尖锐的大爪子,在天空中张牙舞爪。()可没过多久,这条龙就不见了。

15、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的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在碧玉上流丹。

16、人们总说:“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我却认为朝霞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因为朝霞总是比太阳先出现,如果太阳意味着坚持,那朝霞就意味着希望,新的一天是充满希望的,不管有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要用美好的心情去对待美好的一天!

17、看吧!周围的云朵镶上了一条金边,看上去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天边,让人既看不到边缘,也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在空中翱翔的鸟儿为这幅彩画抹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8、朝霞的颜色多的不能再多了。有橘黄色、桃红色、朱红色、葡萄紫,还有淡红色等等。我觉得大自然有一个五颜六色的彩笔盒,把天空当画板,给天空上色。

第3篇:朝阳湖范文

梦,总是美好的,我梦想中的桃花源—银湖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我抛开一切烦恼,贪婪地享受着银湖的梦一般的风光。

朝霞仙女们披者橙红色的轻纱,踏者缕缕清风缓缓而来,天上的云娃娃戴者鲜艳的冠儿正轻轻絮语。银湖的清晨格外迷人,湖面细波如粼,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特别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阳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全部的艳丽倾入湖中。霎那间,湖上的一切都变了,这是湖上最绚丽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缀入斑斑点点的碧玉;霞是艳红的,像绿色点缀后的胭脂。碧玉般的绿加上胭脂般的红,自然界中最鲜明的颜色交融在一起,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

我深深地被银湖上的奇观陶醉,还未等我从沉睡中醒来,调皮的朝日想凑个热闹将万道金光射向湖面,顿时,湖上微风乍起,连小浪花都见好玩,也加入了它们的行列,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现在的局面,真似搅起满湖碎金。看来,只有等嬉戏的细浪听话潜到水底休息的时候湖面才能恢复往常的平静了。水撅着嘴说:“朝阳,你干吗老是捣蛋,多好的晨景,就让你给破坏了,你瞧你。”朝阳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来了还不照样美丽?”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个没完。

那乱真的倒影,把周围的胜景都摄取到了湖中,银湖出现了美妙的“水中天”。

虽这只是梦,但银湖,你婀娜秀逸的神韵吸引了我,你美丽动人的身姿将我陶醉了我,银湖,我梦想中的桃花源!

第4篇:朝阳湖范文

北宋末年,湖渠堵塞,围湖垦田,水位下降,西湖的水域面积已大大缩小。相传南宋初年,桂林太守吕愿忠勾结岳 父将桂林西湖改为 农 田,从 中 牟 取 暴利。⑧鲍同《复西湖记》中有记载:“按吴武陵 《隐山记》、韦宗卿《六洞记》皆述溪潭可以方泳,然岁久,废为田,尚可考者特一潭二池。池有芰荷,广不逾寻丈,余尽耕稼之垅矣。”⑨由此可见,西湖几乎堙废。南宋乾道二年(1166),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桂州太守张维得知西湖旧况“渺然有江海趣”,就按吴韦二记寻访西湖。张维深入访问群众,方知全为公田,“仅一线之流注入阳江(今桃花江)”,⑩甚为感慨。在隐山的北牖洞中,张维一行人发现了吴韦两人的石刻,便下决心重振西湖风姿。他组织人力清修淤积,疏浚湖道,修筑斗门,增加蓄水量,广植荷花。又在湖岸筑起瀛州亭、怀归亭和湘清阁,并栽种了各种名花青竹,使得湖岸红翠相间,十分雅致亮丽。西湖昔日的风姿重现于世人面前。11《复西湖记》对复原后的西湖作了记载:“若潭若池,横径将数十亩。望之苍茫皎澈,千峰影落,霁色秋清,景物辉煌,转盼若新”,“胜概为一郡甲”,“江浙虽称,亦未能过焉”。宋代,西湖的重要水源之一是漓江的水。漓江的水通过朝宗渠注入西湖。“崇宁三年(1104),知桂州王祖道于城北开朝宗渠,引漓江水入西湖,通阳江(桃花江)。”12之后,朝宗渠有所淤塞,西湖的水源受到威胁。淳熙元年(1174)范成大13重开朝宗渠14,引漓江水入湖,水源更充裕,湖面扩至700余亩。15淳熙五年(1178),范成大的同僚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写道:“昔于城东北角,沟漓水绕城而西,复南,东合于漓。厥后居民壅之,沟遂废。范石湖帅桂,乃浚斯沟,涟漪如带。”由此可见,朝宗渠引漓江水,往西注入西湖,再流向城南,最后在城东回到漓江,形成一个环城水系。范成大重修朝宗渠后,这个环城水系水势丰盈,水生涟漪。西湖也在该环城水系中,参与水的流动,水质良好。范成大多次到西湖游赏,赞美隐山西湖“胜赏甲于东南”。16不久,朝宗渠又湮塞,方信孺在嘉定年间(1208~1224)再次修筑。17西湖的水源又丰富了,西湖重现生机。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泛西湖》中称赞桂林西湖曰“桂湖亦在西,岂减颖与杭?”认为桂林西湖之美不亚于杭州西湖和颖州西湖。元代:存废之间元代统治者对桂林的风景破坏多于建设,桂林水系“变化较大的是西湖,经历了由大到小的变迁过程”。18南宋末元初,元将阿里海牙率兵攻桂林,遭到桂林官民的坚决抵抗。桂林城经过唐宋两代的建设,已形成城高池深,四面皆有山水环抱,易守难攻的形势。阿里海牙为了攻破桂林,下令将漓江、阳江、朝宗古渠全部塞断或改道,使漓江、阳江以及城内各壕堑缺水而失去屏障作用。元军占领桂林后,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去清理河道,恢复原有的水路交通,造成横贯城北东西的朝宗渠因废堙而变成陆地,唐宋时极为宽广的西湖,亦因日渐缺水而消失。19地方豪强就乘机贿赂地方官吏,筑坝围田,据为己有,西湖逐渐湮废。“曩岁宣宪二司,蓄养鱼,利甚博,以助公用。继有猾徒周姓者,蒙蔽缘寅邑吏,请佃湖面为由,垒石塞源于流杯地,开渠泄水于阳桥江,芟荷莲而长葑菲,筑堰坝而围田塍,掩为己产,立券售于市户曾唐李王杨五姓,岁收禾利肥家。湖之湮塞,使郡之地脉枯结。”20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郭思诚出任广西谦访司经历,对西湖进行了治理,“亟命帅椽摄县事庐陵刘宗信踏勘核实,塞其渠而疏其源,撤其垒而锄其堰,追索伪立契据入卷。申府闻达,帅阃檄村下,给榜禁治,以绝后弊。湖面干涸,积有年矣,不数月,水痕如故。是夏,荚蕖荇藻复生,远迩人皆欢喜,亦系乎数也”。21经郭思诚治理西湖后,西湖基本恢复原貌。但好景并不长,之后又有人逐年修堰排水,辟为耕地。明代:悉已为田明初,西湖已无可挽回地朝陆地方向发展。到了明代中期的嘉靖年间(1522~1566),西湖污泥淤积严重,有的部分荒废,有的部分变成稻田,有的部分变成藕池。张鸣凤写于万历十七年(1589)的《桂胜》记载:“故有蒙溪,引溪为湖,遂成巨浸,名曰西湖。今悉为田,仅余一线水,出注阳江。”万历二十七年(1599)刊刻的《广西通志》记载:“所谓西湖,今为田矣。”22自古以来,山与水总是相得益彰。西湖的水干涸了,自然会影响到它周围山上的景致。如西山上的“西峰夕照”曾是桂林名景,西湖成为稻田之后,游人失去了观赏“西峰夕照”的心境,来者日渐减少,山上建筑逐渐失修或遭破坏,西山趋向冷清凋零。张鸣凤见到的西山已是“楼阁尘销,文字露立,鸟鸣荒塚,草蔓石阶”,“积废太甚,不可复支”,由此可见西山的荒凉。著名文学家俞安期游隐山六洞时,认为“在昔诸洞,得水增观。西湖既陆,洞壑亦枯”,23西湖的水干了,隐山似乎也没有了灵性。明末的邝露游隐山六洞时,也 有 类 似 的 感 慨,他 认 为 “兹 山 虽 奇 著,胜 在水”,24可如今西湖“皆灌为田矣”,25使隐山景区大打折扣,令人惋惜,不禁发出感叹:“噫!负郭有田,而豪杰无奋,痛矣!”26崇祯十年(1637),著名地质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依据前人的记游考察了桂林西湖,本想一睹西湖的浩荡烟波,可是已见不到昔日的美景了,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记载:“唐、宋时,西江之水,东萦榕树门,其山汇于巨浸中,是名西湖。其诸记游,俱云‘乘舟载酒入’,今则西江南下,湖变成田,沧桑之感有余,荡漾之观不足矣。”徐霞客还认为“繁厥桑田,甚损浩荡观”。27有明一代,西湖的渐渐荒废无人问津。清代:完全湮废清代,西湖的情况并无多少改观。围湖造田,直至湖地完全湮废,隐山西湖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我们从一些怀念西湖的诗文中,还能窥见当时西湖的情况。清代文人黄之隽的《游隐山记》记载:“洞(即北牖洞)外夷旷,可眺稻畦数百亩,周护隐山。噫,此即唐李渤所辟之西湖也。既而废为田,宋张某复之,元又废为田,至于今不复。”可见,当时西湖被废为大片大片的稻田,“而山亦真与之俱隐”,游人罕至,怪不得当地的老百姓都不知有隐山六洞了。黄之隽只有望田兴叹,感慨“显晦之无常邪”。28诗人彭昱尧的《正月十日同莲丞游隐山,探朝阳、北牖二洞,并怀西湖》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世鲜张维孰复湖,只余绿亩可供租”。两广总督阮元在《隐山铭》29中也发出“何人能复西湖之旧”的感叹。清代以后,西湖几乎从地图上消失了。民国时期,修筑湘桂铁路,把仅剩的一点西湖东西一分为二了。昔日的阳江源口潜洞山也被轰成小石坡。抗日战争时期,因修筑丽狮路(今西山公路),又把西湖南北一分为二,这样西湖被割成许多小块。后来有些小块完全变成陆地了。至此,西湖的衰飒状况达到了极点。

西湖的多方面功能

(一)生态功能西湖作为桂林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所起到的生态功能不言而喻。唐宋时期,西湖作为桂林最大的湖泊,对于调节桂林的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作用,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气候调节上。唐宋时期,桂林气候适宜。杜甫称赞说:“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30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桂林气候与江浙颇相类,过桂林城南数十里,则便大异杜子美谓‘宜人’,独桂林得之矣。”31离海较远的桂林,其气候与靠海较近的江浙类似,这不能不说是当时桂林水域面积最大的湖泊———西湖在其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宋以后,文献中称赞桂林气候的记载就相当少了。桂林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尽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这与宋以后西湖整体呈衰败趋势而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有极大关系。(二)军事功能我国古代城池一般都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即依山傍水,兼顾生产生活和军事防御。桂林位于湘桂走廊南端,扼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桂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就对桂林城池的军事防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桂林古城的军事防御。桂林古城东临漓江,南依阳江,西有西湖作为天然屏障,至北宋王祖道开朝宗渠,将漓江、西湖、阳江沟连起来,形成护城河,这样桂林环城皆水。西湖作为护城河的一部分自然很受重视。《桂林盛事记》中记载:“环城有水,如血脉之萦一身。遂闻之朝,故大观二年(1108),准敕著令:壅隔新洫(朝宗渠)者,以盗决黄、汴二河堤防法坐之。”32朝宗渠开通后,地方官府奏请朝廷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规定对破坏这条沟渠的要依盗决黄河、汴水同等的罪名处置。北宋时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频发,再加上交趾封建统治势力的崛起,西南地区出现了统治危机。南宋时期,桂林又面临着蒙古军的威胁。桂林作为岭南重镇,作为广西的行政中枢,作为“控蛮”的中心地区,更作为宋室抗金的大后方,其城防设施必然备受统治者的重视。护城河对桂林的城防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系到桂林城的安危存亡。在南宋行将灭亡的20多年里,桂林多次进行了扩城,开濠固墙。咸淳八年(1272),桂林新城建设完工,城防体系也相当完备,桂林成为了以水为固的金汤城池。从约于咸淳七年(1271)刻于鹦鹉山上的摩崖石刻《静江府修筑城池图》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城防建设情况,城外的西湖也清晰可见。1277年冬,元将阿里海牙进攻桂林,虽值枯水期,但桂林城城坚水阔,无懈可击,久攻不下。据《宋史•马暨传》记载:“攻三月,暨夜不解甲,前后百余战,城中死伤相藉,迄无降意。”33后来,阿里海牙切断了护城河的水,使之干涸,桂林城才被攻破。《元史•阿里海牙传》记载:“静江以水为固,乃筑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以遏上流,决东南埭以涸其隍,破其城。”34尽管西湖在宋代经历波折,但南宋末年,在统治者的重视下,西湖状况大为好转,水域面积广阔,起到天然护城河的作用。(三)宗教功能西湖环境优美,湖畔的西山重峦叠嶂,最适合僧缁栖息,在唐代就成为了佛教圣地。唐代,佛教传入中国,南方有三条路径:一条由昆明,一条由越南,一条由广州。由越南、广州到中原都要经过桂林,所以桂林佛教便盛行起来了。西山位于桂林城西郊,东临西湖,西靠桃花江,环境清幽,所以云游的佛教徒们常到西山修行,到西湖泛舟。罗香林经过研究发现,“隐山与石鱼峰东麓间,凡今日农田,皆昔年西湖一部分而为游客信士舟行必经之地”。35这些云游的佛教徒们还在西山观音峰的东南麓建造了一所占地甚广的西庆林寺,36殿宇辉煌,僧侣众多。此外他们还在隐山东麓的朝阳洞前建了华盖庵(今法藏禅寺),香火很旺。西山由此成了桂林佛教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更多名僧前来云游。《桂林风土记》中有记载:“寺在府之西郭郊三里,甫近隐山,旧号西庆林寺。武宗废毁,宣宗再崇,峰峦牙张,为一胜游之所。”西庆林寺被誉为唐代南方的五大禅林之一,来自各地的高僧名流云游于此,僧房佛堂,鳞次栉比。面朝西湖,背靠隐山,香烟缭绕,这里是佛教徒们的理想归宿。西山的宗教旅游活动因此大盛。桂林的佛教文化随佛教的传入而兴起。佛教艺术在西山表现得淋漓尽致。西山的摩崖造像共有95龛241尊,37这些佛像鼻梁高,袒胸露乳,具有很明显的印度风格。西山的摩崖造像是桂林保存古代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是一笔珍贵的佛教艺术遗产。宋代统治者不像唐代那么尚佛,桂林的佛教中心也不在西山,38但仍有不少高僧为西湖美景所吸引,为西山曾经的辉煌所折服,到西山游览。罗香林认为“盖西山以地位佳胜,故虽不甚崇尚佛法之宋代,而高僧之棲止地者,尚不甚少。”39此外,始建于唐代的广化寺(即老君洞)、千山观等,是道教圣地,吸引了大量信士前来膜拜。佛教与道教在西湖地区和谐相处,文人雅士又为儒家文化浓墨重彩地添上了一笔,所以西湖地区是儒道释相融合的地方。(四)其它功能(1)畜水泄洪:城市湖泊是城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天然的蓄水泄洪功能。自方信孺在西湖“筑渠闸二、石堰一”,40西湖的蓄水泄洪功能增强了。(2)灌溉功能:据《临桂县志》记载 “观县人所为引水溉田者,尚有河渠沟洫遗。意惜乎!西湖不浚而灵陂未复也”,41说明西湖是农田灌溉水源之一,西湖的淤塞影响了农田的灌溉。《临桂县志》还记载 “黑窑堰、赵家堰、桥头堰皆在城西,灌润甚广。或云黑窑堰元末筑城所建,或云即张维建闸复西湖之遗迹”。42(3)水运功能:宋代的西湖水运功能最明显。宋代在扩城的过程中,将朝宗渠、西湖、阳江、漓江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桂林城郊的水上环游系统。游人以舟代步,即可游玩城区内大部分的风景名胜。43

第5篇:朝阳湖范文

关键词:入湖广道;元明时期;贵阳与昆明;滇、黔政治中心的变迁;曲靖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5-0150-07

元至元年间,中庆(今云南昆明)至黄平道开通。这条交通线的走向,大体上是经杨林、马龙、曲靖、塔剌迷、普安、普定(今贵州安顺)、贵州(今贵州贵阳)、葛龙(今贵州贵定)、麻峡、黄平达镇远(今贵州镇远),然后向东与辰州(今湖南沅陵)以东的常行站道对接,故又称“入湖广道”。此道开通以后交通繁忙,并迅速成为云南边疆联系内地的主要通道。元代“入湖广道”的开通,是西南地区出现的重大历史地理事件,具有深远的影响。今贵州地位日益重要,至明代贵州建省,以及贵阳、昆明、曲靖等城市地位的变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表现。关于这一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似乎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试作评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教。

一、元代对贵州地区的经营

从汉晋至唐宋,今天的贵州地区一直是封建统治比较薄弱的区域;至元代这种情形方有较大改变。元朝加强了在今贵州地区的统治,十分重视对今贵州地区的经营。主要体现在:

一是积极出兵平定今贵州地区,派遣宗王重兵镇守并在上述地区广泛设置地方统治机构。据《元史・地理六》记载,设置的官署如右:位今贵州地区属于云南行省的有:乌撒乌蒙宣慰司,驻于今贵州威宁;普安路,驻于今贵州普安以西;普定路,驻于今贵州安顺;乌撒路,驻于今贵州威宁;茫部路,驻于今云南镇雄以北,其所统治的一部分地区在今贵州境内。属于湖广行省的官署有:八番顺元蛮夷长官司,统治八番顺元诸蛮夷地区,仅西南八番、罗氏鬼国地区就下辖有1620处洞寨、101168户;管番民总管,下辖小程番等53处蛮夷军民长官;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下辖九溪十八洞蛮夷以及雍真乖西葛蛮等处军民长官司等24处;思州宣抚司,下辖镇远府等67处;沿边溪洞宣慰司;播州宣抚司,下辖黄平府等33处土府州;新添葛蛮安抚司,下辖南渭州等131处土州和洞寨;定远府,下辖桑州等5处土州。值得注意的是,元朝在西南地区普遍推行以当地土酋为官吏的土官制度,而在今贵州地区还任命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地方官吏,甚至因为任职年久允许世袭,这同样反映了元统治者对上述地区的重视。如蒙古人别儿怯不花,世为八番宣抚司长官,英宗授予他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之职,别儿怯不花赴任后洞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也表示归顺:“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

二是在今贵州地区举办屯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乌撒路军屯,以土军114户屯田,田数阙载;延韦占七年(1320年)开普定路屯田,分乌撒、乌蒙屯田卒2000人往赴。八番、顺元同样设有军屯,《元史・成宗二》言:大德元年,八番、顺元等处隶湖广行省,后改隶云南行省,“云南戍兵不至,其屯驻旧军逃亡者众,仍命湖广行省遣军代之”。《元史・刘国杰传》:大德五年(1301年),顺元土官宋隆济、蛇节率众反,湖广行省平章刘国杰在行省西部南北3000里的地域设置38处屯戍,又遣将士守之,“由是东尽交广,西亘黔中,地周湖广,四境皆有屯戍,制度周密,诸蛮不能复寇”。如此看来,刘国杰在湖广行省西部设置屯田的范围甚广,在西面应已深入今贵州地区。

元朝积极经营开拓今贵州地区的措施,是前代所没有的。元朝在今贵州的积极经营,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永乐年间贵州地区升格为一个独立的行省政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朝重视并展开对今贵州地区的积极经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多条重要交通线经过这一地区。至元十三年(1276年)后,元朝开通自中庆经乌蒙达叙州的水陆驿传,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开通自中庆经贵州达镇远的驿道,并前行接通辰州(今湖南沅陵)以东的常行站道。后来,元朝又在镇远至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沅江水道设立24处水站,行旅等至镇远可分流走水路或者经陆路继续北上,于是此道便成为云南进出湖广地区联系内地最重要的交通线。至元三十年(1293年),元廷又开设从中庆经乌撒达泸州(今四川泸州)的驿道,前行西北可以抵达成都,或转东北可达重庆。上述诸条交通干线开通后,今贵州地区成为联系今云南、四川、广西和湖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正如《元史・地理六》所言:“贵州地接八番,与播州相去二百余里,乃湖广、四川、云南喉衿之地。”

二、明代贵阳城市的兴起

明朝建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今贵州地区的统治和经营,交通是明初加强在贵州地区军事控制最重要的原因。郭子章在《黔记》中指出:“盖贵州乃古罗施鬼国,地皆蛮夷,山多箐广,流水涵淳,土无货殖,通计民屯仅十四万石,为天下第一贫瘠之处,官戎岁给仰于湖广、四川两省,盖本非都会之地。……我朝因云南而从此借一线之路,以通往来。”由此看来,贵州省的建立,最直接的原因,是明王朝着眼于西南边疆的巩固和对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开一线以通云南。

洪武十五年(1382年),为了保证征云南大军的后勤保障,朱元璋即谕水西、乌撒、乌蒙、东川、芒部、沾益诸土酋长曰:“今遣人置邮驿通云南,宜率土人随其疆界远迩开筑道路,其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符至奉行。”在今贵州设置都指挥使司,并在贵州境内建置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大多数都分布在沿着云南经贵州去往湖广的大道两旁,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保证这条重要干线的畅通。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立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独立建省。贵州建省,重要目的仍是为了保障交通干线的顺畅。就当时而言,西南地区与内地的交通干线最重要的是由云南经贵州入湖广,经洞庭湖地区北上的道路,即明代所称的普安入黔旧路。为此,明代贵州省辖府一级政区治所和军队卫所大多沿着这条交通线设置。随着贵州高原的逐步开发,滇黔入湖广大道的开通,贵阳城市的战略地位凸显,并最终成为新的贵州行省的政治中心。

元朝以前,今贵阳地区处于当地蛮族控制之下。北宋初年,当地土著首领普贵以所控制的矩州(今贵阳及其邻近地区)内附,当地土语将矩讹读作贵,宋朝因其发音而命普贵为贵州羁縻州长。宋太祖《赐普贵敕》书云:“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之名始见于文献。元朝设八番顺元宣慰司,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改贵州为顺元,屯驻城中。今贵阳开始建筑土城。明朝是贵阳城逐渐成为中心城市的勃兴时期。洪武十五年(1382年),对宣慰司城(顺元城)进行扩建,使其城周达九里七分,成为贵州地区最大的城市。永乐年间,置贵州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将三司置于此城,使贵阳成为了汉、土

政治的双中心。隆庆二年(1568年),贵州抚按官杜拯、王时举上奏,言“各省会城、府、县并置,而贵州独阙,军民讼牒、徭役诸事皆委之三司首领、两卫指挥及宣慰官司,类多不谙政体”,请求将程番府移入省城,获准。隆庆三年(1569年),程番府移入宣慰司城,改名为贵阳府。从此,贵阳不仅是贵州省的省城,而且也成为贵阳府的府治。这给贵阳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动力,到万历年间,城市人口有了很大的增加。万历十四年(1586年),以贵筑长官司和平伐长官司合置新贵县,作为贵阳府的附郭县,又将原程番府地置定番州,隶于贵阳府,从而完善了贵阳的府县建制。随着贵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地位的加强,职能的齐全,地方政府对各地的统治也明显强化,作为省级政权驻地的贵阳也就具有了更大的政治辐射范围,其作为政治首邑的地位在贵州城镇体系中日益凸显,从而促进了贵阳城市的发展,反过来,贵阳城市的发展又强化了它的政治地位。平定播州之乱后,贵阳府被升为贵阳军民府,其政治地位再一次提升。随着其政治地位的抬升,贵阳的经济吸引力也越来越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四衢通达的商业中心城市,聚集着江西、湖广、四川等地的贸易客商,有的遂落籍下来,史称“于是江、广、楚、蜀贸易客民,毂击肩摩,籴贱贩贵,相因坌集,置产成家者,今日皆成土著”。进入清代以后,贵阳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乾隆年间,已是人口殷盛,北门城外新城户口日繁,商贾辏集,城中设有四川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山西会馆、陕西会馆、云南会馆、两广会馆,成为五方杂处之区。最终成为贵州高原上的政治、经济中心。

贵阳城市的发展有其历史地理上的必然性。从宏观地理环境看,贵阳位于贵州高原的中央脊部,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贵阳东部是乌江支流清水江和沅江支流水的分水岭,西部是乌江水系与北盘江、红水河的分水岭地带,这些河流从贵阳附近向北、东、南三面分流。于是,贵阳成为湖广从东部溯沅江及其支流进入贵州,或四川从北部乌江河谷、赤水河谷进入贵州的各条道路之交汇点。同时,它又处于由湖广斜穿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动脉的中间节点位置,往北经过播州即今遵义与四川有着较为便捷的联系,优越的交通区位使贵阳成为了贵州高原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三、昆明作为云南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云南行省的行政中心自元代开始由滇西的大理转移到滇中偏东的昆明。这与云南进出内地的通道格局的变迁与确立亦有密切之关联。

昆明在云南的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考古证明,古滇国的活动中心区主要是在滇池南部的晋宁石寨山附近。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以此为基础设置益州郡。蜀汉平定南中后,迁南中地区最高军事机构“床降都督”于建宁郡之味县(今云南曲靖)。此后一直到唐初,从两晋的南夷校尉到隋代的南宁州总管,都以滇东曲靖地区为核心。南诏大理时期,云南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洱海流域的大理,但今天昆明城市的地位或可以认为就是在这时期奠定的。南诏崛起后,出于与中原联系的迫切要求,也出于积极向外扩张的需要,准备在滇东地区建城设塞,以便控制滇东。赞普钟十二年(763年)冬,南诏政权派人至滇池地区探查,经过“次昆川、审形势”,回“言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于是,在“十四年春,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居‘二诏’,佐镇抚。于是威慑步头,恩收曲、靖,颁诰所及,翕然俯从”。新建城池名“拓东”,意在开拓东境,城的修筑和命名,体现了南诏统治者向东边开拓领土的政策和方略。果然,南诏凭借这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军事重镇,很快将滇东、滇南一带归入版图。由于南诏对拓东城的积极经营,在南诏和大理时期,它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善阐犹言别都也。滇记:‘蒙氏名都日苴咩,别都日善阐。’志云:寻阁劝尝改太和城为西京,善阐日东京。隆舜时又改西京日中都,东京日上都云。大理因之。段氏时以高智升领善阐牧,遂世有其地。”781年改拓东为善阐;809年定善阐为东京;860年升东京为上都。为了充实此地人口,发展经济,“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破西戎,迁施、顺、磨些诸种数万户以实其地。又从永昌以望苴子、望外喻等千余户分隶城傍,以静道路”。

到了元代,云南行省设置以后,元朝政府将鸭池城(元代昆明的名称)定为行省治所,从政策上确定了昆明作为云南中心城市的地位。这次改变,与当时的交通格局密切相关。元朝时,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东移已经不可逆转,云南的主要联系地点已经不再是成都,而变成了大都,因此与内地最便捷的联系也转移为经曲靖、普安、镇远去往湖广的道路了,这样云南的集结点就又重新移回东部的昆明。随着这样的转移,元朝政府对云南的交通格局实行了相应的调整,着力整饬和修缮滇东的交通线路,如石门道比清溪道就获得了更多的重视。同时,确立了由中庆经普安、贵阳、镇远东去湖广的道路,作为云南与京城联系的最主要路线的地位。元朝在云南开辟的交通网络,在明、清得到了继承和拓展,由此也引起了云南城镇分布重心的东移。例如:南诏大理时,大理的行政级别明显高于善阐,所领地区城镇数量亦多于善阐,到元代时,大理路领县一、府二、州五,府领县一,州领县二,而中庆路只领县三、州四,州领县二,犹少于大理路。但随着交通格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以及中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确立,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越了大理。明代云南府(即元中庆路)领县四、州四,州领县五,而大理府只领县一、州四,州领县二、长官司一,已少于云南府。到清代,云南府领州四、县七,而大理府仅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由上述演变不难看出,元、明、清时期云南城镇发展和分布的重心已逐渐向东移回滇池地区。政治中心和交通重心东移滇池地区,促进了今昆明城市的发展。至清代,昆明俨然成为西南地区一大都会,“彼三市街、珠市街、东寺街、金马坊、碧鸡坊、三津街、得胜桥、盐行街、三元街、太和街(今北京路交三桥至塘子巷一带)等,是道路宽阔,烟户密集,房屋栉比,楼阁云连,巷道参差,店铺杂错。市面之上,货物山集,行人水流。早有早市,午有午市,夜有夜市”。

清初,顾祖禹曾对云南的地缘位置有过如下的评论:

云南,古蛮瘴之乡,去中原最远。有事天下者,势不能先及于此,然而云南之于天下,非无与于利害之数者也。其地旷远可耕可牧,渔盐之饶甲于南服,石桑之弓黑水之矢,猡獠爨之人率之以争衡天下无不可为也。然累世而不一见者,何哉?或日,云南东出思黔已数十驿,山川间阻仓卒不能以自达故也。吾以为,云南所以可为者,不在黔而在蜀,亦不在蜀之东南,而在蜀之西北。

顾祖禹的这段评论主要是针对忽必烈派军队从甘肃沿着四川西部“藏彝孔道”南下直取大理的事例,从而指出云南与四川、陕甘的关系,要比贵州、湖广方面重要。不过,这是元代以前的情形;自元代开通经贵州东出湖广的官道后,云南与贵州的地缘关系,比四川方面就要重要、密切得多。

四、交通与云南曲靖城市地位的变迁

云南曲靖的兴衰发展,也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交通因素的影响。试以汉晋、唐宋、明清等三个时期情形为例。

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益州郡于滇池县(今云南晋宁县内),云南地区的政治中心一直在

滇中滇池地区。蜀汉平定南中后迁廉降都督于建宁郡治味县(今之曲靖)。(建兴三年)秋,(诸葛亮)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今曲靖的地位第一次得到大幅提升。此后几百年问,这里成为云南地区的政治统治中心。这与今曲靖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地位密切相关。自汉至唐,中原王朝皆采取以四川为基地经营云南地区的战略。四川与云南两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特殊地缘战略关系:四川是中原王朝经营以云南为核心的西南部边疆之基地与门户,云南则是屏蔽四川的藩篱,藩篱破则门户危,门户危则藩篱毁。明清学者顾祖禹认为,蜀汉平定南中,“然后可以固巴蜀,然后可以图关中”,即道出了云南屏蔽四川的重要性。在南诏据洱海地区称雄之前,四川与云南之间的联系主要依托五尺道(石门道),亦即中原王朝主要以滇东北为经营云南地区的突破口,如此,处于“滇黔锁钥”、“入滇门户”地位,背依云南腹地的曲靖其地位自然凸现出来。正是基于这样的地位,这时期以曲靖为中心的滇东、滇东北地区集中了相当多的汉族移民大姓和受到汉文化较深影响的夷帅,促使新的民族群体白蛮产生的“夷”汉融合现象亦主要在滇东、滇东北地区,滇东、滇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并创造出了在云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爨文化。正如梁睿在《清略定南宁疏》中所言:“南宁州,汉代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出名马。”《蛮书》亦言:“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南至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

唐宋时期,云南政治中心西移至洱海地区,曲靖地区丧失了中心地位。这一变故,除了当时西南地缘政治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唐朝的西南战略重点在于扶持洱海地区诸部以对抗吐蕃南下以及南诏崛起等诸多因素外,滇东与滇西在交通方面的势态迁移也成为重要的原因。在南诏崛起之前,唐朝通过四川对云南地区进行经营,主要依托清溪关道、石门道两大干线。天宝初,唐廷为了更好地经营和控制西南部边疆,打通安南都护府与戎州都督府、姚州都督府的直接联系,拟以安宁为中心节点、修筑步头路。此道从安南都护府溯红河水道而上至步头(约在今云南建水县南部红河北岸一带),然后陆行北上,经通海城、安宁,由此东北向可达戎州都督府,西北向可达姚州都督府、州都督府。唐廷此举引起滇东诸爨的惊恐,后者担心安宁城筑成、步头路修通,将极大地威胁到其割据势力的生存。天宝四至五年间,诸爨联合反叛,杀筑城使竹灵倩并摧毁了安宁城。唐廷委南诏蒙归义讨伐。南诏借镇压滇东爨区叛乱之机,势力向东伸展,进而控制了滇东地区。阁罗凤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围胁西爨,徙二十余万户于永昌城。是后自曲、靖州、石城(今曲靖)、升麻川、昆川南至龙和以来,荡然兵荒矣。稍后,南诏势力进一步扩展,洱海地区成为云南新的政治中心,云南与内地交通的重心随之西移。天宝战争后,南诏与唐廷关系彻底破裂,加剧了云南政治、交通、文化重心进一步西移。

第6篇:朝阳湖范文

——题记

一个大好的晴天,我与同学欢畅游玩在千古名楼之中,妙哉!

一段时间的舟车劳累后,终于望见了岳阳楼的冰山一角,这让在车上的我们越发按捺不住想去揭开神秘岳阳楼之面纱。于是,下了车,在导游一番嘱咐下,我们踏上了游览岳阳楼的路途。一进景区,一道颇为刺眼的阳光迎面袭来,不经意的一望去,哇!夕阳沐浴下的洞庭湖一碧万顷,远处山岛隐约,看了不大一会儿,才发觉自己早已被甩在人群之后,便不再留意,径直走去。一路上,岳阳楼各朝代的建筑结构之缩影以及各朝各代的名人墨宝纷纷看过,触摸着名家墨宝,一股岳阳楼古色古香的书韵诗韵气息便卷入鼻中,才觉前方路似乎太远,真想一步就登上那神秘的岳阳楼!

就这样,我们的步伐又加快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颇负盛名的岳阳楼下。已走到岳阳楼下岂有不上楼之道理?登上二层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书法大师张照所书写的《岳阳楼记》,其字融入了欧阳修笔法的劲峭严正,虞世南字形婉雅秀逸,还有褚遂良字体的疏瘦劲练,集大家之所长,堪称书法一绝。许多不同口音的游客称奇一番后,禁不住诵读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之所以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看来和范仲淹的千古之名记《岳阳楼记》不无关系。诚如《岳阳楼记》开篇所述洞庭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此等壮景,才是名副其实的巴陵之绝啊!站在岳阳楼之上,凭栏极目,向西从南望,洞庭湖大桥烟波浩渺,远嵌天际;向西从北望,洞庭湖大桥如长虹饮涧,坐落天边;令人产生那长江气吞山河万里之势;向西凝目,湖心君山孤岛在万顷碧波中荡漾,胜似蓬莱仙境。不知有哪位大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江汉间多琼台杰阁,而岳阳为最。”欲比滕王阁一眺西山,黄鹤楼拟一汉阳之树,而岳阳楼呢?湖天一色,一碧万顷;山岳潜形,商旅驻足;万千气象,大观天成。令人“心旷神怡,荣辱偕忘”,几乎如临世外。难怪唐人李白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则看来,还不如“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说起岳阳楼,李白是脱不了干系的。话说唐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途岳阳登此楼,兴奋之情溢出言表,吟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因故得名“岳阳楼”。

岳阳楼名始李白,让岳阳楼久负盛名的却是北宋两位重臣范仲淹和滕子京。家境贫如糟粕的范仲淹从小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在参加政治时事时,抨击时弊,抵御西夏,数次向朝廷举荐德才兼备的大臣滕子京,滕子京从统帅千军万马的节度使贬知岳阳,又通过重修岳阳楼震惊了朝野,而滕子京又深知文以楼名,楼以文传的道理。尽管李唐以来,以岳阳楼为题的诗赋极多,却大都“平淡无奇”因此他以时任岳阳郡守之职,亲作“求记”长书,恳请挚友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大概是效仿了洪州都督重阳盛宴引出王勃《腾王阁序》之千古名篇,就这样,历史上又一骇世宏文《岳阳楼记》问世,由此岳阳楼名声大噪,千古不衰,屡毁屡修,心想着,倘若没有文人出自内心热爱赞颂江山,景再怎么秀丽,也缺乏艺术底蕴,更别再谈有什么旅游价值了。再说来,这楼中囊括诗圣遗篇,伟人笔墨,天下名楼,三者互给补足,融为一体,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从整体上看,有如锦上添花,妙哉妙哉!

第7篇:朝阳湖范文

于是匆匆赶到高垅,坐上“拐的”,一路颠簸着来到干家河。徒步翻上青山,走过一处青青的茶园,终于登上山顶,一阵凉风顿时吹散旅途的劳顿,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浩瀚的鄱阳湖尽收眼底。近处采砂的船只鸣着汽笛来回穿梭,水面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我们急行军走下山坡,与鄱阳湖第一次零距离接触。

在这面对鄱阳湖,背倚青山的风水宝地,只有少许的房屋,里面也是无人驻守,空空如也,就像路上经过的早已荒废的桃花庵。让人兴奋的是还有一位与鄱阳湖厮守了一辈子的老人坚守在这里。他的家安在山脚下的一处高地之上,青砖黛瓦,望湖而建。老人名叫宋金山,祖籍山东,祖辈以贩盐为生,辗转来到青山镇,安定下来。他从青山垦殖场退休后,靠着每月只够烟钱的生活费,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白天打鱼,有时收获蛮大,有时一无所获,捞上来的只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老人便拿来雕刀刻上生动的人物,再题上自己心情的文字。曾有一位记者来到这儿,后来在《江西画报》首页刊登了整版老宋的石刻,他却至今都没看到这份画报。

户外的驴友每次造访,必会带来两斤肉、一壶酒,就着老宋园子里的新鲜菜蔬,美美地吃上一顿正宗的柴火灶吊顶锅煮的大锅饭:脆酥酥的锅巴、香喷喷的锅巴粥,就着鄱阳湖的黄花鱼,大快朵颐起来。而最为有意思的是与老宋喝上几两烧酒,听他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他说有位女驴友送他一套精美的雕刀,他要让这石刻走向全省、全世界呢。他家里里外外到处都摆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那些都是他的至宝,拿什么他都不换的。

晚唐诗人赵嘏在《发青山》一诗中写道:“凫p声暖野塘春,鞍马嘶风驿路尘。一宿青山又前去,古来难得是闲人。”其实终日与青山、鄱阳湖为伴的老宋早已变成了“闲人”。青山隐隐是我家,在这个不乏喧哗的时代里,他独守内心的一份恬静,就像当代的隐士一样。虽然就连他的子女也不理解,常想来接他到城里住,但每次老宋都舍不得离开这座守了大半辈子的青山。

第8篇:朝阳湖范文

就志书所载和现仍悬挂的来看,大明湖楹联就有100余副,以清朝、民国、当代为多,其他各代也有,但多为集句。这些楹联品位颇高,多出自大家之手,诸如清初文坛盟主王士祯,乾隆进士书法家铁保,翰林院编修刘凤诰,楹联大家梁章钜,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乾隆进士孙星衍,著名书法家何绍基,道光进士、紫阳院院长俞樾,《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以及当代书法家于右任、文学家郭沫若、诗人臧克家等。

大明湖楹联多为园林风景名胜楹联,联文大有诗情画意、飘逸安闲之感,与典雅别致的园林风格相吻合。同时,它们大都运用与胜迹相关的历史故实,写景喻今,颇富哲理,给人启迪。其中,小沧浪亭院内西廊,嵌有石刻楹联一副,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尤被人称颂。此联正如刘鹗所讲,“尽画了大明湖的绝景”。“和风飞清响,时鸟多好音”一联,原挂在遐园内竹篱小门上,行书木刻,元老于右任撰书,意境鲜活,韵味无穷。历下亭为历代骚客雅聚之地,所留楹联甚多,原亭悬联:“胜景画图开,忆老杜当年,豪气纵横倾北海;酒痕襟袖满,自杭州至此,风光明媚似西湖。”此联既凭吊了古人,又赞美了大明湖的风光。大明湖北岸的北极阁居高临下,远山近水,一览无余。阁内曾挂一联:“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茅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争利,圣者益圣,庸者愈庸。”此联既描写了远近风景,又抒发了作者对大千世界、人生历程的感叹。

大明湖还有不少的祠庙联。这些楹联以简洁中肯的文字,概括了祠主人的功过、业绩及历史地位。铁公祠,用以祭祀明朝兵部尚书铁铉,原悬联:“功让王文成,河山再造:祠比于忠肃,湖水双清。”王文成即明朝两广总督王守仁,于忠肃即明朝著名将领于谦。南丰祠,为纪念北宋齐州(济南)知州曾巩而建,祠堂悬联:“北宋一灯传作者,南丰两字属先生。”此联主要写曾巩的文学成就,将其喻为文学之灯,甚为贴切。稼轩祠,纪念南宋爱国词人、抗金英雄辛弃疾,郭沫若为祠堂写了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写出了辛弃疾的词风及政治抱负。

要说大明湖碑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堪与楹联媲美,从明朝至今即有100余方,其碑文书法不乏大家之作。碑文体裁有诗词、游记、散文、序言,书体包括真、草、隶、篆,内容或赞美风光、或怀古凭吊、或感叹人生。至于书家更是高手如林,如清乾隆皇帝,乾隆年间进士铁保,道光年间进士何绍基,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以及当代开国领袖,文学大家郭沫若,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魏启后等。

第9篇:朝阳湖范文

那是一个初夏的清晨。天还没有亮,全家人一起去东湖边的沙滩浴场。清爽的风中夹着淡淡前的景色一片朦胧。那一团团的半透明的雾,像一块白纱布,把湖水和天空都罩在里面。水面上似乎还冒着青烟,流水都看不清,湖对岸一排排树木黛青色的影子却依稀可见,高低参差不齐,颜色深浅不一样,比近处湖面的颜色更暗。

渐渐的,天空开始亮起来,雾也慢慢淡了,可以看到浅绿色的湖水静静的流淌着,像儿时听到的摇篮曲一般轻柔。远处的树木也显示出了层层叠叠的绿色,天空忽然间变蓝了,一朵云也没有,隐隐有一丝舞迹薄如蝉翅,天边,树影后面,微微露出一点红光,十分显眼。啊!太阳要出来了!我激动的直盯着那道红光。慢慢地,红光扩展到了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的圆边,它向四周蔓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一纵一纵的向上怕着,不一会,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拽着一样。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点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摆脱了束缚,``腾…地跳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眼前出现了有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十分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时,我的心都缩紧了:我看到日出了!

此时,天空中的雾气早已仓皇逃窜了,原出的树木也露出了苍绿的本色,一道金光平铺在水面,把半个湖面都染红了,亮亮的红色波;迷人的光泽。湖边的树叶上,草尖上,挂着。托着一个个晶莹的露珠,它们在朝阳下闪闪放光,像碧天里的星星眨着眼睛;各种各样的小鸟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开始用不同的音调,轻快的唱起来…。新来的一天已经在蓬勃的太阳下露头角了。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主宰万物的太阳,似乎离我很近很近。我已经感到了它炽热的体温,它均匀的呼吸,它平稳的脉搏。它是那样的慈祥的望着我,用温暖的阳光抚摩着我的双肩,我感到我浑身暖洋洋的,好象有使不完的劲。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