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技术与创新管理精选(九篇)

技术与创新管理

第1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字: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采购工程师麦尔斯,因注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和所要采购的物品进行功能分析,即“为什么要采购这种物品”,“到底需要他们的那些功能”,因此成功地解决了战时稀缺物品的代用品问题,不仅满足了生产、保证了供应,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最后,这种功能分析的方法发展成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价值工程。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论文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统计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在所调查的1051家企业中,通过技术创新,有93.2%的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了产品品种,有96.7%的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96%的企业扩大了市场,91.5%的企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88%的企业提高了产量,77%的企业降低了材料消耗,69.4%的企业降低了能耗。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

三、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地战略基石。

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地重大保证。

四、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三)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四)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第2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技术创新风险和对风险的防范不足的问题,探讨技术创新风险的管理和对创新风险的防范,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总结,从理论角度归纳了一些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防范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创新风险管理;防范策略

1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具体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体制,加强创新信息获取的能力、改善组织自身的机制,使用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手段,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手段,以及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摊手段和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手段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从而达到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概率,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技术创新带来的的风险损失。

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清晰的归纳出中小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以下主要特点:(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可能源于外部环境,如项目本身的难度、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客观风险,也可能源于内部条件,如决策者的风险观念、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主管风险。(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风险回避、分摊、转移、控制等手段。(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企业技术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2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1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思路

2.1.1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原则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信息原则,即有效的风险管理需建立在有效的创新信息的基础上。企业对于相关创新信息知悉的充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动态原则。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创新项目的实施,一些隐形的风险因素会逐步显现,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也会变为确定.中小企业只有动态识别和利用,才能真正的有效应对技术创新风险。三是持续原则。正如上述,技术创新风险有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要识别、控制和管理技术创新风险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能够全过程加以统筹管理和把握。四是综合原则。技术创新风险产生的基础可能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诸多因素,单一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小企业应当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过程综合采用技术研发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2.1.2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程序

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来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及其防范效果评价。风险识别是指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主客观风险进行系统的鉴别,明确创新风险的真正来源。风险评估是指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是指中小企业根据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控制技术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实现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及其效果评价是指采用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和检查,此来验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1.3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目的通过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树立技术创新风险意识,明确技术创新风险的来源,完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较低的成本使技术创新风险较低到最低,从而实现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以保证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

2.2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

使用恰当的技术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降低技术创新中不必要的损失。常用的技术创新方法有以下几种:

2.2.1风险回避.技术创新风险回避是指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中小企业容易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和方案,尽量回避那些不可控、不可转移或者不可分散性的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

2.2.2风险转移.技术创新风险转移是指中小企业通常采取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签订合同来转移自身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从而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2.2.3风险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分散是指中小企业在同一个技术创新项目中,通过将整体项目分散组合的方法形成各个不同且有相互联系的项目组合,进而使不同的技术创新项目之间尽量处于相互独立或者负相关,从而能够最大限量的降低项目组合的整体风险。

2.2.险隔离.技术创新的风险隔离是指企业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一定的分离,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而可以使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受更大的损失和不比要风险.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技术创新中的资源损失

2.2.5风险结合.技术创新的风险结合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与其它单位和组织的合作,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承受力更强.从而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承受力.进而可以达到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的目的.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是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企业不能因为存在着风险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在对创新风险的研究中发现,风险也不是没有规律和无方法可循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风险进行管理.

3.1 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管理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总原则,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对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技术创新的风险.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来看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战略:1技术领先战略,是指中小企业靠自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比竞争对手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垄断利润的战略.当然技术领先战略的风险第一在于技术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二的风险是创新投入较大,研发成本较高,最后是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2技术跟随战略,是指中小企业跟随行业的领先企业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活动.跟随者的风险在于情报和市场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同,对反应的时间就会不同,伴随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3技术模仿战略是指中小企业不专门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是依靠购买他人的技术进行仿制,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创新的风险在于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新上面.4合作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以合作各方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合作的基础,以优势互相补充和合作各方资源能够共享作为前提,合作方有共同和明确的目标,方向以及规则,最终达到共享技术创新成果,共同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战略.创新合作的风险在于不能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5低成本领先战略,是指能够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价格运作价值链的过程.风险在于价格过低抑制了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

从上面的地几种策略分析可以看出,都有各自的风险存在,要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自特点,选择好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

3.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就相当于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管理.具体的风险管理有如下几个方面:

3.2.1完善项目风险审计制度和健全风险审核制度.因为中小企业都存在自身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项目风险的审计制度

3.2.2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和健全项目风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制度,首选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机构.有专业的团队去负责项目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3.2.3重视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是中小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3.2.4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不足,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加大对于研发的投入才会降低技术创新项目的未来风险,也保证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3.2.5营造和培育技术创新制度的环境,有技术创新的制度和机构还是不够完善的,还要有为技术创新制度提供好的激励环境,来保障制度的顺利和最佳的执行.从而最终降低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

3.3 中小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之一,做好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合作技术创新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3.1增强合作双方的信任度.合作双方的信任度对合作技术创新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保证合作技术创新能够顺利进行

3.3.2理性选择合作技术创新伙伴.为保障合作双方和多方的合作效果,合作对象应选择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势互补的,创新目标一致的,风险可以降低的.

3.3.3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为保证合作伙伴间的各自职责,设立相应的机制加以约束

4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辨别,以及技术创新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和损失的预测和精确的评判,采取针对性强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来消除风险.或是在风险产生后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带来的损失..从国内的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在以下的四个方面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4.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研发中的风险防范 1积极关注创新信息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重视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主流导向3为新技术研发团队储备替代技术研发团队

4.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市场方面的风险防范1重点关注市场动向的预测与市场的相关论证2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3增强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市场部门的紧密合作

4.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人力资源方面风险防范1加大企业内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2健全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3使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流失降到最低

4.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面对外部环境的风险防范1使中小企业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能有效延长2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对宏观风险的驾驭能力3增大对高发和多发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载《科学与科学技术研究》

[3]徐若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现状》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第3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一、持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方面,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1.健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了《科技管理办法》、《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制定了技术管理网络、重点井设计评审制度,明确了技术部门及技术岗位人员的职责,建立了技术专家管理考核机制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机关、项目部和钻井队三级所适用的技术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高效规范。

2. 提升科技工作管理。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工程技术管理检查调研情况通报》内容,分析自身工程技术工作存在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堵塞漏洞,确保同类问题不再重复出现。同时,借鉴其它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反思其它单位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分析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发现短板,消除瓶颈,夯实基础,对照科技对标中的短板和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提高改进,全面提升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3.强化科技项目运用管理。在工程技术项目立项方面,按照“争第一、保一流”的立项原则,确立技术应用项目,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本着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原则进行立项,建立项目进展汇报制度,严格按项目计划督促研发工作踏线运行。在项目验收方面,严格执行《科技管理办法》标准,完善项目验收程序,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高标准,严要求,细审核。对没有效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在资金保障方面,按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按照项目课题落实匹配资金,科研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做好研发费用归集,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项目长对负责项目进行工作分工和责任分工,对照项目指标要求,制定解决措施,在确保踏线运行的基础上,创造高指标,形成一批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特色技术。

二、持续推进工程技术提速

第四钻井工程公司在工程技术提速方面,充分发挥技术对钻井提速的引领作用,以提速无极限、提效有空间、提素无止境为要求,强化技术提速,从技术与管理上精细挖潜,作为目标任务去管理;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入新的提速技术和提速工具,开拓定向井提速新技术、新工具,探寻更新、更广的提速途径。针对各施工区块特点,制定区域提速模板,通过模板的复制应用,有力推动了区域提速和整体提速,通过强化钻井提速配套工艺技术管理与研究,工程提速卓有成效。

1.强化提速组织领导。以重点提速区域、施工重点井为重心,带动工程整体提速。重点井成立项目组,实施项目管理,加强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推动提速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为在重点提速区域施工的井从技术、人员、装备、物资、政策上提供支持和保障,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制定消减措施和技术措施,督导技术措施执行与严格落实。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持续完善区域提速模板,将好的经验做法融入模板,提高基层作业中技术指令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井身结构、钻井参数、钻井液配方等技术方案,集成应用复合钻井、高效PDC钻头、三低钻井液等成熟技术,全力实现综合提速的目标。

3.强化新工艺新工具试验。为进一步推动工程提速,根据区块地层特点,在充分论证及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验新工艺、新工具。在大部区域试验使用振荡冲击器、特种孕镶块钻头、钻柱式双心随钻微扩眼工具、旋流PDC和φ22mm复合片PDC钻头等,在U型井推广应用了绒囊钻井液技术,推广应用了旋冲钻具、水力振荡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等,起到了好的效果。对新型提速工具进行研制和试验,针对优质快速低成本钻井的需要,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特种孕镶块钻头、振荡冲击器和射吸式液动冲击钻具的研制,解决致密、坚硬、强研磨岩性井段的提速难题。

4.强化总结与技术交流。认真落实技术例会制度,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复杂发生的原因及制约提速的因素,研究制定事故复杂预防及方案,通过组织技术骨干集中进行交流研讨、技术对标和经验共享,达到改善工作方法、优化技术措施,互学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持续打造一流技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事业发达之源泉,国家兴旺之希望,人才是企业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在技术人才战略方面,第四钻井工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竞争实力,促进安全、清洁、有效、和谐发展的强有力措施。

1.发挥专家和科研人员作用。以技术专家为主,推行“项目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科技计划的执行力;针对科研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研讨,解决科研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科研项目的科技含金量;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不断完善科研队伍结构。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从加快技术和技能专家的培养入手,着力打造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操作过硬的人才队伍,持续不断地推进研究和推广的能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通过参加各种新技术培训、技术座谈会、重点井技术讨论会、专家平台指导会、学术交流、岗位交流锻炼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积极搭建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平台,促进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建设成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3.关注年轻技术人员的培养。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快后备人才的培养,让人才闪光,靠人才强企。加强技术创新引导,倡导科技引领理念,让年轻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研究,促进他们快速成才。对有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年轻科研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积极为科技人才涌现提供良好环境,不断为公司科研团队充实后备力量,为科技工作长足发展打好基础。

第4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创新

在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机电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要求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提到更重高的水平,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竞争力,对安全生产和社会效益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展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

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能够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积极开展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有效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大大降低设备事故障率,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过程精细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层次责任化,人员能力素质化之路,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开展夯实基础。组建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团队团结、协调管理制度,做到“各负其责,各履其职”,工作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有效利用各种有效人力技术资源。使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部署,实现“人人都干事、事事有人管、管理标准化”的干事创业的团队格局。根据矿井采掘年度计划,对新采区的设备选型进行设计计算。合理编制矿井设备大中修管理计划及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紧紧围绕矿井装备科学化、自动化、高效化进行组织开展机电技术管理与创新工作,在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提高矿井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区域竞争优势。

二、加强现场机电设备更新改造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管理素质

设备是采掘现场主要的生产作业工具,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因此,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才是煤矿机电技术的基础主体。首先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根据矿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对现场一些效率低、故障率高的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其装备性能符合现代化矿井安全生产要求。在对更新改造后的设备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要反复进行充分调试,达到安全高效技术要求,实现设备安全运转。对矿井机电技术管理人员要进行长期、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根据其各自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现场处置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分类培训,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及现场处置能力。制定矿井技术比武年度计划,开展技术竞赛活动,鼓励技术人员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促进矿井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

三、逐步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要建立完善的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实现工作考核制度化、现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网络化。建立符合矿井安全生产的机电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主要设备技术数据库,进行专人管理。建立完善矿井计算机辅助管理,及时掌控和查询大型设备历史技术情况和使用动态,建立大型机电设备的技术特征、参数和维护管理台账,随时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利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完善主要机电设备技术履历簿,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

四、制定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一)保证措施

1.制定图纸会审、交底制度建立完善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由机电工程师组织、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主管技术员具体实施落实的图纸会审、图纸交底会,将会审、交底内容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进行存档备案,确保会审交底工作有效的实施落实。2.建立周技术例会制度每周下午召开由机电副总工程师主持的周技术例会,可将一周内的问题统一协商解决部署。3.实行专题讨论会,遇到较大问题时,与施工单位等有关方面一起协商解决。4.机电成本目标:精心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功效,提高设备生命使用周期。5.技术措施(1)对入矿的材料、设备,要严格验收,严把质量关,杜绝违规设备、材料入井。(2)抓好人工、材料预算,坚持按定额耗工、耗料,严格控制,杜绝浪费。(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功效,减少支出。(4)加强现场管理,减少材料消耗。

(二)对机电安装工程要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减少不必要环节的影响。特制定如下措施: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与创新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机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保证设备选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能在矿井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增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煤矿机电装备水平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落实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实现矿井机电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和数据化,推动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社涛.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01.

第5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优化管理 技术

0引言

在如今这个适者生存的时代,建筑市场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是否能对建筑施工进行优化管理关系到企业成败。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无论是在成本控制方面,还是在人员配置方面,在企业中都存在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作出相应的处理。也就是对他进行优化管理。通过管理来解决问题。

1施工技术的生态化

1.1生态领域中的建筑施工创新

生态的建筑是建筑施工未来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已经加入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实践中去。一些建筑施工创新直接来源于对生态技术的使用。《生态的城市与建筑》把生态技术分为:能与资源再循环、建筑形式的气候效应、风力、水循环、生物能几部分。也许我们无法全面掌握如此繁杂的生态技术,但是我们能够像德国建筑师托马斯提出的“整合设计”一样,整合多个学科的最新知识,将之体现在建筑施工创新的发展中。虽然生态建筑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但在很多大型重要项目上已经有所建树,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生态建筑施工的优点十分明显,不仅而为建筑师的创新提供了灵感,也为建筑施工提供了崭新的元素。在一些建筑师中,“生态”成为用来代表一栋建筑能够无视城市价值的标志,“绿色”标签表明了设计方向——他们认为生态可以凌驾于建筑施工其他关注要素之上。对于这个问题引发的争论日益增多。英国的斯特恩认为关键是要建筑师们理解,可持续性不是一个附加品,也不是存在空间策略之后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它是灵感与耐心细致的研究的结合。可持续性措施像空间、功能材料、结构等一样,是设计的主要关注点,而不是一个可选项。“环境意识”终将取代“低能耗”等具体措施,成为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必要性因素。

1.2其他领域的建筑施工创新

随着建筑施工创新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多的非建筑的高新技术被建筑施工所采纳。如动态喷雾技术、热变色涂料、智能窗户、电子发光织物、电子照明技术、形态记忆合金、导电高分子、光变色玻璃智能控制环境等等。近十年来,动态技术为建筑施工开辟了充满魅力的天地,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人与建筑的联系。人们开始从更广泛的现象学角度去看待相应的新技术和应用,以此思考它们对热、光、音响、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当代建筑越来越多地运用活性材料和运动学在软件中的应用。使结构和建筑系统的可适应性以及表现预见性,能够在计算机建模和虚拟表现中得以实现。有些环境界面元素,已经能够有效地出现在建筑施工的各个领域,可以解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和界面设计的规律。相信,这种理念必将对建筑施工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2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2.1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往生态化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设计的目标,设计的进程和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减少能量的消耗,选择适当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设备。建筑材料的开发也必须考虑到生态因素,向低消耗,低污染,长寿命,性能完善,和废弃物影响程度小的方向去设计发展,来提高建筑物的寿命,并且和周围生态和谐共存。

2.2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往节约型、创新型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项目,建筑施工技术要研究节约型、创新型的建筑材料,从使用功能出发,尽量的利用工业废料,合理的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引进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发展住宅用的化学建筑产品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

2.3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往复杂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传统的机械制造、运输、园艺、地质勘察、冶金等活动也不断被应用于建筑施工设计中。因此,这些外沿学科的相应的技术形态也被纳入了建筑技术体系,无限扩张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外延,体现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包容性和综合性,而复杂性是建筑施工技术综合性和包容性积累的结果。

2.4 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往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技术的高技术化发展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渗透,凸显了术运动的现代特征。这样的渗透推动者建筑施工技术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快速拓展。出现了功能多元化、驱动电力化、布局集约化、控制智能化、操作初械化、结构精密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技术化发展趋势。新技术是建筑施工高新技术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形式,研究主要包括有空间结构技术、开发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等。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工程的建设、信息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

2.5 建筑施工技术应该往工业化方向发展

工业化是当代建筑施工行业的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它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中去,以标准化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工厂化的成套的技术来改造建筑施工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从而提高建筑的工业化水平。建筑施工技术的工业化是以科技为先导,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标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案。

3结语

由上述看来,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国家对今后一大段的时间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民生工程的建设,以及环境改善工程的建设必将为建筑业带来一大笔的资金和绝好的机遇。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某些项目甚至超过了国外的先进水平。但是我们仍旧需要不断在工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汲取国内外一些优秀的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手段,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创造更多的优质工程,为我国的建筑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建筑业的发展更加的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杨嗣信,吴琏 .我国钢筋工程施工现状及其发展 [J]. 建筑技术,2006,37(5).

第6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应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一、引言

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要让煤矿机电技术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必须加强管理工作。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管理难度大。现阶段,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管理的实际工作。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在管理实践工作中进行创新。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现状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有利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事实上,煤矿企业也十分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机电技术的管理工作,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监察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机电安检人员,或者安检人员的业务水平较差,专业知识不够,难以胜任机电监察工作,不利于对设备的检查,难以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2、煤矿生产安全隐患大。具体表现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盲目抢修,给整个煤矿生产留下安全隐患。

3、技术人才缺乏。煤矿企业本来技术人员就比较少,另外加上安全环境差,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对技术人员失去吸引力,很多的机电技术人员不愿到煤矿企业来工作,造成人员严重缺乏,遇到故障往往难以处理,对煤矿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4、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管理部门设置不科学,人员配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在检查工作中不认证履行自己的职责,给机电设备运行和安全生产留下了安全隐患。

5、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一方面,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常常出现违章操作的情况,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煤矿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机电设备存在负荷运行的情况,影响其正常功效的发挥。

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应用

为了应对当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推动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提高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1、加强机电设备及配件的质量管理。设备及配件的质量管理是机电技术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一、规范基础设施管理。管理工作应该服务于煤矿生产,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需要,做好策划和准备工作,保证设备按时投入生产,及时发挥功效。做好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工作,保证机电设备正常发挥功效。在设备运行之后,应该加强各方面资料的统计,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第二、做好设备进入矿井的质检工作。在选购设备和配件的时候,应该认真做好挑选工作,保证质量合格,对于重要的配件,应该到指定的厂家选购。商品采购之后,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第三、提高设备检修的质量。对于每台机电设备,应该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 并严格执行检修计划。检修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检修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检修完成之后,还应该进行考察,以进一步保证检修效果。第四、做好质量检查工作。着重抓好供电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变电所和主提升系统的管理,更要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2、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强化管理工作奠定人才基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是人,而要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作用,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第一、重视对各岗位职工的培训工作。对于重要的工作岗位,要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将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安排在重要岗位。煤矿企业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更好的操作设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并认真落实,提高培训效果,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第二、注重优秀人才的吸收和引进工作。对于技术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管理人员,要重视吸收和引进,以不断充实煤矿企业的管理队伍。同时重视挖掘本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对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强的人才,要注重培养,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增强煤矿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后劲。此外,还要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激励他们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实际工作。

3、加大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资金投入,提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应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机电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对于出现故障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调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对故障立即进行处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陈旧、破损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新,引进水平先进,技术装备良好的设备,以更好的适应煤矿生产的实际。第二、建立完善的工作网络。重视计算机的辅助管理,对于煤矿机电设备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及时掌握和查询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运行情况,建立检修台账,随时了解设备的检修情况。将煤矿机电设备的各种情况上传至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实现对设备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4、创新安全管理,加强监测监控和预防性检修。安全管理是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加强考核工作,落实技术管理责任制。重视对安全生产的考核,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检查工作,重视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严格把好质量关,促进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做好预防性检修工作。做好预防性检修工作,将设备的检测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对于设备和配件在进入煤矿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检测和试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对于电气保护和接地保护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检测制度,定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测和试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电技术管理是煤矿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识现阶段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推动管理工作的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水平,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林继飞.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2012(5)

[2]陆宏新.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7)

[3]李玉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与应用[J].机电信息,2011(27)

[4]宋占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8)

第7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创新;应用

0引言

煤矿企业的机械化水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对企业的生产质量、效率及经济、社会效益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对煤矿机电技术的创新变革,可保证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满足现代煤矿开采作业的多元化需求,需对复杂的机械设备展开有序管理,实现煤矿开采作业的智能自动化,降低开采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1煤矿机电技术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善

煤矿企业在开采作业中,要做到严格遵循有关管理单位制定的规范标准,保证开采作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但是,大多数煤矿企业开采作业时,对于规范标准的遵守过于表面化,没有将规范内容落实到实际开采流程中,导致煤矿开采作业形成过度混乱且繁杂的局面。加大了对机械设备的破损力度,难以达到节约成本支出的目的,给煤矿开采效率与开采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善于寻找制度漏洞,在巡视检查矿井机械设备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导致机械设备的检查过于表面化。无法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内容,以致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维护检修,从而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阻碍了工期的正常进度,对煤矿开采产量与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煤矿价格体系出现升降风险[1]。

1.2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有待提升现阶段,中国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学习新型知识理论的积极性。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机械设备普遍处于较艰苦的环境,导致操作技术人员的流失量较大。一旦具备丰富煤矿机电技术操作理论与操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离职,则会影响煤矿开采作业的正常运行。如果煤矿企业招聘新的操作技术人员,还需对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活动,由于这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丰富的操作经验,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操作技能,无法保证煤矿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无法满足现代煤矿的开采速率,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导致煤矿企业难以快速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3缺乏对机械设备的科学使用

目前,中国大多数煤矿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基本上都处于使用期限的后期阶段,甚至超过了使用规定期限。通过长期调查发现,大多数煤矿企业在具体开采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检修与更新,过于追求开产产量与经济利润的上升,导致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超荷作业状态,限制了现代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机械设备整体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在进行煤矿开采作业时,健全的煤矿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首要条件。一旦管理体系缺乏整体性,则会导致管理力度过于薄弱,在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制约了煤矿企业的正常开采进程,耗费了资金的成本支出。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实际规章流程,只是单一地对矿井内部的通风状况进行检查,忽视了定期检查煤矿机械设备的必要性。

2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措施

2.1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质量的管理力度

2.1.1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

操作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遵循服务生产的相关原则,结合生产需求,针对煤矿机械设备制定完善的规划,为所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使其可保质保量的投入到开采作业中,最大程度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整体运作效率与运作质量。在开采前期,结合机械设备规划工程图纸,在设备正式使用前,需提前进行调试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作。在机械设备的运作过程中,要及时归纳总结设备的不同型号与规格、种类,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规范性与精准性[2]。

2.1.2制定完善的设备进出矿井制度

在采购机械设备与相关构件的过程中,要保证设备具备相应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与生产合格证,参考其它煤矿企业对设备的使用评价,选择信誉良好的厂家,采购性价比较高的机械设备与构件。此外,煤矿企业还要制定完善的设备进出矿井制度,对所采购产品进行严格的控制检测,避免质量低劣的机械设备进入矿井内部。

2.1.3严格控制质量检测关口

煤矿企业需构建完善的设备检修体系与安全机制,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保证设备的检修效率与质量,实现机械设备的安全运作。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以安全管理与供电管理为重心,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机械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此外,技术操作人员要对调度绞车、供电设备、运输胶带、探放水设备等进行集中检查,严格遵循现代化工作流程,为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保障。

2.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煤矿企业要想切实提升自身机电技术的管理能力,要遵循“以人文本”的管理原则,结合不同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为煤矿企业培养高复合型应用人才。

a)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煤矿企业在引入新型设备、技术的同时,需针对机电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与进度,将高复合型应用人才安排到关键工作岗位中。对文化素养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或分散式的教育培训,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实践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机电人员、接线人员、操作人员等不同岗位进行现场实践培训。通过对培训制度、内容、手段等方面的探索研究,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学习,提高培训效率与培训质量,使工作人员在矿井安全事故中可做到处乱不惊,迅速排除设备隐患;

b)重视对高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高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关注,提高薪资待遇。同时,要着重培养事业心较积极、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工作人员之间可互相学习,自主学习先进的设备操作理论与技能。构建完善的奖惩体系,及时鼓励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工作人员长期的学习与实践,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培养成为高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现代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应用奠定基础。

2.3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煤矿企业要加大对资金的投入,合理改善规划工作人员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环境,健全办公设施与学习设施,提供充足的书籍、电脑、书柜、打印机等资源,配备专业书籍与办公用具,并购进相应绘图软件,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与机电技术的现代化。同时,要构建成熟的工作网络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健全煤矿机械设备的信息数据库,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技术状况进行及时监测。充分借助FoxPro的数据库优势,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记录,作为理论依据,保证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通过对机械设备定期的维修养护与更新,消除开采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时诊断并预测设备故障,为大型机械设备运作的安全可靠性提供强有力保障。

3结语

在现代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机电技术的科学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丰富技术内容,节约开采成本的支出,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的技术实力与经济效率,促进中国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祖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以及应用研究[J].硅谷,2013(12):133.

[2]于彬,李逍林,张建立,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创新以及应用研究[J].硅谷,2014(22):235-236.

第8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 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新技术应用;改造;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95-02

0 引言

现场管理作为一个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现场说白了就是一个脸面的问题,它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现场有生产、生活、管理和服务后勤现场之分,其中设备、设施构成的生产现场占据了冶金企业的一大部分,目前开展的6s现场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现场环境、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6s管理的持续开展能使现场基础管理工作更扎实、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职工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这一点从莱钢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型钢炼铁厂开展现场管理工作一年多来的成绩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众多的参观活动中受到了来自各个阶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山钢企业现场管理的标杆,做为省冶金行业现场管理的一面旗帜我们将迈步走的更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改进、去提升,把我们工作、生活的现场打造的更亮丽、更舒适。

1 依靠创新、改造、降低粉尘污染

粉尘治理是当前该厂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一次料场、混合料场、原煤场是产生粉尘的重要场所,皮带上料运输过程也有着严重的粉尘污染,即对职工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污染了身边的环境,在这样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工作的人绝对不会拥有良好的心情,相反的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心情烦躁、牢骚满腹、工作效率下降、安全系数降低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又怎会有一个好的发展结果呢?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依靠创新和改造,依靠灵动的思想去解决那些影响和阻碍发展的因素。

对于料场的粉尘究竟怎样去治理呢?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它产生粉尘的原因就不难去解决,大家都知道料场里高高的料堆在风媒的作用下肯定会四处肆虐,而如果把料场建的比较低,使料堆的顶部处于地面以下,就可以大大降低粉尘污染,实现的办法很简单,深挖内建,把料堆的高度尽量的降低,一个个独立的坑窖储料既能有效地解决粉尘、又能避免了物料的交叉混放,受卸料的高度降低了,有关设备的消耗也会大大的降低,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会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料场的看法。

皮带上料产生粉尘最大的部位就是机头、机尾,当物料由上一皮带机头落到下方皮带机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粉尘,主要是由于一定落差带来的巨大冲击,目前下料口多采用锤形设计,虽然在落料点增加了挡料皮,但毕竟作用有限,而箱式漏斗的应用却可以有效地改善现场环境,同时也能减少漏料的发生,物料先顺着机头下料槽落入箱体内,得到有效的缓冲后再慢慢落入皮带,像这种设备上的改造还有很多方式,只要弄清楚了粉尘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针对问题改造设备,以达到有效的化解问题的目的。雾化装置的应用也是目前解决粉尘污染的有效手段,在粉尘产生部位安装雾化设施,粉尘上升的过程中遇到细细的水雾会包裹在细小水滴的并随之下落,粉尘的危害就这样被化解。究竟使用什么方式还要看现场对物料的要求,如果物料水分不能太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采用箱式漏斗或密封等设备附体方式,而如果对物料水分要求不是太高的话,采用雾化不外乎是一种很简洁的方式,雾化原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应用起来的方式千变万化。

2 优化操作、减少烟尘排放

烟尘排放主要发生在高炉生产上,其次喷煤系统有时也会产生烟尘的异常排放。高炉出铁过程,如果铁口操作不当、流铁沟、渣沟盖板密封不严的话都会产生烟尘,炉内操作、调剂不合理的时候出铁过程也会带来烟尘,除尘器运行不良导致吸尘效果差的时候更会产生烟尘;喷煤制粉系统布袋箱体内布袋有损坏、净气室盖板密封不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高温煤粉从风机烟囱内排出。这样的异常情况处理主要是加强操作和检查,铁口炮泥质量、开口操作等的优化、改善可以有效地解决烟尘排放、改善现场环境;除尘器的运行维护、阀门开口的最佳角度都能使除尘风量有一个最好的发挥。

3 加强管理、杜绝二次扬尘

二次扬尘的产生主要发生在除尘卸灰、汽车倒运料过程。卸灰时粉尘由灰仓经螺旋输灰机落入汽车料斗内,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加湿,但由于落差低、落点开阔,加湿很难保证不会产生二次扬尘,往往我们会看到,当除尘卸灰的时候四周扬尘只是大小的问题,完全不产生是不可能的,这个大小就与加湿操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加湿轻了扬尘就大,加湿重了就会产生泥巴状物料,运输过程中容易对路面造成污染,所以加湿操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扬尘的大小,当操作人员没有很高的责任感和娴熟的操作技巧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管理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所以说有的时候管理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助推剂。

4 小改小革提升设备6s管理品质

治理设备的跑、冒、滴、漏也是现场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生产现场由大量的设备、设施组成,设备、设施的干净、整洁程度决定了现场的品质和生产的效率。一台台沾满油污、粉尘的设备会降低人们对现场的认可度,带来的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当人们满意度降低的时候,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而且这样的设备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安全的因素还未知道,后面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和损失更是未知,所以我们要想解开这些未知因素和未知后果,就要把它们都暴漏出来,设备的6s管理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小改小革的应用就是必要的工具。

对于设备最常见的污染就是渗油,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国产减速机没有不渗油的。笔者很不赞同这句话,为什么国外生产的就能做到密封良好、不渗油,而国产的在目前情况下确实如是说,这些还是说明了我们的技术不过硬、产品品质不够好,那么为什么人家的设备发生渗漏的几率这样低呢?是人家的产品质量比我们的好,还是人家的技术可靠、过硬呢?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让世界瞩目,既然我们在各方面都不比人家落后,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呢?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想、去改变的问题,管理上的、技术上的、态度上的、操作上的,等等因素都可能有,而最终改变这种现状还是要依靠技术、依靠创新、依靠改造去实现。

5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有些技术和设备在生产之初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曾经为生产带来过效益和纪录的设备和技术却最终可能成为制约生产的因素,进而由这种不利因素演变到对环境的危害。传统的除尘卸灰由灰仓经过放灰阀,下落的过程中被加湿,再由螺旋输灰机传送到汽车运走,期间过程中会产生危害环境、环保的二次扬尘,罐装车的应用宣告了中间环节某些设备的淘汰,既降低了工序流程,又做到了污染的最小化,这就是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竞争力。设备6s开展的好坏、涉及的范围、渗透的力度都会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彰显出来,当相关工作开展顺利的时候,现场的设备必处在一个良好的运行中,由此而构成的环境也必然令人愉悦,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围绕设备的改造必不可少、围绕生产的参数优化更是缺之不得,时刻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必会给我们带来一次次的技术改造、设备创新。6s工作的开展与安全、效率、质量和成本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做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景、发展的实力、发展的动力,无一不以现场管理的发展为基础, “科学经济冶炼、和谐持续发展”的愿景如何去实现?还是要从基础工作抓起,现场管理做为基础中的基础,就像是高层建筑的地基,它的稳固程度决定了建筑的挺拔和英姿。

参考文献:

[1]侯维芳.现代设备管理趋势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第9篇:技术与创新管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技术;资产管理;变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11-02

一、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

从资产管理的价值链来看,从资产获取到分销,再到资产服务,各个环节的展业方式均由于技术的“赋能”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新技术改变不了金融的核心,即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要仍存在金融资源的跨期、跨区配置,风险就仍然存在,而资管机构的专业价值也就仍然存在。

(一)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基础资产的构成。过去的资产标的往往规模较大,趋于集中,比如大企业贷款、大型项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通过新的渠道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使一些过去不存在或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也能被收录其中,比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股权众筹模式下的初创企业股权等等,从而推动了资产管理基础标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也扩大了整体基础资产池。

2.改变了资产估值的方式。工业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和实体资产的价值,比如生产线、厂房等,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信息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则是基于软件、数据、网络、服务的价值,关注的是关系链、数据和生态系统。例如,飞利浦从照明设备生产商转型为智能照明系统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也从耗材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用收取,其LED灯可免费安装,但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节省电费,从节省部分分成。由此,对这类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预测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3.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方式。过去的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抵质押物、现金流等来进行判断和控制。信息时代的风险管理手段则更加多元和立体,借助海量数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判。例如,传统征信巨头FICO推出了大数据分析产品BigDataAnalyzer。

4.改变了投资决策的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更多是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则使投资决策能够更多地依靠数据、量化分析,甚至机器人决策,从而更好地避免因情绪或情感对投资决策造成影响,保证策略和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与定制化的平衡。例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等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就是利用自动化系统,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定制投资组合;又如嘉信理财的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

(二)产品分销、财富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分销方式。过去的投资产品主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实体渠道(如银行网点)进行分销。为了覆盖网点和人员的成本,金融中介往往不得不提高投资门槛或收取较高费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投资产品的分销更多地转移至PC端、移动端的直销渠道,大幅降低了分销成本,因而也降低了投资理财的门槛,吸收了更多原本难以进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小额、零散资金。例如,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2014年实现基金销售2 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仅上半年基金销售额就急速上升至4 000亿元人民币,基金销售规模堪比四大行。

2.改变了投资人的参与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权威意见,普通投资人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现在,专业金融机构在信息与产品领域的“权威性”及“特许供应”地位已经相对弱化,投资人日益习惯于主动获取信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或朋友的推荐,并且希望决定和主导投资决策。Motif、雪球网等社群化运营投资平台,很好地把握并促进了投资人的这种行为转变。

3.改变了投资人的体验。分销方式的改变和投资人参与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投资人体验的提升:第一,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从数万数十万元降至数百数千元,甚至“1元”。第二,产品购买流程更加简单便捷,只用几分钟和几步流程即能实现随时随地线上开户和交易。第三,普通客户也能享受定制化服务,通过快速的数据分析和匹配,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给所有客户。第四,投资透明度显著提升,通过在线平台,投资人可以轻松比较不同标的和产品并做出选择,对已投资的标的和产品能实时查看运行状况、还款情况、收益情况等。因此,投资人对资产管理机构的预期已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而彻底改变。

(三)资产服务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服务对象。过去,资产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现在,新技术所培育的大量创新业态也开始成为资产服务的对象,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托管、针对在线销售的货币基金的托管、针对P2P平台和众筹平台的资金托管等,这一类业务目前也已成为了资产服务机构一大新的业务增长点。

2.改变了服务方式。大部分机构过去托管、清算、运营服务依靠电话、传真和人工手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风险高。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体系则是以云和数据为基础,服务方式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线上化转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性以及风险可控。例如,富达(Fidelity)就推出了专为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顾问服务的线上平台Fidelity Institutional Wealth Services;招商银行也推出了专门服务资产管理机构的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

二、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正面临转型的关键关口。互联网和新技术在资产获取及投资管理、分销及财富管理、资产服务这三大环节上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变化已切实发生并且不可逆转,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

(一)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

在资产管理价值链的三大环节上,分销及财富管理已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最深远的影响。专注于这一环节的资产管理巨头在应对创新模式的挑战方面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例如,专注财富管理的嘉信理财最近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理财平台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这一平台将客户的投资门槛从数万美元降至5 000美元,使客户只需花费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快速完成简单的线上注册流程,但同时仍保持了嘉信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度,包括:将客户资金配置到20个资产大类中;由系统自动为客户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规避风险、保证收益;同时还为5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提供原本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避税服务,所有这些服务全部免费。此外,嘉信还即将推出专为投资顾问和机构服务的线上平台InstitutionalIntelligentPortfolios,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二)加大科技投入

新科技的运用能帮助资产管理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球资产管理巨头们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大力利用新技术建设私有云、新的投资平台、高质量的用户交互界面,积极培养和吸引金融与科技并重的人才。

例如,全球领先的资产托管机构道富银行在过去五年间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达到8亿~9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8%~9%。自2011年开始,道富银行开始通过“私有云”建设来促进其IT系统转型。2011―2014年,道富银行每年通过“私有云”项目实现了6.2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同时也通过“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了快速的计算和定制,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客户信息和交易的安全。

资产管理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不仅加大了对内部科技的投入力度,而且还选择通过大量外部投资来增强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摩根大通投资了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涵盖支付、投资、P2P等多个领域。2011年参与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B轮融资,之后参与在线投资平台Motif的D轮融资并投资3 500万美元,近期又参与了P2P平台Prosper高达1.6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提升客户体验。

(三)积极拥抱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更高效、更专业地实现更出色的客户体验,比如:与第三方合作获取资产或客户,与外包系统服务商合作进行平台开发,与外部征信机构合作完善风险管理,与外部投顾合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与网银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改善支付流程,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或在线理财平台合作扩大分销网络等等。

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表明,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是常见的四种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于蓉.美国金融中介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及启示[J].金融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