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政治学习资料精选(九篇)

政治学习资料

第1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一、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 从素质教育的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看,要求实现三个改变。

1.知识的学习改变为能力的培养。

2.学习重心改变为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具体地说,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与解读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能够“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

3.由单一教育改变为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获得道德、审美等基本素质。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防止学生人格失调、思想混乱。

(二) 从教学关系上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转为教与学双主体。教师如何驾驭教材和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教师通过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拓展教育空间,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辅助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面提高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有更大的能动性。

要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科学、合理地引经据典,引进和利用教材外辅助资料入手,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发展,创新是关键

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备课和上课的基本环节和内容,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引进及利用的根本原则出发,对辅助材料的内容、类型、运用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由教育转型、社会转型而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原则,坚持教材内容为主、教材外辅助资料为辅的引进原则,对教学内容作深加工。本着这些原则,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上作了如下尝试:

适应社会信息化特点,青年学生生理心理早熟以及生活方式开放的特点;

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辅助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以各种辅助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典型的是“讨论法”;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辅助资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 清除障碍,开拓新思路

我们都知道,政治课的学习仅仅通过课本是不够的,而且好多高考题和教材“相距甚远”,虽然考点来自课本,但考题远远高于课本。所以,我们经常要借助资料,但是在用资料时,要注意: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补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辅助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教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筛选、综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材料使用要做到: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分析到位、教学过程六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材料使用要注意读、议、析、结四环节,尤其要重视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政治课利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道德、审美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第2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互动 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以其独特的优势,日益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青睐。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合理应用视频资料来营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互动,无疑是一个值得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视频资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互动中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逻辑性比较强,学生普遍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是大道理,是空洞的说教,与现实生活不搭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达到其教育目的,就必须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在这一方面,视频资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视频资料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能动性要素。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是积极主动地掌握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就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视频资料呈现给学生的每一句话都是鲜活的,每一句话都跳动着灵动的音符。对于学生来讲,不论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求知欲的推动,视频资料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还能够充分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化抽象为具体,创建生动的表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巩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二)视频资料的运用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视频资料的运用能够把政治课堂、书本延伸到动态的自然、历史、社会领域。它既可以描述现实,又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将那些用眼睛无法观察到的宏观和微观现象通过屏幕展现出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那些有关国内外时政形势最新变化的视频资源,其时代性与新鲜性缩短了教材与现实的距离,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助于指导学生了解时政,学会分析社会现象,可谓一箭双雕。此外,把视频资料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设疑,让学生利用视频提供的信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比如:在讲《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改革”这一问题时,可以播放纪录片《改革开放20年》中的《百姓岁月》,激起学生的思考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视频资料的运用能够提升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视频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而且相关的视频资料大大增加了。可以说,利用视频材料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极强的课程。视频材料的运用能够更好表现教学内容,避免传统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上表现出抽象、枯燥、沉闷,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易于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新时期的旗帜》、《邓小平》和其他一些相关的视频材料。这些材料会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凝重的史料,深刻的解说,理想的音频和视频效果,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弥补学生感知的不足,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增强教育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使之树立正确的理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互动中应用视频资料的契机与方法

实践证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果视频资料使用得当,就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使用不当,则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料必须讲究方法,把握契机。

(一)把握两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两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要明确运用视频资料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在讲授《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祖国统一理论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收回港、澳的历史过程,以及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理论在实践中的正确性,可以播放《香港十年》、《香港回归》等声像材料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在回归前受殖民统治的情况,回归祖国大家庭后的情况,以及回归过程谈判的历程。在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知识体系本身的科学性、严肃性,所选择的音像资料要具有典型性和连贯性,力求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又要对音像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多选用正面的资料,不要过多选用渲染错误的资料。过于渲染错误的视频会影响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也会强化学生的直观印象,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现实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政治性、思想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实效性比较强。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视频资料进行教学时,选择的音像材料要注意两个因素:一是选择学生有所见、有所闻的现实的真实材料,避免人为地编造材料。二是选择典型的、时效的材料。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的,更不是五六年前的。

(二)把握三个契机。

通常来说,使用视频资料教学有三个较好的契机。

1.导入新课时。这时运用视频资料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开篇制胜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一国两制”的具体内容之前,播放一段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重温举国欢庆、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这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2.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往往具有复杂性与抽象性特征,只凭教师单方面的分析讲解缺乏力度、深度。而用视频资源设计情境,创造和谐、愉悦、共振的教学环境,能够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内化启发、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组织课堂讨论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大胆利用视频资源围绕或延伸教材内容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各抒己见的课堂讨论活动,使学生在发表各自看法时加强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中,学生的群体反思与自我反思,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功能达到“春雨润物”的效果。

(三)注重互动场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要使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正确地理解社会现象,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理想和现实、金钱和道德等矛盾。这样的教学要求,只通过单纯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是难以实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精髓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如果视频资料播完之后没有讨论、没有思考、没有激情、没有争鸣,那么将毫无教学效果可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视频资料的运用不能是看完了就了事,而应该结合讲授、讨论、演讲等,增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争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能力,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量及其思想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讲到学生比较关注的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可以用声像资料来引出这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认识到这些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从而进一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之,在运用视频资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功能,及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在看完视频资料后积极参与教学、积极思考问题。

视频资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起了重大作用。但是,怎样适当利用视频资料组织好教学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视频资料,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育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春英.视频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中思想政治科研网.

[2]袁飞,高冰.“两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问题[J].大连: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4,VOL5,(2):78-79.

[3]李健.浅谈多媒体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井冈山: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9,VOL11,(5):91-92.

第3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关键词:微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面对大学生思想的转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方向。研究以微信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我国思想政治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1 方便快捷

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课堂教育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厌学心态。而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节省教室空间,而且能够解决教师的时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微信方便快捷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2 节约教育成本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了资金购买书籍或者复印相关的资料。而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节约大学生买书籍、复印资料的资金。能够有效节约教育成本。另外,利用微信平台有利于节省教师在资料搜集及上课的资金和时间成本。

1.3 学生的信息技能

在当今网络时代,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并具备基本的信息技能。大学生的微信技能是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因此,在大学生具备微信技能和微信条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学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料上传到微信平台,让学生自行学习和浏览。

2.以微信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1 以微信为载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重视微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积极重视微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信意识,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辩证对待微信。虽然微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重视微信的负面影响,辩证对待微信的作用。例如,微信容易导致学生养成“宅”的习惯,长期间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体验。高校应积极重视微信的负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最后,提高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会接触网络。因此,高校应积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高校可以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2.2 以微信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建立微信工作平台。建立微信工作平台是以微信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建设官方微信工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微信工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学校应及时更新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提供资料。同时,学校还要丰富微信工作平台的内容。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娱乐、新闻等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此,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微信公众账号,思想政治教育资料,鼓励学生对思想政治资料进行浏览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最后,加强教育监督。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现象。因此,高校必须较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以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可以采取学生相互监督的方式,提高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3 以微信为载体加强教师建设

教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此,以微信为载体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教师的网络素养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网络素养,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网络观念,实现学生网络道德的提高。同时,提高教师的网络素能够使教师积极遵守网络道德,正确传播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

其次,增强教师的信息技能。教师的信息技能是开展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技能。只有教师掌握的基本的微信知识和微信技能,才能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以微信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信息技能。

最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对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此,高校应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讲座,提高教师的道德意识。同时,高校应注重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教师在微信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确认识并承担自己的责任,以人格魅力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微信、微博、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些新媒体传播形式在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为此,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必须在深入研究、挖掘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教育中优势的同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微信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攸佳宁. 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第4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一、握“转”机,寻找“出路”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提高高中政治思想课教学质量,寻找“出路”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转”机:

(一) 从素质教育理论看,素质教育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求实现三个转移:

1.知识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为人生做准备”。这是教育社会化的根本要求。在此意义上,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应在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还应随经济发展日益加速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得到评价与分析、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组织材料与查明关系、综合、在新的领域应用、创造性、利用不完整的信息作决策、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的能力的培养,使其面对工作技能的不断变化而应付自如。

2.学习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能、增强后劲上来,具体地说,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摄取信息与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将学到的知识“活化”,能够“投入运转”,具有很强的生成力。(这种生成力是指通过内在结构体现知识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有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社会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高中政治课改革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有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背景性(上下文)知识”。以往的教学把大部分时间(70%)用于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上,现在应致力于把握“背景性知识”以及区分(选择)和综合(重新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等认知能力。这是实现掌握知识及改善运用和扩展知识的认知能力的双重目标之最佳途径,由此实现从“授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的转变。教师以一名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

3.由单一教育转移到全面的基本素质教育,保证学生获得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也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防止学生道德滞纳、人格失调、思想混乱。

把握好以上“转”机,方能保证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从社会学理论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中青年群体所发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类型的转化——青年转型同步发展。当代青年转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生理上由晚熟转向早熟,此为转型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 心理上从被动反应转向自觉认知适应型。

3. 劳动类型上从体力型转向智力型,青年择业意识转向重智力劳动。

4. 社会角色类型上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角色选择上摈弃了“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的价值观,树立了按劳分配、平等竞争、等价交换、效益至上等现代社会价值观。

5. 在生活方式上,消费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换等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了解和研究青年转型的基本理论,有助于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找到“入脚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三) 从教学关系上看,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型转为教与学双主体。据有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30.8%的学生认为政治课要吸引人主要因素在教师,其中教师驾驭教材和驾驭课堂的水平最重要,40.8%的学生则认为主要因素在教学内容,其中教材外辅助资料的学习、运用最重要。由此看来,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极大。教师通过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拓展教育空间,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辅助资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全面提高各种基本能力和素质有更大的能动性。

综上所述,将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相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科学、合理引进和利用教材外辅助资料“入脚”,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各种“转”机的根本要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原则”引路,勇于探索

运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备课和上课的基本环节和内容,但在新形势下,必须要从引进及利用的根本原则出发,对辅助材料的内容、类型、运用的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由教育转型、社会转型、青年转型而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原则,坚持教材内容为主,教材外辅助资料为辅的引进原则,对教学内容作深加工。本着这些原则,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引进和利用辅助资料上作了如下尝试:

1. 适应社会信息化特点,青年学生生理心理早熟以及生活方式开放的特点,(1)增加、扩展辅助资料引进的信息量、范围、种类,使教学内容密度大,信息量足,时代感强,形式多样、丰富。从而满足学生胃口。(2)引进途径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用辅导、推荐等方式收集资料,推动课堂学习。 (3)精选辅助资料,配合教材内容,对所选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或扩展,或压缩,使40分钟教学内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过以上三方面基本准备工作,使辅助资料更具科学性、教育性、适度性,不喧宾夺主,不哗众取宠,不堆砌材料,使教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 适应青年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角色多重性以及培养人才多种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探索辅助资料的多种运用方式:

(1) 联系法。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事实材料。a理论学习与生动、典型、有现实意义的事例结合,此为最基本的方法。如讲主观能动性结合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和太行山区人民艰苦奋斗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感人事迹;讲政党制度中多党轮流执政的实质,结合美国总统大选(小布什当选)系列报道,深入浅出,说服力强,易激发学习热情。b将知、情、行统一于辅助资料中,既保证了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又将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要求紧密联系。c所选资料充分体现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d注意文理渗透,以理辅文。如用化学的物质能量转化实验说明“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用物理光的折射体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等。

(2) 引路法。以各种辅助资料引入新课,新颖别致。a科学理论引路,如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论证理解“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然后对“贡献是人生价值主导方面”展开讨论。b著名论断引路,如用“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引出“发展的观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引出“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数据图表引路,如用“中、美、日、印等国一百万吨工业产值(美元)数据”引出“资源配置的重要性”。c典型问题引路,如“团员烧香拜佛是不是宗教信仰自由的表现?”等。用各种辅助资料引路,既有新鲜感,又使材料相对集中,既调动学生思维,又有很大启发性。

(3) 主题法。提出学习主题,教师收集材料,将理论知识学习、材料运用分析、思想素质教育和谐统一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典型的是“讨论法”。

(4) 激活法。通过新颖、信息感强、逻辑性强、趣味性强的辅助资料灵活多变的使用,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课堂富有生机。a导入新课活,如小故事、事政新闻等,以撬“头”来带动摆“尾”。b总结全课活,利用辅助资料达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举一反三、情感升华、落实行动等作用。c典型材料设问活,如结合荔枝上市、落市价格变化的实例,将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价格、供求大小、价值规律等众多知识点联成网络,层层设问,环环紧扣,直至水落石出。d反项思维设置障碍,以“死”激活,即使用一些看上去与结论相悖的辅助资料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自主寻找答案。

(5) 情景法。主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形象生动。如用网上漫画一只红杏出墙来说明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用课件水变牛奶、牛奶变水的小魔术分析现象和本质及其关系等。学生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方法可根据教学目标综合使用,使学生融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三、 排除“障碍”,拓宽新路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资料的运用要适度,要保持其辅助性、补充性,不得“越位”,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辅助资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2.教师要做好材料的分类、筛选、综合、更新等工作,注意材料的代表性、时效性及教育价值。

3.材料使用要到位:加工选用到位、课堂引进时机到位、综合教材到位、层次发分析到位、使用教学时间到位、教学过程六环节中材料利用整体把握到位。

4.材料使用要注意读、议、析、结四环节,尤其要重视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努力排除以上“障碍”,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政治课利用辅助资料开展教学,有助于转变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分析材料、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需求和能力,以及得到道德、审美、价值规范、情感态度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因此,教材外辅助资料的有效利用是对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和谐的结合点,在新形势的需求下对其加以改革和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一环。

面对教师来说注重辅助资料的引进和利用,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掌握、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能使教学基本功得到提高,能全面塑造个人形象,增强个人魅力。

第5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一、政治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与原则

课程整合的特征丰富多样,政治课教学可采用的手段也就随之丰富多样,在接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之下,根据许多学校已建成的校园网络优势,将宽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政治课堂,较好地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以下就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与政治课教学方面的几个特点和原则谈一点看法。

1、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对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例如我校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课前演讲,我就曾给学生一个热点新闻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和说明,并自主分析资料与教材原理的关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用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现在我们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使用新的手段而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和电教设备,不能把信息技术和电教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使之服务于教学,与课程良好的整合,这是一种错误的趋势。信息不要多,只要精;手段不是越花哨越好,而是越与课堂任务和谐越好。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做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政治课教学可以采取老师协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资料的需求方向,让学生自主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学习的长处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4、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学习效果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政治课与网络信息的结合,更加能体现这一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接受信息的多方位渠道,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很多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认识,而政治学科必须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既要让学生在个别化学习中能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又要能在协作学习中形成共同的、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

二、政治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过程构想

1、情景导入。运用动画、声音、视频等手段,设置情景或利用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学生则感受情境,对学习引起目标注意和感兴趣。例如:高三政治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课,可以利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录像资料,以第一手的生动情景让学生进入求知者的角色。

2、自主学习测教师提供的演示平台(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或校园网网页)为载体,以教师提供的简单资料或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为依托,以教材大纲为根本研究范围,教师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提示帮助和设问引导为辅助,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互动的学习和探讨。这方面我校物理组的实践探索非常成功,政治组的尝试也在进行之中。

3、学生练习和交流。让学生对有关经济、哲学、政治学观点的有关事例型资料(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或直接从网上获取)谈自己的看法,并发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旁做方向性引导,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高二哲学有关反驳“人性自私论”部分的练习,就可以这样进行。先从网上找到社会最新新闻报道有关人性部分的正反面报道让学生阅读,并在指定的虚拟社区里贴帖子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社区一员的身份发表观点。

第6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存在问题 注意几点 教学 方法

1. 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既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乏味,也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插图,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而且发挥了教材中文字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它的这些功能,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带领学生浏览。

正文与辅助材料在教学中没能得到高效整合。教材中的辅助材料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它是用于巩固、迁移、拓展学科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的教学辅助材料。教材内外资源缺乏有机结合。教材中资源的包括正文、插图、说明材料、名言警句、案例分析材料、思考练习等;教材之外的资源是指教师自己收集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时政热点及相关练习题。教材中的资源固然重要,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而教材之外资源更能结合实际、联系时政,也值得重视。政治教学的能力培养功能和德育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大目标同等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却往往得不到高度重视,不能高效实现。

2.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对时事动态也不加以关注,不注重将教材知识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3.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策略

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

正文与辅助文并重。新教材中,一节内容主要由正文部分、插图、案例部分和“相关链接”的说明材料部分等构成。正文部分用以陈述观点与概念,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案例部分列举相关的典型事例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加以论证;相关链接材料则对正文中的观点和概念作补充说明。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贫乏,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难以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纵观历年的初中政治考试考查情况,学生失分率最高的就是材料分析说明题。甚至,有些学生对材料分析说明题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可是学习之“大忌”。因此,为提高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更不可忽视辅助材料部分的教学。

教材内外事例并重。教材中的事例典型且说明指向明确,教材之外的生活实例、实政事例既能说明问题又不乏鲜活。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重书本事例而轻课外事例,有的教师重课外事例而轻书本事例,二者各具其短。首先,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不能离开教材进行教学,学生也不能离开教材而学。

第7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改革传统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多是通过学生一本书、一支笔、老师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开展,也就是通过灌输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思维的局限、教学形式的单一、互动较少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收效甚差。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能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素养的能力,能促进班级学生的合作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客观需要。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变革。”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 ,却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考试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题目加以灵活应用,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教思想政治课本”为“用思想政治课本教”,从“书中学”到“做中学”,变“教书”为“铸魂”,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这样,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现实需要。传统的政治课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现在,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湖南省衡山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该校”)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正在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几年,该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引进等方面投入较多,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学校建有网站,已拥有校园网,各组室之间能相互交流,同时在每个教学楼中都配备了若干多媒体教室,便于日常教学使用。学校这些硬件设备的具备,为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物质保证。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更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实践过程

 

(一)信息技术在教材内容学习中的应用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来看,它阐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内容与实际有密切联系。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的特点,既有助于使理性知识情感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授高三政治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时,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图片,引出问题“当代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以多媒体若干问题情境设问“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情境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明白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多媒体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将课堂气氛推向情感体验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平的可贵,作为青年人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将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信息技术在时政专题学习中的应用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有效载体。从时政专题学习的一般环节“时政专题确立——资料收集、整理——演示文稿制作、成果展示”来看,都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关注,也加强了对时政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下面就《全国两会时政专题复习》为例介绍其应用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从中精选重大时政问题,这是时政专题课的基础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以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提供的信息中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汇总整理,然后从中精选出大家最为关注的若干社会热点问题(本学期开始就确定“2015年全国两会”为时政专题内容)。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汇总、整理有关时政问题的背景材料,这是时政专题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成立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两大内容的研究性小组,每位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材料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由于现代信息资料的多样性、广泛性,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学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啊!”这时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来选择合适的材料。第三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是时政专题课的最终环节。同学们将前面整理、汇总的有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概述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概述”的演示文稿,然后选派代表运用多媒体技术予以汇报交流,最后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材料分析说明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予以分析,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中,学生的成果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有Flash动画、幻灯片、电脑小报、政治小论文等,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展示成果搭建专门的舞台。例如,举办学生成果展览、政治小论文评比、政治小报评比、开设校园网专栏等。

 

(三)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亮点”。研究性学习一般分成提出问题、研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其中“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将有助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1. 信息技术在提出研究性问题环节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研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的问题就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序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例如在学习《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调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高消费、盲目攀比的资料,提出了“中学生如何消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设计项目:“家庭经济条件与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的品牌与名牌观”“当今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中学生网吧迷”现象等课题。

 

2. 信息技术在研究研究性活动环节中的应用

 

研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研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研究任务。如在《南岳衡山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的课题研究中,首先同学们从网络、书籍报刊查阅大量资料,并利用数据处理绘制图表,说明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一个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设计问卷调查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旅游经营情况及不同层次居民的旅游状况,并制成图表。最后针对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利用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资源开设山上观日出、自助餐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双休日“农家乐”活动、登山比赛活动的宣传活动,改善旅游项目的基本建设设施和交通设施。

 

3. 信息技术在表达研究性学习交流环节中的应用

 

表达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如使用Word可以完成文字处理,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我在指导学生开展“中小学生零花钱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活动中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 用的实践效果

 

1.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各种情境资料,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且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变浓了,激发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精神。如在“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时政专题研究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情景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不仅满足在打砸抢烧这一暴力事件的现象上,而是在网上查找西藏达赖集团恐怖分裂势力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背后阴谋和实质。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所特有的多彩逼真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讲解分析,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比如在公开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师生共同研究确立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有哪些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企业不提高经济效益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课前,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现给全体师生,不仅使学生了解这一框题的具体内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形成新颖的师生关系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最恰当、最生动的演绎,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索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真正做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同时,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师生间不分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向老师学,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形成了新颖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课后思考

 

(1)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如何避免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怎样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使之与教学有机结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研究适合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软件的类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第8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善于接受新知识,对学习的接受速度很快,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很强,是基础知识的塑形期。这个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老师,应感受到十分重大的责任感。我认为要教好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一、打破政治课程刻板的印象

我们都知道,许多学生都觉得思想政治课十分得枯燥无味。在这一点上,我们得直面现实,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类课程似乎要更显得理论严肃、枯燥。同时,我们有的老师在教这门课程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空喊理论。所以,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现实面前,更要打起精神,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在上课实践中扭转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那么,这一切首先就需要老师的努力。

首先要调整表达方式,注重表达技巧。作为政治课老师,要比其他课程的老师更加的注重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对理论型的知识要避免造成直接对学生的灌输,讲课要抑扬顿挫,要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表达重点突出。其次,授课要饱含热情,只有自己拥有调动课堂的热情,才能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清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高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最重要的在于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包括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首先是对教材和知识的熟悉度,然后是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些知识更好的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外多花点心思了解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能够了解社会,要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要跟随时代的潮流,要与时俱进、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三、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授课方式生动新颖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作为课堂,要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是否生动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对教材内容熟悉的基础上,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想如何写好教案,做好教学课件,对课件的设计要既有逻辑性,同时还应该要有生动性。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高中教材都进行了改革。那么,我们的授课思路也要跟随改革,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寓教于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尝试改变授课的方式,由“教师中心”转为“课堂讨论式”,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四、积累教学资料,建立教学档案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注意积累教学资料。把积累到的材料分类分条标号记载,并装档存放,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合理引导

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调查学习的能力、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使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

六、密切师生关系,贴近学生心理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更加懂得学生的心理,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想法。在课外要善于与学生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理,为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第9篇:政治学习资料范文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也与教师在政治课上大谈理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导致课堂枯燥无味有很大的关联。纯理论化的学习不仅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导致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缺乏对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讲解教材的时候,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把政治理论知识通俗化,使学生首先扎实掌握理论重点。在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善于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相结合,采用时政教学的模式,以此来解决初中政治教学的困境。要切实落实时政教学,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收集时政材料

    收集时政材料是进行时政教学的基础步骤,教师开展时政教学必须基于自身对时政新闻及时完整的把握之上,不能够超越自身的控制范围。教师不能随便选取一些“旧闻”来应付学生,学生面对毫无吸引力的“旧闻”是提不起任何兴趣的。因此,教师必须紧扣社会的时政热点,将最新、影响最为广泛的新闻结合书本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中也能耳闻天下事,做出自我的分析和理解,呈现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收集时政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时政资料的准确性以及价值度。教师收集资料必须注意渠道的正规性,可以在中央电视台这种权威的媒体当中选择,例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知名度较大的栏目;也可以在一些发行较广的报纸杂志中选择,例如《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看天下》,应当尽量避免在一些普及性较小的地方性报纸上选择教学内容。切忌将一些反动的、带有负面影响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闻带进课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收集时政资料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地去收集一些材料,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

    二、正确利用时政材料

    许多教师在很早以前就引入了时政教学,但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却发现时政教学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和益处,不能帮助师生摆脱政治教学的困境。时政教学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其中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政材料或者是没有正确地利用时政材料。前文已经叙述了如何收集准确性高的时政材料,在这里我们着重谈谈如何正确地利用时政材料。

    首先,时政教学的大忌就是教师把时政材料整合成题干的形式,然后加之以题目让学生当场分析、解答,这样就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自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以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关心,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做的是,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材料。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政热点之后,要以多种手段呈现给学生。方式应该不仅仅限于教师口头表述,或者是文章的浏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的多媒体文件,打造一个有声有色的课堂。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结合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这个时政热点。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当中较为新颖的看法和观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应当注意纠正其中一些消极负面的看法和观点,使课堂内容健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