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精选(九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第1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中学生写作文,一怕“无米之炊”,二怕有了食材也做不出佳肴美味。这里,素材森林有你需要的各类素材,很好地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惑;素材运用、素材演练、素材升格,像一位耐心的厨师,手把手教你怎样调配,怎样烹饪——《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就是这样讲求实用、实效而又实实在在的一本刊物。

仿真试题,紧抓最新中考命题走势,内容新颖,分析独到。名师解析,为习写者提供立意角度,梳理写作思路。这种“全托管式”写作指导在写作的初级阶段非常有效。素材演练,则引导习作者亲自上战场,点拨技巧,解析素材,“扶上马再送一程”,对写作全程进行悉心指导。佳作示例和现场评析更是给作者树起一个明确的标杆,培养作者的审视眼光,让作者学会评判自己的习作。素材升格教你化平淡为神奇的策略,模拟考场则将作文题目的命制、解析及写作过程逐一呈现,直达作文高分目的地。

除此,我觉得《作文与考试?高分素材》还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材料的储备上,坚持扬弃的态度,求新不舍旧。这里提供的素材在追求新颖的同时,并不完全排斥大家熟知的材料,而是尽量从更新的角度思考,不唯新,但求新,也就是力求从司空见惯的素材中,将思考引向深入,打开思路,准确找到素材和命题的契合点。素材不一味求奇求异,思考则一定求深求新。这样,能够帮助习作者在掌握现有素材的前提下,学会从新的角度切入命题,把旧的素材用出新意来。

第2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排球二传手 选材

1.引言

随着现代排球向“高、快、变”和“全攻全守”方向的发展,二传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技术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整个队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这就要求二传手除具备一般排球运动员的条件外,还应个子高、弹跳好、动作快、反应出色;有敏锐宽广的视野、机智灵活的头脑和较强的战术意识与正确判断临场情况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作风,做好全队的士气鼓动工作,起到核心作用[1]。

目前普通高校排球队缺少较优秀的二传手及核心队员,因而影响了全队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让教练员大伤脑筋。我搜索期刊网发现有关普通高校排球二传手选材研究文献较少,多数都是研究青少年排球选材或是高水平排球队二传手的选材及其他选材问题,因此研究普通高校排球二传手的选材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2.选材的对象

2.1年龄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18―25岁,在普通高校中由于特招队员比较少,其中大部分挑选的队员是一些身体和心理素质比较好的全国统招生。

2.2学龄

4―5年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生(医科大学5年制本科专业)。

3.选材的理论依据

3.1智力对排球二传手选材的影响

排球是以隔网对抗为主要内容,以腾挪跳跃上下肢协调配合为运动形式,注重技战术配合的竞技体育项目。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应该挑选那些身体素质好、智能好的苗子。在实际训练中,身体素质可通过训练提高,而队员的智能和悟性则较难通过训练提高。因此,排球二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他掌握运动技术的速度和可能达到的最高竞技水平,我认为在选材中应注重运动员的智力因素,奠定科学选材的基础。

3.2遗传因素对排球二传手选材的影响

人类遗传学研究表明,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绝大多数性状具有很高的遗传性,且一般都成常态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多在60%以上[2]。德国科学家格拉娜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运动能力的遗传中,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亲代,只要不是极端个体,其子代中的50%的人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亲代个体,亲缘越远,这种可能性也越大”。日本水野中文的有关研究对此提供了部分可供参考的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遗传因素影响比重最小的是“背肌力量”和“纵跳”,其他各项都过半数。因此,在选材时要参考了解亲代的运动能力是否适应表1中所列的优势遗传因素,以优化选材,科学选材,趋利避弊。

4.普通高校排球二传手的选材方法与步骤

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挑选的队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排球意识薄弱,技战术水平低,二传手人选更是少之又少,但根据经验与科学选材的原则,在普通高校中也有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排球意识,较好地掌握排球基本技战术。因此,根据这些具体情况和普通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我们将普通高校排球二传手选材方法和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即初选、复选、综合测试和抉择。选材的阶段划分详见表2。

4.1初选

身体形态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肢体的长度与比例、肢体的围度(胸围、腰围、臀围)等。在所有体型特征中,身高最为重要,因为身高与排球运动能力关系密切。

4.1.1身高

排球运动对身高有很高的要求,纵观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进攻型核心队员的身高大于等于190厘米;组织型的核心二传队员的身高在180―185厘米之间。如中国的冯坤等,身高不是他们的优势,身高在180―190cm之间,但这类队员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在普通高校进行核心二传队员选材时,应根据大学生群体形态标准特征和不同生长发育生理特点,优选身高较高、身体灵敏的大学生作为二传手人选。

4.1.2体型

优秀的排球二传手运动员不仅要有身高,体形也很重要。体形需要“修长型”,身体高而相对细,四肢修长,坐高相对较短,皮脂薄,“头顶尖”。上肢的特点是:前臂长,上臂相对较短,手要大,手臂直而长,臂展长,上臂围松紧差大。下肢的特点是:腿直而长,小腿长,大腿相对较短臀要小,跟腱长而清楚。

4.2复选

除了以上身高和体型选材外,考察二传手是否具备参加系统训练的身体素质条件,是否具备排球专项素质,是否能够在在2-3年间出成绩,还需经过以下专项素质测试评定。

4.2.1俯卧撑。检测上肢、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快慢结合法,练习中先快做几次,再慢做几次或变换练习。

4.2.2仰卧起坐(次/分)。反映腰腹力量的指标适应排球起伏转折,折叠环绕所需的良好腹肌力量。次数多,幅度大为宜。

4.2.3立定跳远。反映下腰的爆发呼与弹跳力适应排球运动中能在瞬间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远为佳。

4.2.4单足跳摸高。反映右足弹跳力适应排球运动中各种以单足起跳为主的许多蹿蹦跳跃动作。高为宜。

4.2.5 30米跑。反映速度素质适应排气运动中快速多变、起伏转折,腾挪跳跃的特点,时间短为宜。

4.2.6 800米跑。反映速度耐力素质。排球比赛或对抗演练时间一般为3-5局,时间30-60分钟左右,需一定的速度耐力。时间短为宜。

4.2.7纵跳。二传手应有较好的纵跳能力。如拦网、二次球进攻、打探头球、跳传等都是原地起跳的。遴选标准为:足弓高/足长指数大;足围/足长指数小;骨盆较窄;跟键清晰较长(用腓肠肌肌腹上提);臀肌向上紧缩;下肢长/身高指数大等,以上特征显示纵跳能力较好。

4.2.8移动速度。就是我们常指的反应速度。二传手的活动范围较大,当一传出手后,他应迅速的移动、取位、以便处理好各种来球。速度与遗传有相当大的关系,表1显示:“50米快跑,遗传因子占78%,环境因素占22%”,所以在选材时应重视速度的先天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测3米三角移动;活动性游戏如“单双数捉人”等进行测试。

4.3综合测试

综合测试是将初选和复选中的各类指标通过排球专项得以体现过程的检验。普通高校排球二传手选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运动员掌握较为完整、实用、稳定、协调全队,并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技战术。这就需要二传运动员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协调灵敏、反应能力等。因此,在综合测试中,可以让二传手进行短期训练(时间一般2个月左右)。培训内容为:(1)排球基本技术:传、垫、发、准备姿势与移动等;(2)战术:接发球站位、基本进攻、防守战术;(3)技战术思想意识培养。经过短期训练后,参照排球竞赛规则及科学、经验选材对队员进行评估测试,确定优劣。

4.4抉择

以上三个步骤和阶段是选材的主要依据。但是,一个排球二传运动员的性格特征和品德,直接影响其运动成绩乃至全队的成绩。因此,在最后抉择中,教练员在以上三个阶段重点考察和测试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心理、运动史、家庭父母情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

4.4.1道德品质

思想作风和意志力的选择。二传手要具良好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战斗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比赛中能团结全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带领全队克服场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及时贯彻教练员的意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4.2神经类型

现代竞技运动实践表明:心理状态对人的体力活动影响十分重要。运动员的自控能力和心理稳定性,是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从气质类型及其心理特征来看:一般可选择“多血质”(即“活泼型”)或“粘液质”(即“安静型”)这两种类型的队员。“活泼型”的特点是意志顽强,反应快而灵敏,接受力强,善于适应环境的变化,场上兴奋快而强烈,但注意力相对易分散,情绪稳定性不够。“安静型”的特点是意志顽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控制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学习动作扎实、兴奋速度慢但较持久。从比赛二传手发挥稳定性来看,选择“安静型”更适合一些。

4.4.3血型

人的运动特长和他的血型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人常见的血型主要有A、B、AB和O型四个基本类型,且有不同特征。A型:灵巧和忍耐性较好,对于掌握技术比较有利。B型:好胜心强,动作灵活。AB型:沉着冷静,神经反应快,比较机智。O型: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富有弹性的肌肉,如黑人的血型中O型血者较多,所以,黑人在运动中的爆发力和弹跳力都特别好。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排球二传队员选材时,血型应作为选材考虑的因素之一。进攻型应优先选择O型和B型队员,如中国的赵蕊蕊为O型血;组织型应优先选择AB型和B型队员,如中国的冯坤为B型的;防守型的应优先选择A型和AB型的运动员。

4.4.4心理素质

随着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各队在训练条件、环境和方法上日益接近,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愈来愈小,因此对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事实证明,运动员那种在训练和比赛有的顽强拼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具有的,而那些意志品质差的人,一般来说不太容易改变,所以我们在选材时要重视二传手心理素质方面的选材。

4.4.5性格特点

应选择精力集中,往往不多说话,爱思考,善于观察,掌握动作较快并能持久,有较强的战术意识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和组织才能的做二传手。我们可以通过大运动量的防守训练,多次的移动传球和强队比赛,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如在同学中的威信、是否有组织才能、生活是否有条理,向辅导员及同学谈话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点。

4.4.6意志品质

是指在训练或比赛中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对手进行顽强激烈的竞争能力,以及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二传手应挑选那些作风顽强、头脑冷静、胜不骄、败不馁的选手。

4.4.7教练员评定

除以上选择外,还需要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不断观察,使科学选材与教练员经验相结合,避免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其潜力估价的失误。评定重点是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和掌握动作的能力,以及运动员球感和对身体控制的能力。

5.结语

5.1选材的指标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量化指标是体育运动科学选材的重要依据[3],在排球二传选材中,定性的经验选材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定量与定性这两种运动科学选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才能较为科学、理想地选出高校排球核心力量――二传手,组建适合本校特点的排球运动代表队。

5.2初选、复选、综合测试是高校排球二传手选材的重要阶段,但其性格特征和道德意志品质因素又是一个队伍技战术水平稳定发挥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赵恒.青少年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及基础训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15(3):89-90.

[2]常芸.中国运动员生理心理常数和营养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曾凡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4]敬忠强.浅谈高校二传手的选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4).

第3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作为一本以“服务高考、服务考生”为主打特色的作文素材刊,我们自创刊之时,就鲜明地拒绝走那种“素材超市模式化简单脸谱和机械记忆式实用平面路径”的“成熟”路线,而定位于“做有生命的作文素材,让作文鲜活、灵动与多彩”的办刊理念,努力地做一本不一样的以鲜明的独家特色为高中生提供最有效服务的作文素材刊,坚持“引发学生独特思考,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我们所理解的作文素材刊最根本的功能。22个月过去,22本浸透着我们的追求和坚持的杂志,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的同时,在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的同时,我们更寻求着“更上一层楼”的新的突破。

所以,从9月刊起,我们开始持续推出独家首创、重磅精彩的全新栏目。“素材眼”突出“眼光与眼界,发现与创意;推开一扇窗,让你的视角更独到,让你的思维更深邃。”“故事课”以引导高中生多元、独特、深刻、理性地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特别是完全契合高考作文题型,让2014年备考有的放矢,为2014年高考精确服务。而11月刊要推出的“观点训练营”将指导你“高分作文,拼在立意,赢在思想”,从而让你的作文张开思维翅膀,抒发个性创见。12月刊将面世的“素材酷”,则以“趣・素材、萌・素材、潮・素材、锐・素材、雅・素材、冷・素材”的时尚面孔,主张作文素材的多元化、时尚化、轻松化、趣味化,以有助于高中生作文的“不一样的精彩表达”。而我们以上的所有的创新,都紧扣高考作文评卷一类文的“在‘符合题意’的基础上还要有点特色、个性和创意”的要求,紧扣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阅卷标准,意在指导你“学会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我们认为:素材实用是积累,素材活用是思维,素材妙用是创意。所以,2014年的杂志,我们将特别地加重创意素材的分量,打造高分素材升级版,实现从“素材实用”到“素材妙用”的高一级台阶的跨越,从而让你的作文在素材的支撑与运用上,“多积累、善思考、广阅历、宽眼界、大格局”, 让素材张力无限,真正地“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亲,更多精彩――2014年1月见。

第4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为依 据,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根据体育增强学生体系、增进学生健康的学科特点,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传授提高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体育保健能力 ,侧重于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改革教材编排结构,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结构体系

长期以来,体育教材多是围绕着运动技术项目、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等几种分类办法编写的。以 运动技术项目为主的教材结构,一般按运动项目的顺序编排,在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中,又依据运动项目的技 术环节编写。例如,田径中快速跑的教材,按起跑、疾跑、途中跑、终点跑的技术环节编写。这种以运动技术 为主线的编排体系,优点是符合运动技术学习的一般规律,便于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缺点是容易把学生的体育 与运动员的竞技训练相混淆,不能全面地反映学校体育的目的。以身体素质为主线的教材结构,一般按照力量 、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进行编排。例如,力量素质按上肢、躯干、下肢、全身各部位的练习编 写教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很难满足学生 对体育多方面的需要。以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的教材结构,力图把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纳入到人的走、跑 、跳、投、攀爬、悬垂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中,弥补单纯按技术体系或发展身体练习的分类方法的不足。但 是在具体分类上很难避免教材之间的相互交叉和重叠,比如,篮球技术究竟应纳入跑还是跳的教材中,不好处 理。近年来,也有把体育教材分为保健康复、余暇交往、常见运动项目、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和增强体质五部分 结构,将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与各种锻炼方法和娱乐方法纳入以上五个部分之中,力 图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的需要。但是,这种编排方法对各类体育教材的内在联 系考虑不够周密,教材的五部分结构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五种内容与方法,某些方面脱 离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采用多元并进、相互联系的编写结构,着重解决如何在教材中全面落实向学生进行素质 教育的综合目标。在教材与目标的关系上,要把目标具体落实到教材之中,使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不脱节,关键是选择一种合理的教材结构。多元并进的编写结构,是把新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体育基础理论 知识、体育技术、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四条线,相互联系,齐头并进,既可以使各运动项目与发展身体素 质练习、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娱乐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又使各类教材能够综合地、系统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 这里提的所谓“四条线”,它们之间并不是分割的,例如,离开技术是不能发展能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脱 离身体锻炼的实践去单纯地说教,思想道德教育是在学生身体锻炼实践,即学习技术、发展能力中进行的。所 以提出几条线并进,是指在教材安排上避免单纯以技术为主,而是时时在教学中提醒教师要想到四个方面的问 题。为了扩展教材的功能,增加教材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在教材的体例上开发了用主、辅栏相结合的办法,教 材中的主栏按四条线,相互联系,齐头并进地编写;辅栏对应主栏的内容,随文点拨、诱导、强化、扩展知识 ,提供应用方法、娱乐方法等,使辅栏在教材中起到引导、激活、推动教学活动、释疑、解惑、点拨诱导、援 引借用、承上启下、启发联想、自我检验、深化认识、提高能力等作用。主辅栏既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构成 较为完整的体育教材结构体系,见下表。

主栏 辅栏 体育知识 体育技术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 点题 应用知识 应用方法 应用方法 挖掘各项 强化 锻炼价值 锻炼方法 评价方法 教材典型 补充 技术原理 技术要点 学法建议 的教育功 启发 源与流 知识点 学习提示 能 娱乐

预先评价 应用等

二、改变知识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能力

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上,以往的教材强调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文秘站:,强调知识、技术是能力的基础 ,对于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过程中应当获得相应的能力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因此,编写的体育教材多侧重 于“是什么”、“怎样做”,而对于“为什么”、“值得做吗”、“怎样做得更好”、“做得怎样”很少涉及 。新编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终身体育的需要,把知识看作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媒体,围绕学生的能力 和多方面的发展展开教材,把只重视知识、技术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做法,变成既重视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 ,又结合体育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能力。在具体编写结构中,采取了 以下一些做法。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的开篇采用“学习提示”的方式。开篇具有启发性,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去积极思考 ,并让学生自己判断教材的“价值”,通过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使学生知道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教材的开篇之后,把体育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原理的知识要点明确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是什么” ,其作用是使学生明确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结论,便于学生抓住核心,识记、理解和掌握,对学 后评价、考核也有导向作用。此外还对教材编写的内容起规范、定向作用。

(三)给出知识,并提供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1.关于怎样给予学生知识的问题

以往的教材是以技术动作描述为主,使教材的量多而杂,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够清晰、 明确。新编教材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精选教材,重点突出,力求详略得当,侧重教材的特性、价值,明确知识 点、技术点和应用点。知识技术的阐述首先是清楚、明白,然后求精练,并以图助文,图文配合,相得益彰。 对初中已学过的教材,注意知识、技术的学习不断深化,不断复习,不断提高。复习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在 知识技术方面要有所拓宽、加深,在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教材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方面,一个一个台 阶地向上发展。

2.关于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新编 教材在知识编排体系上,首 先设“预先评价”栏,学生在学习之前要知道自己当前的学习水平,同时在辅栏中采用点拨评价的方法。在叙 述“学习内容与方法”中,叙述知识的同时,渗透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即认识自己当前水平掌握知识技术 要点引导实践(提示实践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进行评价进一步提高。

(四)提供评价学习、锻炼效果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各项教材的最后,提出可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知道学得怎样,并在学习与 锻炼的实践中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引导学生体育实践、提高对身体锻炼的理性认识、培养能力 提供了条件。

全书正文的微细结构采用了运动文化的源与流运动技术原理预先评价知识技术要点学法建议锻 炼方法举例自我评价等顺序,同时在辅栏中相应地点拨、强化、补充、启发、应用,这种编写结构对于处理 好知识、技术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三、更新版式设计,注意装帧新颖、规范

版式设计和装帧质量是提高教科书质量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体育教材的版式设计和装帧款式不尽如人 意。近年来几种版本的体育教材虽然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设计仍然让人感到有些刻板。教材 的知识性和可读性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材整体质量的提高。新编教材把版式设计和装帧作为 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全书双色套印,计算机排版,充分运用现代技术,从插图的构思、绘制,图表 的设计,主栏辅栏的字号区别,以及双色辅网技术的运用等,大大增强了教材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教材的可视 性、可读性。特别是辅栏采用小号字,增加了信息量,提高了体育教材的文化含量。新的版式设计突出重点知 识和关键的技术环节,以文为魂,以图助文,图文互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教材内容的全貌和内在的文化 因素,增加了知识性和可读性,使新教材更加新颖、简洁、清晰,便于学生使用。

四、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新编高中体育教材面向21世纪,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在教材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突出技术点,强调锻炼的实效性

人的素质是个综合的概念,身体素质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的基础。离开人 的身体谈人的素质发展,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要失败的。新编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抓住 体育学科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功能,把体育技术作为锻炼身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指身体机能、形态等 身体质量)的桥梁,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体育的技术要求。教材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增强身体锻 炼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不能排斥运动技术,更不能一见到竞技技术的名词术语就认为是竞技技术。教材中出现的技术 与竞技运动技术有很大区别,即使是学习一些初步的竞技运动技术,其目的是用它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增进健 康、增强体质,而不是让每个高中学生都成为运动员,实际上也不可能都成为运动员。基于上述思想,教材中 编写的技术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和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技术点”,便于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更好 地指导自身体育锻炼,提高锻炼的实效性。

(二)用方法引路,渗透应用意识,学以致用

体育是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的,如何使教材中的知识、技术原理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锻炼,高 中体育教材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向学生渗透应用意识。办法是结合各项教材开辟了设问栏,比如“想一想” 、“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分析一下”、“保护者应注意!”、“练习者应注意!”、“怎 么做这个动作”等等,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把体育知识和技术原理与身体 锻炼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学习。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思维能力将起到积 极的作用。对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面对问题善于思考,并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一定的 帮助。

(三)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

在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应该培养他们具有评价能力。对事物迅速作出判断和评价是现代社会对 人的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通过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激 发学生向新的目标前进的愿望,新编教材为此建立了学习评价体系。它包括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和 学习后的结果评价;评价的内容既有体育知识、技术的学习情况,也有身体机能能力的情况和心理状况;评价 的指标既有定性也有定量;评价的方法是结合各项学习内容,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评价 等等。建立较为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评价方法,培养评价能力,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

(四)开阔视野,丰富体育运动文化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各种媒体介绍的体育运 动文化良莠不齐,虽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但缺乏系统性,缺乏正确的诱导。新编教材把传授体育运动文化作 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增加了运动文化知识,提高了信息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 求。教材中增加的体育知识主要设在辅栏,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体育文化知识,增加阅读兴趣。提供的 知识大体包括六类:一是“名人论体育”,摘录了列宁、、徐特立、宋庆龄、蔡元培、陶行知、高士其 、钱学森等对体育的精辟论述,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二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概念 ,包括体育的功能、终身教育、运动处方、库珀12分钟跑、医务监督、运动负荷、超量恢复、人体重心、肥胖 与减肥、青春期高血压、身体形态的性别差异等等;三是新的体育信息,如城市学生肥胖、超体重人数比例增 加,我国学生耐力素质连续10年下降,以及美国NBA篮球介绍等;四是我国运动员对世界体育运动的贡献, 如 郑凤荣、朱建华、王军霞以及体操、排球、技巧等运动队的介绍等;五是中国传统养生知识,如五禽戏、十叟 长寿歌、黄帝内经、兄弟民族的武术等;六是体育的历史故事。这些知识可以辅助主栏的教学内容,加深对体 育的理解。此外,这些知识只作为介绍,不作为考核内容。

总之,新编高中体育教材,力求做到便于学生学技术、练身体、明道理、懂方法、会评价,开阔视野,突 出能力培养,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五、结束语

体育学科是综合性的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身体实践活动为鲜明特征,在身体实践中是身心统一的 活动过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学科,应该更好地发挥本身的功能,有效地增进学生 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第5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 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是写作准备的一个重要阶段,即把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作文教学也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难。开放式作文教学,就是引领教师从僵化、封闭的应试作文模式中走出来,引导学生走向沸腾的社会,走向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放开思想、用他们自己的手、自己的口表达他们熟悉的事物,促进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

一、开放式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作文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反应,素材积累又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方法,较高的审美品位、较强的实践能力等高素质。

2.有利于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母语教学,要想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仅仅依托于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是不行的。生活是最好的大课堂,只有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去听说读写看,去感知、领悟、体会有关语文的以及社会的、人生的真谛,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质。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关注自身、关注人生、关注理想,在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中创造性的学习,材料积累体现开放式作文教学时间、材源、体裁上的开放,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体验及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开放式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探索过程

1.激活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智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也指出:应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因素。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主动地学: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犹如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收集材料又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因此,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1)以“热点”诱趣。社会热点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克隆、纳米技术的诞生,人类已走进高科技时代。笔者以“大话科技”为题,抛出“高科技是否毁灭人类?”的锚,满足学生好奇争胜的心态,为此紧紧抓住这股热情,让学生查阅各种信息资料来阐述这一问题。

(2)以“媒体”激趣。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如选择与作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各种容易唤起学生知觉的画面、声音及相关素材,努力营造唤起学生作文意识的良好氛围。其二可以提供虚拟现实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还从网上下载了大量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或根本看不到的稀有动物的画面和材料。以此激活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

2.提供学生收集材料的场所

学生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当然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书、报、电视、广播、网络等。

3.创设材料交流、材料运用的课堂

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学生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捉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有利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4.永葆学生收集材料的热情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师一定要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学生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情感脉络。如是,我们教师的情无异于一股“乍起”的风,能破一池春水,让学生真正动心,动情,人心,入神。使学生乐学到“不能自己”的程度,从而将收集材料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知识竞答,朗诵演讲,戏剧表演,说话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社会组织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劳动的最大乐趣,在于体现自身价值。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会萌发强烈的语文材料收集的激情。

第6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一、积累

姜:你写出今年全省顶尖作文的最大秘诀是什么?

施:积累很重要。我有一本神奇的册子,里面是我几年来的积累,有关适合在考场作文上使用的素材,有来自平时看的书,也有来自身边同学的好文章。从高一起,每次看书我都会在本子上随便抄些自己“看中”的东西。慢慢地,这也成了我的习惯。

毋庸讳言,中学生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行万里路”已不现实,这势必导致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直接经验”的不足。如何突破这一写作“瓶颈”?“读万卷书”不失为一良策。因为“读万卷书”读到的是“间接经验”,它是对“直接经验”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备战高考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它更是一种重要补充。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备好一个素材本。在素材本上“记”的过程、“剪贴”的过程,就是对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既然能在你的素材本上留下痕迹,就说明这些素材对你来说“心有戚戚”。只有将这样的素材用到记叙文中,才可能有感染力;用到议论文中,才可能有说服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好这个素材本,可以为你“把握生命里每一次(阅读)感动”助一臂之力。②多渠道收集素材。“三点一线”虽窄,但素材收集渠道甚多:有自己看的书、同学写的文章,有老师讲的经典、同学谈的趣事,有电视播的新闻、网络传的时文……用好这个素材本,就能把他们的“眼”变成你的“眼”,把他们的“耳”变成你的“耳”,把他们的“身”变成你的“身”。试想,一个把“看书当放松”的学子,又怎会有“无米之炊”的烦忧呢?

二、整理

姜:日积月累,素材本会越积越“厚”,你是如何把它变“薄”的呢?

施:我对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讲生命意义的归一类,谈宽容的在一起,说文化的列一边。到了高三寒假,我就自制了一本素材本,这本素材本虽然只有二十几页,但里面却记满了适用于考场作文的各类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

平时的素材积累,“兴之所至皆是宝”。但“纸”上的素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内化成“脑”中的素材,那也只能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就需要从“薄厚”走向“厚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是质的遴选,这也暗合了潘长江小品中的那句话“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将素材条理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可能,每隔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或一年将自己的素材本梳理一次,通过分门别类地整合,使之条理化。其实,整理素材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要知道,有序记忆要比无序记忆效果好得多。为了使整理工作事半功倍,推荐大家使用活页本,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随意排列、组合,甚至剪贴、重组。②将素材精致化。从高一到高三,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我们的认知水平。高一还让你怦然心动的故事,高二就有可能不再让你心起涟漪了;高二还让你拍案叫绝的妙论,高三就有可能不再让你会心颔首了。将素材精致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自己最新、最高的认知水平对素材本“去粗取精”的过程。素材只有经过了大脑的系统整理、悉心遴选,才能牢牢地铭记在心。

三、运用

姜:本子上的素材,你是如何用进自己作文中的呢?

施: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看一遍。考试中,素材本上的东西也都能用上。这次高考,文章所用不少来自这本册子,甚至包括标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会积累,不会运用,那只能算作一顶书橱。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聪明人。”同样,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用得恰到好处,那他就是一个聪明人。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记”是为了“运用”。从备办素材本的第一天起,就要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起一个理念:把读得会心的素材“记”下来不是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作文时“运用”它。②“看”是为了“生成”。每次考试前把素材本看一遍,目的是让“本子上的素材”与作文题目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碰撞,从而生成作文的构思。

素材本运用的真正功力不是直接去引用,而是间接去运用,最好能机智地化用。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与卷子上作文题目的主旨非常契合,你能不能就把它照搬到你的作文中来呢?如果这么做,就成了抄袭。那怎么办呢?如果写记叙文,你就要悉心揣摩作家莫言总结的写作经验——要善于把别人的生活变成自己的生活。如果写议论文,你就要从故事中条分缕析出“理”来论证你所提出的观点。所谓“化用”,“化”的是思想,是构思。其实,故事只是一副“躯壳”,而思想才是内容之“魂”,构思才是形式之“魂”。只有做到得“意”(魂)忘“形”(躯壳),才能臻至“化用”这一素材运用的至高境界。

“厚积薄发”中的“厚”,不仅是对素材“量”的积淀,更是对素材运用“功力”的历练。广大考生在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只有练好从“书中之材——本中之材——脑中之材——文中之材”的三级跳,才能达到素材运用“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之化境。

【附文】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福建考生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那只西装革履的小兔子一边飞奔一边看表,大喊着:“我没有时间了,来不及了。”此举让我想起那些匆忙的人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变成了运动场上的赛跑,路程是规定好的,用的时间越长就会越落伍。然而生如逆旅,重要的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生命的精彩与否。

法国作家左拉曾说过:“人生只有两分半钟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生命是何其短暂!《圣经》中则说:“他试炼我之后,我必如精金。”只可惜那闪闪发光的金子蛊惑了人心,使我们聚焦于“时间”之上。凡事锱铢必较于时间,以时间为度量衡,起点与终点被划定,了无生趣。

诚然,人生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然而,何妨转换视角重新审视生活之道?现今许多所谓的教授的论文或科研成果被指抄袭,都是因为时间阻挡了源头活水——创新能力,成千上万的科学工作者只因利益的驱使,不停地赶时间,抢速度,却始终比不上爱因斯坦的一个响指。反思之后,我们真该学习《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查尔斯,在众人低头争抢地上的“六便士”之时,只有他抬头欣赏月亮,欣赏生命质量所在。

如何应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言论?自然是放下匆忙的脚步,关注内心,关注生命的真谛。每一个伟大人物都能够创造超越时间、空间的不朽之作。只有不朽的灵魂方能从时间的方寸之境中突围,增加生命的韧度。

第7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习要想有真正的收获,都离不开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乃至学校、社会都要关注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对写作不感兴趣,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对作文的单一评价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平常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下评语打分数,类型化的评语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反而让学生久而久之产生厌倦。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网络平台有效推进高中作文的写作与评改”这一话题。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首先,是利用网络平台帮组学生学会收集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很难写好作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百分之八九十拥有手机,他们课余大量的时间用在玩手机、QQ聊天上,用来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观察身边生活的时间极少。每每写作文时,就发现自己没东西可写、没情感可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和学校信息老师商议,一则是利用信息课,让学生学会从网上收集素材。在信息课教学中,有一节内容是如何在网上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我在作文课之前与信息老师取得联系,把作文课需要的素材告知信息老师,让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收集作文中需要的素材。二则是借用计算机教室上作文课。在上作文课时,我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利用计算机教室教师用机上的管理平台,指令,让学生按照指定要求上网收集相关素材,并做纸质的记录。这种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因有二:其一是学生对上网普遍感兴趣;其二是这种创新的做法,学生觉得新鲜,从而乐于做这样的事。同时,这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比如在指导学生收集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时,学生就从图、文、视频多角度收集素材,在课堂上相互交流着自己的成果,以及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丰富了写作材料,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

其次,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写作与修改。基本做法是利用计算机教室,学生把自己要写的内容全部用文档形式打出来,在电脑上完成作文的写作。在用到某些素材时,可以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进行作文修改时,直接在文档中对文字进行增、删、改、补,不留痕迹。学生把完成的作文提交到教师主机上,则为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与修改。

从实际完成情况来看,出现以下的问题,学生的打字速度不一,不能在相对一致的时间完成作文。因此,我与信息老师多次沟通,建议他们把打字作为信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打字速度。

最后,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评改。在计算机教室里,我利用教师主机,先把本次作文评改的参考意见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了解这次作文的重点是什么,评改的侧重点是什么。然后给每位同学随机分发五篇同学们提交上来的作文,让同学们对分发到的作文进行评点,并赋予相应的等级。学生评改结束后,再把结果连同分发的作文会传到教师主机,教师主机内的每篇作文都将有五位同学的评改。教师根据学生的评定等级,对普遍认为好的作文分发给每位同学再欣赏、评改;对于普遍认为不好的文章,教师同样分发给每位同学,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在这一活动中,全体同学表现出很强的兴趣,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作文的写作与评改过程中,针对我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是在素材收集中,控制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注意学生可能上网浏览无关网页、QQ聊天、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

其二是在写作中,注意学生大段下载网络文章或直接从网上转载文章,敷衍了事。

其三是在文章的评改中,要严肃要求学生文明用语,不得使用不健康、不文明的话语讽刺、攻击他人。

其四是在整个环节中,一定要征得学校信息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唯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大力协作才能完成此项活动。

欢迎有志于在作文教学上专研的朋友给我多提建议,让我们一道努力使作文教学能紧跟时代,不断进步。

第8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关键词:武术;教材;建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43―03

教材的质量是制约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学要素,本研究在系统查阅和分析建国以来中小学武术教材及其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武术教材的研制方法论和教材理念的分析,依据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学校武术教学目标;在对教材素材――武术文化进行系统和典型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构模型。为了验证教材模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还设计了小学的启蒙教材,并在北师大实验小学进行了教学实验,验证了不同类型教材的实际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理论研究的对象:建国以来武术教材内容;武术教材研制方法论;作为武术教材素材的武术文化;试验研究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试验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各32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教育学论著、课程论著作、教学论著作、体育教学论著、武术理论著作和教材30余部;系统检索了我国近代以来有关中小学武术教学和教材建设的学术刊物,综合参考有关论文100余篇。查阅了大量的中国体育史、中国教育史和中国武术史的资料,搜集了建国以来所有大纲规定的武术教材文本和国内相关研究论文。从而掌握了大量的武术教材研究和建设的第一手资料。

1.2.2调查研究法

1.2.2.1问卷调查法针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实际,2001年10月对北京市近百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一线体育教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和教材改革的认识。试验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份61份,有效问卷为95.3%,在标出每位学生每项的得分后,将全部成绩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2.2.2访谈法 2001年9月――2001年12月,先后对有关课程论专家、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和部分武术教师,以及实习学校教师、实验学校教师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师进行了数次规模不等的访问调查和座谈。

1.2.2.3教育观察法2002年4月――2002年5月,在本课题教材实验阶段对实验学校的武术教学课程,采用了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材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课上课下、教师在场和教师不在场等情况)实施了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观察。

1.2.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条件相当的两个班级采用不同教材进行教学,检验不同教材在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知)、上武术课的课堂表现(运动参与)(行)、进一步学习武术的意向(意)等方面有无差异及差异的情况。选取数量相同、条件基本相当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分为新教材试验班、传统教材对照班。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相当,同一教师,后测相同。第4次课结束时进行集中测量。

2 结果与分析

2.1原大纲教材内容分析 1961年武术纳入教学大纲以来,基本采取了将竞技武术简化的方法,形成了以套路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闭锁式运动为特征的武术教材技术体系与模式。

后历次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时,都提到要简化教材内容和突出武术特色。然而,由于武术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每次教材改革都希望做出一个经典内容,以解决所有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在有限教材空间内要解决处理诸如学生兴趣和教材内容的关系,教材组织顺序和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教材典型性和适应性等关系确实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安排盲目性大,使得教材选编大都采用“拿来主义”,因此,就出现了教材套路动作技术繁、难,内容陈旧、重复,结构单一;内容之间无系统性、连续性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对在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研究生班学习的来自北京市城乡一百余所中小学的114名体育教师进行的调查发现一些普遍性的看法。

尽管每次武术教材也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组织的。但过多的规范性动作和专项化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师素质和教学环境等其它因素,就出现了教师教不了、教不完、教不好的“三不”和学生学完、考完、忘完的“三完”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武术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

2.2武术教材设计理念和学校武术教学目标 处在世界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兼顾社会发展和教育对武术的要求,以及武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领域的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武术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理念,即: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丰富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结构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典型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健身性的统一;趣味性与健康性的统一;文化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它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全新的课程理念重新审视武术教学的内容,武术课应通过武术技术的学习为主要载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武术锻炼,进而达成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各领域的目标,并使各年龄段目标及其内容各有侧重,为此需要重新设计建构全新的武术教材体系。

通过对上述依据的全面考虑,可以确定一个学校武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即:1)参与武术运动,从中获得积极和真实的运动体验,培养武术锻炼兴趣,养成武术锻炼习惯。2)通过武术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3)掌握一定武术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4)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竞争、合作、探索、创新精神。5)通过武术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自觉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新文化的意识。

2.3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 学校武术教材在方法论层面一直采用照搬、移植、简化的方法,基本上是竞技武术的压缩版。寻找一个绝对的教材标准并实现“大一统”实属困难。因此,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一种选优方法论。在此提出武术教材建构理论,目的是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学校武术教材模型,设计一种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技术体系,体现武术运动的形式结构,教材内容具有代表性并能举一反三。这种方法借鉴了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和后现代课程论的主要观点,教材内容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教材自身具有更新机制。

武术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对武术运动形式可以按照“分解――提取――改变――重构”这样一个程序进行加工、改造和重建。从各种武术运动形式中提取一些因素,如技术的因素;改变一些因素,如技术的难度;增加一些因素,如趣味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等。对这些素

材进行改造,基于整体、递进的原则将武术文化素材按照学习者生理和心理规律重新排列组合,即完成了武术教材的建构。

2.3.1 学校武术教材模型说明

2.3.1.1武术游戏 武术游戏涵盖了功法和格斗运动形式,并有所扩展。通过两人或两队斗智斗勇,或设置攻防的情景,充分挖掘武术中的游戏元素、对抗元素、趣味元素,正规的散手、摔跤在这里可以变成限制条件的攻防游戏以保证学生的安全,武术游戏以运动心理学“开放式技能”理论为基础,将成为学校武术的一大特色。

2.3.1.2武术达标 武术达标是将武术功法运动定量化,运用心理学目标设置理论,在闭锁的身体练习方式中增加了开放性因素,例如以踢腿达到本人身高的相对位置评分,限时打靶计数等等。武术达标使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变得富有竞争性和可操作性,适于教学组织。

2.3.1.3精选套路 套路是中国武术的特征和标志,是目前学校武术教材主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认识到套路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锻炼价值,学校武术的套路可以是传统的经典套路,如江苏版教材中的弹腿、河南地方教材中的少林拳和太极拳、以及浙江的龙泉剑等都是典型范例。

学校武术的套路也可以是自创的现代套路,如2002年新版的“人教版”体育教材中的“健身拳”。该套路打破拳种界线,虽然只有14个动作,却包括了戳掌、冲拳、虎爪、双塌掌、插掌等5种手法,弹踢、顶膝、头撞、挑肘等击法以及一个拿法和一个摔法,这么多攻防元素集中在一起,兴趣盎然,易学易教,代表了套路创编的方向。

套路创编的前提是绝大多数学生可接受的,适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要短小精悍,不要复杂。只要有特点,锻炼价值高,创新的套路将受到欢迎。

2.3.1.4武术操 武术操是学校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适于大范围推广,可以配乐、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其它运动形式结合,“跆搏操”在国内外流行就是很好的例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编创出健身价值高、易于接受,富于特色的武术操。

2.3.1.5安全防卫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一些必要的安全防卫是每一个公民在面向社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武术中有大量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整合提炼,配合安全教育进行防卫术训练,将是武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还未系统化,但应该是今后武术学校教学的拓展方向。

2.3.1.6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知识的涉及面很广,可以以课外读物、多媒体教材、校园宣传栏、展板、讲座等形式进行。将武术文化融汇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当中。

这种构架模型涵盖了现有武术运动的各种形式,但既不同于竞技武术,也不同于传统武术,是有学校领域特色的武术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以目标体系为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以目标来统领内容,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不作规定,而是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以便使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武术教材模型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

2.3.2教材内容排列和组织 由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要求不一样,因此,应研究和明确各年龄段的发展任务,从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特点出发全面考虑其教材设计,以便使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教材单元构成等有所侧重和区别,充分根据各年龄段的特点,建立起符合其年龄段特点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并以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的相互合理衔接来完成来整个武术课程教学的目标。

小学阶段可以根据少儿好动和身体活动能力可塑性强的特点,以对抗性游戏、武术操、简单套路等为主要教材,尽可能地扩展丰富学生对武术的体验,发展少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进行趣味性强的身体锻炼,并根据学生伴随生长发育而出现的各种素质的发展敏感期有侧重的安排教材,为下一步较正规的运动技术学习做好准备。此阶段的武术学习应着眼于学生运动素质和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技能全面发展的时期,可以逐渐进入比较正规的武术运动技术学习,但不应面面俱到抑或蜻蜓点水,而是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基本的武术运动素材,以便使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促进其积极参加武术锻炼,加深其武术运动的乐趣体验和认识水平。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应根据学生的志向分化倾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选择、有侧重地对某些武术教材进行深入的学习,并逐步形成个人的武术专长,形成爱好定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武术的文化性。

2.4教材试验

2.4.1武术启蒙教材试验研究在深入研究武术文化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武术教材建构理论和教材模型,本研究设计了武术的启蒙教材,通过和原教材的对照试验,检验不同教材在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知)、上武术课的课堂表现(运动参与)(行)、进一步学习武术的意向(意)等方面有无差异及差异的情况。

本实验是采取后测控制实验。试验随机抽取体育学习水平大致相近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3年级2个班,在四次试验教学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按照对武术的知、行、意3个维度。按照“李克特”量表从正方向到负方向的顺序依次对选择结果由高到低赋值。试验共发放问卷64份,回收64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有效问卷份61份,有效问卷为95.3%,在标出每位学生每项的得分后,将全部成绩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课堂行为、知识、继续学习意愿等两班之间方差比较和查看T检验结果,sig(2-tailed)值都小于0.05显示,显示两种教材学习结果差异显著。

武术启蒙设计试验教材和原教材的对照试验结论:

1)武术开放式运动技能比闭锁式运动技能更能激发小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2)按武术的发展顺序安排教材顺序更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学生能被教材吸引,课堂行为积极,表现出较强的运动参与愿望。

3)条件攻防是安全开展武术对抗练习的有效手段,学生有充分的运动感并有较高的继续学习愿望。

4)试验教材更适于教师教学;教师不必有武术专业的背景,但要有较好的组织能力。

2.4.2武术操推广试验 武术操、有氧武术操分别在北师大试验小学、北京市三帆中学和北师大试验中学进行了推广教学。北师大试验小学和三帆中学都将武术操作为大课间广播操,教学推广效果良好。

3 结论与建议

武术教材是决定武术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学要素。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材中的一项复杂而具有很大难度的教材,决非将其局部的某些套路简单地拿来就可承载中华武术的多种文化内涵。体现武术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它需要从学校武术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赋予其中的文化性、教育性、攻防性、健身性、审美性等教学价值进行缜密而深入的思考,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化等多种途径,综合与分化相结合,对学校武术教材进行整体的建构。

学校武术教材模型的基本特点是:1、多种表现形式,结合了游戏、达标、精选套路、武术操、安全防卫、武术文化等技术和知识体系。2、开放式运动技能和闭锁式运动技能相结合。

第9篇:高中作文素材大全范文

拟定论文题目:对贵州省高校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应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2)尽量做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两不误;合理的安排训练和学习的时间,使训练不影响学习

(3)针对贵州省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可行的符合贵州地域的科学选材方法。

三、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需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利用学校图书馆订阅的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研究资料。

2.查阅资料(包括书店及互联网)阅读其有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参考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四、工作的主要计划、进度与时间安排

(1)选题、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阶段:20xx.9.27—20xx.10.17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xx.9.27—10.17

(3)论文开题阶段:20xx.10.18—20xx.10.31

(4)撰写论文阶段:20xx.11.1—20xx.12.10

(5)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xx.12.11—20xx.4.22

(6)论文答辩阶段:20xx.5.5—20xx.5.6

五、论文写作提纲(要求至少到二级标题)

0前言

1当今世界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运动员选材要求

1.1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1.2排球运动员选材要求

1.2.1体型特征

1.2.2身体素质

1.2.2.1弹跳

1.2.2.2速度

1.2.2.3灵敏

1.2.2.4力量

1.2.2.5协调性

1.3人种

1.4遗传因素

1.5年龄因素

1.6心理因素

1.7智力因素

2我省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选材的基本情况

2.1教练

2.2运动员起步低

2.3生源不足

2.4体育未得到重视

2.5排球宣传度低

2.6科研不够

2.7经费不足

3影响我省高校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因素

3.1经济因素

3.2领导因素

3.3家庭因素

3.4社会因素

4结合科学选材的方法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我省高校竞技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

4.1改变人们对体育的看法

4.2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4.3提高教练员素质

5结论与建议

六、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量不少于15部/篇,近五年的文献量不少于8部/篇)

[1]李为敏.试论高等院校排球运动员选材要素[J].江西大学学报,1991,13(5):118—121.

[2]石丹青,李玉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3,24(1).

[3]刘广欣.周明华等.浅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西安体育学院报,2000(7).

[4]秦风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初探,中国排球,1999(11).

[5]杨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大众科技,2001,167-173.

[6]陈跃华.浅谈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J].兵团教育学院报,2002,12(4):46-48.

[7]卢建华.试论排球运动员选材.后面的材料补齐

[8]张二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之我见[J].科学大众,2009,(05).

[9]代贵敏.浅谈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因素[J].少年体育训练,2008,(06).

[10]蔡彬.关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早期选材的因素分析[J].成才之路,2008,(36).

[11]任超学,张军,徐佳.对新世纪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的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166-170.

[12]付哲敏.我国甲级队排球运动员特征性自信心水平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报,2006,8(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