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计算机二级答案精选(九篇)

计算机二级答案

第1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1、较好的解决"硬件不断更新,而软件相对稳定"的方法是______。

A:用高级语言编程

B:序列机的推出

C:开发复杂的软件

D:完善操作系统

答案: B

2、按计算机的规模和处理能力,其级别计算机是______。

A:小型机

B:巨型机

C:大型机

D:工作站

答案: B

3、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存储的指令序列指挥和控制计算机进行自动、快速信息处理,灵活、方便、易于变更,这使计算机具有______。

A:高速运算能力

B:极大的通用性

C:逻辑判断能力

D:自动控制能力

答案: B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和______。

A:天气预报

B:飞机导航

C:图形设计

D:自动控制

答案: D

5、数据是信息的______。

A:翻版

B:延续

C:载体

D:副本

答案: C

6、外设不包括______。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C:外存储器

D:内存储器

答案: D

7、在计算机中表示存储容量时,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1KB=1024MB

B:1KB=1000B

C:1MB=1024KB

D:1MB=1024GB

答案: C

8、应用软件分为______。

A:用户程序和字处理软件

B:应用软件和语言系统

C:用户程序和应用软件包

D: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包

答案: C

9、以下不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特点的是______。

A:程序和数据都用二进制表示

B: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构成

C:机器以CPU为中心

D:自动控制

答案: D

10、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但是它不能完成的功能是______。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自主安装运行的程序

第2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A.D2

B.6E

C.670

D.E2

122.将二进制数111110010转换成八进制数是( )。

A.321

B.762

C.684

D.777

123.由生产厂家预先写入,用户只能读取而无法修改其中的数据的光盘称为( )。

A.CD-R

B.CD-ROM

C.CD-RW

D.RAM

124.( )上的数据一旦断电就会消失。

A.随机存储器

B.只读存储器

C.硬盘

D.光盘

125.微机中1KB的含义是( )。

A.1024字节

B.1000字节

C.1000个二进制位

D.1个字节

126.根据冯·诺依曼原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是( )。

A.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B.磁盘、软盘、内存、CPU、显示器

C.打印机、触摸屏、键盘、软盘

D.鼠标、打印机、主机、显示器、存储器

127.第( )代计算机时代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

A.4

B.3

C.2

D.1

128.第一代计算机主要采用( )作为计算机的功能单元。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29.第( )代计算机时代是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年代。

A.1

B.2

C.3

D.4

130.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 )。

A.CAM

B.AI

C.CAD

D.ES

131.下列有关计算机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宏病毒感染可执行程序

B.Internet病毒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C.引导区型病毒总是先于系统文件装入内存,获得控制权

D.只有当带病毒的程序运行时,文件型病毒才能进入内存发作

132.下列软件中,不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

A.Word

B.Excel

C.AutoCAD

D.OS

133.下列不属于系统总线的是( )。

A.数据总线

B.内部总线

C.控制总线

D.地址总线

134.在微型计算机中,一般会将一个物理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硬盘,并且约定第一个逻辑硬盘的名称为( )。

A.A盘

B.C盘

C.D盘

D.E盘

135.二进制数01101010等于10进制数( )。

A.102

B.105

C.106

D.110

136.十进制数103等于二进制数( )。

A.01110011

B.01101011

C.01101111

D.01100111

137.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辅助存储器和( )。

A.主存储器

B.输出设备

C.主机

D.CPU

138.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D.输入设备和控制设备

139.UNIX系统是一种( )。

A.支撑软件

B.应用软件

C.工具软件

D.系统软件

140.目前,一张直径为12cm的单面单层DVD光盘存储容量一般可以达到( )。

A.2.56GB

B.3.2GB

C.4.7GB

D.5.6GB

141.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点的是( )。

A.破坏性

B.公开性

C.传染性

D.欺骗性

142.目前,微型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是( )。

A.内存

B.cache

C.硬盘

D.光盘

143.计算机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是( )。

A.数值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辅助设计

144.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是按照( )划分的。

A.计算机硬件

B.计算机软件

C.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D.计算机的主频

参考答案:

1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从右往左,四位一组,分为110、1110,因此是6E,选B.

12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从右往左,三位一组,分为111、110、010,因此是762,选B.

12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6页,只读式光盘(CD-ROM),这类光盘中的数据由生产厂家预先写入,用户只能读取而无法修改其中的数据,因此选B.

12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9页,一旦断电,随机存储器中的数据就会消失,而且永远无法恢复,因此选A.

125.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元是字节,简称B,描述存储器容量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别有B、KB、MB、GB、T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1KB=1024B,因此是1024字节,选A.

126.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6页,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必须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因此选A.

127.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页,第二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因此选C.

12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参见教材1页,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功能单元,因此选A.

12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页,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是微型计算机诞生的年代,因此选D.

13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4页,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的简称是CAM,AI是人工智能的简称,ES是专家系统的简称,因此选C.

13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宏病毒与其他病毒不同,它不感染程序,只感染Word文档文件和模板文件,与操作系统没有特别的关联,因此选A.

13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OS属于系统软件,因此选D.

13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总线按照连接部分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扩展总线;系统总线按照其传输信息的不同,可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因此选B.

13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若系统配有多个硬盘或将一个物理硬盘划分为多个逻辑硬盘,则盘符可依次为“C:”、“D:”、“E:”、“F:”、“G:”等,因此选B.

13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01101010B=0*27+1*26+1*25+0*24+1*23+0*22+1*21+0*20=106,因此选C.

136.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直接将103除2取余,选D.

13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属于外部设备,因此选B.

138.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因此选A.

13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统和UNIX、Linux系统,因此选D.

14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请参看教材P17,120mm的单面单层DVD光盘容量为4.7GB,因此选C.

141.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包括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和欺骗性,因此选B.

14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容量的是硬盘,因此选C.

第3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计算是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只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有计算,

因此,计算教学必须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通常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分割开来,纯粹为计算而教学,让计算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枯燥繁琐的计算让学生失去动力,失去信心。这明显与《数学课程标准》相违背;“解决问题”教学也片面追求问题的迅速解决,不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注重情境设计,学生硬被老师拽进课堂,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长期以往,必然会出现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不够理想现象。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渗透,提高有效课堂教学,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更高追求。也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的策略

1.紧扣学生感兴趣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爱好。教师在设计情景时,应钻到

学生心眼里出学生感兴趣话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大小比较”时是这样设计的:昨天数学单元测试,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考了多少分。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陈哲:98;周宇田:92;王宇:87:刘静:89;陈文杰:79;好,我们先看这五个同学的分数,谁最高?谁最低?你是怎么想的?请说说你的想法。那么,“陈哲与周宇田

相比,谁多?多多少分?王宇与刘静相比,谁多,多多少?……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学生踊跃参与,学习激情高。这是因为老师提问的问题就是他们身边发生的事。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比计算,明确正确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页)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出两道题让学生练习:

1.一根34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一段,可以建成这样的几段?还剩几米?

2.我校二(2)有34个学生去公园游玩,每5人一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

同学们都会列式:34÷5=6(段)……4(米)34÷5=6(辆)……4(人)

教师在学生列式后,并没有要求学生说答案,而是问学生,哪位同学会把这个算式意思说一遍。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只知道算式相同,意义很多学生说不清楚。老师提醒大家分别看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第一题剩余4米,每5米剪一段,能不能再剪一段?学生异口同声说不能。第二题看商和余数,剩余4人,6辆车能不能把34人运走,“不能”,那么剩余4人,还要几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这样的题目,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对比,才能确定正确答案。

3.紧盯学生共性计算难点,探索方法,提高解题速度

当咨询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你认为数学最难的计算是哪一部分,学生不约而同的说“求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那里有许多题目是三位数乘四位数,又烦又难,稍有不慎,结果就算错,老师还不准用计算器计算,看到这样的题目,不要计算,头就昏了。”可见,这部分是学生共性难点。3 、14×1,3、14×2……3、14×10所有数学老师都要求学生背上。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圆柱体容器,底面直径5分米,高8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我进行一次测试,让同一个学生列式计算,A:3、14×5/2×5/2×8=7、85×5/2×8=19、625×8=157(立方分米),用了79秒;B: 3、14×5/2×5/2×8=3、14×6、25×8=3、14×50=157(立方分米),用了47秒。同一道算式,同一个人计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落差呢?原来A种方法是按乘法运算顺序计算的,B种方法先将后面部分算出后,再乘3、14。很明显,B种方法简便了许多,当然省了许多时间。当学生遇到共性难点时,教师应该打破常规,化繁为简,寻找突破口,探索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速度,这正是本课题所要深思追求的。

4.紧抓关键词,探寻规律,总结解题技巧

六年级数学老师讲完“较复杂的单位1”问题后,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甲比乙多1/2,乙比甲少( ),全班64个学生,只有3个学生填上正确答案,有53个学生填了1/2,还有一些学生写上“乙为1,甲为3/2,”下面就无法下笔。老师讲解时说,这道题只有一句话,两个分句,在第一个分句里,单位1是( 乙 ),如果把乙看成1,那么甲就是( 3/2 ),在第二个分句里,单位1是( 甲 ),甲是( 3/2 ),乙是1,( 甲)是除数,则用(3/2–1)÷3/2= 1/3其实,在小学阶段,这是一道很复杂的单位“1”题目,而且单位“1”发生变化的问题。当老师讲完这道题时,仍有学生不相信这个答案,情不自禁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答案还应该是1/2,你看,你比我多1/2元,我不比你少1/2元吗?”老师说:“你举得例子很好,你的1/2元是具体数量,而这道题的1/2是分率。这两个概念同吗?”那么怎样解决()比()多(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有什么规律吗?有学生归纳为:(大数–小数)÷比后面的数。随后老师又出了“5比4多百分之几?4比5少了百分之几?学生很快利用公式解出正确答案。可见紧抓关键词,探寻规律,总结解题技巧,真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紧依教材习题,设计套餐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材中的 练习题往往是纯粹的计算或解决问题,题目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内容呈现方式有一定的局象性。教师应该根据练习题型,重新整合练习,以套餐练习形式出现,就像下饭店的人们一口一口品尝每一道新鲜的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数复习课时,我并没有依据书上教材练习,而是出了这样一组设计套餐练习:上周我们二年级各班定课外书刊,二(1)班 786元;二(2)班804元;二(3)班995元;二(4)班775元;二(5)班698元。1、同学们拿出自己身边的数位器,拨出第一个数,并让学生看一看你拨的对不对,后4个数依次拨。2、分别指明学生读一读这5个数。3、指明学生说出每一个数每一位数字所表示的意义。4、786、804、698这三个数中都有8,分别说一说表示的意义。5、( )班最接近700,,( )班最接近800,( )班最接近1000。6、订书最多的班级是( ),最少的班级是( )。7、将这五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8、这些书到你们手后,你打算怎样安排读书?这样一个非常完美的套餐练习,将训练学生动手拨数;读数;数的意义,组成;大小辨别,排列,以及口语练习融为一体。时时将学生注意力吸引住。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让你很满意。

三、强化落实措施及成果

第4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教学目标

分数是小学阶段的关键知识点,在小学的学习有分水岭一样的阶段性标志,许多难题也是从分数的学习开始遇到的。

分数基本运算的常考题型有

(1)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分数与小数混合运算,分化小与小化分的选择

(3)

复杂分数的化简

(4)

繁分数的计算

知识点拨

分数与小数混合运算的技巧

在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到底是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这不仅影响到运算过程的繁琐与简便,也影响到运算结果的精确度,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能只机械地记住一种化法:小数化成分数,或分数化成小数。

技巧1:一般情况下,在加、减法中,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方便。

技巧2:在加、减法中,有时遇到分数只能化成循环小数时,就不能把分数化成小数。此时要将包括循环小数在内的所有小数都化为分数。

技巧3:在乘、除法中,一般情况下,小数化成分数计算,则比较简便。

技巧4:在运算中,使用假分数还是带分数,需视情况而定。

技巧5:在计算中经常用到除法、比、分数、小数、百分数相互之间的变,把这些常用的数互化数表化对学习非常重要。

例题精讲

【例

1】

的分母扩大到32,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为__________。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五年级,初赛

【解析】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扩大倍数,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为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母扩大:(倍),分子为:。

【答案】

【巩固】

小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把除数看成了来计算,算出的结果是120,这道算式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被除数为,所以正确的答案为。

【答案】

【例

2】

将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写成带分数: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59=59-=58

【答案】

【例

3】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1试

【解析】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2试

【解析】

【答案】

【例

4】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

【答案】

【例

5】

计算

÷÷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

【答案】

【例

6】

计算:

=_____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7】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2007年,希望杯,1试

【解析】

【答案】

【例

8】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带分数的灵活转化及四则运算定律的准确理解

本题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错误解法是:

也就是学生会惯性的理解为除法具有除法分配率!正确的解法如下:

【答案】

【巩固】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2008年,清华附中考题

【解析】

原式.

【答案】

【例

9】

计算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解析】

本题用是重复数字的拆分和分数计算的综合,

例如:,

原式

【答案】

【例

10】

一根铁丝,第一次剪去了全长的,第二次剪去所剩铁丝的,第三次剪去所剩铁丝的,

第次剪去所剩铁丝的,这时量得所剩铁丝为米,那么原来的铁丝长

米。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中环杯,六年级,初赛

【解析】

第次剪去后剩下的铁丝为(米),第次剪去后剩下的铁丝长为,依次可以得出,原来的铁丝长为(米)。

【答案】

【巩固】

2008减去它的,再减去所得差的,……,依此类推,直到减去上次所得差的.最后的数是___________.

【考点】分数乘除法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五年级,初赛

【解析】

第5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关键词: 标准化考试 作弊方法 防作弊方法 试卷编号法

目前我国每年举行的标准化考试有几十种,常见的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职称外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各种注册资格考试,等等。有些考生为通过这些考试而想尽各种办法进行作弊,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损害了其他考生的切身利益。本文针对当前标准化考试作弊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作弊方法。

一、当前标准化考试作弊方法分析

当前标准化考试作弊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替考

找个学习好的熟人,实在没有就花钱在网上找,再办一套假证,包括假的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等。这些作弊方法不难对付,只要报考时工作人员严把审查关,认真核对报考所需的相关证件,考试时监考老师认真核对证件或指纹。各地考试纪律都抓得非常严,若有老师协同作弊,一律从严处罚。因此,这种作弊方法一般容易被发现。

(二)买考前答案

每到考试临近,消息灵通人士总会联系到某些“可靠人物”,说:“我有内线,可以在考前把答案搞出来,保证准确。看在多年的朋友面上,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千万不要透露出去。我花1200买的,咱俩一人一半,千万别告诉别人!”于是,作弊者如获至宝地交了钱,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为了防止考题泄漏,出题人不允许在考试之前与外界接触,因此,从出题者身上动脑筋是不现实的。考题通常会有十套以上不同版本,每一套都可以作为考试题,除了极少数人,没人知道哪一套会最终作为正式考题。况且,谁能够把这些考题都弄到手呢?除去内部高层,唯一可以知道真相的,就是印刷厂,但印刷厂同样会受到特殊保护。印刷厂在最后时刻才会得到真正的考题版本,并且仅有极少数人知道。因为现在都是电子排版,输入程序即可,想要在考前得到真正的答案无疑难于登天,所以考前答案都是假的。考前答案虽然是假的,但它破坏了社会风气。

(三)买考中答案

考前没有真答案,考场上发的卷子总不会是假的吧?没错,考中答案,即考试以后通过“关系”将答案带出考场,这个答案是千真万确的。英语四级就算过了,也可以重复报考。某些“实力派选手”尽管早已过了四级,但每年还是报考,因为他们的身份是“”。他们会用真正的身份报名,像一个真正的考生一样去参加考试,但他们参加考试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答案带出来。某些地方考场管理并不严,通过关系是可以做到的。答案带出来之后,们会通过自以为高科技的设备――手机,把答案传出去,考生会通过藏在耳内的微型耳塞接收答案,或利用改装后的考试收音机接收答案、利用对讲机传送答案。

一般考场反作弊的代表产品有两种:屏蔽器和电子狗。

屏蔽器,顾名思义,就是把手机信号等无线电信号统统挡在外面。工作人员会在考场大楼两侧各放一个屏蔽装置,这样可以辐射到整个大楼,答案不可能传进来。电子狗是考试作弊的“终极杀手”。此装置可以灵敏地探测考场内无线电波的强度,手机待机状态时不会引起它的注意,而一旦有答案发过来,它能及时报警。

(四)交换考号

这种作弊方式建立在牺牲一方的基础之上。学习好的甲和学习不好的乙,分在同一考场,考试时,甲的试卷和答卷纸上填上乙的姓名和考号,乙填上甲的。这样,甲的成绩就变成了乙的,乙通过了考试,而甲可以在下一次考试再通过。这种情况,监考老师有时容易疏忽大意。这就要求监考老师仔细检查核对考生的姓名和考号,防止交卷时考生浑水摸鱼,交换试卷和答卷纸,或者互填姓名、考号。

二、一种行之有效的防作弊方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标准化考试在全国每年的考试中占有的比例较大,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来防止考生作弊,但无论如何想办法,都会有人心存幻想,铤而走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源头上彻底消除考试作弊的可能性。我经过多年的探究,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办法,即“试卷编号法”,现将该方法的各步骤介绍如下。

第一步,制卷:将考试试卷做成四种,相当于A、B、C、D卷,题号和选择项的顺序不同,但试卷题目内容一样,以保证每种试卷对考生公平合理。四种卷分时、分地印刷,每张试卷只印上编号,不标记A、B、C、D,编号唯一,不会重复。编号事先由计算机随机分成四部分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也就是说每张试卷只有通过编号才能由计算机在阅卷时识别。拿到试卷,谁也不知道是哪类卷。同样的道理,对于小型标准化考试,也可以采用人工编号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编号方法,都可以通过试卷编号查出卷型。

第二步,分卷:每个考场按30份装,四种试卷各分7、7、8、8份;或按32份装,四种试卷各分8份,将试卷编号记录下来,打印在一张表上,连同试卷一起装入试卷袋中。

第三步,考试:考试时,监考人员先将试卷分四部分摆在桌上,按一定的顺序发卷,保证考生前后左右为不同试卷,以免抄袭。考生拿到试卷后,在答卷纸上填涂试卷编号,监考人员检查确认后登记在试卷袋中的试卷编号记录表上,即全国的考生准考证号码与试卷编号唯一对应,考生不得涂改。交卷时监考人员还要加强检查,防止有些考生将试卷编号改掉。这样一来,考生根本不知道做的是哪一种试卷,因为试卷上没有标明A、B、C、D卷,只有编号,计算机在阅卷时才能识别。这样一来,考场内外传递的答案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即使传来四种答案,选一种抄到答卷纸上,碰巧也只有四分之一的机会。

第四步,阅卷:阅卷时,主观题部分由人工阅卷判分,客观题部分由计算机通过扫描,根据考生的试卷编号确定是哪种试卷,对照标准答案(查数据库中的数据)判出得分,并由计算机算出总分。

第6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一、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及结构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申论》两科。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一科。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

考试结构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二)申论

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要求应考者:

A.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B.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要求应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最好为黑色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答案作答在指定位置上,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介绍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例题: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有裂谷、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

①大陆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从全文看,这句话是说:

A.板块移动是大陆漂移的动力

B.板块移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C.板块移动和大陆漂移的本质是相同的

D.板块移动造成了大陆漂移

②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题①的答案是D;题②的答案是B。

(二)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29162330()

A.35B.37C.39D.41

解答: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是前一个数加7等于后一个数,故空缺项应为37。正确答案为B。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四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考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例题:22324252的值为

A.1440B.5640C.14400D.16200

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运算的题,答案为C。

(三)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其题型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规律的一个,替代题干中的问号,使图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题:

解答:正确答案为B。因为只有B能使两套图形具有相似性,仅仅元素不同,一个是实的曲线,一个是虚的直线,但两组图形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完全相同。

第二种题型:演绎推理。这种题型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考生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三种题型:定义判断。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孝敬父母,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四种题型:事件排序。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例题:

(1)收集书籍(2)购买材料

(3)打造书架(4)雇用木工

(5)排列书籍

A.4-3-1-2-5B.1-4-2-3-5

C.4-3-2-1-5D.3-2-1-4-5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收集书籍(1)-雇用木工(4)-购买材料(2)-打造书架(3)-排列书籍(5),这一顺序相对于其他顺序而言最为合理。

(四)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

例题:

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1施测须知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全部为选择题。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卡。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详见示例),不得在试题本上做任何记号。考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由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因此,参加考试时,考生务必准备好两支2B铅笔和一块橡皮。

2施测方法简述

测验开始后,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监考老师向考生宣布考场要求。

(2)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页答题卡,给考生约两分钟时间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自己的姓名和考号。

(3)监考人员发给每位考生一个试题本。先给考生两分钟时间阅读题本第一页上的内容。第一页上的内容是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项要求并遵照去做。读完这一页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成绩。待考试正式开始后,方可看题、作题。

(4)共给考生120分钟的做答时间,首先是听力理解试题,单独计时;另外,其他每一部分试题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在试题中可能有一些是很容易的,但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作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待做完了那些容易的题目后,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考生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而这些题目对考生来说可能更容易些。所有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若发现考生带走了试题本或有抄录试题现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3答题卡填涂方法

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来阅读评分的,所以要求考生非常仔细地按规定要求在答题卡上填涂好个人信息(姓名、考号及报考部门)和所选答案。其基本要求是:

(1)用钢笔或圆珠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报考部门栏填好本人姓名和报考部门,并在准考证号一栏的11个空白方框中,填上本人准考证副证上的准考证号(11位数)。

(2)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答题时,则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其他项不得作任何记号)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涂选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一、公共科目考试内容及结构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申论》两科。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一科。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者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

考试结构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二)申论

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要求应考者:

A.认真阅读给定资料

B.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7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法律规定的审限究竟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

法院中存在一些关于案件审限的规定和实践做法,审限内结案一直是人民法院坚持“公正、高效”主题、及时审结各类案件所所迫切需要的但是当前的审判实践中。跟审限规定的立法目的却是有那么点背道而驰的与法院工作主题也有

致使最高法一直强调的人民法院案件超审限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点格格不入。这也是一个规范不统一或执行规范不严格的问题所导致的例如,案件何时算审结?以到立案庭登记为规范就算结案呢?还是以送达当事人为规范才算结案?请示案件的审限如何计算?二审案件,一审法院应当何时将案卷移送上一级法院?应当何时将上诉状交被上诉人答辩?对于这几个问题,目前某些法院的做法非常的混乱,有的只要拿裁判文书到立案庭登记了就算案件结了案件审理期限就算到登记时为止,至于何时送达,送达时是否已超了审限?法院的监督机构是所不问的有的法院就以裁判文书送达时为结案时间的规范进行登记;对于上诉问题,由于“那不是一审法院的事了因此对于上诉状的送达答辩人,案卷的移送上级法院,一审法院是非常不重视的致使案件在从一审登记结案之日起,完全移送到二审法院,有些案件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1年或更久…案件到法院诉讼的时间就被人为的大大延长了

以上关于审限问题的种种实践做法是违背诉讼活动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目的也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这是一个忽视当事人利益的不明确案件审限究竟是为了维护谁的简单问题的表示。案件审限的规定是为了维护法院的办案人员免遭当事人和民众的诟病呢?还是一种自身为了管理办案人员办案速度(不说效率,个人认为。没有送达或延期送达裁判文书等行为是不体现效率要求的自我监督行为呢?或者是为了维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可得利益(诉权的顺利和完全行使)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目的就是为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所以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当事人利益,只有严格落实和完善最高法、诉讼法关于审限的规定,严格树立法官的审限意识,才干切实维护诉讼当事人的诉权的顺利行使,才是一种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最好体现。

以下仅就请示案件、裁判文书送达与结案时间的关系、不同审级间的案件移送期限三方面浅论关于严格审限意识的问题。

二、案件请示对于审限计算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操作中就出现于法无据的弊端,由于对于案件请示没有什么法律予以规定。致使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关于案件请示制度的规定不明朗,各级法院对于下级法院请示案件的范围规定、操作方法及自己对于请示案件的答复等的做法也各不相同。但是这个制度却一直不成文地存在根据“存在即合理”哲学逻辑,对这个制度我不必要非得去诟病,而应考虑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规范操作的问题。

无外乎要具备如下特点:案件必需事实清楚,综合审判实践中各级法院关于案件的请示范围。证据确凿;辖区内有重大影响,易引发群众激愤和新的社会矛盾;或适用法律不明;或案件管辖不明;或管辖有争议等等。

终究请示案件均存在一种推卸责任的目的因素。请示从法理学的目的论上考究。

有些法院要求必需有正式的请示函和移送案卷,对于案件请示操作方法。答复也通过正式的公文对请示的问题进行答复。但是有些法院目前对于请示案件的操作就不是那么重视和严格:可以用电话请示,答复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但是一旦依答复的意思裁判出了问题,答复者就不认帐了要求请示用正式请示函进行,但答复则不用答复函明确请示的问题,多通过电话进行(但同样会出现前一种情形的弊端)要求请示用正式的请示函,但由于答复拿捏不准,答复的法院就采取拖的方法,久久不答复或答非所问,致使案件请示的目的意义无法实现…对于请示案件,还是作出一种明确的规定为好,即该用何种方式请示?又如何答复请示的问题?按答复意见裁判案件出现问题后的责任怎样承当?规范请示案件的操作规程。

这是目前法学界和民众均比较关注的问题。目前,对于请示案件与审限关系的问题。案件请示的时间段是不计算入审限的所以,不论是请示法院、还是答复法院,对请示案件的审判效率问题就根本上不放在心上。因此,关于请示案件,目前存在这种现状:从请示到答复的时间往往比审限届满时间长上几倍的时间。一个中院审理的一件请示高院答复的刑事请示案件(中纪委督办、社会影响深远、民众迫切关注)结果近两年了依然没有答复,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于中纪委督办和民众异常关注审限的刑事案件,尚且会这样,其他如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的请示呢?就更不用说了这里包括的关于请示案件的审理期日被人为的延长的问题,目前饱受民众非议和诟病的法院存在突出问题之一。所以,不将请示时间计算入审限是不科学的也是有利于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和增强审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不符合诉讼经济原则的因为,根据“内部规定不能对抗知识和法律规定”法理精神,作为法院系统内部自己规定的案件请示制度,一种内部行为,没有被法律予以确认的不能对抗法律关于审限的规定的如果因为请示而逾越法律规定的个案审限,个人

就是违法的法院是不能以请示需要时间作为对当事人的抗辩。法院就案件的审理是否请示,认为那就是超审限。对于当事人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和比必要知道的审理案件的过程和方法,跟合议几次和是否要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等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也必须是审限内结束。法院不能因为请示而超审限了结果却对当事人解释—因为上级法院一直没有答复,所以才导致延迟结案。这跟“因为我合议庭成员没有时间参与合议或等审判委员会讨论才导致迟延结案”解释不是如出一辙吗?只不过这个解释是一个法院内部的行为,而前一个解释是上下级法院间的行为而已,可对当事人而言,还不是法院内部的家务事”

不主张废止案件请示制度,根据“存在即合理”哲学逻辑。但必须是建立在请示期间也计算在审限内为前提和基础的这是对当事人顺利行使诉权的维护需要,也是增强审判人员审限意识和效率意识及节省司法利息和当事人诉讼本钱的需要,实现法院“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要求。

三、案件审理期限中的确定结案时间的规范不同是影响案件审理期限计算和是否损害当事人的衡量规范

不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限制度的若干规定》规定的其他法律和法理学也是这样界定。因为,案件审限的规定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规范的法院审理活动所追求的公正与效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诉权的顺利行使,换言之,也是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顺利实现。但是由于在审判实践中,对这个问题认识的缺乏,导致了确定结案时间规范不同的问题,不同水平地损害了当事人的诉权顺利行使。

损害当事人利益的1审判实践对于结案时间的确定。

何时算作结案时间?以前对于案件审限要求不是很严的情况下,案件在裁判文书进去后。一般都是宣判或送达后再登记的而且,还没有设立立案庭,每个审判庭对于案件都是自收、自审、自结、自执的年代,案件审限也仅限于诉讼法规定于文字上的实践中根本无法执行。所以对于案件的结案时间,没有什么现实的规范界定的领到裁判文书就算结案,时间是没有什么人去计较的因为那时的人们和法官都是没有什么案件审限意识的就是从那时起,法院都习惯了将宣判或送达时间当作结案时间。

致使宣判时间、送达时间远远超出了审理案件法院的意料。例如,但是由于在委托宣判、委托送达、或邮寄送达等环节上处置和衔接得不是很好。由于受委托法院与委托法院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利害关系,受委托法院是不积极帮送达与宣判的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中规定:接受委托送达后,故意拖延不予送达的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奖励方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奖励。但是因为代为宣判和送达也是需要经济付出的相互间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当前,该规定也是没有执行可能的因此,因为委托送达和宣判的不协调也造成了审理期限上远远超过了诉讼法的规定。当然,开始时,这个问题是没有引起什么注意的即使当事人对此颇有微词,法院也有解释—裁判文书不是早出来了吗?邮寄在途耽误或受委托法院不帮我宣判、送达,也不知道,这也怪不了呀。

对于案件的审理期限,可随着人们效率观念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当事人也就看得相当重了法院不用解释,只要在审理期限内没有结案,就是超审限,就是损害我诉权的顺利行使,不怪你怪谁?然而,由于机制的问题,前述的关于委托宣判、送达等问题是依然无法解决的要审理法院每个案件都逐一亲自宣判与送达,所需要的诉讼利息也过高,也是不现实的怎么办?只有作出变通—将判决书印刷进去的时间作为结案时间进行登记。一旦当事人过问和非议,法院和法官就可以解释:已经结案了至于你还没有得到裁判文书,应该是一些我不能左右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这样的解释,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用来搪塞当事人的其过问时还未到审限届满时间或者超审限时间不多的情况下)但一旦当事人拿诉讼法的规定来跟法院较真或因为法院自身问题致使严重超审限的问题就不是如此简单和易于圆场了

因为审限尚未届满,现在一些法院的办案人员因为在登记了结案后。所以就产生了懈怠的心理—反正审限还未届满,差不多到时间再宣判(送达)吧!结果,倒把这事给忘了所以,现实中就出现这样的问题—案件已经结案许久了但当事人依然还未得到法律文书。一次,一个笔者的朋友问笔者关于一件他亲戚的刑事案件是否结案了问题。说是记得很久以前就看到过判决书了就问立案庭该案是否已结案了得到答复也是早结案了于是问主办法官,得到答复却让笔者啼笑皆非:哦,那个案呀,早结案了但由于这段时间事多,忘记了宣判了明天就去宣判(其时已严重超审限了案都结了但还没有宣判,结案为谁?审判的利益归向是怎样的这又回到文前的问题?这样登记结案时间,为了维护谁?这不是一种仅仅是法院搪塞当事人的权衡做法?那样计算审限的目的何在没有超审限就能证明法院的审判效率提高和严格保护了当事人诉权的顺利行使?

2法律对于结案时间的规定及在现实中如何操作。

不是因为当事人的审限意识提高后,说。法院或立法机关才临时抱佛脚规定案件审理期限的无论是刑诉法、民诉法、还是行政诉讼法,立法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审级案件的审理期限的但三大诉讼法对于结案时间的规定均不是很明确。于是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了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案件的结案时间作了明确的界定—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既然司法文件明文规定了结案的时间,法院就不应该将裁判文书进去的日期作为结案日期予以登记,应该将裁判文书的送达回证上记载的给最后一个当事人送达裁判文书的送达时间作为结案时间登记。这样,就不会出现类似我笔者朋友所举的结案了依然还没有宣判的损害当事人诉权的例子。

协助他解决讼争的纠纷就是法院的义务和审判活动的目的只有当裁判文书到达当事人的手中时,当事人因为纠纷才诉讼到法院。纠纷才算在凝聚了法院法官的劳动后趋于一种解决的态势或完满解决,才可能达到诉讼的目的否则,将裁判文书印刷进去的时间当作结案时间而忽略了宣判或送达,就是一种将审判机关的内部行为与审判对外解决纠纷机能完全割裂的做法,又是前面所说的以内部规定对抗法律规定和常识的违法行为,背叛宪法关于法院的职能作用规定的只有在案件审理期限内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才算案件的结案,才干基本的维护当事人的诉权顺利行使。

四、保证案件在不同审级法院间的顺利交接也是为了严格审限意识、维护当事人诉权顺利行使的做法

很多人把不同审级间的计算完全割裂开来。审判实践中,对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认为审级间的过度时间就是一种上下管不着的空白地带—一审法院认为,本案在本级法院的审理在结案登记后已宣告完结,至于代为将上诉状给被上诉人答辩和将答辩状送达上诉人及案卷移送等工作,不抓紧时间又如何?反正审限算不到头上;二审法院也会认为,反正案件还不到法院,上诉状、答辩状送达等手续不齐全的不接案,一审法院不抓紧时间送达和办好相关手续,与我也无关痛痒。因此,发生交接案问题是推诿。对此,个人认为,不应该是这样割裂审限的一个完整的审限就是从一审到二审的时间段,有一个总期限的不能在中间存在空白地带。

三大诉讼法的规定不是那么明确,虽然对于不同审级间的案件移送期限。但散见于其他法规和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倒是很明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就规定了上诉、抗诉二审案件的移送期限:1原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原告人通过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原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原告人直接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移交的上诉状后三日内将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抗诉的刑事二审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届满后三日内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3当事人提出上诉的二审民事、行政案件,第一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民事、行政案件的移送期限,对比前款规定办理。4第二审人民法院立案时发现上诉案件资料不齐全的应当在两日内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的通知后五日内补齐。5下级人民法院接到上级人民法院调卷通知后,应当在五日内将全部案卷和证据移送,至迟不超过十日。

前述的以内部行为对抗法律规定的一种无视当事人诉权顺利行使的观念使然。如果有严格维护当事人诉权顺利行使的审限意识作指导,以上规定对于两级法院间移送案件的时间规定和操作顺序及审限时间点界定不是很清楚吗?为什么会出现上下级法院间关于案件移送和上诉状送达等的推委现象?所以。不同审级法院间就应该相互协作,使案件实现顺利交接,保证二审案件的审判效率。

也应该尽量选择快捷的邮寄方式或直接移送案件使案件的移送在途时间缩短以保证案件在不同审级的法院间顺利交接的这也是一种树立严格审限意识的要求。任何企图在不同审级法院的案件移送期间保管上下不管空白地带的做法,而法院为了保证案件的审判效率。都是一种忽略当事人利益的打球的不可取做法,不符合“公正与效率”审判工作主题要求的

也不是没有,对于打球延迟案卷移送的做法的惩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就明确规定:审判人员故意拖延移送案件资料…参照《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奖励方法(试行)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奖励。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奖励方法(试行)第五十九条规定:为谋私利故意拖延办案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奖励。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因过失延误办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至记大过奖励。因此有法官就会说,这与我无关痛痒呀,因为我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故意延迟的但是既然是参照,何必要求条件必需一样?所以一旦是故意或过失延迟案卷移送,都应当依此条款给予严格的处分。

五、严格依照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案件的审限规定。防止某些法院用实践做法抗辩超审限的麻烦,维护当事人的诉权的顺利行使

第8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关键词: 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信念备战演练实战

我国自1997年正式开展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以来,至今已有十余年,注册考试难度不断升级,可多年奋斗在一线的结构设计师或刚毕业不久的硕士生、博士生们由于时间忙等原因难以充分备战。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掌握考试目标所要求的内容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一次通过二级、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的经验和多年的建筑结构教学实践,从信念、备战、演练、实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克服困难,坚信必胜

由于注册结构师的专业考试难度很大,特别在题型由几个大作业题改为80道需写出计算过程的计算型选择题后,不少工程师感到难度更大,非常畏惧。另外,考试涉及的考试规范达到几十本之多,仅仅看完这些规范就很有难度,还要做大量的练习题,更是难上加难。此外,注册工程师的通过率在10%左右,而一级注册结构师通过率更低,因为要考一级专业考试必须通过一级基础考试(老同志基础考试免考除外),一级基础考试与专业考试的通过率均在10%左右,这样让人感觉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的通过率只有10%×10%=1%,让准备迎考的考生的心理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难度并没有众人想象的那么大。2002年,笔者刚毕业便参加二级考试,与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同志同场竞技,当时心里尽管也很虚,但笔者抱着考着玩、权当练兵的思想,丢下包袱,全身心地复习迎考,居然一次性通过。当2005年参加一级专业考试时,笔者已完全没有思想负担,即使不过一级也没太大关系,因为笔者早已是二级注册结构师了,另外笔者反复对自己强调:“我一定行,我一定必胜。”结果又是一次通过。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确定必胜的信念之后,考生要清醒地意识到将要迎接一场恶战,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这里的“彼”当然是指与考试有关的东西,对考试大纲、考试规范、考试特点、考试答题要求等必须了然于胸。“己”是指自己的知识状况等。考生要根据考试要求和自己的知识状况,确定详细的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备战方案。

三、全面备战,重点防御

由于2001年命题方式发生改变,由“作业题”的命题方式改为“选择题”的命题方式,考试的命题规律有所变化,不仅《规范》中属黑体字的重要内容要考,而且附注中小体字的内容亦要考,而考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均是不相同的,考题的内容是“年年翻新”和“从不重复”。因此,考生必须全面备战。

在全面备战的同时,考生要做好重点防御工作。如对桥梁结构、钢结构等自认为不熟悉的内容,考生不能放弃,但也不能花太多精力与时间,考生更应关注自己平时十分熟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地基基础、抗震等知识。毕竟注册结构师考试不需要考高分,只要考分不少于通过线即可,所以考生应挑自己有把握、很在行的知识点作为突破口,方能杀出重围。

四、勤于练兵,天天演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考生在参看规范和考试指南等复习资料的基础上必须进行题海演练,切不可眼高手低。

考生在平时操练时一定要把自己置于模拟实战的情境中,模拟卷的试题数量、题型与难度要与考试大致相当,模拟作战时间与实战时间也要一致,时间一到,不论是否做完,立即停笔,然后进行清理,写出总结报告,在演练中不断成长壮大。

考生在演练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于计算过程的书写应力求工整、完整且思路清晰。如果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在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的前提下即使发生一些数值运算错误一般也不会失分。2.计算应力求准确。计算值与备选答案完全一致并不一定说明是正确的,往往正确答案与备选答案的任何一个都不完全一致,考生应该注意到卷子的用词――“最接近”。因此,在答题时考生要充分相信自己,对于有充分把握的题目不要去强求与某一个备选答案完全一致。

五、小心陷阱,杀出重围

考生在实战时要杀出重围还应注意一些陷阱:1.卷子的说明部分已明确要求不可以用铅笔作答,以铅笔作答是无效的。2.写有计算过程的卷子应把选择的答案清楚填写。有不少考生采用打勾、划圈的方式,甚至没有对所选答案进行填写,这些都是不行的。3.考生不但要搞清楚应用哪一个公式,而且要搞清楚公式里的每一个参数的意义,在计算中应注意各种参数的正确选用。4.计算还应注意多条件控制,有很多计算要通过多个公式进行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后取较大值或较小值。5.再简单的计算过程也应完整地写出来,仅仅列一个规范条文为是不可以的。6.很多题目的正确答案其实并不需要通过计算就可以得出,但由于卷子的要求和评阅是针对计算过程的,因此此类的题目还是应该写出得出选项的理由。

参考以上几个要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笔者相信广大考生一定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施岚清.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9篇:计算机二级答案范文

第一条为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程序,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第五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第六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

第七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二章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第八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年度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下列途径反映的问题确定: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第十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

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的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将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意见汇总,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并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

第十二条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十三条专项工作报告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四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六月,将上一年度的中央决算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年度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年度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资金需要调减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二)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三)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除前款规定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国债余额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人民政府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四章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法第九条规定的途径,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

第二十三条常务委员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工作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常务委员会根据年度执法检查计划,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

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二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及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执法检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第二十八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备案、审查和撤销,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

(二)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

(三)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

第三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认为对方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第三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六章询问和质询

第三十四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三十六条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

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七条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三十八条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第七章特定问题调查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条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工作。

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二条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向其提供必要的材料。

提供材料的公民要求对材料来源保密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予以保密。

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

第四十三条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八章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可以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四十六条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九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