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生活中的感动作文精选(九篇)

生活中的感动作文

第1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题记

也许,每个人,都不经意被感动过。感动时,会流着一滴滴眼泪,也会在心中一次心灵的触动,那是,我们会感受到一句句的人生哲理。

抗震救灾·感动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那是一个牵动着全中国人民的心的一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汶川人民被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无数次的援助所感动,在那一刻,我相信,全中国人民一定都出了一份力,虽然有的出的力肖,但那也表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表达着我们的心,当我看到一个老人用手在纸上写了两个大字——谢谢时,我被不经意的感动了!

公交车上·感动

那是一个很冷很冷的早晨,我坐上了公交车去姥姥家,车上人很多,我只能站着,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上来一位老人,老人腿脚不好,上车很艰难,售票员喊:“谁能给这位老人让个座!”这个公交车是走很长的路的,让人让座很困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很多人都站了起来,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来,做我这把!”那时,我真的看到了,老人被车上人的举动感动了,眼里含着一些亮晶晶的的液体,那时,你能不经意被感动吗??

在大街上·感动

那一次,我在大街上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围着,不知道在干什么,我加快步伐,走到跟前,听了一会儿才知道,原来是一个小学生被一辆摩托车撞了,肇事人跑了,围观的人都在议论,有的在议论开车的,有的人在议论这个小孩儿,过了一会,一位老人从人群中走进去,将小孩小心翼翼的跑起,然后背在身上,从人群中走了出去,艰难的走了……

第2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一、结合课文,诱发作文情感

语文课本中新选的每篇课文,都是经编者精心挑选的准确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文章。教学中,教师如能将课文的分析讲解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培养了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逐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冰灯》一文中的父亲,在滴水成冰的严冬为满足“我”的一个小小的请求,自己制做冰灯。制做时,选择了离炕很远的地方沙沙磨冰,手冻得实在无法承受时,塞到自己的棉衣底下焐手。当“我”被沙沙的磨冰声惊醒发现这一幕时,内心十分感动,于是掀起被角请求父亲在热被窝里焐手。父亲却赶紧走上前去,按下掀起的被角,说:“赶紧盖住,过年了,小心点,别着凉”。课文对父亲的细节、动作、语言的描写,于普通、细小中浸透着深沉伟大的父爱。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伟大的父爱,是每个教师都可以做得到的。缺憾的是,有些教师就没能就此而再向前推进十分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借机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亲历的父爱或母爱。那怕是学生寻找得不够得体、准确也罢,至少体现了教师的一种引领,而这种引领又至少会增强学生感受生活的意识,学生具备了这种意识,也许他今天没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爱,而明天他一定会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感受生活中真情。同时,也就是这样的引领,学生不仅学会了从生活的细微处观察、理解、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教师也从这样的引领中就势促成了一次高尚心灵的塑造。并且如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不同的事例,每每抓住这样的机遇进一步地推广开去,学生就会在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中,逐步感受到亲亲之间,师生、生生之间,人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从而大大丰富学生内心的感情世界。写起作文来所流露或表达的感情自然是真实而充沛的。

二、创造机会,激发作文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自然、生活、社会中闪现耀眼光芒的作文素材多得无计其数,而学生写起作文来总愁眉不展,觉得没有可写的,特别是文中感情的抒发更是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亲临自然、生活、社会的机会实在太少,不会或者没能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不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美,精美的生活实例在学生那里却成了过眼烟云。这不仅使学生失去了一个获取绝佳的作文素材的机会,而且是失去了养成高尚情操的机遇,损失惨重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亲临自然、生活、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身入其境的氛围中得到思想感情的感染熏陶,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可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要求写《记一个游览活动》的作文;让学生观看一场紧张的球赛,要求写《记一次球赛》的作文。

三、指导评语,投入作文情感

第3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关键词】校外 活动型作文辅导 新模式

一、对写作辅导的一些反思

学生在校外写作辅导活动中,普遍存在缺乏活动过程体验和素材积累的问题。审视我宫的写作辅导课的过程和学生的习作,笔者发现存在着许多问题。

1.为谁写作文

作文是宣泄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当有感于某一件事,有了强烈的感受和想法,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灵气的。但当前情况是,许多学生是抱着完成作业的思想来写作文的。对于为谁写作文的理解,都停留在“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错误的认识上,为得到老师优秀的评价,学生就常按老师的喜好、思路去写作。

2.作文需要体验还是想像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学生对于想像作文是比较拿手的,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动漫语言式的对话,奇幻突兀的情节,每次,学生的想像作文都能让教师眼前一亮。而对于一些要亲历性的题材,比如,话题《手》、人物描写《爸爸》等,就显得空洞而缺乏灵性。作文需要想像,但仅靠想像是不够的,作文更需要体验。没有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就产生不了写作的要求。然而,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往往把对生活的体验遗忘了。

3.基本功与素材孰轻孰重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都在写作辅导课中加强了写作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而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却很少关注。这样的倾斜性的辅导,导致的结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良好的写作素材的积累,虽有良好的技巧,也下笔困顿。

二、活动型作文辅导的思考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习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认为在青少年宫活动中开展活动型作文辅导模式的探究,应该体现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应该从写作课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世界,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应该学会欣赏自然、体会人文、品尝历史;应该激起学生想以笔说话的兴趣,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悲伤、所得、所思一一记载。

三、构建活动型写作辅导的模式

1.操作流程的设想

对于活动型写作辅导课的操作流程,应该把握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双主体辅导的理念,只有充分组织和引导学生,才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能动参与、积极反思,最终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活动型写作辅导的操作流程如右图:

2.内容与形式的设计

(1)活动内容的探索

①开发地方人文资源。富阳是一个人文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的古代文人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比如,郁达夫公园和故居。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极大地丰富活动型写作辅导的内容。

②转换学生生活场景。学生对于自己曾经有过经历的,感兴趣的活动经常可以写出精彩文章的。所以,在开发活动型写作辅导课的内容时候,将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场景延伸,求得辅导与生活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③结合青少年宫实际。学生的活动很多时候是受到限制的,因为外出必然会涉及到安全问题与交通问题,所以很多的活动就在青少年宫内部找寻场地开展。基于这样的设想,在活动型写作辅导内容的开发中也将青少年宫的实际结合在一起。

(2)活动形式的开发

在活动中,努力拓展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充裕的活动精力和高昂的活动兴趣。

①游戏表演式。此类活动将写作素材和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味的表演、游戏、竞赛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如编演课本剧等。

②书法绘画式。此类活动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如用树叶拼成名字和动物等。

③动手实践式。这种活动主要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运用视、听、嗅、味、肤等感觉,进行探究活动。

④远足实践式。此类活动让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在自然和社会大课堂里积累素材、学习写作,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如组织参观游览、春游等。

3.扎实上好活动课

写作活动课需要教师在活动组织中不断摸索,科学地安排好活动课内容。从学生兴趣出发,扎实上好活动课,引导学生体验与感悟,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最后形成自能作文的意识与能力。

(1)选准内容,培养兴趣

精心设计计划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重要的是选好活动内容和把握好形式。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要选准活动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状况,针对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目标,去选择活动内容。

(2)精心组织,互动合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活动内容,还要探索课堂的组织形式,这样才能保证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在活动型写作辅导课中采取了“游戏化”的活动形式。所谓“游戏化”,就是把一些活动内容“寓识于趣”,在活动乐趣中渗透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完成活动,从而提高活动课课堂教学质量。

(3)启发反思、感悟点滴

在活动型写作辅导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点滴感动、快乐、思考都要及时加以引导。虽然做不到经历一次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至少也要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写作活动课中感受到一些,明白一些、感悟一些。快乐也好、伤感也罢,有感即发、有思不惘。

(4)放手习作,走向自能

活动型写作辅导过程中,可以不注重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在仔细回顾过程和内心活动的基础上,自主写作,不受太多教师要求的影响,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就可以。这样的习作是原生态的,是最接近学生内心感悟的,是最真实内心世界的反映。

4.多种方式评价

对于学生的活动作文的评价要做到多维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所谓多维,就是在评价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各个方面给予评价,比如,遣词用句、篇章段落等。要从激励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兴趣、动力,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在活动作文中写作能力提高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

第4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写作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团活动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以及意志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写作 社团 影响

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关注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记忆力,而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就写作而言,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靠记忆力应用所学知识,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思作文,也需要学生对写作有良好的动机,于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将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实践情况,就其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培养等影响作用作简要分析。

一、社团活动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作文素材

写作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那写作也就自然成为了被动的完成任务,这和写作活动本身自主性时相违背的。结合以往高中写作教学来看,多以“师讲生写”方式进行,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被动,加之作文素材匮乏,学生所写作文较为空洞,甚至有抄袭的痕迹。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可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作文兴趣的作用,一是要摒弃“纯课内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如在“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学中,以地方文化研究社团为契机,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调查、观察,课堂中以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景物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后再写作,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写出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二是要借助社团的力量,让学生从活动逐渐向写作过渡。如学生参加了书法社的活动,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有了什么样的经历,是否有收获和成长,这些都可采用作文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注重变“一周一文”的方式为“一事一文”,让学生以文字方式来记录生活,表现自己。如参与足球、篮球社团的学生,当参加完一场比赛后,以作文方式来记录赛事,抒感。

二、社团活动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充实作文内容

“文以载道,文以言情”,文无“道”不足为文,文无情难动人。作文,本质上是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生活、抒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若只把其关在书本的象牙塔里,那又如何培养其人文素养,如何让其知道生活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这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可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充实作文内容而奠定基础。

以“美的发现”写作教学为例,所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辩论社活动,以“何为美”而展开主题讨论;参与足球、篮球活动的同学则结合体育运动而谈美,手工社活动的则以手工之美而生发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更好地感受了美,在和同伴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学会了表达美。在社团活动基础上再过渡到写作,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情感得到了丰富,作文中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观高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薄、思想狭隘,这和学生参与活动较少不无关系,故而在作文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其作文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培养而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借助文学社而组织学生展开小说创作讨论,以话剧社而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都为学生的生活而增添了色彩,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社团活动利于培养学生意志,提升作文内涵

高中阶段的作文多以夹叙夹议为主,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以文字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师(读者或考官)则要借助学生的作文来反观学生的世界观。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不同于语言直观式的课堂讲解,它以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些活动无疑为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培养提供了动力。

以运动类的社团活动为例,如田径类,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中,不仅要发展速度、力量等基本素质,还要发展耐力、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主动地去完成,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克服自己思想的懒惰、薄弱的意志,在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是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此时再以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去记叙过程,描述变化,抒发体验,以写作方式将活动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更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不断提升。

要以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意志力,一是要鼓励学生坚持,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文字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变化。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并不是要把学生禁锢于单纯的课堂之内,相反,应借助社团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究,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写作教学而言,借助社团活动的影响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情感、培养其意志力,这样学生所写作文才会更加真实,能反映生活,体现自己的成长,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付革. 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6)

第5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体验,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8组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论文网论文格式。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色色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

4、在大自然中体验、作文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我们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每次走进大自然,我从不事前布置作文题目,也不提什么要求,不给学生背上思想包袱,而是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她的触摸,倾听她的软语,尽情尽兴,满意而归。经过的学生充分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因此,此时写的文章自然“文如清泉石上流”。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写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激发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作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目标。

第6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一、以情感体验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深挖教材蕴含的情感素材。纵观北师大版小语教材,它收录的不少文章情感丰富,这对处于情感发展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想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写作相联系,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蕴含的情感体验素材,并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有效借助情感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以情感为主调的写作引导,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引导,从而让学生将教材蕴含的情感表达内化到写作结构中。

2.有效链接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写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写作并不是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以流水账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悟。因此,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有效结合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悟,通过挖掘生活中情感丰富的事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平凡的事件化为情感丰富的作文,从而写出优秀习作。

二、以开放式教学为载体,有效激发学生将情感顺畅表达

写作并不是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杜撰,情感丰富的文章应该是学生情感的自由流露,它融入了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但想要让生活阅历尚有限的小学生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习作引导课堂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写作经验强加灌输,成人的视角和儿童的视角差别很大,学生对情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要用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情感作文,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将学生置于自由的写作状态,使学生自然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优秀作文。

1.活动激情法。开放式的习作引导要突破教材载体,有效引入活动素材,借助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写出真情实感。如教师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生活中与教师在一起的情景,并引导学生通过做贺卡、画手抄报等方式,使学生对老师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释放情感,教师再根据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构思与表达,有了活动的铺垫,学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分类激情法。小学生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相对有限,情感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亲情类。这类作文主要写写有关于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之间发生的亲情故事,这类作文题材比较多,是情感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事件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二是友情类。友情主要有同学、玩伴、朋友等,这类作文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找到题材,但对于蕴含于这类题材的情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才能细腻的感受到。三是社情类。社情类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宽泛,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想在一定高度以情感表达的方式去写此类作文是比较困难,教师不要刻意强求,巧妙引导就行,学生长大之后随着阅历的丰富自然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以科学评价为基础,有效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

作文评价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它包含了学生在参与作文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契机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有效借评价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在评价中突破习作思维的障碍;评价还包含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和学生的自改、互评两方面的内容。在以情感为主题的习作引导中,科学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在科学的评价中促进学生情感的交流。习作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对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至关重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习作表达,教师要结合习作主题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在参与讨论中将自己的习作思维分享至课堂,面对学生的分享,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借评价激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以评改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批改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通道,也是学生发现习作问题的重要“交流”阵地。在批改时,教师不能细而全,而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精彩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特别是面对情感题材的习作,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去点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最忠实的读者,并产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以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如,“读了你的习作,让我看到了一个孝顺男孩对父母的理解,你能有这样的想法和行动,老师真替你高兴。但在阅读你的作文时,我发现有些语句并不是很通顺,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找出并修改。”这样的评语融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乐意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自然就会认真修改。

第7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 写作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来自自然的原生态生命,是纯真、朴实的生活行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生活处处皆语文”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但作文依然是一件让学生感到头疼的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针对班级学生的习作状况,我结合自己的做法谈谈作文写作方法。

一、以生活为原型,指引学生说真话,谈真情。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人间故事层出不穷。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忽视了他的存在。从没有认真观察、分析,于是就失去了较好的写作素材。为此,我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捕捉生活原型,在生活中写生。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生存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最佳场所。亲近自然的教育是培养美、发现美、陶冶美的基石。《孔子游春》一文就是亲近自然教育的良好例证。一次,我带领学生到校外清理小广告。学生对此活动不太理解,我借助这一机会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辩论练习。我给出一个幽默的题目《小广告历险记》,题目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的说:小广告到处乱飞,迷了人民的眼睛。有的说:小广告给美丽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污染了环境……一句句朴实的语言道出的是学生的真言,他们就是童言无忌的天使。大自然哺育我们,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我们要永远珍惜自然,珍惜自己的家园。大自然就是一本活教材,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以自然为源,引领学生用不同眼光看世界,用不同的视觉品味自然万物。这样学生就会有写作的灵感和灵性,做到下笔如神。

2.关注生活中的小事。生活中处处都是故事,社会、家庭、学校、班级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品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我们要把这些素材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扩散出去。如,我针对学生乱吃垃圾食品一事进行指导说写训练。以《胃的自述》为题,以动画语言引导学生。学生的创作灵感随之而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哈喽,各位好。我是美食家胃动力。我吃遍人间美味,幸福死了。可是,最近遇到了麻烦,主人老是让我帮他消垃圾,我美丽的形象就要毁了,你们说该怎么办啊?这样的文章充满天真和童趣。在故事中明白道理,从生活中感知故事。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早晨的歌声》、《小区故事会》、《校园杂事》等都是学生关注生活小事的杰作。

3.关注网络信息。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和网络语言丰富了整个世界。学生的生活、学习无时不受网络影响。关注网络,感受国家时事对自身的影响,是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的好机会,也是语文教师指导写作的好时机。在“最美孝心少年”中,让学生从同龄人身上学到坚强、孝心和爱。在“嫦娥探月”的日子里,我把这一大事件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课题,让学生每天关注它,时刻了解网络中的信息。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科学知识,增强探究欲,又积累写作素材,增进对社会和世界的认识。

二、以活动为原型,指引学生说真话,谈真情。

第8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活写作话题

作文写作的激情源自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中去激发其写作灵感,提升写作热情,从而让写作变得愉快而轻松。

1.创设想象情境,获取创作灵感

想象是创造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方式。在作文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说的话和想表达的情感,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下来。如写想象作文《未来城》时,教师就应尽量避免设置过多的限制,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真诚的肯定,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升华,写作的灵感自然被激发。此时,再动笔,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写作文时,思路的阻塞、语言的匮乏和兴趣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是源于缺乏对生活的直接感触。在作文教学中,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巧于创设情境,善于启发点拨。如一次作文课,我抱着一只“吉娃娃”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很多同学都忍不住围上来逗弄小狗,还让小狗表演打滚、作揖、钻圈等游戏。这时,班里同学也开始纷纷谈论起自己家里的小动物如何可爱有趣,而我巧妙地抓住契机,板书作文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一石激起千层浪,作文话题被激活,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写作的欲望也就变得高涨了。

3.创设艺术情境,升华写作境界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能给人一种神奇而迷人的力量,还能触及人的内心深处,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最乐于接受的音乐引入作文课堂,不仅能创设学生写作的情境,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在指导学生写《二泉映月》的读后感时,我就有意在课前播放《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我观察到同学们的眼睛开始湿润,他们被音乐所感染了,他们在听、在想、在品味、在感动,在音乐结束的那一刻,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内心的情感得到调动,写好这篇读后感也自然成了他们最大的收获。

二、观察生活,开掘创作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双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老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从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提笔难、无话可说的问题。

1.捕捉精彩瞬间,在偶然中作文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无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捕捉生活中的镜头,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不尽的新鲜事,不仅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还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

2.开展各类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经常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写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如为了让学生写好《运动会》这篇作文,我就有目的地让他们在写作前参加运功会,并要求他们重点观察其中的一两项比赛,并提示他们在观察时要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而在写作文时也自然就会由感而发,有话可说。实践证明,学生先在活动中有所积累、有所感受,再通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加工整理,习作之门就自然打开,这种状态下的习作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情。

3.注重生活体验,激发创作热情

普列姆昌德曾说过:“作家应该十分注意观察自然景色和各种事件。清晨阵阵微风拂起的涟漪会发出什么样的闪光?天空像什么样子?有什么变化?只有仔细地观察过这些景色的人,才能成功地描绘出这些景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体验春天暖日“二月初惊见草芽”的惊喜、夏天雨后“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清新、秋天风起“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惆怅、冬天雪霁“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学生们有了观察和体验, 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 丰富多彩了。

三、交流互动,张扬个性

第9篇:生活中的感动作文范文

一、语文教学要有“情感”

注重情感的体验是《语文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样的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情感”“共鸣”是教学情感,甚至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若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但无情,虽有行但无内涵,这样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1.情感的沟通要统一。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必须首先领悟、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同感同情,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这种情感表达体现得得体恰当,同学生沟通交流得和谐统一。这样,教师之情、作者之情、学生之情才能和谐统一,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有情有感,有滋有味,才会给人一种“立体”的美。

如教学《与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教师就要把握住文本中人与骡子之间的情感,同作者一样有真情,并把“战友情”,“动物情”表达得既充分又得体,既贴切又感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一起感受是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看到战士们已经饿得走不出草地,他只能忍痛杀掉他的大黑骡子,使学生通过对教师“表达”的“情”的品评、领悟、分析、判断,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情”的理解把握,产生与教师、与作者之同感、同情。这样,教师之情、学生之情、作者之情就会达到和谐统一。而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情感的活动,才是学生做主人的活动。

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一句:“沉醉不知归路”,“醉”单从字面上讲很容易理解,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它的感彩呢?教师可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词人为何而醉?答案是为景色而醉,为酒而醉,为情而醉,为美好的生活而醉。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从“醉”这个词,品味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使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2.情感的交流要真挚。

情感是以真为前提的,离开了真,情感就不存在了,教学情感亦如此。没有情感或教学情感不真的教学活动必定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首先“读懂”、“读透”文本中的情感,达到进入之、参与之,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一体。教学情感真,首先是教师的情感真。教师只要情真,就能以情动情,以情传情,以情启情,才会唤起、感染、引发、启迪学生之情,使学生随真情入情。学生只有动真情,才能更好地对文本理解把握,领悟分析。教师的情感越真挚越强烈,打动学生就越深,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就越大。因为只有从心灵里流出,才会再流入心灵里。

3.情感的色彩要鲜明。

情感是具有色彩的。教学情感具有一定的色彩,而且是鲜明且显而易见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他们各自头脑里的文本中的审美对象的理解、分析、品评、领悟,总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倾向。如品读《半截蜡烛》,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品味感悟伯诺德一家人的爱国、沉着、勇敢;品读《孔子游春》,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欣赏泗水的美景,感受水的品性,感受真君子的品格;品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感受老人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

4.情感的感悟要重视独特的体验。

每篇文章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经历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理解角度也不尽相同。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有的学生就会从林冲的“让”中感悟到林冲的谦逊与大度。

二、语文教学要有“美感”

语文教学活动是知识交流的活动,也是审美的活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得天独厚,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深刻挖掘,给学生一种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1.品评优美语言,感悟音韵节奏。

课文中有许多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节奏匀整的诗文。在教学这些诗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文的优美语言和音韵节奏进行领悟、体验、品评,从中获得美感。

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这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2.品味幽雅意境,领略美好风光。

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秀丽河山、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意境幽雅,而且把祖国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无比秀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领略自然的美。如在感悟《草原》一文时,就要感受领略到草原的天那么晴朗,一碧千里,草原的地那么翠绿,翠流;感悟《夹竹桃》时,月光下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但加进了作者奇妙的想象就变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了。参差的叶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轮船,游过池塘的小鱼儿,这是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细细读来,我们不禁感受到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似乎浮现出夹竹桃轻轻摇曳的景象。奇妙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富有童趣,又如诗如画的境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纯真的童心和宁和的心境。

三、语文教学要有“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语文教学的“语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音韵、节奏、韵律的感悟,其次是指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悟。学习文章就是对这些具有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品评领悟。它们有的合辙压韵,有的抑扬顿挫,有的节奏鲜明,有的韵味无穷,有的音调和谐,有的情感丰富。感悟的最好方法是“读”。“读”时学生不仅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更能对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进行欣赏、品评。“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到读出一种美感来;由读出节奏、韵味到读出一种情感来。“读出美感”和“读出情感”是“读”的最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激发敏锐的语感。

四、教学语言要重视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