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杭州西湖一日游精选(九篇)

第1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大家早上好,

我叫朱敏嘉,大家可以叫我朱导。欢迎大家来到“人间天堂”------西湖。我们即将开启西湖之游,我们要去游览孤山、断桥和三潭映月。祝大家旅游愉快!请大家不要乱丢果皮垃圾,乱涂乱画。

西湖这么美,当然有许多奇妙的传说。相传多年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它们在银河旁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玉石,它们一起啄了许多年,玉石就变成一块光芒四射的宝珠,这颗宝珠的光芒射到哪儿,哪儿的树木就常青,花朵就盛开。后来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来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遇到王母娘娘拒绝,于是就争抢起来。王母娘娘被打倒,两手一松,玉石就掉落人间,变成了金莹的西湖,而玉龙和金凤就变成了凤皇山和玉皇山,守护西湖。

大家向东看,那是断桥!它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它十分有趣:断桥是北里湖与外湖的分水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看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就因此得名。

大家现在请向前看,这是“三潭映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提,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

接着请大家上岛游览。请看:三塔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洞,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月影、云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小月亮了,再加上天上的一个,湖中的一个,就有32个小月亮了,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美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呀!

大家向前走,西湖边上还有一座名山-------孤山!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十分优美,一直被皇帝所占有,所以叫“孤山”。

西湖是一首诗,一副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美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自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

各位朋友,我们即将结束这次西湖之行,希望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你美好的回忆里!

杭州西湖导游词二:

大家好,我姓林,大家可以叫我雨薇。我将带领大家游览杭州西湖,请不要乱丢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祝大家旅途愉快!

在来西湖之前,相信许多游客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事实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西湖山水秀丽,让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请大家跟紧队伍,准备好亲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风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朴素。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摇,人在画中游。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画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孙锐诗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等都是赞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称映出周围的山水、树木,演得格外静谧。好像一副美妙的画。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一条船划过,我们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们的画划破啦!”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经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杭州西湖导游词三: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我是你们这次杭州之旅的导游,我姓林,你们叫我林导好了。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相传在古时候,天上有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它们在银河里找到一块玉石,辛辛苦苦,经过许多年,把这块玉石琢磨成了一颗金光闪耀的明珠。这颗明珠光芒四射。照到哪里,哪里便山明水秀,五谷丰登。后来,消息传到了天宫,王母娘娘派了天兵天将抢走了明珠。玉龙和金凤赶到天宫,与王母娘娘发生了争斗,不慎把明珠掉落在人间,变成了明镜般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不舍得离开心爱的明

珠,就将落到杭州玉龙山(现在的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美丽的西湖。

走进西湖,湖面如镜,难怪在华夏的四大爱情传说中,其中两个爱情传说就发生在次地。断桥、长桥,平凡的桥梁却在传说中变得千娇百媚。在长桥上,梁祝在这相送十八里,仿佛见到当年他们难舍难分的情境。断桥不断,晴天送油伞的传说更是使人联想翩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东坡绝句道出了西湖的柔美和典雅。所以,诗人把西湖比作我国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美称。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心醉神驰。西湖的美景不是春天独有,夏日接天连碧的荷花,秋月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第2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一旅游接待再创历史新高

1-7日,我市客运汽车、火车、飞机进港(站)人数达101.6万人次(进入杭州人数不包括自驾车、旅游车人数),同比增长10%。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市旅游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二新西湖成了全国旅游新亮点

去年以来,围绕新西湖,我市先后赴日韩、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及国内华东、华北、东北、中西南地区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中,广泛开展“游新西湖、观西博会、品杭帮菜”为主题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推出“江南山水、人间天堂”杭州四日游新线路等,尤其是国庆节央视直播和海内外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使新西湖成为中外游客最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扩大了新西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园免费开放的新西湖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打破门票制的著名风景区,成为许多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从北京、上海等地国际国内旅行社组团情况来看,主动了解并前来游览新西湖的游客激增。上海春秋旅行社杭州分社10月1日至7日的地接名额全部爆满。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黄金周效应将在金秋十月延续,目前杭城各大旅行社接待华北、东北市场等的组团业务也十分火爆。

第3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在来西湖之前,相信许多游客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事实上,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和西湖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西湖山水秀丽,让许多诗人流连忘返。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就大大证明了这一点。请大家跟紧队伍,准备好亲眼目睹杭州西湖的风采吧!

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宋代始称西湖。西湖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西湖十景”。其中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淡雅朴素。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燥的心境,使人倍感景在城中立,水在景中摇,人在画中游。不管站在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幅素雅的水墨江南画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南宋孙锐诗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代洪瞻祖也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等都是赞美平湖秋色的美景。平湖秋月以湖称映出周围的山水、树木,演得格外静谧。好像一副美妙的画。让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偶尔一条船划过,我们不由得抱怨道:“船把我们的画划破啦!”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各位游客,愉快的西湖一日游已经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在您美好的回忆中。

第4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张曼玉似的尖下巴翘着,好像要把她的甜笑,她的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舞曲动人的音符在宣泄她的性灵,舞姿的如醉如痴在发散她的好心情。她戴着墨镜,我看不到她的年龄也没有想到要看她的年龄。

这么多人在起舞。唯她是心儿在歌唱,心儿在舞蹈。这是专业舞蹈演员秀不出来的。

我陶醉着她的陶醉,幸福着她的幸福,不由向她走去。

你跳得太好了。我说。面对她舞蹈的迷人醉人,我的语言和肢体,是这样的拙笨。

她翘起尖下巴,轻轻地拉住我的双手,说:我和你一起跳一曲吧。

她的幸福顺着她的下巴颏传递过来,这时候最快乐的事,便是和她跳一曲了。

可是,我说我不能,因为我的脚摔了。

比拙笨更差劲了――刹风景。

她说她是小学老师,然后快乐地告诉我,她都70岁了!

此时我真相信,70岁是最美丽的年龄。

如果70岁的人能这样用下巴颏传递幸福的话。

这是5月2日7:30。断桥边这个亭子的早晨,一直是个“舞厅”。亭子下,是西湖。亭子外,是独舞。是的,亭外又一位大约也有70来岁的女性,牛仔裤,白球鞋,红上衣,白背心。一直随着乐曲,跳个有滋有味地有板有眼。右手指还有模有样地夹着根烟。

断桥上多是带着照相机的人。天色还早,不宜照相。但是外地游客就顾不上这许多了。从断桥上白堤,堤上一棵柳、一棵桃地相间有序,只是桃花已随初春去。一个年轻妈妈,让她那三四岁的小女儿站到桃树后照相。小女孩一张粉嫩的小脸,一身粉嫩的衣衫,靠上桃树的枝丫,桃树开出了粉花。

另一位爸爸看着她们照相,他的肩头,睡着一个大约3个月的婴儿。像粉骨朵,似玫瑰露。或许,她在梦中也看到了西湖?

顺着白堤走到西泠桥,就见一老先生左手提一小桶水,右手用一根自制的大笔,蘸着水在地上练习书法。那支大笔,就是一根棍,下端是布条。写了一个“禅”,又写一个“善”。一位妈妈拉过她那七八岁的儿子说:好好看爷爷写字。你看,横细竖粗!男孩双手抱着一只和他的脑袋那么大的圆面包。他仰起头问妈妈:妈,是老师写的字好,还是爷爷写的字好?

再走几步,一小伙子在石亭里的石桌上画国画。有爸爸对小女儿说:站好了,看叔叔画画,看!那小女儿把嘴上下张那么大,笑着,好像,让她进艺术殿堂她那么怯怯地,那么不好意思闯入。石桌旁站着一个几岁的小男孩,脖子上挂着钥匙,挂着手机。他双臂抱在胸前,大脑袋歪着看画,煞有介事呢。他那牛仔短外套上,有Magic的字样,魔术。也许,国画才是魔术,把这个小大人定格在那儿了。

石桌旁围了不少外地游客。好几个都背着重重的双背包。有一个人手里握着相机,可能看画看得太专心了,他那握相机的手就那么不上不下地举着,一动不动地绷着。

这条路有孤山,有西泠印社,好像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每一立方米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各地游客本来是趁着“5・1”长假来游西湖的。后来,有点“跑题”了,来触摸文化了。

报载,长假期间杭州专为驾车西湖开心游的游客开设了56个可泊停车场。那一个个车场的名字都文化得叫人心痒痒:灵隐、断桥、西泠桥、黄龙洞、上香古道、菩提精舍、三台梦迹、万松书院……5月15日全球最大广告公司CEO马丁・索莱尔抵达北京,参加财富论坛。《钱江晚报》记者迎上前去,马丁・索莱尔说:杭州有着最中国的感觉,是最中国的地方。

孙中山曾经说:“浙民较他省知识为优”,“浙江最有希望”。我有点偏爱浙江,觉得吴越文化在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俊杰辈出。吴越文化,吴,即湖州,古称吴兴群;越,即绍兴,古称越州。湖州,太守有王羲之的七公子王献之,诗人杜牧,还有大文人腾子京、坡、王十朋等。湖州还有诗人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写《兰亭十三跋》的元代书画家赵孟\和他的夫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书画家管夫人。近代有俞樾、吴昌硕、诸乐山、钱玄同、戴季陶、张静江。绍兴有书圣王羲之,有王充、王阳明、贺之章、徐文长、蔡元培、任伯年、秋瑾、徐锡麟、陶成章、柔石、鲁迅、周作人,有人民的好总理。

杭州身边的湖州和绍兴,为杭州注入了吴韵和越风。杭州西边有徽州有胡适,北边海宁有王国维、徐志摩。还有都喝过西湖水的茅盾、夏衍和金庸。

于是,杭州的一抹风、一丝雨、一声响,皆是文化。1924年9月25日下午,张爱玲的先生胡兰成正在享受白堤,就听一声响――雷峰塔倒了。白娘子从雷峰塔下抬起身来,但见许仙打着保和堂药铺的伞急急赶来。男女主角拥抱Kiss,电影结束。

我的文字好像不听使唤,自己乱写起来。终是杭城故事多,一不留神就从这个故事串到那个故事,或者从这个景点串到那个景点。后来,我走到六公园,走进一所可爱的木屋。好像是个咖啡音乐吧。一楼的墙,都是CD架。在除去两架钢琴的有限空间里,站着十好几个人,距他们约2米处,有一个叫张铭的人正在演讲。张铭已经为2万多市民举办了200多场音乐普及讲座,一个人创办这家音乐图书馆,也是全国首创。市委副书记叶明说他做了政府本来应该做的事,顺应了杭州市民对高雅音乐的需求。我看屋里每张桌上的高保真耳机和6000来张唱片中的一张张绝版。而张铭,正站着激动不已地讲述他的市民音乐沙龙。他前边那不到2平米左右的天地,于他好像是白宫南草坪,他正在讲述的,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文明和文化。

好像,推开杭州的一扇扇门,都是文化的一个个切口。从六公园沿西湖往南走不远,有个茶楼曰:湖畔居。走进湖畔居,居然看到杭人舒传曦的一幅梅花。大约3年前,全国政协礼堂举办浙江书画展,最显眼处便是舒传曦的松和梅。他画梅先于画松。舒先生的梅,不灿烂不妩媚,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唏嘘,和无视他人的自言自语。舒先生的松,有一种走出自我的天人一体,和直达宇宙的精神搏击。而他的书法飞白――笔画里露很多白,一如他的松干松枝,孤傲不羁。杭人舒传曦,于西湖润笔,与山水共栖。

后来,7月初,或许连连高温让人体温升高,智商降低,北京人、上海人给我打来电话,语言都失去了个性,都互相重复:你在杭州太热了吧?你热死了吧?

我说我要是给热死了还能接电话?

不过,“热”这个字,眼下可能是点击率最高的。清晨醒来,就见太阳公公已经早早地闪亮登场了。那种张扬,好像全世界的射灯都打在太阳身上了。我赶紧起床把窗帘拉上:对不起,公公免进!

然而打开7月3日的《每日商报》,但见一行大标题:《市民冒着酷暑自发拜祭启功》。这个酷暑,是39度。白天,阳光把街区烫得平平的――人们尽量不上街了。杭州人永不消逝的游兴和休闲之心,都放进夜间的景区。资深杭人干脆舍近求远离开城区前往环西湖的景区。

感觉中,启功先生是属于北京的。北京无人不知启功。启功先生病逝后的告别仪式也在北京。北京之外,唯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为启功先生设下灵堂。7月2日是双休日,很多市民走出带空调的房子,走进39度,走向白堤孤山启功先生的灵堂。

启功先生兼任西泠印社社长。市民们如此悼念他,我想,不仅仅因为是西泠,也不仅仅因为是启功,而是,文化古城杭州人对文化的一种尊重。

有一位杭州人正在法国访问。6月30日他在法国向启功先生家属及亲友发去唁电:“惊悉启功先生仙逝,我深感悲痛,特此哀悼。启功先生对中国艺术建树显赫,曾担任西泠印社社长,对杭州文化贡献显著。”

这位杭州人要是在杭州,这天一定可以在孤山启功先生的灵堂里找到他。

找到的,是无处不文化的杭州。

西湖重

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

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长大的过程拍下来。

也是这一天, 杭州的《都市快报》有篇醒目的报道,叫做:《第一朵荷花开了》。

杭州的市花是桂花,并不是荷花。第一朵荷花引来的欢欣、热闹,叫我想起21世纪来临前的千禧宝宝。

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把荷花宝宝放到新闻头条?

杭州会。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

杭州还会什么?

会喝茶。沿着西湖一圈走,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

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传递着一份生活的感动。

围着西湖转的,还有音乐,观光车上永远播放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鲜活美丽,淡妆浓抹总相宜。湖边绿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双飞,那一定是梁祝相伴常回故里。

湖边的草坪上,似有若无地飘着江南丝竹。便有游人叹曰:太美了,应该到杭州来结婚!更有游人叹曰:应该在西湖各个景点都结一次婚!

也有的外地人,一时想不开,赶到西湖边转一圈,然后纵身一跳投入湖里寻短见。捞上来后问他为什么大老远的专程到杭州来投湖。他说死也要死得美一点,幸福一点。今年3月沃尔玛亚太区总裁来杭州,说他注意到杭州市民脸上都挂着微笑,杭州人是很幸福的。

今日杭人的好心情,增加了沃尔玛来杭城建超市的信心。今年初有调查,在全国的城市里,杭州人的幸福指数最高。而我,十几年来,每到杭州的第一感,不是幸福,而是不公平,太不公平!那么多的游客从全国各地从世界各地,飞机火车汽车地奔波,为了一睹西湖的芳容。可是杭州人呢?生下来就在西湖边,家住杭州天天旅游,这世界还有没有公平了?

杭州比湖更动人的,是树。我常常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

杭州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高高的古树把人们带进未开垦的蛮荒。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古树名木1923株。有1420年的银杏,有1200年的樟树,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感佩!

西湖水域面积扩大了0.9平方公里,西湖景区游览面积增加了5平方公里,恢复到300年前西湖的规模。站在新修的杨公堤,偶一抬头,常常觉得对面就是远古。现代和古代,只一堤之隔。

杭州最不缺少的,是公园。因为西湖边上随便取一个景,随便切一块下来皆是公园。杭州人爱打伞,防晒或防雨。杭州的伞,大都粉白、粉红、粉绿、粉蓝,开在绿荫丛中,像一片片移动的花朵。有一次我在绿世界里看到一种特大的绿叶,赶紧趋步上前,竟是康师傅饮料的绿色广告伞!总是看绿看花了眼,把绿色的都看成了叶。

杭州还有一个最不缺少的,是文化。

如果想把写西湖的诗文数一数,那么不如去数西湖边那花、那草、那树。很有些忧伤的宋词:“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增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即使是伤湖之词,那杨柳新塘,那小腰堪伤,那花雨芳辰,也令人神往!

西湖里一叶叶扁舟,讲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的水,本来就是千年诗词。西湖边的背街小巷里,关着太多的记忆,关于民国、明清、南宋,和各朝各代的文化因子。杭城无处无典故,无处不景观。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杭州从《济公传》到《白蛇传》,更有伍子胥、西施、钱H、岳飞、于谦、文天祥、张煌言、李叔同和一代儒宗马一浮等等名人志士。道光年间礼部主事、杭州人龚自珍,是150年前与马克思同时期的思想家。他杭州老家的东面有伍公祠(伍子胥),北面有胡公祠(胡宗宪),栖霞岭下有岳王庙,三台山麓有于谦词,吴山顶有为按察御史周新建的城隍阁。真是清官大荟萃,又是冤案博览会。有人说龚自珍只能出生在西湖文化浓烈的杭州,这与蔡元培、鲁迅一定是浙江人一样。

清诗人袁牧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关于岳飞,有一个很合民意的手机短信:世上拥有最多儿辈的丈母娘是谁――岳飞的母亲岳母。

西湖重,因了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有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抗清英雄张苍水“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官巷口的刑场,已是素衣素服的白茫茫一片杭州人前来送行。张苍水气象万千地拜别乡亲,又柔情万种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山岭。“好山色!”这是英雄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声音。

西湖重,还因为前市长,杭州太守坡。

最重杭州的人,不是你,不是我,是杭太守坡。

山上的鸟都认识他,水里的鱼都认识他!写西湖也没有人写得过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坡在杭州抒怀的诗就有400首!诗人41次到西湖,但不写一诗。说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太绝了,就“不敢造次”。

西湖重,还因为今日杭人为明日杭城绘制一幅幅的蓝图。我从报上看到杭州市领导的一席话: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西湖及周边地区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实现公共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2003年环西湖全线打通,环湖七大公园门票全部取消。西湖的美,如幻如梦。西湖出售的,是梦,是大气,是包容。

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那树对话,享受到的,是一种无障碍的视觉语言。

年轻人喜欢极限运动,老年人喜欢无障碍通道。西湖的早晨,便是老年人的乐园。环西湖一圈15公里,几乎被老年人尽享。西湖的中午属于打工族。他们用倒班和公休日来消费西湖,哪怕烈日当空。西湖的傍晚,属于下班族。西湖的晚上,属于情侣族。

也有人没有功夫去消受西湖,因为,那缠身又缠身的公务。

今日杭城的“太守”们点击率很高的一个声音,叫做:还湖于民。

杭州,兼具历史和浪漫,兼具创业与和谐。杭州有个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有个马云。报载“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

杭人喝茶喝出一个中国茶都,并购并来一个雅虎。这些年有一个常用词:可持续发展。我在杭州看到的,是可持续幸福。杭州有长桥,有断桥,有孤山。但是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温柔和谐不温不火,然而又有风风火火的速度。《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2004年和2005年,杭州都名列第一。杭州又一前市长白居易说最忆是杭州,《福布斯》说第一是杭州。2006年4月,杭州要召开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

杭州人在不温不火的茶香中,有声有色地创业。

5月5日报载“我最心仪的就业城市”调查显示,杭州名列第三,前两名是上海、北京。上海和北京自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那么杭州呢?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9月中旬克林顿也来杭“西湖论剑”的日子。荷花谢了,莲蓬摘了。杭人美,“采莲女郎莲花腮,藕丝衣轻难剪裁。”(明・杨基诗)杭人拿起一只莲蓬,剥出一颗颗莲子,剥去莲子上那一层嫩绿,于是把一粒粒玉白含进口中。那暗绿的莲蓬上,是一个个去了莲子后的完整的空洞,竟如雕琢的工艺品一般,叫我拾捡了收起来。

杭人的淡定,一如宋人吴惟信的诗句:“湿了荷花雨便休,晚风归柳淡于秋。”

杭州人,喝着龙井,剥着莲蓬,论剑称雄,写着今日的西湖重。

又: 后来,得知《福布斯》评中国最佳商业诚市,继2004年杭州第一以后,2005年杭州又是排行第一。继2005年杭州第一后,2006年杭州又是排行第一。

西湖出浴图

细雨还在蒙蒙。西湖边上的树们,好像喝足了营养液一下蹿得很高的大小伙。马尾松、梧桐树、白玉兰、香樟树,全都小超人似地拥到我跟前,喜孜孜地,可又羞怯怯地。当然,一下子长得比我大这么多,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雨中的荷叶,一叶叶撒落在湖面上。每一叶都托着大大小小的钻石――雨点落在荷叶上,不知怎的都变成钮扣大甚至钱币大的雨珠,而且闪闪发亮,像多少克拉的钻石。雨水落到天堂杭州,就变成钻石。

看着这一湖钻石,我想每一张荷叶,都是由一位花仙子用纤手托起。再过一会儿,也许就那么一会儿,仙子们就会从湖水里冉冉升起,跳起荷花舞。

湖边的花们,白花上的雨珠,是白的;红花上的雨珠,是红的;红绿相间的小叶上的雨珠,是红绿相间的。好似白衣姑娘戴白珍珠,红衣姑娘戴红项链,红绿相间的姑娘戴红绿相间的饰物。花仙子们与生俱来地就会搭配服饰。

有一种嫩黄透明的非常小的细叶,滴着小雨点,好像小宝贝滴着冰糖样透明的口水,咿咿呀呀地想引起我的注意。

还有各色花儿,躲在大树下。大树慷慨地伸展开繁枝茂叶,为这些小弟弟小妹妹挡雨。雨,透过枝叶间的缝隙,变得更细更小地蹦到这些花儿里嬉闹。花们被小雨点挠了痒痒似地嘻嘻嘻嘻地俏笑。

同样快活的,是湖里那翠绿的倒影。翠绿的树映在因为下雨而变得暗绿的湖中,便有了翠绿暗绿结伴的流动。

翠绿的柳树,在细雨的冲淋中,那长长的垂柳好似长长的湿发。围着西湖的柳树们,那是成排的浴女,她们知道湿淋滴绿的浓发使她们越发婀娜妩媚。她们看着我被雨打得皱皱瘪瘪的T恤,一定在我的狼狈面前,更觉得自己有多么美。

西湖边上的树们,被天堂的雨水冲淋以后,真是一幅壮阔而绮丽的出浴图。

树们是围着西湖飘拂的美发。湖,因为树,这样地令人动容;树,因为湖,这样地情意浓浓。

雨中的湖面,好似一幅抖动的厚重的绸缎。雨中的天空,好似挂起层层薄质的丝幔。近处的树,洗浴后,深绿得更深,嫩绿得更嫩。远处嘛,那山那树,一切都被层层丝幔挡住。于是更撩拨着我,总觉得那丝幔后边,更有鹤舞仙姑?

几叶扁舟,在绸缎般的湖面上织就。船主摇起木桨,滑向――滑向哪里呢?当然,那丝幔后边,必定是天堂了。

明人《西子湖拾翠余谈》曰:“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第5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关键字:公共空间;杭州西湖;近代公园;湖滨公园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均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近代公园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近代上海出现了中国首批近代公园如黄浦公园、人民公园等。众多学者也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近代公园这一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上。中国近代公园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当重视,出现了大量的论著,如熊月之的《从跑马厅到人民公园人民广场:历史变迁与象征意义》、王敏在《论近代上海公园开放》、李德英《公园里的社会冲突——以近代成都城市公园为例》等等,这些研究为学者对中国公园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杭州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闻名于世的一个旅游城市,西湖地区在国民政府拆除城墙后“搬进城”,由此杭州市政府对西湖的建设更为重视,近代杭州公园的出现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时期的湖滨公园。湖滨地区的建设得到了民国杭州市政府的支持,杭州湖滨公园的出现是杭州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民国杭州市政府也对西湖及湖滨公园的建设极为重视,湖滨公园的出现是杭州市近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与外联系加强的民国时期,近代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湖滨公园不仅仅是近代以来杭州市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化公园,其位于西湖风景区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更具特殊性,湖滨公园的出现为湖滨路商业圈的繁华提供了优美的环境,而湖滨路商业圈的出现带来大量的城市人口及商业活动,也提高了市民对湖滨公园的利用,这些因素都使得对湖滨公园的研究更有意义,然而对于西湖湖滨公园的研究目前尚未少见。

一、湖滨公园出现的历史背景

杭州自古便是我国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南宋定都杭州,西湖周边的私家园林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统治阶级在西湖周边兴建了大量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打开中国的国门,争相在中国划分租借,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近代公园便是在这一潮流下出现于中国的新事物。中国首批近代公园出现于上海租借区,如黄埔公园等西方近代公园。这些公园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新奇的,然而这些公园将我国人排斥在外,仅为西方人在工作之余的休憩场所,与我国人无关。当时的一些进步分子对西方国家名义上称其为公家花园,实际上却禁止中国人进入这一情况十分不满,对西方国家这一做法充满嘲讽,“顾名者必思义,名之曰公家花园而独禁华人弗入,名曰公家花园,中国又岂得过而问之,彼因公家捐资而成,而不尽没公家二字,犹是天良不昧” 在国人的斗争之下,西方公园逐渐对国人开放,中国政府也开始了自主兴建公园的历史阶段。杭州的近代公园是在中国城市发展不断受到西方理念影响这一历史背景下逐渐产生的,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思想不断传入中国,本地先进阶级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与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共同为中国的现代化做贡献,杭州湖滨公园的出现是这些人努力后得来的结果。

民国时期,杭州市政府已将公园定为市政设施应有之设备,认为它“关系到市民健康与市容观瞻,至为重要” 。民国时期中国城市公园兴起的部分原因是为净化城市环境卫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中出现的绿色无疑为城市市民所关注,为处在喧闹、嘈杂并脏乱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带来了些许新鲜的空气甚至是心灵的平静,公园绿地对城市环境的净化作用十分重要,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等已认识到这一点,“公园之于都市也,其重要一似肺之于人,窗之于室然。盖未有人体健全而肺弱者,亦未有居室卫生而无窗者。” 公园被认为是城市之肺,有清洁、净化空气之效用,而当时我国城市环境条件极为恶劣,“我国对于卫生,素不注意,尤以都市之卫生为然。都市中欲求市街宽敞,行道植树,且不可得,公园云乎哉!外人谓:我国都市为虎疫之产生地。” 可见在当时,国人要求兴建公园的愿望十分迫切。杭州市建设公园之初亦曾考虑到建设公园对提高杭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公园建设有出于对环境、卫生的因素,民国政府将公园建设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子,为公众集会提供场所,满足国民对民主新生活方式的需求。

二、国民政府对湖滨公园的建设

(一)湖滨一至五公园的出现

民国时期,杭州西湖发展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公园建设奠定了西湖公园的基础,西湖湖滨公园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旧旗营拆除之后,浙江军政府政事部在这一地带开辟新市场,沿西湖筑湖滨路, “以离湖岸起20公尺之地辟为公园,平草设栏,内杂植花卉,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憩,是曰湖滨公园。由公众运动场起,迤北一里许,依横路分叚,为第一公园、第二公园、第三公园、第四公园、第五公园,船埠亦依次而分一埠、二埠、三埠、四埠、五埠。由此可见,湖滨一至五公园本为同期建造,因南北狭长,由公路隔开,而因此命名为一至五公园,这五个公园可谓是湖滨公园建设的第一期工程,而在民国20年春,杭州市政府复以长生路口以北,钱塘门头沿湖之地,利用浚湖之淤泥,广填为平原,辟为第六公园,面积约十数倍于前,设计周密,布置益新,沪上法国公园,远不及此,每当盛马之际,日落西山之后,纳凉者群集于此。”

湖滨公园的建造无疑为西湖增添了几分魅力,民国时期的湖滨公园已成为西湖风景的一部分,其与西湖其他风景点的联系也十分紧密。西湖景区内的游船业务十分繁荣,民众游览西湖时必不可少要坐船游湖一圈,真正欣赏到西湖的美景。西湖船只在西湖发展历史上不断演变,据《杭州市经济调查》载:“西湖共计有大小船只622只,就其营业性质而言,大别为游艇、货船两种。货船计29艘,停泊圣塘闸以载运砖石沙泥等建筑材料,至沿湖各地为多。游舫计593只,分泊湖滨公园、公共运动场及沿湖各埠,专供游客乘坐,杭州西湖船只全年营业总数约在10万元左右。” ,湖滨因优美的环境,船只多为游船,而乘船游湖一项也为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据1924年《杭州指南》载:“西湖多游船,大曰篷船,小曰划子,其舟资以日计,约需一元,半日则减十之五,而划子之值再减,亦需两角以外,如遇香市及佳节,价格倍蓗矣。”

第6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其实,杭州相关部门的“免费”意识,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

2002年,杭州西湖在全国率先尝试免费模式,众多游客慕名而至。十年间,整个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公园景点及博物馆、纪念馆共52处,占景点总数73%。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颖说,免费开放之初,2000多万元门票收入没了,而管理投入大增,每年增加的经济压力约3000万元。之所以能把免费坚持到底,“免费开放背后是杭州对还湖于民理念的坚持”。

对于杭州的“心意”,游客们已经用“脚”作出了反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旅游总人数达到7487.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2002年的4倍。

免费的西湖,赚回的不仅仅是口碑和人气。

“西湖免费不仅做到了还湖于民,还做到了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浙江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周玲强表示,西湖免费看上去是一种现象,实际上表现了杭州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理念,即不以门票为主要追求,而是注重城市与旅游的共同发展,达到一种品质生活。

其实,杭州的“免费”意识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西湖边的志愿服务微笑亭。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4点,它们为游客免费提供凉茶。曲院风荷准备的是清新的荷叶凉茶,柳浪闻莺送的是绿茶,苏堤春晓则准备了绿茶和金银花茶。此外,微笑亭里还有西湖文化导览册、西湖旅游攻略,给游客阅览;并配备了清凉油、防暑药、一次性雨衣、公益伞和轮椅等。

“当您恰逢中午路过苏堤南口,又饿着肚子,欢迎来微笑亭领取免费馒头。”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的官方微博对来杭州的游客发出这样的邀请。这是继免费凉茶后,管理处推出的又一项便民措施,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方便。

国庆黄金周期间,西湖景区花港管理处的志愿者们每天中午11点30分开始在苏堤春晓微笑亭分发500个馒头。除了分发馒头,微笑亭还为游客们准备了地图、针线包、创可贴等。

第7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论文摘 要: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给杭州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高潮,也给杭州的旅游商品消费带来了新的商机。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与杭州旅游业的发展相比,呈现比较缓慢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缺少地方特色,形式单一,样式陈旧,缺失创新,做工粗糙,销售体系不完善,缺少旅游纪念品的品牌等。为了满足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庞大需求,杭州旅游纪念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往特色化、品质化、多层化、便携化等方向发展,并完善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建设。

1.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有着2200年悠久历史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越来越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2011年6月25日,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杭州的旅游业日益增长。

随着一些国际化的会展在杭州的开展,如休博会、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等,也都给杭州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鲜活的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给这座老城赋予了时代的新貌,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

据杭州市假日办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杭州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490.01万人次,与上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了15.9%,其中西湖景区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385.05万人次。国庆7天,杭州市共实现旅游收入6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十一”黄金周相比增长19.6%。

2.杭州旅游纪念品发展的必要性

杭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脚步却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2.1发展旅游纪念品,可以加大杭州旅游收入

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大大增加。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我国还比较低。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可加大杭州旅游纪念品的销售收入,从而增加杭州旅游的总收入。

2.2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宣扬杭城文化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纪念,也是这个城市给游客的名片。而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多老旧缺新,且粗制滥造,更缺少了杭州特色。杭州旅游纪念品做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和无形的城市宣传单,可以宣扬杭城文化

3.杭州旅游纪念品的现状

对杭州旅游景点和旅游纪念品,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纪念品的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纪念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3.1样式陈旧,没有更新

保守的传统工艺品,与几十年前的一样,没有随着时间而进行再设计,导致在游杭州的游客无从下手。如油纸伞,虽然极具杭州特色,赋有杭州古城的文化,记载了杭州爱情的千古绝唱,已经成为了杭州旅游纪念品中的经典,但几十年不变的造型与样式,没有与时俱进的进行再设计,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与生活。

3.2品种单一,缺少创新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在各个景点的服务站销售,不难发现在不同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没有根据景点特色而设计,全城统一。除了油纸伞,就是丝巾;不是茶叶,就是藕粉。为什么六和塔的旅游纪念品和雷峰塔的会是一样呢?为什么西湖新老十景的服务站,卖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呢?旅游景点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纪念品的开发并未跟上 ,面对一成不变的产品,游客在消费上也倦怠了。

3.3做工粗糙,缺少品质感

杭州现有的旅游纪念品,除像王星记、张小泉这样有品牌的产品,大部分产品本身做工缺乏精细度,包装也极其拙劣。这样的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与品质杭州的城市主题所不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于杭州的认识,以及游客在杭州旅游的愉悦度。

3.4与周边城市产品雷同,缺少地方特色

一直在探寻杭州特色,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与众不同呢?游客们会发现,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在样式和种类上与周边城市的大相径庭甚至是一模一样,如竹制纪念品,浙江作为竹子的盛产地,由竹子加工而成的工艺品,随处可见,可是在绍兴、乌镇等地游客也可以买到与杭州一样的竹制品旅游纪念品。如何使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杭州特色,这还需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商们发挥聪明才智。

3.5杭州旅游纪念品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杭州购买过旅游纪念品的游客们,大多都买过油纸伞。我曾经与两个外国游客在西湖边相识,他们买了两把油纸伞,在那整天的行程中,他们都不得不抱着那两把油纸伞到处游玩,这两把油纸伞给他们的旅途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国外大城市旅游,许多旅游纪念品商家会为游客们提供包装运输服务,并提供24小时供货以备不时之需。杭州旅游纪念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给许多远道而来的游客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使游客对大件的旅游纪念品怀着只可远观的态度。

3.6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统一性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多以小商小贩的形式存在,大的品牌也屈指可数。而更多的杭州旅游纪念品机构更不是专业的旅游纪念品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和完整的服务也是杭州旅游纪念品市场的主要现状。

4.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趋势

西湖申遗成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杭州,如何让他们不仅仅是观赏杭州的湖光山水,更要让他们带走在杭州旅游的美好记忆,这也需要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跟上杭州旅游的发展。

4.1杭州旅游纪念品作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必须特色化

杭州不仅是一个有秀美山水的风景胜地,更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从西湖到西溪,从宋城到杭州大厦,从梅家坞到西泠印社,从灵隐到六和塔,从万松书院到雷峰塔……这是一个汇集了良渚文(上接196页)

化、茶文化、印学文化、宗教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拥有美丽山水,赋有动人爱情色彩,更是具有现代人时尚消费的城市。

要开发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必须从中真正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杭州元素,与产品相结合,让其赋有浓厚的文化语义,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样的产品也更具有杭州代表性,从而对杭州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4.2杭州旅游纪念品是杭州品质的代表,必须品质化

杭州的城市发展主题为“品质杭州”,那在杭州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上,也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杜绝粗制滥造。高品质旅游纪念品让游客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赏心悦目,并可以促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旅游纪念品代表杭州被游客带回家、赠送亲友等,其将会遍布世界各地,大程度上宣传杭州,更是杭州旅游的无形宣传单。

旅游纪念品的品质化有利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更有利于杭州整体品质的提升。

4.3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大众消费的产品大类,必须多层化丰富化

杭州吸引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知识构架、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审美都影响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但是相同年龄层的游客对于旅游纪念品的选择还是具有一定的相同性,如年龄稍长的游客,会选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如官窑、印章、书画;中年的游客会选择特产类的和一些传统的普遍的传统工艺品,如龙井茶、丝巾、团扇等;青少年游客则会选择一些符合他们年龄层的创意产品,如丝绸制品的衍生品,融合现代元素的扇子等;儿童游客当然是选择充满了童趣的玩具了。

杭州旅游纪念品应该多层化丰富化,满足不同的游客的需求,丰富旅游纪念品的风格种类,提供给游客丰富的选择。

4.4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考虑游客心理,应该更加的小巧便携化

探究游客的旅游心理和消费心理,游客们希望自己购买的旅游纪念品具体地方特色,并且可以携带方便,不影响旅途。在对于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应该让纪念品更加的小巧化,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更加的方便提拎存放。

4.5建立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完善行业体系

杭州的旅游纪念品从开发制作销售售后,都没有完整的体系,也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实施操作,导致政府很难对其进行管理,也导致市面上的旅游纪念品参差不齐。杭州旅游纪念品必须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由专业的开发销售管理人员介入,逐渐建立完整的体系,建立行业的规范和标准,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品牌。

发展杭州旅游纪念品是势在必行的,杭州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并设立了专项管理资金。杭州旅游纪念品的发展必然越来越好,并促进杭州旅游商品的消费,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参考文献

[1]苗学玲.旅游商品概念性定义与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 [J]旅游学刊

[2]秦明. 旅游心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曹建华.浅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J/OL]. 视觉同盟.

[4]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第1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第8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关键词】西湖国际形象 跨文化传播 认知障碍 文化吸引力

问题的提出

“人间天堂”杭州作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都是国人心中向往旅游胜地。杭州拥有丰厚的历史传承,西湖更是充满人文元素的景点,然而,西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还相对较弱。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爱尔兰著名女旅行家奥丹·科汉撰写杭州入选的理由时说:“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宝石之城’。作为旅游城市,杭州才刚刚进入世界瞩目的焦点,但它早已凭借极其绚丽的宝塔、历史悠久的寺庙和葱翠舒适的花园,数个世纪以来,迷住了中国的文人墨客。近年来,上海的高速发展,让人们重新发现曾被誉为‘静修之城’和‘文化之城’的杭州。”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西湖更是杭州旅游的金名片,旅游信息的接触是西湖国际形象传播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亚洲市场一直是杭州国际旅游的最大客源地市场,2010年,杭州接待外国游客187.85万人次,同比增长19.4%。其中,接待韩、日游客分别为47.9万人次和33.49万人次,占总人数的43.3%。过于集中的目标市场,导致杭州城市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缺乏持久力。西湖“申遗”的成功代表着西湖承载着其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式走向世界。因此,杭州开始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主要针对欧美市场,有序策划了一些列国际宣传活动, 2012年3月8日,杭州启动了杭州旅游的全球营销专案“Unseen Beauty-Hangzhou China”,3月28日,杭州首次在ITB这一全球最大的旅游交易会上独立亮相,西湖的旅游广告出现在伦敦的出租车和公交车上。

西湖的国际形象是国际受众对西湖的认知/知觉形象与主观心理感受的结合产生一个总体形象。因而该项研究是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通过对西湖国际形象的调研,探讨西方受众对西湖的认知、知觉形象和评价以及西湖对于西方游客的“文化吸引力”。

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是“跨文化传播”,借鉴克拉克洪与斯多特贝克的价值观取向理论,从受众的文化认知背景和审美情趣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受众对西湖人文景观和相关文化活动的传播内容和方式的认知和态度。西湖旅游的现状还处于国内强、国际弱的形式,西方受众的文化认知领域与接受程度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受众对西湖的认知、知觉形象和评价是什么?西湖对于西方游客的“文化吸引力”是什么?其传播策略如何改进,怎样进一步提升宣传效果?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有效的传播必然是建立在符合受众文化认知背景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为西湖旅游定制“国际宣传”策略的同时,我们应注重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接受程度,从而更有效的改进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提高宣传效果。

研究对象、方法及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论证目前西湖人文景观的信息传播障碍。首先,通过走访西湖雷峰塔遗址等14处文化史迹,调研和分析景观的信息传播接触点。同时,针对在杭学习和居住的外籍人士开展深度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国际受众对西湖的认知和知觉形象,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西湖人文景观的认知和态度,包括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的信息传播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是对西湖文化活动的认知和态度,包括文化演出和参与性实践性活动。

西湖人文景点信息传播载体“国际化”程度滞后。通过走访西湖各人文景点,笔者发现目前西湖各景观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还停留在景点介绍和导游介绍两种渠道,缺少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传播载体。总体来说,信息传播方式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滞后。人文景点的旅游信息传播方式还停留在单一的景点介绍、宣传手册上。景点介绍和景点指示标识的英文版本内容还是生硬和简单的翻译,没有考虑到西方游客的审美情趣,不够形象生动。少数人文景点设置多媒体触摸终端,例如雷峰塔内的自媒体终端作为一种自媒体形式,本身的传播价值开发程度不高,传播形式呆板不生动,说教味浓重,传播效果有待提升。

近年来,杭州致力于文化创新,因而在旅游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也应注重整合和创新,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硬件方面,应注重景点旅游信息传播平台的整合和创新,开展“信息接触点”建设,特别是针对一些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景点,需利用外国游客比较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传播方式,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为便捷地接触文化信息,参与审美创造。软件方面,应特别重视涉外导游人文素养培养,导游翻译的过程不仅仅应是“介绍式”的直译,更应注重受众的文化认知背景。

西湖景观的信息认知障碍限制了“人文”景点的深度解读。西湖虽然“申遗”成功,但西湖的国际知名度仍较欠缺。不少西方人对西湖的认知还停留在“西湖是个低矮小山围绕的湖,湖边发生过一些中国古代的爱情悲剧”。几乎所有在杭的外籍人士都表示在来杭之前对西湖并没有了解,东方人具有无限魅力的杭州西湖风景和历史文化底蕴,对西方人却不过意味着普通的湖山景色而已。①

在访谈中,不少留学生表示其景点的宣传内容很“专业”很“古代”,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体会“美”。人们总是习惯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事物展现给别人看,然而西方受众的文化认知领域与接受程度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从时间取向来说,欧美国家的文化属于未来时间取向的文化,崇尚变化,与“以史为尊”的中国文化有一定差异,因而对于大部分不懂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不少西湖传说故事由于既“古代”又缺乏 “可接受”的传播方式不能得到西方游客的认同,很难产生情感共鸣。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湖传说的历史演变很难被“老外”全盘接受并产生审美体验,但在访谈过程中,他们对其中的部分“点”会感兴趣,例如中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因而在叙事上,西湖文化的对外传播应以“以点及面”传宣传方式替代“全景展现”的叙事方式。

传播方式:“文化体验”替代“文化介绍”。传统和单向的信息传播很容易造成认知障碍,从而降低对某些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兴趣,并产生文化误读。所以,应根据西方公众的兴趣点为西湖的“人文”景点定制有效的信息传播策略,降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难度,激发他们探索人文历史内涵的兴趣,提高对旅游经历的满意程度,从而形成正面的口碑效应,并形成良性循环。

欧美国家是强调行动的社会,认为只有不断的处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西湖文化的传播除了依托西湖各旅游景点单纯的观光休闲旅游外,还可以大力开发各类文化活动的深度体验。应根据西方受众的认知和接受特点,深度挖掘外国游客感兴趣的西湖传说和历史故事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一方面通过文化演出,以创新和时尚的表现方式展现西湖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实践性和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让国际游客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诗情画意的西湖文化。

除此之外,在传播方式上还可利用新媒体艺术传播文化历史,开发个性体验。新媒体艺术利用新技术手段以激发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受,最大限度地让人们体验到艺术魅力,产生审美感兴,新媒体艺术传播的个性化和体验性使其成为目前公众乐于接受的传播形态。如何以艺术性的语言对历史故事进行再创造,对其进行现时态的大范围再现,则是所有互动艺术体验得以进行的基础。

在媒介化社会的生活形态中,我们可利用新媒体艺术,将各叙述元素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探索艺术传播的规律,通过新媒体技术创造出一个“活生生”的虚拟历史世界,从而激发公众探索人文历史内涵的兴趣。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传播的有效性在于内容的解读不由传播者决定,而是由信息传播的受众决定。在任何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只有通过调研获取目标受众的兴趣点,通过客户需求测试确定“有效点”,如此制定的传播内容才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本文作为“西湖国际形象传播”第一阶段的研究,从传播学的专业角度,以跨文化传播的主要理论为指导,以深度访谈的方式探讨目前西湖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和整合西湖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更多西方游客,更好地提高西湖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访谈对象主要集中于欧美留学生,研究结果还缺乏深度和可信度。未来的研究将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通过实证调研与访谈相结合,以在杭旅游的欧美外籍游客为调研对象,向浙江省接外团数量最多的旅行社发放自编的调查问卷,将研究结论建立在翔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使其更具普遍性和可信度。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第9篇:杭州西湖一日游范文

【关键词】西湖风景区 农家茶楼 问题 策略

一 西湖景区农家茶楼的源起与经营现状

1.杭州农家茶楼的形成与发展

杭州农家茶楼源起于20世纪90年代,西湖风景区是农家茶楼的发源地,也是杭州市最早开展农家旅游休闲活动的区域。每年龙井茶开采之时,杭州市民和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茶村购茶、品茶,也常常体验农家休闲观光的乐趣。近五年来,西湖风景区农家茶楼已陆续开出近500户,成为发展茶区特色经济,实现茶农增收致富的一个新亮点。杭州农家茶楼因其经营模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获得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荣誉称写号。

2.农家茶楼经营状况

第一,农家茶楼的分布情况。西湖风景区农家茶楼主要分布在梅家坞茶村、龙井茶村等八个自然村,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茶楼有435家,从业人员8000人,实际上茶楼的数目已经超出500家,从业人员在1万人以上。这些区域茶楼由原先的农居房改造,两三层楼,一般总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个别特大的茶楼不会超出800平方米。第二,农家茶楼的经营构成。农家茶楼属于农户自营性质,喝茶、餐饮为主营,兼营茶叶等当地土特产。一般双休日生意好于平时,春秋二季及黄金周生意火爆。从经营角度看,现在的茶楼生意已逐步从以茶为主转向餐饮经营(占70%),卖茶收入仅占30% 的比例。第三农家茶楼客源分析。2000年至2003年农家茶楼经营初期,客人基本上还是以杭州本地人居多,随着杭州风景区农家茶楼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单一本地客源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周末、节假日坐在梅家坞、三台山一带的农家茶楼里喝茶、聊天的不再只是杭州人,在景区茶楼到处可以看到上海、江苏、广东甚至北京的小车牌照,通过对八个村32家农家茶楼营业情况的调查,杭州客源要占50%,上海客源20%,其它客源占30%。

3.农家茶楼经营现状

茶楼经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面是农家茶楼响亮的声誉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面则是经营者艰难的维持现状。在梅家坞的调查中发现,梅家坞村170多家农家茶楼中,有30% 左右的茶楼生意蒸蒸日上,40% 的茶楼经营持平,其余茶楼中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二 农家茶楼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内容雷同,经营方式单一

当前,杭州农家茶楼经营中最大的问题是定位雷同。500多家有证经营的茶楼,经营方式基本上是喝茶、吃饭,顾客以玩牌、聊天为主的休闲。在农家茶楼这个特定的旅游产品内,选择的品种很少,内容单一而缺乏新意。如果在一个区域的几十家茶楼经营内容和方式都一样,同类竞争过于饱和,势必会严重制约着茶楼的发展。

2.营销手段单一,拉客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景区“农家茶楼”的整体形象

为了拉拢路过的散客生意,有的农户派专人在路边拉客,其直接后果是造成无序竞争。这不仅在游客中产生不良影响,损害西湖风景区及农家茶楼的整体声誉,对农家茶楼的发展也是致命的。

3.频繁转租导致经营初期时的原生态特色逐渐褪色,农家菜肴饭店化严重

第一,茶楼频繁转租和受人青睐接手的原因分析。“十家茶楼六家转租”,农家茶楼特别是梅家坞的茶楼为何频频转让?一是门槛低,租金便宜;二是有接手的经营者认为经营茶楼比较容易。事实上,旅游者对在“农家”这个特定地理环境和氛围的期望值与市区餐馆不同,许多接手者在经营中发现很难把握,生意没有想象中好做,结果更多的是以平手或亏损出局,被迫转让。第二,茶楼频繁转租的负面影响分析。转租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特色退化,信誉下降,服务打折。”60% 的农家茶楼转租后由外来者经营,在带来先进经营方式和理念的同时,也在慢慢蚕食着原汁原味的农家风情。农家菜不能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茶村风味,出现城市化、同质化、陈式化的倾向。其直接的后果是黄金周一过,生意直线下降,有的茶楼门可罗雀,服务员在门口揽客闲聊。

4.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重视、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农家茶楼地处西湖风景区,由于茶农生活习惯、卫生意识和各种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茶楼厨房狭小,缺乏基本的消毒设施,厨房设备简陋,排污水、排油烟渠道不畅,搞违章搭建,占地经营,损坏绿化。反映出整个“农家茶楼”的卫生状况与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5.经营者职业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农家茶楼的提升与发展

农家茶楼的经营人员,大都没有经过正式训练,职业意识薄弱。在服务中,细节不够规范,有的游客想了解有关景点的内容,服务员知之甚少。停车难问题突出。茶楼经营者和游客普遍反映停车困难,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成为农家茶楼发展的瓶颈。

三 杭州风景区农家茶楼特色经济的地位及作用

1.构成杭州景区新经济,是杭州休闲旅游、休闲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茶楼是杭州重点发展十大特色产业,“杭为茶都”的称号获得公认。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在杭州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据统计,杭州市民每年三个黄金周期间外出旅游休闲基本不到西湖核心区块,而去景区农家茶楼休闲一日游的占到70% 左右。到农家茶楼消费花钱不多即可享受茶乡宜人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或品茗休闲,或踏青采茶,或自娱自乐,适应了城市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农家茶楼的发展,不仅开发了新的休闲旅游产品,还拓展了旅游空间,扩大了西湖风景区的游客容量,大大缓减了假日旅游对西湖核心景区环境的压力。

2.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西湖风景名胜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人均茶地不足一亩,产量、产值都不可能有大的增长。农家茶楼的出现,把种茶、采茶、炒茶、卖茶的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休闲服务业有机组合起来,延伸了西湖龙井茶的产业链,大大增加了龙井茶的附加值。同时,农家茶楼的发展,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就地消化转移,扩大了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以梅家坞村2010年为例,该村170户茶楼经营户,户均茶叶年收入4.82万元,而经营茶楼年收入为9.45万元。最大的茶楼经营户年纯收入超过50万元,其中90% 以上为茶楼经营收入。

3.大大提高了景区农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家茶楼以来,茶农学习知识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茶农走出去学习考察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增强自身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旅游服务意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求知求富的欲望。茶农在与游客接触中,受到都市文化、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生活习惯、言行举止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农家茶楼旅游休闲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户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的改变。

4.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西湖风景区的农家茶楼凭借地缘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满足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成为双休日旅游的首选。通过对杭州市干部、工人、教师、医生、退休职工等的500份问卷调查,有70% 以上的人去过农家茶楼,其中,因“休闲放松”的占35%,因“空气新鲜”的占26%,因“崇拜龙井茶”的占22%。足见城里人大都希望能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茶乡享受到一种放松的充满田野情趣的休闲生活。

四 农家茶楼经营升级发展策略

引导农家茶楼健康有序的发展,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符合杭州市委、市政府把杭州打造成为“旅游胜地”“休闲之都”的发展方向,农家茶楼发展前景看好。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好重点工作。

1.合理布局、准确定位,把农家茶楼打造成最具杭州特色的农村旅游休闲知名品牌

把分散在景区500多家茶楼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和定位,是引导茶农经营的工作重点。“不一样”才是吸引游客的动因。政府要整体规划,在不同的区块上进行不同的定位。另外,同一区块上的农家茶楼也要有不同的主题。满觉陇以“满陇桂雨”闻名遐迩,这一带茶楼以赏桂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做足主题;梅家坞历来都是产茶的胜地,如果动态展示采茶、炒茶、品茶等环节,就非常有看头。借鉴“西湖船娘”的整体包装与媒体宣传,景区茶楼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对茶楼服务人员(或者西湖茶嫂、茶娘)进行语言、服饰等设计和包装,对于茶楼的茶杯、桌布、桌椅等与周围环境协调进行标识,整体推出营销,对于茶楼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政府设台,协会规划,提升农家茶楼整体档次,加强茶楼品牌建设与维护

如何提升西湖景区茶楼的整体水准,更好地满足旅游的需要,是茶楼发展要解决的最迫切难题。作为杭州政府应继续深化“景中村”整治工程,加大对农家茶楼的政策扶持,加强对外宣传促销,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资源、龙井茶文化资源、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必要的挖掘开发和包装,注重整体宣传促销,对外统一打出品牌,系统宣传和推销农家茶楼。

茶楼协会的功能是以行业协会的身份,将各家茶楼组织起来,共同研究探讨茶楼经营发展中的重大事情。目前农家茶楼在茶文化环境与氛围的布置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茶餐饮、茶技艺方面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农家茶楼要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升级,依靠的还是茶文化,茶楼协会的规划就显得更为需要和迫切。

3.以喝龙井茶、吃农家菜为主线,拓展服务内容,丰富茶楼休闲品种

喝茶、聊天、吃农家菜,是杭州市民相对比较喜欢的静态休闲活动。城市里的人对西湖农家的喜欢和新鲜感,不仅停留在静态的享受上,他们也非常热衷于参与到农家乐活动中,拓展服务项目,成了各茶楼的与众不同的新卖点。西湖景区漫山遍野都是茶园,茶楼业主要充分利用茶园资源,增加服务项目。如组织客人采茶、炒茶休闲,让客人倍感新鲜和兴奋。随着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者在茶楼这个特定的区域内,由于旅游者年龄及兴趣的不同,需要有以“茶楼”为中心的配套的附属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者。

4.珍惜“西湖龙井”茶品牌,打造土生农家菜、保护原生态经营

西湖龙井茶是农家茶楼的灵魂,而原生态经营是茶楼的法宝。对于如何经营好茶楼,专家的建议一针见血:“需保护原生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西湖龙井茶是办好农家茶楼的金字招牌。要引导茶农增强保护西湖龙井茶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形成政府、民间组织、茶农和销售企业共同保护西湖龙井茶品牌的“大合唱”。特别要把西湖龙井茶品牌落实到给客人冲泡的每一杯茶上,做到区分档次,优质优价,坚决不搞假冒伪劣,不给游客留下一次遗憾。

打造原汁原味的农家菜风格:喝龙井茶,吃农家菜,是城里人向往和津津乐道的事,农家菜在茶楼经营的比重也呈越来越大之势。但是当前西湖茶楼农家菜态势正在走弱,这种走弱的态势主要体现在原料市场化、工艺宾馆化、口味城市化,西湖农家浓郁的乡土气息下正在褪色。

为了保持正宗西湖农家菜,必须要为农家菜建立原则性标准,做到取料要本地化:烹饪方法农家化,体现农家特色:口味地方化,能体现本地饮食风俗。形成了与杭州城内的餐饮完全不同的菜品和风味。因此,制定杭州农家茶楼农家菜的规范标准,是维护农家菜的基本保证。

5.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茶楼业主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扎实推进500名农家茶楼业主素质培训工程。开展星级茶楼、“农家菜制作”、“优秀茶楼服务员”等竞赛评比活动,鼓励所有从业人员参与服务品牌创塑,在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建立起农家茶楼的良好信誉,以提升信用度增强竞争力。

针对农家茶楼的拉客现象,风景名胜区要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评比奖惩体系,普遍开展茶文化休闲旅游“星级经营户”和经营户单项最佳评比活动,如最佳环境保护户、最佳食品卫生户、最佳规范服务户等,并将评比结果上墙。

6.利用网络媒体,拓展国内外市场

茶楼的经营模式中,散客最重要,是营业额最坚实的主体,团队则是有效的补充。“1×25”的概念就是基于散客的作用提出的。因此,诚实经营,诚朴待客,始终是茶楼经营的法宝。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整体推出景区茶楼品牌和旅游线路,深入扩大品牌知名度。积极向旅行社推介,纳入杭州一日游的线路和杭州旅游线路,扩大农家茶楼的客源。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的保护

加强景区停车、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地下停车场和排污系统,还景区一片闲静和青山绿水,是景区急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S],2005.5.25

[2]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S].杭政〔2006〕10号,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