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

第1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一、先简单的回顾生鲜从筹备、启动、和顺利进展

生鲜自采从采购、加工、配送在没有任何经验和任何能复制的模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记得在自采未正式启动前2个月的筹备阶段,为了学习生鲜采购流程和采购技巧当时我们共有四个人每天凌晨1点多钟起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做调研主要了解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流程、市场变化规律和商品交易流程等夜间调研完批发市场行情后白天再到竞争对手和农贸市场等做商品加价率的分析回头再在一起做总结交流,这样的市场调研工作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将本地市场商品行情、采购技巧及交易流程掌握了以后公司领导又安排我们去了郑州、合肥、南京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调研差异化商品为后来自采正式启动打下基础。生鲜自采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帮助下慢慢建立了从采购、入库、出库、配送等各环节操作流程,使的后来的工作越来越顺畅。

生鲜是整个超市的灵魂,是带动整个超市客流的核心,自采启动初期已是临近春节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年的春节了春节前2个星期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下从外地市场采购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储存在仓库为春节期间备足了货源,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初八本地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几个农户去卖菜的这样的情况给农贸市场和竞争对手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段时间由于我们的货源准备的比较充足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那段时间不光农贸市场蔬菜比较少竞争对手的地堆和陈列架有一半之多都是空着的没货卖,再看看我们超市品种齐全、货量丰满、客流耸动极大的拉动了超市的人气,提高了卖场的销售,同时也得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年销售和毛利与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都是同事们不怕吃苦、团结创新共同努力以及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得来的。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在领导的指导下生鲜采购、加工、配送等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流程的健全完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年下半年主要对生鲜各岗位职责的完善、业务流程、采购谈判能力、生鲜现场管理、损耗控制、采购技巧、商品毛利核定、生鲜配送、熟食加工、新品开发、促销商品组织、生鲜早市的实施、供应商和联营商整体实力的评估分析、以及市场的洞察能力……。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以上的学习之后生鲜采购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通过对两大卖场的改造升级后卖场布局和动线比以前更合理流畅了,调整后卖场形象、人气、销售和毛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加提高了超市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

通过一年的运作生鲜采购人员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1、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完善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2、优化商品品项提高商品品质要求,现在顾客关注的不只是商品的价格,更加关注的商品质量,只有优质、丰富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才更具长久的优势竞争力。

3、加强损耗控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严格控制采购、加工、配送、门店陈列和日常维护等每个环节的流程来操作将损耗降到最低,因为每降低1元钱的损耗就等于多为公司增加了100元的销售。

第2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上蔬菜超市 运营模式 规模

在中国知网里,输入农产品和电子商务两个关键词,一共检索出32条结果,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08年,从期刊论文到硕士、博士论文,研究角度和深度各异;但输入网上蔬菜超市时,检索结果是0条记录。由此不难看出,就具体的一种农产品的商务模式,特别是b2c的模式,研究非常缺乏并滞后。因为现在国内农产品b2c模式的实践已经在一些城市出现。不管它们的模式最终能否成功,至少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我国网上蔬菜超市的市场现状

通过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相应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合肥、武汉、温岭等地都出现了这种模式,这几个城市的报道相对较多。某网站对合肥的网上蔬菜超市进行了如下的报道,他们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四五十个定单很正常。可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一系列问题逐渐出现:

其一,是批发菜的问题。为了和早上卖菜的时间错开,基本都是晚上10时过后,骑着三轮车到菜市场批发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些批发户有时故意将价格抬高。这给他们采购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二,新客户难发展。一些居民习惯了在小摊上讨价还价地买菜,对于网上蔬菜超市还一时无法接受。

其三,利润空间小。现在有的时候一天只有不到10个定单,这么少的定单只能暂时维持生存,利润空间也非常地小,还要考虑交通费用等支出。

虽然上面只是对某一地的某一家公司的报道,但终归也具有的一定代表性。

二、网上蔬菜超市的运营模式

网上蔬菜超市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整个经历的时间不长,正处于一种探索状态。下面我们以目前网络里搜索出的几家公司为例展开。

首先,我们来看合肥的网上蔬菜超市(),它主要面向社区,定位于一般消费群体,和一般蔬菜市场的群体重合,社区用户只要打个电话或直接在网络上下订单,就会有公司配送人员送货上门。同时,它们也开了实体店,实行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在产品种类方面,它们不仅直接供给蔬菜,还供给蛋、包装食品、大米等上百种。在组织发展方面,实行全国加盟,地区独家模式。目前已经拓展到南京、上海等地。在货源方面,直接从周边的批发市场进行批发。在销售价位上,优势不明显。其赢利模式来源于产品差价。

其次,我们来看浙江温岭的易购网络(es580)便民服务中心,这家网上蔬菜超市,涉及蔬菜水果、日常用药、家政服务等服务。在价位上与批发市场价格相当,赢利模式也是来自产品差价。同时他们与社区管委会联系较紧密,其性质更像一个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最后,我们来看看上海的两家公司,一家是上海易果网,它与上海欧洋农场合作,由欧洋农场负责供货,易果网的销售配送队伍负责网上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所面向的人群也是一般消费群体,价位优势不明显。

另外一家是上海和乐康。它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销售有机产品,赢利模式主要是赚取差价,其价位是普通的3-6倍,货源主要来源于浙江的农场。

三、网上蔬菜超市的利润逻辑要素

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个常规的企业利润逻辑,利润=收入—成本=销量*价格—成本,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网上蔬菜超市的赢利的几个基本要素:消费方式或习惯、价格、规模。

1.消费方式或习惯问题。对于网上蔬菜超市而言,消费者网上消费习惯或通过电话订购的习惯很重要。从上面的几家公司消费群体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购买类型:一是子女没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通过网络或电话为其家人订购,订购量有多有少;二是上班族由于日常工作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购买蔬菜;三是有些送礼品的人,需要一些土特产、原产地或很难获得的产品,他们可能会通过网络搜索,然后咨询或订购。总体来说,网上蔬菜超市应该与本地区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因素结合起来,寻找一种可行的运营模式。比如武汉绿时达,它目前选择的就是一些高档社区市场和高档的礼品市场,提供优质的有机产品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土特产等。

2.价格要素。根据其定位不同,网上蔬菜超市价格也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一是普通蔬菜面向普通社区居民,其价格与菜场价格相当,货源与菜场相似,甚至直接从批发市场采购。另一种是高端市场,主要是一些绿色和有机蔬菜,此类价格高,消费人群主要是对健康很重视的高收入者。从市场反应来看,部分消费者认为这部分产品的价格还是略微高了些。对此,网上蔬菜超市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价格策略,当然这个可能要从整个农产品的产业链着手去解决。

3.规模问题。不管是收入部分还是成本部分,都与规模有着根本性的关系。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购买人群的数量,二是购买产品的数量。对于网上蔬菜超市,如果所服务对象通过网上或电话订购人数不多,或者人数规模有限的情况下,产品数量也跟不上,那么要实现赢利是很难的。所以公司为了平衡这个问题,每次购买需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免运费。当然,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四、结论

网上蔬菜超市的这种商业模式为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增添了新的元素。要更好发展这种模式,

良好的利润逻辑是基础。针对前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找准目标细分市场,注意规模问题。比如武汉绿时达对目标市场进行了良好的分析,不管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市场,都提供优质的土特产、相对稀缺的原产地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实行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转型,挖掘网上业务的拓展性,增强赢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绿时达为中国农业新血液前行..

第3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一、项目实施前蔬菜生产基础及规划情况

(一)基础情况:200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整个项目区蔬菜播种面积共计791公顷,其中:镇281公顷,镇243公顷,镇267公顷。主要种植土豆、大白菜等大路品种,蔬菜总产16079吨。没有认证的有机蔬菜基地。

(二)规划情况: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划方案,在整个项目区计划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500公顷。其中,镇150公顷,镇200公顷,镇150公顷,建设一处占地1公顷的绿色有机食品种苗繁育室、防虫网棚150个、配套完善监测室1处、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00盏、认证注册基地500公顷。

二、项目区有机菜发展现状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一手抓基础工程的建设,一手抓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到目前,项目区蔬菜播种面积已发展到2676公顷,蔬菜总产达到91180吨;有机蔬菜基地已发展到743公顷,有机菜产量17539吨。其中:镇蔬菜播种面积1500公顷,总产58222吨;有机蔬菜基地认证已达167公顷,有机菜产量5722吨。镇蔬菜播种面积641公顷,总产19555吨;有机蔬菜基地认证已达175公顷,有机菜产量3435吨,成为全省的试点单位之一。镇蔬菜播种面积535公顷,总产13632吨;有机蔬菜基地认证已达401公顷,有机菜产量8382吨。大路菜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土豆、大白菜、西红柿、生姜、大葱、胡箩卜等。有机菜主要品种有:绿菜花、白菜花、绿芦笋、刀豆、大蒜、菠菜等。在项目区已形成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可喜局面,发展有机菜、种植高效优质农产品已被广大农民所青睐,通过各种方式,已有中记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到项目区建基地,安家落户(见附表)。

三、主要做法

1、适应市场需求,确立有机农业发展战略。在项目规划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发展有机蔬菜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有机畜禽、果品、粮食同步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战略,力求将其培植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特色亮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把有机蔬菜发展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2、科学编制规划,精心筛选基地。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基地建设标准和《有机食品发展规划》来确定基地。为使基地符合成方连片、规模发展的要求,三个乡镇各级积极引导农户采取土地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确保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同时,组织龙头企业和乡镇政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申报认证和商标注册,使全市有机蔬菜基地及时通过了国际、国内认证机构的认定,为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着力培植“龙头”,增加发展动力。一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各乡镇先后引进引进了等8家“龙头”企业到项目区发展有机菜生产基地,有力地带动了有机蔬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加了出口份额。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2005、2006年公司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项目,投入1800万元开发资金,新上了蔬菜速冻及冻干加工项目,购土地5.33公顷,新建8000平方米加工车间,5000吨低温库,新上DL3-1000流态化单冻机及流水线一条,购进沈阳冰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355吨冷冻干燥果蔬产品流水线一条,冷藏车一辆、2吨蒸气锅炉一台,购置化验仪器设备11台套,使企业速冻菜生产规模由原来3000吨扩大到6000吨,形成年加工保鲜蔬菜2000吨、冷冻干燥果蔬产品355吨的能力,2007年正式投产。三是挂靠对接大“龙头”。项目区各乡镇先后与信康、泰安、中记等10多家市外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产品找到了销路。

4、着力培育品牌形象,增创有机农业发展优势。一是抓规划促发展。根据《肥城市有机食品发展规划》,镇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采取土地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搞好集约经营,建立了有机蔬菜生产基地6个。同时,积极开展申报认证和商标注册,镇有机蔬菜基地先后通过了国际、国内认证机构的认定,为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抓管理保质量。建立健全了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修订下发了有机绿菜花、菠菜、毛豆、芦笋等30多个生产操作规程;各基地都建立了生产操作记录,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关键技术、田间管理、产品收获到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建立科学、规范、清晰、完整的档案。、等多家有机蔬菜加工企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室,定期、定点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做到全过程质量跟踪监控。三是抓科技促服务。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优质高产抗病虫的蔬菜新品种30多个,推广先进技术20多项,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促进了有机菜发展。

5、创新经营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在生产实践中,项目区各单位主要创新了三种管理模式:一是股份制合作社模式。核心是“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项目区建立钱庄、后韩等专业合作社6个,办理了工商税务登记,钱庄有机蔬菜合作社作为全国的试点单位率先投入运行,与公司、人民商厦等单位签定了有机蔬菜产销合同,农民吃了“定心丸”。二是专业协会模式。对以农户为单位种植有机蔬菜的基地,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村集体的作用,由他们牵头成立有机蔬菜协会。协会对外与龙头企业签订种植合同,对内向会员提供技术、物资、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并负责管理基地。三是家庭农场模式。为了把种植大户具有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发挥好,积极引导种植大户涉足有机蔬菜,发展家庭农场,现在已经涌现出一批有机菜生产专业大户。镇旅店村党支部书记王云才牵头,租赁土地300公顷,与中记公司签定有机大蒜合同,生意红红火火。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由于绿色农产品开发工作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农民技术素质差,传统农业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二是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农村专业合作法刚颁布实施,农民对有关条文的理解、消化还有个过程,运行管理还十分粗放。三是龙头企业存在压级压价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第4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有机蔬菜农场;运营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CSA模式下有机蔬菜农场运营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30日

有机蔬菜是有机食品的一种,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生物及产物,并经过有资质认证机构审查认证的蔬菜。CSA全称为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中文译为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下的有机蔬菜种植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一种社区协作关系,生产者按照有机种植方式为消费者生产健康有机蔬菜,消费者提前预付资金为有机蔬菜种植提供保障,当风险来临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风险。本文以采用CSA模式运营的“阳光”农场为例,分析CSA模式下有机蔬菜农场的运营问题。

一、阳光农场概述

(一)基本情况简述。阳光农场建立于2012年,公司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总承租土地面积为40亩,公司运营方式:公司+农户,农户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有机种植和生产,公司成员主要负责有机蔬菜的销售和客户关系的维护。阳光农场对内和农户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有机蔬菜,对外和有机农场进行合作,外派公司成员到合作农场进行监督生产,以保证为消费者提供有机健康食物。随着农场联合这种模式的不断推进,阳光农场合作的有机农场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的有机食物也越来越丰盛。

阳光农场的经营理念:本本分分种菜,踏踏实实做人;食在当地,食在当季。阳光农场鼓励消费者食用当地种植的有机蔬菜,鼓励消费者吃应季蔬菜,追求健康生活方式。

阳光农场的启动资金:阳光农场采用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最初建立时,消费者预付了一部分有机蔬菜的支付资金,阳光农场依靠这部分资金逐渐发展起来。如今,阳光农场的稳定会员从最初的3户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

(二)阳光农场组织结构概述。阳光农场现有员工52名,其中固定员工16名,其余均为非正式员工,其中3名实习生,2名志愿者,其余员工为阳光农场附近的村民,主要负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阳光农场共有6个部门,分别为生产养殖部、会员部、接待部、行政部、配送部以及团购部。

1、生产部。生产部门由一个在蔬菜故乡――山东寿光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傅负责,他是阳光农场的生产技术指导,有传统种植经验,主要负责阳光农场的生产计划制定以及生产人员配置,是阳光农场的核心人员。到阳光农场以后,老师傅转变思想从零开始学习有机种植,逐渐接受并推崇有机种植理念。生产部门现有固定员工5人,其中两人外派到其他农场进行有机种植监督,其余3人协助负责有机蔬菜种植及管理。养殖部门由1个年轻新农人负责,他主要负责农场鸡和猪的饲养。

2、会员部。会员部现有员工3人,主要负责本周可配送蔬菜的线上并及时回答客户的咨询以及疑问。会员部和会员接触较多,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会员部将消费者的疑问、难题反映给生产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充分考虑消费者建议的情况下进行改善。生产部制作农场改进方案或者规划,会员部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和消费者进行接洽,充分采纳消费者的建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为农场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接待部。接待部现有员工3人,接待部主要负责农场参观活动的策划、农场来访人员的接待、农场食堂的运营以及农场公众号的。农场活动分为自推和外访两种,外访有零散参观者,也有群体来访。自推主要通过接待部策划农场活动,向会员发出邀约,以促进农场和会员,会员和会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社区的这一概念。外访零散群体大多是慕名而来的,有的想学习农场的运营模式,有的想切实感受有机农场一天的生活。外访群体种类多,有小学生、公司员工、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等。接待部除了自己策划农场活动,还会承接外来集体活动,按照客户要求,设计农场活动。

农场食堂建于2015年,建立并投入生产所用时间为14个月,投入资金大约16万元,食堂面积80平方米,可承载来访客人80人。食堂目前主要客户源是农场来访人员,客户源比较狭窄,因此经营比较困难。食堂食材大多是来自自己的农场,蔬菜全部是农场子种有机蔬菜,主食来自合作有机农场,因为食材的有机性质,食堂消费人均200元。食堂主张循环经济,设计麦麸洗碗流程,每位消费者在用餐结束后,将剩余饭菜倒入分类垃圾可以用于喂养农场动物,洗碗不使用化学洗涤剂,使用健康有机的麦麸清洗油渍,残留物顺着洗碗池管道流入小池,小池中喂养鱼,这些残留物成为鱼的食物,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圈。农场公众号的设计主要靠工作人员对农场信息素材收集以及支持农场的朋友们共同参与。

4、行政部。行政部现有工作人员2人,1人协助农场经理负责对外活动工作的接洽,包括相关文件的整理,农场经理人行程的安排、相关来访人员的接待等等;1人负责财务会计工作,主要包括日常经济业务的记账、农场工作人员工资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制作。财务报表反映了农场收支利润情况,为农场经理的经营决策作出指导。

5、配送部。配送部现有工作人员4人,主要负责有机蔬菜及肉蛋的配送及运输工作。配送部主要根据会员部制作的会员购菜信息,进行农场采摘和配送,保证为会员带来新鲜健康的蔬菜。会员数量较多,为保证会员及时吃上新鲜有机蔬菜,会员部设计北京地区配送路线图,以节省配送时间,及时将新鲜有机蔬菜配送到会员家庭。

6、团购部。团购部主要工作人员有2人,主要负责线上团购信息的处理、团购品种采摘以及团购的配送。团体线上采购以及团体配送是该农场开展的一个新项目,相对于单独家庭采购,团体采购人员数量还比较少,不过是未来发展会员的一个趋势。团购部利用网络平台线上瓜果蔬菜信息,某一社区或者某一区域消费者根据需求和信息进行下单,若达到团购配送数量,订单自动形成,团购部根据团购信息进行相应采摘和配送。集体团购,有利于扩展有机蔬菜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以社区或者某一区域为单位进行下单配送也体现了社区支持农业的“社区”性质。

二、阳光农场经营概况

(一)种植规模。阳光农场租用土地共42亩,种植大棚24个,目前蔬菜种植所用大棚共有19个,1个用于种植草莓,1个用于合作户种植蘑菇,其余3个大棚空置用于轮作休耕。室外种植规模15亩,当下季节种植作物种类比较繁多,有黄瓜、西红柿、草莓、苋菜、小白菜等应季瓜果蔬菜。

(二)养殖规模。阳光农场共养殖猪34头,猪的喂养靠自然生长,不使用猪饲料和快速生产剂,主要喂养碎玉米颗粒等,所以猪的养殖期比市面上其他猪的养殖期要长,大约一年半时间才长成。阳光农场共养殖鸡68只,鸡的品种有乌鸡、柴鸡,鸡的成长期大约14个月,比市面上吃普通饲料长大的鸡的生长期要久,鸡的养殖采用半散养模式,放养在一亩田地间,除了喂养的玉米碎以外,可以自己在土地上抛食吃,成熟期小鸡的重量大约为4斤重。

(三)生产运营。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地需要经过3年的有机种植培育以后,再种植蔬菜才可以称为有机蔬菜。有机蔬菜的种子除了自己种植过程中的自留种,其他都来自考察过的有机种子。生产过程所用的肥料主要为鸡粪,鸡粪主要通过购买获得,农场一般很少使用牛粪,牛粪太旺了对植物生长不利。阳光农场去年夏天新建了自己的沼气池,今年已开始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循环生态经济,还有一部分肥料来自于蘑菇发酵,农场自制蘑菇菌棒,粪料的有机健康保证了蔬菜的健康成长。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从种植前就开始。阳光农场秉承“事前预防,事中积极治疗和事后消毒”原则,努力将病虫害降到最低。事前采用闷大棚高温消毒,封闭大棚,用棉被将大棚封闭,保证大棚室温足够高,以起到高温杀毒的效果,或者采用粪料杀毒方法,在大棚或者室外田地堆积粪料,以达到杀毒作用,事前的措施保证植物种植前有一个良好的培育环境。事中积极预防和治疗,针对植物本身的特性,杜绝可能产生虫害的两种植物同在一个大棚种植,在大棚放置蓝色或者黄色杀虫板积极杀虫,当虫害出现时,组织工作者手工捉虫,或者采用一些物理或生物措施进行积极杀虫,例如喷洒大蒜水等。事后通过轮作、休整、高温杀菌、粪料调节等进行治理。事前事中事后的一系列措施为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少遇到虫害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阳光农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CSA社区支持农业理念的体现不明显。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会员按照订购菜的重量来付费,当应季蔬菜出现大批量生产,在充分供给消费者以后还有大量剩余的情况下,农场没有将过剩的蔬菜分享给消费者,“共享收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当大棚蔬菜出现虫害或者由于自然灾害遭受损失时,损失部分全部都由农场自己承担,没有由会员承担,体现不出“风险共担”。阳光农场,会员参与农场活动积极性不是很高,消费者没有过多的参与农场劳动,没有过多的与生产者进行交流,没有深入融入农场,两者之间社区亲密度没有很好的形成,消费者之间没有互相了解和认识交流,“社区”理念体现不明显。

(二)资金不足。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的有机蔬菜农场运营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由消费者提前提供,缓解了农场种植的资金风险,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农业活动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机农场在初期建立时,土地的租赁、大棚的购建以及农场相关设备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在后期运营过程中还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运营和发展。运营过程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硬件设备对于资金的需求;二是农场软实力对资金的需求。后期农场的扩大规模、先进农机具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有机农场大多位于郊区和乡村,远离市区,新农民人才的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的引进及创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机农业是投入大回报慢的一个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三)技术创新缓慢。在有机农场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用技术进行改进的方面,但是由于人才的匮乏,阳光农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配送过程中,配送箱保鲜问题;二是配送过程中配送路线的规划。对会员进行配送的瓜果蔬菜一般都是当天采摘,绝对保证消费者吃到最新鲜的蔬菜,但是由于农场配送箱不透气,导致很多蔬菜在运送到会员家的时候出现蔫甚至腐烂的现象,尤其夏天,情况更为严重,配送箱的问题导致很多会员不能收到质量好的蔬菜,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摩擦,影响消费者和农场的社区关系。农场会员从最初的3家到现在的600多家,会员数量的增加,配送成本也在不断增大,如何规划配送路线,以最大程度降低配送成本和配送时间是很多社区支持农业农场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浪费现象严重。农场生产的应季蔬菜有的是高产蔬菜,除了配送会员、员工食堂使用、送员工以及喂养农场家禽外,还有很多剩余,而农场冷库空间有限,大量当季蔬菜不易放置过久,所以在夏季会出现很多蔬菜腐烂现象。过剩蔬菜除了在有机农贸市集售卖以外不允许被商业降价售卖,导致大量蔬菜浪费。

(五)员工流动性大,人才匮乏。有机农业是一个新型朝阳产业,投入成本大见效期长。很多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因为资金或者信念问题,没有坚持走在有机农业的道路上。有机农场一般位于郊区或者农村,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利,和很多毕业大学生理想中的工作环境大相径庭,很多农业专业的大学生没有选择深入基层。即使有志于从事农业活动的大学生在毕业初期在农场脚踏实地的工作,但是由于家庭因素或者个人发展问题,很多年轻有能力的员工选择离开农场,可以在农场长期工作的员工还是农场附近的村民。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生产者是社会地位低的农民。在当今社会,虽然人人平等,但从收入水平和行业受教育程度而言,农业工作者整体收入水平低下,从事农业行业的工作者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农业行业中工作的员工,大多工资待遇低,不能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导致农场不能吸引人才流入,员工的流动性大。

第5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一、企业简介:

2005年1月15日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正式在塔城市成立,是一家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出口的股份制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6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资产总额1700余万元。法人代表:牛宝江。

公司地处塔城市文化南路,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主营百货、建筑材料、水暖器材、五金交电、汽车摩托车配件、各类机械配件、机电产品(三类)、废旧物资回收、农副产品、土产日杂、工矿产品、汽车摩托车修理、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果疏精深加工。拥有工艺、设备较先进的蔬菜、水果加工车间两个,贮藏能力1200吨的保鲜库一座,占地总面积28亩,农副产品主销往哈萨克斯坦国及疆内外市场。

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国谢米州谢米市拥有总建筑面积5000m2注册资金100万美元,流动资金3200万美元,资产总额1000余万美元的让撒亚服装、建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塔城地区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紧紧抓住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诚信守法为原则,以创新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建设“学习型” 公司组织为目标,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公司文化,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认真履约,诚实守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各项规定签订、实施每项合同,“重合同,守信用”从而提高公司的信誉和知名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每年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和业务主管人员学习《合同法》及相关经济法规,使本公司的合同签订与履行工作更加规范。

(2)严格执行公司制度的各项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及办法,对经济合同的审批、监督、检查、奖惩、统计方面明确规定,使合同管理人员能按章办事。

2、服务周到,主动热情

服务态度是企业长期、延续发展的命脉,本公司遵从“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具体表现在:

(1)能主动与种植农户配合,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未按合同规定种植、提供品种、质量的农户,采取其他措施,尽量不予索赔。

(2)在产品销售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回访调查,对用户反馈的每条意见,24小时签复,务必达到用户满意。

3、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员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计量器具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损坏,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校准、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校准过的器具,以避免对农户、公司的计量损失。

二、申报背景

塔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塔城行署所在地,也是塔城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塔城市有全国离城市最近、通商200多年、自然条件较好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巴克图口岸。

塔城市辖5乡1镇3个国营农牧场,3个街道办事处,117个行政村,总人口14.39万人。辖区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的3个团场,总人口3万人。

塔城市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生产区,是自治区、地区的粮食、油料、甜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种植业结构比较单一,近年来如种植粮食、油料等,因本地没有龙头企业,产品受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波动的影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近郊人均土地日渐减少,城郊反季节蔬菜生产供应能力与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蔬菜贮藏保鲜滞后,每年冬春两季市场上新鲜蔬菜基本上都是从区外购进,蔬菜月、季间价格差高达5-10倍以上,据统计全年外购蔬菜占当地蔬菜销售总量的60%以上。蔬菜保鲜贮藏及其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贮藏保鲜是蔬菜产品采摘后处理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是蔬菜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具有与国际化大市场相适应的蔬菜生产、贮藏保鲜供应体系,扩大供应,繁荣市场,丰富塔城市人民的菜篮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塔城市临近口岸的地缘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为此塔城市已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企业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蔬菜保鲜贮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形成种贮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解决了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生产方式

1、原料供应

出口、销售生产所需主要原料是蔬菜、水果。2004年塔城市蔬菜、林果种植约5万亩,年产蔬菜、水果近4万吨,塔城市周边地区年产蔬菜、水果至少在10万吨以上。为促使企业做大、做强,产生规模效益,我公司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形成“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拓宽原料的供应渠道,从周边兵团、塔城地区各县市、疆内外输进蔬菜、水果,原料供应充足。

2、技术依托

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依托单位塔城地区农科所,拥有一定的蔬菜保鲜贮藏科研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地蔬菜保鲜加工模式。通过合作,塔城地区农科所在蔬菜保鲜贮藏和加工技术方面给予本公司强有力的支持。

四、市场分析

1.国际市场

巴克图口岸辐射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等重工业基础好、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国家,但其轻工业尤其是食品工业发展缓慢,同塔城地区经济互补性强,为塔城市保鲜蔬菜出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公司与哈国塞米州阿兰公司已签定年出口12400吨的农副产品出口合同,年出口交易额在3314000美元以上。

2.国内市场

新鲜的果蔬具有鲜美的色泽,风味和丰富的营养,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但是,由于果蔬属于季产年销的商品,生产季节性强,产量高,采收期相对集中,在采后的贮销过程中极易腐烂,因缺乏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出现“旺季烂,淡季断”丰产不丰收现象,这不仅影响正常的市场供应,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果蔬的生产发展。我国果蔬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水果产量9000万吨,蔬菜产量3亿吨,但受到保鲜储备能力和技术的限制,致使果蔬在采摘后流通过程中每年损失率为25-30%,约750亿元。而世界发达国家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总放在首要位置。美国的果蔬损失率仅1.7-5%,这充分说明我国的果蔬采后保鲜加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本地市场分析

塔城市2004年总人口14.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近7万人。按人均日消耗蔬菜1斤(500g)计算,年需蔬菜总量2737.5万公斤。而目前塔城市尤其是冬、春反季节蔬菜供应紧张,自产蔬菜供给率不足40%,即本地反季节蔬菜年供应缺口约1000万公斤。尚有60%-70%的反季节蔬菜需要从300--600公里以外的乌苏市、乌鲁木齐市等地调入。

塔城市周边,尤其是北部塔尔巴哈台山沿线一带,气候不宜种植蔬菜。该区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的162、163、164三个团场,人口近3万人,蔬菜年需求量在500万公斤以上,基本上依靠塔城市场供应。

以上分析表明,塔城地区绿源农产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农副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看好。

五、企业机构组织:

塔城地区绿源农副产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管理蔬菜加工及保鲜的各项业务。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保鲜库建设和建后管理实行全过程负责。

公司下设合同预算部、保鲜技术部、市场销售部、财务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发挥员工潜在的能力,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

合同预算部:

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各项合同的预算,签约,管理。严把合同签订履行关,对每项合同都做到五有:有台帐,有统计,有记录,有数据,有情况反映,并登记造册,归档管理。负责组织种植及技术服务,协调各种植农户与公司之间关系。

保鲜技术部:

保鲜技术部负责组织库区蔬菜保鲜配套技术服务,协调各农业技术部门作好蔬菜收购基地的农技推广、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

市场销售部:

市场部负责制定的全年市场开发计划、销售计划,在国外、区内主要城市设立销售网点,销售网点由市场部垂直管理。销售网点的工作由市场部统一领导、统一策划。逐步形成遍布全区、统一领导、机构完善、运作有效的营销网点。市场部担负着产品的销售工作,是公司销售工作的神经中枢。负责统一的策划,发货、回款、宣传、促销、信息传送和反馈。

财务部:

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账目统计、回款及基地的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资金平衡。具体执行公司的财务计划,对合同预算部、市场销售部、技术部等部门报来的会计资料进行汇总,编制经营财务报表。

六、销售方式:

一是进行广告促销,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客户了解公司及公司销售的产品;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实行与标牌标识、包装产品相配套的创名牌战略,以防假冒,取信于民;三是要通过与国外客商联合,增加销售网点,树立“品牌”形象;四要加强疆内各大城市销售网点建设。

产品市场定位:重点发展哈萨克斯坦国国际市场,同时发展疆内外和本地市场。

销售产品主要有:

果茎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

叶菜类:芹菜、生菜、韭菜、水萝卜、洋葱;

水果:苹果、桔子、葡萄、梨。

七、企业效益:

企业生产加的农副产品均为绿色食品,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食用果蔬产品,对于增强人民体质,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生态环境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繁荣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和保障社会安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提高生活质量,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加速塔城市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辐射带动全区蔬菜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扶贫效果。

企业年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额在3314000美元以上,国内销售在9437021元以上。年收购、加工成本8541678元,经济效益可观。年交易规模在1亿元以上,企业无银行贷款、欠税、工资、社会保险金、折旧,资产负债率68.59%。企业总资产报酬率6.1%,高于银行利率。

八、企业贡献

1.技术产品贡献

果蔬保鲜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果蔬市场,增加了地区市场供应量,而且,使所生产夏秋优质蔬菜60%以上出口或销往外地,成为塔城市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支撑产业。以农副产品收购加工方式辐射带动塔城市及周边县市10万亩蔬菜、果树种植区,带动种植农户1500户,必将带动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提高种植质量,实现特色农业、林、牧等多业并举,对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调整,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乃至对塔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就业贡献

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和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差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塔城市的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不少农民仍然生活困难,本公司通过果蔬保鲜、加工、销售,可以增加就业岗位350个,通过安排就业,为当地农牧民早日脱贫创造条件。对繁荣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和保障社会安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6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摘要】通过蔬菜棚室建设生产情况的调查,提出棚室发展的优势与特点,总结其成功经验,为蔬菜棚室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蔬菜棚室特点优势经验

在水资源缺乏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无疑是一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0年来,锦州市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狠抓蔬菜产业的发展,相应制定了五年之内完成“六个百万经济工程”计划,其中“百万亩棚室经济工程”是首要工程。现将锦州市蔬菜棚室生产发展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面积:2007年蔬菜保护地面积达103.01万亩,比2000年增加了40.11万亩,增幅63.8%。其中温室45.79万亩,大棚39.86万亩,中拱棚8.28万亩,小拱棚9.08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加12.79、20.26、1.08、5.98万亩,增幅为38.8%、103.37%、15.0%、192.9%。

2.产量:2007年保护地产量550.61万吨,比2000年增加231.61万吨,增幅72.6%。

3.产值:2007年保护地蔬菜产值59.28亿元,占今年蔬菜总产值的86.5%,比2000年增加25.21亿元,增幅74.0%。

4.人均蔬菜占有量:按全市307.7万人口平均计算,2007年人均蔬菜占有量为2152公斤,比2000年增加682公斤,增幅46.4%。

5.蔬菜出口、外销量

(1)出口菜。2007年出口蔬菜23.69万吨,比2000年4.46万吨增加19.23万吨。创汇3.74亿元,2000年比1.02亿元增加2.72亿元,增幅266.7%.

(2)外销菜。2007年全市外销菜324.91万吨,比2000年178.5万吨增加146.41万吨,增长82.0%。外销额为36.82亿元,比2000年18.7亿元增加了18.12亿元,增幅为96.9%。

二、发展特点

锦州市蔬菜生产发展之所以如此强劲,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瞄准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促生产,是全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种植业特别是蔬菜生产的发展。

2.发展订单蔬菜促进产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订单生产已成为破解农产品卖难的有效办法。各级政府和部门把订单农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利用各种渠道链接市场空间,蔬菜订单生产发展强劲。仅凌海市通亚公司与农民签订单蔬菜面积约达5万亩,加工出口小菜占日本市场50%以上。

3.依托市场需求拉动蔬菜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蔬菜品种、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档次、高效益的蔬菜生产为主要目的,体现在“反、早、优、特”四个方面:“反”即抓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早”即抓早熟品种蔬菜的发展。采取打时间差的方法,抢占市场机遇。“优”即抓优质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特”即抓特色产品的发展。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产品。

三、发展优势

一是环境资源优势。(1)交通运输优势:锦州市辽西中心城市,是我国华北腹地连接东北的关内外咽喉要道,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得天独厚便利的运输条件。(2)温光资源优势:锦州市地处北温带,属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747—2847小时,光照充足,年≥0℃积温3788℃—3979℃,≥10℃积温达3531.5℃,年平均气温9℃,温光资源优势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二是组织领导优势。市政府提出并实施蔬菜“百万亩棚室工程”产业化至今,经过几届领导班子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使蔬菜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由重点项目到亮点工程的跨越,由结构调整到主导产业的升级,带动和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更新、经营方式上的转变,逐步趋于成熟。

三是基地建设优势。市政府实施“百万亩棚室经济工程”建设以来,设施面积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底棚室总数量为135.08万个(栋),面积达到85.77万亩,居全省第一。占锦州市菜田面积的69.3%;产量396.2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71.3%;产值48.11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88.3%。

四是产品质量优势。在各乡镇和业务部门的努力下,全市从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入手,推广了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和新型种植技术,蔬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经认证的国家和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并且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是市场开拓优势。2006年我市蔬菜批发市场有55个,比2000年增加14个,增幅34.1%,其中大型市场16个,中型27个,小型12个。比2000年分别增加14、13个,小型减少13个,分别增减幅为700.0%、92.8%、52.0%。

四、经验做法

1.解决认识问题。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我市领导组织专家团到北京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通过政府协调和农业经济协作组织,搭好蔬菜市场与生产的桥梁作用,把我市蔬菜打入国际市场。在2004年北宁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部级20个无公害示范县之一;北宁市和黑山县两县被省农委确立为2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县。

2.解决资金问题。能够选择这个产业的,大多是农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们积累不足而又有强烈的致富愿望。针对这个问题,市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找门路请求省委贴息贷款、市财政部门扶持,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县财政承付贷款利息,解决建棚户负担问题;以及农户自筹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产业。

3.解决技术问题。蔬菜产业是一个相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事关效益高低、产业成败。对此,有关部门利用科技人才培养农民技术队伍,绿色食品、无公害基地分别设立了“科技110”为农服务的热线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第7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以中省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立足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保障民生,以保证冬春蔬菜供应、满足应急需要、平抑菜价大幅波动为目的,坚持市场化运作,依托骨干企业,采取“政府委托、企业运作、适当补贴”的方式,建立储量合理、管理严格、投放及时、运转顺畅的冬春蔬菜储备制度,做到储备蔬菜调得进、存得好、销得出,确保蔬菜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

二、储备的时间、品种、规模和方式

冬春蔬菜储备实施时间为每年春节前一个月,以确保春节期间的市场供应。

根据我市居民消费习惯,主要储备品种为白萝卜、红萝卜、土豆、洋葱共四种耐储存、易周转的蔬菜。

储备规模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中关于强化城市蔬菜供给应急能力建设的要求确定,即“确保重要的耐储蔬菜品种5—7天消费量动态库存”,核定市级冬春蔬菜储备总量为2000吨,其中白萝卜500吨、红萝卜500吨、土豆500吨、洋葱500吨。

储备方式根据菜源和储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取动态库存(委托骨干蔬菜流通企业、批发市场结合自身经营,实行动态周转并保持应储备的库存规模)和产地储存(委托合作社和生产大户在产地储存)相结合的方式。动态库存和产地储存的具体数量由市蔬菜储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三、承储单位的选择和确定

在充分考虑地区农产品产销特点和承储单位经营资金实力、加工仓储能力、市场影响力、企业信誉、抗风险能力、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储备单位备选名录。在对备选单位的经营规模、经营情况、仓储能力、银行信誉等方面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择优选择承储单位,报市蔬菜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签订承储合同。通过合同明确政府和承储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四、储备蔬菜的管理、动用和销售

1.储备蔬菜的管理。储备按照“政府委托、市场运作、权责明晰、自负盈亏、适当补偿”的原则实施。在储备期内,政府不启动抛售储备蔬菜的情况下,储备蔬菜可参与企业经营周转,但承储单位必须始终保证承储数量,满足调拨任务的需求。储备期满后,储备蔬菜由承储单位自行销售,自负盈亏。

2.储备蔬菜的动用。储备蔬菜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动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致使蔬菜市场出现脱销断档趋势;市区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供应偏紧时;其它需要动用的情形。

3.储备蔬菜的调拨。储备蔬菜是市级专项储备物资,未经市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发生重大情况确需动用市级蔬菜储备时,由市农业局会同市发改、财政、商务、物价等部门向市政府提出申请,经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制定的应急供应预案组织实施。

4.储备蔬菜的销售。经市政府批准动用抛售储备蔬菜时,应遵照有计划、逐步投放的原则,储备蔬菜实行定点、限量、挂牌销售,销售时优先考虑“农超对接”、“农社对接”销售点。销售价格由市物价局参照储备蔬菜入库时价格合理确定。

五、建立健全蔬菜储备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领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开展,市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农业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委、商务局、物价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蔬菜储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蔬菜储备方案、储备种类和数量,审定蔬菜承储单位,审定蔬菜供应应急预案和补助方案。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蔬菜储备的监管,制定储备蔬菜购进、入库、储存、抛售、补贴管理实施细则,采取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承储单位和储备库进行检查,确保全部蔬菜储备数量到位、质量安全、调用顺畅、保障有力。

市农业局负责会同市发改、财政、商务、物价等部门确定承储蔬菜的单位,负责与承储单位签订承储合同;制定储备蔬菜供应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储备蔬菜的入库验收、日常管理及投放;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与蔬菜直销店有效对接的投放网络。

市财政局负责编制冬春蔬菜储备资金预算,并按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市发改委负责会同市农业、财政、商务、物价等部门监督储备计划执行情况。

市物价局负责市级储备蔬菜入库价格监测和投放市场价格的制定、监管工作。

市商务局负责蔬菜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市交通、交管部门负责开辟绿色通道,保证运菜车辆通行畅通。

各蔬菜承储单位要严格按照承储合同的规定,及时入库、专库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挂牌标存。未经允许不得动用储备蔬菜。对违犯规定的承储单位,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直至取消其承储资格。

第8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purchase impact of the consumer product knowledge on organic vegetables was verifi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 and influencing coefficient was deri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subjective cognition of consumer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purchasing behavior of organic vegetables, innovativeness has weak negative impact;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objective cognitive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purchasing behavior of organic vegetables, consumers of organic vegetables is not sensitive to its price.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studies the impact of consumer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organic vegetables purchasing, and some of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exist in a regulatory role on organic vegetables purchasing.

关键词: 产品知识;有机蔬菜;消费者行为

Key words: product knowledge;organic vegetables;consumer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302-03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的环保和健康意识不断加强,有机蔬菜以其安全、健康、优质、天然和营养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

我国政府对有机食品的发展很重视,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其发展。但有机食品尤其是有机蔬菜的发展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了解和认知及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态度及购买行为。消费者在确认自己的需求后会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形成自己的产品知识,再由这些产品知识对其知道的有机蔬菜的品牌进行评估,进而形成其有购买意向的行为。由此可见,了解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对有机蔬菜购买的影响模式,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经销者及政策的制定者来说,都非常有必要。

1 文献回顾

1.1 消费者产品知识 Brucks将消费者产品知识分为主观知识、客观知识和经验知识。①客观知识。指储存于消费者记忆中信息量的多少、组织和形式,也就是实际知识,反映了消费者实际拥有的产品知识,常以量化、形态或组织的方式来测量。②主观知识。消费者对于该产品了解程度的感知,表现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知识的自信程度,比较容易影响决策的结果。③经验知识。基于消费者过去购买或使用该产品所累积的经验。

1.2 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 戴迎春、朱彬、应瑞瑶等的研究中,根据中国消费者的蔬菜购买习惯,一个星期一次及以上者都可以看作是有机蔬菜的购买者,而那些偶尔购买者很可能只是尝试一下,并没有养成购买习惯。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教育、对有机蔬菜的主观了解程度和对蔬菜安全的担心程度是有机蔬菜购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主观的认知度将对有机蔬菜的了解度引入模型,结果显示对有机蔬菜越了解,购买的可能性也越大,说明信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消费者对目前蔬菜的安全状况越担心,购买的可能性越大。

2 理论假设与研究模型

主观知识主要包括创新性和主观认知两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形成态度时往往受周围人的影响,而产品信息较多的是通过创新或意见领袖被传递。创新者一般对新产品、新时尚比较敏感,更为积极主动地搜寻新产品知识。相对传统蔬菜,有机蔬菜还没有被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所以认为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观念及认识上有一定的先导性。

Brucks通过研究证实主观认知提高消费者对已有信息的可信性。已有信息的可信性不同,则消费者就更可能依靠已有的信息做出决策。所决策制定过程可看作是消费者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使用的过程。主观认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制定,这可以解释为具有较高主观认知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己有的产品知识比较丰富和充足,他们表现出相当的自信,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如果他们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很可能就轻易选择这些产品。从这个方面来看,具有较高主观认知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有机蔬菜。为此作如下假设:

H1:消费者主观知识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假设

假设1A 创新性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1B 主观认知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消费者客观知识主要从价格敏感、客观认知及信息收集三个方面进行假设。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收入、商品的功能和商品的价格,在个人收入、商品功能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动力,当价格较高时,无论收入高低者,其购买行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当价格较低,就会不同程度地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机蔬菜的价格相对比较高,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购买的数量、频率等会有所下降。

消费者对有关产品的信息和掌握得越丰富,对产品客观认知和理解程度越高,也就是客观知识越高时,消费者感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就越低,即对有机蔬菜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越多,越有可能购买有机蔬菜,所以可作如下假设:

H2:消费者客观知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假设

假设2A 价格敏感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假设2B 客观认知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2C 信息收集对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在有机蔬菜购买过程中,除以上影响因素,消费者个人特征也具有调解作用,主要可从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家庭结构状况四个方面考察。

H3:消费者人口统计量对有机蔬菜购买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由以上假设绘制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3 数据分析

3.1 数据收集及样本概况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消费者产品知识与有机蔬菜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问卷包括消费者有机蔬菜的知识调查、消费者有机蔬菜购买行为调查和消费者基本情况调查。调研地点为北京市朝阳、昌平、海淀和西城四个城区的家乐福双井店、国展店、天通苑店、白石桥店及中关村店,华普朝阳门店和航天桥店,麦德龙万泉河店和十里河店,太平洋百货和百盛购物中心共11个销售有机蔬菜的超市,共507份样本。家乐福双井店和家乐福国展店有机蔬菜的专柜和其他9家超市相比,面积大且蔬菜品种多,收集到227份的大样本量。而麦德龙超市是会员店,一般为单位大宗购物,只有少量的个人购买蔬有机菜,所以麦德龙万泉河店及十里河店的样本量仅24份。

样本概况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男性占样本总数比例的28.8%,女性占71.2%。被访者中有37.7%的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及8001元以上的被访者分别占33.2%和9.0%;职业类别中,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占46.1%,学生占15.9%;其他各种职业类别的比例均在10%以下;超过半数的被访者有大学本科的学历,30.7%的被访者有研究生以上学历,高中以下学历的被访者为11.7%;年龄低于20岁及50岁以上的被访者分别占4.4%和15%。以上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能够反映北京市民的基本特征。

3.2 数据质量分析 在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检验信度的方法为L.J.Cronbach所创的α系数,其公式为

α=■(1-■)

α系数值介于0~1之间,α=0.70是一个较低但可以接受的量表边界值。经过效度、信度检验,客观知识的因子1(他人经验)、因子2(信息收集)、因子3(价格敏感)的α值分别为0.468、0.772、0.708;主观知识的因子4(创新性)和因子5(客观认知)的α值分别为0.808和0.763。为了保证问卷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因子1剔除后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3.3 实证分析

3.3.1 消费者主观知识影响分析 相关分析后创新性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03,检验的概率值为0.937,可以断定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极小。主观认知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2,检验的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1,说明主观认知与有机蔬菜购买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最终模型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因此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建立线性模型是恰当的。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创新性及主观认知与被解释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这两个变量保留在模型中是合理的。标准Beta系数越大,其重要性愈高,即影响程度也越大。其中创新性的系数为负数,说明其对有机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是负向的;主观认知对有机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系数为0.159。最终的回归方程为:Y=0.599-0.115*XZ1+0.159*XZ2。

3.3.2 消费者客观知识影响分析 信息收集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43,客观认知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31,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价格敏感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1,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由变量客观认知和信息收集确定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中,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价格敏感变量的回归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最终由变量信息收集和客观认知确定的回归方程为:Y=

0.870+0.180*XK1+0.127*XK3。

3.3.3 消费者个人特征分析 性别及学历与有机蔬菜购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45和-0.014,检验的概率值分别为0.313和0.751,均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所以可认为性别、学历与购买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近乎为零。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以及婚姻状况与购买行为之间是显著相关。经过方差分析后,剔除性别及学历变量,最终模型由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年龄三个变量构成。由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婚姻状况三个预测变量构成的模型标准化Beta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它们对有机蔬菜购买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年龄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系数相差不大,分别为0.171和0.170,婚姻状况的系数最小,为0.109。研究得出解释变量的最终方程回归方程为:Y=0.112+

0.171*年龄+0.170*家庭人均月收入+0.109*婚姻状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4.1.1 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对有机蔬菜购买有正向影响,而创新性对其影响微弱成负向影响。

具有较高主观认知的消费者在其进行有机蔬菜购买决策过程中,比主观认知水平低的消费者购买有机蔬菜的可能性更大。创新性与有机蔬菜的购买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存在微弱的负相关,说明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并非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4.1.2 消费者的信息收集与客观认知均对有机蔬菜购买具有正向的影响。

消费者若是对有机蔬菜的营养性及其生产过程无污染等特性非常了解,即掌握的信息和客观认知越丰富,购买的可能性越大。研究还发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不是价格敏感者,虽然他们觉得有机蔬菜的价格略高,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较高便能接受目前有机蔬菜的价格。

4.1.3 消费者人口统计量对有机蔬菜购买的有较大的调节影响作用。

有机蔬菜的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购买可能性也增加。消费者的家庭人均收入越高,购买力越强,购买有机蔬菜的意愿也大。已婚且家中有小孩和老人的消费者购买有机蔬菜的意愿很大。

4.2 建议

4.2.1 消费者的客观知识水平是有机蔬菜生产销售企业传递信息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

企业只有明确目标消费者实际知道的产品具体、非具体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传递的内容与方式,促使他们作出合理的购买决策。企业要加强有机蔬菜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到社区、街道以广告、讲座、科普等多种形式,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潜在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知水平。此外,在宣传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对有机蔬菜生产的整个过程的宣传,通过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深层认识达到强化其认知水平的目的。

4.2.2 企业要重视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做好长期营销策略。

关于某事物的主观认知是人在后天形成的,会受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年龄、性别、收入等人口统计变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与环境、个性特征等因素也会对消费者主观认知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应坚持有针对性的长期营销策略,潜移默化地对消费者进行有机蔬菜品质的宣传。

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有机蔬菜认证知识的宣传。政府和企业应通过新闻媒体多方位、大力度地对认证有机蔬菜进行科学有效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认证有机蔬菜的认知程度和消费兴趣。同时要严格有机蔬菜的认证制度,加强对认证企业的监督和市场管理,维护认证的真实性,提高消费者对认证有机蔬菜的信任度。

5 研究局限

本文分析的是有机蔬菜,得出的结论也可能适用于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等,因为许多消费者并不能清楚地区分,甚至不少消费者认为绿色蔬菜的生产环节比有机蔬菜的更为严格。研究的样本来自北京市,多数家庭人均收入较其他地方高,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这对有机蔬菜生产销售企业的营销战略制定有区域性限制。本文只选取消费者的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部分内容研究,诸如客观知识中的内外部特征、产品性能、产品质量等较为重要的因素可能会被忽视。

参考文献:

[1]戴迎春.朱彬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选择意愿:以南京市有机蔬菜消费行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6(1):47-52.

[2]王二朋.周应恒.城市消费者对认证蔬菜的信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0期69-77.

[3]金玉芳.董大海等.消费者产品知识对其激活域的影响研究.预测[J].2007,26(1):12-20.

[4]钟甫宁.易小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与购买行为的差异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9-26.

[5]杨伊侬.有机食品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消费经济经济问题[J].2012年第7期:66-69.

第9篇:实习蔬菜采购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蔬菜 棚室 特点 优势 经验

在水资源缺乏地区,发展设施农业无疑是一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0年来,锦州市政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狠抓蔬菜产业的发展,相应制定了五年之内完成“六个百万经济工程”计划,其中“百万亩棚室经济工程”是首要工程。现将锦州市蔬菜棚室生产发展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面积: 2007年蔬菜保护地面积达103.01万亩,比2000年增加了40.11万亩,增幅63.8%。其中温室45.79万亩,大棚39.86万亩,中拱棚8.28万亩,小拱棚9.08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加12.79、20.26、1.08、5.98万亩,增幅为38.8%、103.37%、15.0%、192.9%。

2.产量:2007年保护地产量550.61万吨,比2000年增加231.61万吨,增幅72.6%。

3.产值:2007年保护地蔬菜产值59.28亿元,占今年蔬菜总产值的86.5%,比2000年增加25.21亿元,增幅74.0%。

4.人均蔬菜占有量:按全市307.7万人口平均计算,2007年人均蔬菜占有量为2152公斤,比2000年增加682公斤,增幅46.4%。

5.蔬菜出口、外销量

(1)出口菜。2007年出口蔬菜23.69万吨,比2000年4.46万吨增加19.23万吨。创汇3.74亿元,2000年比1.02亿元增加2.72亿元,增幅266.7%.

(2)外销菜。2007年全市外销菜324.91万吨,比2000年178.5万吨增加146.41万吨,增长82.0%。外销额为36.82亿元,比2000年18.7亿元增加了18.12亿元,增幅为96.9%。

二、发展特点

锦州市蔬菜生产发展之所以如此强劲,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瞄准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促生产,是全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壮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带动了优质农产品种植业特别是蔬菜生产的发展。

2.发展订单蔬菜促进产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订单生产已成为破解农产品卖难的有效办法。各级政府和部门把订单农业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利用各种渠道链接市场空间,蔬菜订单生产发展强劲。仅凌海市通亚公司与农民签订单蔬菜面积约达5万亩,加工出口小菜占日本市场50%以上。

3.依托市场需求拉动蔬菜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蔬菜品种、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档次、高效益的蔬菜生产为主要目的,体现在“反、早、优、特”四个方面:“反”即抓反季节蔬菜生产发展。“早”即抓早熟品种蔬菜的发展。采取打时间差的方法,抢占市场机遇。“优”即抓优质无公害蔬菜的发展。“特”即抓特色产品的发展。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产品。

三、发展优势

一是环境资源优势。(1)交通运输优势:锦州市辽西中心城市,是我国华北腹地连接东北的关内外咽喉要道,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得天独厚便利的运输条件。(2)温光资源优势:锦州市地处北温带,属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区,夏热冬寒,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747—2847小时,光照充足,年≥0℃积温3788℃—3979℃,≥10℃积温达3531.5℃,年平均气温9℃,温光资源优势适宜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二是组织领导优势。市政府提出并实施蔬菜“百万亩棚室工程”产业化至今,经过几届领导班子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使蔬菜产业化经营实现了由重点项目到亮点工程的跨越,由结构调整到主导产业的升级,带动和促进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更新、经营方式上的转变,逐步趋于成熟。

三是基地建设优势。市政府实施“百万亩棚室经济工程”建设以来,设施面积实现了快速发展,2004年底棚室总数量为135.08万个(栋),面积达到85.77万亩,居全省第一。占锦州市菜田面积的69.3%;产量396.2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71.3%;产值48.11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88.3%。

四是产品质量优势。在各乡镇和业务部门的努力下,全市从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入手,推广了名、特、优、新蔬菜品种和新型种植技术,蔬菜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经认证的国家和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并且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五是市场开拓优势。2006年我市蔬菜批发市场有55个,比2000年增加14个,增幅34.1%,其中大型市场16个,中型27个,小型12个。比2000年分别增加14、13个,小型减少13个,分别增减幅为700.0%、92.8%、52.0%。

四、经验做法

1.解决认识问题。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我市领导组织专家团到北京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通过政府协调和农业经济协作组织,搭好蔬菜市场与生产的桥梁作用,把我市蔬菜打入国际市场。在2004年北宁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部级20个无公害示范县之一;北宁市和黑山县两县被省农委确立为2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县。

2.解决资金问题。能够选择这个产业的,大多是农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们积累不足而又有强烈的致富愿望。针对这个问题,市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找门路请求省委贴息贷款、市财政部门扶持,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县财政承付贷款利息,解决建棚户负担问题;以及农户自筹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产业。

3.解决技术问题。蔬菜产业是一个相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事关效益高低、产业成败。对此,有关部门利用科技人才培养农民技术队伍,绿色食品、无公害基地分别设立了“科技110”为农服务的热线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蔬菜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