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内部审计作用精选(九篇)

内部审计作用

第1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内部监督、沟通和信息、控制行为、风险预测、内部环境等。详细地说,要想准确实行内部审计必须依靠内部环境的稳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时,以风险预测为主要内容,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控制活动本身,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必须依靠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沟通,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中,内部监督起着保证性作用。企业首先应该具有稳定的内部环境,具有丰富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政策、设置合理的机构等,依据风险预测情况,利用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活动将运营风险降到最低。

二、银行内部审计措施

(一)建立内部审计合理工作程序在国有商业银行系统中,内部审计工作实行总行直接领导的管理制度,也就是在总行设立审计领导部门,直接领导下设各个银行的审计部门,下属各个银行的审计工作负责人将银行内部控制情况直接反映给总行的审计领导部门。依据这种管理模式,总行审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下属银行真实的审计结果,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切实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

(二)建立全面的审计内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还不能涵盖银行工作的各个方面,不能全面发挥监督和预测运营风险的作用,因此要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在审计工作中重视银行的创新业务,主要内容有不断推出的金融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等。在审计银行内部的创新业务时,首先应该确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预防金融风险,要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出现,保证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第二,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增强对混业经营业务的审计,由于银行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要求银行的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在银行进行常规审计时,要审计证券、保险和信托等业务;第三,在审计银行的财务状况时要根据银行的经营情况进行,在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准确找到预防风险的部分,将银行的运行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审计工作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2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而国有资产流失加剧的形势下,开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含义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依法认定取得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国有资产,实质上是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保值,是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增值,则指企业在考核期内期末所有者权益大于期初所有者权益。但是,所有者权益当中的所有者包括各种成分的所有者,如国家、集体、个体以及外资所有者。而我们所指的国有资产仅是国家所有者的权益。因此,在计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时要剔除非国家所有者权益。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性 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累计达6多亿元,平均每年流失50。多亿元,可谓触目惊心。国有资产流失形式五花八门,列举几种主要的有:①产权交易不规范造成资产流失。如以企业改制为名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在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国有资产不评估、低估,将国家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②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忽视各类存货的质量和安全性管理,存货被盗、毁损、浪费相当惊人;三角债严重,应收帐款催收不利,形成呆帐、坏帐。③利用虚假的会计手段,出售资产收益不入帐,自行核销资产、偷税漏税,在虚盈实亏的基础上搞虚假分配等。④投资风险意识淡薄,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公款私存,利息流入个人腰包等等。 凡此种种,若不采取断然措施,不但会削弱国家财力,还会危害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使“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十五大报告)无法实现。加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监督,已刻不容缓!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目标定位透过国有资产流失的表象,探析其本质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我国目前产权体制改革不到位、产权地位虚置外,所有者对经营者责任约束软化、审计监督乏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集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于一身,对审计监督强调的是维护财政收入和检查违纪违规,很少从产权角度关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命题的提出,审计监督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重新确立目标定位。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国家作为所有者将财产托付给企业经营者,并不再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出于自身财产安全与完整的考虑、客观上要求对经营者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取得了法人财产权并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部分的处置权,但同时承担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即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客观上也要求对国有资产的经营成效作出公正的评价,以确立或解脱其受托经济责任。可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产生于两权分离,其目标也与此相关。我们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定位为:通过对经营管理者的独立审查和评价,确立或解脱经营管理者的受托经济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监督,符合“谁的钱,谁审计”的原则。它与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维护财经法纪的行政监督截然不同。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在范围和内容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应着眼宏观,立足微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1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实施再监督 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经济监督,还可以对其他经济监督实施再监督,这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利。因此,那种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仅应局限于国有企业的观点是错误的。审计应着眼宏观、首先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我们知道,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国有资产的行政主体,涉及企业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评估认定等事项都需要得到它的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能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由于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存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的状况,各种职能部门把关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该把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再监督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范畴。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检查、评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产权界定、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确认、保值增值指标考核等方面是否认真地履行了职责;二是把企业审计中发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及时反馈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督促其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加以改进。 2.对企业的审计监督 根据十五大抓大放小的精神,对企业的保值增值审计应按国有资产是否在企业中占主体地位加以确定;主要包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至于大量的大国家投资的中小企业,则可委托由社会审计来完成。 由于国有资产即国家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权益~资产一负债,任何一项资产流失,都会使所有者权益减少,因此,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必须通过对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查才能实现。这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内容就可以概括为对企业资产、负主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这种审查侧重于产权界定是否正确、投资者权益有无损失、企业法人财产权所体现的净资产是否真实等方面。具体而言,包括:①开展传统审计。继续查处乱挤乱摊成本、转移截留国家收入及偷税漏税行为,检查税后利润分配,看弥补亏损、计提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及股利分配是否合法。②开展资产审计。审查各类资产的所有权、存在与真实性,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拆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出的间题出现。③开展负债审计。全面审查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真实性、适度性及合规性。④开展财务报告审计,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⑤开展企业保值增值指标审计,看其是否得到层层落实。#p#分页标题#e# 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方法 1.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中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方法除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审阅法、核对法、盘点法、查询法外,国有资产保值增质审计应结合自身特点,采用一些新方法: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定量的数据审查,如何所有者权益考核期与基期进行定量的审定,经过比较测算、得出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经营管理者责任履行情况的定性结论。②统计抽样方法。随着现代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传统的判断抽样已不适应。在数理统计和概念论基础上的统计抽样法,免除了人为的主观性,比较科学、客观、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值得提倡。③开展计算机系统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前者指审计人员对产生会计数据的计算机程序进行审计,后者则是利用审计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的审计。它们都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必然产物。④运用重要性原则,关注审计风险。 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审计方法 应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公布的有关指禄进行审计。①核心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二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它等于10。%,为国有资产保值;大于100%,为国有资产增值。亏损企业暂用减亏额作为保值增值指标。②参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气总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在审计中,应重点审查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结合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共同进行。

第3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实施 

1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1.1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为加强内部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的评核工作,通过检查会计、财务及其他业务,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建议等服务。内部审计作为监督的一个重要角色置于整个内控的较高层。

(2)内部审计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又是全面审查、监督内控制度的专门组织,它立于会计控制之外,具有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目前,内部审计范围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另外根据国际惯例,内部审计通常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所以它又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1.2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

内部审计曾一度被定位于“监督者”的角色。英国著名的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内部审计师的主要作用是“确证和建议”,而不再是以往的“监督和复核”。这一转变赋予了内部审计更多的内涵,也将内部审计定位成增值性审计。目前,内部审计职能已逐渐发展为“保证和咨询服务”,内部审计正在充分发挥其评价职能的作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有关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通过咨询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专业服务,为风险管理出谋划策,降低企业风险,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财务报告内容的确定性和质量的提高。内部审计师也应该成为企业内部战略的计划者。

(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由“控制”转向“风险”。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审计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在邯郸市农业银行5100万被盗案中千错万谬的根源在于,违背忽略一项审计人员耳熟能详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国家规定“金库不得直接对外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绝不允许管库员携带现金出入金库”。邯郸市农业银行在有关的内部制度中也有相关规定,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起到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将严格的制度真正执行到位,变事后“亡羊补牢”“防患于未然”,那么类似于邯郸市农业银行的事件也就不再会发生。

(3)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国外把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公司若要上市的必备条件之一,以显示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完整性。在coso框架中更是将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要素之一进行了描述和要求。《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明确了管理层必须对企业内控运行情况进行有效性评估,这一被称之为“管理层测试”的过程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代表管理层来进行,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日常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减少风险,保证财务信息数据的加工、传递和披露的可靠性。笔者认为,今后可以通过持续的内部控制测试将审计范围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例如常规财务审计、制度审计、合同审计等审计,并且其审计成果也可被其他专项审计所利用,从而将审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咨询和建议上来。

(4)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地位的进一步提高。

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它代表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对其他部门开展的业务活动及其成果、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国外,内部审计部门是直接对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内审部门的许多人也最终进入了企业高级管理层。但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内部审计独立性实际被大大削弱了,甚至有些企业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极大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在建立内控体系之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要求建立并发挥好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应当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应该设立如总审计师等职位专门负责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及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实行双向负责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越过管理当局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样就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维护必要的内部审计权威,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5)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中的最高层次,在内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coso框架中“监督”要素的要求,企业的监督可以分为持续性监督活动和内部审计定期的、相对独立的评估两部分。这样一来,可以将整个内控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设计的程序、相互牵制的制度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严格按照控制步骤流程办理。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要对原始的数据、凭证、票据进行日常性、规范化的检查稽核,要及时把监督的过程和信息反馈给财务负责人。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通过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内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2 内部审计的实施方法研究

内部审计有一套独特的程序和方法,这是执行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职能的基础业务技能。但在错综变化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如何针对不同的审计任务制定灵活适用的审计方案,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分析、挖掘,对内部审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比如,原来的内部审计多以事后审计为主,对其结果的合规性和效益进行审计,但是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内部审计必须及时扩展到事件发生前的决策、可行性论证和事件发展中的过程控制,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原来的内部审计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的合规性,随着经济发展,内部审计的领域涉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等内容。内部审计的方式也由传统的严肃揭露式转为积极参与、合作的审计方式。在审计过程中,征求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意见,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被审计部门及时地沟通信息,从协作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切合实际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便于被审计单位理解、接受和积极主动的改进、完善。内部审计的任务不同,其审计方法也应在基础业务方法上重新调配。在日新月异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内部审计人员面临极大的考验,许多新的业务没有既定的方法,只有适时调整和改变审计方法和策略,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第一步,了解基本情况。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查阅文件、会计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行业、历史沿革、组织结构、人员规模、岗位设置、单位资产规模、生产经营特点、主营业务、辅营业务与各业务量、财会机构及重要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

第二步,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按业务循环检查控制状况。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主要针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等业务循环,检查控制点。

第三步,实施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重点是通过检查控制信息的载体,如凭证、报告、合同等,测定内部控制各组成部分是否按规定的控制步骤、方法运行,是否由规定职务的人执行(健全性、有效性测试),以及是如何一贯执行的(遵循性测试)等内容。对初评中内控无效或效果很好的,可不考虑符合性测试。对下列可进行符合性测试:大量发生的业务或控制点;业务不大量发生但金额很大;控制程序复杂的。通过符合性测试,再评内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等,揭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根据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体系状况、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后的结果,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的管理疏漏,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撰写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报告。

总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更应该发挥好作用,认真总结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促使企业以合理成本促进有效控制,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1.1 内部审计的内涵

从内部审计的内涵角度分析,它指的是企业进行的一种可以提高管理能力的活动。它运用科学系统的审计方法进行分析企业内部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评估或是控制企业资源,让企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1.2内部控制的内涵

从内部控制的内涵角度分析,通俗来说就是指企业包括投资者、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等所有人为了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与资产安全、经营有效运作,防止内部人员进行暗箱操作等行为所实施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的最终目标一致。[1]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前景良好。能够在经济市场上占据地位,企业必须具备各自的优势。每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内部控制的优劣成为评价一家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于管理者而言,在内部控制中能够将内部审计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是必要的。

2.分析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向‘前辈’取经。内外兼顾,就是所有企业成功的法宝。内即内部控制,外即宣传销售等。据了解,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1 有利于科学评价和评估企业内部控制

管理者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内部控制实施的正确性需要内部审计进行评价与评估。控制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的一种科学手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询问、函证等各种有效的审计方法来收集一定的企业资料,对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做出应有的建议与对策。审计人员按照法律流程与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监管与控制,对资产的错误增减作出相应的调查与分析,制定正确的审计报告,为管理层提供书面的证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的滋生。只有这样,企业的所有资源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2 有利于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

很多企业打着实施内部控制的旗号,实际上对内部的管理却缺乏相关的监督。我们会从电视上看到某经理卷走公款潜逃或是某企业老总因私吞公款被抓的新闻。被‘盗’的不是几百上千,而是上万以上的巨款,企业居然是事后才知情。这就是企业缺乏强有力监督的证据之一。当然了,有的企业不是不想实施而是不懂如何实施内部控制。由于监督不力,企业内部管理就会存在着各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挪用公款、暗箱操作等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控制,犯法的人更是无法无天。所以,设立审计人员,建立审计部门是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前提。

2.3 有利于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环境

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市场拓展的情境,企业要立足于经济市场并在其中占据优势,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是可以保证其控制环境的良好性。良好的环境因素可以为内部控制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表1内控基本规范五大要素实施前后比较的数据分析显示,企业在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在内控环境、风险识别、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沟通、监督与反馈五大要素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充分体现了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可以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寻找问题,并且对目前状况进行评价,总结报告,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完善。通过统计,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不断加强,其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可忽视。

3.加强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第5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保证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还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保证以合理控制成本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它由独立于被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来完成,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它既是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系统,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它本身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科学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下,内审机构应是独立于财务部、人事部的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到重大的内部审计事项或企业内部发生重大的违法、违规事件时,还可直接向股东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限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完整,也是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同时这也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基本职责。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内部审计,防微杜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规苗头,是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在日常的流动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中,这也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通过对照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库存商品的盘点资料、盘盈及盘亏报表进行重点抽查,查明资产盘盈、毁损产生的原因,如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盈亏要和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直接挂钩,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如是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运行过程存在不合理所致,就应当对相应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进行调整,以堵住漏洞,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内部控制的又一基本目标。内部审计在保证内部控制达到这一目标上更是大有可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内审的基本内容之一,内审是对企业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再监督。企业的会计工作,由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企业财会部门,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必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取得、记录、保管都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约束,并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尽可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因素,在企业的会计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内部财务审计就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可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建议,促使会计工作达到内控的要求和目标。

三、内部审计是有效防止内部控制失效的重要手段

(一)一般企业内控失效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近年来,由于企业会计工作比较混乱,核算不实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的现象时常发生,即使是已在沪深上市的众多公司中,上述现象也屡见不鲜,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就更加堪忧。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如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对业务招待费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造成了严重的挥霍浪费现象。再如有的企业对应收账款、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有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健全,有的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各行其是,制度形同虚设。如现在有的上市公司每年提取的坏账损失或商品削价损失动辄就是几千万元,有的甚至一次就报损几亿元,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已是这样触目惊心,其他企业的(下接14页)(上接38页)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企业主管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务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如某上市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与企业分管财务与证券业务的领导相互串通,大肆侵吞企业资金、大量行贿的案件,就表明企业的内控制度在他们的眼里已是废纸一张,哪里还有什么约束力可言。

(二)为遏制内部控制失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针对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在重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方面的内部审计工作。

1.根据各部门特点,建立以“防、堵、查”为主线的递进式监控措施。即在企业“产、供、销”的生产经营一线,建立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内控制度,重要业务最好采用双签制,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禁止一个人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在会计部门常规性核算的基础上,内审部门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纪律检查、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控防线。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起到重要作用。

2.加强内部考核力度,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由内审部门结合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来具体执行内部检查工作,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何某项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纪违规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迁挂钩。只有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第6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反舞弊;廉政建设;党内监督

根据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修订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突出领导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管理和监督,明确把“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要求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

1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作用

(1)监督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是为了更好地给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内部审计的职责除了之前的查错防弊之外,现在更为注重的是要对单位内部进行控制和经营管理的情况进行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的生产、单位的经营和单位的管理。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确定单位的各项政策及其实施的计划是否落实到位,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从而达到或实现我们各项活动的预期值。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有时候也会利用所搜集到的一些内部经营活动信息,像企业规模情况、原料采购情况、产品的规格、质量及销售情况等,通过这些信息若是察觉到对单位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就会立即提出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在风险发生前提出解决和整改的措施,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避免了经营风险。

(2)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维护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是指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明确责任人是否履行职责的情况。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其相对应的经济责任和各项经济指标(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的完成情况,检测是否有不利于单位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存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对实施者的工作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检验,又可以对工作者的态度进行评价,从而更加有益的维护单位合法经济权益。

(3)内部审计是通过监督单位对外投资,资产购入、资产使用、资产报废等情况,促进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纰漏并及时提出正确的整改意见,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单位的财产物资经常性的进行盘点检查,以便熟悉和掌握各财产物资的详细情况,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2内部审计监督的反舞弊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权力监督机制的一种,在监督干部反舞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受托责任的存在,内部审计才得以存在和发展,受托责任是审计存在的重要条件,腐败是受托人在行使公共权利和资源的过程中,无视受托责任的一种表现。

有关专家指出,没有受托责任,就没有审计,就没有控制。倘若没有控制,国家权力又何在?倘若没有内部控制,委托人的利益、单位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当能够有效制衡权力的外部力量与独立的内部监督体系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时,就会存在权力制衡的空白点,腐败就会趁机蔓延开来。

在单位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经济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舞弊的现象。常见舞弊类型有:虚报冒领、阴阳发票、无中生有、侵吞不报、模仿签字、假公济私等各种方式。内部审计应当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作用,将单位的控制流程进行整合,鉴别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控制的重点,加强对预算环节、采购环节、基本项目建设环节、生产环节、资产管理、资金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才能预防和及时发现舞弊的产生,保证单位的利益。

3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促进干部廉洁建设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历来是我党建设的工作重心,党的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并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府清明”作为反腐倡廉的目标。

在单位干部廉洁建设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要突出抓好重点对象的内部审计和重点领域的内部审计。重点对象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要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在不断扩大审计范围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将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通过在任期间的防范、离任时的监督,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深化内部审计内容,重点关注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落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权、资金分配权、经济管 理权、政策执行行使权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审计监督。对内部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坚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切实促进领导干部 准确适用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此外,与其相关的职能部门也需要重视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纰漏,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管力度,有效阻断犯罪分子利用权力设租寻租、借助内幕侵权牟利等非法“借道”的手段和方式,促进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4实现内部审计监督和廉洁,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特殊作用

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廉洁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结合的唯一方法,它要求我们首先要排除思想上的障碍,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使单位员工思想统一,才能够实现行动统一。同时还要加强廉洁建设和内部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和廉洁建设的有机结合的意识,优化廉洁建设和内部审计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环境。其次,在组织建设中,为了既能确保审计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又不影响党员干部廉洁建设,@就需要利用内部审计机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另外,在制度建设中,务必要以改进基础性工作为主,进而为实现党员廉政建设和审计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思想教育机制,增强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二是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 机制,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四是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提倡的迫切需要。从目前看,我国党内党风建设和廉洁建设形势还是很严峻,党风的腐败和不良党风的现象依旧存在着。主要原因是我国在体制改革上存在着某些弊端和纪律松弛、监督不力的现象。而这个条例的出台,正是我们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制度建设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需要。党内监督不力是一个新问题。党内监督是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前提和保证,是顺应新的历史时代,不断提高和改进党的建设能力和执政效率。从党的历史看,特别是执政以后,重视党内监督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必须强化自身监督。要通过有效自我监督,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党的事业,营造干事创业。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总之对内部审计监督和廉政建设,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要将两者的结合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努力探索两种结合的新手段,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在干部廉洁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健审计监督与反腐败斗争[J].湖北审计,2003(5).

[2]闫志斗加强内部审计促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J].山东审计,2001(11).

第7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1)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待提高。从传统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型时期,医院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普遍缺乏应有的认识,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院各相关部门也缺乏认识,互相协调和联动不足。(2)组织结构不合理。医院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但是目前有些医院的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能界定不清晰,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例如某些医院对合同管理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造成在合同事项管理上的推诿、扯皮。(3)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未完善。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正在逐步完善,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科学、严谨的内控框架和体系。

2.授权审批制度不合理

授权审批是医院根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1)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授权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医院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有些医院对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界定不清,出于谨慎考虑,下级往往将一般授权项目作为特殊授权项目,交由上级决定,使上级“眉毛胡子一把抓”,决策重点不突出,效率低下。(2)实质性审核不足。对重大决策事先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书面审核,就由所有中高层会签,甚至有些签字人员对事项本身也不了解,还认为这种审批即使事后追责也会“法不责众”,造成审批形式到位而实质性审核不足。(3)审批次序不合理。正确的审批程序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再由领导按层级顺序由低到高审批,而有些医院对审批次序规定不明确或不合理,出现高层领导批准再交由低层人员审核的情况。

3.资产管理内控不到位

资产是指医院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目前医院资产管理普遍存在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闲置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大了医院的经营风险,同时会造成医院资产的流失。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对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4.内控管理手段不科学

在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许多医院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管理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利用不够,造成核对困难,监控不力,管理效率低下。

二、完善医院内控体系建设

财政部2012年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既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文件,也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理论依据。医院应以此为契机,将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医院实际工作相结合,梳理工作流程,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保障医院资金合法、合理使用,维护医院经济利益。以我院为例,近年来在一些审计检查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总体都可归为内控流程不够合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管理力度不够。对此,医院成立了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负责审计问题的整改与督改,并以此为契机,完善了内控体系建设,强化了管理力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1.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

医院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基本建设、合同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医院内部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这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没有领导支持的内控体系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有了医院领导的支持,内控体系建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机制,“未病先防”

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审计人员应联合各相关科室,认真分析引起审计问题发生的薄弱环节,抓住医院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实施流程再造,将制衡机制嵌入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各环节中,提高内部控制力度,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1)梳理医院内控流程,调整部分科室职责。我院借专项整改落实工作之机,梳理了部分内部审批流程。例如,医院成立了试剂采购中心,将过去多头采购变为统一由试剂采购中心进行采购。再如,过去合同签订由不同的业务科室负责,为落实管理关口前移,医院决定所有经济合同的签订,统一由改革与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通过这两个部门的职责调整,修改了业务流程,形成了制衡,完善了内控制度。(2)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审计问题,找出了内控的薄弱环节,并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医院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修订并下发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规定》《科研经费购买试剂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购买通用物资管理制度》,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3.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中

第8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目前,施工企业不管是大型且集团化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设置了内部审计功能,大部分施工企业的内审工作才刚刚起步,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各种影响到审计效果的现象,总结了如下几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一是,内部审计工作变得形式化。施工企业的客户(建筑公司、政府部门)为了对施工企业的工作实力进行了解,掌握施工进度、质量和实时情况,避免本企业可能面临的施工风险。普遍客户会对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特别关注,也就致使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功能,这样对施工企业形成的压迫力虽然使得其建立了内部审计功能,但是其内部审计工作呈现过于形式化的现象。施工企业内审部门往往是为了完成每年或每月上级机构下达的审计项目任务而工作,而从未真正对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内审,从而无法改善并提高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效益。

二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影响,内审效果差。大部分施工企业为了缩减经营费用和开支,将内部审计部门归于财务部管理,其审计人员同时也是财务会计人员,这样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是严重危害到审计的独立性。部分施工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是应付上级领导,而不是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为了获得上级机构的审核通过而强烈控制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未审先知结果,严重影响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是,内部审计工作不被施工企业内部项目工作人员认可。我国施工企业经营过程中部分人员面对巨额的资金而产生欲望,致使企业存在诸多管理漏洞(职务混乱、贪污、受贿、质量不到位)。部分人员为了自身长期利益,而唆使其他相关人员私下影响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审计人员的工作相当困难。

四是,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内容简单。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停留在对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对于施工项目内部情况的全面性、关键性问题都没有进行审计,这样的内部审计工作只是走“过场”。

二、施工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1.促进施工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健全的内部约束机制

施工企业建立且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推动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内控体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做到位,能够对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真实的审核及评价,及时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协助施工企业做好、做全内控体系工作。内审人员相较于其他员工具有扎实审计理论基础和较为丰富的审计经验,对于制度和管理上确实存在、可能存在的漏洞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内审人员能够协助内部控制体系分析管理缺陷和产生缺陷的原因,从而促进施工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2.增进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和盈利水平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进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作用。内部审计具有经济效益审计、财务审计、税务审计、责任审计等多种审计类型,不同审计类型能够挖掘施工企业不同的各方面内在潜力,从而最终增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和盈利水平。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避免施工企业开支过大,还能防止施工资源浪费,施工企业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那么企业的盈利空间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有利于协助管理层人员有效地控制盒管理各项经营活动,从而合理使用施工材料、资源,还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3.协助施工企业领导者做出科学决策,降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管理漏洞、面临风险和控制问题,企业领导者通过审计结果能够将不规范、合法的行为及时遏制,从而合理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能够协助施工企业针对性的做出科学决策,使得审计报告中的不足之处得到改进,领导也能针对性的采取可操作的措施。内部审计报告能够使得企业领导层充分认识并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4.施工项目进度如期且质量达标,促进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时为了检查企业施工项目的各项内容计划得到准确实施,施工项目各项质量标准得到完整贯彻,各种资源使用标准得到严格控制。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确保施工项目按照预定程序期限来运作完成,还能够达到规定质量的目标,根据企业施工项目的特色来制定内部审计方向,从而使得施工项目实施进度如期完成且质量达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能够做出高质量的施工项目并如期完成,是会在行业中取得良好的声誉,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就能确保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健康、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三、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强化对所有工作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工作

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各式各样,且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态度各不一样,因此应该以提高员工审计概念和配合审计工作的意识为培训重点。对于施工企业领导层应该培训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管理观念,建立各种相应辅助制度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工作,然后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就能相应的提高施工企业的审计工作质量。施工企业应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不同程度审计内容的考核评价工作,对于施工项目种类、内容和领域等方面也应该给予审计人员进行多多少少的考核,从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也就能为企业培育出具有综合实力的复合型人才。

2.健全内部审计方法,确保审计结果惩罚贯彻实施

施工企业应该改变单纯事后内审工作的方法,而是进行全面的事前、事中、事后和再事前的一连串循环审计跟踪经营活动(经营管理),从而作出科学、准确和全面的审计结果。采用先进审计手段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来及时审计出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相应审计结果的问题责任人进行相应经济惩罚、精神惩罚,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更加科学、谨慎和全面,也就进而确保了施工项目效益达到最大化程度。施工企业内审部门人员应该采用先进的定性和定量审计分析法来对施工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审计,还可以利用先进软件技术将施工企业管理和财务各项数据输入内部审计软件库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健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方法,从而及时掌握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情况,为提高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奠定基础。

3.取得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权威性是施工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精神。内部审计应该独立于基建部门、项目部门、行政部门和财务部门等一切被审计对象,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秉着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心态来树立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权威性。根据审计署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独立性外,还要求确保内审人员的独立性。施工企业可以对内审人员实行定期换岗、不定期换岗,对于内审人员的家世背景、人格、经济水平和道德进行审查记录,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裙带关系,从而强化内审人员的独立性,也就是间接强化内审部门的独立性。

第9篇:内部审计作用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

现代化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彻底地发挥出来,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其关键在于要严格遵循独立性、系统性、权威性等原则,在财务的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审计范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其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将所审计项目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确定出来;其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做出评估,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并对此提出符合经济效益需求的、科学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经济效益等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的审计为中心,具体到审计任务,需包括审计企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经济效益实情是否符合规定等。审计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情况;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方案、计划的情况;大型的担保、投资、借款;所属全资或者是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和财务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报损、保费、出售等情况。

(三)开展管理审计

如果从企业发展这一角度着手,那么内部审计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管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开展管理审计,也就是对于企业管理职能方面的审核,能全面地对企业管理的计划、控制、组织等工作进行评价,能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绩效开展系统性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有效内部审计实施的方法

对企业管理来说,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能权利,按规定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宏观效果。当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需充分体现出评价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以全面发挥建设、监控以及参谋的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够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内部审计最大限度的作用呢?

(一)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要想发展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持。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就需要将治理结构加以完善,加大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管理模式的力度。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班子组成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很难实现相对独立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在对企业及管理层进行审计时,审计独立性更得不到保障。一些学者指出,内部审计应该属于监事会,但是国内企业大部分的监事会都属于政府机构或者是由董事会指派,担任监事的成员也是企业的内部成员,于是监事会也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的监事会管理模式同样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借助国外一些企业成功的内部审计经验,并以国内实情为基础展开调查,在设立董事会时再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等要求,还能促使审计委员会参与企业整个决策过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实施监督,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发挥出来。

(二)注重道德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其中提到: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出符合法律法规的文化。所以,企业想要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甚至是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素质,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打造一支具备金融、财会、法律以及经济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队伍,以满足审计工作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就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而言,我国制定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除外国家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及现行的内部审计政策,加强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具备具体性、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标准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扩大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

企业要及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方式,慢慢转向管理型审计。在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主体内容是财务审计,即查账,但是很难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差错以及对企业资产的侵犯行为,这种方式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管理型审计不能弥补的,因为管理型审计的基础就是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实际内部控制状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状况、经营业绩的好坏等进行审计、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考核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政策、方针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逐渐应用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于是企业传统的审计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逐步转变成电子化审计。

(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企业的审计范围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规审计逐渐拓展到企业绩效审计,现有的内部审计财会人员结构跟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不符。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那么审计必不可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计业务的精通离不开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各项业务。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朝着审计师、律师、工程师、经济师等方向努力。换言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挖掘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潜藏的弊端,还要提出有效地治理措施来缓解弊端、治理弊端,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整体的控制能力,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在履行自身职能时是否严格、到位,以增强他们防范风险的意识、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七)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正持续变化着,为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应时刻变化着。目前,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安于现状、求稳怕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运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能定期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价,那么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能及时得到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就更加顺利。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最终成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及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现代化的企业来说,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仅能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有序地开展下去,满足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要求,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和欺诈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而言拥有明显的管理意义。但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缺少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导致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一系列障碍。所以,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当中的作用,进而完善内部审计,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其财务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艳红.内部审计在信托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3(19).

[2]冯蕾,李树超.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