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摘要: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向环境中直接排放,将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化工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机制,严格管控生产全过程,排查与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引入先进的绿色生产工艺,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关键词:化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但受化工生产特性的影响,容易出现诸多安全隐患。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不足,依然沿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在较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化工企业系统排查和梳理现阶段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环节中暴露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最大程度降低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强化工生产的绿色性与环保性。

1化工生产的危险性与污染性

1.1危险性

化工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储存的化工产品,大部分具备易燃易爆特性。一旦出现泄露或火灾问题,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导致人员大量伤亡等恶劣现象的发生。以火灾为例,经常会有爆炸等事故二次发生,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同时,化工生产具有较为严格的生产条件,密闭性、温度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这样方可顺利产生化学反应。如果不能够较好控制环境条件,不仅生产效率得不到保证,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1]。此外,近年来,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被引入化工生产领域,化工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人工操作依然在化工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有人工操作失误问题出现,容易产生极大的安全风险。

1.2污染性

(1)水污染。化工生产中会有大量的废物、废水等产生,由于酚类、不饱和烃等有害物质存在于废弃物中,若化工企业直接向环境中排放废水、废物等,将会严重威胁到水生态安全。(2)空气污染。化工生产中产生的气体类型众多,废气中往往夹杂着一些有害物质。部分化工企业并没有规范处理这些废气,而是直接进行排放,容易污染大气环境。(3)土壤污染。土壤虽然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若将重金属、有机物等大量排放于环境中,土壤将难以有效分解这些有害物质,导致土壤营养结构、性能等发生变化。

2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与环保问题

2.1安全问题

(1)安全设计不够合理。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受安全生产设计的直接影响,若前期安全生产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将难以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成效,容易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受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企业所制定的生产方案中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样投入运行生产装置后,将会显著增加安全管理的难度[2]。(2)违章作业时有发生。众所周知,化工生产具有十分复杂的工艺流程和较高的技术要求。但部分操作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为提高作业效率,可能会违反部分安全规程,实施一些不安全作业行为,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生产管理人员不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安全生产责任没有深度落实,不能够在作业实践中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方法,容易增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总结近年来的化工安全生产事故可以得知,管理漏洞、违章行为等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需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3)缺乏良好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一些作业人员不具备较高的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与消除作业环境、作业活动中的风险隐患。部分人员抱有侥幸心理,不能够依据制度要求及时整改发现各类事故隐患。

2.2环保问题

(1)缺乏长远规划。部分企业对眼前利益、市场需求等过于重视,将经济效益作为管理重点,环境污染管控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忽略,导致向生产领域内挪用环境保护预算,从而影响环保工作的顺利实施。部分企业不能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形势,没有将环保工作目标纳入长远发展规划中,依然沿用落后的生产技术与设备设施,导致排放超标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2)环保设施不够完善。一些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入一系列污染治理设备,但设备规模与企业排污实际情况并不适应,导致污染治理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企业引入污染治理设备后,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维护保养机制,容易有各类设备故障需要处理,严重影响到设备环保性能的发挥[3]。(3)专项人才缺乏。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既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与设备,又要大力培养专业化人才。但部分企业将生产经营作为关注重点,没有积极挖掘和培养环保治理领域的优秀人才,这样也会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强化对策

3.1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提升生产安全设计水平。生产安全设计实践中,工作人员要深入调查、全面收集同类型化工生产装置的运行状况与相关资料,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掌握,进而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科学选择与优化,对生产装置合理布局。要综合运用HAZOP等技术,对设计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客观研判,促使各类设计缺陷得到有效规避,保证后续化工生产的安全性。(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要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与国家政策法规,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体系等进行完善,并构建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全面、动态管控化工生产过程。要将一岗双责制度落实下去,通过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实施,促使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得以形成。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一旦有不安全操作行为出现,需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通过安全管理网的构建,促使生产安全目标得以实现[4]。此外,为保证安全教育成效,需综合运用专题探讨、事故案例、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形式,向生产人员着重讲解安全操作规程,依托真实的事故案例阐释不规范作业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促使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技能等得到提高。(3)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全面辨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风险,构建针对性的管控方案,避免事故隐患的发生。在具体实践中,要系统排查生产设备、作业流程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通过消减措施的应用,促使事故风险得到降低或控制,及时整改消除发现的事故隐患,避免隐患的扩大化。安全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主动意识,深入学习和掌握JHA(工作危害分析法)、QRA(定量风险分析法)等常用风险评估方法,与其他员工联合起来,共同对人员行为、管理体系、生产工艺中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查找,结合安全风险类别与可能造成的后果,落实分级管控制度。同时,要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行完善,增强隐患排查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避免有任何死角出现。事故隐患排查出来后,需认真分析隐患出现的原因,采取对症的解决策略,促使源头治理目标得到实现。(4)严格管控特殊作业。相较于其他作业工序,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更大。因此,要重点管控这些特殊作业工序,将特殊作业审核许可制度构建起来,明确岗位责任,落实分层把关策略,配备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时,要将工作票制度贯彻于零星作业环节,在辨识零星作业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LEC法的综合运用,全方位评估、管控零星作业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促使零星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证。

3.2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科学制定环保战略。企业需深度融合整体发展目标与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处理经济效益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关系,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严格管控和治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问题。要同等重视企业发展与环保工作,统筹推进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促使化工生产的环保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要结合整体战略目标,科学制定环保规划,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要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全过程中,通过监督、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实施,巩固环境保护成效。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推动管控、严控目标的逐步实现。为充分发挥环保规划的指导作用,既要科学制定规划目标、内容等,又要同步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配套建设制度、监督与宣传等诸多体系,通过制度合力作用的发挥,推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2)做好环保培训工作。管理人员、基层员工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到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要将培训、教育活动定期实施下去,切实增强生产人员的环保意识,引导其自觉结合环保工作与自身利益。在培训教育实践中,要对化工生产中的污染种类、处理技术、操作规范等一系列专业性知识详细讲解,促使生产人员的污染预防、治理等各项能力得到提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分层次培训机制构建起来,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培训重点。例如,针对管理人员,可将法律法规等作为培训的重点;针对技术人员,可将污染治理技术等作为培训的重点;而针对基层人员,则需着重培养其污染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3)落实清洁生产战略。要坚决落实清洁生产战略,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和升级,促使污染问题得到源头性控制。首先,建设初期,要结合化工生产实际情况,将一系列生态补偿措施制定出来,对技术设计过程进行优化。其次,要对生产流程全面掌握,对各个工序的污染排放进行合理性动态监督,积极引入现代化生产技术,促使清洁生产目标得到逐步实现。(4)探索三废的循环利用路径,积极运用清洁型能源、材料等,深入研究和创新再利用技术[5]。

4结语

安全与环保是化工生产的关键要求,一旦有安全事故或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不仅会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化工企业需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机制,大力创新和改革化工生产流程与工艺技术,增强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参考文献

[1]周建东.浅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方法[J].化工管理,2014(36):206.

[2]王俊.浅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J].环球市场,2019(36):39.

[3]李海洋,李海峰,祝士惠,等.浅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17):37-38.

[4]江飞.浅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J].信息周刊,2019(18):1.

[5]宋昕佟.浅谈化工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管理方法[J].化工管理,2019(11):57-58.

作者:张胜 单位:浙江天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