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效果研讨

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效果研讨

本文作者:赵智宏、马兴婷、段红霞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的溃疡病灶的改善效果、病情改善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症状开始改善和溃疡面开始减小的时间、接受临床治疗的实际疗程、治疗结束停止用药一段时期后溃疡症状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

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评价方法。痊愈: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已经全部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已经有一定改善,但改善程度并不明显;无效:临床主要症状表现没有任何改善[3]。实验室检查结果改善情况评价方法。痊愈: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及炎症症状已经全部消失;显效:溃疡已经基本消失,但仍有比较明显的炎症存在;有效:溃疡面积的缩小程度在50%以上;无效:溃疡面积的缩小程度不足50%[4]。数据处理。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P<0.05时,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B组患者经过治疗的溃疡病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变化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症状开始改善和溃疡面开始减小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实际疗程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治疗结束停止用药一段时期后溃疡症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属于“胃脘痛”“吐酸”“嘈杂”等疾病的范畴,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是上腹胃脘部剧烈疼痛、吐酸、胃上部出现嘈杂不适等症状。该病患者比较常见的中医临床病因有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侵胃,导致脾胃虚弱、瘀血阻络。其中饮食、体质、精神三大因素是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几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在西医理论中目前临床上较为公认的观点是由于一些常见的致溃疡的攻击因子与患者的胃粘膜的相关保护因子的平衡状态出现异常,使得攻击因子过强或保护因子减弱而最终导致形成[5]。其中攻击因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①胃酸与胃蛋白酶:发生溃疡现象被临床认为是胃酸-胃蛋白酶消化后所导致的结果,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量明显增多时,胃液的消化作用会明显加强,从而导致产生溃疡症状;②幽门螺杆菌:是人类发生慢性胃炎的一个非常主要的病因,而慢性胃炎与消化溃疡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③胃动力学异常:胃排空发生延迟或滞留,胃酸在患者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容易导致胃粘膜发生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溃疡的形成;④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吸烟、饮酒、喝咖啡、精神方面的刺激等都与溃疡病灶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3]。

消化性溃疡按照中医的证候学观点主要可以分为:肝气犯胃型、湿热中阻型、阴虚火旺型、脾胃虚寒型、瘀血闭阻型等五种类型。各型之间相互间杂,临床以虚寒、气滞、血瘀三者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6]。因此,可以采用新订乌贝散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方中的乌贼骨、贝母主要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生肌的临床治疗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乌贼骨主要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并可以对胃酸的分泌产生有效抑制,对溃疡的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作用时间非常持久;白及主要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治疗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使胃酸降低,将细菌杀灭,为溃疡愈合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砂仁、肉桂主要具有温中健脾,补中焦之阳的功效;沉香主要具有降气,祛胃内之浊的功效,一升一降,可以使患者机体气机得畅。甘草主要具有补中、调和诸药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甘草对胆汁分泌具有促进作用,对胃肠平滑肌痉挛现象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进而对胃黏膜进行保护[7]。

总而言之,运用中医疗法对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患者在用药后溃疡面能以最快的速度缩小,且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高,不会导致出现任何并发症,具有一次性治疗防复发的作用,可以对该治疗方案进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