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媒体技术教学论文(9篇)

多媒体技术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中学政治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政治课引入探究性教学对于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多媒体信息资源和现代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资源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政治课程探究性教学各环节中的作用,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探究性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中学政治;多媒体技术;探究性教学;教学研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是通过师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多媒体技术把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由于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来源和现代教学手段,而且成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创造探究性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政治探究性教学中的作用

在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查找信息、进行资料分析和讨论交流,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导学生探究、师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探究性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以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首先,多媒体技术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的集成和再现功能,能丰富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对情境隐含问题的思考。中学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来自于生活的案例再现于课堂。其次,多媒体技术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桥梁。问题发现是中学政治课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海量的信息和充分的交互可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发现问题,形成多重假设和认知冲突,从而进行充分的质疑与批判。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将学生的视野从政治教材转向社会现实问题。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是探究性教学材料的重要来源,多媒体资源为中学政治课探究性教学提供了研究和探索的材料,是探究知识的重要源泉。多媒体技术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范围,实时的海量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探究的空间,为实施探究性教学提供了保障。为使探究性教学更有效地开展,教师应该充分收集和组织多媒体信息资源。

二.多媒体技术在政治探究性教学中的运用

1.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丰富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文字(教材、板书)和声音(教师讲授),主要通过教材和课堂进行传播。多媒体技术作为呈现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多种媒体资源集成,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软件选择适当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集成在课件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超文本特性还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2.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

在中学政治课堂探究性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和研究内容的空间。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学习效率到完成复杂的探究活动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

3.多媒体技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同步改变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创新的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必然进行创新,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权威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共同参与者,多媒体技术成为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准备中学政治课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技术手段,从备课查资料,到设计教学流程都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探究性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教师创造更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

4.多媒体技术对师生互动方式的创新

在探究性教学中,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互动方式也随之改变。在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探究的内容。学生在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创造了外部的条件。多媒体技术可以协助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的共同参与的关系,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和反馈的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可以更自由开放地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还实现了教师与多名学生同时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实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实现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多媒体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剑英.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教育论坛——中国科技信息.2005.

[2]曹延波.高中政治教学的方法探究[J].教育研究.2009,4.

[3]郑金洲主编.新课程教学探索系列: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75.

[4]姚福成.浅谈课改环境下政治课教学[J].人才与教育.2007,8.

[5]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一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2003年6月第一版

[6]刘显国:《多媒体设计与运用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作者:李晓莉 王庆荣 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思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如何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成为一个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就化学知识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特殊的难点,必须突破。但就整体来讲,则有一些共性的化学问题亟待计算机辅助其突破。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坚持整体观点,重视多样化,贯彻综合观点,力争最优化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将微观世界形象化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等。

3强化课堂教学反馈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特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人一机操作,可进行教学、练习、检测等。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全部学生的答案迅速收集统计,及时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迅速反馈,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将化学实验生动化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在制作课件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1)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演示实验;(2)用电教手段在课件中穿插实验录像,在录像中设置控制按钮,实现教学中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

5计算机信息量大,储存内容丰富

储量大、速度快是计算机的功能特点。一张光盘可以装许多课的内容,很多现象能够一目了然,使学生见识到各种难以想象的现象。在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准备得再充分,词汇量再丰富,语言再形象,也不及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所以,计算机的这一特点能使学生广泛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开阔新视野,时间越长,收益就越大。计算机丰富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详尽、全面,也能促进教师的备课、授课,使教师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有利于教学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6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

7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就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必须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正是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张翠 单位:霸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第三篇: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推广,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时刻题提醒我们要正确灵活的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灵活

在《物理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推广,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选择的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节省课堂时间,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具体做法如下:1、老师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并且把一些本来用真实实验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取而代之了真实的物理实验,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说:假的。二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整个课堂教学。有的老师总是把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以及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更形象,更动感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办法要用上去,觉得这样做才是多媒体教学,甚至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题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灯片等等。这是一种多媒体教学中的“满堂灌”。通过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开始对此只是有种新鲜感,时间长了根本不欢迎这种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厌烦感。因为这样做,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讲述一些较复杂的机械原理时,用多媒体做辅助,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如在《电动机》一节中,学生通过电动模型显示了电动机的构造,工作过程,然后运用教学挂图,讲解电动机的原理。但学生对此还是比较模糊,如果制作了《电动机》的课件,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学生不仅知道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详细体验了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换向器的作用,电流方向的周期性改变也看得清二楚。这样通过多媒体做辅助,不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即时有效性,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是用来说明某种物理现象的实验,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这样才有真实性,如果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就太假了。

二、教学抽象的理论时,用多媒体使其具体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实验教学借助仪器设备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抽象的理论仅凭教学仪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磁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是磁场在空间的分布用“磁感应线”来描述时,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和想象,教学中为突破这一实验难点,先用视频实物展台进行实物投影,在条形和马蹄形磁铁上方玻璃板上放一些铁屑,然后轻敲玻璃板,则出现规则的磁感应线谱,经电子投影仪放大出来,更形象直观且清晰,学生对其一目了然,然后利用课件进行定性分析和模拟,作出磁铁周围用磁感应线来描述磁场的立体分布图,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平面显示立体化,让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

三、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而无法操作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实验的不足

初中物理实验非常多,但有些实验不可能在实验室完成,还有些实验效果不好,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实验也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实验和情景。如在《大气压强》研究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弥补实验的不足。再如,在教学“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时,又如在《光的折射》一课教学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实验中很难被观测到,为此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和文字功能来模拟光线,设计了《光的折射》课件,让学生观看到模拟的物理图景,从而对这一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认识。其中“光的折射应用”中“筷子插入水中弯折”的动画,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很容易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原理,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中考实验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为实验的综合复习夯实基础

中考复习中,实验的复习是整体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从初二到初三相隔时间比较长,好多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分组实验的过程、情景学生都已淡忘。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要么全部遗忘,要么将有些类似的实验内容和过程互相混淆。如果就这样进入全面的实验复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也只能是生吞活剥,模棱两可。因此,中考实验的复习,单纯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作业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所以复习过程中,对演示实验的现象的重现和分组实验的重做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实验做成录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这样既节省大量时间,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规范实验步骤,同时引入多媒体加强了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为了顺应新课标的理念而过滥地用多媒体“动画”实验来替代实际实验,剥夺学生的实验机会,也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物物理课堂教学,而省去应有的板书,更不能用是否使用多媒体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在线--陇东中学刘淑霞.

作者:龚春华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

第四篇:数学课堂多媒体技术教学问题分析

摘要: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提高课堂的效率。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早已渗透到教学当中,对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数学教学;对策

一、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必须通过辩证否定的方式,去超越和改革,否则很难与高速发展着的经济社会相适应。传统教学在课堂模式方面毫无新意,课堂气氛不佳,填鸭式的说教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把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小学数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先导,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问题情境的良好创设,可以让学生置身在问题情境中,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新颖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和意识。例如,在讲到六年级“圆”一课时,圆的面积公式比较抽象,不太好掌握。在上课的开始阶段,笔者首先让学生看投影仪,此时银幕上出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画外音响起:“这头牛能吃多大范围的草?”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就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拴牛的绳子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这时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一个以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接下来,笔者通过图片的启发,让学生说出圆的面积的解答方法,学生都茫然不知所措,但是讨论很热烈,可以看出求知欲已经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这时,笔者便运用多媒体进行及时的引导:银幕上出现一个圆,被分为绿、黄两种颜色的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4份,然后交叉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图形,这时,银幕上又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成8份,重复上述过程,学生比较后发现,这个拼得的图形比上一个拼得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以此为契机,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按照这样继续拼下去,最后的图形将是什么样子?学生最后异口同声的回答:可以拼成长方形。然后,笔者用多媒体演示了整个拼接的过程,最后证明学生想象的结果是正确的。随后,笔者又启发学生圆的半径和周长的关系,它们与长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找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意见不统一。最后,笔者在投影仪银幕上闪现出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半径和长方形的宽,同一种颜色表示的圆的周长的一半和长方形的长,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了圆的半径就是拼得的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推理,自己琢磨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了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的过程,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特别是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举一反三。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因为三角形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区,此时运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能够把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关于“2cm、6cm、4cm”是否会成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时,学生很可能是赞成的。笔者这时就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2厘米的小棒和4厘米的小棒放在一起,作为三角形的两个边,然后再把6厘米的小棒作为第三边,发现不能成为三角形,这种直观的展示告诉了学生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形象的多。

四、运用多媒体,深化课堂训练

课堂题目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让学生完善知识的结构,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的过程。但是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很少,形式单一,学生的兴趣不浓厚。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题目的练习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形式比较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游戏和拼图等直观性很强的形式来完成题目的内容。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屏幕上呈现出一个卡通人物,并且还伴有雷鸣般的掌声,或者是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好样的,你真聪明”等,学生通过激励性的言语的鼓励,学习的动力更强了。如果学生回答的问题有误时,多媒体会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解题思路前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上实践证明,学生是迫切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的,通过多媒体的反馈与评价,使他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自己不断探求知识,提高内部驱动力。

五、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数学教学模式和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把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课堂的专注度,并引导着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发散思维,最终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10(08).

[2]徐立国.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康宁.小学数学与计算机整合实践课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04).

[4]覃锦梅.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数学教研,2010(10).

作者:张继红 单位:高新兴华学校

第五篇: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从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导入新课,突破重点与难点,重视学生道德建设等方面,研究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历史学科教学过程,并探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历史教学;教育理念;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对我国西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说,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历史学科课堂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过程

(1)运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除了创设情景、编写富有启发性且寄托深情的导语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提供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利用直观动态的画面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马上集中于课本内容,迅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将避免以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然后逐层讲解,平铺直叙的老套路,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思维变得敏捷。也可以创设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点与难点。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又将图形由静变动,大小变换,通过演示实物情景,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学生通过观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文字信息,还能获得清晰明快的视觉场景感受。视听同步,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更加集中。特别是教学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如教学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教学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评价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简洁,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如果没有多媒体技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学生阅历比较浅,阅读量少,教师抽象地讲述,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就很一般。所以,要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室里无法看到的客观事物正确呈现在学生眼前,把学生引向古今中外,引向宏观和微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进一步提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深刻认识,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得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道德建设。历史学科是与道德教育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探索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及情感、态度等丰富内涵,也可以探索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人文精神。所以,把历史学科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会起到重大作用。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和录像,学习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等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无私奉献的事迹。引导学生以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为平台,相互交流情感、意识、道德、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充分感受历史学科对做人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教育平台,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有关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尽可能地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最大化,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信息,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它毕竟是辅助教学工具,就历史课堂教学而言,不是任何一节课都是适合使用多媒体的。就一章来说,也不是每一节都适用。不要把从导入到新授、从历史背景到讲解再到练习,统统都搬到屏幕上。如果这样的话,便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难以包罗万象,但一定得具备科学性、实用性,不能喧宾夺主,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必须注意:不要让它牵着鼻子走,以图红火凑热闹的形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赶时髦、应付检查的形式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忘掉教与学的本质。必须始终注重教与学的过程,突出每个人的个性化、特色化教学风格,因此,切不可滥用多媒体。此外,虽然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具更为优越,但是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是多媒体不可替代的。比如历史学科中的识记部分,再如历史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与对话,同样是计算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仍然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

三、结束语

在我国西部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在一些学校,可供学生查阅的图书资料很少,大都局限在教科书的层面,学生对多媒体接触相对比较晚,对多媒体教学有一种新奇感。特别是复习课或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容量大、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当然,教师不能忽视多媒体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在一节课中从头到尾不停地用,否则就会感觉如同放电影一样,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下,在农村学校推广多媒体教学具有紧迫性。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使教育更加均衡发展,促进所有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姬秉新.上好课的智慧与策略[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

[2]贾广友.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时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党辉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李店中学

第六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思考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进而他也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和作用,还要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手段,并把它当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并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当,真正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作用模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讲图像、文本、图形、动画以及声音等元素进行综合处理并用于实际运用中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以及信息传播效率高、无地域限制等优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除此之外,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学生则能够通过身体多个感官来获取教学信息,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也随之提高。不少学者提出,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会引导课堂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等发生创新性的变革。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参——教辅”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和视野,并逐渐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思维,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空间的扩展。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由老师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老师甚至还会根据课堂情况预先安排好学生的练习题,这样学生的时间都被老师安排好了,学生都是在被动的状态下来跟随老师展开课程的学习。而如果通过多媒体来展开计算机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流对话来完成学习过程,并且还可以自主的把握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将学习和练习与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2.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它能够存储非常多的信息,集成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而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通过耳、眼、手、脑等完成的,两者具有一致性,其中耳和眼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通过多媒体而形成的生动、形象的信息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方面可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接收信息。

二、计算机教学应用多媒体的问题分析

1.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为了教学目的服务的,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一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功效。但是在没必要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教师不但要讲授的好,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比较常见,其教学方式以教师操作主机,学生观摩学习为主,这样教师可以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例如,在讲授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的“橡皮”工具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如何使用橡皮,然后让学生自己去用,部分学生可能就会提出橡皮太小,擦得太慢,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让他变大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和“-”号的使用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再课堂的最后向学生展示红橡皮、绿橡皮的杂技,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结束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到课后去寻找鼠标“右键”在画图选色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之前,教师会事先把准备好的上课要用到的资料发到每个学生的电脑上,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给出的路径直接打开就可以使用了。有的教师在上课前还把学生的电脑都打开了,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变得懒惰。同时,还会让学生养成依赖的毛病。笔者在高中一年级上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有好几个同学的资料都没有发送成功,这种情况使得他们束手无策,最后我帮他们从网上邻居上一点点复制过去的,从此以后,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把上课所用到地资料事先放到第一台电脑和第二台电脑的D盘中,这样他们在上课时就会自己动手从网上邻居复制这些上课用的资料。再后来,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从网上邻居复制东西,还学会了局域网的共享方法。再比如,针对计算机无法重启这个问题,我会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从电源开始,到电源线,从硬件故障到软件故障,这样学生就逐渐掌握了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排除办法,之后,如果他们的计算机再遇到问题,他们就会主动的自己动手解决,这样就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有的学生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就会主动帮助老师处理机房中计算机的故障,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现代教育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逸文.冷眼相看多媒体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第17卷2010年第1期.

[2]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9年第5期.

[3]马占山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B].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12年第6期.

[4]赖文继.关于多媒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究[C].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2013年4月.

作者:张姗姗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软件学院

第七篇: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多媒体技术教学分析

摘要:立体几何教学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将立体几何的解题思路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立体几何。本文主要讨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帮助学生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更好的学习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学;立体几何教学

引言

传统的立体几何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力,能够对教师所讲的立体几何知识在脑中进行演变。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同时也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加入到教学中,让立体几何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具体,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1具有针对性

高中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已经形成,在学习过程中会具备强烈的目的性和自我思考意识[1]。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高中生的学习与年龄特点,制作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重视突出教学的重点,结合文字、图像和语音解说来展示立体几何演变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讨立体几何更深层的含义。

1.2注意使用时机

尽管多媒体能够直观的演示立体几何的解题思路和演变过程,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或立体几何图形过于复杂教师无法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都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2]。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立体几何图形,也能有效锻炼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思维模式。

1.3合理使用性

立体几何教学主要是为了锻炼高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若是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要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抽象思维与空间思考能力的辅助性手段,切不要让它成为课堂的主体。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1展示局部与整体的关联性

过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D、CD、A1B1的中点E、F、G作一截面,求凌锥B-EFG的体积。若仅仅只是从题目绘图,很多学生是是不会发现凌锥B-EFG的体积其实是与凌锥G-EFB一样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GB、GE和GF用绿线表示,BE、BF和EF用红线表示(见图1),学生就能够立刻发现凌锥B-EFG其实凌锥G-EFB是同一个立体几何,从而就会转向开始求凌锥G-EFB的体积。凌锥G-EFB的底面积和高比凌锥B-EFG更容易求得,由此也就帮助学生找到了合适的解题思路。局部与整体的联系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非常常见的题型。局部隐于整体之间,若是学生没有足够好的观察力与转换能力是很难运用整体中其他局部条件来帮助解题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将局部扩大、缩小或标注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另一角度更好的观察立体几何图形,从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3]。

2.2提升立体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为了求图(2)中点B到平面ADC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题目所要求的即是垂线段BF。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学生可以立刻明白三角形BED的高就是所求距离。求点到线、面的距离是立体几何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乍看之下,这类体型是立体几何图形,在若是能有效的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各个平面图形,就能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4]。多媒体技术就是锻炼学生将立体几何问题有机的转化为多个平面平面图形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与演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也就很好的提升了。

3.结论

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有机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立体几何的解题思路,有效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的重要辅助性方法。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多与学生互动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主导地位,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应有的教学效果;多创造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多媒体技术成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笑天.多媒体环境下高中立体几何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3):122.

[2]王殿顺.寓声于教,融会贯通——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27):114.

[3]李军.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13(16):40.

[4]张俊利.新课标立体几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39):131-132.

作者:文涛 单位:南昌市朝阳区第一中学

第八篇:初中英语口语课多媒体技术教学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口语教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体现口语教学的生动性、实效性和交际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合理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习得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英语;多媒体技术;口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初中口语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优化组合的多媒体英语教学将图、文、声、形等融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主管语言分析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和主管视觉空间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相互作用,展开立体化的思维活动,多渠道感知语言材料,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创造出丰富多彩逼真的语言环境,不但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还能“察言观色”,使教学成为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享受,学得轻松愉快,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对英语学习产生最大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会把非常枯燥的课程变得活泼有趣。学生如对学习英语感兴趣,他在心理上会对英语表现出肯定的情绪,并且在学习时能感到情绪愉快,充满乐趣。多媒体技术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积极性。

1.静音看片。让学生观看一个片段(教学软件、故事片、新闻报道等均可),将音量关闭,看完后让学生根据画面上观察到的信息,对片中人物的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兴趣爱好、相互关系、说话的场合等做出判断,并推断出片中的对话内容、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故事的来龙去脉。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面对五花八门的答案及说法,学生会兴趣盎然,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

2.结果推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让他们进行猜测训练。挑选一些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富于戏剧化的影片,从中摘录一些精彩片段进行播放。在关键时刻按下暂停键,请学生猜测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再恢复播放,让学生对比他们的预测同真实情形的差别。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看的片段,设想影片中的人物在另一睛形下会怎么做。通过这类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经常出现你一言我一语、人人竞相发言的场面,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目的语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3.情节串联。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只能看到图像,无声音(关掉音量);B组学生(戴上耳机)只听到声音,无图像(关闭显示器)。然后,让A、B两组同学分别配对,通过相互合作,分别将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情节或信息拼接成合理的故事情节。这样每个人都有话可说,都必须发言,可以确保每位同学都开口。如果难度较大,拼接练习时可以分为4人一组或6人一组。

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参与积极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积极活动不可能在心理压抑、缺乏自信、恐惧等状态下进行。以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在口语教学中使用人机对话方式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多媒体课堂上可以通过图像、影视、动画等媒体设计制作仿真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的具体隋景进行口语输出,然后使用计算机或者录音机等器材进行人机对话操练。方法如下:

1.模拟情景会话。在学习如何描述旅游景点时,可事先编辑不同景点的画面,同时有A和B两个人对景点进行对话问答。对画面中的A、B两人分别设置静音。操作时,学生点击画面人物,该人物就出现静音,再点击又可以恢复声音。这样不用面对其他人,只是对着机器,学生的顾虑会少很多,就连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尝试进行简单的对话。

2.回答问题。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对话或短文,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有问必答,并学会控制时间和不离题。所提问题有展示式的,即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也有查询式的,即需要思考才能回答。录完音后让学生回放,往往可以发现说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一些语法错误,如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以及人称等。也可以让学生交换听他人的录音带,这样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教师从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录音进行讲评,可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对那些较差的录音应个别点评,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3.配音。播放一段电影、动画片段,先设置静音,让学生凭借视觉信息,通过对非语言交际信息的理解,设计合理的情节,然后分组进行画面配音。练习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将其中一个角色的声音抹去,让学生通过为其配音来扮演这一角色,即与画面中其余的人物对话,也可以将所有角色的声音全抹掉,请多个学生配音。练习完后汇报表演,最后播放原声。配音练习时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画面内容进行合理的构思。学生在表演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巧妙构思和使用得当的词、句。

4.配解说词。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片,内容可以是学生熟悉的校园、城市、景区或者国外著名的城市、景点等。采用屏蔽字幕、消除画外音只留背景音乐的方式,让学生随着移动的画面,模仿导游。学生随着演播的内容用口语再现某地的风采或“亲历”异域民风习俗。第一遍,让学生静音观看。第二遍,边解说边录音,然后同桌同学互换录音带听,老师抽样讲评。讲评前让学生重新看一遍片子,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主要特点。口语交际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实践和运用。实践必须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形成技能,养成习惯。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多层次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际,在实践中体验如何倾听。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01).

[2]吴旭东.外语课堂口语发展理论模式[J].现代外语,1996,(04).

作者:刘恩涛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柳赞镇中心学校

第九篇: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其中,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初中音乐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自身的基本技能,还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外的音乐知识。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音乐;运用原则

一、引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如今,其应用已经遍及到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选择,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辅助工具,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要通过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达到提高其审美能力的目的。在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感受、欣赏和表达音乐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对国内作品了解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对国外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初中音乐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将文字、图像以及影视等形式交互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视觉冲突的效果,从而达到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在很大限度上拓展了教学内容;第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发展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三,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逐渐浮躁起来,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他们很静下心来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缓解学生浮躁的心态,使学生沉下心来专心学习。

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实际上是以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得以运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辅助性原则、声像并用原则以及信息量适度原则。

1.辅助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不应该代替教师的主导教学作用,不能用课件教学完全代替教师讲授的课程,多媒体技术作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但教师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这样会让学生找不到学习重点,失去学习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辅助说明,当教师讲授西洋管弦乐器的特点时可以利用小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在整节课上都利用短片的形式进行讲授,就不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教师要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穿插对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外,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课件要简洁美观,不能过于繁冗;第二,课件内容要合理,多媒体技术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问题,那些明显易懂的问题没必要做成课件;第三,不能把音乐课当成视频欣赏课来上,课件的画面不宜太过华丽,操作也不能过于复杂。

2.声像并用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结合音乐和图像,最终呈现给学生的视频要保持音乐和画面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冲突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进行音乐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进行“八音之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播放一段与山南鼓舞相关的视频,视频中的乐器声音要保持协调一致,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的快乐。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感受,进行差异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信息适度原则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确实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如果课件的信息量过大,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信息的学习,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进展,变相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要适度,教师要对课件内容进行甄选,内容不能多的使学生眼花缭乱,也不能少的吊人胃口,教师要从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有用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五、结语

本文对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应用教学过程运用进行了介绍。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要遵循辅助性原则、声像并用原则以及信息适度原则,营造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蔡环.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实效性策略.《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年8期.

[2]李倩.让多媒体为初中音乐教学制造附加分值.《考试周刊》.2012年79期.

[3]魏劬正.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探讨.《家教世界》.2013年1期.

作者:杨尽兴 单位: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