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政单位会计研究3篇

行政单位会计研究3篇

行政单位会计篇1

摘要:因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具备非营利性特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对会计活动风险的关注度较低,也未出台有关的防范措施,进而引发部分问题的产生,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影响。文章依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如何识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指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与防范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旨在对相关单位的风险防范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会计风险;识别;防范策略;行政事业单位

要想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高效履行,就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全面控制或规避会计风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识别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属于会计基本业务风险及衍生风险的范畴,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资产运行不畅的风险、预算与决算脱钩的风险、监督不到位的风险等。

1.制度变动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部分基层单位会计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未能在第一时间健全会计核算体系,比如:未深入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改革活动,但依然运用实拨列支的方式,致使国库集中系统之外的核算管理存在虚列支出等情况,与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相违背,导致有关风险的生成。

2.岗位责任风险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变化的关注度比较低,人员编制存在不足,会计人员岗位准入标准不够系统,在现行的会计岗位中,一些人员不属于相关专业,也不具备有关证件。因为未获取有关证件,也不会参加每年度的会计继续教育,这样很难实现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不能够实现人员与岗位相匹配,致使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容易导致会计职能缺位风险的生成。

3.核算职能风险

在会计工作内容中,其包含非常多的环节,会计核算属于其中环节之一。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其业务流程是,在有关账目中记录某会计期间所产生的原始经济内容,并利用运算数据,确保业务报表的生成。倘若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会计制度不够系统,各项操作活动不能严格依据有关规范来进行,任一会计核算环节都可能与核算原则相违背,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引发报表错报风险。

4.内控制约风险

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促使所有流程变得更加规范,能对单位所有经济活动起到良好地控制作用,无论是制度落实与会计职能,还是监督反馈等环节,都属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然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工作的过程中,不注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能将会计职能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二者之间的独立性非常突出,这样容易引发业务违规、资产流失等风险。

5.监督职能风险

所谓的会计监督职能,指的是为了确保预期会计目标的完成,在开展业务核算工作时,会计人员会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监督经济业务的整个流程,以此促使财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然而,在开展具体工作时,一些主客观因素容易对其造成影响,很难深入落实会计监督职能,尽管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通常停留在形式层面,容易导致监督失位、错位风险的生成。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烦琐、复杂。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所隐藏的非确定性因素较多,这74会计研究些因素都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生成。为了加快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认真开展有关研究活动,不断提升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科学性。

1.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时间较短,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通常缺乏完善的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具备健全的制度,但相关保障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不能有效制约经济工作,所取得的风险防范效果不够理想。关于岗位的设计与权限的划分方面,未将有关岗位分离开来,职责权限的划分不够系统,很难确保互为制约与监督工作机制的生成。

2.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在利用资金时,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工作人员未充分落实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不能将自身的职责充分体现出来,对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缺乏科学的认知。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首要责任人就是单位负责人,一些单位负责人对其自身在风险防范工作中的职责没有科学的认知,未体现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能够积极参与到风险防范工作中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风险防范知识,风险识别工作缺乏科学性,影响了会计风险防范工作效果。

3.未制定会计风险防范机制与评估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制定科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看来,经济活动与业务属于主要工作内容,不注重开展相关风险防范活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强有力的会计监督,降低了会计数据信息的客观性与系统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中也未出台风险评估制度,不能针对经济活动与业务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样一旦产生经济风险,很难迅速出台有关的处理措施。

4.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养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不能系统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忽视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会计风险的生成。个别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责任意识,不能够依据规定认真开展有关工作,容易引发会计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策略

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范围变得更广,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而言,居于核心地位的就是会计风险防范,该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认真开展探究活动。

1.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在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有效防范徇私舞弊、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样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得到满足,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相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自身具体情形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该体系能够与自身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全面保障制度的顺利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健全现行的财务监督机制,对所有岗位的职责作出进一步明确,合理分离不相容岗位,确保岗位与岗位之间制约作用的生成。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出台内部审计制度,主要负责开展内部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确保各项经济活动能够符合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会计风险查找出来,充分体现出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引进管理会计概念,这样能够有效推动内部控制风险识别工作的开展,将相关风险控制在有关范围内,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质量的提高。

2.强化预决算编制的严密性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促使财务内部预算管理制度变得更加高效,应当全面开展预算执行活动的监控工作。在进行具体监督与控制工作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自身的工作需要为依据,出台预算实施计划,系统划分有关预算指标,再将相关指标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这样可以促使预算执行活动变得更加明确,有助于从根本上防范资金侵占、挪用等问题的出现,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生成,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提升对预算管理与决算编制工作的关注度,在确定年初预算与年终决算时,应当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保障所有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以此来实现预决算编制精确性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全面落实预决算公开制度,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主动接受政府与社会群众的监督,从根源上防范违规违纪问题的出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3.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对会计风险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积极接受社会与政府的监督,主动听取并采纳有关的意见与建议。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促使公众监督力得到提升。关于财务预算报表、政府采购信息与绩效评价报告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迅速开展公开活动,增强收支工作的透明度,确保社会大众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以此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关于政府监督力量方面,还应当加大力度开展整合工作,确保监督合力的生成。

4.注重固定资产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中,固定资产属于主要内容之一,应当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并根据具体的评估结果配置固定资产,确保所配置的固定资产能够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关于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方面,应当严格依据有关程序来进行,倘若固定资产未通过验收,需要采取拒收处理,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质量,为后续的正常运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以自身的具体情形为依据,制定固定资产目录,在该目录中,将资产的相关情况罗列出来。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制定固定资产卡片,每个月都应当开展复核工作,不断提升固定资产信息的客观性。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方面,不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应当安排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活动,不断提升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与毁损工作的过程中,各项工作都应当严格依据处置程序来进行,禁止产生任意处置行为。在有关的账目中,应当加入处置收入。因此,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利用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可以持续减少资产管理风险,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5.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为了加快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会计人员的招聘门槛进行适当提高,选拔更多优秀的会计人员加入进来。同时,还应当注重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其能够了解先进的会计政策、制度与法律法规。另外,会计人员还应当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确保自身会计风险意识得到提升,并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实现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强化。除了安排会计人员参加会计继续教育活动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会计知识的培训活动,不断加强领导层与会计人员的财务意识。而且,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出台绩效考评制度,利用竞争上岗的形式,将广大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推动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内外部环境也处于持续的改变之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变得更加烦琐、复杂,会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有助于服务职能的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会计风险识别工作,并依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多样化的举措,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减少,不断增强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与整体性,全面保障会计风险防范策略的精确性,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

作者:张鸣明 单位:杭州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行政单位会计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每天基本都在进行着人工的、重复的核销、标准化报账工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价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借助会计信息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已由传统的手工记账转变为“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率,把财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意义的工作。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使财务数据调取、分析、提取、利用更加便携、准确、高效,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等部门都进行了简单的、以平行方式开展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发达地区,因地方财政资金相对充盈、决策者思想较为开放,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会相对多一些,但全国来看整体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偏弱。经济发达地区因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较好,所以数据更新快、收集范围全面,数据分析就更精准及时;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因会计信息化相对落后,造成数据更新慢,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数据就会相对滞后,使数据分析不可靠。“木桶效应”使会计信息化建设从全国来看程度偏低,已经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职尽责。

1.信息化建设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划归行政部门,大多隶属于办公室,一些行政单位管理者仍然认为,会计信息化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进行报账、记账等工作,在推进预算公开、规范预算执行等一系列政府会计改革中,并未把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关联起来,忽视了会计信息的“决策依据作用”和“业务监督作用”。同时一些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由于业务水平相对有限只把会计信息系统当成了会计电算化,没有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对单位业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重要性。

2.工作流程不规范,制度管理不健全,缺乏规范性

(1)工作流程不规范,缺乏统一规划。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政府会计制度》在完善传统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了政府财务会计功能,规范了政府会计标准体系。适度分离、相互衔接的会计政策以及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的成本、费用、绩效等理念和方法的实施都需要强大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做支撑。目前我国与财务相关的软件使用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流程,各种软件自成系统,各种数据填报单体系循环,不能数据共享,例如,工资系统不能与个人所得税、社保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预算编审系统不能对财政支付系统进行执行监管。(2)制度管理不健全,信息系统操作缺乏规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各项制度中,针对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已相对落后,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基本空白,造成在会计信息化软件使用上随意性比较大。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编制限制,在财务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甚至财务人员要兼职办公室其他工作,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岗位设置人员调配不开,稽核、审批基本由领导挂名,权力下放,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时,制单、记账、审核等不相容岗位形同虚设,全部由一人完成是普遍现象,不能形成有效监管。

3.经费投入不足,软硬件存在安全隐患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财务人员工作范围受限于财政系统及单位内部,工作成绩并不被领导知道或重视,所以除基础会计软件,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不愿再投入大量资金、精力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1)硬件配置低,智能化体验感下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工具载体,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电脑配置跟不上,电脑卡顿、部分软件功能打不开、被病毒攻击,这些硬伤使财务人员体验感下降,导致财务人员本身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主动。(2)软件更新换代慢,易受网络攻击。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功能强大的会计信息化产品,但价格、维护费用普遍较高,使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望而生畏,只能将现有软件对付着用,软件更新慢、没有相应的防护手段,会使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4.会计人才培养落后,缺乏复合型人才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特殊的管理体制,受人员编制、机构设置、薪酬待遇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差,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财会专业毕业又具备一定计算机相关技能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相当一部分人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多年,没有竞争压力,长期稳定的工作环境容易养成惰性,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岗普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转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1)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整合资源、互联互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化方向已经越来越细化、精准,大部分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都有初步信息化建设,单位领导者要有大局观,从认知入手,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层层学习,全面推广,广泛征求意见,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建设规划。(2)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长期以来,财务部门人员由于业务水平限制,被动工作,弱化了会计的职责功能,财务人员要身转变观念,在预算管理、政策调研等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从小圈子中跳出来,主动参与,积极协调、相互配合,利用会计信息化,把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数据分析精细化,业务流程逐步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会计信息化系统为抓手,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做出更加快速、更加精准有效的预测,使财务“事前预测”更加科学合理,“事中控制”端口前移,“事后分析”精准权威。

2.统一规划,规范业务流程,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1)整合资源,避免信息孤岛。为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建设应整合各方资源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梳理流程、查找不足,把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关联起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设置专职财务人员,建立统一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可利用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等生物验证手段,避免所有岗位一人操作,防控监管缺失风险。

3.加快建设会计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国家安全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就包括网络安全,潜伏、渗透本身也是网络攻击的一部分,没有平时战时之分。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职能部门,涉及经济、军事、科技等多方面国家机密,确保网络安全也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软件方面,要安排一部分预算资金购买国内知名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软件,并配置与之相匹配的防火墙,以确保各种软件运行环境安全、相互兼容。在购买相关业务模块时,要充分论证、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硬件方面,财务人员要与计算机技术部门联系,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购置经济实惠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加快推进“国产替代”,加快网络运行速度,降低网络运行风险,从而提高财务人员对高速高效智能化的认同感。同时,要对全体人员不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如要及时修复漏洞、不随意打开不安全网站、安装安全种类的软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4.打破现有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有限,没有空编新人就进不来,财务人员更新替代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过渡时期,用人单位可以打破现有人员管理模式,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聘用有资质、政治可靠、专业素质高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化中先行示范,打好基础,避免走弯路,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对于主动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弱的财务人员,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加大培养复合型人才经费投入,利用派出参加中期培训、网络授课、交流学习等方式,先培养一批专业技能全面的复合人才,再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督导,以点带面,从而使整个财务人员队伍素质大幅提升。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大趋势,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补齐短板,加快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使行政事业单位轻装上阵、高效运转,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齐秀华 单位:长白山森工集团天桥岭林业有限公司

行政单位会计篇3

落实会计审核工作,在保障单位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更影响着单位资产安全以及完整性。这就需要围绕会计审核工作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确保工作的具体落实,还需要针对会计审核工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以及监督机制。基于此,本文以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为分析对象,探讨会计审核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工作机制。

一、会计审核概述

行政单位会计审核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该项工作行使监督监管的作用。具体而言,会计审核是行政单位针对自身会计工作所开展的具有自我检查和审核作用的工作制度,其审核主体为本单位会计机构和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关系到会计工作日常工作内容的进行,是会计工作的行为准则。加强这项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减少会计工作失误,例如因人为因素而导致会计数据差错等,因此,会计审核机制的建立以及有效落实,对于会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会计审核是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行政单位应重视会计审核,发挥财务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不断提升财务会计审核水平。

二、会计审核在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保证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合规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担负着保障内部财务管理运行顺畅的职责,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杜绝违法行为。而隶属于财务管理的会计审核工作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审核主要在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是日常会计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通常原始凭证审核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反映经济活动的相关凭证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其真实性;其次是针对上述凭证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最后,针对各类支出标准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有效杜绝各类不符合标准支出情况的出现,同时也能够有效预防违法行为发生。(2)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主要是日常经济业务的往来记录,针对记账凭证进行审核,有利于检验行政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展开具体的审核工作。(3)会计账本审核。通过审核会计账本的方式来检验单位日常会计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同时检验会计业务的规范性,包括日常会计业务中的记账过程以及科目设置等内容,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2.保证资产的安全性

行政单位的资金类别众多,通过有效会计审核的方式保证资产安全,有效杜绝挪用公款或者白条抵库情况的出现。通过全面性的会计审核,通过日常会计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异常数据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深入调查,尤其是围绕存货以及固定资产部分,更应当进行大量的实物清查工作,依据现有账本进行清点,从而有效杜绝贪污违规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资产盘盈或盘亏的情况,需要积极开展会计审核工作,同时也是保障单位资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资产实物盘点过程中,需要关注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检验,针对一些浪费行为等问题随时关注,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单位资产效益最大化。

3.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作为行政单位,必须保证所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通过财务报告能够获得一定期限内行政单位财务情况,行政单位必须定期向有关部门呈交财务分析报告,包括负债表、固定资产表以及各类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开展会计审核也需要将该部分审核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审核财务报表的合理性以及真实性,同时还需要检验财务报表内容、数据是否和单位真实情况相匹配,避免出现虚报或者误报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应当全面覆盖单位的经济业务,例如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合同控制等多个层面,这些也成为会计审核的重点对象,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4.有效发现各类违规现象

在会计审核工作中,日常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针对各大重要项目进行专项审核。基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完成预算管理以及决算真实性检查。同时,所开展的会计审核工作,其工作范畴还覆盖与单位相关的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业务,在基于单位真实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年发展目标,致力于寻找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借助专项审核完成全面复核工作的落实,杜绝舞弊和腐败行为。

5.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与执行

会计审核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会计审核工作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具体体现在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以及执行层面。内部控制所有程序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设计合理性是实现控制目标的关键。借助会计审核,针对内部控制的设计程序合理性进行检验,主要用于检验内部控制所涉及的相关程序内容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判断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对审计工作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

三、行政单位完善会计审核的措施

1.完善会计审核政策

注重会计审核政策完善是落实会计审核效果的关键步骤,要保证财务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其次是建立配套的会计审核机制,为日常会计审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依据。除此之外,更要从法律层面完善有关会计审核的法规,确立会计审核的法律地位。

2.优化财务管理体制

优化财务管理体制,关系到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会计审核部门依据日常会计工作规模以及实际需求设计具体的会计审核工作规划。例如,部分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求,考虑不同部门的职能属性,通常会运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或者是使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注重对于财务管理体制灵活的运用,对于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确保资金以及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提高会计审核工作质量。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作为会计审核工作的主要执行者,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审核工作质量。因此,在完善会计审核机制的过程中,就需要关注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除了健全会计人员培养机制之外,更应关注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以及工作态度,要求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范,认真负责,恪守职业道德。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跟随时展脚步,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逐渐成为综合型专业财会人才。注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除了保证人才培养以及再教育机制的运用,更应当匹配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审核工作的质量水准。

4.健全会计审核监督制度

在实施会计审核工作过程中,必须匹配健全监督机制,以保障和提升会计审核工作效果。考虑到会计审核工作覆盖资金运作、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规范等多方面内容,为保证这些工作的细致化和高质量,必须运用监督机制进行督促。除此之外,健全监督制度是引导会计审核工作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会计审核工作,对于保证行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单位发展和减少经济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审核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会计审核人员的不断努力、行政单位财务工作的不断完善,会计审核工作一定会朝着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快速发展,为行政单位的发展助力。

作者:吴晓丽 单位: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