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研讨当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研讨当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一、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部分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

一方面,由于大学的扩招,原有的教育资源不能满足急剧扩大化的教育需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社会环境下,知识发展与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也造成了学习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偏失,甚至导致在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认为“学的多,用的少”、“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相差太大”,这也是当前大学教育培养方向调整的重要出发点之一。

(二)师生关系矛盾凸现

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方向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向“解放人性、尊重个性与创新”的双向“沟通式”的转变。教师作为“师”的涵义在淡化,“友”的涵义在相对增加。然而,在这一发展转化的趋势下,由于目前对“师”、“友”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师生关系冷漠化。一方面教师可能认为“我才是教育的主体,是老师,甚至可以是家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另一方面学生可能认为“我是自己掏钱交学费来学习”,“我是消费主体,是上帝”,师生关系矛盾凸现。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

发展策略及调整方向研究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主体的大学,应该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高等学校应该从思想教育、培养方式、教育教学体制等方面出发,积极应对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发展。

1.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在迷茫中的,这首先是因为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迷失,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无法给自己正确定位。科学发展观要求高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能动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上大学的目的和价值,认识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定位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这样,使他们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升华自己,才能在学习、社交、求职就业时不会感到茫然。另外,学校应该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意识到大学不是一个游乐的场所,而是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不应成为一个滋生腐化堕落的温床,而应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训练场。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行为目标,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该做什么,如何做。要着力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与行为能力,丰富多学科知识,要不断升华自己,不能得过且过。

2.适时转变培养方式并积极指导学生制定

科学的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应该做到统筹兼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计划生育的一代,由于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危机意识相对缺乏,并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等种种相关问题时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倾向于回避现实生活,但由于没有发泄和诉求的渠道,便会选择沉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所以,高等学校应该适时转变大学生培养方式,在教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育人方面的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正是当前大部分高等学校所欠缺的。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实际,指导大学生制定一个阶段性或长远的发展规划并遵照其执行,使他们有一个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把有限的精力投身于学习、生活、实践中去,积极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考试、社交、求职、留学等问题,而不是逃避这些现实问题,并努力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全面、协调地培养大学生个性与创新性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大学校园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着力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不仅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应培育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锻造坚强过硬心理以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考验;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适当承担校内外相应的工作职责。尝试社会兼职,不断扩大他们的交往面和实践领域,在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4.积极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社会组织

科学发展观要求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应该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新知识层出不穷,大学生必须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去学习了解这些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志向意愿、人生目标、爱好兴趣等状况,博览群书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从自我做起,努力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社会组织。同时,也要求高等学校教育应注重牢固树立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艰苦奋斗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生活中不搞奢侈消费和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5.努力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

在教育教学体制方面,高等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关注当前的经济发展动态的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高校内部初步出现师生关系复杂化甚至对立化的现象,师生矛盾凸现。这一方面与当前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学生评教制度)的不完善有关,由于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并没有起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而是将师生关系推向了对立。在师生博弈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学生能够给自己评价高些,有时候甚至只能对学生的部分不适当的行为进行忍让,甚至放纵。另外,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体现的更多的是对教师的禁锢,而对学生的约束却相对缺乏,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更合适的教育绩效评价体系,以正确评价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与结果,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另外,针对学习内容与社会需要部分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教育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融入社会市场环境,努力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以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环境下知识发展与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的现实状况。

6.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

为解决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化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了305亿元支持“985工程”,安排了88亿元支持“211工程”,有效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但从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状况来看,从1991-2005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或政府财政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且从未超过3%,总体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如2005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55%,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82%,甚至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安哥拉、埃及等低收入国家教育经费比例的平均水平(如表1、表2所示),而且这些教育经费资源主要流向于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流向高等教育的相对较少,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教育财政政策,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研究

当前高等学校在重视学生的招生人数的同时,相关的教育体制如课程设置、教学、实训等却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质量相对提高较慢,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呢?这首先要求高等学校在重视学生招生规模的时候,注重加强对相关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在学生培养方面,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灵变化,培育他们健康的心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快完善现行的教育考核体系,建立起一套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高校的高层管理决策人员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敏锐的嗅觉和创新性思维,从战略的高度规划高校的发展方向,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不断适应信息化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三、结论与展望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高等教育必须结合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发展,积极构建新型的学习型社会组织,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改革教育体制,并不断推进当前高校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当前的相关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坚持创新,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关于高校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策略与改革体系问题,限于篇幅,将另文进行研究。

作者:邱述兵 于维洋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