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形势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分析

新形势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分析

【摘要】新世纪,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不断地创新,开拓性的进行工作,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德育网络,从而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的效果,提升其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效性

在新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另外,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发生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想能够满足当前新形势背景下的需求,就需要加强创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从传统的德育实践经验能够发现,是否足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方面。传统开展德育工作,主要是以目标和相关的任务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这样在实际的开展中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这样德育工作的目标就不明确,这也使得传统的德育工作成效均布显著[1]。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具有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德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理解、尊重、关心人作为德育活动的准则和要求。与此同时,要丰富德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使其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更加具有针对性。德育工作者要对在高科技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情景化的学校德育模式

1.优化外部环境良好的德育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学校的草木、精心设计的板报、辅优教育和意义的图片和资料等,都能够在无形中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教化作用。因此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大力的优化,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积极进取、团结有爱的学校风气,这一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2.积极推行体验教育体验教育,简单来说就算是开展德育实践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青少年将做人和做事的基本道德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一个人不去承担责任是难以具有责任感的,而没有实际生活体验的人也难以培养成具有现代道德观念的人才。只有实际体验才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道德意识,才能够让德育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2]。传统中仅仅将道德观念进行说教,不关注青少年道德发展观念的内化,德育教育难以起到实效。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

对大部分青少年来说,教师本身就等同于教育。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师生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给学生带来的变化是长久的。因此,学校的管理中要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得到建设,提升教师团体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班主任的素质,从而保证德育活动的内容、目标都能够得以实现。

四、拓宽德育渠道,搭建德育网络

德育工作具有多层次、多渠道,但是,学校建立的德育组织系统通常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大体上为“校—团队—班”的形式,这种系统指导下的德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其安排的主体和开展的活动的概念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教育效应难以实现。基于此,学校对于德育组织的这一弊端,应该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立体的德育网络。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来加强合作,齐心协力加以引导,学生的健康与这三者是否能够良好合作有重要的联系。学生如果在学校接受了正能量的教育,在家庭中又接受到了负能量,这种矛盾和冲击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会让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产生质疑和否定,这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学校要大力的推动德育的社会化,让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能够共同发挥作用,构建立体式的德育网络,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德育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学校可以不定期的开展家长会,收集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意见,对于家长在家庭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加以科学的引导,让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学校达成共识,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活动。可以邀请派出所领导来学校进行法制报告,或者请部队官兵来进行军事报告,从而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亲身实践和感受,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能力的培养。结束语综上所述,对21世纪的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对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以及联系,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如平,林轶虹.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成才之路,2017,(4):8-10.

[2]彭志红.新形势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预防[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124-128.

[3]杜淑贤.新形势下青少年开展孝道文化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学园,2015,(15):145-146.

作者:崔志林 刘卿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