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进展论文:体育电影进展路径探讨

电影进展论文:体育电影进展路径探讨

本文作者:张祝平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体育教研室

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体育电影应该是以电影艺术的形式,表现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相关的社会生活、故事情节、人物传记、比赛场景等故事、传记、纪实等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中,陆续产生了一批体育电影,其中也不乏较强影响力作品。

我国体育电影的特征

体育电影人才匮乏首先表现在体育电影制作人才的匮乏,体育电影来源于生活,但体育电影剧本的编写、比赛场景的设置、体育规则的理解、技战术的安排则需要非常专业的体育知识,电影制作人员对于体育项目方面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题材影片在画面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虽然体育电影并非要完全还原体育的原貌,但对于体育场景过于离谱的描绘还是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质量,并且将最后主题提升的任务变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许多导演和编剧本身对体育运动不熟悉,在拍摄体育电影时,对影片中的体育运动的常识明显存在问题,不真实的体育场景不仅使影片本身缺乏真实感,更使得一部体育电影雷同于一部动画片或是科幻片,严重影响了电影的整体质量。其次是体育电影表演人才(演员)的匮乏,一方面,演技高超的演员缺乏娴熟的体育技能,体育动作给人以生涩、僵硬的感觉,影响电影的可观赏效果;另一方面,专业的体育人才又缺乏表演艺术方面的造诣,现在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如李宁、李小双、刘璇、王军霞、杨晨、王涛等,他们能够出演不是因为其高超的演技,而是制片方可以多些噱头炒作,运动员也可以借此过过戏瘾。所以体育题材电影就应该由运动员来演,或者说体育明星只能出演运动员角色的想法是局限的。正如体育强国不一定是体育电影的强国一样,好的运动员也不一定能出色地诠释他们所熟悉的运动生活。此前,球王贝利出演自己的传记影片《不朽的贝利》,就受到了外界的质疑“:他的演技和球技真的没法比[5]”。

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路径

1拓展体育电影精神内涵

要拓展体育电影的精神内涵,就是要走出体育电影以竞技体育为绝对导向的怪圈,改变以往我国体育电影沿袭着“主人公经受挫折,通过顽强拼搏最终得以成功,取得金牌”的竞技体育思维,体育电影着力弘扬民族精神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假如每部体育电影都要附加强烈的政治内容,而无法充分展示电影应有表演艺术和激烈的体育比赛场景,就必然走向单调和肤浅,成为形而上的表现方式,就势必不会引起广大体育电影受众的共鸣。其实,体育电影在继续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还可以有其他价值探求,如体育的团队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奋发向上的精神等等。中国体育电影虽然也有《沙鸥》等轰动一时的精品体育电影,但总体来看鲜见精品之作,在国际体育电影的舞台上更是难觅其踪。其原因就是在于精神内涵的单一性,反观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体育电影,如《洛奇》、《奔腾年代》、《伯尔尼奇迹》等,它们无不注重对体育精神的表达以及人性的探索,从而成为体育电影的经典。它们的成功,在于这些电影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藩篱,成功地在银幕上诠释了崇高的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吻合,使公平、公正、竞争、友爱等体育精神得到了艺术的诠释,这种体育精神超越了宗教与国界,让观众在欣赏主人公体育技艺的同时,也深深被他们的那种乐观、坚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得到所有电影受众者的精神共鸣,摆脱体育电影“祖国、民族”为唯一弘精神的模式,拓展体育电影的内涵,使之多元化发展,这才是体育电影的魅力所在。

2发掘体育电影创作素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国竞技运动中的一些项目早已是世界公认的“梦之队”。但从我国体育电影题材的项目来源看,我国体育电影在选材上显得不足。在我国,取材于传统优势项目的电影很少,关于乒乓球、游泳和跳水、体操的共计5部,仅占体育影片的12.5%。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可是关于乒乓球的电影却只有一部儿童电影《五虎将》;跳水是中国队的强项,游泳也正逐渐接近世界水平,但关于这两项运动的电影也比较少见,上世纪80年代初仅有过一部《女跳水队员》和一部关于花样游泳的电影《美人鱼》;体操也是中国队的强项,但体操题材电影只有80年代初的《乳燕飞》,电影中也没什么体操好手出场。中国女排五连冠的佳绩让国人骄傲,但排球题材电影《沙鸥》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生存状态,使得该片在镜头运用、表达手法上更象随后风行一时的“探索片”。我国体育电影影片取材最多的是足球,共10部影片,占我国体育电影的25%。我国的足球一直比较落后,中国是乒乓大国,多年雄踞霸主地位。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曾有“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佳话,但至今没有一部像样的反映乒乓球运动的电影。[6]此外,我国跳水“梦之队”称雄世界,跳水王子、女皇风采绝伦;我国是自行车第一大国,羽毛球实力强劲,体操也颇有佳绩。刘翔在田径项目上跨越天然障碍,为黄种人在短程项目上创造了奇迹;姚明以状元的身份加盟NBA,成为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李宁由体操王子成功的转型为世界知名体育运动品牌的缔造者等等人物和事迹等待发掘,数不胜数的题材呼唤着优秀体育电影的反映。

3培养体育电影相关人才

早期里芬斯塔尔拍摄的《奥林匹亚》尽管又为纳粹德国服务的成分,但是它将运动健儿最具风采的瞬间实录下来,尽显体育最美的精髓,开创了将体育与电影完美结合的典范。欧美许多体育影片中的表演尽管也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则设置,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比赛画面,还可以获得项目的基础知识,为参与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欧美的演员,包括顶级的演员,几乎能出演许多项目的运动员角色,在许多表演中几乎不用替身演员,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本身就是某个项目的“内行”。增强电影制作人员的体育知识,充分利用画面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是发展中国体育电影的重要前提[7]。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体育摄影、体育新闻等学科,体育与影视表演专业联合培养一些体育电影人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结语

我国体育电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国内体育影视作品与西方国家之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体育电影在国际体育电影市场上仍然是“小而弱”的态势。应该加强体育专业与影视专业的沟通与协作,塑造复合型的体育与演艺人才,为体育文化作品和影视创作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体育电影的成功之处,加强影片的人性表达与体育精神的弘扬,全面提升影片质量,推动我国体育电影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