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影艺术应用论文(5篇)

电影艺术应用论文(5篇)

第一篇:动画电影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中国电影动画风风雨雨经历了七十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无论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其艺术风格一直还是电影动画的灵魂,使得脍炙人口的动画影片具有了浓郁的中国特色。本文探讨了中国电影动画创作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动画;电影;艺术风格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中国动画经历了70多年时间,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目前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在中国电影界中,坚决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电影动画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要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虽然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但在我国的动画创作中,传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已不多见。因此,我国的电影动画创作需要把传统艺术与表现形式巧妙地应用到动画创作中,促使我国的电影动画走向世界。

一、民族艺术在电影动画中的应用

1.当前中国动画艺术面临的问题

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中国动画就注重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的借鉴和探索,并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艺术符号。如:木偶片《神笔》和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在人物性格动作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体现出本民族特征,在人物和背景设计上开创了动画新的里程碑,以它鲜明的中国风格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于中国动画创作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从而导致动画从业者缺乏团队精神和对动画艺术的献身精神。中国动画产业虽然出现过应有的繁荣,但是由于受到长期受体制问题的困扰,造成中国的动画创作的市场意识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而忽视了市场的开拓性。这里虽然有体制、政策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从根本上看,仍是动画的艺术表现和动画造型方面存在着问题,我们丢掉了自己市场和民族文化应有的观众群体,导致我们自己的动画片缺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民族艺术在电影动画中的应用

(1)从文化层面上去思考动画发展的重要性。电影动画片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我们应重新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真正的创作当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的新奇而背弃创作规律,而是应该最大程度地利用现代技术来刻画鲜活的角色和演绎精彩的故事,并把这些艺术作为创作符号导入我们创作作品中来。

(2)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电影动画技术要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形象,就要创造倍受当代人喜爱的艺术形象,尤其是要加入深入的研讨和现实的分析。动画借鉴传统造型形象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化的动画产业。动画是塑造有中国特色新型动画形象的范例,需要用时代的眼光来挖掘其中的生命力,要继续挖掘和重新塑造新时代的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动画片。

二、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水墨动画片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水墨淋漓的画面中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电影动画艺术风格来源于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运用这种风格不仅使得电影动画具有其特有的优势,而且也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其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将这种形式的美术风格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国产剪纸动画越来越精确。剪纸中动画的人物形象吸收了更多的艺术元素。造型是决定动画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对传统剪纸片的一个突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动画人才的流失致使传统的中国动画表现手法无法达到以前的精准的水平上,而当代人又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探索,剪纸动画没有在原有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和扩大,其艺术范围一直停留在原地,导致了现在的剪纸艺术没有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新鲜感,剪纸艺术如果继续停留在原地,最终就会沉落于历史舞台的一角。剪纸动画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戏和民间窗花。剪纸艺术本身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题材的选择多以赞美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主题,剪纸动画极富乡土特色。颜色上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如: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动画片在形式上采用了剪纸片的拍摄手法,在各种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上具机智性和幽默感,生动地将我国除夕这一传统的节日演绎出来。

四、传统文化元素在电影动画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决定着动画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动画艺术设计具有烘托气氛、阐述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其中的主题、表达手法、造型设计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在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发展中,许多表现手法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中国文化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电影动画艺术设计为动画作品的观众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视觉体验。如将中国水墨文化与动画艺术设计结合的代表作《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表现手法不仅使动画作品饱含了我国民间艺术风情。

五、美术艺术在电影动画中的应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高科技、三维电脑软件的应用,使得目前的动画影片逐渐凸显了电视电影动画美术艺术的个性特征。如《哪吒闹海》中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情怀和民间艺术气息,让人看后充满着追逐的动感,这些造型的时候呈现出很多激动人心的视觉感受,提高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张弦;动画影片的色彩魅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黄苏瑾;中国动画剧作的民族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李晓慧 张溯 汪伟辉 单位: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商业智慧与电影艺术创新融合思考

摘要:商界中常见的资本运营、成本核算、人脉资源及科学决策都在各种类型的经典电影中或多或少得到体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科学、守法地赚钱才是最高明的,本文借电影《夏洛的网》为例,分享经商的技巧与智慧,以期得到电影艺术与商业智慧的双重享受。

关键词:商业智慧;电影艺术;创新融合

商海沉浮,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莫过于暮色降临,众人吃过饭后早早来到操场等着放电影,这样的场景也能在《天堂电影院》《电影往事》等经典作品中找到,但是唯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好的电影就跟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是经得起推敲与套用的。有人能够从《三国演义》中读出管理学,有人能够从《水浒传》中读出经济学,事实证明,商界中常见的资本运营、企业文化、团队管理都在各种类型的经典电影中得到体现。本文以期从一部好莱坞经典电影中带领大家徜徉电影世界、指点商界江山。

一、电影商道

美丽的扎克曼农场,又迎来了“收货”的季节——可爱的小猪威尔伯的诞生给农场主的小女儿芬恩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小猪从出生那天起就十分担心早晚有一天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还好,聪明可爱的它很快博得了小姑娘芬恩的喜欢,渐渐和可爱聪慧的芬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此后,长大了的“小猪”威尔伯,渐渐地在农场结识了更多的好伙伴:其中威尔伯最喜欢的,就是每天在门框上织网的美女蜘蛛夏洛特。不过,时光如梭,很快就又到了年终岁末,小威尔伯的体重似乎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有一天,老山羊塞缪尔带来一个可怕的消息--农场主计划把威尔伯当作圣诞大餐的主菜。而夏洛特用自己神奇的网救了威尔伯一命,而自己却死了……但它留下了她的后代,其中3只留在了夏洛特曾经住过的门口,它们成为了威尔伯的朋友,一直陪着威尔伯,同样,它们的后代也是。

二、商道规则

1.创新的产品及理念是企业自我提升的法定

对小猪威尔伯来说,死亡似乎是无法摆脱的威胁。这就跟企业一样,要永远面对同行乃至大环境的压力,自己随时可能被兼并甚至破产,做成“美味的腌肉”,那么,“不想死”的企业靠什么来摆脱这种危机呢?这就是创新!写有“好猪”的蜘蛛网,是夏洛的一闪创新,也让威尔伯一下子出了名,赢得了继续生存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则是自我提升、打败敌手的一个法宝。新颖的产品、全新的理念、别致的服务......这些都能有效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而新闻媒体、商界权威、政坛人士等社会主流(就像电影里面那位农场外的“牧师”)的声音也会跟着锦上添花,为你造势。当年,摩托罗拉受到诺基亚的严重威胁,甚至可能被后者兼并,便是在创新上动了脑筋,最终开发出小巧轻薄的V3手机,掀起了“刀锋”潮流,逐渐恢复了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危难时刻,创新不啻于灵丹妙药,能够帮助企业起死回生。

2.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时间一长,再新鲜的东西也会变得陈旧,再别出心裁的创意也会变得稀松平常,就像摩托罗拉的V3再漂亮、再小巧,也会逐渐被人们淡忘。新一轮的危机很快就会到来!在新的危机到来之际,蜘蛛夏洛意识到再织“好猪”网已经不能引起别人过多的关注。要想再次让小猪威尔伯引起大家的注意,必须要有新点子。从“好猪”到“了不起的猪”,显然是个不错的想法。在新创意的帮助下,威尔伯的地位又提升了,这头小猪再次保住了性命。摩托罗拉在V3优势弱化之后,马上推出新产品V8,并且意识到不能再靠一两个机型打天下,而需要在研发方面精耕细作,因此加快了创新的速度。身处商海当中,我们需要了解“水性”——消费者永远需要新的刺激,追求更完美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够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屡建奇功,不过商家也要注意把创新的秘密武器(就是“会织网的蜘蛛”)隐藏好,否则人们便可能不再关心产品,而关心创新者了。毕竟,后者才是关键。对于“会织网的蜘蛛”,商家要保持尊重并给予适时的回报,让创新得以延续下去。优秀的企业家不该在研发投入上斤斤计较。

3.牢固的品牌需要深厚的积淀

电影中,夏洛当晚冒着生命危险织完了最后一张网,上面写着“谦虚的猪”,这个略显保守的词语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使得威尔伯最终夺魁。这一回,威尔伯的几个对手几乎都是强壮有力型的,对于从小就发育不良的威尔伯来说自然相当不利。此时,夏洛并没有强调这是一头“好猪”或是“了不起的猪”,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主打谦虚牌。“出色”“杰出”一类的词语的确很有噱头,但不能常用,否则会让人觉得重复率太高,失去新鲜感。商海沉浮,一家企业做得再好,也会遭遇发展的瓶颈,碰到前所未有的“寒武纪”。这时候,企业通过以前的小打小闹力挽狂澜便不够明智了。企业在完成早期的积累之后需要沉淀,树立起牢固的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赞誉与忠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迅速、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频繁、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也越来越激烈。这时候,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才能让自己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每个商家都应该铭记:创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作者:李晓伊 单位:三亚学院管理分院

第三篇:电影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关联性

[摘要]主要从艺术的综合性阐述了电影艺术和环境艺术两种艺术形式的相同点,并从艺术呈现方式、时空表现、受众地位与社会关系上阐述了两者的不同点,并展望了它们未来的发展融合性。

[关键词]电影艺术;环境艺术

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电影是一种由纯视觉艺术发展而成的视听艺术。作为第七艺术门类的电影艺术,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包括在内,反映和表现人们生活和思想感情变化的艺术。相比较而言,环境艺术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环境艺术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对话沟通的艺术,是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一门的科学。

一、电影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共同点

1.艺术的多层面性和综合性

电影艺术和环境艺术都是艺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几乎拥有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手段。在它的肌体中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因素。作为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艺术再现与表达,它具有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的性质,环境艺术是一门生活艺术,是一门场所艺术,是研究人如何在世界上定居和表达自我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艺术的综合,集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电影汲取了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独特的听觉艺术元素;将文学溶入电影艺术,主要在于汲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与典型的方法,以及故事情节的结构安排,细节的描写方面等。环境艺术则融合了建筑艺术、光影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二是电影艺术、环境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电影从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电影艺术代表了科技的发展水平。从环境艺术的观念发展来看,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环境艺术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段和创作题材和创作课题。环境艺术要探索科技背景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机制和方法。

2.艺术的表达手法

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不断地改变空间范围和视角。人们正是通过观察点的变化以及从不同的观察点上所得的综合印象去了解事物的外貌。而电影正是根据这个特点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平拍、斜拍、仰拍、俯拍等景别以及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在内的各种移动镜头,并将各种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观察反映在银幕上的生活,产生一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逼真感受。在艺术处理的手法上,可以说电影艺术借鉴了环境艺术的表达形式,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形式美规律成为电影艺术最富表达的方法,并且在电影艺术中得到更充分的表达。这些艺术表达手段是人类应验规律的共同的总结与表达。

二、电影艺术与环境艺术的区别点

1.艺术呈现方式不同

电影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与表达,它借助机械和光影,最后都是以平面形式来表达。而环境艺术是一种立体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立体的表达。它更加强调环境的空间感。所谓关系艺术,是指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必须恰当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因素内部组成之间的关系等。环境所包括的"关系"无穷之多,它们必须有机地组合起来,彼此“对话”。

2.时空关系不同

电影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有机综合。正因为如此,作为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它克服了传统的纯时间艺术难以充分表现空间和传统的纯空间艺术难以表现时间的局限与不足,既可以充分表现时间又可以充分表现空间,因而具有巨大的表现潜力和艺术可能性。电影艺术的空间是指时间化了的空间,也是在时间上延续的空间艺术,而成为拥有时空自由的一门崭新的艺术。而环境艺术是传统的出时空的艺术形式。在时空的表达的自由度上更多的是服从身体的空间体验。而不是心理体验。它对空间的处理远远不如电影那么自由和随意。

3.受众者地位不同

电影艺术是一种单向的灌输性表达信息,而环境艺术强调彼此的互动和交流,是对话艺术。人们普遍希望“对话”,这是当代环境以人为主的民主性特征,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表层信息变化的享有,更不能容忍那种非人性的压抑人的环境。人们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追求美和美感的享受。

4.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同

从环境艺术的观念发展来看,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与建筑观念和社会发展的变迁是同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艺术观念的变迁可以从建筑艺术观念的变迁中看到它的足迹。建筑价值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1)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2)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音乐";(3)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4)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5)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6)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可以说,环境艺术观是人类社会思维发展、观念发展的直接反映与表现。这种表象不但是人类思想的诉求,同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说,电影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艺术和环境艺术已经出现融合,他们的界限不断被突破,包括艺术形式语言、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呈现的场所等等,电影的环境性不断增强,例如,电影艺术与城市的结合,出现了大型的屏幕广告和招贴,光影与水幕结合的激光电影等;电影艺术与建筑的结合,出现了光影的楼体宣传广告和楼体光影动画等。利用人的双眼视角差和会聚功能等特性形成的立体化电影艺术,给人一种真实的空间感。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为电影艺术和环境艺术相互的融合和相互借鉴提供了更多的媒介,也促进了彼此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参考文献:

[1]梁璐璐.中国电影中建筑意象与电影意境的构建关系[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2]王麟杰.雨中的凝视——电影建筑的设计与思考[J].新建筑2008年01期.

作者:1.刘涛 2.朱少华 单位:1.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2.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第四篇:张艺谋电影艺术思考

摘要:张艺谋对电影品质表现出很纯粹的追求和敬仰,在拍摄过程中完美诠释他心中的电影故事。回顾他这些年的电影作品,风格迥异,虽有商业大片和文艺片的分别,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电影画面色彩的超强把控力度。出身于摄影师的他对色彩极其偏爱,他电影中无处不在的中国红元素和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唯美画面让人记忆深刻,观赏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合一,对人性、生存和死亡主题的剖析,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张艺谋的电影美学。

关键词:色彩美学;存在之思;时代印记

要谈到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印象,首先印入脑海的就是大红色,传统的中国红。一片无涯,红过电影的帷幕,渗入你的脑海,深入你的内心和灵魂。这就是老谋子最爱的中国红。

一、色彩绚丽•隐喻主题

张艺谋习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视觉符号来烘托气氛,增强视觉效果。这种视觉符号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意象,她们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不仅给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欲在电影中表达的主题。偏爱张艺谋电影中的唯美画面,得从早期的《秋菊打官司》和《大红灯笼高高挂》说起。电影中巩俐饰演的秋菊从头到脚的打扮都显农村妇女的土气,从红围巾、红棉袄到红被褥等;这些和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里面的打扮如出一辙,包括我的母亲头上扎的红头绳等都显示了导演对中国红的偏爱。老谋子对接地气农村题材的把控无人能及,也非常了解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造型、谈吐和想法。这些作品也为他打开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切入的角度,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从摄影、画面和构图都非常用心,使得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隐喻和象征意味非常浓厚。电影画面中,虽然迂腐的大宅子里面处处挂着大红灯笼,这些灯笼在民间一般是在节日或大喜日子大家一起欢腾庆祝才挂出;但这些红灯笼却异常安静乃至让人窒息,带有无声的寓意,和身穿红旗袍、脚蹬红色高跟鞋女主角的心境互为映照,红色的喜庆难以掩盖封建习俗对人性的束缚、对生命的剥夺以及预示着人物悲惨的命运。这个电影中的红色,是暗红,血色一般的红,和农村传统朴素的红色装扮不一样,主旨是隐喻对主人公生命的不能自我把控和传统习俗对人性的抹杀。老谋子后期的代表作《英雄》,红色则是鲜红,比较亮眼的红色,对衬托人物角色的内心具有很好的隐喻;大红的过分渲染像喷墨一样揭示出主人公个性不羁和渴望爱情的内心世界,没有那么沉重,所以,画面比较灵动并有跃然纸上的感觉。而另一个画面色彩极具夸张的电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我称它为宫廷版的《雷雨》,因为剧情是如此相似让人不用想象即可猜测结局。印象最深的则是满眼的视觉冲击,人物造型的黄金盔甲,象征权力帝王帝后的用黄金堆起来的土豪金装束,让人有种应接不暇过于刺眼的感觉,黄灿灿的晃得人头疼,难道这是老谋子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那你就想错了。他把人性深处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但又想要掩饰自我的假象揭露无遗,虽身居高位却丝毫没有温暖、乃至身边最亲最近的人全部出卖自己,这种冷冰冰到心碎的感觉,折射出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还有那几千万盆真菊花作为装束的最后战斗,场景宏大,画面极具完美,鲜黄色刺人心痛,让人滴血,也让我们预知了接下来的残酷杀戮和最终的结局,家庭、爱人和权利的纠缠也淹没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之中。人,作为这场战争的原因,皆是失败,已经没有胜负可言。这,就是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美学。绚丽的色彩,唯美的画面,却能承载影片的主题,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这就是电影大师的手笔。

二、镜头写实•画面写意

回顾老谋子的前期电影作品,皆以质朴的主题表达和写实的镜头拍摄为主,如《菊豆》、《一个都不能少》等;而与张伟平合作之后,则走向写意的画面和唯美的主题升华,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的诗意唯美画面,这也证明了老谋子可以将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艺术大师的功力可见一斑。前期作为摄影师身份拍摄的《黄土地》,主要刻画人与陕北民风之间的深沉情怀;黄河之奔腾不息,正如我们民族的形象———充满了力量,却又是那样才沉沉的静静的流去,身边广袤的原野和干涸裂口的土地,却不能被灌溉;正如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经历沧桑,但仍然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线,这就是写实镜头和朴实故事发展之余的影片主旨,也是第五代导演内心的呐喊。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千里走单骑》、《菊豆》、《秋菊打官司》等经典作品,都是从小人物的命运着手,故事饱满,叙事言简意赅,影片整体风格写实质朴,但通过故事所渲染的主题却是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谈到他写意风格的作品,以《英雄》为主来剖析。作为老谋子的首部武侠电影,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武侠梦,因为在武侠的世界里,可以是绝世高手,可以做很多生活剧中不能完成的事情。虽然影片请来一线大牌明星助阵,也想在提高观赏性之余,提升影片主旨,但整体故事情节却有班门弄斧之嫌,剧情欠紧凑,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整个影片的画面大气唯美,战争场面堪称史诗巨作,还动员了1000多名解放军战士来完成很多大场面。画面的精致效果在演员精湛的演技之下毫不逊色,例如梁朝伟与李连杰在拍水上追逐的一场戏时,为了在平静如镜的湖面上踩出一个回旋波纹,导演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呈献给观众的是一个非常漂亮唯美的画面,包括水滴的声音和世界在那一瞬间的停顿,包括树叶都拍摄得好似具有生命附体一般,也将本部影片写意象征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三、存在之思•现实之痛

张艺谋的电影,有对小人物命运的精彩刻画,观众甚至能从很多电影情节中看到中国发展历程中浓缩的历史,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电影是他的代表作《活着》。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1994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当年因为影片的某些情节影射了的主题被禁止上映,但丝毫不能影响观众对电影的喜爱和民间追捧。个人认为,这是张艺谋拍摄的最好影片之一,即使2014年5月上映的《归来》,很多人看不懂甚至不理解,导致影片的口碑和影评褒贬不一,但很多泪流满面的中年人脸上的悲伤和痛苦,似乎在暗示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生活在那个境遇里的人才能知晓导演内心深处所要表达的主题,导演正是有过类似的环境遭遇,因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导致的骨肉分离、悲欢离合在这个年代已经让观众觉得不可理解,导演才想在被历史遗忘之前,让更多的观众去了解这段历史。《活着》和《归来》两者的主题具有相似性,都充满了时代印记。但21世纪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很多人已经不了解他们前辈所经历过的苦痛,这也是老谋子内心深处最难以表达的痛吧。《活着》这部影片描写男主人公福贵和他家人风风雨雨几十年的遭遇,而不同年代的遭遇,透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解放战争、到,最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机械,是因为失去的太多,面对生活,大概只剩下意识地“活着”。影片露出一股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幽默,它将历史浓缩为个人命运,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无法掌控命运的生命之痛,让后人去审视、去评判。只有不断反省,意识到曾经的时代的决策的失误,才能让民族的精神和个体的灵魂有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认识,也许只有在失去后才能体会。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坚韧地活下去,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你既然存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有活下去的责任,这是存在之思;但你又要经历亲人的离去,在灾难和事故面前,人是那么地苍白和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疼惜的人的生命逐渐枯萎,这是现实之痛。导演的思路很清晰,遗憾的是片子显得过于理智客观了,而让我们忽略了他的坚强。但导演还为我们寓意了新的希望,用新生命的诞生再现新希望的建立和重生,下一代天真无邪充满期待的双眼,让所有经历过的苦痛都慢慢过去。用新出生的小鸡来寓意对新社会新政策的期待,等小鸡长大了,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也是影片中难得的温暖镜头之一。虽然,那么地让人心痛,陷入无声的感慨,但,这就是影片所传递出来的力量,而不是眼睛和耳朵全部被演员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演所覆盖,当你走出影院却记不住一个场景和一句台词,一切浮华过后,只有留到最深处的,痛到骨髓里的,才是打动你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这是电影艺术的永恒。《红高粱》是张艺谋执导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在电影主题的把握上,张艺谋没有从生活的表层和现实的热点中去发掘,而是回归到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上,表现人性最原始的欲望和生命力的扩张。这种对于人性的剖析和现实主义的反思一直体现在他的作品中。2014年上映的影片《归来》,影片主题也带有沉重的历史背景,将知识分子在时代际遇下的遭遇和人生轨迹真实而痛苦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不胜唏嘘。单从片名来了解,并不只是小说中主人公陆犯识个人的回归,也折射出张艺谋导演在商业电影冲击之下重新审视自我、反省自我之后重新出发的意思,回归一切最初的初衷,正是导演的心意,也体现导演不想再被商业片绑架如完成作业一般拍摄《三枪拍案惊奇》等影片,他想单纯地只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影。当然,《归来》这部影片不只是剧中主人公的归来,电影画面的冷暖色调完美结合,也反映出人性之美。导演再次回归文艺片风格,相比《山楂树之恋》的纯美爱恋,《归来》此次主题更为沉重,直捣人的内心痛楚,彰显一代电影大师宝刀未老的艺术魅力,也让我们更加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作为在世界影坛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导演,让中国电影走出去被世界观众了解并接受,是中国历代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心愿,我们也很期待看到张导的诚意之作,继续享受张艺谋导演带给我们的电影,享受他的电影美学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周晓宇.色彩的述说———浅谈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语言[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李卫国.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审美走向[J].中州学刊,2002,(7).

作者:陈月娥 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第五篇:西方电影艺术在中国传播及影响分析

本文所指的30年代影片是指“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作品。此间,中国电影形成了自身的民族风格,但究其原因,欧美等西方电影艺术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美国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老一辈电影家夏衍曾回忆,“30年代的上海,影院中上映的电影有85%以上是外国电影,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其中,美国电影的“类型片”、“明星制”和电影技巧对中国30年代影片的创作影响尤甚。以“类型片”为例,吴永刚的《浪淘沙》明显受到了美国警匪片的影响;袁牧之的《马路天使》、《都市风光》以及沈西苓的《十字街头》都受到了美国喜剧片的影响;《十字街头》将男女主人公置于一板之隔的喜剧技巧与美国电影《一夜风流》的喜剧构思一脉相承;夏衍的名作《压岁钱》则取自美国电影《假如我有了一百万》,其中,小主人公的歌舞动作完全模仿了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风格;孙瑜的《野草闲花》则是受到美国电影《七重天》的影响,而其作品《野玫瑰》更是模仿了美国电影中常见的富家公子与贫穷少女的爱情模式,并且孙瑜自己也承认早在拍摄《风流剑客》与《渔叉怪侠》时就已深受美国“类型片”的影响了。但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影片对美国“类型片”并非全盘照搬,一些作品仍有民族创新的一面。如吴永刚的《浪淘沙》,影片虽然借鉴了美国警匪片的模式,但并没有落入“善必胜恶”的窠臼。而是将警匪二人置于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在一个远离现实社会的情境中,二人的社会身份消失了,变成了两个纯粹的个体人,最终双双死去。影片的主旨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对人性和人的社会关系做了深层次思考。又如《都市风光》,虽然受到了美国歌舞片的影响,但它并没有以歌舞和动作取胜,而是通过“小财主”一家可笑的命运,有力鞭挞了市民的虚荣和没落心理,片中的“西洋镜”使每一个人都现出了原形。再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作品,虽然在风格和细节上模仿了好莱坞的喜剧片,但没有以滑稽为主,而是让观众在感受诙谐的同时,内心情感被这悲喜交加的“城市民谣”所深深触动。此外,30年代影片也深受美国“明星制”的影响。在此模式下,一些演员依据自身气质和禀赋被打造为耀眼“明星”,并以此来形成市场利润和商业效应。例如,阮玲玉大多扮演楚楚可怜、哀婉凄绝的女性形象;好动、开朗的黎莉莉被誉为美国的甜蜜女星南希•卡洛;清纯乖巧的邻家女孩陈燕燕则被冠以“南国乳燕”之称;而儒雅温厚的金焰则更长于出演富家公子。另外,许多30年代影片中的电影技巧也深受美国电影的影响。如《十字街头》的开场,镜头不再追求戏剧化的固定视点,而是运用180度且具有弧线美感的摇镜头来交代环境和场景,使观众一目了然,这与美国电影中常用的流畅的拍摄技巧不无关系。在上世纪30年代,虽然中国影片对美国电影的学习始终存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美国电影的广泛传播毕竟提高了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制作能力。通过“模仿”,中国电影的内容、形式、风格以及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在短期内实现了与世界电影的迅速接轨。

二、欧洲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上世纪30年代,除美国电影外,法、德等西方国的电影艺术也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创作。较为突出的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技巧以及法国诗意现实主义。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是30年代恐怖片的代表作:夸张的造型、变换的光影、神秘的色调均体现出浓郁的德国表现主义风格。费穆的《春归断梦》,其造型风格亦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不但注重光影的造型和象征作用,而且善于在夸张和变形中寓意现实。除表现主义外,德国电影注重场面调度和摄影的技巧也被吸收过来,《春蚕》即是一例。为突出一种客观风格,《春蚕》大量使用静止的全、中景镜头,为避免镜头呆板凝滞,导演程步高借鉴德国电影的调度技巧,依靠演员的姿态、活动、位置等来增强镜头的表现力,同时加大了移动镜头的运用。如老通宝从镇上回来时的画面,他一个人坐在岸边沉思,摄影机先是默默跟随老通宝,继而左移,将河岸边的人景、物象、环境等进行了横移拍摄,最后以大全景加以全部展示,有力塑造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镜头风格。与德国表现主义不同的是,法国诗意现实主义强调遵循人道主义和人性论,主张在表现日常生活图景的同时体现出某种诗情画意。为此,汪煦昌从法国归国后不但带回了法国电影的摄影技术,还提出了“美是影戏之灵魂”的主张,提倡突出影片造型的艺术表现力这一手法。影人田汉、史东山、孙瑜、郑君里等人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唯美镜头的追求。田汉的《湖边春梦》,其中的梦境描写就有欧洲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痕迹,与法国电影《贝壳与僧侣》的风格相像。史东山的《青年进行曲》、《同居之爱》等作品,其造型、构图等都体现了唯美、精致、到位的视角。而“银幕诗人”孙瑜,其作品始终充满着诗意特质和情感张力:《大路》中一幅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天明》中的“菱子”头扎小辫、身着红花袄裤昂扬就义的场景;《野玫瑰》中的小凤在“教训”乡村孩童时的俏皮神情与动作,都体现了诗意电影的独特品质。而导演费穆对诗意电影的吸收则是表现在艺术理念上,费穆曾经说过:“在风格上,我们是接近欧洲大陆的,手法是主观的。”“美国电影的圆熟,并世无俦;但论创作的意味,便输给欧洲大陆派。第一,后者有浓重的圆熟素养;第二,拜金的艺术家常常丧失个性。无个性,无创作。”费穆认为,欧洲探索性的艺术电影常常是个性鲜明的,这与费穆一贯倡导的电影需主观融于客观、以诗情画意的风格表现现实图景的观念几近一致。由于深受欧洲电影艺术的影响,加之费穆本人对民族风格的独到把握,使得费穆的《天伦》、《小城之春》等作品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小城之春》,其疾徐有度、浓淡相宜、款款而来的艺术底蕴使它成为中国百年以来电影艺术的头筹,而这也源于欧洲电影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乃至贡献。可以说,欧洲电影艺术大大提升了30年代中国影片的艺术品质,培育了早期中国影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思维,同时推动了早期电影人士对电影美学的自觉追求,尤其促进了欧洲电影艺术与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融合,为形成中国电影独特的艺术观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美国电影的商业化所无法比拟的。

三、结语

总之,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电影艺术提升了30年代中国电影的品质,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电影现代化的进程。西方电影艺术通过传播不断以异域文化、先进观念和技术融入中国电影并促成了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这说明,民族风格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民族化创造,而是世界的、多元的艺术统一。而今,中国电影要在全球化境遇中实现跨文化传播,要成为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软实力,那么,如何利用外来电影艺术的传播并将其转变为自身优势,从而具备“走出去”的能力,这不仅是中国电影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代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林嫚.夏衍谈电影

[2]杨远婴.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3]费穆.国产片的出路问题[N].大公报,1948(02).

[4]鲁思.戏剧电影问题[M].上海:世界译著出版社,1949:107.

作者:张丽 单位:齐鲁理工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