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儿科临床教学方法探微

儿科临床教学方法探微

1、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现在我们要求同学尽快熟悉儿科临床工作的各种流程,如病房巡视、交班、查房、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开医嘱、书写病历等,一周后就进入管床医生角色,自己主动参与,老师旁边指导,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有目的性学习,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

2、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实习效果

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是每个医师接触临床的最需必备的基本功。完整而准确的病史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手资料。故学生刚入临床采集病史时,由于没有临床经验,对病情不熟,往往问了几句就无话可问,故老师应在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正确问诊方法针对不同疾病不同问诊思路及各自的重点。病历是医生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而写成的医疗性文件,是现代医学的法定文件,它可体现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故要求学生多练习、多写作,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写好每一份完整病历。

3、教学措施多样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深入病房,通过每天三级查房,床旁边提问,每周一次教学查房,每个月两次疑难病讨论及专题小讲座等各种临床医疗训练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原则和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诊疗计划,积极进行治疗,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独立思想和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在带教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不同的及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3.1提问等启发式教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实习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前教学,很多时候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多是认真听老师讲,缺少主动性,现在教学查房时,带教老师采用提问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围绕临床资料,总结病史特点,学会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步步深入、启发诱导,最终达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目的。如“一岁多的患儿全身浮肿为什么首先考虑肾病综合征而不考虑肾炎?婴儿为什么颅高压症状早期不明显?”等,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将理论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能力。

3.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学习是一种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医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我科主要采用每个月两次的教学病例讨论这种方法,首先由带教老师选有代表性、难度适宜的病例,然后提出相关讨论问题,在讨论前一周交给同学,由学生事先查阅相关资料,相互讨论,整理好后写成教学病例讨论发言稿准备发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培养同学正确的临床思路。如我科多次用来带教讨论的一个反复多次咳嗽、咯血的3岁患儿,讨论时首先引导学生知道病史的重要性,故要求学生先补充病史,然后根据病史、体查讨论可能的诊断及需完善的相关检查。大多数学生认为此病应该是肺炎,因为肺炎是儿科最常见呼吸道疾病之一,也是儿科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这时可以带领学生复习肺炎,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在儿科实习中有否见到肺炎反复咯血者,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使讨论向深度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也许此病最后诊断考虑“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大多学生未能想到的,这并不要紧,重点是讨论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等量的时间内,集众人之力使大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对学科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多了解,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4]。

3.3观看录像教学和模具教学法

由于儿科住院患儿大部分年龄小,体格检查时很不配合,故体格检查可以先通过观看由教学办提供的示范录像,掌握正常人体的体检,然后指导学生相互之间在自己身上进行练习。遇到有典型体征且能配合的患儿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另外腰穿、骨穿等操作有相应患者时,随时指导学生练习;没有时可以通过教学模型进行练习。总之实习教学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讲是十分关键,治学不能暴发,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因材施教,灵活掌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

作者:张东华 刘晓日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