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服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

谈服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

摘要:如今,服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被人们延续着,不仅是现实生活的记录,更是精神内涵的充分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心浮躁,为寻求清净,人们开始从服装中找寻那份自在和淡然,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开始表现禅宗美感,以帮助人们回归心灵的平静。本文结合服装设计,探讨了其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以便从中寻找新的服装设计灵感与手法。

关键词:服装设计;禅宗美学;艺术表现

禅宗美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命美学,其汇聚了东方美学之精髓,并以独特的美学艺术表现丰富着古典美学之瑰库。顾名思义,“禅宗”是一种颇具宗教派别的艺术审美范畴,以求间接呈现自由、洒脱的艺术意境,使人们慢慢领悟奇妙的意境,打造出幽远的意境和孤高的格调。在服装设计与审美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大师们开始颠覆传统美学艺术规律与审美标准,并试图从禅宗美学思想中寻求设计灵感与思路,打造极具东方艺术魅力的服饰。

一、禅宗美学思想

作为我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禅宗美学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审美之本质,在于为人们提供足够的感性,以提升人们的精神享受”。我国传统美学包括人格主义、自然主义两方面,前者凸显道德、审美,后者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注重道德人格,而道家注重审美人格,以求将道德因素摒除在审美标准外。禅宗看“空”,其所彰显的“悟”、“定”、“慧”等思想,都是人格主义的综合体现。儒家看自然逃脱不了道德的桎梏,通过与自然比照突出道德的高尚;而道家看自然更多是“齐物”、“逍遥”式的亲近和融于;禅宗看自然则是依托自然求“空”、求“解脱”。因此,禅宗美学思想与艺术无论在价值观,还是情感体验、表现手法方面都是更为接近。“觉悟”。在佛教修持中,禅宗十分重要,是冥想之意。禅宗集中精神、平衡心理,以达到“觉悟”的目的。悟是精神的转化、生命的转化,具有解脱之意。禅宗是一种修持的方式,而觉悟则是修持的结果。我国“禅宗”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使觉悟的方式转变成了日常的生活行为与体验,以求心中顿现真如本性。抛开所有逻辑、概念,直接把握生命的直觉,迅速体验、感悟到这一永恒的存在。“空”。禅宗之“空”观,体现出了无中万般有,是道家“无我”、“自然”观的集中体现,追求自然的精神与独立的人格。禅宗讲求世俗界、自然界看“空”,一方面保留其细节,另一方面将自然空化、心化,使得审美出现了质变,赋予自然新的意境,带给人们空灵、无穷、精致的感官享受。“境界”。境是对空之照,是寂照。在禅宗主空的自然观和看空的人格观下,形成了一门新的美学:心造之境——意境。禅宗以自然为依照,看空自然,看空世俗,赋予了新的意境,这种美学品格在于自然的心相化,主观的心依据需要,将其加以自由组合,形成了境界,并推动了艺术意境的创构。

二、服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

禅宗美学思想对于我国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无论是在千古绝唱的诗词中,还是美轮美奂的画作中,亦或空灵绝妙的音乐中,都能感知出“禅”之韵味,引得无数艺术设计师驻足,试图从中获取灵感,以抚慰浮躁的人心,寻求宁静、和谐、纯洁的精神状态。这种禅宗美学思想也深深影响了服装设计领域。一时间里,宽袖大袍成为“禅意”之诠释,简洁流畅的线条、飘逸的风韵,都成为禅宗美学艺术的表达,素雅淡定的气质备受追捧。

(一)禅宗美学艺术的表现形式

禅看重丰富、圆满,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需要营造一种难以言表的平和、安定意境,并通过服装造型加以诠释,利用可表达情感的材料,力求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果。造型表现形式。国人性情更偏温和、含蓄,因此,我国服装设计不求修饰身体曲线,更多地是采用平面、宽松地造型包裹人体,以求线条的平直,隐藏人体的曲线,这与禅意服饰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教义上都保持一致。虽然直线条地穿着在人体上,但却带来若隐若现的人体曲线感,成为禅宗审美的另一重信息。禅宗追求自在、自由,希望解放身体,使人们感到无束缚、自在的心境。作为人的“第二肌肤”,服装的造型更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禅宗美学艺术带给服装的造型更趋自在、和谐,通过无束的穿着,更完美地呈现服装的造型、轮廓、线条,还原原本应有的无拘无束之感,而简洁、包容的结构也为设计式留下了更多地灵感与创新余地。色彩表现形式。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之一,色彩能够直接吸引人们的视觉注意。在宗教服装中,为了避免修行者受到五彩缤纷色彩的扰乱,袈裟的色彩摒弃了世人所爱的正色,转而选择坏色,即法色、不正色。而在服装设计中,为了追求禅宗美学意境,很多设计师也借鉴了这些法色,如青色、泥色、赤色。将居士所着服装的色彩加以收集,避免采用过高纯度的色彩,以追求视觉感受上情绪的平和。禅意服装多采用纯净、内敛之色,如黑、白、米、棕、咖等饱和度较低的灰色系。黑色最为稳重,白色更趋轻盈、纯洁,灰色朴素而宁静。纯度较大的色彩似乎决定了其情感基调,在色彩的运用中追求一种沉着、安静、回味无穷之视觉效果。材质表现形式。服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还体现在材质在运用上能够顺应自然的修心理念,追求一种纯粹、真实的心境,即尊重材质自身的纹路、肌理,遵循材料的自然性能,以带给人体更舒适、自由的感觉。此类服装多采用的是天然、自然材料,如棉、毛、丝、麻等,此类材料运用得当,能够充分呈现服装的禅意特点,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天然的面料往往更加舒服,对于人体健康无害。就设计角度而言,材质处理方面更关注肌理的自然效果,鉴于其自身纹路、肌理能够带来不同的形式,所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给人更广阔的遐想空间,加上细节的处理、虚实关系的把握,赋予简洁大气的服装更多的灵气。装饰表现形式。服装设计中的禅宗美学艺术表现突出整体造型及线条的简练,装饰方面无需花哨的点缀,关注打造禅宗之意境,除了面料之外的装饰,点睛之笔往往是精致的衣扣、自然的绳结、低调的走线等,此类装饰只求点到为止。装饰的表现形式在服装设计中十分常见,加上印染技术的应用,赋予服装更丰富的写意画,如虚实结合的图案、笔触交融的写意、图形文字的插入等,都是服装设计中禅宗美学艺术表达的最佳延伸。虚实的图案多为山水写意,其次是文字写意,很少有人物写意。对于量身定制的服装而言,更多采用的是随机的手绘写意,这种形简而意丰的写意赋予服装更高的艺术价值。有些装饰采用渐变色彩,给人一种混合、渲染的气质,同禅宗意境所追求的恬静、祥和相统一。

(二)意境的营造

就设计风格而言,服装设计的禅宗美学灵感往往来源于文化,因此,对于禅意艺术的表现风格日趋多元化。也有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时尚,营造多样化的意境。“清”之意境,所表达的是清新、寡欲之境界,造型更突出韵味,体现飘逸、脱俗之感。设计造型营造的是轻薄、羽翼如仙子之感。结构方面不确定、不常规,讲究最大限度地释放人体,放松身体。材质方面多选择真丝、雪纺等面料,色彩上多为白色、浅灰色系,营造一种纯净、神秘之感。“素”之意境,讲求朴素之本,还原服装最初的追求,轮廓更简单、宽大,线条平实,形象纯粹。色彩上选择的是材质的固有色。造型方面更趋于艺术性地营造原生态造型,面料关注其质朴感,如棉麻等。“雅”之意境,关注内敛与含蓄,营造一种温文儒雅的气质。该意境是现代设计大师普遍追求的境界。在造型方面需要坚持“极简主义”的原则,采用最简单、纯粹的语言,传达优雅。色彩方面仍以灰色系为主,但较于其他意境而言色彩更丰富,会出现少量纯度极低的彩色系。面料方面为了突显品质、格调,多采用真丝、毛料等,追求更高的舒适度与更佳的触感。装饰方面仅仅少量但精美的点缀,提升服装的优雅气质。“静”之意境。静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自在与纯净,关注个体内心的顿悟、自觉,即所谓的“心净则国土净”。禅宗美学思想所主张的是,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应保持平静的心态,为了追求情绪、精神的自由,寻找二者的平衡点,需要从服装设计出发,造型方面讲求舒适、款式的简洁,方便冥想、思考、活动,以随时放松高度紧张的精神。宁静、简单、自由、朴实的服装,能够更多地呈现其功能性,“静”之意境,在色彩方面较其他风格和意境具有更多、更丰富的变化,以灰色系为主,通过多重明度变化的灰色营造丰富的视觉体验。禅宗美学思想的运用促进了服装设计的传承,通过有形的物质和有意的文化,引导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奢华之风,追求简单、朴质、实用的生活艺术,开始回归自然之本性,推崇纯粹的自由与简单,拒绝一切刻意、伪装与华而不实。这种追求与禅宗美学自然观不谋而合,服装设计并非单纯地呈现美感,更多地是满足当下人们的情感追求,延续传统文化,实现以心传心。作为高品质生活的设计者,服装设计师有必要承担起这份责任,打造中国独特的大美风范。

三、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现代服装设计中所呈现的禅宗美学艺术,使服装设计跳出了传统设计思维模式,实现了服装形体造型与禅绕画符号元素的融合,结合面料再造等多种设计方式,平衡面料的质地、肌理、手感等细节,更好地融环境、氛围、情感、体验于一体,唤起了人们的直觉感受,突破了单一化的设计模式,达到了人、情、景的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杨晓燕.他年犹得作茶神,品茶品文品人生——茶和苏东坡的生活、文学及人生初探[J].农业考古,2011,21(02):200-206.

[2]张璐璐.空寂•开悟——从日本禅宗探寻安氏“光之教堂”设计之美[J].群文天地,2012,14(12):168–170,194.

[3]乔南.禅宗美学与现代服装设计追求探究——禅宗美学的自然观与现代服装设[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390-392.

[4]付淑峦.设计教育中的“相由心生”——由日本现代设计中的“禅意”谈起[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1):353-356.

作者:赵剑章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