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发展战略论文全文(5篇)

发展战略论文

第1篇: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近年来,滨海农村经济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盐城市内兄弟市县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从全市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看,2013年滨海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702元,与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最高的东台市15312元相比相差23.6%,在盐城市排名倒数第二。

二、滨海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村产业结构是由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第二产业———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农村服务业组成。近几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虽然经过了一些调整,已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一是我县的农业仍然基础薄弱,后劲不足;农村工业存在着较大困难;农村服务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经济需要。二是我县的农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一,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结构不合理;二,农、林、牧、副、渔之间结构不合理。

2.就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配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我县就业结构的不合理。一是大量剩余劳动力聚集于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二是第二产业吸收的劳动力增速有限。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限制了就业范围地扩大,无法大量地吸纳闲置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资源。

3.基础建设落后

近几年来,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所改善,但与盐城市内兄弟市县相比仍然落后。农村基础建设相对落后,主要是因为县政府对我县农村的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4.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技能低

根据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在我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5%左右。我县农村熟悉农业生产技术的青壮年纷纷“弃农离田”,转向其他行业,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也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5.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我县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等问题。二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的成果较少。

三、发展滨海县农村经济的战略定位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优势特色产业

一要确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明确“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新要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稳定粮食、做强蔬菜、提高养殖、发展加工”的思路:

1.1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质量和种粮效益。

1.2调整农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及渔业。

1.4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二要培植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如省道327沿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渠南片区规模养殖示范带;瘦肉猪产业带等。

2.培植规模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近年来,滨海县按照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民的思路,把着力点放在以海大食品、汇利食品、正大苏垦等龙头企业的培植上。为了培植更多的规模龙头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建立绿色通道,对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企业的有关收费、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这些企业的负担;二是实施财政扶持,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给予财政扶持;三是大力培育农副产品的加工社会化和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组织在信息、技术、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及时了解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管理经验。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

在我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宜居水平。完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按照我县“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完善全县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根据工业主导镇、农业主导镇功能定位,编制完善镇区统筹发展、集镇建设、产业等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新农村居住点布局,积极打造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和富有地方特色、乡情浓郁的新型农民社区。加快镇村建设步伐。探索建立农民集中居住推进机制和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突出抓好试点示范引领,加快八滩、五汛两个市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如新建八滩水厂,蔡桥水厂;铺设一级管网、二级管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农村路桥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和新建小农桥,改造危桥,进一步扩大村通公交覆盖范围。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整村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一批星级康居示范村庄;加快建立村庄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实施农村绿化工程。

4.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要构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政府就要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县政府要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通过培训和辅导,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造浓全民创业的氛围,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投资兴业。劳动力的合理外流在一定时期内为地方政府既解决了就业压力,挣到了劳动所得,又使劳动者学到了相关知识、技术。政府要加快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要强化领导,积极发挥组织推动作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各镇(区)应帮助有离土创业愿望的劳动力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务;二是搞好宏观调控。政府要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全面性、战略性任务,统筹考虑,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方便和服务。二要多元推进,拓展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一是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和绿色食品,华宝、金昉公司的棉花加工,震洲五题浆、粮油等加工,都需要做大做强,从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大力发展林、牧、渔各业生产,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种植业转移,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措施。县政府要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是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林、牧、渔各业生产所需的资金,金融部门应予以适当照顾;二是对离土创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保护,使其进有增收之田,退有保本之田。

5.发展农业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5.1加大对科教兴农的投入。一要加大县财政对农业科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二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三要提高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水平。

5.2加大农业科技改革力度,创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要建立与市场和农民要求相符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体制。

第2篇: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1.1成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1.1.1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未能提供出大规模吸引外来游客的文化旅游魅力。尽管近年来也在不断的打文化牌,但是,游客所获取的还是近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眼福”,看看墙上文字图幅说明,逛逛陈列展示馆,穿行在一座座面貌相似的谈不上是不是当地特色的古建筑中,拍几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过,买回在哪里都差不多的纪念品。在景区停留的时间短,留下印象的估计更多的是某种特色美食。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吸引力打折扣,“回头客”堪称“稀客”。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过多的强调形式,片面的追求文化内容的呈现,似乎忘记这种文化,诸多的人文景观是“人”对大自然适应的结果。如何深挖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让游客获取的不仅是眼福,还有更深刻文化体验和精神领悟。这是成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1.1.2品牌模糊成都市的城市品牌和旅游品牌先后有“国际大都会”、“休闲之都”、“天府之都”、“熊猫故乡”、“多彩之都、成功之都”“,东方伊甸园”。这给国内外旅客留下一个模糊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没能得到世人的广泛接受,没有一个固定的旅游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1.1.3角色边缘化成都市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大都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在四川这样一个旅游大省,也面临屏蔽威胁,角色边缘化的尴尬境遇。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大批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九寨、黄龙这样具有垄断地位的景区,可以说支撑着四川旅游的半壁江上,许多国际、国内的游客正是慕名而来。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便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旅游集散中转地,对于外来游客来说,成都仅仅是一个“驿站”。游客在蓉停留时间短,实际游览、购物、休闲娱乐的时间则更短,所发生的旅游消费也十分有限。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成都居民的一种消费时尚,成都也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客源地。这对于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成都市来说,仅仅扮演中转地和客源地的角色,是很难支撑起旅游业的永续发展的。

1.1.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加强旅游消费过程中,随意丢弃、挖掘、采摘、攀爬、踩踏、喧闹等不文明的行为从未停歇,尤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表现明显,节后相关新闻报道比比皆是,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面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文明城市检查等几年活动或特定工作中,宣传缺乏深入性与持续性,效果不理想,游客和辖区居民接受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机会少,生态意识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够,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参与生态保护的行动力不强。另外,随着近年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成都的空气质量、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交通的便捷呈现出了不少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无缘“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2013,2014,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榜单显示结果),“中国十佳宜居城市”(2014,来自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榜单显示结果)的称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可见成都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生态文明的观念应该深入人心。

1.2内涵式发展战略的选择

“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实现内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使事物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在需求,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从上述的瓶颈分析来看,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第一,紧抓成都连绵二千多年,从不间断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鲜明个性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古蜀文明,都江堰水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准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优化产品结构。第二,依托资源优势与特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发展新业态,提高旅游商品的消费比例。第三,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内涵式发展战略

2.1深挖内涵,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

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方文化特色不可脱离的背景。成都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态、形态、业态”四态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塑造产品特色,优化产品结构体系。以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为支撑,整合九寨—黄龙景区,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和大足石刻景区,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厘清城市文脉,整合以金沙为核心的古蜀文化资源、以武侯祠为核心的三国文化资源和以杜甫草堂为核心的诗词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省内相关景区资源,推出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中国诗歌文化旅游产品。强化宽窄巷子、锦里等街区文化特色,推进文殊坊、水井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提升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加大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进乡村旅游从观光向休闲度假提档升级,重点发展温泉养生度假、乡村休闲度假、古镇休闲体验、运动康体度假四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对地方美食和特色餐饮进行整体策划包装,提升空间共性集聚,凸显成都美食餐饮娱乐产品独有的文化氛围与特色,加快发展美食旅游产品。开发适合国内外、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展览、商务、会议类旅游产品,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会展旅游的市场化程度,使商务会展旅游逐步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2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借助成都会展、商贸、科技、农业、工业、体育、医疗等的发展机遇,依托成都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征,在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鼓励、整合、提炼、延伸等手法,培育新业态。在新业态开发方面,秉持生态文明理念,不再像初期发展那样破坏了后再反省,要坚定不移的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挖掘内涵,合理规划,彰显特色,并且要注重新业态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教育、渗透功能的增加。如:依托成都农家乐的发展优势,结合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灾后重建和一般旧场镇改造的成果,推进成都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大力培育乡村度假旅游、景观农业旅游、农园体验旅游等。引导农民通过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方式,建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宣传生态保护,不仅只对游客,当地的农民亦是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乡村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自然资源和地方乡村文化等,旅游开发商、旅游者、农民等都应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去,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循环利用,同时也要保护乡村文化,防止城市化,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开放观念,拓宽视野,深挖文化内涵,推动成都旅游商品提档升级。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精心做好商品研究。将多种文化元素注入传统手工艺商品中,如将三国文化、诗歌文化、古蜀文化、熊猫文化、水文化、道文化、民俗文化、现代都市文化的代表元素与蜀绣、棕编、草编、竹编和藤编等传统手工艺相融合,形成品种多样,样式丰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关注土特产品的呈现形态,把一种原材料做精做细,做出更多的精加工产品。第二,精心设计、严格指导。除了要突出旅游商品原本应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及礼品性的特点外,成都旅游商品设计要充分考虑选材的地方性、普遍性、环保性等,生态保护对象,珍稀动植物等绝对不能成为商品或者加工商品的材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的材料也尽量避免成为商品或者加工商品的原材料,这点要深入到设计者、生产者、消费者等的意识中去。第三,优化生产、绿色包装。成都旅游商品的制造、加工将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将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尽可能做到环保工艺,绿色工艺、低碳工艺。在商品的包装方面要下大功夫,除了强调便携性、精美性特点外,对于包装的再利用、降解特性等要重点研究,商品包装是目前最大的垃圾来源之一,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为生态环境减除很大的压力,也将成为成都旅游商品的特色之一。

2.3生态文化素养的培养

第3篇: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技外语;就业竞争能力;对策

21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培养高素质具有较高专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多元发展的社会需求,显然已经成为高等外语教育的共识。人才市场绝大多数招聘职位对求职者的外语水平均有明确要求,而且外语应用水平与其收入高低密切相关。既通外语又通专业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必将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各院校十分重视具有较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是实践中却存在着重文轻理的倾向。当前,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外语类课程与经济、贸易、金融、新闻与商务知识等文、法、经类学科的复合,而外语与理工类学科的复合结构则长期受到忽视,以致于当前懂经贸、商法的文科复合型人才很多,而工程、机械、化工、软件、信息技术和电子等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却频频告缺。首先,从科技外语教育的历史来看,科技外语学科建设起步较晚,有些高校在外语学科的建设方面存在着专业外语边缘化,投入少等不良状况,从而导致专业外语学科发展较其他学科相比呈滞后发展状态。其次,从课程体系方面来看,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上仍然是以通用外语课程为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而设置的课程很少。科技外语教学的机制设置、课程设计、教材内容和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将外语学习者局限在对语言本身结构的理解和研究以及对文章的翻译等范围之内,从而忽视了语言的广泛交际功能和应用性。一个英语学得很好的学生在论述英语句子结构时,可谓条条是道,但是如果要求他翻译科技类文章,通常会感到举步维艰。此类情况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比比皆是。再次,从科技外语教学师资队伍来看,现行的高校外语教师队伍主要是外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缺少科技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科技专业知识的教师又往往不具备过硬的外语教学能力(洪流,2006)。此外,高校内有关科技外语类与就业的相关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活动少,就意味着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少,因此,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赵颂平,2004)。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地满足人才市场对高质量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

由于高校对市场的调研还不够深入,高校不能完全了解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外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因此无法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科技外语类教学活动,不能真正满足市场对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现行的理工科专业外语教学体系难以保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

多数高校的理工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外语类课程只安排在一二年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局限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同时,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外语不间断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学时,学分、经费等种种条件限制,而只能开设课时量极少的专业文献阅读类课程。学生的听、说、写等应用能力培养几乎为零。此外,科技外语师资力量总体薄弱,成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发展瓶颈。提高技术类人才专业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较强的师资队伍。同时,科技外语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多数高校受教育基础设施及外语师资等条件限制,对理工类学生的外语教学往往采取大班型授课,因此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学生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以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对策

(一)确立“较高要求”的教学定位

以英语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英语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在大多数本科院校,英语是必备的应用技能之一,应选择“较高要求”作为科技外语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体来说,经过大学科技外语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阅读专业题材的英语书籍和报刊文章,借助工具书读懂专业资料;能够掌握科技外语问题特点,用英语规范书写科技论文及报告,对专业题材的简短文章进行翻译。

(二)改革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较高要求”的教学目标,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出发,针对学生普通及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一、二年级可开设“综合外语(一、二、三、四)”“外语听说(一、二、三、四)”和“外语写作”等课程。同时,为保证学生大学外语学习三年不断线,将大学外语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内容相衔接,在三年级开设“科技外语”“职业外语”两门必修课程。“科技外语”课程设置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可设置IT类、工程管理类、电子与自动化类等,教师全外文授课,着重培养学生口语和科技阅读能力。学生课堂讨论的话题与专业有关,而不是一般的日常会话。“职业外语”旨在通过学习不同职场英语的真实语言材料,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职场的需要正确使用外语,从而增加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学业、专业、就业”三位一体,合而为一。

(三)改革教学模式

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方法上,尽管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多种途径,但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坚持“大运动量”的语言训练,设置不同的语言环境。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做到“言”“行”一致、情景交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近年来,在高等外语教育的教学改革中,许多代表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不少学者,尤其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学方法。

(四)改革考核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语言学习在于过程,改变“期末学几天,胜过学一年”的不合理现象,由“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转变为采用“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提高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平时考核可以听力和口语为主;期末考试侧重能力考试。细化每门课程的平时考核,细化作业、平时测验以及阶段考试的次数和内容,以及所占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督促学生重视平时语言学习的积累,原则是要量化,体现平时考核可操作性、客观性,尤其要体现听说能力的培养。

(五)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注重课堂语言教学向课外延伸

积极创造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开辟外语第二课堂,紧紧围绕外语学习的特点,精心设计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开展以校园外语文化节为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外语文化节、外语演讲比赛、外语原创歌曲大赛、外语辩论赛、外语小品比赛、外语主持人大赛等,为学生创造运用外语的机会;成立外语俱乐部,定期组织外语角、外文电影欣赏、外文讲座、外语演讲、外语戏剧表演等活动;创建每日外语栏目、外文校报和外语调频电台;建设外语学习网站等。

(六)加强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惯例、理解多元文化、善于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型科技外语人才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熟悉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熟悉国际规范和国际管理,能够通过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外语可能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变迁(曹德明,2009)。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外语专著及查阅外文资料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养合格的科技外语人才,在强化科技和外语的同时,更要强化中文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七)开展与就业相关的科技外语类活动

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与科技外语类就业相关的活动,如科技企业外语人才模拟招聘大赛、科技外语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参加科技外语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软交会、科技论坛等。

四、结语

本文从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研究模式出发,较为客观地描述了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实践状况,对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科技外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对策。总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既懂英语又懂科技的人才应该是大学外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的工作重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科技外语人才,提高科技人员的外语水平,而且对改革大学外语教学,提高大学语外教学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刘凤辉、邵丽君,2008)。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份规划描绘了2009年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蓝图,为科技外语人才就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建立符合理工科学生特点的科技外语立体教学体系,完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LeeHarvey.DefiningandMeasuringEmployability[J].Qual-ityinHigherEducation,2001,7(2).

[2]曹德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丁润昕.理工科院校科技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青海大学学报,2006(6).

[4]洪流.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12).

[5]柯葳.社会需求与理工院校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9).

第4篇: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摘要: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本文从建立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转变学习观念、课内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整体素质等方面浅谈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学习观念;课内外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子曰:“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可以作为我国古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全面概括。我国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的完整性、科学性至今没有超出孔子“六艺”的广度和深度。当今中国,大学教育已近普及,高校所培养的并不是只有知识、懂技术的“专才”,而是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在拥有专业、文化素质的同时,具备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必要素质的人才。

1素质教育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建立要体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强调只有在获得知识、具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为此,我们应在以重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统一,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高度的内化、身心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人格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升华。要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应制定包含素质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知识面,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扩大广度,多留“接口”,培养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高素质人才,使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课内与课外相匹配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设计、实验的思维,使学生做到会学、会用、会创。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口试、笔试、实验相结合,既考核学生知识又考核综合素质,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2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转变学习观念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高三是人生中知识体系最完备的一年。”因为那时的学生还没有忘记背过的政史地,没有淡漠学过的数理化,进入大学后,知识面反而变窄了。就笔者在大学期间的观察而言,身边的理工科生几乎不懂历史地理,更鲜有人去读哲学政治,图书馆的书架早已落上了灰,大家信誓旦旦的说考试不考、学了没用。试问,我泱泱大国的文化传承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要靠考试来倒逼的吗?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是改变大学生应对考试的学习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不是为考试而学习,而是为自我提升和文化传承而学习。望向天边那远去的飞雁,我们可以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句,而不是乏味的说美点赞。因此,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社会进步而言,大学生都应转变学习观念,提出对素质教育的诉求,从根本上推动素质教育驶入时展的快车道。

3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无疑起到了主体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立足于育人,立足于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教育包括“教”与“育”两个职能,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把教书与育人分家,管“教”不管“育”的问题仍然是很普遍的。各门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而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辅导则变成了德育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要知道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在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发展和养成的。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各学科之间也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配合全面负责,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的统一。

4课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广博的知识基础为后盾。学校应重视课外教学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情况,确保课外教学活动要以扩大知识面、发展个性为主;教学形式与方法应灵活多样,富有吸引力,达到因材施教。课外教学也不能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和开设课程门数的多少作为衡量素质教育的标准,而应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使大学生的素质均衡发展,并在课外教学中同时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培养。通过课外教学,让学生完善课内知识,达到对课堂教育的辅助作用。

5素质教育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思想政治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应立场坚定,正确引导,对出现的思想问题及时发现和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拥有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志向,做有益于社会的新青年。要把德育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机制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业务教育相结合,使学生的德育与智商协调发展。

6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保障

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大学生。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要自觉做到为人师表、求实严谨、言行规范;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并不断总结教育改革的经验,调动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贺敬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

[2]赵美珍.大学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6).

[3]贺曲夫.在教学各环节落实大学素质教育[J].经济师,2016(6).

作者:唐文通 万新国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第二篇: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人文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并且我国非常重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革新,无论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课本,还是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都有人文教育的应用。现在,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了大学政治思想教育课的重要支柱。文章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研究

现今,大学生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其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大学课堂教育的不到位,课堂中传授了知识,却没有把基本的人文素质传授给学生,很多在校大学生并不能较好地辨别是非,特别是有些思想政治课中对学生缺少人文素质方面的引导,导致在校高职生人文观念不足,严重的甚至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后果就是脱离社会现实,不能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速食”教育忽略人文素质教育

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大多数的课堂教育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对学生进行“速食”教育,课堂上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本质的提高,这种现象在以实用性为重点的高职院校中尤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愈发显得重要。

2.教学宗旨的短视性妨碍素质教育发展

在大学教育中,思政教育课是通识课、必修课,因此在长期的教学中就默认形成了教育第一、素质第二的教学宗旨。着重进行专业课的教育固然没错,但是忽略或者停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就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思政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被忽视,更有院校甚至将专业和素质教育相对立,素质教育就成了一种牺牲品,这并不利于高职生以后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素质教育不能灵活地融于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成了无足轻重的附属品。

3.师资水平有限,素质教育不能顺利进行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将知识和素质教育传递给学生,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所有高校中,高职学校的师资队伍不足程度是最严重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力度尚小,思想政治的相关课程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思想政治课就显得非常少了。找到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成为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新时代形势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文素质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日渐重大。要使大学生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就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先贤思想资源、校园文化等多种多样的人文资源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在大学思想政治课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对人文资源的利用率,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提高,以适应社会全方位的需求,形成人本观念,在社会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如今,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只重视传授缺乏实际意义的、说教化的传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不再符合时展的需要,当前的大学生要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有较高的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素质。

3.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

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人文素质教育并不能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分离,而应该着眼于大学生从小学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的整个发展历程。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重要方法,还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生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标准。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个人事业得到提升,个人自我构建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会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应用策略

1.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第一要务,思想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主要是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人作为工具训练,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下,把人性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人的个性,对人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培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堂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促进其人文素质的养成;在课堂中讲授与创新有关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通过法律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懂得自我保护,也恪守法律的底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有学者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授知识的,与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很大关系,如果思想政治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会严重影响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这种观点就是过分夸大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等形式。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注入人文素质教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那么这堂课是不成功的,课堂无趣无味就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吸收当然也效果不好。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一书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阐述“什么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又有什么重要意义”,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就需要插入一个小案例。这样的案例可以使课本知识具有故事性,更容易被理解,并且具有说服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案例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授课技巧,案例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富有个性和吸引力的案例更容易感染学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时要适当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3.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思想政治课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书本知识,也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展视野。相对于教师单纯的授课方式,多媒体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强,教学内容与形式也更生动形象,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应重视发挥网络的教育作用,可以开通微信、QQ群等现代媒体讨论区供学生探讨交流,对于学生关注的问题及时回应和解答,鼓励学生关注新闻要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培养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要增加人文学科建设的投入。要想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就需要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柱。高校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体制,在现有学科基础上加大人文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开设并延续与人文有关的课程。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必修课可以适当地减少,增加一部分与人文素质有关的选修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人文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和普遍。从教学的角度看,不论是教材内容与形式的制定,还是教师授课的内容与方式,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离开了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的人文素质教育,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就会更加无趣、乏味,不仅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还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所以,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应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铜学,仇小梅.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实践———以怀化学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阳光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1-194.

[2]王力尘.加强大学生思政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121-123.

[3]黄进.人文关怀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江苏高教,2016,(1):126-127.

[4]郑世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35-38.

作者:王德华

第三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主题,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作为素质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融合与渗透,对提高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层次,高等教育领域同样需要深入研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该科学界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素质”一词涉及社会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目前并没有各个学科普遍认同的统一概念,但各种对于“素质”的定义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的要素,即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和人的知识及能力,显然,这两个要素分别是从人的生理角度和社会品格两个方面进行界定的,综合这两个要素,笔者认为,素质就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学习内化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能力。与人的“素质”概念比较,大学生综合素质既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共性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同样源自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影响、教育,但不同的是,这里的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这种高层次教育对先天遗传禀赋的影响更加明显、激发更加充分、利用更加有效。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指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人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主要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具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要素。

二、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素质教育速成化

有的高校仅仅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而非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过程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导致素质教育短期化、速成化。比较典型的做法是,编写诸如《素质教育概论》之类的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素质教育课程,规定学分和课时,试图通过一门课程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的高校通过开展简单零散的文娱、体育、科技课外活动的形式,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严格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从大学这个教育阶段来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涉及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诸多方面,其实质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教育创新,因此,大学生素质教育决不能搞“速成”,必须贯穿高等教育过程的始终。

(二)素质教育补偿化

一些高校将素质教育当作知识传授之外的某种添加成分,将其视为专业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偿教育。例如,对理工科的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概论等人文知识方面的课程,以增强其人文素质,对文科学生增设科学导论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以增强其科学素质,从而形成了理工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文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等专业知识均不属于素质教育的结论,这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相悖的,因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传授知识与锻炼能力,专业教育进行知识传授本身就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因此,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种教育。区别在于,传统的专业教育,仅仅将专业知识看作现成的、既定的,可以直接灌输给学生并保证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瞬息万变社会的东西,而素质教育,当然包括专业素质教育,是建立在任何给定的知识都不能始终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各种新的要求这一前提之下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而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自觉的创新精神,从而大大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融入社会。可见,素质教育不是对所谓传统专业教育的补充,恰恰相反,专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素质教育模式化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普遍加强了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素质教育模式化的问题却也日益凸显。所谓的模式化,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的却是目标、方式大致相同的素质培养。显而易见,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生源基础和人才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同一所学校中每个学生的禀赋个性也不尽相同,实施“千人一面”的素质教育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因此,必须处理好素质教育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宏观层面讲,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根据办学实际探索特色素质教育模式,从微观层面看,高校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新型教育模式。

三、高校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重构

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科学理解、正确把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避免陷入素质教育速成化、补偿化、模式化的误区,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这一素质教育新模式: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蓝本,是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果。要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本原则和教育理念内化于人才培养过程,贯穿于大学教育教学的始终,关键在于使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质量现状,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竞争力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各教学环节,注重处理好课内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将夯实基础和拓宽专业视野同步推进,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品德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协同推进,进一步完善课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对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需要以科学的体系作为依托,必须建立起由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方式维度构成的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

1.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空间维度。(1)第一课堂———第一课堂即指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载体。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教学过程简约性的特点,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较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它成为知识传授和各种能力形成的主渠道;同时,教师的师德风范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引导示范性作用。(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指在课堂教学外、校园内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以开展富有文化内涵的知识性的教育活动,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为主要形式,它的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须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校园,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教育形式,包括校外见习、实习以及校外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各种志愿者活动等。

2.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时间维度。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重点强调“全程”培养,同时还应抓住入学教育、主题教育、毕业及就业教育等育人节点,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体系。

3.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方式维度。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方式是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主要载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主要指理论知识以各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非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学习分为专业实践和非专业实践。

(三)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考评机制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能否取得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评价手段进行判断和调控,因此,必须根据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生源基础,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考评机制。科学化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应当对兼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的成绩评定,涵盖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考核。在具体的考核体系中,要根据理论课考试成绩、考勤、书面作业、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或专业技能训练情况、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的表现、参加科技类和人文类竞赛的情况、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赋分,毕业前汇总考核成绩,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书,并装入学生个人档案。

(四)健全综合素质培养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院二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领导小组,校级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级领导小组应由各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组员由相关管理人员及部分教师组成。校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宏观指导、监督和考核等相关工作,院级领导小组主要进行具体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学生综合组织全程培养的落实与执行。

2.实行教学导师制度。本科生入学伊始,便为其指定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学习指导能力且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关心学生、为人师表的教师担任教学导师。教学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的需要,以专业素质培养和非专业素质培养为主渠道,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为目标,从多个维度完成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及对学生学习途径和方法的指导,直至学生毕业乃至走向社会。

3.建立学生工作会议联席制度。加强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联系,打破学生工作会议只有政工干部参加的局面,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学生工作会议,为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密结合搭建有效平台,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能够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综合素质全程培养。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强调素质教育实施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探索实现了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全面融合与渗透,对提高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效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素质全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龚放.素质教育———南京大学的思考和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潘懋元,高新发.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4]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作者:金向军 赵玉石 杨晓翠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核心内容分析

摘要人文素质的提高对于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不重视人文教育、学生人文基础薄弱是我国高校比较普遍的现象。人文素质不仅影响科学素质,而且有助于正确价值观和人生美德的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大学生成才的深层次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大学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核心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成才动力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倡导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统一,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学应该是文化、精神、传统的传播地,大学生应当成为文化、精神、传统的承继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在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高校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转变人文教育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努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培养出能为我国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1]。

1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

1.1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1.1.1人文素质影响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在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影响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正如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所说:“科学与人文,融则利,离则害”[2],这句话也深刻地指出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联系,以及人文素养对于一个科学研究者的重要性所在。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讨论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大量事实说明,大凡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不仅是某一专业领域杰出的人才,而且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爱因斯坦认为:“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个人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证明其科学素质的高度和科研实力;个人在人文方面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节,不仅使个人的发展状态得以平衡,而且对其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无疑也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增色。如果说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那么,公民的整体人文素质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1.1.2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正确价值观和人生美德养成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十八大报告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高度凝练、字字珠玑,可谓是中国公民必须操持的核心价值观。然而,“爱国”又是八个字中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无论是世代言传身教的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散见于《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或《论语》《孟子》等重要文献中记述的美德,总的来说可概括为“忠、孝、礼、义、廉、耻”五个方面。自古以来,在这五大人生最重要的美德里面,“忠”是永远排在首位的。由此可见,忠于祖国、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而奉献是人生最大美德。

1.1.3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西方哲学界和我国儒家传统伦理学,都一直在努力地挖掘我们的人格,试图让我们人格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们的精神能够达到与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基本同步的境界。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和技术是非常突出的,但在人文学方面也毫不逊色。人文素质不仅在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研究方向方面影响个人的科学研究,而且能够增加个人理性的指数,这对于人的一生总体发展成就的影响不可估量。一个能够按自然规律办事、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情感、客观地面对现实生活的理性的人,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之际,能够理智冷静,用理性的光芒驱散面前暂时的黑暗。他能够以哲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思维僵化;他能够以远大的理想作为目标,将遇到的困难视为对自己不可或缺的磨练和经验获得方式,始终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最终获得成功。

2爱国主义精神是个人取得成就的重要支撑

个人成才需要深层次动力目标,高尚的情感、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个人成才的最大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大学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核心内容。

2.1爱国主义精神是大学生成才的深层次动力

2.1.1个人成才需要深层次动力目标司马迁有言: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作为我国汉代的史官、世人眼里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将解救国家危难而抛却一己之身不顾作为人生的信仰和追求,表现出个人为了国家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时光久远,真理永存。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一种为了国家的忧患之心和赴死之心,那么他就会藐视一切磨难和个人荣辱,心中只有国家的安危,还能有何畏惧呢?从另一方面来说,爱国精神与实现人生价值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在于他能不能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一个具有深厚的爱国思想的人,必然会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上,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古往今来,只有那些真正忧国忧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才会得到人们长久的尊敬和怀念,才会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2.1.2爱国主义精神是成才的持久性动力成才是个体社会化的目标,是学生进入学校的主要动因。个人成才需要目标,尤其需要高层次的社会性目标作为支撑,而高尚的情感、伟大的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个人成才的最大动力。这种动力的特点就在于其持久性。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只有当一个人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奋斗目标时,他成才的理想的格局不仅神圣广阔,同时也使成才历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持久性动力。

2.1.3理想和责任是成才的动力源泉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自己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理想的实现是需要各种条件支撑的,在影响理想实现的主客观因素里面,动力因素至关重要。对此,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直观地揭示了个人奋斗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一旦将振兴中华民族和实现国家富强作为自己奋斗的最高理想,那么,这个自古以来最为高远的理想所产生的动力是最大的,而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将得到最大化地实现。

2.2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核心

2.2.1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国家之一,从大约公元前2000年建立起奴隶制夏朝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封建制国家,经过汉、唐、宋、元、明、清直至现在,中国始终保持着大一统的格局。这正是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先辈们辛勤劳作、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离开了国家这个大家庭,每个人就是无根之草、无本之木。前辈们为了祖国的独立自主、繁荣昌盛不但能够舍弃一切,而且将这种无私的奉献作为人生最高追求。被誉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地凝聚着中华民族之魂,显示了爱国对志士仁人的撼动力。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时刻教育大学生们适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2.2.2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简洁而充分地说明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都着眼于历史知识的灌输、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国家精神的发扬。无论哪种途径,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落脚到培养公民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和决心。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未来兴旺发达的重任,加大对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使他们在对祖国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树立为祖国无私奉献的远大理想和决心,这既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成效卓然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众望所归。

2.2.3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育国民的职责方面,大学起着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爱国主义思想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关键所在,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的认同意识和凝聚力,集中表现为民族素质的高低。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越强,对祖国的爱惜与维护之情越深,那么为了祖国的富强所做的努力也就越大,因为爱国精神是个人奋斗的深层次动力。从大的宏观方面来讲,我国目前在许多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地位。另外,我国在生物科学等重要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就。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都标志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一大批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富强而呕心沥血努力奋斗的爱国之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要将这样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需要我们每个人不懈地努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教育至关重要,人文素质在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影响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尤其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深层次动力,更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杨叔子.科学与人文:融则利,离则弊[J].中国高等教育,2000(7).

作者:马国翔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第五篇: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本论文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文素质是指吸纳人类优秀文化或被人类优秀文化所熏陶后反映在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修养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单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评估大学生的有力指标,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1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紧迫性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施,一是通过开展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一系列人文学科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人文学科基础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二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陶冶。让学生们将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和自己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既拥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又具有认识自我、完善自身人格的能力。2008年1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会昌教授,在太原理工大学博学楼三层报告厅作了《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与心理自我教育》的主题讲座。讲座中陈教授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赏析使学生们不仅认识到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提升自我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认识到通过人文素质的提升,也能够起到调适自我心理的积极引导作用。高校大多数学生将自己的时间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极少学习专业外领域的知识,特别是理工科类学生。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理工科类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的设置,他们认为人文学科的学习不能有效创造经济价值,以及理工科学生自身对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方面知识缺乏兴趣,使得他们在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极为匮乏。正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审查一位青年数学工作者的论文时不无感慨地说:“我给他修改病句和错别字的时间比我看全文的时间还长。”真可谓学士无学,博士不博。以此,可看出人文修养的程度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自身专业的发展和其他方面潜能的开发。“重智能轻人格,重知识轻心理”仍然是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呈现出的教育形式,进入大学后不再以“成绩论英雄”,出现大学生兴趣单一、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性格孤僻、依赖心理较重,抗压能力及应对挫折的能力明显不足。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知所措,自我抱怨。同时,还可能表现为不能很好的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各高校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课程十分必要,此课程的实施可引导学生们被动学习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继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2.1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个没有人文精神自觉意识的人,即便是满腹经纶,也只是个知识的储存器而已。”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新时代对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基本要求,除此,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应该具备宽泛、广袤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储备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专业形象,而人文学科知识的丰富度更能增添人格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强硬的心理素质与快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是立足社会的第一步,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有利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2自觉维护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

高校学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可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与周围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懂得生命的可贵,习得一些处理与人事物之间问题的能力,积极应对身边出现的问题,不仅维护了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又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最终可以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群。

2.3完善自身人格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后期走向成年早期的重要阶段,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可塑性强,心理上却还没完全地独立。此阶段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活将会使他们一步步地成熟,慢慢成为独立的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等有所转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而产生包容他人和自己的宽容心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练就实现理想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们真诚、善良、正直等道德人格素质,而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学习和以后要走上的工作岗位都是非常可贵的心理品质,更是逐步完善人格的必要经历。心理学上,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呈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模式。完善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健康的心理更是完善人格的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人格愈加完善,拥有健全的人格也必然拥有健康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姜洋.浅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必要性[R].2004(1):1.

[2]周龙军.略论高校人文教育[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3(3).

[3]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356.

[4]李凤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个案[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蔡敏 王婉丁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第六篇:高校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教育内涵建设与策略

摘要:工程写作素质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工程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应用型高校对大学生工程素质教育多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方面,缺乏对工程写作素质的必要关注。通过归纳工程写作素质的特点,分析大学生工程写作状况及应用型高校在工程写作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工程写作素质教育的“三位一体”建设,以及工程写作意识与工程写作能力的内涵建设,并提出改进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工程素质;写作意识;写作能力;内涵建设

2015年10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以工程素质教育为主[1],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新知识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工程文件写作能力的培养[2]。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工程写作作用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为生产者所掌握,进入生产过程,才能为生产建设服务,生产力必须通过工程写作向生产者传播,工程写作起到呈上启下作用。工程写作是向社会传播、推广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3]。目前,应用型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的培养。

一、工程写作素质特点

工程写作是指撰写具有一定科技内容的文件或出版物,如科技论文、专利、标准、项目申报书、科研成果、技术鉴定、设计说明书等。工程写作除具有一般写作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其它特点。一是实践性。工程写作本身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工程写作的技巧。在写作过程中,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每一项数据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二是综合性。工程写作是工程技术人员智能、知识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知识方面,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关科技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奠定了工程写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能力方面,工程技术人员自身能力决定了工程写作质量的高低,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书写能力;素养方面,如文化素养、人生价值素养、心理素养、思想政治素养等。三是可读性。工程作品具有可读性,要求写作人员必须掌握写作技巧,如科技文件结构条理性、层次逻辑性,以及精炼语言描述和表达等。四是科学性。写作内容必须以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必须真实可信,必须经过正确和严密的思考和总结。五是规范性。表现为文体结构的格式化和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如公式、图标等符合专业要求,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科技文件传播。

二、工程写作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工程能力较低,写作的工程文本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尽管如此,总体质量仍呈下滑趋势,如逻辑混乱、格式不对、重点不突出、语言口语化、上下文不连贯、结构不完整、内容空洞、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缺乏分析与归纳、单位符号、计量单位不符合标准、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等。造成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不高的原因有许多方面[4]。首先,缺乏工程写作知识的系统训练,工程写作只在极少数课程中涉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并且这些写作多为实验报告,没有统一要求,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无明显作用。其次,教师与学生不够重视,教学管理部门只规定工程写作内容,而对格式、标准没有具体要求。第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心理。迄今,很多高校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的技术表达能力缺乏关注[5]。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完成实验,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书写的报告质量较差,甚至互相抄袭[6]。

三、工程写作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建设

工程写作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为适应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发展,高校、学生、企业应积极参与、协同发展、互为补充。高校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需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经验两类资源,使学生接受严格的科技写作培训,掌握科技论文写作要领[7]。对应用型高校学生而言,为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学习观、成材观和就业观发生深刻变化,更愿意接受工程写作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工程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写出高水平的工程作品,不仅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发展,愿意与高校一起培养人才,愿意为学生提高实践机会。此外,企业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作为选用毕业生的首要条件,对具有工程写作素质的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并借此提高企业文化品位和竞争力,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

四、工程写作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

首先,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要求具备工程写作意识。工程写作意识,主要由求真意识、求益意识和求美意识构成[8]。在工程写作活动中,主体不仅要系统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要求具备工程写作能力。工程写作主体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内容美是指工程作品能够展示新发现、新认识、新成果,形式美指工程写作的结构、语言、逻辑等符合规范要求。从根本上说,提高工程写作能力,就是优化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五、提高大学生工程写作素质的措施结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写作素质[9-10]。一是提高工程写作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学校在课程设计中添加与工程写作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并给予足够的课时。二是提高工程写作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自身建设,鼓励教师走进企业,提高工程写作素质。三是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综合训练。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书写包括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等科技文本,以及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写作能力培养。四是提高认识,培养写作兴趣。写作技能的提高对自身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予激励,把课外科技论文、创业设计大赛、社会调查报告等作为考评、考核内容。五是增加或提高工程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增加工程写作培养实践环节的比例,强化实践与理论基础结合,突出学生工程写作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生产实习环节提高对实习报告的要求。在现有实验包括综合实验周内增加实验报告的质量要求,完全模拟企业项目书格式与要求,提高报告的分值比重。六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从事科技活动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社会机构赞助的基金项目等,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中,锻炼工程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健.江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4(4):6-9.

[2]孙伟民.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9):46-47.

[3]梅建凤,徐敏.科技写作能力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教与经济,2006,19(3):75-78

[4]黄海,王勋,有祥君.以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工程素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4):43-45.

[5]翟国静,王学民,韩萍,等.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6(2):70-73.

[6]罗传清.地方高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28):47-50.

[7]殷冬梅.高校科技写作课的教学改革与探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7):179-180.

[8]和彦确,肖兰萍.关于高职教育中科技写作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9):131-133.

[9]王育杰.科技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系统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6,38(2):93-96.

[10]陈珂.浅谈科技论文写作训练在促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35-136.

作者:毛向阳 巴志新 张保森 王章忠 赵秀明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第七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创新

摘要:近年来,高校素质教育卓有成效,除了国家大力提倡以外,高校在学生教育环节也是做出了比较大的努力,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根本宗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教育目标的现代大学教育。特别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中,音乐教育担当了相当大的分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音乐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的关系以及面临的现状作一个分析!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音乐教育;音乐素质

音乐教育始终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重点,在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音乐素养的提高、音乐鉴赏的塑造方面尽可能的做到教育该做的事情,提高他们对健康音乐观念的认识,对人生道路的品质选择,建立完善的审美意识和人格素养。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

一、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和紧迫的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要和对人的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社会浮躁的层面,教育应该对这个社会现实承担一定的责任,高校是人才成型,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一个环节,输送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健康的人才是高校的教学宗旨,但是几年来,这个现实性的问题令人担忧,拜金、自私、自我、缥缈充斥着年轻一代,虽然教育不能扭转这个社会现实,但是我们正风气,严要求,为他们走上社会奠定一定的生存能力,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他们在贡献自己、牺牲自我、为国为民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提供精神上的支柱。音乐教育在一定的空间是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使命,特别是音乐教育在高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创造能力,实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以音乐为媒介,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和谐的理想境界。

二、现代化要求下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

人类最终追求的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人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的全面实施过程中,音乐教育配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不可跨越的一步。人的现代化至少要包含人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三观”的形成,有助于高效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培养学生“三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独有的人格魅力,培养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健全的人格素养是需要不断地陶冶情操,不断地改革创新。高校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要充分利用马克思思想,成就现代化的教育成果,根据现代教育下的人的现代化教育要求,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本要素。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心理的抚慰、启迪和震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树立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心心相惜、稳步改变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补充,是素质教育的指引者,是思想和情感相会的产物,是教育的正能量的传递着,净化心灵的良药,对低级浮华、腐朽的东西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整个教育的补充,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体现,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三、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时期,大部分非音乐专业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设计上,一般都是照抄照搬专业音乐学校的一套。无论从课程选择,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理念等都是专业化的,并不是非专业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的,所以在教学上,根据课时和课程设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很大程度上要做出角色转变,教学过程应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教学内容要从“专业教学”向“非专业教学”转变,教学过程要由“指令性教学”向“讨论式”教学转变,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2.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

创造性是音乐教育的一大亮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特点,创新高校人才输出的基本要求,因此,音乐教师要做好音乐创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做好自身的音乐教育设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的多元化设计,多媒体协助手段,创新性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音乐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的音乐课教学的重点将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改变为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和自主探索的传统模式,探究式学习将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方法。

四、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探索

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从中学时代来到大学时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担落在高校的肩膀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之路!新媒体教学逐渐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的手段更加新颖,教学数字化、系统化显得尤为突出,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更加一目了然,教学知识直接引入等被学生认可,学生实训机会和方式越来越多,老师更加拓宽了教学范围,给教学创新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在教学序列化,学生训练连续性方面,师生跨领域教与学更加便利。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上,音乐课程一直不被重视,被当作“副科”对待,久而久之,学生在部分老师的引导下,音乐课程成了他们的选修课程之一,被用来凑分数,应付毕业,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正常教学。更有甚者,把专业学校的音乐课程直接搬过来用,但是在课时、考核等方面大大缩水,造成老师忙于教学,学生忙于应付的局面,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在大学教育的关键时刻,为促成教学成果的显著提高,落实教育人才计划的转化,音乐教学在实践部分更多采用舞台展示,自发演出为主,提高自身学习技能,展示学习成果,引领教学风气,为高效实施实用性和技能型教学建设起到带头促进作用,因此,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技能教学的改革,是高职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展示的节目里面,有几个节目是老师教,学生学出来的,没有几个,大部分是照搬照抄,所以,怎样把音乐表演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起来,是目前高职音乐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五、结语

在素质教育目标牵引下,让学生认真学习并且能够积极投身到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大潮中去,服务民众,引领时尚,除了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外。要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重视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不断创新音乐教育手段,做好转型与创新的先行者,探索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之路,适应市场对人才多元化和更具创新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乔相钧.浅析音乐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1.

第5篇:发展战略论文范文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水利项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建设项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经济利益。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

0前言

对于一项工程,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及人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来说,必须从高从严,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指导作用,对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水利工程在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工作性质同其他工程管理相比,又具有涉及面广、地区差异大等特征,使得工程建设更加复杂多变,如管理不善,将会对工程的顺利实施产生严重的影响。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重大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项目相对分散,监管制度难以落实

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施工建设与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落实,必须通过监管体来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数量本身非常多,导致质量监管难度加大,此外,由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多建设在偏远地区,建设周期长,导致监管距离跨度较长,监管周期较大,给监管制度的有效落实带来很大困难。监管难以有效落实,一旦工程出现问题,项目建设与管理就会出现混乱,如各项目负责人相互推卸责任等,造成追责困难,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拖累整个工程的进度。

1.2质量控制不严,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水利工程关系着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其施工质量关联重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少施工企业对于质量控制难以有效把握,导致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给后期水利工程的使用带来很大麻烦。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本身对施工质量的不够重视,一些施工企业将开发成本放在首位,而把施工建材的使用质量及工程的建设质量往往放于其次,这样即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施工质量也难免出现问题;其次,施工现场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玩忽职守、违规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不能落实到人,更加助长了部分施工人员偷奸耍滑的恶习;此外,政府监管不到位往往导致建材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施工企业为追逐利益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1.3缺乏成本控制,项目资金管理问题严重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但是在施工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成本控制也尤为重要,成本控制决定着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开支,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项目建设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多为大工程,其耗资巨大,其花费从投标开始,到人工费、材料费、施工费等贯穿整个工程的始末,如果不考虑成本控制,各项花费开支不加节制,将造成严重的成本浪费,工程建设质量虽得以保证,但企业经济利益却大打折扣。此外,如果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不善,后期资金跟不上,或者由于管理不善,资金状况出现问题等,那么整个工程就会停滞不前,瞬间进入瘫痪状态,甚至出现工程半途“夭折”的现象。

1.4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企业中,存在企业资质造假、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在水利工程项目承接方企业中,一些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与企业资质均不达标,但是为了能够承接更大的水利施工项目或获得参与建设资格,通过违法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资质,这样不具备相应实力,却因为资质造假拿到承接重大工程的资格,水利工程交给这样的企业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必然出现严重的问题。此外,对于符合资质、具有相应实力的公司,如果其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滥竽充数,也会给水利工程建设予管理带来严重的阻碍。施工企业资质和管理人员素质鱼龙混杂、难辨其白,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也必然存在问题百出的情况。

2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实施就近管理,严格落实监管制度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有效进行,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施工企业应严格落实质量监管制度,确保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面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繁多、建设范围过于分散的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采取就近管理原则,对于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管部门根据其监管承受范围划分管理区域,务必做到划分管理之后监管负责到位,保证监管制度的严格落实。此外,政府部门应督促施工企业加大对水利建设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做好民生工程建设,这既是为企业发展利益着想,也是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负责。

2.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力依托,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双管齐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需要现场管理人员确保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的现象,以免给水利工程建设留下安全隐患。此外,政府应做好监督与引导作用,规范水利工程建材市场价格及质量标准,避免建材出现过大的价格波动,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内容、施工质量等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施工企业改正,确保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安全与规范。

2.3既抓质量管理,又要注重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保证其施工质量,但是水利工程建设也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其施工质量要抓好,对其成本控制也不能忽视,建设企业应在保证质量与工期的要求下,对建设费用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与控制。为此,应重视施工过程的材料节约,对成本开支进行细化管理,剔除不必要的资金开支,完善项目资金的出入细则,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资金链不中断。对施工成本的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对施工成本的过程进行控制、赢得值法等,对施工过程进行费用、进度综合分析控制,可以保证资金的科学有效运作。

2.4严格审查企业资质,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为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质量,水利部门在招标时应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并确保企业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首先,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及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建实力与管理水平,从源头上杜绝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现象出现;其次,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要求承建单位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并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应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明整改,做到整个工程建设中始终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管理整个工程项目。

3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ID:003196]

参考文献:

[1]高宏.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12,31(7):96,98.

[2]潘持强.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22):131-133.

[3]王刚.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5,5(31):18-219.

作者:潘富玉 单位:四川省都江堰人民渠第一管理处

第二篇:水利工程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措施探讨

【摘要】一项完整的水利工程设施需要修建坝、堤、水闸、渠道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其中,建设大坝能够为下游农田的提供灌溉水源、防止下游的河水泛滥情况出现、减少河口的泥沙淤积,同时对河口地区的环境保护起到较大的作用等等,因此,坝的修建尤为重要,而大坝填筑的效果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其使用,影响其重要作用的发挥,那么在修建水利工程,进行大坝填筑应该进行哪些施工管理措施呢?本文将就此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填筑;施工管理;措施

1关于水利工程中大坝填筑的概述

(1)什么是水利工程大坝填筑?水利工程大坝填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水利工程大坝填筑主要指的是对大坝坝体、坝基和岸坡进行的一系列土石方或混凝土等水利工程材料填筑(对土砂石等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开采、装料、运输、卸料、铺散、压实的工程。水利工程中,土石方建筑主要用于修筑渠堤、堤防、土石围堰、土石坝等建筑物。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保证大坝的稳固性)、防渗漏填筑(防止在大坝投入使用后,库水通过坝体和坝基向下游区位渗透而引起库水的渗漏和阿坝因渗透而变形的情况发生,防止坝体在自重和水荷载作用下发生的沉降和不均匀变形,进行填筑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大坝使用的安全性)和过滤及反过滤填筑(主要是为了防止填筑材料的流失,保障填筑的质和量)。

(2)水利工程做好大坝填筑的意义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1]。水利工程中的大坝,也称为水坝,一般是指水库中用来挡水的坝体,其作用有挡水、发电、通航、泄流.水坝挡水是必须的。大坝填筑是大坝修建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水利工程发挥作用的不可或缺的存在。

2水利工程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措施

(1)施工前的施工管理准备措施。填筑是大坝修建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填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填筑工作平稳进行的保障。①在充分勘察好地理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中大坝的修建位置进行确定,并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进行大坝修建方案的设计;②要做好清理和测量等基础准备工作,按照设计图纸对将要进行大坝修建的区域,也就是坝基内的杂物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在测量工作方面,采用典型横剖面面积乘以纵剖面上的平均截距的方法计算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如果大坝的填充材料是不同级别的粘土和其他材料时,就要考虑压缩量了。粘土经过震动碾压后1m3材料可能只有0.5~0.6m3左右的体积了。另外平均截距的横剖面积应对应平均截距的纵剖面;还有就是如果是混凝土体大坝,就要考虑配筋问题,如有配筋则需要除去钢筋的含量;最后建议用AUTO-CAD的3D模式来进行计算,会更精确;③依据图纸上设计的坝轴线挖出一条截渗槽,为满足后期大坝进行的排水需求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将挖掘产生的土壤按照工程设计的规定放置在指定位置,以备后续施工的使用;④准备好符合施工要求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配置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人员,并对上述准备工作进行二次排查,以保证准备工作的正确性和充分性[2]。

(2)施工中的填筑管理措施。在大坝填筑的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进度控制三方面的管理,具体应该着重进行的施工管理措施如下:①质量管理方面的施工管理措施水利工程的大坝修建施工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多次反复的振动与非振动情况下的碾压实验,以及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检验,通过碾压实验得出各类填筑材料符合施工要求的参数,确保填筑材料的质量,为填筑施工提供基础保障[4]。在进行坝体填筑施工阶段:a.要做好坝基的填筑工作,坝基过渡层中使用的砂砾要符合抗压力强、耐久性好、不易变质等标准,而且砂砾中的杂质完全不能含有粘土和有机物,干密度要控制在2.01g/cm3,相对密度要始终保持在0.75g/cm3以上(过滤层及反过滤层填料的密度要求一致),同时,过滤层填料的颗粒直径要保持在5~80mm的范围内,过滤层的渗透系数稳定在1×(10-3)cm/s。b.要做好坝体的填筑工作。因为水利工程大坝填筑材料一般为土砂石,而土砂石的挡水性能和防渗性能会随着大坝的使用而不断减弱,因此,建议在进行坝体填筑时尽可能的采用混凝土和钢筋相结合的填筑措施,但运用混凝土作为填筑材料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此,要做好大坝填筑所需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和坝体表面开裂的防范措施,所以,要在满足水利工程修建目标的前提下,按照技术工程设计师的方案,尽可能的简化坝体结构,采用低热大坝水泥多掺粉煤灰、冷水拌和或骨料预冷的方法来降低坝体浇筑的温度,以提高坝体的质量。c.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标准和施工工序进行大坝填筑的施工工作。大坝填筑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其实都是环环相扣的,施工顺序颠倒或无意中对施工程序的增加、减少,都会影响大坝填筑的质量,因此,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大坝填筑的规范工序,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3]。②进度控制方面的施工管理措施。每一项水利工程都会规定一个基本确定的整体工期,并且,一项水利工程中包含的每一个工程项目也会有具体的完成期限,要在规定的期间完成全部的建设项目,就必须按时保质的完成每一个小工程的施工,即控制好每一阶段的工程施工进度。大坝填筑就是整个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工程,其施工的进度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那么,该如何控制好大坝填筑的施工进度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严格按照每一道工序进行大坝填筑工作;b.通过施工管理者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大坝填筑施工的按时进行;c.实施“边施工、边验收”的实时管理工作,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要及时上报,及时解决,避免延误施工情况的发生。③安全管理方面的施工管理措施。安全是贯穿工程始终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9的主题,既不能为了按时竣工而不顾安全问题,也不能为了极度的安全而延长工期,因此,要在施工前进行适度的安全教育,为全体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装备;当发生安全隐患时进行快速有效的隐患排除,节省因隐患二次发生而耽误大坝填筑施工的进行。

(3)工程完成后的施工管理措施。完成全部的大坝填筑工作,并不代表这项工程就可以交工了,大坝填筑工程是否能够交工需要在专业机构进行工程验收之后才能确定。①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要在填筑工作完成的第一时间,进行大致的工程完成效果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的补救工作,在二次检查通过后,聘请专业的工程验收机构对整个大坝填筑施工结果进行科学的验收,验收通过后即可宣布该项大坝填筑工程合格并交工。②在整个水利工程竣工后,要对大坝以及大坝相关的修建工程进行定期的工程质量排查和、保养和修复工作,以保证大坝的正常使用,延长大坝的使用寿命。

3水利工程大坝填筑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

(1)保障安全。大坝填筑是一项技术要求高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从大坝填筑材料的碾压实验到大坝填筑的具体施工,再到大坝填筑工程的竣工,都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因此,在大坝填筑施工中要尤其注重安全防范措施的进行,既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还要保证大坝自身的安全,同时,更要为大坝周边生活的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2)保证大坝填筑的技术标准。随着建筑工程领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了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水利工程大坝填筑施工管理理论和设计方案,以及精准度更高,效率更快的机械设备,现代大坝填筑施工要在标准化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保证大坝填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定期排查。在对大坝进行后续的定期排查中,除了要着重关注大坝出现的填筑问题之外,也不能忽略细节问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问题的累积是导致重大问题或重大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4结论

大坝填筑是大坝工程的关键环节,决定着大坝使用效果的好坏,以及大坝使用寿命的长短,更关系着整个水利工程在水资源调配、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用水,以至防洪涝灾害等方面作用的发挥,综上所述,可见大坝填筑的重要性所在,同时也证明,本文对水利工程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措施探讨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随着水利工程需求的增多,和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水准的提高,对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并且,在现代化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多的利用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机械设备,是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也是其中大坝填筑工程修建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魏.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14,22(1):30~32.

[2]欧丽香.水利工程大坝填筑的施工管理措施[J].建设科技,2015(9):118~119.

[3]易钟谋.大坝填筑及其碾压施工技术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2,20(5):34~37

作者:何奔 单位:四川省南充升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

第三篇:优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发展经济,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当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而对水利工程进行经济管理将会影响和决定着水利项目所发挥的实际价值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多数地区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依旧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基于此,本论文将重点对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优化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

关键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有效路径

1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控制的方法有待加强

无论是在一个产业或者在一个工程中,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如果要想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创造更大的价值外,还要注重对成本的控制。成本控制的精髓在于开源节流。这也是取得更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想在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使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效,就要注重对其进行成本方面的控制。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对工程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对其进行成本方面的控制意识。及时已经有很多的项目负责人已经有了成本控制的意识,但是这样的观念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做出成本控制方面的规划以及方案,只是简单粗略的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小的成本控制。从整体上来看,这样的方式并不科学,而且也没有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的机制也有待完善。

1.2财务管理的体系不完善,工作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与工程最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否满意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位,将会大大的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做的不够细致、缺乏完善的体系,将会大大的影响到水利工程最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多数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最后取得的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都是在工程建设当中对其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前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没有一些科学的依据所遵循,而且工作没有做到细分。一个人做多项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的不理想,导致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降低了经济效益,导致财产的大量流失,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水利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

1.3经济管理方面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在21世纪的今天,之所以会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就是因为人才在创造更高价值的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工作毕竟是要通过人这一媒介来完成,借助人的力量来对工作进行操控,从而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才素质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最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在许多取得高价值效益的工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工程的管理人员以及执行人员中人才的数量居多,他们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反,在许多经济效益不佳的工程项目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人才的匮乏,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所导致的。

2优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

2.1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改善成本控制的方法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要想在一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使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加合理有效,除了要加强创新,创造更多的价值外,还要注重对其进行成本方面的控制。成本控制也是增强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优化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就要加强对其的成本控制。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增强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宣传等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或者培训,提高他们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改善不恰当的成本控制方法。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成本控制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工作人员按照规章来办事。从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益。

2.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将工作进一步的细化

财务管理工作做的不够细致、缺乏完善的体系,都将会大大的影响到水利工程最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优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将工作进一步的做到细化。首先,应该由专业人士以及相关的高层领导者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小范围内先进行试行,然后及时的进行反馈,对于不符合实际的地方进行修改,从而保证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其次,要将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保证工作人员的权责一致,将工作进一步的细化,每个人负责一个版块,使财务管理工作做的更加细致化。

2.3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能力

首先,在招聘环节要保证所招聘到的人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以及能力,尽量选择能力更加强一些的管理人员。其次,对于老员工,要定期为其安排培训,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加强他们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而且学习不能过于形式化,应定期的为工作人员安排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不可以间断,而且要定期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二次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岚.浅析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J].商品与质量,2015.

[2]夏青.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J].经济,2016.

[3]王俊.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

作者:白弋戈 杨文 单位:齐齐哈尔市水力资源管理处 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第四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索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资源危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意义重大。因此,要努力解决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性保证。总而言之,要加大力度做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其进行改革,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概述

1.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1.1.1涉及范围广,因素多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时候所涉及的水文、地质、设计、材料、人员、机械等方面,每个环节都涉及到复杂的内容,同时施工不仅仅局限于现场作业,还要考虑周边的环境、地势、气候等因素是否对工程建设有影响,工程施工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诸多方面。

1.1.2对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水利工程非常复杂,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才能够很好地应用水利工程建设中,发现问题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促进行业发展。

1.1.3水利工程是在法律框架约定下进行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的法律法规,因此需要施工单位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促进企业的发展。

1.2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农业生产建设中只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农业的生产情况,主要体现在防汛抗旱工程、水利灌溉工程、渠道建设工程、渡槽等。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行业的发展。

2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中还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施工质量低、施工工期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这些方面有阻碍了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也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但是因为在建设过程中设计方案的问题以及施工质量问题,增加了建设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建设。不仅如此,对于相关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建设设备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出现磨损情况,从而影响到管理水平,阻碍了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2.1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项目

其建设时间长投资成本高,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还不足,同时没有高度重视管理,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建设。

2.2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存在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明确的问题

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约束,很容易引发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责任不能具体明确到个人。另外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阻碍工程管理以及其发展。

2.3水利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等得到很大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于工程中,但是由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普遍业务水平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另外,在工程建设中也存在缺乏沟通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如果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沟通,有的是凭着感觉进行,容易使得工程出现问题。

3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3.1健全水利工程制度建设,加强水利建设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将其落实,合理地分配责任,从而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主要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第一,设计单位需要通过竞争投标确定,从而不断提高设计的质量;第二,建立项目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地进行监控,方便发现问题。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此需要举行一些相关的宣传工作,能够提高人们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

3.2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施工人员,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控制。通常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培训工作,从思想、专业水平以及素质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施工技术水平,为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3.3强化水环境的保护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要优化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工程的建设发展。

3.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工程约束,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环节非常多,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境,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5加大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参与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其主要是进行工程的维护管理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购买,因此需要加大投入成本。政府要在资金投入中起带头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确各个地方对当地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比例,更多地运用地方财政收入进行投资。有了资金要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从而确保工程的建设发展。

3.6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措施

施工进度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为了加强施工进度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组织措施。主要是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相关人员的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明确对其进行分工,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建立编码体系,确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主要涉及的方面是会议的记录、时间以及人员。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二是合同措施主要涉及到分段承包商,对这些分包工程的施工以及合同期进度进行协调等。总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生产规模越大,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也就越强烈。面对新的历史发展形势,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单位的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欧阳红祥,李欣,方国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01).

[2]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郑在洲,郭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3).

[3]唐荣桂,张友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J].水利发展研究,2010(05).

作者:鲁朝显 单位:河南省白龟山水库管理局

第五篇:水利工程管理运作问题及改革措施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生产和人们生活各环节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水利工程也提出了新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忽视管理,容易发生严重事故,因此,改革水利工程管理运作势在必行。本文将从新疆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为我国水利工程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改革措施

前言

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力发展水利工程,这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而水利工程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造福人民的保证,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改革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洪涝等给人们带来的问题,国家和相关部门必须重点研究。

1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

中共中央把水利工程归为国家基础建设,推动水利工程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改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水利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新疆水利工程保证农业灌溉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水资源,为新疆人民生活奠定良好基础[1]。但是新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欠缺,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不高,水利工程管理运作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单在新疆地区存在,我国整体水利工程管理运作都有缺失。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水利工程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不符合实际情况

水利工程管理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央管理部门对个别偏远地区的监管不严,地方政府和企业难以认清各自的职责,互相推脱管理责任。而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缺少危机意识,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不能根据时展而改变管理观念和方法,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有效性性对较差[2]。

2.2水利工程招标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招标工作管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招标缺少管理,对企业的资历审核不严格,而长久积累,水利工程招标制度不成体系,相应的投标工作也缺少完整体系,管理不严格导致出现工程转包的现象频现,这都会造成一些企业因能力不足或社会责任感缺失,只注重自身企业的利益,忽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水利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导致出现严重安全事故,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很大损失[3]。

2.3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体系不完善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体系不健全,忽视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工作,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水利工程。当时建立工程的时候受经济和技术的限制,质量或功能有缺失,而日后管理工作的局限性导致没有及时对它们维修和改进,从而造成一些严重的问题。而新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有缺失,如没有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尤其是天气情况,导致在汛期的时候管理人员没有察觉,忽视监管水位,导致水位达到警戒线才引起重视,从而排水不及时,后果很严重。这些问题都是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体系不完善导致的。

2.4水利工程设备落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和职责感有待提高

①我国科学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的一些设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也难以保证,而管理方面需要的各项数据也不准确;②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缺失,水利工程规模大,员工数量也非常多,管理工作有困难,这就导致有一些员工缺少职责感,认为一些微小的问题不用处理,导致出现大事故。

3关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改革措施的几点思考

3.1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观念和方法

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观念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观念首先要求突破传统,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理念,要将市场规律放在首位,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创新,同时要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疆地区水资源匮乏,水利工程管理一定要促进资源合理运用,从而既保证人民生产和生活,又节约资源,所以要重点研究。另外,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规划,加大投入力度。

3.2改革用人机制和当前水价收费制度

一方面,变革水利工程用人机制,严格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立管理团队,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扩宽他们的知识面,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管理过程中注意人文关怀。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管理过程要注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时刻坚守岗位,不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当前水价收费制度,这要求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水费价格,要综合考虑水利工程成本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按照不同需求制定水价,如商业用水价格要高,而居民用水要有规定机制,制定一个限度,超过后水费要提高等。通过这些措施既促进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不断变革,也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观念[4]。

3.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国家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各地政府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负责管理水利工程的部门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一些国家负责管理的水利工程,如三峡大坝,地方要配合中央,共同加强管理,相关企业也要加强管理,根据国家和政府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这种国家、政府、企业共同管理的体系,可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一旦出现问题,也可以根据职责要求加以处罚,促进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4加大水利工程设备投入,保证先进性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对水利工程设备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从而保证它们的先进性。设备创新为管理运行奠定良好基础,尤其是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智能监管,一旦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发现,从而及时维修、处理。这不仅节约时间和人力投入,也为我国水利工程日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地理环境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不便。

4结论

总之,水利工程管理运作工作环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方需要重点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相关人员还要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新疆地区水利工程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人员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推动新疆水利工程的发展,为我国其他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提供先进的经验理论。

参考文献

[1]魏旭峰.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甘肃农业,2014,02:56+58.

[2]刘敏.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实践及其困境———基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5,04:78~86+112.

[3]佘祥福.关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221.

[4]靳轲,陈蕾.基于DEA方法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政策绩效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2015,09:44~49.

作者:周旭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塔里木垦区水管处

第六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不足点及优化对策

摘要:为了有效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在实际施工时进行管理,管理的方法需要结合工程,并能融入新的技术进行管理。但因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一系类专门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导致在管理时未按照标准方法进行。鉴于此,对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不足

1.1管理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不足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不断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依旧需要进行施工管理。但因时展的脚步较快,很多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其中,以管理制度落后为主,并伴随着资金供应不充足等一系列问题。

1.2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

在进行管理工作时,由于水利工程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工作,所以,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多。由于管理人员较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有效额控制每个人员。在庞大的管理队伍中,不同人的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同。如果管理能力较差,则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此外,有些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淡薄,未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3施工管理模式过于陈旧

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较快,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满足时展的需要。以往的管理模式的重点集中在人员管理上。对于现阶段的管理要求,涉及工程多方面的管理,可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转。

1.4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且社会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训。但这些管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管理人员未能正常工作,严重阻碍了管理政策的落实,降低了管理质量。此外,还有一部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未具备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

2.1严格施工管控的要求

水利工程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在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管理时,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对于管理工作而言,需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在实际运作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管理标准的编制,从而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借鉴。在实际运作时,需要加大对实际标准的运用力度。如果发现不适应的情况,则需要积极改正,以求适应时展的需要。

2.2精确预算强化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

任何一个工程在施工时都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施工管理体系。该体系在建立时,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每个安排都要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于工程的成本管理,我们需要完善计算方法,确保相关的工作科学、合理。鉴于水利工程发展的较好,我们制定了标准的管理体系。 

2.3质量控制与安全措施并重

任何一个工程质量是最受人们重视的,管理工作也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在管理时,需要我们在事前、事中与事后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实际管理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管理,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

2.4在科学技术辅助下健全激励机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调整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标准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向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单位学习,丰富我们的管理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我们应根据时展的步伐,对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不断优化我们管理的方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我们需要努力创造出适应水利工程长远发展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黄世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不足点及优化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20).

[2]徐俊.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3]陈永清,袁华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2).

[4]雷敏.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

作者:姜凤和 单位: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

第七篇:水利工程中水利阀门的施工管理分析

摘要:当今的水利工程的项目越来越多,水利阀门作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另外水利阀门的施工是一个极其庞大又复杂的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果某一个细节出现了问题,整个工程的质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水利阀门工程的实施不仅是对自身的利益着想,更是保证了整个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文章从水利阀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3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在施工过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使得水利阀门的施工更加的顺利,并且也会有一定的质量保障。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阀门;施工要点;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对水利阀门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水利设施在不断的完善,同时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水利阀门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利阀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发挥这泄洪、挡水的作用,保证着整个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中水利阀门施工现状的研究发现,水利阀门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谋划出更好完善的施工方案[1-2]。

1水利阀门在施工之前的准备

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水利阀门的施工也不例外,在施工之前需要针对水利阀门的施工问题成立专门的施工小组,在小组成员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把关,对成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和经验都必须仔细的考察,针对当前水利阀门中出现的问题制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必要的情况之下好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结合自身工程的特点,成立必要的内部机构,比如:物资组、技术组、后勤组、监测组、施工组等等,每个小组的任务一定要明确,这样在出现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3],比如:物资组主要负责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施工材料,不仅要求购材的齐全,还应该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性价比,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降到最低,为工程获取到最大的利益;技术组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各项指标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记录,对混凝土的配比和试压的技术提供科学的指导,对每一部分的作业进行合理的编制,协调个小组之后的合作关系;监测组的主要内容是对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检测之后与方案上的内容进行对比,检查出有出入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实际操作和方案上的内容保持一致;施工组作为整个环节中的重要小组,需要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之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项目中所要求的内容,所有的小组服务都是为施工小组在做准备;后勤小组主要是记录施工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的事件,并及时的给予解决,保证一线施工的正常运行[4]。施工的方案提交之后需要有专门的部门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审核,提出在施工过程中要达到的技能和必要的施工条件,对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内容仔细的去研究,发现问题并联系设计人员做出必要的修改,避免在施工中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在修改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这样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实施;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的经验也是相当重要的,理论中的很多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候施工人员的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评估,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使得施工的效果达到最好[5]。

2水利阀门在施工中的管理

2.1开挖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实施之前,开挖工程是首先要进行的工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挖工程对于以后的实施工作都是一个保障的作用,因此对开挖工程要有足够的重视,选择技术比较高的挖掘人员,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开挖的断面形成一个良好的控制,大小要符合设计中的要求,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如果太大的话对混凝土是一定的浪费,太小的化则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影响了施工的效果,在挖掘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的步骤进行,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方便的找到,并且及时的解决,在挖掘完成之后需要监测组的人员进行必要的验收工作,经检测小组验收完成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否则会造成后期施工过程中的中断,给施工小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2混凝土工程的管理

在开挖工程完成之后就是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工程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可以对混凝土工程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把关、混凝土的配制比例、混凝土的试件、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等等;首先要把控原材料的质量。在混凝土配制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质量,在清楚的了解了原材料采购管理规定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比如招标的方式,在详细的了解了供应商的条件之后,选择一些信誉比较高的厂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到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取舍或者抉择,在进行水泥材料的选择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检查其生产日期、合格证和质量检测书等等相关的证明材料,必须要满足施工的要求,采购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储存的管理工作,避免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变质等情况[6]。然后是混凝土的配制问题,在配制的过程中,其比例的成分和原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操作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时候要继续进行相应的换算,严格的按照标准的配比方式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在配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排除颗粒物,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一些失误,因此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且快速的联系相关的小组或者部门进行解决,另外在选择混凝土的运输工具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避免会出现混凝土塌落度的改变,必要的情况下,要对混凝土的含水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施工的要求并且保证施工的质量,另外根据需要在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要求,保证施工的质量,其中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其次是混凝土的试件。混凝土试件的作用主要是对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的质量和配比进行必要的检测,使之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混凝土试件合格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构件也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在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主要的依据是混凝土的强度,这些主要是由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特征决定的,试件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浇筑的过程中密实的程度不够,或者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某一方面进行,需要结合整个过程中的管理进行评估,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减少后续的质量问题和隐患。最后是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控制和浇筑。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和易性也是其中的一个,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以及流动性,如果和易性比较差的话在后续的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实或者离析的现象,严重的影响到了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浇筑和振捣是混凝土的后续保障工作,也是控制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振捣的过程中对各个因素的把握都非常的重要,包括振捣的强度、时间、次数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节,保证混凝土的质地均匀,避免出现小洞和麻面的现象,主要负责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注意到可以明显观测到的外结构的变化,而且要关注到内部的结构变化,做好相应的跟踪管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3金属结构的工程管理

所谓的金属结构是指门槽的预埋件和钢阀门。在安装门槽预埋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设计中的要求进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对主轨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控制,一般要求为6微米左右,进行预组装是必须要完成的步骤,避免在正式安装的过程中出现不可改变的情况,而且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然后是在焊接的过程中对有要求的接头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调整;最后是钢阀门的制作,在选材上一定要严格的要求,检查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对材料的变形度要有效的进行控制,保证偏差的有效范围,表2是一些阀门及其埋件的常用钢号,在选择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参考。

3水利阀门在施工后的管理

在施工完成之后就需要后续的验收工作,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工程的验收部门和单位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单元工程来说,要单位的质检部门进行必要的质量评定和审核;对于一些必须要保密的工程应该由单位的进行自我评估,完成之后做相关的复检工作就可以完成;对于分布工程的验收工作,则需要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监理单位的审核,收集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水利阀门的施工步骤比较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也比较多,因此在验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否则将会出现功亏一篑的局面。

4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阀门的质量问题是在水利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如果检测不严格可能对整个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情况之下还可能对周围的人们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必须提高警惕,保证水利阀门功能的充分发挥,尤其是相关的管理部门,严格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对施工的质量和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吴龙江,张丹.水利工程中水利闸门的施工管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33:157-158.

[2]常振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3]闫玉富.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153.

[4]郭庆.在役水利水工闸门与启闭机的安全评价[D].武汉:武汉大学,2005.

[5]廖勇.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2):295-296.

[6]谭玉伟,王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289.

作者:骆卫锋 邓惠铭 单位:广东省源天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案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是将设计蓝图变成现实的阶段,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过程。而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质量则直接决定着该项水利工程的好坏以及是否达到工程前期预计的效果和工程效益。当前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攀升,科技水平也同样空前发展,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各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水利工程是一项对国家和人民都极其重要的存在,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的问题,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落实质量监管制度,尽可能地避免问题的产生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害。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施工安全

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了建设高潮和投资高峰值。很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被国家提上了日程,对于这一利国利民的举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除了对很多往昔的水利工程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固除险,同时也对很多易灾地区进行防洪工程的建设[1]。不仅如此,还利用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对缺水地区进行引水,以解决无水可用的问题。一系列的工程建设的开展,给人民基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因此为保障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和形势的持续稳定,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2]。

1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问题

1.1影响水利施工的主要因素

因为水利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它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就是人员、环境、设备、施工方式以及建设材料这五个因素[3]。其中就人员和建材来说,人员主要包括施工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一个好的工程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施工团队,每个建设人员都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因而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提高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优秀的施工团队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水利建设[4]。而对于建材的选择上,严格把控建材质量关,同时在后期建设的过程中随时根据当下的需求进行有计划采购,减少损失。第三个因素是环境。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最合适的方法,这就要求人员,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对当地风俗保持尊重的态度、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建设设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备的选择上要求以先进性、经济性和方便性为主,同时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定期保持维修和检测,以保证施工安全。与环境相对应的就是施工方式,针对不同的施工环境施工的方案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需要对工程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制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5]。

1.2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1.2.1前期准备工作不扎实当下有很多的建设团队为了追赶工期进度,在前期准备阶段的环节里投机取巧,不断压缩设计方案的质量、节省时间和成本。在建设的过程很容易出现当下情况和原本设计不符合的情况或者是施工环节人员、设备和材料等紧缺情况,继而临时购买、完善设计方案,最终导致工期推迟或者工程质量不佳。

1.2.2保障机制不健全、安全事故频发水利建设队伍对于技术、管理和施工等主要环节没有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整体结构,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及群众安全。

1.2.3违规转包分包现象盛行部分企业在承包一项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后,为了缓解自身资金紧缺的问题,将工程进行转包或者分包。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投机倒把或者没有施工资质的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中,降低了施工整体水平和质量,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进度,危害了集体利益。

1.2.4控制力度不够、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属于国家投建性质,其中大多数的建设和技术人员都来自政府内部。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技术不纯熟等原因,他们的水平还不足以满足当下水利建设的需求。缺乏责任心再加上少部分人的侥幸心理,使用劣质的建材以次充好,验收走形式等情况频频发生,造成工程质量急剧下降,给人民和国家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6]。

2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首要前提

设计是一项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确定项目之后,前期对于工程的设计就变成了工程建设的第一要务。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完成质量过关、工期按时完成以及尽可能的节约投资这些目标,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顺利的生产流程,完成这些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而一个优秀的设计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达到质量标准,因此对事前设计的控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7]。

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方案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搞好项目施工的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探索更好地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不断地探索工程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是每个工程建设企业一直追求的方向。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下3条措施值得借鉴学习。

3.1加强领导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制

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指挥者对工程是否足够重视是搞好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一个好的领导人既可以起带头的作用,以身作则带领整个团队的前进,同时对于落实贯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务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便于解决投机倒把的现象,同时责任个人制也有利于督促每个人在工作中尽心尽力,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找到问题的源头进行解决和处理[8]。

3.2认真把控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建设、监管、设计、施工等四个方向。施工质量管理具有主动性和预判性,保证监督施工、检查验收和控制成本等方面的有效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和负责人联络解决,明确施工的目标,严格认真的选择施工队伍;除此之外,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施工方案,保障方案的可行性,对现场进行监管,重点对施工环节进行检测,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强化质量“三控制”

质量控制实行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即事前对所有施工设施以及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控,特别是对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进行严格的把控,凡未经项目监理部同意的建材、设备等一律不允许进入工地;事中对工序进行严格控制,普通工序需要经过监理部的同意才能进行下一步,关键的工序则需要监理、业主、设计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共同签字同意,以此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要求。紧接着就是事后控制,这一环节是前两个环节的后续阶段。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将所有人员的资料进行归档,以便于后期需要寻找[9]。

3.4设立周全参建组织机制,有效提高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审核

项目负责人在工程开始施工前期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对其余各个参建组织的质量机制及运行进行审查监测,制定施工监测计划和守则,设定工程审查、考验和评定的标准,并设定与之相应的制度。与此同时,也可以进行现场服务,及时对不理解或者有问题的方案进行解疑或者修改。对项目的审核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对真实的施工环境进行审核,可以在保证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审核的有效性。

3.5加大监督力度,合理应对影响质量的情况

监理部是施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管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和合法。在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就要加大监督力度,协助监管部门对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完善和整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一个设备、材料的合格,把好每一道施工关卡。正确对待工程投资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合理稳定的投资是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合理对待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之间的关系,受外力因素的影响,有些时候工期可能稍加吃紧,即使是这种时候也不能因为工期而忽视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建立完整的保障制度,不忽视安全性的重要,对每个人员的安全进行合理的保障,配备与环境相对应的安全保障装置,贯彻生产安全责任制的实行[10]。

4结语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不同的水利工程的要求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因此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时期要针对不同的质量管理目标进行划分,以此来总结出当下所需要的内容。除上述以外,水利工程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质量达标,对每个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通过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对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强化对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以保障工程施工之需,重点是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并严格执行,将每一条规范都贯彻到实处,以完成高速、高效、低成本的水利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罗显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4):153-154.

[2]舒红军,钟长虹,陈帮生,冉静.浅论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2(21):100-102.

[3]马龙军,原发,曹天强.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124.

[4]邹前堡,陈新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广场,2010(04):159-161.

[5]马春生.论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2):235-236.

[6]贾贤传.略论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7,49.

[7]王伟.刍议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131.

[8]吴键.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分析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3):133.

[9]杨超.刍议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