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模式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但传统“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本文从毕业设计环节入手,介绍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提出“由面及点”的毕业设计新模式,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为主,同时以学生个性为中心进行专题研究,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全过程及整体格局的认识,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创新模式

1绪论

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正式设立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随着工程实践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偏重理论学习而缺少实践应用能力,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建筑行业格局的总体把握和工程系统的认识不足。本文以解决上述矛盾为出发点,探索如何在毕业设计环节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2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研究

近年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均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毕业教学环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检验人才培养是否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对这一环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1毕业教学环节形式

毕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通常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其设定与学科背景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工学背景的学院中,如土木学院,因有一定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倾向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如果设置在管理学背景的学院中,如经管学院,则更倾向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大部分高校已获得如下共识,即在本科阶段毕业设计比毕业论文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下研究均以毕业设计为目标。

2.2毕业设计选题和内容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常见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有以下四种模式。(1)工程项目某一方向。部分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围绕工程项目的某一方向,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投标文件、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这种模式一般以实际项目做载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但选题和内容相对单一和片面,与相应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雷同,毕业设计的作用停留在知识回炉上,缺乏创新性,失去了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同时由于任务量较轻,毕业设计环节时间较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放羊状态,集中在最后几周进行突击,部分学生的完成质量反而不如课程设计。(2)基于项目管理全过程。部分院校希望学生能够基于项目全过程完成毕业设计,为学生建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维和理念,但由于工程管理属新兴学科,在校指导老师大多缺乏工程管理专业背景,囿于知识面,没办法系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效果参差不齐。(3)建筑或结构设计。部分院校的指导老师从事结构、建筑方面的研究,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则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使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充分拓展,毕业后可顺利从事设计工作。由于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在做建筑、结构设计时,知识储备不足,毕业设计的效果差强人意。(4)企业实际项目。还有少部分院校尝试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使学生可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运作,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毕业后可较快适应工作环节,但由于企业导师自身工作繁忙,学校要求的毕业设计过程及归档资料比较繁杂,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违背了指导的初衷。

2.3过程指导方面

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核心和浓缩,但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训练,经常将任务书等同于开题报告,对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理解不深,对于方案论证和设计思路更是一头雾水,多数情况下就是一笔带过或在各种搜索引擎上进行简单搜索,失去了理性研究和科研探索的机会,开题报告流于形式。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于考公、考研、面试,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已在单位顶岗实习,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到最后急于求成,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毕业设计的成果质量也往往难以保证。设置的中期检查环节通常简单地以通过和不通过做定性的划分,对毕业设计缺少实质性的指导。

2.4成绩评定方面

毕业设计成绩通常由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指导老师打分主观性较强,且打分相对比较宽松,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往往没有足够时间熟悉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没有针对性,对设计成绩的评价过于宽松,答辩通过率高,最终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感觉不到压力,敷衍了事。

2.5学生综合能力方面

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存在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组织的本质在于协调。[2]而这一方面恰恰是现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中所欠缺的。按照学校的一般要求,毕业设计选题需一人一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种方式虽然锻炼了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但却忽视了分工协作和沟通协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应该等同与软件应用能力,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协同能力,倡导团队精神和首创精神。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大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等方面,却忽视了工程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将整个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过度依赖指导老师,缺乏对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架构能力和统筹分析能力,与高职高专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趋同,缺乏层次性。

3毕业设计新模式探索

3.1基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的毕业设计模式

在近5年的毕业设计中,厦门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部分学生中试点采取“由面及点”的全新毕业设计模式。首先,指导老师选择体量适中的实际工程项目,并在任务书中明确站在合同全程策划的视角进行毕业设计。[3]接着,学生分组进行,3—4人为一组,每组成员在规定期限内协同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策划,并进行阶段汇报。随后,以学生个性为导向,小组每个成员选择全过程策划的一个小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设计,并进行阶段汇报。最后,小组整合组内成员所有毕业设计成果,通过答辩协同汇报。在时间分配上,毕业设计以8周为例,其中全过程策划3周,主要内容包括召开小组会议,搭建系统构架,明确组内分工,进行协同策划,并进行第一阶段汇报和中期检查;专题研究或设计3周,主要内容是小组成员根据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协同汇报1周,主要内容是小组完成研讨记录,进行成果汇总,并进行第二阶段成果汇报;答辩1周,主要是进行答辩准备和完成个人答辩。在成绩考评包括学生组内自评、学生小组互评、指导成绩和答辩成绩,权重分别为10%、10%、30%、50%。其中学生组内自评根据小组成员的协同策划和汇报的贡献率进行评定;学生小组互评根据小组协同汇报的质量交叉评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考勤、中期检查和阶段成果进行评定。详见右表。

3.2创新之处

本模式的创新点有以下两点:(1)在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交易活动策划中,一方面使得学生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合同形态有一个清晰认识,同时对工程系统有更深入了解,提升学生的统筹分析能力。(2)以学生个性为导向,在专题研究中学生将按照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题。对于打算继续深造的同学,专题研究可以引导他们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完成研究型的毕业论文,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而对大部分即将就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需要选择某一方向进行深入应用研究,提高他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效果评价

本研究对厦门理工学院13届至共计112名试点毕业生展开了毕业设计回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6.7%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模式表示满意,能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对项目的全局性认识,对自身后续发展有明显帮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合理,与自身评价比较契合,虽整体毕业设计的任务量偏重,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结语

本研究从工程管理毕业教学环节的现状研究入手,瞄准目前各种模式的不足,提出以学生个性为导向,站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视角创造性提出“由面及点”的全新设计模式。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系统地提高学生对建筑行业全过程及整体格局的认识,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既重视应用,又不仅限于应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最终达到“具有项目经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01.

[3]成虎.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作者:连宇新 严庆 杨荣华 李秀芳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