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公共服务论文全文(5篇)

公共服务论文

第1篇: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1.1客户端技术路线

支持个人电脑设备:在目前的个人电脑用户当中,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依然保持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系统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瘦客户端与富客户端相结合的方式,基于目前成熟的展现技术,支持个人电脑设备的接入与使用。兼容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中,谷歌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和微软公司的WindowsPhone操作系统占据了个人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系统的展现层建设需要考虑对这三大主流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兼容与支持。

1.2服务端技术路线

鉴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议采取统一的技术路线:系统建设基于以XMLWebService为核心的当前最先进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Microsoft.NET,同时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实用的技术标准。系统采用多层服务结构体系,表示层、业务层、服务层、组件层、数据层分开,以满足系统松耦合性、位置透明性以及协议无关性要求。

1.3基础设施技术路线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采取云计算技术,实现对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统一管控,形成资源池,做到基础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及智能调度,形成按需交付的IT能力。

2功能设计

根据职业教育资源产生的基本流程,设置了个人资源中心、学校资源展示中心、市级资源管理中心、智能搜索引擎四个功能模块。

2.1资源建设流程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补充,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构想了资源构建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录播教室录课:教师登陆资源公共平台录制课程;第二步: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到私有资源库;第三步:各学校将资源汇总到武汉市资源公共服务总平台,形成资源云;第四步:资源云在人人通、班班通平台中的多种实际应用。

2.2个人资源中心

普通教师个人设有私有资源库,用于普通教师管理自己的资源。教师可上传资源,上传后可以暂时不(保存),也可以资源,后由学校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的资源可以供共享范围内的人员下载、预览、评分、评价。还有我的工作室功能,用以个人动态、公告、接收消息。

2.3学校资源展示中心

以校为单位建立的资源集中管理和展示的平台,可以管理教师提交的资源信息,建议校级管理员按照市级资源目录来对资源进行分类管理,以便资源继续上传到市级展示平台使用。

2.4市级资源管理中心

各个学校上传的资源如果设置为完全公开的,教育局管理员可以通过后台的资源列表界面,批量选择资源,采集到教育局资源分类下。教育局管理员统一管理全市资源目录,将所有资源汇总展示。

(1)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支持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资源进行多种分类管理,一个资源可以属于多个分类,用户按照每种分类依据均可以查找到资源。系统不但支持资源分类的增、删、改操作,而且支持资源分类的合并、分拆、层级移动、排序等操作。

(2)课程管理系统资源建设以课程为中心,管理员可以增、删、改、检索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标准。同时还可以将课程同文档、案例等参考资料的进行关联,设置课程的相关试题、试卷,设置课程包含的知识点,查看、填写课程评估结果,查看课程评分等级。系统对课程进行统一管理,同一门课程学习信息可以被不同的培训项目共享,又可以根据各培训项目自己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即支持一门课程包含在不同的培训项目中,在一个培训项目中学习完毕,则其他培训项目中的学习状态也同时变更。系统创建课件上传工具,使课件管理员可以直接在网页上操作,将课件内容上传到服务器上,即使是包含视音频的大容量课件也可以直接上传,并自动将流媒体文件分拣到流媒体的目录。整个课件内容上传过程就像给邮件添加附件一样简单。

(3)参考资料管理增、删、改、参考资料基本信息,上传各种格式文件的参考资料文件,同可以统计参考资料的被查看、下载的次数和学生对参考资料的评价。系统支持大文件参考资料文件的直接上传。

2.5智能搜索引擎

第2篇: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洋浦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海南西北部的洋浦半岛上,面积3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是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洋浦湾,350多平方公里,150公里的海岸线,深水近岸,陆地平缓,纵深开阔,可建1-30万吨码头泊位80多个;区风土地腹地辽阔,岩石基底,并已完成了一次性征用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适宜大工业布局;洋浦港为国家一级开放口岸,处于东亚和东南亚国际海运主航线中心,可以充分发挥整合国内外资源、市场的枢纽作用;粤海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把洋浦与海南及大陆紧密联接在一起,扩大了洋浦的经济腹地和势力范围;国家和海南省给予开发区最大的优惠政策,是中国唯一实行保税区政策的部级经济开发区。大量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已在区内聚居,对工作、生活类的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也随之提升。但开发区现所能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显得捉襟见肘,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例如超市、邮政所、餐饮店、游戏娱乐场等日常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仅分布在开发区边缘农居点一带,且设施水平欠佳,作为其主要服务孬象的歪业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这些公共服务时得耗费很大的精力往来于企业和农居点之间;而银行、医院、电信等公共性服务设施的缺位,使得企业和员工需要返回洋浦开发区与主城进行相关服务,大大增加了生产和生活成本;公共教育服务设施缺乏使外来务工的子女上学和入托成为一大难题;另外,开发区管委会将变电站、垃圾收集站、电信设备用房等公用性服务设施安装在具体某个位置时,发现该用地在原先规划中并未预留下来,有的已经批租出去,有的已经被企业占用,要想让设施落地时就必须从企业手中回购或者给予一定的补偿。上述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残缺与断裂直接影响了开发区软环境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开发区健康发展的主要瓶径之一。因而,在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架构初步形成的同时,建构一个完善的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来促进开发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迫在眉睫。引导此体系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也应运而生。

二、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构建服务型开发区政府

非政府组织的崛起是政府与社会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推动作用的产物。社会进步、政府改革推动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而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它的每一步变化也都深刻影响着社会和政府的变革。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和发展不仅得益于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导入,而且还得益于服务型政府“掌舵”与“划桨”职能的分离。同时,非政府组织也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为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使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将一部分执行性的工作分离出来成为可能,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发挥它“划桨”的专门职能,而且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还将竞争引入了公共服务领域,有利于服务型政府提高其服务效率。因此,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逐渐成为了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期合作伙伴。

三、发展思路研究

规划在立足于开发区背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状的解读,对原有规划功能结构的审视,综合考虑各种变化因素后,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框架架构。其核心由研究范围界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经验借鉴、体系构建五部分组成。最后将规划的空间布局设想落实到开发区中心、开发区组团、开发区邻里三个不同空间层次上,由此形成层级的网络覆盖结构。

四、基本原则

1、远近结合,目标明确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有必要适当提高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的比例,推动开发区向综合性功能转变。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但规划应该要正确预计到这种变化,从而给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当中遵循“近远结合,以近为主”的原则,近期考虑工业需求较大,在产业服务环境、职工生活环境的改善上多下功夫;中远期考虑到开发区将向新城发展的趋势,成为一座集聚30~40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参与区域城市中心结构的调整,城市居住及服务业会有较大发展,应当对城市生活性服务设施引起高度重视。

2、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公共服务设施是开发区发展的支撑,这个体系框架构建将直接影响开发区各功能组团的形成。国内众多早期的经济开发区都面临过公建滞后造成的后续开发困境,尤其是一些不受重视的社区等级的小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滞后更使人气涣散、园区不兴。因此,在规划上要带有前瞻性的眼光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奠定一个几十年适用的公共服务设施框架,在此基础上按照产业、居住用地推进的阶段过程进行分期实施,保证设施投入产出的高效性。

3、层次分明,覆盖均匀

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建立要遵循“有层级、有体系,网络化、均衡性”的原则,从不同服务行业的布局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考虑,既要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内容框架、等级、规模、服务半径,又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和网络化,建立一个没有“真空”地带的设施全覆盖地区。否则单纯从空间布局的角度规划设施往往是一相情愿。

4、内容全面,大小兼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具有很大灵活性,既要考虑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又要从企业、居民、员工等多角度考虑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要做到内容全面,包括能代表开发区形象的大型公建设施、加强对外联系的交通服务设施、改善环境的公共卫生设施、满足生活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等。

五、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彰显产业集聚效应

1、完善市场经济环境

地区的市场经济环境有待完善,我国地区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教育和培训,尤其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2.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两种力量,一是当地企业自下而上自我发展的力量,另一是政府自上而下营造区域良好制度化的集群发展环境。以构筑我区竞争力、实现我区新型工业化为目标,重视发展产业集群。在现有基础上认真规划,培育、发展具有我区特色的产业集群。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加入全国和全球经济竞争;举办我国特色产品和制造业产品博览会与商贸会,扩大我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创建区域品牌;建立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集聚创造地理条件;构建产业集群内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技术升级,使产业集群良性发展。

第3篇: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对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为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已经在文化政策、设施建设、队伍组建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以西部大城市成都为例,已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试验城区,构建城乡一体文化的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成效[1]。我国人民对文化要求逐渐拔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人员、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等重要构建内容还需不断地完善与进步。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理念和主要内涵

1.1公民自由

文化权利的基本标准就是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每个国家的宪法制度与文化权利的文件内容都重点提到,国家公民有追求文化自由的权利,其中包含信仰、思想、艺术创作、表达等多方面内容[2]。我国所颁布的宪法内容中也明确表达了公民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我国公民需要重视的是,国家表示公民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并不代表公民可以利用文化自由的权利放任自由。

1.2文化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有文化参与。现今我国开始鼓励人们创办民办图书馆。“科教图书馆”已经分别在10个省市创立了25家加盟图书馆。现今,民办图书馆数量快速增加。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采用政府协办、民企民办、民众合作创办等方式创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占比博物馆数量超过三成,已有30家有余。其次,公民也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项目。以北京朝阳区为例,其建设的“垡头文化中心”以社区内的居住人员自由建设,并实施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实施政策。促使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文化。

1.3文化公平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公正的分配。财政转移支付的资源配置方案能够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平与原则。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们群众都应有权利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其能够充分体现文化公平。例如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在其城市决定构建超出老百姓消费水平的公共文化项目,“大剧院”为体现最明显的项目之一。大剧院构建资金较大、票价超出当地实际消费水平、大剧院的文化项目与老百姓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收益不佳等等问题都违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做不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2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2.1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意识的全民提升,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地区的政府部门为投入建设的主体,但国家公民的参与、对于社会文化的责任承担能力也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国家政府部门与公民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此,国家政府部门应该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意识的全民提升,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公众文化自觉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政府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的号召,国家与公民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根据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民众的公共文化意识水平有待提升。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得出结论,从产生国家形态初期,一直由权利者与高阶层人士掌握文化资源,高阶层贵族和权利统治者拥有专享文化的权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无法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文化资源。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从未产生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更无法唤醒社会公共的文化意识。社会发展到国家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制,我国公众才得以享受平民化消费和展示自我价值的机会与平台,公众公共文化意识得到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决策层有直接的关系,更是公众文化需求的体现。

2.2坚决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

地区政府对文化共建有重大的责任义务,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力量。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地政府要保证社会公共文化的完整构建,以不损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原则目标,坚决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具体规划、设备投入、设施建设、公共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兑现对公众的文化责任。

2.3强化对文化需求的引导,拉动积极文化内需

公众在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问题,是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与文化实现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矛盾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或其服务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其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全面,公众参与文化服务没有积极性,其投入与产出也会出现失衡的现象。对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热度过高、群众过冷的情况。其中还有一点问题尤为重要,文化设施中体现文化内涵较少、民众参与性不高,导致文化设施的用处没有得到发挥。政府可以将部分文化场所进行免费开放,将收入标准降低为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消费水平。强化对文化需求的引导,积极拉动文化内需。

2.4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整合基层文化队伍资源,指导开展文化活动

我国人民群众基本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都呈整体上升的趋势发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扩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政府部门要将分散的人群进行整合,构建基层文化队伍资源。可以创立公众文化协会,由文化部门对协会进行管理与监督,并进行辅助创建,指导开展文化活动,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结束语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政府要提高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公共群众建设基层、适用的文化设施项目,确保公共服务建设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崔莹莹.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升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

第4篇: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第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不到位。一是随访开展不到位,随访次数存在虚假,而随访服务的补助资金却已经按人口和随访费用标准拨付到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二是体检工作不到位,体检项目不全;三是健康档案管理不规范;四是群众知晓率低,宣传工作有待加强。第二,资金结余较大。到2013年底,在部分县级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的情况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累计结余12400.7万元,其中60%沉淀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第三,支出管理不规范。按规定,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支出项目,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列支培训费、招待费、房屋修缮费、设备购置费等情况。第四,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补助资金分配公开透明度低。检查发现,乡镇卫生院负责乡村医生的考核并分配补助资金,但资金分配普遍缺乏公开透明,不利于公众监督,尤其是对于有多个村医的卫生室,不利于会计规范记账、核算,容易诱发矛盾。第五,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需要。目前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在辖区内横向间、新农合和城居保之间还没有实现信息共享,不能满足管理需求。

二、改进建议

(一)引入市场机制,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居民身份证管理的资金支付模式

具体的设想是,改变目前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所在辖区人口分配资金的方式,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比如区市,待条件成熟时扩大到全省,打破辖区限制,让居民自主选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刷身份证的方式选择服务项目。卫生、财政部门按照居民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系统中刷卡的项目和次数,经审核后按标准据实拨付项目补助资金。这样,将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选择权交给广大居民,一是方便了广大居民,满足了常住和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民众可以择优自主地选择服务机实务构。二是有效约束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虚报服务人次、降低服务标准的现象,倒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只有做好服务才能挣钱养人。三是增强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有利于促进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政府、居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也更加透明。四是相对于实行居民健康卡、发放代金券等方式,此方式能充分利用居民身份证的现实性和信息的唯一性,可简化手续,节约不必要的管理费用,降低制度运行成本,避免重复建立健康档案、服务虚假等问题。

(二)改进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规范补助资金的使用

按照体现正确导向、兼顾工作实际需要原则,制定可行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具体改革建议是,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个体服务项目经费。包括预防接种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和中医保健等。卫生、财政部门应制定各项服务标准、服务成本,同时根据系统记录的信息,结合绩效考核情况,将资金直接拨付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单位。二是群体服务项目经费。包括健康教育宣传、预防保健信息管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卫生监督协管等事项。由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拨付补助资金。三是必需的公用经费。包括耗材支出、基层卫生机构考核奖励、人员支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设备购置以及补充部分绩效考核工作经费等。要明确划分项目资金使用比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关于三方面资金比例的确定,要确保个体服务项目经费占大头,以体现多劳多得的正确导向,激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间开展服务竞争,促进卫生部门多服务、服好务。

(三)加快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与医疗保险、新农合、城居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在一定辖区范围内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新农合、城居保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知晓率

检查发现,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地方卫生部门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关内容和常识的宣传不到位,民众知晓率低。建议省级卫生部门充分发挥省级各种新闻媒体影响面宽、影响力大的优势,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广大民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识的了解程度。这样,既可以减轻基层宣传工作压力,有利于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五)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乡、村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补偿机制

第5篇:公共服务论文范文

1.哈尔滨市旅游公共管理存在认识误区,旅游公共管理概念被狭隘化

一提到旅游管理我们就会想到旅行社、导游员、景区和涉旅饭店、宾馆等等,旅游职能部门对它们行使管理权。事实上旅游公共管理涉及产业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娱、购涵盖了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在内的很多内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车船公司、旅游信息平台、城市形象识别、城市居民礼仪等等都是旅游公共管理的范畴,但是在我们的旅游管理中经常政策性的被忽略了,旅游管理公共部门没有得到授权,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出来,使得城市旅游和旅游功能活动变得更加单一化。

2.哈尔滨市旅游公共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受限

职能范围较为狭窄,造成旅游执法能力弱,市场监管能力不强问题出现。旅游公共管理是一个系统平台,作为一个高关联度的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作用发挥要在众多关联部门交叉出现,而作为旅游公共管理主体的旅游职能部门由于在政府序列中的排名靠后,很难受到足够的重视,服务职能无法充分得到释放,同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产生服务交叉、权责交叉时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境地。

3.旅游公共管理有管理、缺服务,引导旅游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面对涉及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相关行业,旅游公共管理部门在政策法规性管理方面作用发挥明显,而对于旅游企业的整体发展缺乏行业性指导,对旅游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无法提供适当的服务和帮助。对于哈尔滨市城市旅游业发展缺乏一个中长期统筹,对产业调整缺乏自主性掌控。

4.旅游公共管理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

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旅游产业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要采取的发展模式。哈尔滨市旅游公共管理中出现了政府和市场两极化情形。比如:在旅游公共设施建设上,有些时候往往过于依靠市场,造成这种公益类配套服务不完善的情形出现。当前,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是依然处于国内二三线旅游城市的行列,忽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把旅游业过度放权于市场,对哈尔滨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加强哈尔滨市旅游公共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宏观层面指导

1.旅游公共管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

对于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要做到目标明确,对自身职责的界定要做到清楚明了。从宏观发展战略上要加强对旅游公共管理的认识。要摒弃过去对旅游业的单一、狭隘的认识。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非常高的主导产业,它的作用主要是宣传和吸引。宣传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吸引世人眼球,吸引潜在的所有可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要素。因此,要正确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最终作用和目的,明确旅游业的作用和功能是宣传城市、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服务。要加强旅游业准公益类产业的认识,这样旅游公共管理的功能就可以定位是城市宣传、展示和营销的机构,扩大城市对外联系的纽带,为城市带来各种发展资源的平台。

2.旅游公共管理重管理更要重服务,要强调公共管理的宏观性

在现今旅游业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的过程中,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属性。在进行行业指导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要更加侧重于宏观性政策的制定、保障性法规的起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制定城市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加强调研,加强研究能力,牢牢把握旅游业态发展的趋向;组织旅游企业跨区域进行大区宣传工作哈尔滨市做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扩大范围和内容;加强政府间合作,整合资源、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不断深化政府间旅游组织的合作。采用政府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调控杠杆来实现对旅游企业的引导;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督、促进部门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赋予旅游公共管理部门更多的参与权,对涉旅项目的公共设施建设从旅游产业角度提供科学的建议;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把“智慧旅游”活动开展起来。

(二)发挥微观层面作用

1.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同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过度的过程中,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同旅游企业之间的角色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除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政策约束外,从行业发展层面讲,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更多强调的是引导和服务。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租赁公司、涉旅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作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它们将在各自的旅游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市场参与者的主体作用。2013年10月1日《中国旅游法》实施以来,很多旅游企业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旅行社客源市场萎缩、导游员队伍萎缩等。旅行社和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地位是旅游公共管理部门当前必须认真研究、马上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深入企业研究市场需求、企业困难,把旅游公共管理变为旅游公共服务。此外,做好旅游政策的公开,在旅游政策的制定上可以举办听证会,听证会的成员由旅行社、旅游车船租赁公司、旅游景区以及涉旅宾馆、饭店的负责人员等组成,保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能够符合旅游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发挥和调动旅游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关注旅游政策的制定、关注旅游行业管理的发展

2.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哈尔滨市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哈尔滨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哈尔滨市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网点建设、哈尔滨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等都是当前哈尔滨市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要以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库为依托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标准,整合目的地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形成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信息共享的机制,从而打破旅游信息统计口径不一或信息统计不完全的窘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参与”的旅游信息采集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旅游及涉旅行业基础信息,重点采集游客需要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实现各涉旅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互通。进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集中区等游客集中区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监管,鼓励各地选择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运营模式,可采取政府独立运营,招标选择与公益性服务无利益冲突的企业、其他组织合作运营或委托其独立运营,以确保旅游咨询中心充分发挥公益信息咨询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3.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加强旅游监管的范围和监管力度

“黑社”、“黑导”“、黑车”现象要引起旅游公共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重点加大对“黑社”“、黑导”“、黑车”的整治力度,在旅游商店、餐馆、医疗机构、旅游景区(点)等消费场所向导游员、司机私授回扣行为以及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以次充好、抬高物价、欺客宰客等行为作为查处重点。政府应该赋予旅游公共管理部门更高的检查权,在重点景区、高速公路口加大对“黑导”和“黑车”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对于旅行社的规范整治,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途径将没有竞争力和经营资质的小社、门市逐步淘汰出旅游市场;另一方面,要对“黑社”加大打击力度,联合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展开联合旅游公共管理执法活动,坚决将非法“黑社”剔除出旅游市场,保证旅游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4.政府旅游公共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者和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