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立医院业务工作发展实践浅析

公立医院业务工作发展实践浅析

【摘要】实现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是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原因包括二者属性上存在差异、陈旧理念的消极影响、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等多方面。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实践为例,从深入思想发动、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制度保障、突出能力建设、强化工作协同等方面入手,探索公立医院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提升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建;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已基本完成内部领导结构的调整,决策机制、运行机制、执行机制也相应进行了转变,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患者群体的一致好评[1-2]。在肯定这一重大转变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公立医院内部,特别是在基层和一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医院整体服务效能的提升,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积极加以应对解决[3]。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党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实践,探索公立医院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为提升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问题分析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生力军,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具有专业性强、风险高、高级知识分子集聚的特点。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现象。《意见》颁行后,这种情况从整体上已得到根本性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公立医院对党建工作真正给予的重视不够,党建工作指导思路不明晰,浮于表面,在落实中仍然存在压力层级递减的现象[4]。2020年底,一项对20所公立医院基层党建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公立医院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支部班子履职能力不强、党员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党建工作保障不足等问题[5]。基层科室和一线医务人员对党建工作的认知、重视和支持配合程度总体不够,基层党建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难覆盖、难融合、难辐射等问题。与业务工作的协同作用、融合发展仍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形式、载体和机制[6],致使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党建的一些重要工作止步于“最后一公里”,无法真正落地实施,“两张皮”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化解[7]。

2成因分析

2.1工作属性上存在差异

党建工作必须遵循政治逻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通过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结构严密并分工协调的党组织开展统一活动,引导、规范党员的认知和行为,实现组织和个体良性发展。而医疗等业务工作必须遵循医学规范和诊疗常规,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主要是做技术工作,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患者健康服务[8]。此外,在自上而下的组织设置上,党建工作一般是采取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三级模式,强调党委的垂直管理;而业务工作通常采取医院、科室二级模式,实行“院科两级负责制”。组织设置上的不对应、不匹配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开展上的不同步、不协调。综上,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在工作属性、运作方式、组织设置上的诸多差异,致使二者间的协同和融合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外力予以积极引导、推动和落实。

2.2陈旧理念的消极影响

《意见》颁行前,我国公立医院已实行了30余年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制背景下,院长是医院的最高领导者和主要决策者,医教研工作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医院党委的主要职责是支持、配合院长抓好中心工作,而党建工作是抓好中心工作的“辅助手段和补充措施”。这种定位和认知对一线业务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影响尤为明显。科主任习惯忙于科内人财物管理,重视科室门诊量、手术量、床位使用率等主要运行指标,关注科室业务收入和绩效分配;一线医务人员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更愿意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与个人职称晋升和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事项上。更多认为党建工作只是医院党委和党务部门的事情,党建工作完成得好坏与科室及个人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所以不必重视、不用参与。这种“重业务、轻党建”的陈旧理念并未随着《意见》的颁行而彻底消弭,可能在潜意识中继续影响科室管理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行为模式,是制约公立医院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4]。

2.3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意见》颁行后,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层更多把关注点和工作重心放在党委书记和院长职权划分与角色转变、党委会及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出台等顶层设计上,工作开展及时有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对而言,对《意见》中同样予以重点强调的强化基层党建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给予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基层党建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联合党支部过多、党员集中进行组织生活较为困难等,存在开展调查研究不够及时、应对举措不够系统、工作进展不符合预期、工作成效不突出等问题[5],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

3解决路径与实践探索

虽然公立医院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在工作属性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天然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抗性的。二者的根本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目标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完全可以协同发挥作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8年底,按照《意见》和《江苏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要求,及时确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出台党委会及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确定了“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扎实成效。

3.1深入思想发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针对基层“重业务、轻党建”观念仍然存在的问题,医院党委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部署:成立党委宣传处,负责全院重大政治学习和宣传工作,推动具体工作落实落细;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打造“院网、官微、院报”三位一体宣传路径,及时传达党中央和上级党委重要决策部署;制定全院政治学习制度和计划,要求全院所有科室和职工必须认真参加,医院党委对基层学习情况开展巡察和抽查;在一线科室业务场所设置“党建园地”,利用科内会议室、交班室、示教室、医护办公室、病房走廊等场所,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将重要党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方式装饰上墙,以达到对医护人员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通过以上举措,全院上下逐渐形成较为浓郁的党建文化氛围,全院职工对党中央强化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时代背景、坚强决心、现实意义、内涵要求等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准备[9]。

3.2完善组织设置

在基础服务单元设置上实现同步和对应,是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实现协同作用、逐步融合的先决条件[10]。针对业务科室联合党支部过多、党员教育管理松懈、支部组织力较弱的问题,医院党委通过扎实调研和准备,在2019年6月对全院基层党支部设置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严格按照《意见》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坚持“应建尽建”,对每个党员人数达到3人及以上的临床医技科室单独成立党支部,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医院党委十分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支援武汉、黄石、南京、扬州、上海等抗疫医疗队中均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危急时刻凝聚党员、带动群众。医院在新院区建设等重大项目上成立临时党支部,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坚持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设置到哪里,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并为其与业务工作实现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11]。

3.3健全制度保障

3.3.1“双带头人”培育制度。医院党委严格按照《意见》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业务科室主任中党员科主任共39位,除2位因为年龄原因另荐他人外,其余37位均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党建和业务“带头人”身份和责任的统一,借助带头人的能力、威望和掌握的资源,初步实现了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同部署、同落实、同提升。3.3.2党建责任考核制度。2018年底,医院党委在健全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考核体系的同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将党建工作内容,如执行党委决策部署情况、科室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职工参与重大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党风廉政落实情况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赋予15%的分值并逐年提高占比。将党建工作纳入科主任述职评议体系,要求科主任在年度及换届述职时必须重点汇报科室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其本人对党建工作投入和支持情况,接受党委和职工代表的民主评议。通过考核考评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给科主任乃至一线医护人员树立一种导向、创造一种压力,使他们重视、支持、配合并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并与业务工作做到统筹安排、不偏不倚、协调发展[12]。

3.4突出能力建设

3.4.1强化组织力建设。狠抓“三会一课”等核心制度落实,建立党建工作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要求各支部每月25号之前必须将“三会一课”签到表、现场照片、活动总结等原始材料及时上传到信息平台,逾期系统自动向支部发出预警,当月结束仍不上传的,直接判定为违规,纳入党支部考核。运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极大提高了党员参与率并吸引了许多非党员参加。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扎实开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堡垒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突出。3.4.2党务干部选优配强。在上级党委组织人事和编制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完善院内党务部门架构,党办、组织、宣传、统战、纪检、工会、团委等部门均单独设置。党务部门内部专职工作人员占比91.5%,硕士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比72.8%,建立党务工作者职称晋升和工作保障机制。重视业务科室党支部班子选优配齐,注重在医疗、护理、技术、教学等业务骨干中选任支部副书记和支部委员,注重代表性,比照中层副职干部标准落实支部副书记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对所有党支部班子成员开展不少于16学时的上岗前集中培训和每季度1次的专题培训,稳步提升支部班子履职能力。3.4.3党支部以评促建。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医院党委自2019年5月起在全院开展党支部“提质增效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分标准化建设、优质化建设和特色化建设3个阶段性目标,细化方案、稳步实施、逐级提升。2019年底,经党支部自评、医院党委初评、苏州大学党委审定,医院83个基层党支部全部获评“标准化党支部”;2020年底,在继续保持“标准化党支部”100%达标的基础上,29个党支部被评定为优质党支部,占比34.9%;2021年底,优质党支部达到47个,占比56.6%,选定10个一线业务党支部作为“特色党支部”培育对象并加大支持力度。2022年,医院门急诊医技党总支正式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以评促建再结硕果。

3.5强化工作协同

3.5.1党委书记和院长的协同。党委书记严格担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好“一岗双责”。院长同时担任党委副书记,强调其主抓业务的同时协助书记抓好党建,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部署。建立党委书记和院长定期沟通制度[13],交流彼此对于做好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统一立场,步调一致,做好表率。3.5.2党委班子和业务科室的协同。建立党委委员联系业务科室制度,医院党委共有委员9人,每人对口联系5~6个业务科室,做到无盲区、全覆盖。要求每位委员每月必须至少参加一次所联系科室的科会或晨会大交班、与科主任或职工代表开展一次有书面记录的谈心谈话、参加一次科室党支部的“三会一课”或主题党日活动。及时向科室传达医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听取并协助解决科室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加强对科室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全程指导。3.5.3党务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协同。借鉴临床诊疗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方式,建立医院党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定期工作会商机制,立足各自岗位职责,针对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中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入研讨并形成建议方案,及时报院长办公会及党委会审议通过后贯彻执行。3.5.4党支部书记和科主任的协同。要做好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党支部书记和科主任是必须抓好的“关键少数”。医院党委在二者的角色安排和分工协作上进行了统筹:在科主任担任支部书记的情况下,为了弥补其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及时配备1名副书记协助其抓好日常党建工作;在科主任不担任支部书记的情况下,出台相应制度,厘清二者的分工和职责,建立相互间的沟通协作机制,并通过将支部书记明确为科室核心管理成员的安排来保障其参与科室日常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权利,避免科室党建工作空间受压受限,并为其顺利融入业务工作建立机制和平台保障。

4结语

当前,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在协同作用上还不够顺畅,融合程度不深,成效也不完全符合预期,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打通公立医院党建“最后一公里”的短板问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相关实践探索表明,在深入剖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将上级工作要求和本院实际情况充分结合,通过深入思想发动、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制度保障、突出能力建设、强化工作协同等针对性举措,协同发力、系统施治,基层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协同和融合能够顺利实现。以党建和业务的融合发展助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再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以党建为引领的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模式的最优选择[14],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紧抓实。

作者:孙钰淇 黄建洪 杨林 陆阳 林小波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