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摘要:自2011年永昌灌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以来,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显著提高。本文根据永昌灌区实际,分析了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节水工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永昌灌区;高效节水;问题;对策

1灌区节水工程现状

自2011年以来,永昌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35万hm2,占灌区总面积的41%。其中,大田滴灌面积0.584万hm2,管灌面积0.051万hm2。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项目区作物灌溉由浇地转变为浇作物,有效降低了土壤潮湿度,减少了病虫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稳步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与常规节水灌溉相比,滴灌工程节水2250m3/hm2,节水率达30%~40%,管灌工程节水900m3/hm2,节水率达8%~10%。

2节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由于项目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建设单位对项目统筹管理不细致,水管单位和用水协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项目区农民的节水意识不高,节水缺少积极性。同时,施工企业对项目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对项目区现场进行细致勘察,施工组织计划较为混乱。

2.2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是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方面把控不足,各施工段、工序之间不能有序衔接,工程进度常常滞后,不得不出现赶工现象,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工程返工情况较多。二是水管单位对工程协调力度不够,没有有效的措施解决施工用地纠纷,部分群众对工程建设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工程建设不能顺利进行。

2.3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是施工企业在工程保修期内对工程维护力度不足,维修人员缺乏技术经验,维修不及时。二是项目区群众节水观念淡漠,水管单位和用水户协会没有相应的管护制度,对节水设施管护力度不够,节水设施损毁以及偷窃事件时常发生,致使节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对策

3.1强化责任,做好工程统筹协调

一是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项目法人应统筹全局,全面把握建设项目特点,及时做好参建各方协调工作,全程监控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对资金落实情况以及工程质量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二是积极推广建设项目代建制。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以及行业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工程代建公司,代建公司对建设项目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三是认真执行项目公示制。项目进行申报前应在项目区公示栏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公示,做好项目建设宣传工作,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优化有关建设内容方案,确保项目方案符合项目区实际。

3.2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效率

一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质量目标系统化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制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施工企业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建设质量达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隐蔽工程、关键工程进行现场核查,严格执行检验制度,及时排查工程隐患;监理单位协同建设管理单位做好监督验收,确保工程质量达标。二是建立科学、可操控的施工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单位应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到节水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通过各级协调解决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工程正常进行;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区实际,在施工前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中严格遵循施工计划,施工企业技术人员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进度达到要求;监理单位应加强旁站监督、平行检测、跟踪检查等工作,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各施工段有序衔接,确保工程在计划工期内圆满完成。

3.3完善管护机制,增强运行管理能力

项目工程建成后,应进一步加强主要灌溉设备的运行管护,防止设备出现不必要的破坏。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主要由受益群众自行承担,维修劳务和管护经费应依靠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受益群众合理分摊,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项目工程后期评估分析,及时开展节水政策宣传和运行管护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确保项目工程持续运行。针对近年来灌区高效节水项目实施面积大、工程数量多、分布点分散的情况,应健全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等原则,结合受益区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工程运行管护组织,让群众积极参与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同时,政府部门应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实行生态用水享受优惠水价、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等制度,确保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结语

近年来,永昌灌区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通过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优化了灌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现阶段,基层水利部门正处在水利改革转型关键期,水利机构调整给灌区水利事业带来了挑战与动力,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灌区水利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李学斐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水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