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反规划理论下的小城镇工业遗产更新

反规划理论下的小城镇工业遗产更新

摘要:以反规划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运用的可行性,并以兰州市阿干镇为例,采取反规划理论的逆向思维指导阿干镇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希望由此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反规划,小城镇,城市设计,工业遗产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国内产业转型与升级,以工矿产业为支撑的小城镇逐渐走向衰落。一方面,原有工矿产业不足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开始衰退;另一方面,承载城市历史记忆与发展脉络的工矿业遗存难以得到足够的保护,城市文化出现断层。如何协调遗产保护与产业升级转型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工矿型小城镇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阿干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曾为甘肃省第一大煤矿所在地。进入21世纪以来煤矿资源开始枯竭,城镇逐渐走向破落。阿干镇作为以工矿产业为支撑的小城镇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其为例,结合反规划思想研究以阿干镇为代表的小城镇工业文化遗产更新改造方法。

2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工业文化遗产更新基础研究

2.1反规划理论价值体系

反规划理论由俞孔坚于2005年提出,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该理论更重视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其核心价值观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流思想有共通之处。

2.2以反规划理论为基础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更新价值体系构建

保护为主,最少干预:采用反规划的设计方法,将文化遗产与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对其进行优先规划保护,形成了一个不建设的区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满足了文化遗产的安全与环境风貌的完整。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在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中,应重点强调对遗址本体的保护,同时也应考虑到利用遗址进行有序开发,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点,使其既能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也能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工业文化遗产与区域环境的整合:基于反规划理论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将遗产本体与区域环境共同视为图底关系中的“图”,进行共同的修补整治,营造跟遗址本体相协调的区域环境。

3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类型与特征

3.1工业文化遗产分布特点

阿干镇的工业文化遗产集中于兰阿煤业阿井矿与甘肃石门沟煤业有限公司两处(见图1)。兰阿煤业阿井矿片区建筑54栋,其中工业建筑现存21栋,规模较大。石门沟煤业片区建筑30处,其中工业建筑11栋。镇上还有其他小型厂房或仓库等工业遗存约10余栋,在镇域空间上分布较为零散。

3.2工业文化遗产类型特征

经过现场的调研,大体上可以将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分为三类:工厂厂房及矿井、工厂办公楼及相关附属建筑、工厂职工宿舍及家属楼。其中,工厂厂房与矿井多已经失去其生产功能,并且缺乏合理的保护与修缮;工厂办公楼与相关附属建筑现有部分被遗弃,其余保存尚为良好的仍承担原有职能;工厂职工宿舍及家属楼仍然保留着原有功能,住户没有明显的减少,但因为缺乏合理的保护,部分建筑也已经成为危房。

3.3工业文化遗产风貌特色

建筑风格方面,阿干镇工矿业遗存带有浓厚的苏联风格建筑特色。建筑多呈左右中轴对称,平面规整,中间高两面低,建筑立面简洁规整,开窗整齐划一,均呈檐部、墙身、勒脚三段式结构。建筑材质方面,多选用红砖修建,但随着时间流逝其色彩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呈现出灰棕色。当地民居多为同一时间修建,有选取红砖的,也有选择木材或是夯土材质的,在色调上整体十分和谐。自然格局方面,工厂修建时多遵循当地自然肌理,工厂园区多顺势修建,体现了与自然环境的良好互动关系。

4反规划视角下的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更新策略

4.1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更新的反规划思路

在进行工业文化遗产更新时,应以本体保护为前提,将文化遗址的保护放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首位,保存遗址本体的原状,避免对遗址的真实性产生破坏,最大限度地保存真实的历史信息。其次,应进行区域环境特色的统筹。阿干镇有着良好的山水格局,但工业文化遗址所在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地下采空区,有较大的自然灾害隐患。在进行遗址保护的同时,必须统筹规划区域环境,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整治改善,营造跟遗址本体相协调的区域环境。最后,应遵循最低人工干预原则,保留建筑蕴含历史信息,尽量避免在遗址本体上添加新材料与新物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添加的新材料、新物质必须是可识别的,能够与原有材料区分开来。

4.2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确定

在更新规划中,应先根据工业文化遗址现状确定规划保护范围。经过实地调研,按照遗址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对镇域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将保护范围划定为工业文化遗产聚集程度较高的阿井矿保护区与石门沟保护区。其中,阿井矿保护区为雷坛河西包括兰阿煤矿集团阿井矿厂区全部厂区,雷坛河东南起职工宿舍,北至选煤楼均纳入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共计9.2hm2;石门沟保护区包括雷坛河西含两栋家属楼,雷坛河东包括甘肃石门沟煤业有限公司全部厂区用地,保护区面积共计4.2hm2。

4.3更新方法与对策

阿井矿保护区与石门沟保护区分别位于阿干镇北部门户与镇域核心,良好的区位条件决定可以保护区为基础,承载阿干镇工业记忆,构建城镇公共开放空间,提升城镇文化属性,使城镇能够从兰州市的工业极核成功转型为文化极核,实现城镇的产业升级,带动城镇发展,并在发展中继续强化保护,形成良性循环。保护区内部,分别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对三种遗产类型进行差异性规划。对于现在已经失去其原有功能用途的工厂与矿井,其设计目标是城市纪念物,是城市工业记忆的载体;对于已改变用途的或保留用途的工厂办公及附属建筑应尽可能保留现有功能,而被废弃的办公或附属建筑应当在合理的修缮后赋予不违背保护区内部生态平衡的新功能;对于工厂宿舍及家属楼则应以本体修缮为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保留现有居住功能。保护区应以工厂及矿井为中心,对原有厂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空间格局进行重现,逐步恢复原有历史环境,使历史能成为实体,实现生态与精神双重层面的再生。保护区外部,须顺应工业文化遗产的空间肌理、风貌特征以及功能特点,对镇域空间现有格局进行统筹优化。人居环境方面,应以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与建筑风貌为重点进行修缮及整治;产业功能方面,应实现文旅业态的转型,承接保护区更新带来的商业红利,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最大化转变。

4.4更新目标

在反规划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阿干镇工业文化遗产更新模式的目标是释放工业遗产的文化优势,实现资源型城镇的产业升级转型,达到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相互平衡,稳步前行,在发展中带动文化保护的深入,文化保护也同时带动经济产业的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5结语

反规划理论作为景观学及规划学上的热门理论,对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常面临的保护不力、改建后失去自身历史信息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对策,可以填补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更新体系中这方面的弱势。但相较于传统规划,反规划理论其深度与广度都难以企及。该理论作为一种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其适用范围仍然有限,更应该是作为传统规划的补充,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有待深化。

参考文献: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伊利尔•沙利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俞孔坚,李迪华.“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孟湘淮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