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传统图书出版与现代互联网融合

谈传统图书出版与现代互联网融合

摘要:近年来,知识支付的浪潮逐渐兴起,大众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出版企业已经逐渐重视基于知识服务的实践与研究。从大众传媒时代到知识传媒时代,智能技术逐渐从传统产业领域跃升到文化产业领域,改写了产业格局和产业生态。出版传媒业也在这股浪潮中迎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各出版机构都在有利的行业趋势和政策条件下展开了实践探索。只有理清传统出版的困境,打破僵化思维,规范技术应用,才能在产业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传媒时代出版转型整合的实践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在“用户+需求”的互联网新形式影响下,以场景构建新的阅读生态,强调技术的语境化,寻求自我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从古至今,出版的目的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而目前只是出版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目的却没有改变。做好文化传播,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弘扬和发展效能,这一直都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出版行业发展规律,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下,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网络交互的出版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而怎么样才能优化实际的发展研究,就需要做出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图书出版;现代互联网;融合分析引言

图书出版是一个文化传承的重要过程,是基于文化和智慧发展之下的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方式。而在信息化的环境之下,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挑战。大数据打破了内容的边界、电子化拓宽了发行渠道、智能化改变了出版链条之后,更提升了图书出版的发展效能。出版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任务,积极推动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处理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融合问题,探索融合路径与对策已经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技术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将“纸与屏”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出版一体化不仅给传统出版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为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和发展带来机遇。本文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下,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始终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第一部分就对此进行了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之下,我们应当怎样将信息化和出版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在第二部分我们重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旨在通过此研究,优化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效能,实现行业的创新化发展。

1传统图书出版面临新的挑战与创新

1.1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出版内容打破了边界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正从信息化时代走向大数据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的结合已经是时代的趋势。大数据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人们生活,也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运营模式。例如,出版社本身可以将海量信息提取、管理、整合成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做出优质的精品图书;也可以帮助出版商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经营决策,这样才能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成功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出版内容的边界不再分明。在以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只能在线下实体渠道发行,或是线上电商平台销售以及线上网络的连载和网友自创的文学作品,整体层次上参差不齐。但事实上,当下中国图书的发展,其边界实际上是在不断淡化的。网络阅读和线上销售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实体书店和纸质图书,但是也萌生出了新的出版形式,即网络阅读和书本刊物出版的结合。大数据时代,一切出版内容和资源都可以“上网”,其能使得经典类读物的传播空间更深、更广。

1.2电子化时代提升了图书出版效率,拓宽发行渠道

电子刊物的大量出现,目前已经形成了五种较为典型的出版类型,分别是以下方面:(1)计算机和软件商店购买光盘;(2)刊物邮寄;(3)音像店和书店;(4)网络购买;(5)APP会员尊享。实际上电子化时代可以给图书出版带去更大的开展空间。以往的出版方式大多以前三种为主,互联网时代下也形成了后面两种形式。事实上,当下纸质出版物也在逐渐向着电子化的方向发展。《纽约时报》从1851年开始发行,目前已经宣布告别纸质化时代;《西雅图邮报》也宣布将终止印刷报纸的发行,并把它们变成完全的网络版。从出版行业巨头的发展趋势中可以看出,这是出版业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纸质作为出版业的载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反,电子阅读的巨大发展,尤其是基于PC端和电子书、手机的便携式阅读模式,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最爱。从Kindle到iPad,随着一个又一个手持阅读终端的出现,电子阅读的覆盖面更广,发展更具优势性。电子读物的发展是一种趋势,而正是电子阅读终端、移动图书馆和网上书店的发展,逐渐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速度,这将会在最大程度上将阅读产业链的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1.3智能化时代使图书的出版链条发生变化

传统的图书出版链条主要是三个环节:(1)上游行业中主要进行出版内容的提供、印刷和物资供应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提供出版内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容提供者主要是撰稿人和编辑,印刷和物资供应工作,则有相关的人员负责进行。(2)中游行业中,根据不同类别的图书和刊物确定出版和发行的方向。(3)下游产业主要进行发行营销和寄送以及后续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下,产业链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上中下游产业的交流和沟通渠道更加多元化、多样化,而本质上拓宽了发展范围,让图书出版产业链条协同性更长,缩短了出版周期,并提升了产业链条的价值性。

2传统出版模式与互联网融合新思路

2.1互联网出版模式的优点简述

互联网下的行业发展趋向信息化、协同化,产业之间的联系性更高。而互联网下的出版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承继传统出版方式中的优势,并最大限度上提升管理的效能。因此,互联网出版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互联网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资源互联网中,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去检索都可以获取自己适合、喜欢的资源,这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以阅文集团为例,阅文集团在网络文学中的市场占比大约在50%,并且具有多样的文学资源。资源众多的优势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用户的留存度;同时,根据用户的页面浏览量推荐大数据、个性化的智能图书,根据用户的阅读需求和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提高用户的阅读兴趣。现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用户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听书方式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语音阅读功能有助于降低阅读门槛,让用户随时随地阅读,因此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用户可以在页面的热门收听列表中获得集中推荐,并根据自己的阅读历史和喜好进行大数据计算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2.1.2互联网能为读者提供多样的阅读界面选择网络环境之下的阅读,能让读者充分发挥其个性化,并最大程度上让用户自主选择。现在,众多阅读的APP都设计了非常不错的阅读界面,以清新简约的颜色为主色调,让用户愿意“沉浸”下去阅读,通过多样化的UI设计和用户自主选择,能帮助读者带去良好的阅读自主性体验。尤其是关于阅读界面主题的选择,能用舒服的界面留住用户,也能最大限度上提升软件的“黏着性”。以“微信读书”为例,它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阅读功能,能有效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比如,关闭私密阅读、完成书架设置;“想法”包括相关微信公众号推荐和好友点子等。每个内容单元由朋友的阅读想法、引用的内容和书籍组成,“我的”包括个人资料、账户、好友排名、笔记和书单等个人相关内容。在“微信阅读”页签上,有周阅读简介、书店、免费阅读活动等模块。互动性很强,这样就能给用户非常不错的参与体验,并不是单一的读书,而是通过互动、借鉴和总结等方式,让用户展现自我,打造出一种社交文化的阅读新体验。

2.1.3普遍化的阅读群体在实际的互联网化阅读中,能最大程度上拓宽用户群体,并提升用户的“黏着性”。例如,“微信阅读”的男性用户占60.68%,女性用户占39.32%;25-30岁用户最多,占34.12%,41岁及以上用户最少,占1.23%;使用领域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其中广东最多,占10.27%,北京最少,占4.01%。可以看出,在中青年群体中,电子阅览方式非常盛行,而这样也意味着,互联网途径下的阅读群体愈发广泛。为何互联网化的阅读方式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展示出很好的价值,主要原因是阅读群体的广泛性。用户数量多,也意味着传播效能更大。而这样最大的优势在于,建立在社交化的阅读技术之上,能通过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的方式提升阅读的便捷性,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多种阅读活动。

2.1.4多元化的商业化模式传统的出版读物除了部分商业刊物之外,整体上商业化程度不高,而互联网则可以通过多样的途径开展商业宣传。当下众多企业的竞争是建立在商业模式之下的竞争。通过多样的商业模式,能提升商业化程度,最大程度上激发用户自身的主动参与性。在知识付费的环境下,事实上网上付费、订阅的模式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针对不方便接收传统纸质读物、新读者群体来说,互联网下多元的商业化阅读模式,能提升出版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微信读书”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有免费向用户开放的图书;也有新书和畅销书的试读,试读完部分的章节之后,用户还可以选择是不是要付费来解锁这本书,继续阅读;或者开通无限卡权限,而后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图书内容。在微信强大的生态环境之下,“微信读书”的发展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2.2阅读和购物方式开起新的模式

积极构建并创新在读书基础上的互联网化发展新模式,倡导“阅读+购物”的阅读出版新模式,积极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线上购物和阅读结合在一起。当下已经发展成为两个模式,其中一种为建立在电子书的基础上,打造付费化的阅读新常态。在线上推出畅销书阅读活动,线上阅读降低零售价格,让更多的读者购买图书。另一种是可以开展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模式,发挥线下零售书店的分布广泛性优势,打造“书店+网络”的购书新模式。用户可以在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在网上下单,直接在书店取货或书店直接负责邮寄。这样既迎合了读者在线上买书货比三家的趋势,也能保证实体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应当重塑线下书店的发展空间,将日用品购买、咖啡厅、餐饮娱乐等元素融合到书店中,让书店成为书籍推介和销售的场所,也成为儿童、年轻人放松身心、打卡体验的好去处。还可以构建线上的互联网购物模式,通过“拼团”“秒杀”“大促”等模式,提升读者的购买欲望。这样尽管在每本书的利润上有所降低,但是从整体的盈利上看,因为参与拼团和实际购买的人数更多,所以其盈利其实是在提升的。通过阅读与购物相结合,本质上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让读者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刊物,打造精准文化产业服务的新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能分析出用户的阅读喜好,给用户精准推送图书和刊物,能最大程度上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所需要的书籍。

2.3以最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市场的价值

2.3.1实现服务的一条龙一方面,需要建立在出版融合平台的基础之上,打造一体化的出版新模式。将内容的编辑、审核、加工、发行、运营全过程统筹起来,将出版流程进行优化和重塑,积极构建完善的出版商融合平台。重视资源的动态化监控,让出版内容传播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大大提升。积极构建多样化全媒体中央控制平台,让整体的纸质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程度更高,实现出版途径的协同运作和共同发展。积极组建协同高效的内容传播体系,将传统的图书出版、应用程序、户外媒体等多元素协同化发展。利用已的内容资源、媒体资源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实现“内容+技术+渠道”的无缝对接。以实现线上和线下运营的最佳融合,使国内外运营更加精准高效。它不仅服务于传统出版渠道的建设,还为现代出版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通过用户社区的维护和运营,定期组织和参与线上线下的各类活动,提升用户体验,给用户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打响传统出版机构的声誉,树立传统出版的品牌形象。最后,还应当利用互联网保持销售渠道的畅通,积极提升现代出版和电子商务的联系程度,让传统出版业发行的电子化水平得到有效升华。

2.3.2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要提升出版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人才素质是关键。出版机构应当积极培养专业化、多元化的专业型人才,建立在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之上,让出版发行实现优质化发展。信息化时代,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融合,不仅需要技术、渠道、平台的融合;更需要编辑、出版、发行、策划、数媒、文创等人才的融合。要在整合出版过程中,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并有效实施。评价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公平性和积极性会产生影响,而且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通过合理的凝聚人员手段,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出版整合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各部门、各岗位要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做好工作协调,充分发挥出版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在职编辑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满足新媒体时代下读者和用户实际的需求。相关人才不光要懂技术,还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要能借助先进的出版方法,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出版机构各部门整体凝聚力。

2.4销售网络新布局提供图书更好的发展模式

2.4.1积极打造优质IP,提升产业影响力利用互联网为图书行业的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也要提升网络在出版行业的应用价值。这就需要相关出版人员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提升工作效能,并积极打造高效的发展模式。以互联网先行铺路,打造“互联网+出版”的新效能。通过跨界融合形成全新的业态,引进知识产权理念,提升出版行业的整体价值。出版产业是以知识和创造力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被抄袭盗窃和盗印出版物等现象和行为屡禁不止。这就需要构建制度、技术和市场监督等环节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坚持IP的开发与保护的同步进行。在IP的保护上,应当加强法律规范,做好工作部署,积极提升IP保护的工作效能,最大程度上降低侵权行为对出版机构自身效益的损害。另外,出版机会也应当积极开发优质的IP,实现产业体系的多方向延伸。以《哈利•波特》为例,它的品牌估值已经高达250亿美元,并由此设计出了主题乐园、系列电影、众筹产品等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熊出没”已经成为中国IP市场的翘楚之一,据调查,仅通过“熊出没”带来的IP收入在25亿元左右,并已经注册成商标。通过这种产业延伸,能够使其本身的创新和缔造成为中国出版行业发展的新生动力,实现IP产业价值和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

2.4.2促进渠道融合,拓宽平台范围充分借助自身的发展优势,拓宽发展路径,不断优化融合发展的体系,建立健全出版融合发展的路径,最终实现协同化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当积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匹配出用户的需求导向,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化服务。积极构建多样化的传播体系,实现国内国际的高效化运营。另外,只有多平台、多维度的运营才能拓宽用户群体,最大程度扩大平台的范围。出版战略的方向不仅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更要通过互联网向三、四线中小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进行延伸,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积极在地市、区县、乡村振兴、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基础上,响应国民阅读政策,实现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和市场渗透。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传统的出版机构要做到良性发展,就需要优化管理,提升发展创新性,做好现代化模式下的出版工作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关于传统出版行业的优势和劣势也展现出来。现在,对于传统书籍的阅读需求程度依然很高,但这需要通过知识新生态服务、复合数字出版等方式,实现传统出版行业工作综合的拓展,来为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当今,建立在新生态下的出版行业更应当具备高新技术、做好文化创意的融合,积极实现内容的变现。建立在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阅读体验的同时,实现出版企业的发展的创新,从而促进出版行业的创新发展。基于此,传统的出版行业,更应该建立在传统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的基础之上,适应和把握开放发展的新思路,理清工作模式,创新生产机制,为图书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而对于出版企业的相关人员来说,做好理论优化,提升发展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协同和良性发展。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促进出版新兴业态的形成、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带去全新、高效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玉玺,王雨薇,程海威.智能出版:智媒时代传统出版业务的转型升级方向[J].科技与出版,2020,(11):56-63.

[2]徐宪江.略论现代出版校对事业对古代校雠传统的继承和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10(04).

[3]贾晓巍.全媒体时代下的学术出版转型融合发展实践———以“人工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为例[J].中国编辑,2019,(12):74-78+83.

[4]张艳彬,张利洁.基于交互的定制化增值服务模式———传统出版企业知识服务创新实践探究[J].科技与出版,2019,(12):54-60.

[5]刘影.转型和转场:范式转换视角下传统出版社数字化发展策略[J].现代出版,2019,(06):41-46.

[6]贺子岳,周文斌,刘永坚,等.出版融合背景下现代纸书商业模式创新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8,(08):48-53.

[7]孙天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转型的路径依赖与策略探究[D].恩施:湖北民族学院,2018.

作者:杜矛 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