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范文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范文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篇1

引言

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组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事关事业单位自身长足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是指提前制定相应的事业计划,然后根据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的事业计划。

一、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廉洁度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主体,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经营和管理,大量的资金流通必然需要预算和管理,因此,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如果能够构建起完善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将会大大减少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发挥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益,有效避免各种贪污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廉洁度。

(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众认可度和公信力

大多数事业单位与公众的联系非常密切,其一举一动甚至有些财务支出都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通过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另外一方面,还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出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众认可度和公信力。

(三)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社会上的许多事业单位都是比较庞大的经济体,他们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任务多、管理难度高,因此,要想保障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保证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必须构建严密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

二、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模糊不清和落后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甚至有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对这个理念的真正含义认识比较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中小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作为一项表面工作,仅仅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对于方案的质量及可行性一概不问。其次,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人员,有的事业单位认为不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是合理的支出,所以并不制定预算项目支出方案。这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资金分配不平衡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最后,虽然有的事业单位编制了合理的预算项目支出方案,但是并没有设置严格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核,这也是导致许多事业单位预算方案质量比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以上一系列的问题均显示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的落后,亟待更正和改进。

(二)没有建立系统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

要想构建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完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并实现制度间的联系和融合。但是就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来看,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存在很多漏洞[1]。例如:许多事业单位将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划归为财政部门的任务,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和沟通,甚至有很多其他部门对本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一无所知。其次,资金追踪问责制度也不完善,具体表现在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重点都放在资金的投入和投向上,而对资金的实际应用情况却漠不关心。最后,许多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对资金应用的审核依据也很单一,仅仅是根据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财政政策进行审核,忽略了对资金使用效率和支出绩效的审核。

(三)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庞杂的,其建立不仅需要事业单位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支撑[2]。但是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适用于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法律制度和规章还没有完全建立,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明确地法律法规做支撑,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就缺乏可靠的根据,想要建立起体系更是难上加难。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缺失,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项目预算支出绩效管理部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如何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

(一)明确和增强事业单位人员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

要想认识并做好一件事,必须了解其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因此,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和增强各个事业单位人员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笔者认为达成这一目标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该做好表率,认真学习并了解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含义和意义,可以通过查阅书籍、实地访问、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同事等等方法,一步步了解它的真正含义并加以创新,创新出适用于本事业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其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众多,仅仅靠领导们是不够的,必须使各事业单位整体建立起项目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对此,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宣传会、培训会的方式,向本单位的工作人员传输这一理念的含义和重要性。其次,可以将本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做成小册子,使得单位的工作者人手一本,这样既能够使他们在空余时间学习和了解这个理念,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程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理念。最后,建立完善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核制度,严格监督这一理念的运用情况,避免出现“表面文章”和“纸上谈兵”的情况。总之,形成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理念,是构建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二)建立系统的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

体系是制度的集合,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建立完备的制度,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只有各个方面的制度都健全,才能够形成完整的体系。对此,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首先,引进或者培育专门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人员,为他们设置独立的岗位,从而负责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制定,制定完成后的制度不能立即实行,还要设计专门的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审核部门,并且获得事业单位绝对多数人员的同意后方可实行[3]。其次,单位还应该重视各个制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制度与制度之间出现矛盾。最后,避免制度的僵化和一成不变,应该保持制度的灵活性,允许制度制定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事业单位所有人员的任务,所以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理应被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熟知。对此,单位可以将此制度装订成册,分发给工作人员学习和借鉴,也可以张贴在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或者走廊,时时刻刻提醒每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了解和学习此项制度。

(三)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

许多单位之所以没有完备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其中一个本质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缺失,许多单位对工作的要求不高,认为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以,这种想法和风气导致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困难。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首先,有关部门应适当提高对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外部考核机制,对于一些渎职、滥用资金的行为坚决制止和打击,使事业单位具有危机感。另外一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应该进行认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事业单位的、完善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最后,有关部门还应该严格督促各事业单位,尽快建立专门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部门,甚至可以将其作为一项强制性规定或命令。总之,体系的建立不能只靠事业单位的自觉和自身努力,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理应尽到自己的职责。

结语

要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这不仅能够提高本单位的经济实力、单位信誉,更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信在政府、有关部门、各事业单位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事业单位的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一定会建立得更加完善。

作者:胡凯 单位:西安市中心医院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篇2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关系着相关单位对资源的各项优化配置和对财政预算的控制情况,而且对于保护国有资产和满足人们对于各项社会需求也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加强的预算绩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联动作用,才能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实现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

一、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部门拨款,纳入政府全面绩效管理,政府对资金的投入和产生的绩效更加重视。建立上下协调、各单位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将事业单位所有的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自主权尤其重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完善预算管理办法,使预算资金使用、预算方案执行、考核,运用全面预算来为各个运营活动分配合适的管理资金,将绩效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预算细分单位、明确到责任人,确保每一笔资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

二、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重预算编制、抓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轻预算过程全面绩效管理的现象。在部分单位缺乏预算绩效制度,职工的预算控制意识缺乏,会造成预算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有些单位认为预算绩效考核是财务部门的事,绩效管理流于形式。在单位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流程,在执行预算考核监督方案中,未能够开展必要的沟通联系,这样就无法将绩效监督考核的问题反映给管理人员,被考核人员也无法了解到自己在执行力的方案中出现一些问题,会降低预算绩效管理执行的效果。

(二)预算绩效体系设计不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设计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不合理,绩效指标的选择会受到业务环境因素的干扰,同时指标的内容不够全面准确,未能覆盖到单位的各项预算管理工作。通常在设计预算指标时,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指标设计脱离工作实际,很难实现全面预算控制效果,也未能够对预算的执行进行系统的检查分析。有些指标在应用中,产生的应用效果不理想,不能够将预算执行的情况正确地反映出来。有些部门设计的指标不恰当,应用的定性指标过多,定量指标过少,造成预算绩效不可行,也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来检查预算人员执行的预算效果。

(三)预算绩效管理不科学

事业单位存在编制的预算管理方案未能够结合单位的实际运行情况。有些编制的绩效方案更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造成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形式化,考核方案不够科学。有些单位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内部的漏洞较多,考核流程不健全、考核指标设计不够全面,这样就很难实现预算考核检查预算执行的效果,会造成后期的预算考核结果不理想,而造成单位的预算资金被浪费,预算人员违规使用资金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些绩效管理方案内部应用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应用的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定量化不足,就无法去检查预算执行的实际状况,也未能够发挥全面预算应有的预算控制作用。

(四)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单位主要由各业务单位、部门的业务人员组成,虽然对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较熟悉,却只能简单地处理预算数据;有些单位则由财务人员来编制预算绩效,由于对业务运行不太熟悉,就无法针对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把预算与绩效管理有机地结合来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而大多数预算考核编制人员则由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组成,对不同的部门业务不是很熟悉,编制的考核方案有些会脱离实际,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构建增强意识保障措施

单位领导应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提高对绩效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单位内部组织员工参加预算绩效管理培训,让员工充分的了解到预算绩效给予单位运营工作带来的重要作用,让全体职工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可以在单位内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奖励惩罚机制,明确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职责,清晰地划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权限。随时开展绩效监督,加强内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将绩效监督考核的问题反映给管理人员。将单位各职工的工资发放和职位的晋升与绩效考核结果相联系,引起内部职工对预算绩效考核的重视。针对资金使用状况,在建设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同时兼顾单位现实需求和规划发展的需要,通过完善投入预算控制功能向规划预算推动绩效预算发展。

(二)建立系统的预算绩效体系,保证预算绩效管理规范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系统预算管理体系,用以衔接内部各部门间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现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根据各部门的功能,来编制预算计划以及设计考核体系,应用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各个部门具体的业务运行管理工作,来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根据各部门在年度承担的重点工作内容,来设置相应的预算目标。在编制绩效管理方案时,则结合各部门承担的重点工作内容来设计考核指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提高对整个预算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视程度,检查单位职工在预算评估期间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和预算制度中的漏洞,这样就会及时地去修正预算制度,确保预算制度与实际的运营工作相贴近。

(三)应用多种预算绩效管理方法,提高绩效管理的科学性

在编制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时,要求编制人员应用不同的预算绩效方法,例如,应用关键绩效考核法、目标管理法等相关管理绩效指标的设计方法来编制绩效方案,使用多种预算绩效方法才可使预算绩效工作科学化管理。结合单位实际的预算工作,来给单位的各部门分配资金。应用的预算绩效方法,要根据单位的实际运行状况来使用,按需求实时调整考核内容。应该针对个别单位工作内容比较单一、预算绩效管理化繁为简,减少预算的管理标准,降低整个绩效考核的成本。根据单位各部门之间实际的工作差异性、各部门的工作方式不同、资金来源渠道不同等来优化设计绩效考核机制。

(四)提高专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模式,要有效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对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绩效管理方法、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有关内容和知识。加大对单位业务人员及单位员工全员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贯彻力度,以提高预算实施人员的预算管理和执行水平。单位也可以通过引进外部高端的预算绩效管理人才,来提高整个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在单位建立预算沟通桥梁,以便及时地将考核信息、考核结果传递给内部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实时加以改进,完善绩效管理。四、结语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衔接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实现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完善单位内部的绩效管理办法,以实现绩效的闭环管理。根据各个部门具体的业务及承担工作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预算目标。在不同业务部门内部,将年度单位的整体经济细化分解到各执行人。加强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应用多种绩效管理方法,结合单位实际的预算工作,优化设计绩效考核机制。发挥预算绩效的评估作用,及时地去修正预算制度,确保预算制度与实际的业务运行工作相贴近。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作者:林莉莉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气象局

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篇3

一、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先后下发《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财预[2013]53号)等,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绩效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制度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讲求绩效”列入新修订的预算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我国公共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同年印发《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展开。2017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这将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8年,《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正式印发,成为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根本遵循。各级预算单位应遵照意见要求,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铺开。2020年2月,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之中已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优化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推动国家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提供方案。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1)预算绩效管理不仅使事业单位自身管理能力增强,更是完善国家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且积极的举措。事业单位必须以《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为指导,加大研究力度、加快改革速度,从实践出发,全方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发展对国家整体治理质量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则直接影响其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和长久发展。对事业单位而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升内部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形势日益紧迫。(3)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充分整合单位的实物、资金、信息和人力,科学合理地对资金进行计划、安排、调整与监控,大大提高资金的分配质量和效率。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促使单位内部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助于单位管理层充分发挥内部管理效能,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健康积极开展。同时,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作为预算安排的逻辑起点,保障刚性支出,压减一般支出,取消无效支出,在资金分配方面可以做到早谋划、早安排,确保预算资金管理符合财政整体要求,也可以满足单位的长效稳定发展。在财政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资金的优化配置对实现公共财政效益最大化至关重要,从而也能够进一步保障社会经济整体的稳健发展。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大部分从事公益服务,受国家机关或行政机构的领导,对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不可忽视。同时,面对日益提升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质量要求以及职能转型的需要,事业单位想要拓展业务、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而在涉及管理的众多工作内容之中,基础功能较强、处于管理源头的预算管理尤为重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过多年改革,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新要求。近年来,绩效管理已经成为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预算管理真正落地的关键之举。预算与绩效管理的结合使单位资金的分配效益更加直观,事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朗。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势在必行,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不足

虽然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已经过十几年,但是真正落地到基层事业单位也不足五年时间。无论是财务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均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配套培训也不尽完善。

(二)业务部门缺乏预算、绩效意识,配合度不高

业、财融合程度是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事业单位业务部门普遍缺乏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一是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普遍认为是财务部门一家之事,与自身业务关联度不高,在需要其配合完成相关任务时存在应付情绪;二是对预算绩效管理具体工作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甚至把预算绩效管理简单理解为是对其业务开展的“形式主义”阻碍和约束,存在抵触情绪。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工作的开展受制于财务部门在事业单位中的定位。长久以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处于管理链后端,与业务管理融合度不高。然而,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管理管控关口必须前置才能切实达到预算绩效的内涵要求。这对单位整体的管理模式、组织文化、领导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变革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必然要经过意识建立、观念转变、行为接受等一系列的重塑再造的过程。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争取到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已基本实现绩效管理全覆盖,但非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以及单位整体支出的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空窗期。一是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基层事业单位在工作实践中缺乏顶层设计与规范指引,通常按照自身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现有经验开展工作,有一定的自限性。二是经费支出缺乏有效监督和绩效评价,单位主体缺乏管理框架,细化程度不高,经费支出绩效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高。事业单位非财政拨款项目资金规模大、周期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盲区,在经费使用过程中管理粗放,缺乏制度约束和监督评价。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基本支出是维系单位运转的基本保障,可以说基本支出绩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单位整体绩效的完成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单位内部管理质量。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以财政拨款预算项目支出为重点,基本支出尚未纳入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由于体制机制因素,事业单位的经费保障水平不一,有的单位创收能力强,保障力度强,有的创收能力有限,基本支出尚存缺口,怎样在兼顾事业单位公平与效率的同时做好基本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值得探讨。

(四)预算与绩效一体化程度不够深

在事业单位管理中,以决算定预算的惯性思维仍占主导,从事业发展规划和事项绩效角度分析预算合理化水平的能力较弱,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有效的事项才有预算,预算支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逻辑管理还不深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同样由于缺乏绩效监督,有些单位依旧存在年底突击花钱、超预算支出、为了花钱而花钱的现象。

(五)预算绩效管理基础性工作不扎实,绩效目标空泛

指标设置不规范,业务部门对绩效数据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目标及各项指标与实际业务的关联度不高,往往只重视定量指标,忽视定性指标,直接导致绩效指标设置走过场、多应付等现象。指标设置缺乏合理性、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绩效目标设置或空泛或夸大,不能体现业务特点和工作实质;第二,有些单位在指标设置上面面俱到、缺乏重点,造成绩效数据信息超载,绩效管理质量受到影响;第三,按照部门预算工作流程,需上年申报下一年度预算绩效指标,指标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数据偏差度较高,容易造成绩效目标流于形式;第四,指标设置缺乏有效指引和审核,有关部门在审核绩效指标时,主要关注绩效指标设置的完整性,在真正与事业单位职能或项目特点相结合的绩效点上缺乏敏感度,造成绩效指标体现不出工作的实质和特色,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绩效评价结果缺乏监督和反馈,评价结果尚未有效应用

事业单位的绩效指标中,定性指标评价结果存在不好衡量、不好评分等问题,影响绩效评价质量。基层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以自评为主,主观因素较强,缺乏有效监督。绩效评价工作报告提交后不能得到有效反馈,造成预算绩效管理“收口”工作不扎实,助长应付现象。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人员激励等方面缺乏联动,绩效评价结果如何与预算安排挂钩,建立怎样的预算项目激励制度都有待探讨。

四、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把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框架体系中理解、认识,树立规范和创新的科学管理意识,才能重视、关注绩效数据,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单位管理层和领导者建立与预算绩效管理相匹配的管理理念与能力至关重要;单位的业务部门提高站位,配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必不可少;单位财务部门做好政策宣介,同步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不可或缺。

(二)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保障

事业单位应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尽快完善本单位制度体系,明确目标、方法、工作流程以及支出责任等,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三)优化绩效指标设置,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

预算绩效目标和指标的设置是管理的最初一公里,必须前移管理关口,从源头保证打牢基础、做实依据,以更好推进。首先事业单位应关注绩效目标是否指向明确、可细化量化,是否与事业发展总体目标相匹配;其次财务工作要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考虑事业单位的特点和社会影响,挖掘业务核心和本质目标,同时控制指标体系的复杂性,提取少量关键指标,指标设置要有层次逻辑且清晰易懂。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职能,重视行业共性指标与标准的设置,为绩效评价打好基础,也可邀请第三方、专家学者等参与单位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提高指标专业性。

(四)做深做实绩效评价

把绩效评价工作做深做实,事业单位首先要注重对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逐步推进落实评价工作的开展。工作前要培训好各项政策法规,工作中落实好评价要求,工作完成后反馈好评价结果。其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考评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定位无效低效资金,为资金分配提供依据。主管部门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督促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做好整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五)有序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事业单位在推进项目支出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关注基本支出规律、重视基本支出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统筹非财政拨款资金,做好财务基础工作,为下一步整体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在遵循人员经费管理办法和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要逐步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将绩效完成质量与年终考核和奖励挂钩,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单位整体工作活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职能履行效果,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事业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和管理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全面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作者:宋庆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