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技术分析论文全文(5篇)

技术分析论文

第1篇: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通信质量的明显提升,在技术运用过程当中,传输数据的速率与传输数据的质量是整个通信技术领域的核心所在,与过去通信领域所存在的速度慢、容量小、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等难题相比,现代网路通信技术在此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通信宽带化、信息传输的高速率以及成倍的提高了质量和容量。通信技术还带来了个人化的信息模式出现,在网路系统当中,个人成为了有效个体,可以在网路系统中建立完整可查的档案,并且不会因个人问题而导致大量资料丢失,保护了个人有效的信息安全,方便快捷的提供了各项服务。

2关于通信领域热点的探析

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带给民众生活革命性的变革是不可忽视的,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就有线网络而言,因线路铺设与线路长短等问题,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路线网络传输量的损失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引发的速度慢、断线频率过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各大主要网络运营商最大的难题,此为发展无线网络是必经之路。无线网络的运用,是现代社会最实用的方式,3G时代是21世纪主要网络时代,无线电是由1895年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发明的,在其后逐渐发展成型并成为互联网主要模式。

无线电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用户灵活性并且扩展了传统运输的距离,跨越了国界,推动了全球一体化。无线网络的催生,正是在跨国公司大面积形成的背景下出现的,它不受时空限制,此项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并且可以在相当技术条件下,保证语音、图像、数据等的运输,此外它还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其可靠信也是占据着极高的安全风险比例,尤其运用在军事方面其优势发挥更加突出。虽然无线电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条件,但是它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其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并且容易被第三方截获,以此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降低了原有的保密性,并且无线网路的家庭运用扩张,引发了家庭成员对手机无线网路的依赖,割裂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感情,导致单元制的个体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形态,同时,它也割裂了友情关系,同事关系,由原来的人与人交流变为了人与网路的交流。再次,它诱发了整个社会的不安状态产生,尤其民众容易受到媒体感情干扰,随时随地的吸收社会的负面消息,产生对社会的消息抵触心理。

第2篇: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数字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现状

三维技术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给影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带来了巨大变革,漂亮而精彩的画面感受。影视广告在中国的发展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但其瑕疵也为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相当的阻碍。一方面在影视广告中运用三维技术给视觉效果带了了巨大的革命;另一方面其局限性也限制了其发展。现在,很多制作人对技术过于追求和依赖,而忽视了个人艺术的追求和发挥。技术是用于帮助艺术创作的实现,是一种手段,而不能过份依赖技术。制作人应该更加重视艺术创造过程,不能在有限的技术水平中过于追求视觉效果,而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地。

我国数字技术的应用现状

1999年,有两部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电影进入大家的视线。因此,对于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来说,1999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第一部电影《横空出世》是当年北影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它是一部反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诞生过程的故事片,是由陈国兴指导。该片中有大量特效场景,比如爆破、沙漠等,这些统统靠数字技术人工合成。大量应用的数字技术使得该片艺术感染力增强了,画面更加生动,犹如直接再现当时原子弹爆炸的令人震撼的景象。另一部影片《紧急迫降》是同年由上海制片厂制作的影片。该片有许多大家齐心协力空中抢险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场景。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为投拍《紧急迫降》,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年的审时度势之举,为发展数码电影的目标,累计投资达近亿元,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特效制作基地。2002年,《极地营救》诞生,此为上影再花巨资拍摄的视觉大片,该片号称当时国内电影史上运用数字特技最多的影片。全片镜头数的百分之六十均由数字特技完成,与之前的《紧急迫降》相比,数字技术运用大幅提高。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摄影机拍摄的镜头高达影片的40%,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这几部影片之后,数字化时代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浪潮,如这几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鸿门宴》等国产大片,CGT镜头和数字合成技术在这些影片中被大量采用。

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中运用的意义

在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广泛应用的浪潮中,利用数字技术去改变某个镜头、某个场景的单一的数字化应用已经满足不了中国的影视人,中国的一些电影人开始打造全新的数字电影。北京的三联影视和某动画公司制作的《青娜》,是我国第一部数字短片,也是我国第一部全数字电影。影片展示了数字电影的魅力,主人公青娜是由数字技术制作的虚拟人物。制作者将影片作为载体,表现了当代人健康、快乐、蓬勃向上的一面,通过数字技术体现出一种新的艺术理念。数字技术的应用把中国的影视带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胶片电影时代已悄然结束了。

第3篇: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一、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实证研究

合成景气指数首先要对指标进行分类,即区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但由于指标个数较少本文参考了殷克东(2011)关于海洋经济指标分类的结果,它们利用灰色关联和时差相关分析方法将海洋经济指标分为三类指标。根据这一分类结果本文选择的先行指标包括:沿海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第二产业比重、海洋第三产业比重、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本文选择的一致指标包括:海洋生产总值、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额、涉海就业人数、海洋全员劳动生产率(海洋生产总值/涉海就业人数)、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沿海地区人口。根据景气指数的合成方法可以计算得到辽宁省海洋经济扩散指数。  从扩散指数的计算结果来看,辽宁省海洋经济近年来都保持了比较快速的发展态势,其中只有2003年扩散指数小于0.5,其他年份的扩散指数均超过了0.5。特别是最近的2007-2009年扩散指数始终稳定在0.78的高水平,这说明辽宁省海洋经济近年来不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其发展速度是比较稳定的。将本文计算得到的辽宁省海洋经济扩散指数与殷克东(2011)计算得到的中国海洋经济扩散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表2的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首先中国海洋经济DI指数与辽宁省海洋经济DI指数的走势相似度比较高,两个指数都在2003年达到谷底。这一年海洋经济出现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走势疲软,而2003年的SARS病毒的肆虐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其次,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DI指数要低于全国的DI水平,特别是已经低于临界点0.5,根据扩散指数的合成原理,DI值在0~0.5之间表示经济处于不景气区域,DI值在0.5~1之间表示经济处于景气区域。可见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已经处于经济不景气区域。最后,2003年之后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其中除2006年外其余各年海洋经济景气水平都高于全国的海洋经济景气水平,并且自2007年以来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水平十分平稳。 根据上文选择的5个一致指标和4个先行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也可以构造出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运用SPSS16.0可以得到如表3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般情况下选择主成份分析中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在表3的结果中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有两个,且这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解释百分比达到了90.42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还可以得到这两个主成份的构成情况。权重可以计算得到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并以表3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解释方出差百分比为权重计算得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的辽宁省海洋经济预警指数,如图2所示。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合成的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的走势来看,其与扩散指数的结果基本相似,但有一些细节之处存在差异。首先,两种方法合成的景气指数都显示出2003年后辽宁省海洋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其次,运用主成分法合成的景气指数2002年和2009年的水平要低于用扩散指数合成的景气指数,这主要是由于DI指数合成的缺陷造成的。正如本文第三部分所述,扩散指数只能表示景气的方向而不能准确表示景气的幅度。另外,从表4的权重来看第二主成分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和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两个指标的权重比较大,而在2009年这两个指标有比较明显的下跌。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51.76%下降至42.42%;海洋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2008年的17.88%下降至9.97%。众所周知,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都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辽宁省海洋经济的走势也充分说明这次危机的影响。

二、结论

本文运用传统的景气分析方法构建了辽宁省海洋经济景气指数,并扩散指数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近几年辽宁省海洋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2003年和2008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速。另外,通过与全国景气指数的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低于全国水平,且比全国的发展要稳定。

作者:谭前进 牟晓云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4篇: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专利研究属于比较典型的交叉科学研究范畴。在众多学科领域中,情报学与专利结合可形成专利情报研究,专利情报研究可服务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专利情报已成为企业竞争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数据源的选择来看,为了解情报学某一方面的研究现状,国内研究者多以情报学CSSCI期刊或北大核心期刊刊登的文献为基础数据来研究学科发展状况,例如宛玲、邹琳选取《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际》、《图书情报工作》所刊载的论文信息[1];张源根据《情报学报》、《情报理论与实践》和《情报资料工作》的论文数据[2];孙鸿飞等选取《北大中文期刊核心目录(2012年版)》图书情报类19种期刊的论文信息作为基础数据[3]统计情报学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上看,基于论文数据的学科发展态势研究常以文献计量方法为主,包括词频统计、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例如栾春娟等采用期刊共被引分析方法和学科共现分析方法,探讨国际专利研究的核心期刊及主要学科分布[4];尹丽春等采用共被引分析法,从专利研究的学科分布、国家和地区分布、作者合作网络、共被引网络等角度切入开展研究[5];谭蕙莉采用词频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对情报学核心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关键词的变化状况研究和分析[6]。此外,为了增加研究结果的可视性,在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各种可视化工具也广泛运用其中,例如卫军朝等利用WebofScience的在线分析功能和CitespaceII软件,分析国外图书情报学领域专利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7]。魏骏巍综合使用文献和专利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来综合反映低碳技术的国际发展动态等[8]。国外已有学者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的方法对技术领域的发展进行预测和综合分析,例如Daim等使用文献计量学和专利分析工具,运用情景规划、生长曲线等方法对部分新兴技术领域进行预测[9]。Chen等运用引文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DEK(数据与知识工程)领域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预测该领域未来主题和研究趋势[10]。但总的来看,总结国外专利研究现状的较多,专注国内专利研究的分析较少;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全科学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计量研究,只针对情报学领域的专利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9种情报学领域CSSCI来源期刊2011~2015年刊登的专利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同时借助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功能及相关统计软件,研究近年来国内情报学领域专利研究的现状,概括出热点研究领域,并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遴选体系(2014~2015版本),本文选用的期刊论文来自《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情报杂志》、《情报资料工作》、《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这9种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研究论文数据大部分来源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只有《情报学报》的论文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因为CNKI不收录《情报学报》,所用数据下载于2016年7月10日。利用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时间条件限定为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文献来源为以上9种核心期刊,以“专利”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篇名检索,通过数据清洗,排除会议通知、培训班通知、增刊上发表的论文等不相关的记录,最终实际得到534条记录。每条记录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献来源、作者名、基金类别、发表时间、机构单位等信息,这些记录成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基础。

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引文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同时结合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完成整个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引文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方法[11]。词频分析法则是通过统计核心词汇在某一类学术文献中所出现的频次,判别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个人经验和主观偏好,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12]。结合以上方法,同时进一步借助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以及EXCEL统计软件对53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2011~2015年国内情报学领域专利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态势。

4数据统计与分析

4.1期刊分布2011~2015年期间,《情报杂志》发表的专利研究论文数量最多,高达281篇,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占据首位,可见该期刊对于专利研究十分重视。从发文量所占比例来看,《情报杂志》发表的专利论文占总发文量(534篇)的52.6%,说明该期刊是情报学专利研究的主要发文期刊。其余依次为《图书情报工作》(71篇),《情报理论与实践》(60篇),《情报科学》(45篇),《情报学报》(40篇),《现代图书情报技术》(30篇),《图书情报知识》(4篇),《图书与情报》(3篇)。《情报资料工作》的专利研究论文数量为0,可见专利研究不在该期刊的选题主题范围内。由此笔者建议,作者如投专利研究的论文时,可尽量绕过《图书情报知识》、《图书与情报》、《情报资料工作》三种期刊,可以选择其余多种情报学期刊进行投稿发表的可能性比较大。4.2论文数量年度分布情报学领域的专利研究论文总量在2011~2014年期间上升较快,极差为86篇,由2011年的61篇达到2014年的147篇,但在接下来的2015年中,专利论文数开始下降,2015年的专利论文数量仅为114篇,数量水平与2013年相近。由于《情报杂志》的数量较大,因为该期刊的发文量走势一定程度上了决定了9种情报学核心期刊的专利论文总量的年度变化走势。综观我国情报学领域,笔者认为,专利研究仍然处于上升阶段,2014~2015年出现短暂的下滑属于调整期的正常现象,不代表专利情报研究已经进入“寒冰期”,只是还需要在专利情报研究的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诸多的创新与变革,这是相关学者们需要注意的。2011~2015年期间,《情报杂志》变化幅度最大,2011~2014年呈直线上升,2014年后专利论文数量开始下降。其他8种期刊的发文量变化幅度则较小,专利论文数量较为稳定。在变化趋势上,2014年是多个期刊的拐点,除《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在2014年后专利论文数量依旧上升,《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情报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情报知识》均在2014年达到五年中最大值,并在之后呈现持平或下降趋势。可以说,2014年情报学的专利研究曾达到一个小的顶峰状态,专利研究的热度在此后出现下降。笔者认为,此番研究热度的回落可能是由于研究尚处在调整期,之后可能还会出现回升。4.3机构分布根据全部数据统计,知名院校或科研机构约占了59%。其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论文数量占比重最大,高达10%。其次为北京工业大学,占比8%,华中科技大学7%,江苏大学5%,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4%,大连理工大学3%。从发文较多的前几位机构看来,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外,其余均为理工科类型的大学,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专利情报学的研究需要在理工科环境中发展,将二者结合似乎更容易产出成果。此外,专利情报研究也受到许多非知名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公司的重视,发表了一些论文可见专利情报研究已在整个学术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受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面的关注。4.4基金分布从数量上看,基金论文占比48%,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占比较大,分别为19%和15%,其他类型基金支持的论文比较少,且占比均在4%以下。从基金级别和层次上看,主要为国家层面的基金,包括少量省级、市级、院级基金,由此可见,情报学领域的专利研究论文所受基金支持的级别和层次较高。从学科上看,在自然科学领域,专利情报研究似乎发挥的效用更大,二者的结合似乎更加紧密,但情报学本身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这样更能体现出专利情报研究的交叉性,以及该研究方向的广泛性与实用性。另外,图5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专利领域的研究项目给予了支持,表明专利情报研究领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4.5高频关键词本文利用关键词词频来分析2011~2015年国内情报学领域专利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关键词是文献的凝炼与概括,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反映文献的主要内容。通过对534条记录进行关键词抽取,将其中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进行降序排列,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专利分析”出现频次最多,词频高达90。“专利分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分析目的等都可展开相应的研究,因此出现频次最高。专利分析对象的选取往往直接决定研究价值的高低,一般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为主,近年来情报学领域的专利分析集中在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光伏产业、3D打印、新能源汽车、碳纤维、风能、机器人、混合动力汽车、海洋生物等领域。笔者通过查看论文关键词和文章的实际研究内容,概括出当前情报学领域专利研究的六大热点:第一,新兴产业专利情报分析或比较研究。例如刘红光等运用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区域分布、主要专利权人、IPC等因素进行分析[13];刘桂锋等采用对比分析法对中国、日本和美国薄膜太阳能专利数据的动态分析来揭示三国薄膜太阳能技术的专利状况[14]。第二,新兴产业进行竞争态势分析或从中识别竞争对手。马虎兆等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从生命周期、专利权人、技术领域、区域布局等角度对RFID技术领域专利进行计量分析,以揭示RFID技术领域专利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15]。黎欢等通过关键技术路径方法和专利引证地图法识别全息摄影技术领域中的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格局[16]。第三,新兴产业技术路线、技术演进研究以及技术预测。例如缪小明等运用专利地图方法对40件混合动力汽车(HEV)高被引专利的年代分布、研发主体分布和IPC分布进行了详细地分析[17]。温芳芳综合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等方法,定量描述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借助技术转移网络直观展示我国区域间技术转移的模式与规律[18]。陈军等基于技术预测的专利分析概念模型,对转基因技术进行预测[19]。王健美等运用引文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揭示不同时期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技术分布及其演进[20]。第四,专利计量研究。例如陈琼娣在对专利计量指标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专利计量指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21]。或将专利计量方法运用到具体某个新兴产业领域,做专利计量分析。例如张杰等以德温特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对专利的国家、高产机构、核心技术、热点技术领域等方面的计量分析,揭示全球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22]。第五,专利合作(包括校企合作、企业间合作、校校合作等)、协同创新研究。例如贡金涛等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该领域专利合著网络结构特征和连通体中心性进行计量分析,以探测其技术研发绩效水平、科研合作状况与核心技术人员分布等[23]。第六,核心专利的识别与挖掘研究。例如郑玉荣等提出了一种以总引证指数为主要判别指标,以INNOGRAPHY专利强度值、同领域引证指数、重要产品对应的专利、代表性技术对应的专利等为补充手段的基于产业尺度的核心专利集成判别方法[24]。谢萍等提出核心专利综合价值指数(CICP)的概念,并采用粗糙集理论方法确定了CICP指标权重系数,在构建核心专利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计算CICP值识别核心专利。在关键词数据的基础上,将关于研究方法及软件工具的关键词进一步的提炼并整理。一般来说,专利情报分析方法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拟定量分析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专利图表等分析方法是专利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可视化表现形式。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们所使用的拟定量分析方法较多,该类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分类和比较研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分析,最后进行高度科学抽象的定性描述,使整个分析过程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进行[26]。从使用频次上来看,研究者们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专利地图、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技术生命周期、专利引文分析、组合分析,其他方法还有云计算、技术功效矩阵、层次分析等。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基于文本挖掘、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文本聚类、专利引文分析等方法,各种可视化软件工具也得到广泛运用,这对于关联研究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较常用的软件有VOSviewer、CiteSpace、UCINET、Pajek以及数据库分析工具TDA(ThomsonDataAnalyzer)等,其中专利地图的使用最为广泛。另外,将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运用到专利分析中来,为技术路线研究、技术预测、技术演进、专利合作、核心专利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本支持。4.7高被引论文论文的被引频次直接反映了刊载论文的质量水平,间接反映了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因此高被引论文也是评价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一定程度上依赖一些文献的长期多次被引用。根据所得534条记录,本文将被引频次大于等于15的视为高被引论文,整理可得表3数据,并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降序排列。由表3可知,被引频次最高的为《国内外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情报分析》一文,被引频次高达45次;其次为《基于中国专利的锂电池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频次为33次;《核心专利的识别方法及其实证研究》被引频次32次。可以发现,被引频次排在前几位的多为与某新兴产业结合的专利分析,例如3D打印、锂电池、中美4G移动通信、光伏产业,但从类别来看,围绕专利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占据多数,约12篇。除了产业关注型的论文,还有一类是方法关注型的论文,例如核心专利的识别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技术演化分析方法等。对于以上17篇高被引论文,借助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图6~图9。由图6可知,这17篇论文多发表在2011~2013年间,其中2012年发表最多(8篇),占比47.1%,当然不排除发表时间的长短对被引次数的影响。由图7可知,高被引论文集中发表在《情报杂志》与《图书情报工作》,分别占比35.3%和41.2%,可见这两种期刊发表的专利领域的文章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引论文属于非基金论文文献,占比64.7%,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情报学领域专利的研究存在广泛性,不拘泥于基金或研究权威等因素,它的进入壁垒较低,成果产出种类广。图9显示,在高被引论文的发文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发文较多,均为2篇,可以看出这几个院校机构在专利情报研究方面占据一定的领先优势。4.8论文互引分析借助于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的分析工具,我们对以上高被引论文进行进一步的文献互引分析,如图10所示。图10中最大的深色球体代表17篇高被引文献(即“选中文献”),中等大小的球体代表“参考文献”,最浅色的球体代表“引证文献”,球中的数字代表引用次数,箭头代表知识的流动。由图10可以发现,多篇高被引论文之间存在联系,只有少数论文处于孤立状态。这批论文的参考文献之间关联度较小,可见它们涵盖的知识点范围非常广泛。引证文献同时引用两篇或多篇高被引论文,可见这批高被引论文的关联度较高,易于知识的二次聚集。此外,根据数据分析可知,有7组高被引论文存在共引关系,即多篇高被引论文共同引用一篇或多篇文献,每组高被引论文共同引用的论文数越多,说明耦合程度越高。由上图可知,这批高被引论文之间存在共引关系,但耦合度不是很高,仅拥有一篇共引文献。共有22组文献存在共被引关系,即多篇高被引论文同时被以后的论文引用。一般认为同被引用的文献在主题上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性。相比于共引关系,17篇高被引论文之间的共被引关系更为丰富。因此,可以说,17篇高被引论文发挥了可观的效用,为后来研究者所用,做出了一定的学术贡献。4.9高被引作者和机构分析按第一作者算,高被引作者有刘红光、赵晏强、孙涛涛、邱洪华、唐恒、陈云伟、方曙等人。但是被引频次只是考虑了被引的数量,无法衡量引用质量,而H指数则既考虑了文献数量,又考虑了质量,被广泛应用于作者评价。H指数是一个稳健的累积指标,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不变或增长[27],因此,作者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其影响力越大。笔者借助CNKI全文数据库的在线分析工具,对以上高被引作者展开进一步的追踪分析可知,该高被引作者群体的综合H指数值为16,根据美国物理学家Hirsh对H指数的定义,说明在该群体所发的所有文章中,有16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大于16次,其余文章的被引频次小于16次,其影响力还会继续上升。笔者针对高被引作者所在的机构类别进行统计。来自其他高校(除985、211高校的其他高校)的作者最多,占比45%;其次是来自985高校的著者占比29%,来自科研机构的著者占比12%,来自211高校的高被引著者占比9%,公司占比5%。可以看出,在专利情报研究方面,传统的985、211高校并不存在显著优势,现阶段的情报学专利研究难度较低,不同层次的研究机构或企业公司均存在较大的研究潜力与实力。

第5篇: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3、中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某一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一行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论文。

(二)按论文的功能分类按论文的功能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高度概括的方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探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用研究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研究某一时空条件下某一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文,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工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或展开争论。论争的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论争的内容范围很广,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4、调研报告型经济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基本状况、发现新生事物、总结典型经验、揭露存在问题等四种类型。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按论文的体式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性论文、考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性论文,是指运用抽象、概括、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经济领域某些概念或原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与分析的论文。所谓纯理论性,并非是指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就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这种研究不是以实例作佐证,而是以公理、定理(包括法律规范)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2、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借以为据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现实资料;法典法规资料;经典作家的言论;对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3、实证性论文,是指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经济论文大多都需要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但实证性论文对事实资料陈述得更详尽,对论点的论证一般多是根据所列示的事实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阐述。用事实说明是实证性论文的基本特征。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就经济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入透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有关经济研究方法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严谨、创新是对方法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要求。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的论文。这里所说的调查,包括深入现场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也包括对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搜集。调查报告性论文与实证性论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陈述事实,结论只是精练的几笔,起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依据观点选用资料,用事实说明观点。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经济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要求所举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由此受到启示,并由事件的本身对某些经济问题的本质有个透彻的认识。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论文。这类论文,必须有的放矢,或是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是针对某些人的普遍看法,旗帜鲜明地陈述己见,提出不同的认识。

(四)按论文的作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