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3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3篇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1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普及计算机应用的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本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研究,确立“学以致用、以应用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思路,推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应用型;混合式教学

1引言

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普及计算机应用的任务。过去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持续对计算机基础进行了分层次教学改革、分类教学改革等,也投入了很多资源,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些教学改革都把重心放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地采用差异化设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很多“高、大、上”的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逐渐发现这些教学内容表面上紧贴前沿技术,实际对学生不实用,学生也不感兴趣,逃课严重,造成的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教学管理混乱。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同时兼顾未来,本文把此次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上[1],以学生的实际需要、适用为主,不再不切实际地堆砌内容。同时调整教学策略,确立“学以致用、以应用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思路,推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臃肿。计算机基础是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应该讲授所有或者大多数专业的学生现在或者将来会应用到的知识,而不是只符合少数专业需要的内容。在前期的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增加了很多和各个授课专业相关的知识[2],本意是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各专业的需求差异很大,需要应用的计算机知识种类很多。这些需求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人数有限的公共课教师根本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另外,在有限的学时里,教师想要将这些内容深入地讲解清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偏离了本科教学。本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侧重于各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基本应用的模仿。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是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学时大幅压缩。新版教学方案把计算机基础的学时从64学时压缩到40学时,原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这就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开展线上教学。

3研究思路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大多数是零散的电脑操作,前后章节之间也没有联系,内容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次研究的思路是:把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理论知识、系统平台和办公自动化。每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学以致用”为原则,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充分发挥每种模式的优点。(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主要承担计算机文化普及的任务,内容包括系统概述、计算思维、新技术、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计算思维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理论知识很枯燥,采用线下课堂+线上视频的方式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开展思政教育。(2)系统平台。系统平台主要承担信息平台的普及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点。系统平台以操作为主,知识点零碎,很难进行线上教学,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线下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不再严格划分理论课与实验课,所有教学内容全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教师把内容分解为多个知识点,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方法开展。(3)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主要承担办公软件的普及任务,培养学生高效办公的能力,内容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适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进行基础操作的教学,线上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多数学生对于办公及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难度及办公软件的重要性没有直观印象,线上案例可以让学生对办公软件的应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看教师操作演示视频,然后完成项目。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还有更加优化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这样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研究内容

对比旧的方案,新方案的主要改进在于:精简内容,以实用为主,删除太过于侧重计算机专业的内容,删除部分“新”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实用的内容,删除学生理解困难而且不常用的内容,删除多媒体。增加信息安全、计算思维,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线上案例。

4.1线下内容

(1)理论知识部分。删除教材中部分“高、大、上”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实用的内容,例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删除的内容可以在计算机应用中进行简单介绍。增加计算机与社会章节,介绍计算思维、计算机应用领域等,重点介绍计算机与各行业的关系、计算机对各行业效率提升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方面的素养,能够鉴别并预防各种信息犯罪[3]。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树立计算机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理念。(2)系统平台部分。删除教材中太偏向计算机专业的内容,例如进程、数据通讯基础、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联、IP地址分类等。按照“实际、实用、必须,够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总之,不影响学生使用电脑的知识可以忽略或者进行简单介绍[4]。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它是现在所有信息应用的基础,正是有了操作系统提供的支持,用户才能方便地使用手机、电脑和移动终端。(3)办公自动化部分。删除学生理解困难而且不常用的内容,例如域等。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办公的实际需要,确保学生在将来求职时有一技之长,节省入职培训的时间。学生工作后从事的岗位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把内容分为必备知识和储备知识。必备知识为常用功能,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储备知识是不常用或者现在暂时不能利用的内容。这类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简单使用即可。如果将来需要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快速地掌握。(4)多媒体技术。删除多媒体章节。本章节内容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学生用处不大,有限的学时只能学到皮毛,意义不大。

4.2线上内容

优秀的线上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自主开展线上学习。考虑到章节内容的特点,线上内容主要为办公自动化,包含三种教学资源。(1)线上短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6~10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其主要为知识点的讲解视频、操作演示视频和案例分析视频,如函数、长文档编辑、IP设置、文件管理等。短视频的优点是一个视频只有一个主题,内容具体突出。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短视频的内容更加精简[5]。(2)课后案例。课后案例来源于企业办公案例,包含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通过课后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办公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及重要性有个直观的认识,也可以正确认识到自身应用水平与现实的差距。课后案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安排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6]。(3)线上考试题库建设,主要用于考试平台。题库以MS-OFFICE二级考试的难度为标准来建设。MS-OFFICE二级考试难度较高,内容贴近实用,能够检测出学生的应用水平。考试平台还带有管理功能,能够详细记录学生的课后练习情况,并给出成绩。这个成绩也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平时练习情况。现在的考试多为应试,要求明确,答案唯一,然而这与现实情况不符。现实情况是,办公人员经常需要在众多的方案及可能的情况下自己确定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4.3思政内容

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在计算机这种工科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可以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能够受到深刻的思政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简史时,通过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尤其是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在学习机房的规章制度时,引导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备,维护公共卫生。在讲解及时关闭电子设备与节能环保的联系时,提醒学生注重节能环保。(3)在学习网络法规时,引导学生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鼓励学生合法使用网络,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4)在学习知识产权时,引导学生树立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明白盗版软件的危害,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4.4教学策略

(1)计算机基础知识点众多,而且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但是课堂教学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学时里把所有的应用都讲解一遍是不现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了学习能力,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法。(2)本门课程内容很多也很杂,教学对象又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尽量少地应用专业术语,尽可能采用通俗语言以科普的方式来讲解。(3)第一次课需要介绍计算机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情况,介绍学好计算机对学生在学习、就业、生活的益处。期间可以穿插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介绍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情况,以及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4)第一次实验要介绍键盘、指法、盲打和输入法等基础操作知识。由于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具备电脑使用的基础基础,很多教师就不再讲解基础操作。但是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绝大多数学生对键盘、盲打、指法和输入法等基础知识的认识仍然存在问题。这些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出来的“网吧模式”。这样的电脑操作技能应用在平时娱乐没有问题,但是在正式办公的时候,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仍然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习惯和认识。(5)提醒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办公应用水平,着重强调办公和办公“自动化”的差别。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多数学生学完课程也仅仅是掌握了入门知识,操作只会使用基础的方法,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本无法体现办公“自动化”的优势。(6)在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由于学时大幅压缩,课堂教学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只能保证学生具备初步的操作技能,需要再增加线上自主学习时间,才能完成教学方案中的能力培养目标。(7)线上课程采用案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办公自动化有直观的认识,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类似的设计题目,请学生分析制作方法、步骤、使用的技术等,然后尝试着完成设计题目。教师需要及时进行点评,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是否还有更加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4.5大纲结构

(1)学时分配。新版教学方案8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16学时,机房实验24学时,线上自主学习40学时。学时分配表如下:(2)成绩构成。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综合应用能力和结业考核成绩四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5%,综合应用成绩占15%,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机房上课纪律情况、课后机房卫生;实验成绩为实验项目完成情况;综合应用成绩由线上综合型项目判定。

5结束语

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方面效果较好。混合式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解决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推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的实时性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新的教学方案实施后,湖北文理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为例,等级考试(MS-Office)的通过率从以前的30%左右提高到了55%左右。

作者:徐格静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2

0引言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2018年针对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中对文学专业、外语专业以及旅游管理专业这类与媒体信息处理需求较高的专业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在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学院下属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展开了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完整教学方案。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更好地将榜样精神、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内容,应用到课堂实践,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是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工作。本文基于《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思政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方面的建设改革,进行探讨研究。

1课堂教学管理

真正落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修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在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具体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的课程标准修订、课程进度调整、教材编审选用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实到位。(1)课程标准的修订。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文件,课程思政应首先体现在课程标准的任务目标中。《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中应表明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专业人员或普通大众获取、设计制作和传达信息的主流方式,是现代本科人才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和传播方式数字化变革而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应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良的职业技能。在实训项目中应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技能,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实际设计创作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养成意识。强化实际育人,培养社会需要的精工良匠。(2)课程进度的调整。课程进度是具体实施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课程进度的调整,重点应考虑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一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合理规划课程技术、技能的教学进度安排,并明确指明各个教学环节进度应融入的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应独立安排教学时段,引导学生开展技术应用、作品创作、经典赏析中的思想、道德、价值、审美等思考、讨论,实现技术与思想在意识上的真正融合。(3)教材的编审选用。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依据材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材的编选应慎重考查其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特别是,编选的教材是否很好的融汇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政内容。

2课堂教学内容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时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在《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重新审查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内容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可采用案例教学、技术应用实践、经典赏析等多种手段将思政教育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融入技能知识的讲授中。将创新、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等要素就这样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内容的思政设计示例如下。(1)知识产权意识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学习需要使用到相应的处理软件及各种素材。在进行“教学软件的安装”的教学时,可对教学软件的版本、网络下载软件资料类型、软件使用申明进行介绍。即可让学生软件工具及网络资源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支持正版,抵制盗版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认识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避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利益。在讲解“ps/pr素材预处理”操作时,应加入素材选用技巧和“水印”的作用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著作权的保护。(2)独创意识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媒体作品的创作。在开展作品创作的技能技巧的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独创意识的培养。例如,对于“绘图”操作的学习,可在指定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绘制作品,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点评,挖掘学生作品的亮点、特点,提升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又例如,在“pr视频特效”学习环节,引入介绍网络上媒体爱好者共享的独创特效,让学生感受创作的多彩性,丰富性,培养学生创作的乐趣。(3)法律安全意识的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人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同样存在大量不法分子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在教授学生技术应用时应灌输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例如在“ps修图”技巧教学时,可“人脸替换”案例强调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在“ps技术应用”教学时,可列举ps诈骗案例,为学生敲响信息诈骗防范的警钟。(4)审美观的培养。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的信息,除了技术能力的体现外,艺术审美也是一个避不开的关键要素。在图像合成以及视频合成教学环节,可提供大量经典制作或学生优秀作品,进行艺术情操的培养和熏陶,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3课堂教学考核

旅游《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沿用命题考查的方式。在思政改革的要求下遵循“严要求,宽过程,出结果”的指导思想,将期末考核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环。(1)严要求:方案考查涉及的范围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内容,作品规格、结构严格限定。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综合掌握及应用,培养学生设计操作的规范化。(2)宽过程:对考核作品的具体内容、操作细节不做限定,鼓励学生自由创作。(3)出结果:对学生作品的评阅应从整体角度审查其设计性、操作性、应用性,技能水平及思想情怀做出合理评价。例如,2018级学生的期末考核命题为“学院风采”,让学生自行观察、发现学院之美,自行收集、处理素材并设计展现学院风貌的小视频。在整个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母校之独特、之优秀,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并主动将对母校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举国抗疫,对2019级学生期末考核命题为“抗击疫情”,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去听,去看,去感受,人民之悲痛,英雄之豪迈,国家之强大,党之伟大,民族之自豪。

4结语

思政建设要把思政元素融《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目的。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育教学、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整合资源,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纽扣,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梅红伟 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篇3

1引言

国外虽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很多国家都把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爱国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宗教性和传承性,涉及的学科领域多种多样,更多时候是通过各种节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碑,公园等形式来进行。国内普通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普遍开设思政课程;逐步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逐步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上海课程思政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019年启动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建设一批示范学校、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

2高职类院校学生特点

随着高校扩招和独立院校的兴起,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高职类院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中,他们各种能力相比本科院校以上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欠缺,特别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思想高度上。因此高职类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更需要在各科各业课程中落实。因此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我们教师必须了解这类学生的特点。首先,高职类院校学生基本都是二本院校录取分数以下的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够,自制力不强等特点,导致入学后需要辅导员时刻监督,课程教师督促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的学业和就业没有很好地规划,导致学习失去动力,时间浪费。第三,自身能力不足与学院高要求得不到满足相矛盾的现象频繁发生。由于自身素质能力较差,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3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

伴随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普及,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思维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计算思维的概念已经渗透人的脑海了。就教学内容方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做到及时性,合理性和针对性。首先,及时性,科技信息时代,技术发展速度永远跟不上人类的需求。那么作为高校通识课程,各类教材及资源的更新换代也需要跟上步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很难做到师资,资源等同步。比如操作系统的版本更换,基本办公软件版本的更新,实验器材的更迭等等。随着00后作为学生主力,这一代人的思想越来越超前,计算机还有便携设备的普及,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像90年代那么陌生。因此不仅客观因素需要不断得到更新,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第二,合理性,大学计算机课程作为全校的通识课程,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及讲义课件等资源,合理安排教学重难点内容。比如新时代的网络特性,催生出很多的教学变革方案。比如网络教学,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直播空间等,都在合理地布局不同的教学场景,全方位地传授不同的知识领域。再比如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重点介绍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将二进制理论贯穿整个课程范围;重点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最核心部件—CPU(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等等。第三,针对性,不管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均使用相同的教材和资源。那么针对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讲解,实践训练不同的应用软件。在教学初期,教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基础排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更改,以突出重点和实际应用为主,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理论教学环节采用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线上学习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通过动画演示、问答、考核等方式扩展教学内容。在实践操作环节,以Of⁃fice办公软件为主导,就专业性质不同合理安排其他操作软件为辅的方式进行技能训练。比如工程机械类专业可以辅助学习AutoCAD画图工具;艺术类专业可以学习3DMAX,Photoshop等;金融专业学习Matlab;等等。

4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此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必须得到加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方法必须得当,教师的课程思政实践必须得到落实。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不是简单的课程与思政的相加,而是“如盐在水”。以下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列举一些实践案例:

4.1勇敢应对挫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一章就将设计计算机发展历史,在讲到计算机重要组成硬件材料就会提到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半导体转变的过程。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倍的摩尔定律,使芯片的发展成为一种科技爆炸,下一个半导体的转折点还不知道在哪里。由中国自主研发并生产制造的计算机处理芯片——中国芯,半导体领域发展起步晚,而且技术基础薄弱。华为等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面对艰难,不畏惧,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以“中国芯”的毅力发展我国经济。

4.2强化创新精神

在讲到计算机的应用时,我们从基础的人与人的网络通信过渡到物与物的连通。5G时代正在逐步到来,“万物互联”也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在“万物互联”的趋势下,物联网的发展带给MCU行业新的发展周期。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是21世纪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这种创新有利于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极大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面对如此巨大规模的应用市场,我们要强化创新精神,应对未来生活形式的巨大改变。

4.3关心身边事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我们身心都受到极大的伤害。我们用网络传播我们的关爱,借助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提高疫情信息管理精准度、推动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常态化防控。

5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侧重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思维,扩大视野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采用“项链”模式,通过挖掘与课程紧密关联的思政教育案例,巧妙融入课程教学,让思政要素像“钻石”和“珍珠”一样镶嵌在课程主干内容“项链”上,在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同时,不断将思想政治元素渗透进课前、课中和课后。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教育并行模式,完善教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吴天国.独立学院公共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长江丛刊,2020.

[2]马亮,顾晓英,李伟.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25-128.

[3]富春岩,张立铭,李微娜,等.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5):215-217.

[4]严晖,李小兰,刘卫国,等.基于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11):52-56.

作者:聂小燕 周海燕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