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9篇)

计算机教育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小学教学中计算机教育游戏应用分析

摘要:网络游戏满足了小学生对于自由的崇尚,情绪的释放,成功的渴望,并痴迷其中。计算机教育游戏借助了网络游戏对学生强大的吸引力,在平衡了游戏和教育作用利弊的之后被采纳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教育游戏特点及其对小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和优势的分析,讨论计算机教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合理选择教育游戏。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教学;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一、什么教育游戏

教育游戏包括明确指向教育应用的电子游戏以及附带着教育价值的某些健康的电子游戏或者具有其他“游戏”功能的其他辅助软件等。教育游戏是一种针对特定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并重的特点。教育游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游戏,并非单纯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或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而是利用网络游戏中的图画、视音频效果以及游戏中所涉及的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各种心理策略,将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实践研究与网络游戏的设计开发结合起来,从而使游戏与教育碰撞出火花。

二、计算机教育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优点

(一)计算机教育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溜号,抓住学生的眼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约束学生。我们可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使用计算机教育游戏,公平的选取几个同学到多媒体前实地的操控,然后老师说以后谁更注意听讲我就会让其到讲台上试玩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聚精会神的去听讲,不仅学习了知识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计算机教育游戏有效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但理论虽然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计算教育游戏的帮助下小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能够自由决定学习的游戏类型、内容、场景、难度、时间长短,并且可以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之后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计算机教育游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教师主要通过“讲授-传递”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且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其目的为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在这过程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的学习。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计算机游戏中,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画面中,使知识传授更加直观,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四)计算机教育游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传统学校教学是将书本的知识或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讲授或演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所接触到的课程无非教材或者传统的教学资料。计算机教育游戏与网络结合能够收纳更多时代的前沿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学生可通过它快速且自主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文化,涉猎多领域知识体会大千世界的多元化文化。

三、计算机教育游戏的选择

(一)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小学时代是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时候,许多人生观或者性格都会在这个时期形成,正确引导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我们必须要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类型和身心发展状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习惯的学习方式,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个学生自己的计算机教育游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二)考虑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学生智力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能接受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学习。在计算机教学游戏的选择方面我们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计算机教育游戏中应包含所有年龄段和学段学生学习的相应内容,并按照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序的学习。

(三)顺应小学生的自我要求

之所以要将计算机教育游戏纳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是因为其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愿意将时间放在学习上。但每个学生的爱好和选择不同,在各种游戏的面前学生都有自己所钟爱的一款。为了有益于学生学习,学校和家长要在学生喜爱这款计算机教育游戏的前提下对学生知识进行传递,不能强制性灌输。为了辅助新的知识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育游戏需要快速更新,紧跟时展,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计算机教育游戏涉及各个教育研究领域,使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有助于合理进行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07).

[2]恽如伟,李艺.面向实用的电子教育游戏界定及特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8,(05).

[3]陶侃.电脑游戏中的“学习性因素”的价值及对网络教育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6,(09).

[4]尚俊杰,庄绍勇.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

作者:张莹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化课堂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类已然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伴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显著特征的大环境下。迫使大批量的教育从业者的教学工作不得不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网络教学模式转变。在整个转变过程中,也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中既要有传统的教学媒体,也要有以信息化产品为代表的现代化媒体。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网络化;教学模式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探究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认识

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更能体验创造的乐趣,增强工作的效能感和价值感。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

(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究之优势与劣势

传统的教育与网络教育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1.教学条件要求低,可以不必投入很多的“硬件”建设就可进行教学。2.教学工具简单,有时甚至“粉笔加黑板”就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3.便于组织管理,四、五名甚至是五、六十名学生的课堂只需一名教师就可以了。4.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根据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有意识地安排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5.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能体现认知主义教育理论,按照知识的结构、系统等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给学生。6.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劣势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教学目标的划一性;教学目标的规约性;从教学活动分析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

二、对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探究

(一)对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

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网络教学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对网络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五个任何”与主动学习。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因特网中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即主动、可控型交流。网络的这一重要特性,使网络教育成为惟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包括制作、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自动化远程管理。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同样应用于网络教育的教学管理中。网络教育是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了解到在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成熟的大背景下,教学模式悄然的走向第三个发展阶段--WBI(即WEBBASEDINSTRUCTION,网络化教学),我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学模式的现代化、网络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新特征,也代表了现代教育以及未来教育的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胡大威.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设想[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6.

[2]赵丙秀,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6):6.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6.

作者:杨竹 张文波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三篇: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于网络,新世纪的教育更应该离不开网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的入侵攻击手段的出现,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这对于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本论文就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安全解决策略。

关键字:计算机教育;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解决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前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等。所以,强化网络的信息安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才能使信息更加持续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目前学校网络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全球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在网络上也面临着随时被窃取、篡改和伪造的危险,这就对保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中也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上网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就会走向误区。下面将针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简单论述:

1.1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学校未能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工具和必要手段进行安全故障的排查等等。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量避免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1.2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甚至只对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非常狭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当缺乏。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能仅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1.3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当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依旧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讲述,而忽视了对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2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服务器突然断电等;人为因素是指人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情况危害性大且隐藏性较强。无意的损坏,例如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有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带来的安全问题。有意的破坏,例如黑客利用网络软件设计时产生的漏洞和“后门”对电脑系统的非法恶意攻击,从而使处于网络覆盖范围的电脑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有些敏感数据就有可能被泄露或修改,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黑客。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计算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积极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而病毒则以预防为主,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3.1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

3.2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从技术上保障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网络访问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御病毒等。如加密技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是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的一种技术。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要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方面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要有严格的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经常培训,以便从物理上断绝对网络安全的威胁。用户本身方面,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及与财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要对网络外部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烟尘)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检查和维修,提供一个良好、畅通的外界环境。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防护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能仅靠硬件设备(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检测)等的防护,还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效率也越来越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是一个不能间断的过程。这是因为黑客会利用各种可能,对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攻击。计算机是安全保护的对象,但执行保护的主体是人,只有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防微杜渐,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网络信息能安全可靠地为广大用户服务。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不仅对计算机运行具备重要性,而且对网络信息存在极高的保护功能。随着互联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都在日益扩大,无论对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等领域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互联网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与威胁也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日趋复杂。

作者:刘忠伟 单位:中南大学

第四篇: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分析,传统的高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了,应与时俱进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重新认识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简要分析,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水平,不断促进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事业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1前言

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课程教学。计算机教师应在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策略。

2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应首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并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就目前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的现状而言,仍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计算机教师与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究,才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将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作为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本资料,有利于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因此,在高中计算机教学活动中,重视探究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现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问题之一。

3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3.1进一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在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缺乏对计算机原理与上机操作的充分认识,导致其对计算机课程知识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其次,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求,加之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机会较少,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教师在传递了足量的微机原理类常识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探讨,以便验证获取到的微机原理。在强化认知的深度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进一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2合理设定授课流程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设定授课流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降低学生学习压力,都具有意义的意义。计算机教师在开展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之前,应首先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合理设定授课流程,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乐趣,并逐渐主动参与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其次,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鼓励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计算机课程的信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3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方面的问题,通过不断调整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可以更加自信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并愿意与教师一同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次,在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针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探究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效率。同时,计算机教师还需要引导通过计算机媒体教学工具,获取计算机技术知识,并在不断的实践训练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重视增加师生之间互动机会这种轻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计算机课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之一定的实践活动训练,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高中计算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中,重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更好地参与计算机课程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非常关键。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对于促进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积极进行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贾振芳.浅谈高中计算机教育和教学[J].信息化建设,2015,(6).

[2][3]张启忠.论高中计算机教育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界,2013,(13).

作者:马洪进 单位:鄄城县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在自身的发展建设之中逐渐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高等院校也开设了计算机教育,拓宽我国教育的专业面。虽然其发展仍旧存在着很多亟待阶段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不断改革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定能够强化自身,不断发展的。笔者将以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与改革浅析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其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

一、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学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仅仅是借鉴现代西方计算机教育的经验进行设置,而不是对于实际的企业与用人单位去实地调研,没有真正的了解与考察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真正需求。这种人云亦云的课程设置方法,不利于学校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其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教材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在各个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教材比较偏重于计算机原理的讲解,对于其中实践性内容,则相对来说比较缺少。学生仅仅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考试内容,对于正在在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则相对来说较少的掌握,不利于整体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再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设施有待加强。一般来说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硬件往往跟不上社会上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这种非常快的更新速度,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与单位的需求等方面决定的。但是由于各个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一般的硬件更换周期为六年左右,硬件的落后阻碍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发展。最后,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对于一般的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更加注重科研成绩,对于教学水平的要求比重较少。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上,对于科研成果的追求也大于对于教学水平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课程的全面建设,更加不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推进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首先,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际需要相协调。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初期对于相关的用人单位与企业进行实地的调研活动,了解考察社会上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哪一方面的需求更大,从而在其他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的有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过程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一般来说理论的意义在与更好指导实践,所以应在对于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讲授的基础上,对于实际的实践课程加大精力投入。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的陈旧性与单一性。快速更新教材,利用当前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教授,避免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增加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投入,提高对于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大学生对于计算机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契合度。再次,加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硬件设施。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强诸如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强化计算机专业的硬件建设水平,对于机房、操作硬件等方面,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上的发展趋于一致,加强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并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校参观在行业内有代表性的高端硬件展示,学习与强化自身的建设。最后,加强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建设具有科学评价体系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改变以往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思想。使得其在思想上认识到教学与科研对于自身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对于在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交换学习,与发达国家的前沿院校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专业。

三、结论

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在发展过程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自身发展的问题也逐渐地显现了出来,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梳理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永乐.浅谈特区经济发展中的计算机教育[J].特区经济,2005(01).

[2]钟小莉.对我国青海地区计算机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6(08).

[3]周轶捷.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6(14).

[4]陈佳音.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反思[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作者:林磊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第六篇:计算机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实际,针对计算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一、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高等院校中,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计算机教育成为一门学科,所以计算机教育具有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优势应当被充分的挖掘利用。现在,我国正在大力的提倡素质教育,而实现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学生实行计算机教育,这对学生各种学科的学习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把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新的素质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则主要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能够起到一个主导和激励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自己掌握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被学”,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自己学习。计算机教育恰恰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凭借着自身实践性强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计算机教育不仅仅实践性极强,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计算机资源丰富,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利于学生发现、提出并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1.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在一些求学心理的刺激下,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对自己掌握和了解的新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从新的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思维是现代人才的必备之物,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计算机教育就是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进行的。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计算机中的程序、结构等都是抽象的,不能具体的表现出来,所以虽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运用一般规律概括出来,再用计算机表达出来,是非常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拥有相当分量的知识储备,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开发自己的大脑。

(三)对其他学科产生的影响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虽然这项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术掌握,但这门学科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对其他的学科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举例而言,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听到更为纯正的英语发音,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除此之外,在枯燥的政治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的使学生理解思想理论知识。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一)课程设置缺乏完善性

就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而言,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时,缺乏一定的完善性。教材的规定并不统一,往往依照教师的个人意愿,教师认为合适的教材就拿来使用,而且对学科教法和学法的设置并不完善,往往是教室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最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意愿。整个课程的设置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仅仅依靠自己的知识理论,有时候甚至与社会的发展相脱离,学习内容不能够与时俱进。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这样的高校,即学习的内容虽然很新,但是并不能深入学习,总是停留在表面的水平,这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也会大大降低。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现代的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中,然而,许多的高校却不能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总是落后于社会上使用的设备,与社会上使用的设备相差甚远。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新旧程度往往会影响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

(三)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

虽然我国的一些高校总是认为自身的师资力量相当充足,学科领域的佼佼者拥有众多,但是一些现实的问题往往会使得这些人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比如说一些教师非常喜爱钻研计算机领域的高尖问题,这样一旦取得成果就能够很快的得到提升,获得更好地工资待遇,而在进行钻研时,往往就会忽略学生的教育。不仅如此,一些高校的教师掌握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掌握的知识过于陈旧,且不能及时的更新,这就使得计算机教育总体上得不到提升。

三、关于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

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学生接受的计算机教育往往会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完善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设置主要在于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时、学习内容与时俱进等几个方面。

(二)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建设

计算机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加强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到更为扎实的知识。

(三)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现在,大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为了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样既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合适的场所,又为学生毕业之后寻找工作打下基础。

言而总之,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未来发展的路程还十分的长远。加强计算机教育,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又能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一定要坚持计算机教育与时俱进,深入改革,顺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范银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3(06).

[2]古兰•甫拉提.浅议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信息系统工程,2014(02).

作者:石彦芳 周檬 石建国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中职计算机分层教育法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教育事业获得了不断提升。中职教育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中职教育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问题,即学生基础较差,分层现象明显,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此,通过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应用

引言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现今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针对我国中职计算机教育现状,其间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学生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等方面的问题表现明显,严重影响整体教学成效。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重点在于加深人们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进而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新思考。

1.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接受程度、输出水平和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有教无类观念的影响,分层教学法成了一种教学理念。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受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中职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学生基础较差,在知识掌握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只有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法其实就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即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升[1]。分层教学法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强化整体教学效果。

2.当前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存在两方面内容:其一,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从生源上看,中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源于初中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学生初中毕业后即可入学,在文化知识掌握上比较匮乏。加之,他们能够真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机会较少,对计算机的功能和认识都比较匮乏,基础不够牢固。然而,部分学生生活在城市,或者从小就广泛接触计算机,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基础知识相对较坚实,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出现严重的参差不齐现象。其二,不同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由于学生本身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正式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吸收表现不同。对于那些基础又好,学习能力又强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更加容易;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本身就不牢固,并且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会更吃力。长此以往,如果教师不善于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就会使基础较差且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逐渐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成效。

3.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差异性在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然而为了能够有效强化中职计算机教育效果,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处于不同教学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然而,要想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努力:

第一,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即首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可以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宏观评估和测试[3]。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因为有效的学生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由于进行计算机教学之前,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已经进行全面了解。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由于其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熟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再过多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深度学习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那些能力稍弱、基础掌握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尽可能采用一些高效快捷的方法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尽量缩小他们与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的差距。

第三,对于教师来说,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分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分层结果和实际,坚持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授课的具体步骤,尤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成效要全面理清,不可混淆。在正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学习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4.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普遍存在,为了有效解决难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分层教学方法。通过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实现对每位学生的因材施教,从而对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分层教学运用于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掌握方法和技巧,在实施之前对学生的情况有具体了解,并以此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姜汉龙.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8).

[2]韩红霞.浅谈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

[3]戚引松.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09).

[4]刘伟.专科计算机教育如何应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J].平原大学学报,2004(05).

[5]陈一明,李容.师范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发展策略[J].教育信息化,2004(09).

作者:冷玲玲 单位:青岛经济职业学校

第八篇:大学计算机教育实践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应用工具,对计算机的教学也变得更加重要了。如何更好地在大学中进行计算机教学,成为了计算机教育的关键课题。在本文中,首先对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育;思考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普及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行业,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在大学中,计算机教育已经非常普及,在每个大学生毕业前,都应该学好计算机这个基本工具的应用,因此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前,我国的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刚开设时,来听课的人数很多,但是后来越来越少,不仅是理论课人很少,实践上机课人也不多,所以对学生的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一、当前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不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从中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所以在大学中进行计算机教育时,学生们的起点都不是零,这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受到城乡差异及地区差异的影响,学生们在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水平高的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到中学时已能够自己编一些简单的小程序,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还有些学生来自较偏僻的山区,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计算机还没有接触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正常的自然班进行授课时,授课内容对基础好的同学来说知识陈旧,对上课失去兴趣。对基础差点的同学来说,讲解太快跟不上,容易对上课失去信心,这样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一般是学生上机实习和教师多媒体授课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只讲授不实践的弊端。但是,这种方法还是存在着较明显的弊端,采用多媒体方式的教学后,授课的内容增加了很多,且远远多于传统授课时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被灌输到学生们的头脑中时,学生很难对此有着较强的记忆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操作演示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学生并不能立即进行实践,这就导致刚学的内容会很快就忘或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多媒体教学在现阶段的理论授课中,采用的仍是演示的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弊端仍然没有被改变。

二、提高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水平的措施

(一)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具体方法是,在学生全部入学后,先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按照学生们的成绩划分为慢班、快班和免修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对于慢班的学生,因为没有计算机基础,一切从零开始,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对计算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述,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不要太快。课下让学生进行部分练习题的练习,同时将学生进行上机实践的机会适当增加。对于快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计算机知识,但是不能很熟练的操作,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在课堂尽量不要讲太多,点到即可,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免修的学生,他们对基本的操作和基础知识都已经掌握,教师可适当给他们布置一部分上机题目,比如PPT、Word排版等。采用这种分层次教学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又减轻了教师自身的压力。

(二)加强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校园网络资源也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师的教授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没有听懂或是不理解,可以在课后到校园网上查找一下。要提高校园网络的使用率,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很重要。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相关的教学文件和教学信息上去,这是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相关学习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课余,学生可到校园网上查看相关的学习资料,或是进行学习项目的自选,还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和交流。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既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又能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加强对学生的上机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要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且能够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考核和检查。对于验证性的实验,要合理性地减少,对于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要适当增加。学生能在不断进行的试验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将他们的求知欲大大激发,便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比如对数据库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为本班同学建立基本信息数据库,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大大提高。

(四)提高师资水平。要想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师资队伍建设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角色创新”和“角色学习”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提升,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也要进行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住最新的科技动向,这样在授课中才能顺利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和提问。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也需要进行提高,因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进行创新探索,将理论转为创新实践。对教师来讲,计算机教学是个特殊的过程,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将计算机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

三、小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教育变得更加重要了。计算机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这个基本工具,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凤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04).

[2]谭晓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3,(08).

[3]葛丽娜.大学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09).

作者:郭凯 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士官学员计算机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随着部队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针对士官学员特点和之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计算机教学在提高部队信息化能力中的地位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士官学员

1.引言

近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设备投入到部队使用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随之成为士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士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进一步优化士官培训中的计算机教学,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部队建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士官培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士官学员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士官学员在入伍前学历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分布,导致了新学员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在入学前经常接触计算机,能够熟练运用WORD等办公软件,甚至有的已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大部分学员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这种情况导致在教学中有的学员吃不饱,而有的学员则吃不了,如何让不同基础的学员都能在计算机课程中取得最大的收获,成为一个难题。

2.2教学内容僵化,难以与部队发展相适应

由于受长期的学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当前,士官教育课程内容设置大多以知识自身的逻辑相关性为中心,而不是从岗位工作需求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单纯按内在逻辑组织内容,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的联系,未能将对学员今后岗位任职和技能操作起重要支撑作用的理论知识纳入课程内容,导致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针对性,造成与部队对士官的能力素质要求相脱节。

2.3学员学习方法与观念不正确

在教学过程,很多士官学员未能摆脱在学习部队专业时死记硬背的模式,再加上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入伍后,重心放在训练和工作上,知识搁浅时间较长,对学习方法缺少了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偏低;另外一部分学员则对士官培训抱着过客的态度,认为培训无非就是得个资格证书,并认为在部队发展受限,对前途感到茫然,自身要求普遍不高,不能认清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主动学习的意识差,在学习上没有内在的需求与欲望,满足于“差不多”和“过得去”。

3.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因材施教,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由于士官学员之前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计算机水平相差较大,增加了教学难度。为了能够让学员共同进步,根据自身基础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对学员进行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根据他们掌握的计算机水平分为不同组。我们进不同组的教学中,要根据学员们的特点来备课,在教学中要帮助不同水平的学员确定自已的学习目标,通过语言艺术与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3.2优化教学内容,贴近部队实际

教材内容都是按一定的规范编写的,有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未必就说它适用于所有的学员。之前的教材一是理论性较强,学起来枯燥,实际上机操作的内容较少,另外一个是无法考虑到部队学员的知识基础情况。如果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传授,平铺直叙,其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学员的实际,精心组织,认真编排,让学员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从而激发学员学习的热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3强化实践性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士官教学培养的是部队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是士官培养中的核心技能。而开设计算机课程就是要让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办公软件和多媒体软件等的使用方法。对于士官学员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士官学员形象思维能力较好,增加实践可以在教学中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实践课程应该具有典型性,如在电脑维修课程中,选取内存故障相关的现象让大家亲自排除故障。这样通过少而精的教学,丰富了教学过程,而且使学员的学习不再只局限在理论中。

4.结束语

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士官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士官获取知识,提高工作任职能力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与生活、部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学员毕业后即能胜任部队实际工作岗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士官人才培养的素质。这些措施也为进一步部队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洁.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21):122

[2]徐明华.改革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N].教师天地,2007-05

作者:刘新峰 梁栋 单位:96121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