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论文

宋庆龄儿童教育思想论文

一、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儿童教育事业

儿童教育是国家发展及民族振兴的希望。宋庆龄始终从民族与国家的高度关心儿童成长,这也是她儿童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鸦片战争百余年来,中国屡遭外国势力侵扰,动荡的社会很难给予儿童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所以,宋庆龄对儿童教育问题始终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角度出发,她始终教诲孩子们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及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和平环境,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她说“:为了中国儿童有鞋穿,有饭吃,孙中山先生献出了其四十年的生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向全国呼吁“: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并恳请国际友人将对中国的同情心放在这些有生命力量的儿童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多次指出,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及民族的希望,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基于此,宋庆龄深刻地认识到,老一辈不但在推动时代的进步,而且还在培养新的一代。历史与现实都说明,为了保存革命的成果不致在下一代变质,就应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将他们培养成坚强的革命后代与事业接班人。宋庆龄认为优秀的品质是教育的结果,她说“:离开教育,即便老子是英雄,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在红旗下而自然红起来。”宋庆龄将儿童比喻成茁壮成长的苗圃,如果不帮助他们战胜风霜与虫害,将其长期歪曲的身子扶直,将不成才的枝丫剪掉,他们是很难长成大树的。为此,她曾多次指出“: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而儿童的教育则是不能等待的。”

二、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1.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儿童,是宋庆龄儿童教育的核心

她认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物质教育是重要的,我们应该像保护幼苗那样照顾他们。但是,好的物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比物质教育更重要。同时,这种教育并不是说教式的教育,而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他们精神食粮。她希望文学家、艺术家应担当提供精神食粮的责任,鼓励文艺工作者多为儿童创作,让亿万儿童从中得到营养。她以为儿童创作剧目为例,“通过树立典型的儿童形象感染儿童,并寓教育于文艺活动之中”。宋庆龄还强调,还应创办优秀的儿童刊物,以启发儿童的思想,指引正确的道路。先进的工作者应多与儿童见面,以自己的工作情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应多创作适合儿童的积极向上的歌曲,这些都是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她说“:我们应坚持下去,以不息的奋斗来创造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宋庆龄认为全社会都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教育上面,儿童教育是国家赋予一切成年人的责任,将最宝贵的东西留给他们,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工作等。

2.努力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了让下一代更好地成长,为国家及人民服务,宋庆龄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现在抓起,精心培养儿童,让他们“像雷锋叔叔那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德育来说,宋庆龄认为,德育有阶级性,我们应从这个观点出发考虑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我们要求孩子们都是具有人类最优秀品质的人”。她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分类为:热爱自己的同胞,特别是热爱劳动人民;通过劳动体现对人民的热爱;在同劳动人民共同斗争中,要有勇气和他们站在一起,毫无畏惧地反对劳动人民的敌人;在生活中要诚实,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在实际中改正。宋庆龄认为,以上的这些品质再结合朴素、节俭等品质便构成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主要内容。在智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应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没有文化便不能担当国家的建设任务,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他怎会改造社会与自己?”在体育方面,宋庆龄强调健康的身体对于儿童教育非常重要,要加强体育锻炼,从小就应培养儿童养成保护眼睛、锻炼身体的习惯,艰巨的工作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承担。同时,她也非常重视美育的作用,“对于文学艺术要有鉴赏力,优美的文学、艺术等对陶冶儿童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抵制不健康东西的侵害”[4]83。让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发展,成为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健康身体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三、宋庆龄儿童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1.社会各界都应支持儿童的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要做好儿童的教育工作,应协调好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单位。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正是儿童长身体、长智力,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宋庆龄认为对于这一问题有几种做法:一是将孩子视作家长的私有财产,有着养儿防老的目的,希望孩子将来能报答其养育之恩,而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革命,不让他们远走高飞;一是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儿童是国家的事情,甚至有些父母以打骂代替教育。针对这些现象,宋庆龄认为对待孩子的教育,父母应有正确的认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说服、鼓励等多种方法进行长期的教育。同时,她反对“棍棒出孝子”的观点,认为打虽然能让孩子暂时屈服,但不能让他们诚心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危害其正常的心理发展。所以,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要让孩子从其身上学到良好的思想与习惯。宋庆龄指出,儿童的教育光有家长是不够的,更需要那些品德高、知识渊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教育。所以,宋庆龄强调儿童教育是全体人民的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她倡议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儿童的教育工作。

2.通过典型形象对儿童实施教育

宋庆龄认为,儿童的教育应有针对性,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典型形象进行多种教育活动。首先,儿童喜欢模仿,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为此,她指出“:父母及社会各界人士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因为儿童更容易从同辈群体中获得教育。”其次,针对儿童年幼无知、意志薄弱的特征,宋庆龄还强调应采取诱导式的教育方法,反复进行教育。她还对社会上流行的儿童教育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宋庆龄认为,爱是有原则的,对于孩子的一些缺点,坚决要纠正,不能纵容,否则便将孩子培养成好吃懒做,追求个人享受的坏习惯。宋庆龄说“:我们爱孩子就应以革命者的爱,将他们培养成为不怕严寒的松柏,而不是经不起风雨打击的嫩草。”同时,她反对惩罚儿童,强调对儿童应正面说服教育,相信他们经过正面的诱导改正错误,惩罚只会违反教育规律,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三,针对儿童好动、好问的特性,宋庆龄认为教育儿童就应顺从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教育。她说“:活泼好动、敢于发问是儿童的优点,就需要根据这些优点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鼓励孩子从事体育活动,通过玩发展孩子的脑力与体力。”最后,宋庆龄还非常重视良好的环境对孩子情操的陶冶,她说“:孩子从出生之日起便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他们是染于苍则苍,生活环境随时影响着孩子。”这就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家庭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充分发挥环境的陶冶作用。

作者:李俊梅 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