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1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发生在孩子和青少年中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低于18岁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疾病发生率在8%~20%。WHO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10个孩子中就有1个在14岁前度过抑郁阶段,16~17岁的青少年中有20%有某种焦虑或情绪障碍,甚至精神分裂或物质滥用。此外,Huebner[1]发现25%的美国学生表示他们有不开心的、糟糕的情绪,或者有高度消极的学校、家庭体验。以色列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研究发现,至少11.7%的青少年被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因此,研究者相信,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可以帮助青少年抵抗消极情绪,建立更良好的心理状态。

2积极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成为更幸福的人

针对家长的调查发现,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幸福、自信、知足、有内涵、友好、健康等,而学校教授文学、数学、规则、服从、成功等,这两者没有太多交集。孩子们的学校教育都是关于获得成绩的,是通向成人世界的道路。而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认为,幸福感的提升和性格的塑造是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不是最重要的。从客观条件上来看,学校对于实施积极教育是个非常合适的地方,因为孩子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学校,例如,在美国,6~17岁的孩子通常花30~35h每周在学校[2]。如果学校能够同时教授获得幸福和成就的技能,孩子们能成为幸福感更高的人,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

3幸福感与更好的学习效率息息相关

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学生可以好好学习,而增强幸福感恰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研究证明,消极情绪会引起狭窄注意,而积极情绪带来更宽广的注意力,更有创造力、更全面、更具批判性、更善于分析的思考[3]。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生的学术能力、社会竞争、身体健康、成就、行为规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4]。相反地,低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和与精神病学生的特征相关[5]。还有研究发现,学生的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与他们跟父母、老师、同伴的关系呈正相关[6]。这些结果都证明将幸福教育融入学校环境会有非常大的收益。对于如何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心理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3.1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

赛里格曼于1994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启动了“韧性项目”(ponyresilienceprogram,PRP)。PRP课程选择的受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目标在于帮助预防青少年的抑郁症、提升学生处理问题和更好面对压力的能力。与以往传统的课程不同,PRP采用了如角色扮演、幽默故事或卡通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思考问题,并且用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加以强化。除了教学方法上的突破,该课程教学内容上也主要传授与自信、决策、放松、创造性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的知识。研究者将参与了课程的学生与全球17个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该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减少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怀疑和无望感。追踪研究还发现,这些学生在2年或更久的时间中仍然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生活、社交和应对困难的技巧,拥有较好地抵抗消极情绪的心理弹性。赛里格曼将积极心理学的的理论成分运用到教育研究领域中,对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推广作用。2003年,研究者对美国费城的学生开展了与积极心理学有关的干预研究。该校9年级的352名学生参与了大概25个与积极心理学概念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提升康复力、积极情绪、目标和意义感,以及在每天的生活中使用自己鲜明的性格优势。通过这个课程效果的评估发现,学生在学校的愉悦感、投入感都增强了,在同情、合作、自我控制这些社交技能上有很大的提升。尽管如此,这个过程并没有改变压抑、焦虑特征、性格优势、参与课外活动[7]。2006年,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吸引了各国媒体的关注,讲师泰勒•本•沙哈尔没有一味地给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而是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和实例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挖掘生命中看似普通却是富有的事物,以及如何实现更快乐、更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要求学生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通过人生追问而做出积极的改变。

3.2通过一些训练项目提高与幸福感相关的情绪:

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开始教授“幸福感课程”,融合了团体辅导、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宗教教育、瑜伽和冥想等的多种元素,是对传统幸福课课程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在这个课程里,学生在学校的4年时间里每2周接受1h的幸福感课程。这个课程由学校的杰出教师教授,提升的幸福感由6个因素为基础,包括:生理健康、洞察力、承诺、积极关系、支持环境、意义和目标。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教育,目标之一在于提升与幸福感有关的某种积极情绪,例如感恩和希望。Froh等[8]2008年在学校做了一个短期的感恩干预研究,来检验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带来的影响。发现让学生每天参与感恩训练,例如列出5件感恩的事情,在干预之后的3周再对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3周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感恩、满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Marques等[9]2011年在学校实施了一个关于希望的教育程序,目的在于增强希望感,提高自我价值、生活满意度、学业成就,促进心理健康。研究者用31名中学生组成试验组,另外设立了31名学生的控制组。试验组由心理学系的学生领导,引导学生们重新组织自己的目标,重新去认识建构那些看起来不可战胜的障碍,去探讨达到目标的途径,从而促进希望的衍生。这个教育程序在一学期中持续了5周,之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发现,试验组在希望、自我价值、生活满意度方面都高于控制组,并且这种优势在干预之后保持了18周以上。在英国,Eades[10]为学校开发了一个关于个人优势的训练,叫做“歌颂优势”,在这个训练里,她鼓励老师和学生去开发和使用他们性格里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团体集会和编撰进学校的故事。歌颂优势被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很多小学、中学实行,近来变成了一个长期的研究对象去测验这个项目对青少年幸福感、自尊的影响。

3.3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教员:

在澳大利亚的吉隆文法学校,250名职员在4年的时间里,参与了大强度的积极心理学训练课程。首先,他们与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的资深训练员一起,被教授了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巧,例如性格优势、意义、感恩、积极情绪、乐观、积极关系,他们也学习了一系列的课程去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们。在这个训练阶段之后,学校老师在各个年级教授积极心理学课程,这些专业的教师将这些积极的教育元素灌输到大多数学术课程中。结果显示,学生之间解决冲突的能力改进了,学生和职工之间出现了一种基于优势的语言,学生之间有意义的谈话提升了,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11]。在澳大利亚的诺克斯文法学校,200多名老师参与了3年的积极心理学训练,旨在提供知识和技能去创造积极的学校风气。这些老师将积极心理学和教育策略融合,与学生一起工作,并帮助他们获得个人的、学业的目标,帮助他们提升幸福感的水平。另外,在澳大利亚的一所私立女子高中,10名老师接受了积极心理学工作坊的训练。在训练阶段之后,56名学生随机分配给他们,他们将分别在2个学期内碰面10次,开展相应的活动。结果显示经过了此类训练的学生在希望和耐久力方面随时间增长,在压抑和焦虑方面降低。综上所述,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启动了积极心理学课程以及相关训练。对效果的评估证明,这些运用到学校教育里的干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行为、态度。

作者:崔佳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