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模式

摘要:“心理学”作为师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在培养高素质师范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师范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其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课堂投入感;最后,在评价体系上,选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心理学;教学模式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 ,所有课程都肩负着育人的职责。这将教书育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学作为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就要在培养高素质师范生上充分发挥作用。

1当前心理学公共课的现状

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从教学方式来说,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进行“满堂灌”授课,内容多是抽象概括的理论,关于心理学知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内容面不够广,任课教师重知识、轻育人的现象仍然存在,觉得育人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责任。如何让心理学公共课在课堂上以育人为中心,育人和传授知识共同前行;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心理学课程教学,服务于师范生人才的培养;都是高校心理学公共课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当前对“课程思政”研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挖掘的不够,“课程思政”融入各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不强,尤其是高校的公共课程,仅有少数文献研究心理学公共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师范生以后要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师范院校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心理学公共课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心理学公共课课程思政的途径探索

2.1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

内在的推动力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许多心理学家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2]。按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说,主要以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激发这两方面的内驱力是促进学生认真学好心理学公共课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将心理学与实际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将书上的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师范生而言更可以结合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结合学生在中小学见习过程中遇见的一些问题,从心理学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当前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规划、没有方向感,与学生共同协商,帮助他们设置长远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祖国未来的发展和自身的理想相联系,鼓励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人才。

2.2树立育人为中心、师生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自身要转换角色,要突出“以育人为中心”的定位[3] 。明确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增强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公共课教师进行“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专题研讨,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责任意识,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节课,潜移默化引导、激发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比如,在完成一些心理学实验上,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碰撞出新观点,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严谨、专注等优秀品质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进步。

2.3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三环节中

根据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心理学”课程的学时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制定本课程育人目标,提出具体建设实施方案,将教学内容分解落实到教学三个环节中,充分挖掘心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第一,备课环节。心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因为班额较多,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组成教学团队。一方面,备课期间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比如,在学习“再造想象”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介绍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头脑中呈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这些形象会成为学生今后的榜样、行动指南。在学习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时,可以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集体备课可以让思政元素在融入心理学公共课时形成一个体系,而不单单是停留在某个“点”上。第二,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感。一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实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时候,教学的内容可以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优秀的同学联系起来,让优秀的同学分享他们是如何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从学生的实例中挖掘出思政元素,精准传递出育人理念。二是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共同承担小组里的学习任务,提升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拥有责任意识。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宽容、自省、助人等优秀品质,形成主导价值观。三是增加课堂的“有趣性”,把有意义的教学变得有趣,提升心理学公共课的“吸引力”。比如,引入情景模拟教学,学习“气质”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各类情境,请同学起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渗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发展更好的自己。课后评价/反思环节。课后评价和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反思教学的内容,是否立足于专业知识,植入的思政点是否贴切、自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反思教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互动是否活跃,是否对学生有所启发。为克服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心理学公共课可以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雨课堂”等建立课下的互动平台,师生在平台上进行探讨和交流,将多重思政育人的资源融入互动平台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思政元素的渗透是否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4心理学公共课课程思政化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指引,当前心理学公共课的评价体系一般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为3:7,平时成绩一般以考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等为主,期末成绩为最终试卷得分。评价体系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利用过程性评价来改变学生认为的只要期末考试前两天背一背就能通过考试的想法,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意识。通过加大过程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通过思政元素的渗透,让心理学公共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学生在未来教书育人的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自身素质、情感、价值观的提高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尝试了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各占50%。一是学习状态方面,由考勤和作业组成。按时参加课程和高质量、有创新性的作业都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考勤体现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部动力,通过作业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否适当,思政元素是否挖掘充分。二是能力提升方面,由课堂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评价、课程小结组成。积极的课堂互动、小组合作能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及领导能力,课程思政化的程度可以通过是否有效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来评价;课程小结能展示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笔记、感想,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体现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形成属于自己的成长性材料。三是知识点掌握和运用方面,由阶段小测、口试等方面组成。师范生通过“心理学”课程思政化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未来教书育人的责任,乐于承担社会职责,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阶段小测检验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外部反馈;口试可以提高师范生的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在口试过程中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分析,同时掌握学生在学习心理学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学习了“情绪”这一章节后,遇到具体的情境,学生能否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分析当前的情况,看待问题是否能从积极的角度出发,能否熟练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

3结语

对于课程思政理念下心理学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任重而道远,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其中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挖掘的部分,比如,在课堂教学方面需要探索出更系统、操作性更强的方式。对于心理学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虽然使用了过程性评价,但过程性评价很难避免教师的主观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1).

[2]奚汇慧.激发学生学习公共心理学动机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7(10):120-121.

[3]方洲,王玉珏.“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J].教师教育学报,2019,6(3):37-44.

[4]林怡.高校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9):89-92.

作者:张馨 张佩 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