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巴渝民居论文:巴渝民居店宅空间特色探析

巴渝民居论文:巴渝民居店宅空间特色探析

本文作者:许潇予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刘家大院即位于此交汇转角处,靠近龙藏寺和街心凉亭,这在古镇繁荣的初期曾是人流十分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店面轴线恰好对着龙藏寺的正殿,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也是一块吸纳龙气的风水宝地(图3)。可以看出,整个院宅为东西向,这在夏季炎热的重庆地区是不利的,但为了使店铺面朝南北向的藏龙街,自然因素只能屈从于场镇环境了。刘家大院面宽约11m,进深约31.6m,属于典型的三开五进式建筑。大院“前店后宅”的布局方式分区明确,而与许多店宅不同的是,刘家的“店”和“宅”虽然连接紧密,但却相互独立———“店”是由两侧的弓形山墙夹住中间的三间楼房形成的,后面的宅则是用平直高耸的山墙围合起来的一个矩形体量。为了加强采光通风,店与宅之间以一个狭长的天井相隔,明间有披檐相连。在功能布置上,从前至后由动转静,大致可分为经营、仪式和起居三部分,北侧有三道门可以通往杂物侧院,安排厨房、厕所、牲畜等。具体来说,明间的功能依次为铺面-长天井-普通会客厅-祭祖堂(正堂)-贵宾客堂-天井-绣楼。这样的布局由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逐渐过渡,又通过隔墙、天井强化了这种不同属性的转变,使最后的私密生活空间不至于被店面的嘈杂所侵扰(图4)。

独特的建筑类型:店宅

“店宅式民居主要指城镇乡场临街的联排式沿街店居。”这种形式将居住功能与店面的商业功能相结合,同时满足生活、生产、经营的需求。高昂的铺面地价决定了店宅窄面宽、大进深的特点,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综合解决对内居住的私密性与对外营业活动开放性之间的矛盾、采光通风的问题、使用面积的问题[3]。故店宅式民居平面布局安排紧凑,在深度和高度上求发展,建筑密度高。空间的联系与分割多采取串联穿套式交通,走道短,过厅小,楼梯灵活小巧。为进行采光通风还出现一些很有特色的空间形式,如天井、敞厅、抱厅、猫耳朵、老虎窗等。店面外观还常和街道其他建筑连成一体,形成统一的街道景观。从选址、空间营造、结构装饰各方面看,刘家大院都是巴渝地区一座典型而富有特色的店宅。川渝地区的店宅多为一至两层,单开间的居多。刘家大院店面是两层三开间,属于富庶的中型店宅。店宅带来的上述问题构成了刘家大院的空间特色,主要反映在局部构造和空间组织两方面,将在下文中着重分析。

空间特色分析

1建筑与气候

重庆地区气候冬冷夏热,潮湿多雨,夏季炎热难耐,为了适应这样的气候,传统民居常采用多种方法达到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潮效果。

(1)通风

首先,建筑材料以砖木为主,刘家大院的高大山墙可以阻挡东西晒,空斗砖墙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也较好。大院内空间通透,中轴线上水平连通,隔断较少,形成穿堂风风道,木质的门窗也轻质通透,故建筑内通风情况很好。再加上中轴线聚集两侧的热量,架空的气楼起到拔风作用,从竖直方向排走热量(图5-图7)。

(2)排水

在应对雨水方面,中轴线上一直有屋顶覆盖,交通空间上也有屋檐伸出。中轴两侧的天井起到采光和收集雨水的作用,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象征着聚财。为了防止局部屋面交接处出现雨水排入室内的情况,刘家大院还设置了一些陶质的排水管(图8)。

3.1.3采光

为增加使用面积,同时遮阳防晒,建筑内形成了大面积的屋顶,外部山墙上也没有过多开窗,这就带来了较严峻的采光问题。刘家大院解决采光的方式有六种,开窗、通透隔断、天井、抱厅、亮瓦和老虎窗。建筑内大部分采光为来自天井、抱厅和亮瓦的顶光。其中天井的采光量最大,其次是抱厅和亮瓦。堂屋上方有4片亮瓦,足以照亮整个厅堂。内部墙面开窗较多,门窗、空间分隔构件都比较通透,如大量采用下实上虚的门带窗。内墙面刷白粉也使室内空间明亮了许多。在正厅和堂屋的上方屋顶上各设了一个居中的老虎窗,辅助增加采光和通风量(图9-图10)。最后一进的织布劳作空间有一处很有趣的采光设计。大概是出于防盗考虑,刘家在外墙上只设距地面3m的高窗,而底层的工作空间对采光需求较高,于是就在二层绣楼后部加设一块木板,将光线导入底层,形成一个采光井(图11)。

2空间层次变化

同等面宽的店宅民居为了避免空间单调,常通过空间明暗、大小、走向的对比,采用多种方法使空间序列丰富有趣。

(1)明暗空间序列

五进式的平面布局营造了丰富连贯的空间序列。横向上,明间均有屋盖,而天井均位于次间。纵向上,中间的客厅、堂屋、主人房这三进用抱厅相连,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与前端的店铺和后端的绣楼分别用带有气楼或披檐的长天井相隔。中间的“三合一”空间虽然进深长,但气楼起到了通风采光的作用,再加上堂屋屋顶用较大面积的亮瓦,改善了这个空间的采光效果。从空间的明暗程度看,从入口依次大致经历了明-暗-次明-次暗-次明-次暗的空间明暗变化。最后的生活起居空间因设天井和檐廊而采光充足,加上水缸、花草植物,富有生活气息(图12)。

(2)空间大小变化

上下两层、进深大、采用灵活的穿斗结构使刘家大院在空间形状大小的创造上具有丰富的可能性。首先通过层数的划分达到丰富的效果,如店铺部分明间分两层,次间有一半为通高两层的空间;宅院部分明间多为通高空间,次间多分隔成两层,有些横向空间又三间共同通高,这样便形成了富有变化的空间节奏(图13)。各使用空间在交通空间的走向上,纵向的层层连贯空间与横向的窄天井、走道、楼梯对比,人在通行的过程中会发生转折,带来趣味性(图14)。

结语

总体来说,刘家大院是一个研究巴渝传统店宅式民居的典型范例,店宅的特征很全面地反映在其建筑热工属性和空间组织等方面。刘宅通过多种手法使店与宅过渡有序,大进深的热工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内部空间高大宽敞,有些空间处理手法非常巧妙,流线和空间序列连贯而富于变化,重点空间突出。12m高的围墙让人不免望而生畏,天井狭长,虽有利于防晒通风,但使得采光非常有限,故内部空间也显得较为压抑。从建筑中可以看出主人规矩的择中、尚礼等儒家思想,也渗透出刘家追求富贵吉祥,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布衣文化。不管怎样,刘家大院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建筑活化石,更是窥探清朝场镇文化的窗口。尽管它并不完美,不一定是最让人称道的店宅民居,但当现代人走进这座建筑时,必定会感到惊叹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