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谈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激增,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有着重要地位。但在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开展中,由于技术滞后、作业程序不规范,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因此,本文对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阐述地质矿产勘察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希望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途径

1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概述

1.1地质矿产勘查定义

地质矿产勘查指,综合采取地球物理、地质填图等技术,开展槽探、坑探等一系列作业,对各地区中所分布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规模、开采条件等信息进行准确评估,为后续地质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1]。

1.2地质矿产勘查特点

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作为资源大国,各类地质矿产资源探明储量较为丰富。但是,不同种类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范围较大。(2)现场条件差。多数地质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野外区域,需要频繁开展野外勘查作业。同时,野外作业区域缺乏基础设施,如水电、交通等,导致野外勘查作业效率低下,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3)不确定因素多。多数区域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在勘查过程中,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持续产生新的变量因素。最终,导致实际勘查工作情况与方案预期产生较大出入。(4)勘查周期长。为保证勘查结果真实准确,全面采集各类地质矿产资源的分布空间、规模、地层位置等信息,需要频繁开展勘查作业,项目周期较长。

1.3地质矿产勘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地质矿产勘查模式中,受到技术、人为、现场复杂环境等因素影响,勘查活动往往会对周边的大气环境、河流水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对地质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例如破坏地层结构、在勘查作业现场遗留各类不可降解的垃圾、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等。同时,在问题严重时,还会打破生态环境与地质结构的平衡,引发碎石流、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出现。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手段,可将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分为槽探勘查影响、坑探勘查影响、钻探勘查影响三种。其中,槽探勘查影响指,工作人员将基岩结露,在地表中挖掘槽形坑道,用于观察地质现象、采集土样矿样。在挖设槽形坑道时,地表植被与根系被掘断破坏,在矿产勘查作业结束后,槽道区域地表植被很难恢复;坑探勘查影响指,在覆盖层较薄地区挖设探槽、探井以及探巷,用于观察地质现象、采集矿样[2]。在坑探勘查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产生大量废渣,在勘查现场形成槽洞。如若没有有效处理废渣、对所挖设槽洞进行填补处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出现碎石流等地质灾害;钻探勘查影响指,使用钻机在地质结构中钻设若干数量的孔洞,从洞底采取矿样。如若钻设孔洞数量过多、孔径过大,可能会打破地质结构平衡,引发塌方等安全事故出现。

1.4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特点

(1)多样性。在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开展过程中,涉及诸多因素,勘查质量、项目周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源较多,需要全面掌握各项变性因素、有效控制污染破坏源头,才能实现协调发展目标。(2)复杂性。在协调开展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由于两项活动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协同作业、协同设计工作难度较大。同时,在不同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由于现场地理气候条件、勘查目标有所不同,将面临着各项全新问题,项目较为复杂。

2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

2.1规范作业程序,创新优化技术体系

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科学的作业程序既可以保证勘查结果真实准确、最大程度减小人为与设备等因素对勘查精度与工作效率造成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将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开展中,部分工作人员却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与作业程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例如,在坑探勘查结束后,没有遵循作业程序对所产生废渣进行处理、回填槽洞[3]。因此,需要加强监管力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作业程序,不定期对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在出现违章操作问题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惩处。同时,定期对地质矿产勘查作业程序进行完善补充,及早消除所形成的程序漏洞。从技术角度来看,在地质矿产勘查传统技术体系中,不但存在技术手段单一问题,矿产勘查结果准确性较差、勘查工作存在局限性。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产生大量的废渣与固体废弃物。因此,各企业机构需要加强对地质矿产勘查技术的研究力度,积极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技术经验,不断对技术体系进行创新优化。例如,可选择采取地质填图法、电磁法、放射性测量法、重力勘探法、放射性物探法等等。根据项目情况,在保证地质矿产勘查效率、勘查结果准确的基础上,采取对生态环境破坏系数最小的勘探技术。

2.2提高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力度

现阶段,在部分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企业没有对环境保护工作加以充分重视,将工作重心倾向于现场环境勘察与样本采集、样本检测。因此,在地质矿产勘查期间,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且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需要提高对环境保护与防治工作的开展力度,及早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意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提前对项目现场生态环境进行勘查,如若现场自然环境较为脆弱时,需要对地质矿产勘查方案进行优化处理,禁止采取钻探法等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的勘探技术。(2)根据项目现场情况,在满足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条件、保证勘查结果真实准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地质矿产勘查线路,尽可量避免对地表植被完好区域进行勘查破坏。同时,提高小型勘查仪器设备的配置数量,以此来替代大型仪器设备。在部分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由于野外作业区域较为偏远、缺乏基础设施,需要临时铺设道路来运输大型仪器设备,这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3)设置污水处理池、对所产生废渣与各类不可降解垃圾进行集中分类处理。针对可降解垃圾,则将其造指定位置进行填埋处理,并提前清除垃圾堆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4)做好施工区域修复工作,例如对所挖设槽道与孔洞进行填埋处理、在破坏的地表区域中栽种绿化植物,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2.3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构建起长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从根源上减小地质矿产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恶意破坏生态环境、未按照相关规定修复施工区域、违规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活动等行为的惩处标准进行明确,为主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2)政府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地质矿产勘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惩处,及时上报并解决所出现环境污染问题。(3)明确规定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范围,对具体管理条例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制定突发与重大环境问题的应急预案。当出现碎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问题时,企业与相关部门需要快速执行提前制定的问题应急预案,将生态环境所遭受破坏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4)明确各部门职责与从属关系,提供开展协同执法工作的基础条件。

2.4强化地质矿产勘查企业培训工作

当前部分矿产勘查企业与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较为滞后,过于重视对探矿技术体系的完善、矿产勘查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忽视了矿产勘查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没有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中,这项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作业程序与相关规范、矿产勘查方案中缺乏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现行地质矿产勘查制度落后等等。针对于此,虽然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作业程序等措施来取得一定效果,但却难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强化地质矿产勘查企业的培训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各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工作价值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帮助各地质矿产勘查企业与全体工作人员及早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意识,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2.5闭坑及关闭矿山治理

针对生态环境过于脆弱、或是所分部地质矿产资源被大规模开发的地区,为避免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对部分区域的矿山进行关闭处理,禁止在关闭期间开展各项采矿、矿产勘查活动。同时,综合采取各项环境治理措施,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平衡稳定后,选择性对这类矿山区域进行开启。

3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推动我国矿产勘查开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矿产勘查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以充分重视,树立起正确的发展理念,持续对勘查找矿技术体系进行创新优化。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管职能,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处理,遏制不良风气。

参考文献

[1]王永健.浅谈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7).

[2]牛丽.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分析[J].冶金管理,2020(11).

[3]刘永贵,刘增珉,林琳.论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20(05).

[4]张翰奇.简析地质矿产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

作者:张昱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