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研究

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研究

摘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学校条件以及社会导向力不足等原因,“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未能落实到位,存在根源性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致力于研究发现“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和企业三方面入手,分析“工匠精神”渗透和弘扬效果力不强的原因,从而为日后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现状综述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巨晓林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最高的产品不断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细节。占娜在《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探究》(时代金融,2017.8)中认为,职业院校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战地,只有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入理解并且贯彻工匠精神的理念,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近年来,河南省职业院校从基本素质、基础技能抓起,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敬业专注、追求卓越”的未来大国工匠。郭卫红在《中职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2016年第35期)中提到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中职院校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面临全新的挑战。我省把多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河南特色的经验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认为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省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进而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当今的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和呼吁的社会热点问题。技能型人才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会计技能人才则是专注于财务领域的工匠。当今的会计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的会计专业技能本领,还需要精益求精、担当敬业的会计工匠精神。学校是国家培育匠人的重要场所,职业教育已占据国家教育的半壁江山,将工匠精神融合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培育出新时代的“会计工匠”,是职业教育会计工匠之路的重要目标。

(一)强化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中国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时代变革,要完成产业升级就势必需要一批专业化、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会计人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监督者,是企业财务核算和国家税收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技能的强弱和职业素养的高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机器人”的问世无疑是对传统会计的巨大冲击,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社会需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信息化的脚步,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是对传统会计规则和会计政策有所转变,更是对财务核算的方法和企业管理的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社会上财务核算的主要力量,必须在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工匠精神,追求完美,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工作中去,做到与时俱进,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将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起来,为国家产业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融入工匠精神,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世界上著名的大学不仅仅是因为其培养的学生在学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绩,更是因为它们对其在思想观念方面有正确的引导。职业院校除了需要教授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将职业精神作为重要培养内容。目前一些职业院校往往比较重视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在文凭上没有较高的优势,学校则更需要对其加强严谨、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在注重“能”的同时注重“德”的培养,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办学宗旨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让学生具备成为职业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品格。因此,培养“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办学要求,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为职业院校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职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往往毕业后会就职于中小型企业,担任基础的财务核算岗。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冲击、“财务机器人”的问世,职业院校会计毕业生将是收到冲击最严重的群体。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作为重中之重。但是根据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除了对专业技术有要求之外,毕业生应同时具备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因此,“工匠精神”必然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成功步入社会成为“准职业人”的另一块敲门砖。职业院校具备技术和工艺传承的先天优势,更应该将“工匠精神”注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让学生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与人才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

三、职业教育中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

(一)没有将工匠精神培养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职业院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为欠缺,所吸收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主要来自于课堂上老师的讲授,高职生对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相关了解,大多数来源于课堂,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需要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来完成。会计专业理论课主要向学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而会计专业实训课则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性培养。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教授,而忽略了“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学习;在实训课程中,由于硬性条件或其他原因,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做账等基础的会计实操性练习亲身体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不能较好地将所学的专业与“工匠精神”结合起来,达到职业精神培养的目的。

(二)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缺少协同统筹作用

职业院校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展的关键。由于利益性的驱使,许多职业院校签订了与本专业不相符合的企业,导致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及时地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浪费学生的实习机会和提前适应就业的时间,学生普遍存在懈怠心理,这对于日后进入社会工作、工作态度的养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社会和行业应该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起到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作用,将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能够更高效地协同合作,使校企合作的效果最大化,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效融合起来,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缺乏一支具备会计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师职业素养不高、责任感不强、对“工匠精神”认识度偏低的现象。职业院校缺乏一支具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无私奉献、技术过硬的教师团体,以及学生自身对“工匠精神”的不理解、不关心,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强的结果。由于会计专业是培养未来财务工作者的主要阵地,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工匠精神”的培养。每位教师都应意识到自己有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工匠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所教授的每门课都应起到相应的作用。当今社会崇尚物质,会计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作为财务工作者必须要坚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外,自身必须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社会环境的导向力度不够

社会大环境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可以在政策引导、文化氛围建设和思想观念培养方面来体现。当今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不平等对待的情况,不重视基本的职业技能类工作的大环境发展,导致职业院校学生认识不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容易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不能公平地对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这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对于就业容易挑肥拣瘦,不愿意选择最基础的技能型强的出纳等核算工作,无法将“工匠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除此之外,国家目前对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在文化宣传方面存在单一性,不能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普及到位,学生无法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必须建立健全的“工匠精神”制度及文化氛围,营造“工匠精神”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成为品格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社会人。

四、结语

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将逐渐增大,对会计人才的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传统的会计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国家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将“工匠精神”传承发扬的务实性、创新性会计人才。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和学校自身条件受限等等原因,“工匠精神”的注入和传承仍然阻力重重。“工匠精神”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找出问题,冲破阻力,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将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方励筠.对高职学生会计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科教文化,2018(4).

[2]占娜.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研究[J].时代金融,2017(8).

[2]韩静.云会计视域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4).

作者:耿聪慧 刘泽华 吕永霞 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